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学案

趵突泉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7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学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趵突泉泉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渗透园艺文化,拓展思维,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小泉的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对喜欢的部分说说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分节读课文

2、说说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美景?

二、导读课文,感受趵突泉之美。

1、学习1-2小节

(1)自读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趵突泉泉水的特点。

(4)理解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一定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并仿说一句话:假如没有(),西站就会失去一半的妩媚。

(5)齐读1-2小节

2、讲读第3小节

(1)指名读第3小节

(2)思考:大泉给你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3)多媒体欣赏大泉,说说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大泉的壮观?

(4)讲解重难点句子

(5)自由读第3小节,交流读读最喜欢的句子

3、学习第4小节

(1)读,找找这小节描写了几种小泉的姿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小泉的姿态。

①画一画,画出小泉眼三种冒泡的样子。

让学生先读课文,划出描写三种小泉眼冒泡样子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这三种样子;同时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黑板上三幅图画的评议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成为下面的三幅图画并附文字:

不断,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隔一会儿,十来个,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半天冒出一个,比较大,大多扁扁的

②拍拍手,拍出小泉眼冒泡的节奏。

在前两个环节教学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1)小泉眼有三种不同的冒泡,如果它们在冒泡时发出了声音,那该是什么样的节奏呢(2)大家再想想,这些声音和我们音乐课上学的哪些节奏相似呢

学生一边模仿冒泡的声音,一边拍手,试着把三种冒泡的节奏打出来。然后,教师指名把三种节奏写在黑板上:

第一种:××××××××|××××××××|

第二种:××|××|××O|

第三种:×O|×O|×O|

(2)选择最喜欢的姿态,交流读

(3)想想小泉还可能有哪些形态?(从我们学校的景物方面思考)

(4)画一画小泉的姿态(5)用比喻句说说

(小泉一会儿冒出好多个水泡,挤在一起向上冒,真象一朵朵盛开的山茶)

(6)说说对这些小泉总的感受

(7)齐读第4小节

三、品味词句,背诵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背。

小编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教学设计

《趵突泉》一课是小学语文教科版第6册第四单元一篇写景的文章,而且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好这篇文章可为今后学习写景的文章及学生的写景习作奠定基础。本文通过让学生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学习和体会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作者笔触细腻,文章凝练含蓄,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多娇,读后会激发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归纳总结,注重思维训练,加强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播放课件)这堂课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游览《趵突泉》。(板书课题)解释“趵”:跳跃;[水]往上涌

看看这些生字你都认识吗?

清浅鲜洁垂柳幽静妩媚水藻晶莹摇曳

有没有不懂的词?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请大家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读课文

1、师: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学生汇报: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

2、师: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单讲一讲趵突泉?

学生汇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

三、精读课文,抓景物特点

1、学习“泉水”部分(大泉、小泉)

师:没错。作者还没来到趵突泉,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就已经感受到趵突泉泉水的美了!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然后说说从趵突泉流出来的泉水给老舍先生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找到体现泉水特点的句子。

学生汇报,同时课件出示句子,理解词语活水、清浅和鲜洁的意思。

师:泉水真美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一个“活水”体现了作者对泉水的喜爱。正是这泉水滋润着岸边的杨柳,使济南城树水相映,幽静美丽,作者不禁发出感叹,出示句子(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出示课件)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

(美丽,美好,美)现在你知道妩媚的意思了吗?这样的良辰美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的古诗《小池》所以,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美,是因为那里有三大名胜,而三大名胜中,最美的是“趵突泉”

2、资源整合,多种形式读并汇报。

(1)大泉和小泉各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一眼泉?为什么?(幻灯片)

大泉的特点是

小泉的特点是

【学生解答问题】(1)大泉的特点:永远不停的冒(翻滚),泉水不知疲倦,。(2)小泉的特点:不断冒出各种形状的水泡,优美,有趣。(3)大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自然的伟大。(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小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优美、有趣。(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指名读齐读

“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指大泉永远不停的翻滚。

读出大泉的持久和持续不断。

指导读个别指名读

创设情景读:当我们站在翻滚的大泉旁的优雅别致的小亭中,你看到的是:“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3)出示句子:“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①抓住“纯洁”“活泼”“鲜明”理解大泉的清浅。

②抓住三个“冒”理解泉的活力和泉的翻滚。

1).注意“冒”的字形

师: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是个“冒”字头,和“日”不同的是它要写得扁扁的,和“曰”不同的是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请大家把这个字写3遍。

2).理解“冒”的意思

师:“冒”是什么意思?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生回答指可能:往上窜翻滚跳跃奔腾钻

3).主干问题: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

师: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同桌读这一段,并交流想法。(学生同桌讨论)

生可能回答如下:

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师:(指图)一个泉眼一个“冒”,三个泉眼三个“冒”,冒,冒,冒。那如果有五个泉眼呢?那就用五个“冒”?冒,冒,冒,冒,冒?八个泉呢?所以,你的说法乍一听挺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

师:不过,你提醒了大家趵突泉一个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有三个泉同时在冒。【时间长、生命力强】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师:是啊,这是一眼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的泉读“冒、冒、冒。”

师:这是一眼永远不感到疲乏永远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生3: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根据他的回答来读一读“冒、冒、冒”(注意读时速度快一些,节奏鲜明。)

生4: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永不停息的泉读“冒、冒、冒”

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炎热的夏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凉爽的秋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冒;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他去看趵突泉,它还是在——冒,白天去看趵突泉,它在——冒;晚上去看趵突泉,它也在——冒。所以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在文中这样写——(读)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指名多次朗读】

你觉得趵突泉这样冒了多长时间呢,你猜猜看!(生猜)

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趵突泉。趵突泉就这样在3500年的历史中汩汩奔腾,奔腾出自然的伟大,生命的永恒!通过大家的朗诵,老师也感受到了大泉无穷的生命力和爆发力。

那小泉呢?(读书,展现小泉的美)

【学生解答问题】

小泉的特点:不断冒出各种形状的水泡,优美,有趣。

小泉给人的印象:令人感到优美、有趣。(引导学生谈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怪作者发出感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此事此刻,我想对老舍说:

导入“都说你文章写的好,我发现你写作的奥秘了!”

你擅长在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作手法。(找一找)

我还发现,文中带颜色的词与前一句话的关系。(先概括,后具体)

(幻灯片:先概括,后具体,并使用排比句。)

我也会写。

一、先概括,后具体

练习:

1、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

排比: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玩滑梯,有的玩乒乓球,有的玩翘翘板。

2、我课余生活很丰富。

排比:我课余生活很丰富,有时看书,有时跳绳,有时画画。

5、小明来到公园玩。

排比:小明来到公园玩,他一会儿拍皮球,一会儿放风筝,一会儿踢足球。

四、总结全文

师:通过学习《趵突泉》我们不但感受到了文章的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更是学会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在一篇文章中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的写作手法,让我们的文章写得更好。同学们,加油!

趵突泉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趵突泉》,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趵突泉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到趵突泉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的。

3.学习生字并理解:“幽静、妩媚、晶莹、疲倦”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的图是一幅国画,要使学生从图中欣赏美,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美,起到图文互补的作用。本文只从图中是感受不到趵突泉自身的整体美的;这也是与其他看图学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投影片、《趵突泉》的录像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图欣赏趵突泉的美,初读课文看看语言文字怎样表达这自然之美,弄清每段内容。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了解大泉和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从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第三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观图,了解图画的基本内容

(一)出示图画,整体看图,看图上都有哪些景物?

(二)图中石碑上写着什么?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趵突泉。

(三)简介文章作者老舍先生。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第一遍读课文,读准字音,同时划下不理解的词语。

1.全班起立出声自由读文。

2.划出不理解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及新词订正读音。

4.对不理解词语进行质疑。全班查字典理解,或带入分析文章中解决。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文章介绍了趵突泉的哪些景物?(教师范读,使学生感受美。)

(三)再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1.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2.从西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水。

3.大泉的景色迷人,水量大,充满活力,永不疲倦。

4.小泉的晶莹、美丽。

(四)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学生们看看每一段描写的景物在图中什么位置。

三、根据课前预习要求自由读文,并将初读文章中的疑问提出

(一)自由读课文

(二)质疑、解疑。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整体观看了图,初读了解了课文内容,并知道了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从语言文字中欣赏趵突泉的美。

二、分段读文,整体感受全篇内容

(一)请四位同学分段读文。

(二)分别说出段意。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读第1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理解“现在单讲趵突泉”是什么意思?

(首先理解“单”是什么意思,随后引导学生理解由这句话引出下文。)

(三)学习第2段,理解第2段内容。

1.读第2段,有几句话?

2.四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发表意见。

(这里图文对照理解柳、泉是济南的特色,而趵突泉又为“第一泉”照应了图中石碑上的“第一泉”。重点理解第四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妩媚。”说明趵突泉的地位。“妩媚”一词要理解。)

(四)结合课后作业理解第3段。

1.读第3段并说说了解到大泉眼是怎样的?

形状:差不多见方。

大小:占了大半个公园。

水清:清极了,清到“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程度。

位置:泉池中央偏西。

大泉眼的特点:水量大,永不停歇。)

以上内容学生说不全,要通过指导阅读弄清上述问题。

2.理解课后思考题。

出示投影胶片(1)

(1)指导朗读,帮助理解。

(2)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的感受。

出示投影胶片(2)

(1)要是冬天来了就更好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读读。

(2)想象一下这句话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3)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4段。

1.读第4段。(请学生自由读)

2.学生自学。读一读、画一画众多小泉眼的不同姿态想一想小泉眼美丽的景象。

3.讨论自学收获。

(1)向同学们介绍一种小泉眼的姿态。

(2)到黑板前画一画小泉眼的姿态。

(3)阳光下的小泉眼哪里美?

4.大泉眼、小泉眼的美不同点在哪?

5.指导朗读描写小泉美的姿态的句子。

四、朗读全文,总结板书,激发情感

(一)概括板书,教师总结全文。

(二)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将这么美的文章背诵下来。同时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二、巩固生字学习

(一)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二)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字义及记忆方法。

(三)重点书写指导。

幽yōu:注意这个字书写笔顺。

藻zǎo:注意这个字是上下结构。

倦juàn:注意这个字右半部分。“”。

三、重点词理解词义并会运用

(一)“幽静、妩媚、晶莹、疲倦”等词在课文中怎样出现的?

(二)说说词义,并说如何运用。

四、指导背诵

本文叙述的线索由三大名胜之一引出趵突泉,由溪水引出趵突泉公园;由大泉眼讲到小泉眼。教师可依此指导分段背诵。下列板书作为背诵提示。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生字词作业。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学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4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语言简单概括。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语言简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课前体验:挑点东西登十几级台阶,体验一下生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学生简介对挑山工的了解。

多媒体展示挑山工奋力登攀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在引发兴趣的情境中,初步体验: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往山上挑货物,的确令人敬佩。

二、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看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以开放的理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至少10人)。对认真读书,善于动脑,能提出有创意问题的学生,及时予以表扬。

三、预习交流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谈谈自己初步的看法。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抄写描写挑山工外貌、衣着、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四、学习生字

1.同桌交流识记字形并组词。

2.汇报交流。

3.组内交流指导写字,互评。

4.针对难点板书指导书写。

五、初知内容

1.小组内轻声朗读课文。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2019年新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趵突泉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9趵突泉
教学要求
1.会认占、沸、昼等6个生字,会写湖、倒、假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济的不同读音,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3.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喜欢的段落。
2.了解趵突泉景色的特点。
3.体会作者的感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趵突泉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2.师问: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是哪儿知道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的《趵突泉》。(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介绍资料,拓展视野。
1.老师介绍趵突泉: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泺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公园是以泉为主的特色园林。(板书:济南)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2.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教员、校长。1922年到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教,并在燕京大学读书。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1966年8月因文革遭受迫害,不幸含冤去世。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a.占沸昼莹串货湖倒假池游井晶匀
b.济j救济周济接济jǐ人才济济济南
(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湖、倒、假、池、占、游、井、昼、晶、莹、匀、串
(3)认读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幽静妩媚开阔见方水藻泉眼
腾起摇曳没昼没夜五光十色
4.请学生放声读读课文,再对照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句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
2.理清文章顺序,抓住文章重点。
(西门桥――溪活水――大泉――小泉――出北门重点:对大泉、小泉的描写)
3.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2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
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
第5自然段:看完泉,往北走,就出了北门。
4.划分结构,归纳内容。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趵突泉。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趵突泉泉水清浅,大泉日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美。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作者看完了泉,结束了游览。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认真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六、教学反思:
这么美的文章,语句精美吸引读者,对于小学生来说,文图结合会超越文本的美,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有图片,有实景视频,在视觉上给学生强烈冲击,升华了文本之美。教给了学生把观察图片、视频录像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方法。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因为这是第一课时,我布置预习作业时有些急,一再要求学生熟读,结果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怎么也慢不下来,非常费劲,我也失去了耐心。今后,还得有耐心,多进行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正确的拼音下面画上横线。
济(jjǐ)南幽(yuyōu)静妩(wǔwǚ)媚(miwi)
水藻(zhǎozǎo)货(hubu)摊晶(jīnjīng)莹(yngyn)
附答案:
jǐyōuwǔmizǎohujīngyng
2.比一比,组词
佛()济()扁()
沸()挤()遍()
藻()断()泼()
操()继()拨()
附答案:
仿佛经济扁担藻类断流活泼
沸腾挤压一遍体操继续拨号
3.根据课文填空
永远那么(),永远那么(),永远那么(),冒,冒,冒,好像永远(),只有()!
附答案:
纯洁、活泼、鲜明、不感到疲乏、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幽静妩媚开阔见方水藻泉眼
腾起摇曳没昼没夜五光十色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按照去趵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写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去感受一下趵突泉的美丽。
二、研读课文,质疑解难。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趵突泉。那么,这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到趵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趵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趵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
2.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板书:清浅鲜洁)
3.怎么理解清浅鲜洁?
(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
4.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趵突泉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趵突泉,就大大逊色了。)
(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
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趵突泉到底是怎样的妩媚。
2.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
3.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
4.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板书:昼夜翻滚)
5.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
6.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
7.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大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流向)
8.如果说,平时的趵突泉那么翻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趵突泉怎样呢?(更好)
9.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
10.讨论重点句子:
(1)一年四季翻滚你立定呆呆正眼去看不由神秘的境界泉上起了飘荡着
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便觉得自然的伟大,使你再不敢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作者在观察、欣赏三个大泉时的感受,从三个大泉的喷涌、翻滚中,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不敢正眼去看,是对大自然的敬畏,表现三个大泉震撼人心的美。
(2)永远永远永远排比句式具体表现作者从三个大泉体会到的大自然的伟大。从作者的独特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三个大泉的壮美。
11.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大,以及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
1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四)阅读学习第四段。
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
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
3.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
(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的多姿多态。)
4.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5.描写小泉颜色多的成语?(板书:五光十色)
5.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
三、合作探究,感悟不同。
找出描写大泉、小泉特点的词语,说说各有什么不同?
四、朗读指导,入情入境。
师:大泉表现的是一种壮丽、阳刚之美,朗读要有一定的气势;小泉表现的是一种秀丽、阴柔之美,要读得活泼一些。写大泉的文字中,有一句是写冬天大泉的情景:冬天更好,神秘的境界,要读得轻些、慢些,仿佛真的进入一种神秘的境界。
五、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有很多有名的风景区,就名泉来说,除了济南的趵突泉,你还知道有哪些名泉?(无锡的二泉映月,杭州的虎跳泉)
六、指导背诵,读写结合。
1.背诵课文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沏一杯茶,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然后依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趵突泉清浅鲜洁
济南-----趵突泉:昼夜翻滚
五光十色
八、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理解趵突泉的特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读懂内容就必须品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趵突泉的美。从而促进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抓词语意思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从而理解课文,最终感悟趵突泉美的。在学生学习泉水这部分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从句子中提炼出重点词语,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去感悟。如学习理解清浅、鲜洁这两个词语时,首先学生说意思,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趵突泉总的特点。在理解趵突泉冬天时的美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仙境的意思,再想象出画面,做到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最后我采用感情朗读的方式夯实对文本的感悟,感受美。
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感到在教学本课时,学生读的时间还不是很充分,打算进行仿写也进行得比较匆忙,语文课堂上的课外延伸力度还不够,这都将成为今后语文教学的改进之处。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hshuǐzhuyjīngyngshnm
()()()()
附答案:
湖水昼夜晶莹神秘
2.选择胜的正确意思,将正确意思的编号填在括号内。
胜字的意思有:①胜利(跟负或败相对)②打败
③一个比一个优越④优美的(景物、境界等)⑤能够承担
(1)我们都知道拿出实际行动,胜过空洞的言辞。()
(2)我们的战士英勇顽强,终于战胜了敌人。()
(3)这项工作小刚完全可以胜任。()
(4)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5)这个球打了二十几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附答案:
(1)③(2)②(3)⑤(4)④(5)①
3.你喜欢趵突泉吗?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备课资料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案例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尊严》教学实录。

尊严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尊严的含义。德育目标: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放映课件)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曾经和一群逃难者来到一个小镇上。年轻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疲惫不堪,此时,他是多么希望能够美美的吃上一顿饱饭啊!可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食物时,年轻人却坚持先劳动再吃饭。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住进了豪华的别墅(放映课件),拥有让所有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为之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问的吗?

生:我想说,哈默你真棒!

生:我想问,哈默为什么能成为石油大王?生:我想问,哈默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哈默年轻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体会深刻的道理!(板书课题《尊严》)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师:谁愿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在逃难中,不愿意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坚持工作后才接受帮助,得到主人的赞赏。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人们的赏识与接纳。他的为人与尊严,后来给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生:课文第2-5自然段。

师:请同学看课文第2-5自然段,看看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生:对话。

三、分析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并用笔在书中标注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出三次对话。

师:谁愿意来说说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并读出来。

生:第一次对话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并读给大家听。生;第二次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全体男同学读。

生:第三次对话再课文的第4.5自然段,全体女同学读。

(二)分析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这个年轻人给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在书中画一画。学生自由读课文,再书中画出来。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我是通过“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感受到他很憔悴,而且缺乏营养,他是多么渴望食物啊!

生:我是通过“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这里的仰起头我感受到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还有他不卑不亢,和杰克逊大叔平等的对话,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

生:我是通过“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句话中感受到:年轻人尽管饥饿,但他的态度很坚定,吃饭必须做活儿。

师:作者从年轻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来对这个年轻人进行了描写,你认为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不愿意占别人便宜,不是不劳而获的人。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师板书:自立

师:那年轻人说话时应是什么样的语气?同桌之间互相练读。学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朗读。

(三)当年轻人听到杰克逊大叔告诉他没有活需要做时,年轻人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第二、三次对话。在这两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在书中画一画,议一议。

师:谁来说说第二次对话中年轻人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我认为他此时心里很矛盾,他很饿,真想大吃一顿,可是他又不能不劳动就吃饭。

生:我通过“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事物!”感受到尽管他很饥饿,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要不劳而获,宁愿忍受挨饿。

师:范读年轻人说的话,三个不字加重语气。

生:三个不字更加加重年轻人坚定的语气,表明立场、态度。

生:我通过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感受到年轻人很失望。当年轻人知道自己没活干时,他此时的心里很失望,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所以目光才变得灰暗了。

师:通过我们自学了第二次对话,你对年轻人又是怎样认识的?

生:我认为年轻人是非常讲原则的人。

师板书:讲原则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同桌练读,指个别组读。

师: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师读年轻人,学生来读杰克逊大叔。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为了能让年轻人早点吃上早饭,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年轻人接受了吗?哪一组愿意汇报第三次对话。

生: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年轻人说话时的语气特别坚定,讲原则,一定坚持要先付出劳动,才吃别人的东西。

生:我通过“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的给杰克逊大叔捶背。”感受到:年轻人特别的有耐心。尽管这是镇长安慰他才安排给他的,而且又是简单的工作,但他一点也没有应付,而是极其认真的对待。

师:年轻人还有哪些动作?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年轻人由站起来到蹲下去,再捶背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他的尊严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师:这时,在你的心目中,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他是一个有志气、自强不息的人!

师板书:自强

师:那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学生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师生互评。

师:杰克逊大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通过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生:应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他很惬意。师再找一组来读(加上自己的理解、动作)。

师:三次对话我们已经分析完了,你对年轻人也加深了了解,那么请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读一读、演一演这三次对话。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指两组上台前来带头饰表演。师生互评。

师: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才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正是对他高尚人格的肯定和赞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杰克逊大叔是怎么夸他的?

生:齐读: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虽然这个年轻人现在什么都没有,但他有尊严,他会成为富翁的!

生:他诚实劳动,讲究做人的原则,自立自强必将决定他拥有一切。

生:他现在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

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也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知识链接: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一位同学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自己的遇妈妈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一位同学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预习任务: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沉重(chénchéng)涌到(tōngyōng)

输液(sūshū)尊重(zūnzhūn)

2.自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我能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4.找出阅读过程中的疑难,用笔做上记号。

自主、合作、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我能复述文中的两则小故事?

3.通过自学,谈谈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温暖沉重扎针抱怨鼓励患者

宽容尊重增加眼神将心比心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我们生活中能___________,就会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_,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具体写了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读背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学案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生字。

2、学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学习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内心的活动,挖掘人物潜在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一课时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夜莺的歌声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是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德国鬼子是怎样发现小男孩的?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停了一会儿”说明“小夜莺”发觉了敌人,“新的劲头唱起来”说明“小夜莺”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消灭敌人。

教师:在那惊心动魄的卫国战争年代,一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却如此沉着,引诱敌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机智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智斗勇。

3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师: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吗?找一找、画一画相关的语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番情境呢?找到后与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一下吧!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学生:……

课件出示:对话1

4还有那些句子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小夜莺”很自然地告诉敌人自己会学杜鹃叫,这样是给游击队报信做准备,为下文消除敌人的疑虑作铺垫。)

“人呢?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课件出示:对话2

5分角色齐读对话,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小夜莺”利用大家的话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兽”。从中可以看出“小夜莺”在面对所痛恨的敌人时表现出的冷静、机智和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小孩有时候学……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1)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动作、神情。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作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2)体会“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

(“小夜莺”并不是真的把德国鬼子忘了,而是在暗地里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3)体会“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

(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的巧妙和机智!)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越来越响”说明“小夜莺”离游击队员越来越近,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用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

祖国毫无惧色敌人

(四)小夜莺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3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

五、总结全文

1是什么使小男孩要这样不顾个人安危地与敌人斗争呢?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2苏联卫国战争在无数“小夜莺”的帮助下,终于在1945年取得了最终胜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影片。

结合中外战争史,适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小英雄夜莺的勇敢、机智、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结合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涌现出的小英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s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四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s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1西门豹

【课标要求】: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5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想一想:西门豹是怎样一步步揭穿巫婆的把戏,西门豹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3)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的足智多谋。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中体会西门豹的办法巧妙,以及他语言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的聪明机智和神机妙算,体会西门豹是怎样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教育学生接受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导学核心点】:

1.导学重点:弄清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一步一步揭露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的把戏的。

2.导学难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3.导学关键: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4.导学方法:以文本语言为依托,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感悟人物形象,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幻灯片。

【导学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出示挂图,请学生观看。问:图中的人物你们认识吗?

2.学生回答:如果知道,回答“西门豹”师接着问:你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吗?了解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十一课西门豹。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

(可以问老师或同学,可以看拼音,也可以查字典)

2.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后把自然段标出。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小组讨论交流,师相机辅导,理清脉络。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第一段(1~9):摸清底细。

第二段(10~15):破除迷信。

第三段(16):兴修水利。

3.请三名同学朗读课文。

小结过渡:课文是从摸清底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这三方面内容写的。西门豹用什么办法摸清底细,又用什么妙计破除迷信的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四、理解课文

(一)自由读课文,同时思考:西门豹做了哪些事?

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来。

学生汇报。

过渡: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以后是怎样“摸清底细”的?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摸清底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1)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概括,汇报学习结果。

(2)主要分析西门豹与老人的对话

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妇。

②巫婆和官绅勾结,给河伯娶媳妇。

③新娘从哪里来:巫婆和官绅骗百姓家的女孩子。

④漳河有无发过大水:漳河从来没有发过大水,倒是年年干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同时想象当时邺这个地区荒芜人烟的景象。

2.过渡:西门豹了解了邺这个地区荒芜的原因后,知道了河伯娶媳妇是骗局,于是他想好了对策,准备在下一次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对巫婆和官绅给予制裁,他的对策是什么?成功了吗?你是从哪知道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破除迷信。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思考:西门豹的对策是什么?他的方法妙吗?妙在哪里?

要求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记下读不懂的问题,准备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①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的?(引导学生抓住西门豹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来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策略)

②西门豹怎样惩治官绅头子的?(启发学生体会假戏真做的妙处:西门豹可以用事实教育大家,破除迷信。达到惩治坏人的目的。

“沉下去了”后,还“等了一会儿”,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又叫卫士把官绅头子投进了漳河。)

③西门豹怎样教育其他官绅的?(引导学生体会西门豹讲究策略、区别对待的做法)

2.讨论: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巫婆和官绅直接杀了,而去参加河伯的婚礼,以这种方式把他们杀了呢?进一步体会西门豹的方法好在哪里?

3.学生汇报,得出巧妙之处。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

巧妙之四,讲究策略,区别对待。

4.过渡:西门豹惩治了恶人,又带领百姓干什么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兴修水利。

1.读课文,了解西门豹干了什么,有什么收益。

2.你有什么话要对西门豹说的呢?

五、有感情地读课文,入情入境

1.自由读课文,要求要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课文,自由组合小组。

六、布置作业

1.文中说,这一天,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如果你也在场,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写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2.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31西门豹

摸清底细——善于调查、认真研究

破除迷信——聪明机智、神机妙算

兴修水利——利国利民、安居乐业

【导学反思】:

32汤姆索亚历险记

【课标要求】:

认识“怖、吱、誓、蔑、津、蔚、谓、凄”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感知文章精彩片段,激发学生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中彩那天》导学案

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湛、器重、闷闷不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相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

重难点

体会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

预习准备——合作交流——当堂训练

一.课前导习。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文中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

结果:。

3、我有疑问:。

二、课堂研习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导习1、2、3。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细读课文并思考:①这位父亲中彩后神情严肃的原因是什么?②“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问什么说这是一个道德难题?

③、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让他把车子开走,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4、小组内讨论后,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归纳。

5、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父亲处理“这件事”的词句,“我”在这件事中,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6、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

7、指名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其余同学思考:有什么联系?

8、教师适当范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段落。

9、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10、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三、当堂训练。

1、快乐拼写

Jīngzhànqìzhòngshǔyúwéichí

()()()()

dàodéjiéjūcáifùjiàshǐ

()()()()

2、比一比,再组词

维()财()货()

难()材()贷()

赠()驶()捎()

增()使()稍()

3、选词填空

有趣兴趣趣味

a、这是一道()数学题。

b、今天的课真是()呀!

c、我对象棋非常感()。

四、板书

5.中彩那天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家庭拮据时,母亲安慰: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信用=财富成年后,深刻体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5.中彩那天wbr导学案少年时中彩后,父亲将奔驰汽车会父母的教导

归还库伯

教师复备

(学生生成)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学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学案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讲的是扁鹊要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几次三番都说自己没有生病,最后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本单元的专题是“故事长廊”。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扁鹊的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懂得做什么都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理,认识人物形象,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教法:

引导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朗读感悟法

学习方法:

读、思、议、悟相结合,想象画面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了解寓言

1.看图猜故事,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介绍扁鹊。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介绍寓言,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明确了寓言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词语。

蔡桓公理睬高明无能为力

敷烫几剂汤药肠胃骨髓

3.辨析生字,指导书写。

肠:与身体有关。烫:温度很高。汤:能喝的。

书写:蔡

4.通过读课文,谁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是扁鹊和谁的故事?(蔡桓公)。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改变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一)感受“医术高明”

1.默读课文,用“”划出能体现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

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交流、汇报: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站着看了一会)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就知道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C: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拜见,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你,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知道病情十分严重)

D: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老远望,看了几眼)

E:扁鹊解释道:“皮肤病…………所以我不再请求给她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医治,分析得很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扁鹊通过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情,真不愧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二)感受“医德高尚”

医术如此高明的神医扁鹊为什么还会让蔡桓公死去呢?难道是他不想给蔡桓公治病吗?(不是)是蔡桓公拒绝治疗,他劝蔡桓公了吗?几次劝说?(三次)请用双横线划出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句子。

句子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指导朗读:恭敬、诚恳的态度和语气。指名读,齐读)

句子2:“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指导朗读:着急的语气,语速稍快。)

句子3:“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指导朗读:更加着急,语速更快。)

扁鹊一次又一次地劝说蔡桓公,你认为,扁鹊是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医德高尚)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本环节重视朗读的指导,以读促悟,体会人物形象。】

四、桓公之死,追根溯源

1.既然他是这样一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名医,结果大王蔡桓公还是死了,究其最终根源是——蔡桓公拒绝治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画出蔡桓公拒绝治疗的句子。

交流汇报:

第一次: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看插图。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板书;听不进意见、傲慢、不以为然)那你能带着这种自以为是,不以为然的语气读读这段话吗?(指名读)(评价)

第二次: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为什么没有理睬他?表现出他怎么了?(不耐烦,生气)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可能会想什么?(指名说)

想象补白:蔡桓公很不高兴,他心想()。

第三次: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当扁鹊第三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很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的不高兴吗?(愤怒)想象补白:蔡桓公非常不高兴,他心想()。

如果扁鹊再次劝告下去的话,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了。

几次劝说都不听,还可以看出蔡桓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固执己见)

2.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态度。(个别学生展示)

3.想象补白。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蔡桓公最终自食其果,五六天之后,蔡桓公的病的病已经到了骨髓,躺在床上,急着派人请扁鹊的时候,他心里可能会想什么?可是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补白,理解蔡桓公的态度,以及蔡桓公的人物形象。】

五、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要防微杜渐。(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例,如:(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出示幻灯片)

六、按照顺序,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理解了故事,明白了道理,那么这个寓言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呢?)(时间顺序)找出时间顺序的词语。

(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后,不久。)

哪位同学能根据这几个时间,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不错,能够根据这几个时间把故事清楚地讲出来)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平时的说话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才会条理清楚,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能够复述故事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本环节旨在教给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去复述故事内容。】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

2.推荐阅读:

《滥竽充数》《自相矛盾》

《老马识途》《郑人买履》

【设计意图:课后通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巩固复述故事内容。推荐阅读书目,扩大孩子的阅读量。】

板书设计:

29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讳疾忌医

医德高尚自以为是

听取意见防微杜渐

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墨梅》导学案

教材分析

教学意图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一首古诗。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然科学知识,来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授课教师

乌金山镇流村学校韩宝莉

课题

墨梅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内容一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五颜六色的花吗?那你们能用恰当的词语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花吗?

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梅花,元代大诗人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位。简介作者,快速浏览,,你看出他很喜欢梅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有关梅花的诗,题目是《墨梅》。

用恰当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看书明诗题之意。

内容二

教教学

过程设

计学过

程设计

民主导学

1、水墨画的梅花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他要表达什么样的心志呢?

2、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3、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4、读着诗句,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

5、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6、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反馈读诗情况,纠正字音,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意。

小给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朗读表现梅花到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让学生充分发挥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刻苦学习的品质。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小节,边读边观看课文图片。脑海想象画面。

指名朗读,学生自评,男同学女同学比赛读。

内容二

教教学过程设计学过程设计

7、感悟诗情。(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高尚品格)

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

师:你们欣赏王冕的做人态度吗?佩服他吗?那就着读出你的敬佩之情吧!

师:想把这么好的古诗留在我们的记忆中吗?那就把它背下来吧!

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想象画面。

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学生配乐感情朗读,边读边配动作。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设计内容三

检测导结

1、交流你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2、读一读,背一背有关梅花的诗,课后收集更多有关梅花的诗。

学生交流

自由练读,组内赛读

渗透教育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梅花开淡墨痕

墨梅托物言志

人清气满乾坤

四年级下册《西湖春晓》学案


四年级下册《西湖春晓》学案

教材分析

《西湖春晓》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绿水江南》中的欣赏内容,由贺培真作词,贺绿汀作曲。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合唱歌曲,歌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这首歌曲的节拍采用6/8拍,好似小船在湖上飘荡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人在镜中喧,船在画里摇”的意境。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学生分析

因为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生活在北方,所以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歌曲的演唱中;课前请学生查阅关于西湖的资料(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进行课上交流,并在课下收入到个人成长记录中。

教师准备:《西湖春晓》音乐、西湖风景课件、《平湖秋月》的音乐。

学生准备:赞美西湖的诗歌、图片、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1)诗人笔下的西湖。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画家与摄影家眼中的西湖(有关西湖的绘画及摄影作品)。

(3)我们眼中看到的西湖(西湖美景欣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

生1:秀美。

生2:俏丽。

生3: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1:朝阳。

生2:柳梢。

生3: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生1:淡淡青烟漫山腰。

生2:皓皓朝阳上柳梢。

生3:柳浪莺声报晓。

生4:这首歌曲是合唱。

……

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优美。

生2: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拓展──走进西湖

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1:有很多赞美西湖的诗句。

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图片,太美了。

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生:将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

学生1向同学们介绍《明珠西湖》。

学生2向同学们介绍《许仙和白娘子》。

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

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挑山工》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山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山工登攀的语句。

2.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山图。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13《挑山工》教学设计

3.把文中描写挑山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山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山体验及见过的登山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山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讨论:挑山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山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山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1)“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山工的说法?从课文中找出挑山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山工登山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山工的什么精神?联系前面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联系前面挑山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山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板书设计

13.挑山工

路程多一倍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

《四年级语文下册《趵突泉》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趵突泉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