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幸福是什么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10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串联和并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初二新学期将会开设物理这一科目,要想在开学的时候轻松进行物理学习必须提前了解初二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串联和并联】这篇内容,希望初二学生认真进行阅读。

1、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R并=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3、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串联和并联】这篇内容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

扩展阅读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汽化和液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初二新学期将会开设物理这一科目,要想在开学的时候轻松进行物理学习必须提前了解初二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汽化和液化】这篇内容,希望初二学生认真进行阅读。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汽化和液化】这篇内容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电流和电路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电流和电路”,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电流和电路

1.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它的电荷量越大.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个基本电荷所带的电量为1.6×10-9库仑,这是人们已经知道单独存在的最小电量,自然界能独立存在的电量都是1.6×10-9库仑的整数倍,6.25×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量是1库仑.

2.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电流是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电流的方向

电荷有正、负两种,当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照此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由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金属中的电流

在金属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金属中的电流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金属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实际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导电能力也发生改变.比如,在通常情况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之达到红炽的状态,其内部的分子,原子运动速度变快,互相碰撞,将一些原来的束缚电子变成了自由电子,这时玻璃即成为导体.再比如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含有杂质的水因其中含有一些离子而能导电,是导体.

4.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分析电路图中各用电器间的串联、并联关系,以及每个开关的控制作用.

(2)依据电路图,将各元件旋转在恰当的位置.

(3)断开所有的开关,从电源正极开始,按电流流经的途径逐个连接电路元件.如果是串联电路,可沿着电流方向逐个顺次把每个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如果是并联电路,可先将各支路分别连好,再把连好的各支路并在一起,然后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连入干路中;还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支路,按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连好,再将其他支路各自连好,接到共同的两个端点;在比较熟练的情况下,也可直接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流向依次连接各元件,遇分支即分支,遇汇合即汇合,直到电源负极.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时的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将连接好的实际电路与电路图对照检查,确定无误后才可以闭合开关.

(2)各元件与导线的连接要可靠,多股铜丝应拧成一股,接到接线柱上的导线应顺时针缠绕,避免旋紧螺丝帽时导线被挤出来.

(3)要注意导线的摆放,尽量避免不相连导线的交叉.

5.根据实物连接图画出相应电路图

(1)分析电路中包含哪些元件,明确它们的连接方式.

(2)电路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与实物圈保持一致.

(3)一般也是从电源正极开始画,到电源负极为止.

(4)电路图中各元件位置应安排适当,电路中的导线用笔画线表示,尽量横平竖直,使图匀称、美观、规范.

6.判断电路的串、并朕

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若一处发生断路,则整个电路都无电流通过.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是: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干路电流在分支点分成若干个支流,这若干个支流又在会合点合成干路电流.每一条支路和干路组成一个独立的电流路径,各支路的工作互不影响.因此,识别电路的串、并联,可以沿着电流的方向(以电源正极为起点)跟踪一圈看电流是不是逐一流经各个电路元件,有无分流,无分流者就是串联;有分流再合拢者就是并联.从分到合的那一段分成几股就是几个支路.

电流知识讲解

1.电流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电流的大小,引入了电流这个物理量.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

电流等于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当通过导体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电流的各种效应的情况也随之变化,电流的大小可以根据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效应的大小来判断.

电流的效应指的是电流通过导体时发生的现象,引起的变化或发生了某种反应.

电流有三种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电流通过灯泡内的钨丝,钨丝变热.温度高达2800℃,呈白炽状态而发光;电流通过电炉丝,电炉丝变热温度达几百摄氏度.这些现象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能使周围的磁针转动.

电流通过螺线管时周围出现与条形磁铁一样的性质,这是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酸、碱、盐的水溶液时会发生化学变化,如有气泡生成、金属析出等,这是电流的化学效应,电解、电镀就是利用了电流的化学效应.

2.电流的公式

由电流的定义可写出电流的公式为:I=Q/t,公式中I表示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t表示通电时间.

由电流的公式可见,电流由时间t和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两个量共同决定.不能只根据其中的一个量的大小来判定电流的大小.只有时间t和电量Q都给定的时候,才能确定电流的大小.

3.电流的单位

在电流的公式中,如果电量Q的单位用库,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流I的单位就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是1C,导体中的电流就是1A.

常用的电流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电流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安=1000毫安

1毫安=1000微安.

4.电流表

(1)电流表的示数

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有符号A和表示电流值的刻度.电流表的“0”点通常在左端.当被测电路中电流为零时,指针指在“0”点;当被测电路中有电流时,指针偏转,指针稳定后所指的刻度,就是被测电路中的电流值,电流值的单位是安培.

(2)电流表的量程

当电流表的量程不同时,电流表表头上的刻度线的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不同的.

在读数之前,首先确认所使用的电流表的量程,然后根据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值.在学校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这两种电流表的两个量程都是0.6A和3A.使用0.6A这个量程,表盘上每个大格表示0.2A,每个小格表示0.02A,指针示数为0.28A.使用3A量程,表盘上每个大格表示1A,每个小格表示0.1A,指针示数为1.4A.

(3)电流表的使用

a、电流表一定要串联在电路中.

要测量通过哪一段电路(或哪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就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这段电路(或与这个电路元件串联),让通过待测电路的电流全部通过电流表.

b、电流表的“+”和“-”接线柱接法要正确.

将电流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如果接反了,电流表指针将反向偏转,电流的大小无法测出,还有可能打坏电流表指针.

c、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若被测电流越过电流表的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流表.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以拿电路的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超出量程,就要改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如果发现指针指在小量程的范围内,应使用较小量程进行测量,以求读数更准确,减小误差.

d、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流的两极上.否则,电流表将很快烧坏,电源也会受损.

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电流和电路】xx教育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初二物理暑假学习,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物态变化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物态变化》,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含义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凝固知识点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熔化知识点
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
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
①压强。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凝华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升华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液化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汽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219℃时,氧为固态。-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物态变化】xx教育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初二物理暑假学习,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