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4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5中彩那天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馈(kuì)赠教诲(huì)

2、多音字:中(zhòng)彩拮据(jū)闷(mèn)闷不乐

3、记忆字形:梦寐以求,注意“寐”的下半部分的笔顺。

【阅读能力训练】

1、读第一自然段,借助字典和时代背景,结合二战前的时代背景,“六口人”“一人工作”理解“拮据”的意思。

查字典了解财富的的字面意思,提出问题母亲所说“财富”指的是什么。?这个要在对全文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在这里可以先放一放,留着一个疑问。

2、读第二自然段,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梦寐以求”的含义,父亲为什么梦寐以求的想拥有一辆汽车?结合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梦寐以求的意思。想象:假如父亲真的拥有了一辆汽车会怎样?体会父亲对汽车那种喜欢到极致的心情(为下文理解父亲矛盾的心情做好铺垫)。

3、读3-9自然段,继续锻炼“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画出描写父亲中奖后神情的句子。中了奖,我兴奋激动,父亲却很严肃。为什么?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父亲的道德难题是什么?

通过“仔细辨别”“终于”“擦”“淡淡的”等词语来体会父亲面对两张彩票时矛盾的心情。

读后用简单的话来表述故事大意

4、读最后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名贵的汽车被开走了,可以说与一大笔财富擦肩而过,可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时刻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培养学生把上下文联系起来读懂课文的习惯。把第一自然段母亲的话和父亲在中彩之后做法联系起来对“最富有的时刻”做出解释。

【表达学习】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表达心理的方法;学习细致观察人物说话时“神色、语气、语言内容”。

1、表现人物矛盾的内心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得奖是高兴的事,可父亲却是严肃的,让读者不由得去想个为什么)

“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这里面没有出现父亲,但却能让读者通过那个淡淡的刻字和淡淡的痕迹,仿佛看到父亲得知中奖之后的矛盾心理,以及想得到那辆车而做出的举动。)

2、父亲还车前后表现对比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话音刚落,我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归纳:父亲在本文中的几乎没什么语言,唯一打电话也没有出现话语,但是,从几处涉及到父亲的文字,作者通过父亲的神态、动作就表现出了父亲的喜怒哀乐。

我们观察人物,要细致观察人物做事情过程中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抓住我们看来正常与不正常的矛盾展开思考,想一想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测一下人物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写的时候,把这些正常与不正常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楚,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我们身边的人,有的大方爽朗,有的吝啬小气;有的善良宽容,有的斤斤计较。观察你熟悉的一个人,他怎么说、怎么做、有什么样的神态表情。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推测一下他内心在想什么,人物具有怎样的道德;写的时候,把他的行为表现、神态、语言写清楚,能够很好的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6*万年牢

【字词积累】

1、多音字闷(mēn)好,削(xiāo)好

【阅读能力训练】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2、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三处“万年牢”各是什么意思?可以先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的意思。

读书,能够理解对文中三个万年牢的含义;讨论三个万年牢之间的关系。

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表达学习】

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含义深刻、被人们经久传诵的语言。

1、语言精练,凝缩了很多普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让人们容易记住,易于流传。如“万年牢”的两层含义。

2、读起来朗朗上口,期间含蕴着深刻的哲理。如父亲说的“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究实在是万年牢”一段话,既押韵上口,易于背诵,又说出了做买卖的做人哲理。

【阅读拓展】

搜集一些带有“流传的语言”的故事,积累这些流传的语言。

7尊严

【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惬意(qiè)

2、记忆字形“尊”、“瘦”里面的“叟”、“捶”右边的“垂”的笔顺;

3、积累描写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狼吞虎咽饥寒交迫

【阅读能力训练】

1、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初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了解尊严意思;借助预习资料了解南加州、沃尔逊等词语的意思;借助工具书了解“喉结”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捶背”的意思;结合字典和上下文体会“惬意”的意思。

2、读懂段落的能力,能把各个段落联系起来理解尊严的含义。

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

通过对“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的理解,体会逃难的人在这种饥寒交迫的境遇下对食物的渴望。

读第二自然段,理解例外的表面意思,思考:年轻人怎么例外了?读下文,勾画出描写他与其他逃难的人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哈默的与众不同。哈默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用简单的话来表述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读第三自然段,研读描写哈默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哈默对“不劳动就不能吃饭”的坚持,体会尊严的含义。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灰暗”原意指暗淡不鲜明。如“这幅画色调灰暗。”但在这句话中这里却指的是目光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原来渴望干活换食物的光彩,传达的是失望的心情。但即便是这样,仍然坚持自己的尊严。

读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杰克逊与哈默的对话,来体会在哈默心中尊严比食物更重要的信念。

读第五自然段,勾画出描写哈默动作的句子,想一想,这个句子与哈默的尊严有什么关系?狼吐虎咽说明了什么?联系其他人的狼吞虎咽和哈默在工作后地狼吞虎咽有什么不同?

这一动作,表现了哈默饥饿的程度,要让学生懂得,哈默刚才不肯接受食物的精神之可贵,即使到了饥饿极点的时候,也要坚持先干活再吃饭。

读第六自然段,理解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说说对“富翁”的理解。杰克逊大叔的话是什么意思?梳理课文内容,联系二三四五自然段中对哈默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在课文中尊严指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尊严与财富的关系。

3、读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哈默在成为石油大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的信念是什么。

【表达学习】

研读项目:细细观察,发现观察对象与其他人的不同

再读课文,作者是怎样观察清楚要写的人物与其他人的不同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对比)。讨论这样对比下的人物外貌行为动作语言等描写的作用,加深对文本的体会。

【写作练习】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很多人。这里面,有我们的榜样、楷模,从反面教育我们的人物。我们在与众多人打交道的时候,要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与他亲近,与他交往,去观察了解他,了解他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与其他人在行为、神色、语言、相貌上有怎样的不同,这样你的生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上、在道德上、在你的知识上……将来写作文的时候,你也能够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的不同点。

【写作练习】

悄悄地到卖东西的小摊边或者商场热卖的柜台前,仔细观察围着卖东西的一群人,找出其中一个表现与众不同的来,看看其他人有啥表现,这个与众不同的人有啥与众不同的表现,记录下来。

8*将心比心

【字词积累】

1、多音字扎(zhā)针

【阅读能力训练】

1、初读课文,查字典,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

2、梳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小组之间相互口述,再在班上复述。

2、通过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阿姨推开沉重的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针眼处鼓起青包。”

如果你是那位阿姨,那位被扎的母亲,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你想对这位阿姨,这位母亲说什么。

3、读最后一段,通过反复朗读,说说对“将心比心”的理解。

【表达学习】

学习观察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细致观察到了,并且细致写下来,才能把文章写得很明白很具体,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写作练习】

安排单项的观察叙写人物语言、动作变化的单项练习。

单元整理:

【表达学习】

一、语言表达训练目标:学习作者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

1、各篇课文中表达人物特点的关键词句的赏析。2、体会“流传的语言”的精妙特点。3、学习细致观察人物做事的动作细节、神态、语言细节。

二、语言表达积累目标:

1、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关于“信”的语言积累。

2、本单元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语句积累。

【写作练习】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既然是心里话,就要饱含真情实感,而不是在课堂上做出来的,挤出来的,想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顺畅地吐出心声。当学生有了生命的冲动,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作文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我建议把本次习作延长到本单元教学前的一到两周。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动作,神态怎样,表达了怎样的内心活动。在记录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或者口语交际,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发现去交流,去述说,这样一定会激发出学生的真情实感,也就给本次习作带来了不一样的内容。

延伸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山西村庐山
…………
山重水复疑无路,不识庐山真面目,
柳暗花明又一村。只缘身在此山中。
6爬山虎的脚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指导朗读
3、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抓住特点
虎颜色:嫩红(嫩绿)观察细致

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7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交流汇报,评选最佳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蜜蜂蟋蟀蝉蝗虫螳螂
【板书设计】
7、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出名:唱歌、住宅
选址慎重(向阳、隐蔽)
住宅的特点:门口门外(干净、平坦)
屋子内部(简朴、干燥)
初寒动工工具柔弱
建造的过程:不懈工作不随遇而安
长期整修吃苦耐劳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引起震动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a,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b.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c、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d.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b.按顺序齐读。
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疑说话。
a、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b、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四、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五、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
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
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b.有什么新的发现?
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
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c、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2017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字词积累】

1、要注意的字音:

草铺(pū)横野

2、要注意的字形:蓑

【阅读理解与积累】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基本意思。

2、展开想象,体会“铺”“弄”的动词化用法,感受景色的优美和环境的静谧;结合“弄、卧”体会出牧童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

3、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并会默写。

舟过安仁

【字词积累】

要注意的生字:收篙(gāo)停棹(zhào)坐船中

【阅读理解与积累】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2、把“怪生、都、不是、是”联系起来,体会两小童的“借伞作帆”的聪慧与童趣。

3、背诵,会默写。

清平乐·村居

【字词积累】

1、要注意的字音:

清平乐(yuè)小儿亡(wú)赖翁(wēng)媪(ǎo)卧剥(bāo)莲蓬

2、通假字认识与理解: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小儿亡(wú)赖中,亡(wú)同无(wú),指顽皮淘气

【阅读理解与积累】

1、结合注释,读懂诗句意思。

2、联系上下阙体会“醉”的多层含义,让白发老夫妻陶醉的原因不仅是酒,更是被悠闲、美好的乡村生活所陶醉。

3、结合“卧剥”,感受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

4、背诵《清平乐.村居》

【表达赏析】

三首诗词,都写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牧童》中一弄一卧,两个动作,就把儿童生活的安静与闲适表现的淋漓尽致;《舟过安仁》中的“两小童借伞作帆”,他们的聪慧与快乐跃然纸上;《清平乐.村居》中,“卧剥莲蓬”的小儿更是活泼可爱、无忧无虑。

【拓展积累】

搜集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池上》、《村居》、《所见》、《小儿垂钓》等等),积累背诵。

【写作练习】

从课文三首古诗词中,依据个人的喜好,任选一首,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字词积累】

1、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毡(zhān)帽卸(xiè)煤咀(jǔ)嚼(jué)沙漠(mò)

寂寞(mò)棉袄(ǎo)袍(páo)子傻(shǎ)事

重(chóng)临于一去不还(huán)

“漠”字写的时候要与“寞”加以区别。

2、新词积累

毡(zhān)帽寂寞(mò)咀(jǔ)嚼(jué)铃铛

【阅读能力锻炼及句段积累】

一、初读课文,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段阅读,读完理解词语,顺便读懂句子,再体会这一部分表达的意思”的方法。在后续读懂词语读懂段落意思的过程中,遇到与前面有联系的,联系起来体会,顺便读懂联系,学生做不到的,加以提示。

1.读课文1-4自然段,联系上文读懂“看呆”,在此基础上,概括这几段写了什么?

联系“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一步一步走来”“那样……那样……那样……”和描写骆驼咀嚼的样子的语句想象小小的“我”看到和想到了哪些画面,由作者写到的这些在童年时留下深刻记忆的画面体会“我”对神秘的“骆驼队”的好奇和喜爱的情感,并从“看呆”和“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品味孩子的童真童趣。

2.读第5自然段,明白这段话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联系上文“沉默地站着”“一步一步走来”“那样安静的态度”和下文“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饱的”读懂骆驼的“沉得住气”。

3.读第6-9自然段,重点通过读第8自然段“我”的话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沙漠中驼队行进的安静画面和悦耳的沙漠铜铃声,并从“软软的……软软的……”“没有一点点声音”“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不声不响”等词语体会骆驼的安静、坚忍,并从“耐不住寂寞”“情趣”体会“我”的童真童趣。

4.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和“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以及我的问话体会“我”对骆驼的喜爱之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读第15、16自然段,抓住“……过去……过去……又来了……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多么想念……”等词句体会“我”对童年的眷恋;抓住“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又看见……重临于……”等词句体会“我”通过通过写《城南旧事》重现童年往事的心情。

二、回顾全文,概括文章写了“我”与“骆驼”之间的几件事,进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看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联想、想为骆驼剪毛、询问骆驼夏天的去处。

三、背诵第2段“我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咀嚼的样子……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一部分、第5段以及第16段。

【表达学习】

学习体会“通过对某一特定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细节描写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

1、勾画“咀嚼、驼铃、骆驼毛、住处”等词语,思考:关于骆驼的这些事,在大人们看来是什么样的事(司空见惯的小事)?这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在我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百看不厌、百问不烦的重要事)

2、作者正是抓住了自身与大人关注点不同的这些小细节,进行了具体描写,才层层深入地表达出了对于骆驼的无比关注与喜爱之情,可以说,“骆驼”已经成为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代名词,对于骆驼的喜爱之情越是强烈,对于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表达地就愈是强烈。

【写作练习】

任选某一动物,选取常常被大人们忽略、而自己又极感兴趣的一两个细节进行具体描写,从而表达出对于此种动物的无比喜爱之情。

【拓展阅读】

林海音《城南旧事》

7*祖父的园子

【阅读能力锻炼】

1、练习采用“分段阅读,读完理解词语、句子,再体会这一部分表达的意思”的方法读懂各部分的意思;

2、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我”在院子中所做的事儿。

3、思考、探究:删掉第17段对于动植物随心所欲生长与活动的描写可以吗?为什么?从而体会到“衬托”的作用以及作者谋篇布局的用意之所在:更加突出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快乐。

【拓展阅读】

萧红《呼兰河传》

8童年的发现

【字词积累】

1、要注意的字音:

情不自禁(jīn)细胞(bāo)胚(pēi)胎祸(huò)患

2要注意的字形:

祸(huò)患困窘(jiǒng)羞愧(kuì)

3四字词语:情不自禁翻来覆去绞尽脑汁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一、初读课文,练习一边读一边想,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办法,读懂课文内容。

1.读课文1-2自然段,概括这两段写了什么?

2.读第3-13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

从老师的解答中重点读懂“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而来的”的具体意思;抓住“更加激发”“渴望”“痴迷”翻来覆去”“恨不得”“绞尽脑汁”体会“我”对于探索“人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强烈愿望;

读懂“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与上文“九个月”“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等句子之间的联系,体会“我”发现人类进化怀胎规律的过程,同时感受“我”发现规律后的激动心情。

3、读课文14-19自然段,概括这部分写了什么?

联系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结合上文“我”在课堂上发笑与老师对我产生误会被逐出课堂的事情,体会作者发现规律而不被人理解时的心情。

二、回顾全文,进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语言表达学习】

1、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第1段与第3至13段、第2段与14至19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发现文章开头交代结果、下文逐步展开的写法。同时,体会此写法的表达效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2、文章在介绍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时经历了三个阶段: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发的思考和老师对此的解释、因老师的解释引出新的疑问“人怀胎为什么是九个月呢”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最后得出结论。这三个阶段相互之间是因果关系的,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写作练习】

运用开头交待结果、下文逐步展开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发现,注意要详细描写出自己的内心想法。

9*儿童诗两首

【阅读能力训练及积累】

在读通诗歌、大体理解内容、初步领悟诗歌传递的情感的基础上,大量的、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进而熟读成诵,牢记于心。

通过诗歌中的语句,感受童年的奇妙幻想以及童年生活的乐趣组成的一幅幅“水墨画”。

【语言表达学习】

感受儿童诗的特点,借助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感受童年快乐,体会儿童丰富想象。

【写作练习】

自选主题,尝试创作儿童诗。

单元整理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本单元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本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结合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得文章真实有趣,充满童年的美好。

《古诗词三首》

这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牧童》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舟过安仁》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清平乐村居》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儿童诗两首》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作家林海音。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童年的发现》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单元写作】

打开记忆的闸门,写出自己曾经经历的童年趣事,可以借助在本组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写作,叙事清楚,表述真实情感。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字词积累】
1、认识“秆、绣”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翠、秆”等1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16个词语。
2、读准字音:“秆”读:gān,“赤、衬”是翘舌音,读:chì、chèn。
3、记忆字形:“秆”要介绍是“禾”字旁,和“木”字旁的“杆”进行区分。“衬衫”要联系生活经验,部首是“衤”。“翠、翁”都有“羽”,但书写时要注意区别。“秆、透”都有“禾”,但因为所在位置不同,书写时也要注意区别。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随着读课文,结合字典中查到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段义。
1.读课文第1段,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老师提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结合这些词语来理解翠鸟的颜色鲜艳,再指导学生边朗读句子边想象,感受翠鸟的颜色鲜艳。查字典并借助图片理解“小巧玲珑、透亮灵活”的意思,联系本段第一句话“站在苇杆上”,体会翠鸟的“小巧”(小而轻),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读第2—3段,查字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清脆、一眨眼”的意思,联系上“尽管......还是......”理解“锐利”的意思,联系第二段“注视”,理解“为什么眼睛能够‘锐利’”;在教师的提示下,勾画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波纹还在荡漾”,想象翠鸟蹬开苇秆引起的苇杆摇晃,波纹大小,持续时间,来体会翠鸟飞得快,行动快捷,进一步理解“疾飞”。
3.练习总结段落的意思
4.读第4、5段,查字典理解“陡峭”的意思,通过“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来感受孩子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
5、练习复述翠鸟的样子,翠鸟捉鱼的过程,用上新学的表现翠鸟特点的词语。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通过课后第3题,体会和发现作者语言表达方面的准确、具体、生动。
第一组中第二句的好处:。“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中第二句的好处:“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2、学习作者从不同侧面把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方法。
进一步读第一段,学习作者是如何把“鲜艳”写具体的-先总的交代,然后从不同侧面来具体写。
3、进一步度第二、三段,体会作者细致观察整个过程事物的变化,把小动物做事的经过写具体。——“注视——行动——结果”
4、背诵课文第1——3段。
【写作练习】: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翠鸟的外形特点,按照写作顺序写出外形的特点;仿照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写出这种小动物的动作特点。
《燕子专列》
【字词积累】
1、会读“欧、洲”等11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欧、洲”等14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专列、舒适、启程、特殊、长途、成千上万、麻烦、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政府、纷纷、救护、致谢”等词语。
“濒”字是前鼻音,应读:bīn,不要读成:pín。“骤”应读:zhòu,不要读成:zòu。“洲、殊、骤、涉”是翘舌音,“厢”是后鼻音。
2、可以把要求会写的字分类,“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是左右结构,“启、疲、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比例。另外,“舒”的右边是“予”,不是“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结合从字典中查到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想象作者所写内容的画面,读懂段落,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1、读第1段,查字典理解“专列、舒适”的意思,通过生活经验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启程、送行”的意思,透过词语的表面意义,体会到人们将燕子看作了朋友以及对它们的重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读第2——4段,查字典并理解“麻烦”的意思,再结合下文中“气温骤降、风雪不止、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理解文中“麻烦”具体指什么。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读后想象,人们当时是怎么做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出表示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读“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体会“通红、僵硬、但一点也不”这些词语的作用,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小女孩为拯救受伤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练习用自己的话叙述四个段落所讲的故事。
3、读第5段,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致谢”的意思,说一说这段讲了什么。
4、在读懂课文后,按照“为燕子送行——燕子遇险,人们救助——燕子专列带着人们的友情远行”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所写故事。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完成课后练习,再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指出拯救燕子的人多,“四处”指寻找燕子的范围广;透过这两个词语的字面意义,还反映了人们对于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为拯救燕子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表达效果上,运用“冒着、顶着、踏着”三个动词,能较好地体现气候环境的恶劣及人们为拯救燕子无所畏惧的高贵品质、教学时,引导学生采用删词、换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准确。
2、再读全文,从中归纳:与《翠鸟》相比较,本文也写了小动物,但是内容有什么不同?给了自己什么启示?
小动物生存,很多时候也需要人类的帮助。而我们帮助了小动物,就能够跟它建立起感情,它便会乐意接近你。它乐意接近你了,你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去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各种生活习性。因此,我们对待小动物要像好朋友,在它有困难的时候,在它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心尽力地为它做一些事情。而因为你关心它、要帮助它,这个时候你就会格外地关注它,这本身也是观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很多意外的新发现。
练习:为自己家或者小伙伴家里的小宠物做点事情,细细体会你是怎么做的,仔细观察它的行为有什么变化,坚持着去做,看看它的行为是否有同样的变化?把这变化记录下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字词积累】
1、会读“郁、澈”等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森、郁”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锋利、裸露、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喘气儿”等词语。
2、“湛”是翘舌音,读:zhàn,不要读成:shèn。“裸”应读:luǒ,不要读成:guǒ。“哮”应读:xiào。
3、注意“森、葱、犁、喘、黎”等字在田字格中要比例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一点不要丢。“黎”的上部右边不要多写一撇。“裸”是“衣补”不是“视补”。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1、读第1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美丽”的意思,再结合第1段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来想象一下小村庄是怎样的美丽,读懂“美丽”与下文具体介绍的关系。
2、读第2、3段,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锋利、各式各样”的意思,查字典并结合动作理解“拎”的意思。和生活实际比较,体会“谁”的意思,接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拎”字和“拿、带”想比较,不能换成其它词,在此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把“一棵一棵”和“一棵”想比较,体会人们根本没把砍树当一回事。联系这一段体会第3段中“不断”的意思,和最后的省略号的作用,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读懂后,分别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3、读第4、5段,体会“不管怎样……还”这文中的作用,表达出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比较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结合实际说一说“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联系语境说一说“咆哮”的意思,本来指野兽的吼声,文中形容河流的波涛声。联系前文理解“一切”的意思,这里指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来提问的,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东西或物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复述课文内容,说清楚“过去小村庄什么样,是什么使小村庄发生了变化,最后小村庄怎样了”。
【表达学习与句段积累】
1、结合上下文体会排比句式运用的好处。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变成房子,变成工具,变成家具,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这样的句式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
2、文中三次提到“锋利的斧头”,是有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这种破坏的残酷和无情。
练习:观察时留意身边环境在发生哪些变化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了小村庄的环境变化的故事。作者把这个变化写出来。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观察方法,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然后在写作时把变化写出来。
《路旁的橡树》
【字词积累】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如“延”应读:yán,“楔”应读:xiē。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练习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用简练的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或意思相近的段落的意思。
1、通过读重点句子,结合词语体会人们在处理橡树和路时的心情。(1)“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结合“突然”“停下来”说明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停下来呢,原来,“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结合“粗壮、结实、挺拔”感受它充满了活力,是美的象征,是它使工人们停了下来。
(2)“工程师向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结合“沉默不语”体会人们当时犹豫,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结合“长久地、叹着气”体会工程师在内心深处复杂的心理斗争,表明他为了保护橡树,准备作出无奈的选择,结合“也、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们内心的担心、沉重。
(4)“它笔直笔直的,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笔直”与“弯曲”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路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好,但“只在一个地方”却弯曲了,是因为人们为了保护橡树才筑成这样的,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5)“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查字典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表面是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文中指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为。
2、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关键的词连接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单元回顾】
怎么“打比方”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安排了这样两组句子:
(1)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一棵高大的橡树就像草原的哨兵,挺立在路旁。
我们发现了,每组的第二个句子,都使用了“打比方”地方法。
在《翠鸟》一课,课后安排了这样的一个练习题目:“我们交流交流,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个写得更好,好在哪儿?其中一组是:“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第二句也使用了打比方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我们读过了大量打比方的句子。比如:《翠鸟》中“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秀满了花纹。背上的羽毛喜爱哪个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燕子》中》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路旁的橡树》中“它是那么粗壮、解释、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些句子,都是在通过打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某种事物的特点。
运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写,好在哪里呢?我们看,在课文中,作者都是把具体事物比作了常见的、熟悉的事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形容飞得极快,射出去的箭多块,鸟飞的就多快。采用比较的方式,将这句话与“翠鸟离开苇杆,很快飞走了”,同样表达飞得快的意思,但到底非得多快?表达得是不很清楚的。。
作者将路边的高大橡树比作了哨兵。为什么要比作哨兵?一是挺拔的样子,二是橡树能够保护草原,作者这样写就表达了哨兵的赞美和喜爱。而这是“一棵高大橡树挺立在路旁”这样的写法所不能表达出来的意思。
我们写文章,也可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怎么用?
首先,我们要思考要写的事物具有怎样的外形特点,然后,再想一想:身边有哪些人们熟悉事物也具有这样的特点,这样,就可以打比方了:用“眼前要写的事物”像“哪些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方式来写下来。当然,如果你要表达喜爱的感情,你就要选择人们非常喜欢的熟悉的事物;如果你要表达憎恶的感情,你就要小心选择人们憎恶的熟悉事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5中彩那天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财富、修理厂、名牌、方式、赠给、拥挤、道德、难题、彩票、存根、号码、回忆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父亲”诚实、守信的品质,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4、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懂得“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名言导入,直奔中心

1、导人:齐读一句名言:(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一位普通的母亲

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除了记得这句话,还了解了哪些内容?

(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明白父亲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难题”)

品析词句,探究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学习三一五自然段

走向父亲的心灵深处,去细细品味这位家境贫寒的父亲,在中大奖后的那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过程。

1、自读三一五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父亲中彩后表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晶析词句。

A、中彩后的父亲有怎样的表情?(中彩获车——神情严肃)

b.品读句子: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揣摩人物心理:同学们,为什么中彩后父亲会不高兴呢?(因为父亲买彩票时,帮库伯先生捎了一张,并做了记号“k”,正是这张带“k”字标记的彩票中了奖)

比较父子间的不同态度:(我的心情与父亲的心情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父亲的不悦)

c、拓展想象,练习说话,深人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出示配乐投影)

大街上人声鼎沸,只有神情严肃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车,他的心里矛盾极了:

D、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习六~八自然段

1、默读思考:万般无奈的父亲,缓缓地开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奔驰车,回到家里,他又做厂些什么?

2、学生根据有关词句汇报学习情况。

(父亲把05102i的“k”字擦去了,上面还留有“r字的痕迹)

3、体会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深人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活动,启发说话。

同学们,现在的你,就是这位家境贫寒,梦寐求车,并用自己一个人的收入来维持一家六口人生活的父亲,你在擦掉“k”字时,心里都想些什么?能对同学们说说吗?

(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说:1.昧着良心满足个人私欲;2.对家庭的责任感)

4、品析句子,再次剖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a、出示配图朗读投影。(同学们,文中的我因百般喜爱这辆车,而又担心失去这辆车,竟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我激动地说。

b.显而易见,“我”的意见是留下车。理由是什么?(因为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理由成立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再次引入情境,小组讨论。

语言引入情境;这声音强烈撞击着父亲那本想留下车的欲望。同学们,如果你是这位贫穷而有责任感的父亲,面对眼前的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你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5、深入探究心里变化,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同学们,一位家境贫穷,靠自己一个人的工资来养活老老少少一家六口的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守信面前,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毅然选择了后者,这怎能不令我们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呢?请大家用心来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1、朗读。(出示投影)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2、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投影)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1、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父亲可能说的话?

2、同学们,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町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2、齐读中心句。(投影)

总结拓展

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上的富有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6*万年牢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课前准备

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6)、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

(能认读,并结合句于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习‘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7尊严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

点拨,揭示中心

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8*将心比心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入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减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计数单位、数级与数位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掌握数位顺序表。
2.结合现实情境,利用数位顺序表进一步体会“位值”的含义。
3.在结合现实情境认识大数的过程中,体会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教学难点:体会“位值”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一)读一读下面的信息
1.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看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读信息。
2.师:这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万以内的数,对万以内的数你都知道什么?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说,如:计数单位、数位、读写法、大小比较等。
3.课件出示:
(1)师: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师:把这些数与刚才的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师: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比万大的数?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比万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亿以内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信息,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通过比较两组信息中的数,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还大的数,而且这样的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体会学习大数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1.认识“十万”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计数单位“万”,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0000?(2)师:如果再拨一颗珠子,是几万?(2万)再拨下去呢??
(3)师:9万再加一万是几万?万位满十,怎么办?(万位满10,要向前一位进1)这里的一颗珠子表示多少?(十万)(
4)师:根据刚才拨珠的过程想一想,万和十万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
(5)师:十万有多大?(课件演示:小正方体由一→十→百→千→万→十万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拨数,引导学生思考“万位满十怎么办”,使学生自主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并体会10个一万是十万。通过小正方体的累加过程,帮助学生感受十万的大小,培养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
(1)师:十万比万大,10个一万是十万,那还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是什么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两人合作研究。
(2)学生两人一组研究。
(3)汇报,学生可以继续用计数器数,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最终得出: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归纳“十进关系”
(1)师: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师:读一读(从10个一是十,到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迁移规律,在认识了计数单位“十万”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和“亿”,并把它们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二)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数位、数级,体会“位值”的含义1.认识数位
(1)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万和千万可以换下位置吗?为什么?
(2)师: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数位。
(3)说一说每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是什么。
2.认识数级
(1)读一读这些数位(有意识的领着学生四个一停顿),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国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分成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就是个级,那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呢?(万级)亿位在哪一级?(亿级)
3.体会“位值”的含义
(1)师:北京有19612368人,在这个数中,有两个6,这两个6分别表示什么?(左边的6表示6个十万,右边的6表示6个十)
(2)师:都是6,为什么表示的意义却不同?
(3)师: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4)师:这个数含有几个数级?万级上是几?表示什么?个级上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在整理数位顺序表的过程中,认识数位、数级,并结合现实情境,体会相同的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就不同,即“位值”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教材第8页第1、2题
【设计意图:做一做第1题,通过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数规律,第2题通过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和数级划分的认识。教材第8页的两道练习,巩固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级的认识。】
四、感受一亿的大小
1.师:我们感受了十万的大小,那一亿到底有多大?
2.画点体验:
(1)如果给你1分钟的时间,猜猜你能画几个点?
(2)计时体验
(3)说说你画了几个点?
(4)估一估,算一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与十万相比,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因此,让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内画点,并估算画一亿个点需要多长时间,引导学生感受一亿的大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我给江主席献花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3、过程方法:
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准备:
课文配套录音带、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投影仪、录音机、明胶片若干张、生字卡等。
教学时间: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第二课时: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自学质疑,初步体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1、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
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
4、1997年6月30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板书:我)
5、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请你按照“冒雨等待”、“激动献花”、“幸福忘不了”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教师置身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3、全班交流。各组发表意见,主要说说小组内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想解决吗。
4、继续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愿选择课文片断读,其他同学说说听了全文有什么感想。
2、学生发言。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毯、频、董”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争取做到有感情朗读。
2、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主探究,体情悟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
3、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学会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合作、探索地学习方式;学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以“前进中的香港”为题先在小组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观看录像
1、读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特别是姜咪咪的心情?(板书:激动万分、无比兴奋、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幸福)
3、观看录象,展现香港回归的过程。
教师语言导入: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
4、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自学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体会激动、高兴的心情。把能表现香港人民激动兴奋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进行总结。
三、师生对话,深入体会香港人民的思想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
(1)师生交流:
秩序井然兴奋激动竟
(2)理解: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
a、谁来把“我”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
c、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
d、过渡:长久等待了一个世纪,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的专机出现了,人们的心情更加激动,谁来读。
2、学习“献花”部分
过渡: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
(2)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a、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
b、将自己的感情宣泄表达出来,再有感情地朗读。
c、让我们看看当时欢迎的场面。(中间可以插入录象)
d、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4)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a、请看这些资料:
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占香港岛。
1860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
1898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99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b、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
c、指导朗读
d、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
e、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
(1)“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
(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a、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
b、有感情地朗读。
c、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
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
d、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
(3)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
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
5、延伸:十六大(图片)、澳门、台湾等。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
6、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2、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3、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教学重、难点:
1、认真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2、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法:创设情境调动情感经验自由表达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图片资料
2、课件
3、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2、提问: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呢?
3、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自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指名读,并且正音,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⑵进行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默写,反馈指导。“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课文,不添字,不漏字,读得比较流畅,有一定的速度。
2、小组交流读书情况:组长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组员评议,打分。
3、大组汇报:教师抽读,大家评议,给小组打分。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并且思考:天安门广场有什么特点?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天安门广场的?
2、小结:①广场上的景物②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③广场清晨升旗和节日的壮观景象
3、再读课文思考,仍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由此可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段落?怎样分?
4、小结:一(1)二(2-3)三(4)四(5-6)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讨论:①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②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两个词语是什么?为什么最重要?
3、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初读了课文,你对于天安门广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生词。
③完成习字帖,注意间架结构。
④请以“宽广”、或者“壮观”为主题搜集资料,给大家介绍天安门广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领袖宣告纪念碑雕梁画栋
政府沸腾博物馆尽收眼底
2、同桌交流反馈,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3、提问:天安门广场是一座什么样的广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你愿意就哪一个特点来为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1、指名读2、3段,思考: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2、完成课后第四题:出示挂图,指名介绍各个景点的位置。重点理解并且用好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思考:观察点有变化吗?
3、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儿看出天安门的雄伟壮丽?把你认为写出天安门雄伟壮观的语句勾画下来,在你觉得写的好的地方加上着重号。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蟠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在此基础上朗读。
4、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勾画有关语句。
⑵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他们有什么特点?
(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5、看图完成练习:
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人民大会堂
★()的毛主席纪念堂
★()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五星红旗
★()的天安门
6、指导朗读:让我们尝试读出来吧。
三、讲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2、抓住重点词指导理解: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3、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1、小声读,思考:这两段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2、再读第5自然段,思考: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3、出示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
提问:你对于这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指导朗读:我们怎样读出这种感受来?
4、小声读第6自然段,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勾画下来,向大家介绍你的阅读感受,可以结合自己的想像来谈。
(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5、朗读交流: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评议朗读: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6、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能用上它们也描述一段类似的景象吗?
7、出示填空题,指导背诵第六自然段。
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无数盆鲜花组成(),把广场装点得犹如()。入夜,(),(),天安门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鲜花与彩灯(),礼花伴歌声(),天安门广场()。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1、小结:通过学习,你对天安门广场有了怎样的认识?你想去吗?为什么?
2、出示图片,要求仿照课文第二小节的写法描述图画上的景象,注意方位的顺序,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先用下列生字组词,然后给它换个偏旁,并且组词:★★
栋:()()()()()
博:()()()()()
袖:()()()()()
政:()()()()()
沸:()()()()()
犹:()()()()()
眺:()()()()()
2、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yán()寒()热()格()水
zhuàng()观形()奖()强()
zu?()法()位以身()则()用
3、近义词:★★
壮观()眺望()
庄严()宣告()
4、写出描写节日热闹景象和建筑物的成语:(至少各4个)★★★
(三)选词填空:★★★
矗立挺立直立耸立
1、看,青松()在这一片茫茫风雪中,是那么坚强无畏!
2、路两边那两排高高()的白杨,可是绿洲人民心目中的“守护神”呢!
3、一进雨花台烈士陵园大门,一座栩栩如生的烈士群雕()在眼前。
4、巍峨的雪山()在远远的地平线上,就像一位静默沉思千年的智者,吸引着我们。
(四)请你为一位没有见过天安门广场的亲戚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上的景物,注意语句通顺,简洁,用好方位词。(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来组织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五)默写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小节。★★★★
板书设计:
天安门
广场上的景象广场四周的景点
6、天安门广场
(宽广、壮观)广场的象征意义
升旗和节日的广场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读悟式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3、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作品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段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
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
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
4、组织解题:
⑴“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⑶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怒”鼻音;“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词语不理解?
3、指导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小结:一(1-3)二(4-7)三(8)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词语。
③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组织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1、小声读1-3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立下了什么志向?
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默读外国学生的话,思考:
⑴这段话有几层意思?
⑵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3、提问:那么,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谁能结合资料谈谈。
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
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提问: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
②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④你支持他这么想吗?为什么?
⑤“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⑥他打算用什么样的“事实”来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
7、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吧。
8、自由读第4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文中原句比较体会。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鸿”的样子?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这几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默读课文5、6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体会。
10、组织交流。
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
提问:①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
②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5、6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只用、省下”等词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③联系徐悲鸿想一想,“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
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
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8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就?
13、讨论归纳出:a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
提问:⑴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气等分析)
⑵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⑶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⑷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⑸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呢?
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题。
(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听写:★
二、辨析,组词:★★
努()列()栋()试()
怒()烈()练()式()
租()倦()陈()负()
祖()港()阵()付()
三、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用上这些词句:★★★
嫉妒激怒励志
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陈列临摹震惊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四、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
五、中国人中,像徐悲鸿这样“为国励志”的“有心人”还有很多,你能列出几位并简要写出他们的最大成就来吗?★★★★
如:徐悲鸿世界知名画家
板书设计:
学画受辱
轰动
7、徐悲鸿励志学画
震惊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
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
8.虎门销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2)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
(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
(雄壮、气势盛大)
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
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
(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
(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
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
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
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
(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
(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
(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
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
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
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
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8.虎门硝烟
水泄不通彩旗林立打击嚣张气焰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表明不可欺侮
震惊中外伟大壮举
习作2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要求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所以本节课我拟订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一)先简单地写自己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再选取自己相貌、性格、爱好等说说。最后和同学们交流、评议。
(二)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
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作文刚刚入门,就得引发他们的积极性。我根据小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先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张相片或一面镜子)上习作课时让学生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记下来。然后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让学生各抒已见后,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熟悉自己,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这样自然地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环:细读要求,明确要点。
这一环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确写作要求,重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如何审清习作提示。
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读一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之间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
(一)、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
(二)、重点写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等。
(三)、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
(四)、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第三环:拓宽思路,展开思维。
学生明确了写作内容和要求后,我便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相貌、性格、爱好、特长、介绍清楚,所以我采用看—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看,看看自己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想,想想自己的性格,平时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特长,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作文起步,再加上生活范围有限。感知水平不高,积累较少,因而常常感到“没东西可写”,又由于年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有一个作文感知,我先在学生面前对自己的姓名、年龄、教那年级,(简单说),相貌、性格、爱好、特长(重点说)说一遍,学生有一定的作文思路,如何去介绍好自己写下来。
说——评,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我让各学习小组选一名代表,把他们的构思的内容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合符要求,在练习说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个别说、评说、同桌说、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构思内容说出来。真正做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以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看——想——议——说——评”这几个环节,以及师生、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了写作的概念,产生“乐于书面表达”的欲望,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老师引导学生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写作文自然就不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了,
三、教学体会
这次习作训练课,力求体现了“自主、合作、创新”的设计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借助镜子和相片细细观察自己的外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文课程标准》提到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已是这节课的写照。
板书设计:
自我介绍
姓名、年龄、学校、年级(略写)
相貌、性格、爱好、特长(详写、重难点)
练习2
第一课时
一、学会看示意图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图标,弄清方向标,学会估算距离等。
2.投影出示:如果小芳从家到学校,你能帮她说说如何走吗?
听教师讲解,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从学校到小芳家的住址和走法。并选1——2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写写画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1.先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再说说如何走,互相评议。
2.自由写写画画,设计一张家庭住址“名片”。
教师巡回指导
三、说说家乡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成语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二、认识古诗、对联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
(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去过庐山吗?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庐山的风景或是景点的名称。

1.庐山的瀑布气势磅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过一首【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唐·李白,这首诗中有一句特别有名的经典:

【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导朗读

2.庐山不仅瀑布有名,山也特别有名气。李白以庐山的山为背景还写过一首另一首诗【课件出示】《望庐山五老峰》:其中有一句是:

【课件出示】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唐·李白指导朗读

这首诗让你感觉到庐山的山在李白的眼中又是怎么样的呢?(削出——耸立金芙蓉——金莲)庐山的五老峰就像是漂浮在云层里的芙蓉。

3.庐山的景美呀!远在1600多年的东晋,庐山便成为山水诗的讴歌对象,受到文人骚客的青睐。首先关注庐山的是山水诗的先驱人物——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的谢灵运来到庐山,登上绝顶,放眼四顾,灵感飞来,题写了【课件出示】《登庐山绝顶望诸峤》。他在诗中写道:

【课件出示】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指导朗读

在谢灵运的眼中,庐山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4.同样是庐山的景观,不同的景色就有不同的美感。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我们古代,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我们熟悉的张九龄、杜牧、苏轼、孟浩然、白居易、元稹等也曾经游览庐山,写下了很多赞美庐山壮美景观的诗篇。其中苏轼就曾经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还将最后一首题于西林寺的墙壁之上。这首诗就是【课件出示】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一首题壁诗。当时题壁诗盛行,因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因为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可以传播开来。

5.结合老师刚才的介绍有谁知道“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

二、读《题西林壁》

1.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哪些字是前鼻音,哪些字是后鼻音,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的停顿。

2.指名读《题西林壁》,其余同学注意听,听他诗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有没有读准确。

3.评价,齐读。

4.读古诗,不仅要的的准确,还要读得有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师生合作读:生读前四字,师读后三字。交换角儿色再度。

5.齐读。

6.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老师示范,学生评价怎样读才是读出味道来了。

7.学生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8.指名读,其余学生注意听,看看听出了什么味道来。

9.齐读。

三、解《题西林壁》:

1.读了这么多遍,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你们能不能自己读懂呢?这首诗一共只有28个字,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认真地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2.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懂了吗?老师提三个问题,如果都能答出来,就说明你读懂了。

(1)这首诗中藏着几个方位词,谁能找出来。

板:横侧远近高低

(2)作者欣赏庐山是不是就真的就是横着看了看,侧着看了看,远处看了看,近处看了看,高处看了看,低处看了看呢?这些方位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板:角度不同

角度不同,景色就怎么样呢?从诗中找证据。(远近高低各不同)

板:景色不同

结合开始读的古诗,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明这个道理?

【课件出示】站在看到的是

站在壶口瀑布前,看到的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站在五老峰,看到的是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站在庐山绝顶,看到的是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结合你对庐山的了解,谁还能用事实说明这个道理?

这一句是概括的写,还有一句具体的写出了角度不同,景色就不一样。

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

大文豪到底是大文豪啊!寥寥几句,区区14字,既有概括地写,又有具体地写。这样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请你结合你对庐山的了解,结合前面几个大诗人的描写,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了庐山,你站在庐山的某一个角度,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

【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老师也到庐山去过,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拍下了一些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3)看完以后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件出示】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面。

3.有一个人一天晚上下班,在等车时无聊向自己上班的工厂望去,忽然发觉那是另一番的美景,白色的楼房在绿绿的大树的衬托下,加上夕阳的映衬显得十分壮观。他就想,我来到这二年有余,一直没有这样远望过,更没有如此欣赏过。也就从来没有觉得电厂这么壮观、漂亮过。于是,他轻轻地吟诵了一句诗,这句诗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这中间的两个山是不是指的是真正的庐山?这个庐山可以是指一样东西,也可以是指一件事情,更可以是指一个人。

譬如说: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呢?举个例子说一说。

小结:这首诗不仅仅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

4.齐读古诗。

四、悟《题西林壁》

(1)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写庐山的几句诗,看看这几句诗和《题西林壁》在内容上有些什么不同?

(2)小结:别的诗人写庐山,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赞美庐山的美景,作者却另辟蹊径,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得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句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诗的最后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巩固练习

1.背诵《题西林壁》

2.抄写《题西林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侧远近高低

角度(不同)景观(不同)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分析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学案分析

5、《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

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

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读书。

78.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9.配乐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读诗句、悟诗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文章中提到过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依提纲汇报交流

1、诗人及时代背景

2、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3、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4、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汇报交流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展示交流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3、默写古诗。

六、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无处不飞花白昼

寒食

汉宫传蜡烛夜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

1、读课题,理解题目。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4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5展示朗读情况。

三、再读知意交流汇报

1.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四、细读悟情交流汇报

(一)品读,体会情感。

1.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检测反馈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六、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七、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靠家近——很想还。

离家久——何时还?

教学反思:课堂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老师要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并时时注意学生解疑后对方法的总结.

6、《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有感情朗读,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独特美。)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同学们,你们到过那个风景区游览过?你认为那里的景色美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桂林游玩,去领略它独特的美。)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依据自学提纲汇报交流

(1、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学生谈观后感。

2、自由读课文。

3、说说课文写了什么,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

4、小结,并引导出第一自然段。齐读,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⒈出示表格:指名读

前字韵母“啊”的发音举例

a、o、e、i、üya真绿啊、真奇啊

u、ao、ouwa真秀啊

nna真险啊

ngnga真静啊、真清啊

⒉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思考怎样给课文分段;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给文章分成四段。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完成板书提纲:

总起:甲天下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山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漓江水的特点。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漓江水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看图画,体会李建谁“静”“清”“绿”的特点;3、漓江与大海相比,有什么不同?4、指导有感情朗读)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依据自学提纲,学第三节(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2、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桂林山的特点;3、说说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读。)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再进行汇报交流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培养能力

1、课后练习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2、背诵课文比赛

课后反思: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课前和课上的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难事。但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在课上的朗读就会出错,费时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课时就要让学生读熟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清楚段落。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水清

桂林山水分述:绿

山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走进丽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致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丽江图片,教师音乐伴奏中激情导入。

她以壮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有机结合。她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化,描绘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在我国云南省西部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丽江,那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白雪皑皑的玉龙山、惊心动魄的虎跳峡,让我们一起走进丽江,漫步古城······)

2、今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出发,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齐读课题:走进丽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了解丽江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丽江古城的资料。你们对丽江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教师补充资料(丽江距云南省会昆明六百余公里,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问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名录》

三、依据自学提纲,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的总印象)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认为是哪一句?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

3、组内交流:要求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词语,交流问题。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字音:翘舌音:至烁

字形:“雄”字右面有四横

“朴”字书写与“扑”进行比较。

“昂”字下面部分不要多写点

2、检查学生理解词语情况。

色彩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丝绸之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

八卦: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易经》六十四卦皆由八卦两两相重组成。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占卜。

潺潺:水流声。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得名。

白雪皑皑:形容学洁白。

蜿蜒:盘曲向上。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母系氏族: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此时妇女在氏族中居支配地位。

摩梭人:居住在泸沽湖四周。至今仍保留着母系氏族的遗风,他们大都各居母家,女不嫁,男女之间只建立一种偶居关系。摩梭人家庭成员的血统是以母系计算的,妇女享有崇高的地位,支配家庭的一切,生育也以女儿为荣

闻名遐迩:名声传的很远。

纳西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宁蒗、维西、中甸和四川盐源、木里、盐边等地亦有分

3、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统领全文的是哪一句?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理解回答问题)

六、升华情感,滞留问题

想想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在书上勾一勾,画一画,把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书上,下节课讨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走进丽江

1、复习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学生正确朗读)

2、谁来说一说丽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重点写了丽江的哪几个地方?(丽江神奇而美丽,课文重点写了古城和玉龙雪山)

二、自读课文,理解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能够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和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一会和同学们共同交流。(学生默读思考)

三、汇报交流,深入体会

现在我们来汇报交流一下,边汇报边交流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丽江的美丽而神奇

1、汇报古城: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3)预设,重点指导

①、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色彩斑斓,别有韵味。

A、结合课文或查字典理解“色彩斑斓”。

B、你见过什么东西色彩斑斓?想象古城街道的色彩斑斓。

C、去掉词语,对比朗读,读出色彩斑斓的神奇而美丽。

②、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A、教师板书简笔画,学生为画题名。

B、巧设活动:小小导游,融入自己的想象为画解说。

C、出示课件,对比“江南苏州图景”与“高原姑苏图景”,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壮美)

2、汇报玉龙雪山

(1)有感情地朗读,观察插图结合有关句子说说玉龙雪山的特点。

(2)作者是怎样把玉龙雪山的特点写具体形象的?

(3)课件出示: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A、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带点词的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壮丽}

B、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评一评,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

3、作者还介绍了哪些迷人的景观?

课件: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

A、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B、说说省略号的作用,你能按课文的句式说说丽江的其它迷人景观吗?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有……

4、走进丽江,不知不觉已到了夜晚,漫步红灯笼映照下的丽江古城,真是别有一番风景,(教师配乐朗读最后一段)边听边体会,说说月色下的古城给你什么感觉?

5、走进丽江,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的神奇而美丽。回顾课文,作者是怎样带着我们走进丽江的?用课文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①、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②、丽江还有放多迷人的景观。

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四、总结课文,赞美丽江

1、走进丽江,丽江的旅程即将结束,同学们,当你就要告别丽江之时,如果让你给丽江做宣传,你将怎样写广告词么?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学生创编广告词)

2、教师小结:听着同学们诉说的印象丽江,我不由得想起了郭沫若先生赞美丽江的一幅对联:春风杨柳千万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千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五、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把词语补充完整:色()斑()()心()魄闻名()()世()桃()

白雪()()云()雾()()()约约月光()()

2、连线:

古老的雪山清澈的坝子

纯朴的大江险峻的溪水

圣洁的民风潺潺的湖泊

汹涌的城镇宽阔的高

3、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句话,说说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里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布局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补充资料: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坝北边,距丽江县城15公里,山北麓直抵金沙江。整座雪山由十三峰组成,由北向南呈纵向排列,延绵近50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十三峰,峰峰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纬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意指山峰终年银装素裹,山腰白云缭绕,阳光之下晃然如玉。所以,人们又将它与山脚之下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共同称誉为“玉壁金川”。

虎跳峡,又称“金沙劈流”,距丽江县城60公里,位于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山夹峙成一座大峡谷,金沙江穿峡而过,江面险窄,最窄处仅有30米,相传老虎能一跃过江,故称“虎跳峡”。全峡长约16公里,高差3900米,全长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有18个险滩错落排列在峡谷中,浪涛翻卷,胜过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为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

教学反思:一篇好的文章,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这篇写景的文章,除了可以借助文字、插图、课外知识加以理解,教师还可以适时引入小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第二单元要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重要的词语。

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梦寐以求

走街串巷将心比心

二、重要的多音字。

据把削闷难

扎中咽

三、本单元重要的读音。

拮据馈赠捎带梦寐以求走街串巷天津损伤晾晒削皮竹签耽误宫廷邀请嫌弃

掺假逃难疲惫不堪捶背扎针兴奋

四、本单元重要的近义词。

安慰—宽慰拮据—困难精湛—精深器重—重视崭新—簇新馈赠—给予教诲—教育损伤—伤害熟练—娴熟耽误—耽搁邀请—约请惬意—舒服疲惫不堪—筋疲力尽宽容—宽恕注视—凝视抱怨—责怪

五、本单元重要的反义词。

安慰—责备诚实—虚假崭新—陈旧闷闷不乐—兴高采烈梦寐以求—不屑一顾熟练—生疏耽误—及时赞赏—指责僵硬—灵活疲惫不堪—精力旺盛

六、词语的搭配。

崭新的汽车拥挤的人群迷惑不解的问淡淡的痕迹沉重的大门

七、词语的分辨。

津凉僵赚谦货湛唯增憎

律晾疆歉潜贷堪维赠曾

拨梢捎或驰拮港睡垂备

拔稍削惑弛结巷捶锤惫

悔尊

诲遵

八、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重要段落。

1、背诵《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2、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3、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4、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白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教材分析:

《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想给大家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什么故事呢?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

2、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

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什么?(老师为什么先讲这个故事?)

4、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

2、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如: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

能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了问题,才促使我们去解决问题。)

3、问题暂时留到下节讨论。先说说你读后知道了什么?(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一次来我家玩时,把他在幼儿园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他的切法是拦腰切苹果。)

4、这件事为什么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说一说原因。

三、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思考提出的问题。回家操作:用不同的方法切苹果,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汇报交流。

说说你回家切苹果的情况,你是怎样切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四、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

1、一般人是怎样切的?理解循规蹈矩

2、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理解拦腰切下去

(1)演示一下切法。

(2)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图案?理解横切面果然

3、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你想过没有?(思维定势作用或是出于方便出于公平想不到切苹果还需要创造性思维)

4、“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魅力”。文中指什么?(小男孩的喜悦,传递秘密的远。)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

(所谓创造,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势,用他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发现新秘密。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等。)

5、出示名言警句

(1)、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我最怕/人们睁开眼睛/毫不惊奇/对白昼习以为常/活着/不追求童话的幻想/而出入——(罗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会帮助你消除无知。

6、说说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练笔。写一写,再交流。

7、把你感悟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最后一节),建议背一背。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晰

魅力

*学了课文,你想探索什么?(想知道第一个发现这秘密的人是谁吗?还想探索其他吗?)

★六、板书设计:

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6最佳路径

★一、教材分析:

《最佳路径》讲述的是世界建筑大师既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者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时,遇到一个难题: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还没有具体方案。

在一个很偶然的时间里,他从一位无力料理葡萄园的老太太身上得到了启发:给人自由,任其选择。于是,他的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后来,他设计的迪斯尼乐园,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世界上最佳的选择!

格罗培斯的成功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顺其自然,也许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二、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么?大家一定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动画人物不陌生。知道他们是谁创造的么?(美国动画片大师沃尔特.迪斯尼)

(格罗培斯: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现代主义大师和景观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第一段(1——2)写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前往地中海海滨清理思绪。(遇到难题)

第二段(3——4)写一位年迈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办法让格罗培斯从中受到启发。(获得启示)

第三段(5——6)写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路径的方案和过程。(完成设计)

第四段(7)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最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获得最佳)

分排分段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1——2自然段

1、指导看图,带入情境

同学们看这幅图,谁在哪儿干什么呀?(一群充满童话色彩的宫殿式房子前,“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些可爱的动物们在草地上讲故事。)

这就是迪斯尼乐园中的一部分。迪斯尼乐园是一座现代化的游乐园,它有着“探险世界”“未来世界”“幻想世界”“开拓之城”等主题乐园,把严肃的教育内容寓于娱乐形式之中,丰富而且有趣。那一座座建筑新颖别致,造型独特,是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精心设计的,经过3年的精心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可是他却遇到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如何设计还没有具体方案。)

2、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设计吗?

(已经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3、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格罗培斯当时是怎么想的?【指名表演】

4、读到这儿,大家有问题吗?

▲格罗培斯是一个世界建筑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研究已经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为什么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

▲比起迪斯尼乐园的设计,路径的设计应该是微不足道的,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会让他伤脑筋?

(景点之间的道路设计并非如一般人所说的“微不足道”,而是与整体设计密切相关,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阅读了课文第一段,初步接触了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格罗培斯,对他的工作精神十分敬佩。齐读第一段。

二、继续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段(3——4)

1、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不仅设计出来了,还被评为世界最佳,这是怎么回事呢?自读课文3、4自然段。

(从卖葡萄的老人那儿受到启发)

2、汽车在法国南部的乡间公路上奔驰,一路上卖葡萄的人很多,为什么格罗培斯会从一位老人那儿受到启发?许多园主是怎么做的,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呢?

3、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儿?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4、大师看到这一切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此时,大师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可读读5、6自然段)

是的,大师的心里已经有了一盘棋,想好了该怎么做了,他真善于从“成功者”身上得到启示。朗读3——4自然段。

阅读第三段(5——6)

1、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得到启发后,立即返回了巴黎,设计了怎样的方案?他是怎么想的?小组学习5、6自然段。

步骤一: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步骤二: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小草长出来了,草地上被游人踩出宽窄不一的小道,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多,于是路径就设计得宽些,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些,也该设计得窄些,而没有人走的地方,自然就用不着去设计路径了。这些“优雅自然”的路径是游客自己走出来的,格罗培斯的设计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方法,可见他设计的用心良苦。

2、你对格罗培斯的设计是如何认识的?说说你的见解。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

▲它是众多的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符合众多人的心愿

3、朗读第三段,体会方案的高明。

阅读第四段(7)

1、指名朗读第7自然段。

2、你认为格罗培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顺其自然,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农民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3、最佳路径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

(因为格罗培斯是受当地农民卖葡萄的方法而产生路径设计方案的,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点,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最佳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4、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延伸

1、至此,你想对格罗培斯说些什么?

▲格罗培斯,你不愧是世界建筑大师!

▲格罗培斯,你善于向成功人士学习,我也要向你学习。

▲你做细小的事情都那样一丝不苟,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格罗培斯从老太太的做法中深受启发,获得成功。你们从格罗培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联系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最佳路径”。

4、布置以“走近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等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六、板书设计:

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7人类的“老师”

★一、教材分析:

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都来源于自然界,科学家从自然界中动物的活动获得了有益的启示,从而发明了一些东西。《人类的“老师”》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发明飞机的曲折过程。发明飞机才100年,但在这之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科学家们从鸟飞翔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又从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质量。课文还介绍了人们从鲸的形体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的航行速度。用手握鸡蛋,发现鸡蛋不易碎受到启发,建筑师设计出了“薄壳结构”的建筑。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认识生字词。

3、熟读课文。教学要求:

4.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六、板书设计:

人类的老师

自然界种种生物

习作二

推荐他人

★一、教材分析:

《推荐他人》要求学生推荐班级里在阅读、表演、保健、礼仪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个人,或推荐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为了写好推荐文章,可以采访有关的人。如果事例多,要突出主要事迹,做到有详有略。

★二、教学要求: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2、学习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并提高选材能力。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雏鹰争章”,习作要求:

1、同学们,学校一直在开展“雏鹰争章七星评比”活动,你们参加了吗?出示挂图。

2、在“争章”过程中,出现了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你们愿意向大家推荐一下吗?

3、只要这个同学在一个方面突出,你都可推荐。

你们可以自己推荐,也可以小组相互讨论、推荐。注意;主要要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二、组织交流,丰富习作素材:

1、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要求确定被推荐的人是谁,说出推荐的理由,关键是举具体的事例。

2、班级进行交流,教师适当指导。

3、推选代表上台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师生共同评议,选用事例是否具体。

4、小结:在说推荐理由时,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事例太多,要做到有详有略。

5、有的同学很苦恼,说的事例总觉得不典型,不具体,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下课后,你可以去采访老师或被推荐的同学,来获取最详细的资料。

6、当然,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以争章的每个方面各推荐一个人。

7、可抽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互相采访。

三、拓展思路,指导书面表达:

1、好,通过刚才的采访,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会很多。

2、可以采用总分方式来推荐某个同学。

四、学生撰写草稿。

第二课时

一、继续完成习作草稿。

二、交流、评议习作。

1、可选一篇写得比较差的文章,师生就“是否用具体事例把人物优点写具体”方面进行评议。

2、修改习作草稿。

3、选一篇写得好的文章,师生来共同赏析。(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4、再次进行修改。

三、展示学生习作。

★六、板书设计:

概括介绍(总)

推荐他人

具体的事例(分)

练习二

★一、教材分析:

《练习二》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通过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上标点;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读读背背,要求学生熟记八个成语和诗歌《真知》;说说写写,要求学生学习续编童话故事;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牧”、“轻”。

★二、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坐了一次磁悬浮列车,这可是小

芳第一次坐磁悬浮列车呢!

(2)让学生自由练习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仔细分辨哪几句是

小芳说的,哪几句是爸爸的回答,并判断提示语的位置。

(3)请学生回忆:如何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4)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加标点的练习,教师巡视。

(5)全班集体订正。

(6)学生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

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请学生谈谈。

(7)以后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也要像小芳这样多提几个“为什么”

2、教学第二部分

(1)磁悬浮列车的速度极快了,每小时可以走400-500千米。

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

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2)小芳的话突出了磁悬浮列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速

快。思考:为了表现列车的快,还能怎么说?

(3)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2、写好钢笔字,知道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3、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

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

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

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

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

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

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

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

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

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

能获取真知呢?

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说说写写

1、审题

学生读题,明确本次说说写写的具体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

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

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分组练说,

组员之间互相评议。

(4)每一组推荐代表到讲台上说,师生评议。

3、反馈。

同桌互相评改自己编写的故事,再试说修改后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腊”“浑”“豚”三个生字,会写“莫”“腊”“浑”“疑”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了解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诗,导入新诗。

1、同学们,我们一起跟随着苏轼游览了庐山,了解到苏轼眼里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宋朝诗人陆游一起来《游山西村》。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请大家自由朗读《游山西村》,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朗读,随机纠正字音和诗句朗读。

(1)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评点字音的准确和诗句朗读的味道。

(2)(点击课件)认读生字,学生提出书写注意事项。

腊là浑hún豚tún疑yí

(3)老师指导诗句朗读的味道,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出示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借助注释,了解诗意。

1、请大家结合注释,猜猜这首诗的意思。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讲讲。

2、全班交流古诗的大概意思。

3、思考:你读出来了陆游的心情没有?

三、品读古诗,体会感情。

品读古诗,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体会陆游快乐的心情。

1、体会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一——人好)

(1)请大家默读诗句,想想农家人招待游客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字是什么?(足)理解“足”的意思。

(2)农家仅仅是“足”鸡豚吗?还“足”什么?

(3)一个“足”字可以看出什么?

(4)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2句。

“丰足”之年,农家人杀鸡宰猪,热情招待外来游客,陆游在这里喝着酒、吃着肉,他快乐吗?

2、体会陆游的快乐心情。(陆游快乐心情的原因之二——景好)

陆游的快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1)指名回答,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①理解“莫笑”,从农家人热情地招待可以体会到快乐。

②“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的游玩情景对比看出快乐。“疑无路”和“又一村”的心理对比看出快乐。

(2)拓展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想象画面,感情朗读3、4句。

同学们,陆游到山西村游玩,农民热情款待他,诗中一个“足”字可以看出当地农民的好客、纯朴的性格。当陆游结束这次愉快的旅游,他的心情是快乐的,他由衷感激农民的热情好客,他无比留恋农村的纯朴生活,其实,“足”也可以概括陆游的心情,那就是——“满足”。

四、配乐朗诵,背诵古诗。

游山西村

人好丰足

景好满足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整体备课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4.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5.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6.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7.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迹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8.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地赞美、热情地推荐。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由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以及习作2、练习2组成。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课文记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最佳路径》是一篇内容生动、意蕴深远的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设计路径的故事,着重记述了他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产生了“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路径设计策略,最终,其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的过程。故事给人以启示: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习作2》结合“雏鹰争章”活动,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人身上的长处,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同学的特点。学会写简单的“推荐”文章是本次习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练习2》共有五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说说写写是训练重点。

三、导学重难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示: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4.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材文本解读

学生要达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并为第三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阶段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四个方面:

1.学习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文章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五、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学措施:

1.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2.走进文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应该以读为本,在反复的朗读、默读中理解感悟。

3.适当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本单元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如联系背景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抓住关键词理解等。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

七、课时安排:

第5、6课各2课时,第7课1课时,主题汇报课1课时,习作2课时,单元练习1课时,共9课时。

5.《苹果里的五角星》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导学重难点:

理解小男孩能切出“五角星”的原因,并通过这个故事受到启示,敢于质疑传统打破常规。

突破措施:

指导学生紧紧围绕课后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1.拦腰生疏幼儿园循规蹈矩图案感触五角星鲜为人知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我理解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2.小男孩的话该怎么读?“我”说的话和“我”看到和想到的内容该怎么读?学生读课文,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3.体会交流

你平时是怎样切苹果的?你从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理解课文,我最棒

(1)我们通常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平时切苹果的方法是哪一种?你喜欢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仿秀(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

(1)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启发

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第四模块

1.指导阅读

这一模块选取的文章是《推销神童》《一个小男孩的取胜之道》

(1)学生自读这两篇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在书中画下来。

(2)勾画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诵,并把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3)小组内交流阅读完文章的感受。

(4)班内展示。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2.自己阅读

篇目是《只需三分钟》《中药店里开茶馆》

按照老师指导的内容自己进行快速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课后拓展作业

按要求写一篇日记

1.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再去切苹果,看还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2.换一种做某件事的方法,再去做某件事,看会不会有新的收获?

以上两种实践作业任选一种,然后根据你的所做、所见、所想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5.苹果里的五角星

拦腰切下去--------发现五角星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叫创造力

6.《最佳路径》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涵着巨大的价值。

导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迪斯尼乐园、沃尔特迪斯尼、格罗培斯以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他的设计者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一锤定音(用喜欢的符号选择正确的读音)

迪斯(sīshī)尼宽窄(zhǎizǎi)

漫山遍(biànpiàn)野焦躁(zàocào)

痕迹(hénhèn)优雅(yǎyā)

二、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方案()地奔驰()设计

()的乐园()地吆喝()思绪

三、早预习,早知道

1.迪斯尼乐园是世界建筑大师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的。

2.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________________。

3.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时是受什么启发而设计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过程中,你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谁、如何设计出来的?

2.体会交流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设计理念,你欣赏这样的设计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1.用关联词说话

在这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回答,我快乐

世界大师格罗培斯为什么按照人们踩出的痕迹去设计迪斯尼乐园的路径?(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

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来源于生活的发明”。

1.指导阅读篇目是《拿什么来代替树胶》《墨渍去无踪》,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自主阅读。

文章内容《拿什么来代替树胶》《墨渍去无踪》

词语积累

优美句段

你的感受

(交流时,注意发挥小组的作用,先在小组内交流后,再以小组的意见进行班级汇报。)

2.自主阅读

阅读篇目是《我的手真干净》《需要一把剪刀》,阅读完只交流自己读后的真实感受。

课后拓展作业

课外查阅资料

你知道课文插图中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与迪斯尼乐园有什么关系吗?请查找一下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6.最佳路径

时间紧迫———获得启示———完成设计———取得最佳

7.《人类的“老师”》

主备人:张霞

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3.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导学重点:

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导学难点:

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

破碎教训新式剧烈颤抖机毁人亡

超过均匀坚固机翼惨祸轻而易举

二、找朋友(连线搭配)

改进错误条件优良

改善设计成绩优异

改正想法风景优美

改变生活性能优越

三、关联词语我来填

1.一个人握住一个蛋壳使劲地捏,()怎样用力()不能把它捏碎。

2.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头是尖尖的,()总是开不快。

3.薄薄的鸡蛋壳()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四、我理解

读完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导学案

一、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生字读音、课文朗读。

2.全班交流展示。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事例?

2.体会交流

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这句话的?(联系文中所举的事例)

课堂检测

1.我是记忆小能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科学家从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建筑师根据“”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例如:、。

(4)人们模仿_____________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所以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____________!

2.畅谈收获

学习完这一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阅读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

1.学生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来源于生活的发明”。

(1)指导阅读篇目是《大自然的启示》《橡胶带来的启发》,按照以下内容进行自主阅读。

文章内容《拿什么来代替树胶》《墨渍去无踪》

词语积累

优美句段

你的感受

(2)学生自读这两篇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在书中画下来,并选取几个积累下来。

(3)勾画其中优美段落进行朗诵,并把你认为最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4)小组内交流阅读完文章的感受。

(5)班内展示。每小组有代表发言,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感受。

2.自主阅读

阅读篇目是《鲁班发明锯的故事》《薄饼带来的收获》,阅读完只交流自己读后的真实感受。

课后拓展作业

一、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

查找并阅读介绍仿生学的资料,并以“人类的‘老师’”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出一份手抄报。

二、小练笔

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的成果很多,除上文及课文中讲到的,你还知道哪些?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种写下来,要写清楚是根据什么发明了什么。

板书设计

7.人类的“老师”

飞机设计

轮船设计具体介绍

建筑设计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习作2——向你推荐一个人

导学目标:

1.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能按要求写一篇推荐文章。

2.学习通过采访的方式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围绕人物的主要事例安排详写与略写,提高选材能力。

3.在习作过程中,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的赞美、热情地推荐。

导学重点难点:

努力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真诚的赞美、热情地推荐。

突破措施:

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

课前准备:

通过采访搜集相关材料、下水文。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我理解

推荐的基本要求:

1.拓宽推荐的范围。

2.选择推荐的方式。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探究。

1.交流,讨论,确定被推荐人是谁,说出推荐的主要理由,懂得推荐应以具体的事例来说话。

2.班级进行交流。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只要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进步显著的同学均可被推荐。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二、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第二课时

一、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二、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习作二写推荐文章

推荐人:

推荐理由:具体事例详略得当

练习二

主备人:张霞

导学目标:

1.读懂小芳和爸爸的对话,了解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知识,并为句子加标点。

2.学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3.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4.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5.学习续编童话故事。

6.学写毛笔字。

导学重点:

处处留心、说说写写

课前准备:

磁悬浮列车的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我会读

1.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

2.自读“读读背背”。

我会说

展开想象,编故事。

导学案

小组合作探究

一、处处留心

1.根据提示语的位置来加标点。

2.默读爸爸与小芳的对话,思考:通过和爸爸的交谈,小芳对于磁悬浮列车有了哪些了解呢?

3.小芳第一次坐上磁悬浮列车,说了什么,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学生练习读一读小芳说的话,要读出小芳兴奋的心情。

二、写好钢笔字

1.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3.练习。

三、读读背背

1.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自主学习词语。

3.练习朗读和背诵。

4.背诵《真知》。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句意思。

(3)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四、说说写写

1.讲述原《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讨论:乌鸦会上当,狐狸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2.想一想,当狐狸再次遇到叼着肉的乌鸦的时候会怎么做?乌鸦又会怎么应付呢?再想想,可能会有几种结局呢?

3.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最合理的结局续编故事。

课堂检测

我会听写: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板书设计:

练习2

浅尝辄止囫囵吞枣浮光掠影不甚了了

天道酬勤熟能生巧寻根问底无所不晓

主题学习丛书《为了这春天》汇报交流课

导学目标:

1.把握本书的主要内容

2.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对本书的内容有更深得了解,交流学到的读书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导学重难点:

交流学到的读书方法,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

课前准备:

主题丛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习学案

1.我读懂了。

2.我积累的好词

3.我积累的好句

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汇报交流读书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出示汇报表,小组合作完成

(1)你从这些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2)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3.全班交流

4.全班展示积累的好词好句。

课堂检测

谈收获

学习了本书,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阅读丛书内容。

板书设计

为了这春天

1.我读懂了。

2.我积累的好词。

3.我积累的好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二单元重点

一、词语

维持财富精湛器重属于百货情形道德号码橡皮尊严逃难善良

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奔驰赠送捎带肥沃杰出

拨电话缓缓驶过闷闷不乐迷惑不解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梦寐以求走街串巷将心比心

二、字音

jiéjkuìxiànjnsnliànqindnzhuànchnuchuí

拮据馈赠走街串巷天津损伤晾晒竹签耽误赚钱掺假闺女捶背

三、多音字

jù(根据)zhng(中间)bn(奔跑)b(把手)mèn(纳闷)

据中奔把闷

j(拮据)zhòng(中彩)bèn(投奔)bà(刀把儿)mn(闷热)

zh(扎针)xio(削断)nàn(逃难)liáng(测量)yàn(吞咽)

扎zhá(挣扎)削难量咽yn(咽喉)

z(包扎)xu(剥削)nán(困难)liàng(重量)yè(哽咽)

四、形近字

维(维持)属(属于)驰(奔驰)驶(行驶)捎(捎信)拨(拨动)尊(尊重)

唯(唯一)嘱(嘱咐)弛(松弛)使(使用)哨(口哨)拔(拔河)遵(遵守)

惫(疲惫)堪(难堪)例(例外)喉(喉结)捶(捶背)僵(僵硬)配(配合)

备(准备)湛(精湛)列(列车)候(时候)垂(垂直)疆(新疆)醒(苏醒)

五、近义词

精湛—精深器重—看重馈赠—赠送教诲—教导耽误—延误漂亮—美丽

思量—思考惬意—满意朴实—纯朴抱怨—埋怨鼓励—勉励宽容—包容

六、反义词

拮据—富有崭新—陈旧仔细—马虎熟练—生疏灰暗—明亮赞赏—厌恶

七、解词

1、拮据:缺少钱,家庭条件贫困。

2、梦寐以求:寐,睡觉。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3、闷闷不乐: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4、迷惑不解:辨别不清,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其中的缘故。

5、疲惫不堪:堪,忍受。疲劳得不能忍受了。

6、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7、骨瘦如柴:形容瘦到了极点。

8、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八、背诵默写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7、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

非常地相信叫深信;

坚决地相信叫坚信;

忠实地信仰叫笃信;

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

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

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九、课文要点

1、《中彩那天》主要内容:父亲中彩得到汽车,但彩票是给库伯先生捎的,最后父亲把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中彩的库伯。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彩票,是否把车还给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父亲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万年牢》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指(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第二次指(做生意讲实在),第三次指(做一个诚实可靠的人)。父亲是一个(认真、实在)的人。

3、《尊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4、《将心比心》主动地关心、爱护别人,就会处处得到别人的关爱。

十、阅读理解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这是我母亲对我们的教诲。一个人要诚实有信用,不贪图别人的东西,尽管家里生活拮据,但人穷志不穷,诚实守信这精神上的财富比物质上的财富更可贵。

2、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是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还给库伯的是车子,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诚实和守信,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买不来的。

3、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年轻人急需食物,但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报酬,具有做人的尊严和与众不同的高尚品德。当时年轻人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精神上却是富有的,因为他有做人的尊严,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从贫穷走向富有,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4、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就要先帮助别人,想要得到别人宽容,先要宽容别人。待人处事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