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你是你的船长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你是你的船长。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是你的船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15课你是你的船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教学要点】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难点: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教学设想】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学生谈谈对课文标题的理解。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
(副标题——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谈的话。)
【新课探究】
一、介绍文章的背景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00年3月3日,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呱呱坠地(gū)掐(qiā)抽屉(tì)无动于衷(zhōng)心扉(fēi)
障碍(zhàngaǐ)讥讽(fěng)歧视(qí)鄙视(bǐ)
2.词语积累
呱呱坠地:呱呱,是婴儿哭泣的声音。指婴儿出生。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心扉:指人的内心。幸灾乐祸: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
讥讽: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责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或某种表现。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歧视:不平等地看待。鄙视:轻视,看不起。
3.课文整体感知:
(1)在主题班会上,作为学生家长代表的作者提出了哪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什么关系?
(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系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让学生们推己及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中心观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
(2)通过三个问题,引出了作者什么观点?归纳出了什么结论(演讲词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什么样的人)?
作者希望孩子们具有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3)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认为“你是你的船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与“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这一主题有何联系?
(这里把人生或是社会比作大海,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航行在这人生之海的航船中的船长。我们是自己命运的掌舵人,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形成这种观念是作为船长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质。)
(4)“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一句中,“这样的能力”是指什么能力?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归纳。
讨论明确:是一种能感受、分担别人痛苦的能力。
(5)你如何评价这篇演讲词?总结感悟
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逐层深入。演讲针对性强。演讲富有鼓动性。(感染性)语言具有亲和力。(真切)
(6)文章层次:
整个发言的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由对孩子成长的感慨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第2节~第12节),以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
第三部分(第13节~第14节),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内容导入。
【新课探究】
一、结构分析
整个发言的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由对孩子成长的感慨引入话题。
这一部分由十五年前孩子出生时的心情写起,“激动而难忘”。面对此时“健康而有力”、“整整齐齐地、肩并肩地坐在这儿”的十五岁的孩子们,家长的心情更是复杂而激动。孩子们年轻的生命“互相交换着能量”,从这里开始话题,一步步导向发言的中心。
第二部分(第2节~第12节),以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
这一部分是发言的主体。作者巧妙地提出几个问题,逐步地引导孩子们思考,使这篇演讲体现出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结构。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让孩子们掐一掐自己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得到孩子们肯定的回答后,作者说:“知道自己的疼痛,你们有着人类正常的感觉和感受。”接着,她提出第二个问题:“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她以孩子受伤,妈妈心疼的例子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意识到:“除了我们自己,别人也能感受到我们的疼痛。”作者随之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能感到别人的疼痛?她举例:当妈妈切破手指时,孩子也感到心疼,于是,这个问题同样也得到了孩子们肯定的回答。演讲到此,作者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用抒情的语言做了一个小结:“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这一部分里,作者抛出了几个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大家参与活动与思考,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孩子和家长。他们认真地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并做出积极的反应,使整个演讲的场面热烈而感人。
第三部分(第13节~第14节),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教育他们要养成公平、公正、正义的观念。
这一部分作者用设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从根本上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于是,顺理成章地得出演讲的中心观点: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最后点题: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
二、重点语句分析
1.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眼里。
作者通过三个问题的铺垫,自然地得出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希望孩子们富有同情心,能够以一个善良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幸福快乐和不幸痛苦。
2.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别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或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作者以亲切的话语劝告孩子们在感受世界以后应该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三、课后练习题解答提示
(一)作者希望学生们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做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作者采取了层层推进的方法。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痛不痛?为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她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接着,她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别人能感到我们的疼痛,而我们是不是也能够感到别人的疼痛?三个问题形成一个系列,层层深入,让学生们推己及人,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中心观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一名称职的船长。
(二)1.作者希望孩子们富有同情心,能够以一颗善良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幸福快乐和不幸痛苦。2.作者希望孩子们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小结】
作者用真切的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紧紧扣住“你是你的船长”这一主题代表全体家长表达了心声,教育孩子们要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将来还要发展自己的正义感,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板书设计】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出问题作者观点得出结论
1自己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敞开心扉、感受世界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
2别人能否感到自己的疼痛和世界上的人们做一个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人
3自己能否感到别人的疼痛
【教学实践与反思】
wWW.JaB88.cOM

相关阅读

你是你的船长导学案


课题

15.你是你的船长

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交织、呱呱坠地、幸灾乐祸。

2.理清文章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3.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4.培养学生做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

学习重点

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学习过程

备注

布置预习

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

(1)给加点的字注音:呱呱()坠地歧()视抽屉()

(2)解释下列词语:幸灾乐祸居高临下

2.作者在演讲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她是怎样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的?

一、预习展评(请学生把第1题的注音和解释写在黑板上,可对各小组进行加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交织、呱呱坠地、幸灾乐祸。

2.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体会文章逐层深入的结构。

3.引导学生体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

4.培养学生做一个公平公正,有同情心和有正义感的人。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找出作者的中心观点,即作者希望孩子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成为怎么样的人?

预设问题二:为了表达中心观点,作者设计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预设问题三:如何才能成为作者希望的那种人?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问题四:你认为做好人生的船长,除了具有公平、公正、正义、善良这些品质外,还应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四、精讲点拨

预设问题一:作者的观点与演讲的思路

预设问题二:朗读并体会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如“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看在我们的眼里。”、“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五、当堂达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王军山老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30多年前又捡到不知是谁丢在她家门口的一个弃婴。她含辛茹苦地把他们抚养成人。她感到欣慰,感到满足,亲友们都羡慕她福气好,将来吃穿不用愁。她节衣缩食地造起了楼房,相继给儿子们成了婚,并且成了孙子们的“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带孩子,煮茶饭,样样都得干。一年又一年,孙子长大了,她还不得休息。按理说,劳动了大半辈子,也该让晚辈伺候伺候享享清福了。可是,那一大群儿孙们,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相互推诿,争吵不休,而且大动干戈,将年迈的老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可怜的王奶奶造了那么多的房子竟无栖身之地,聚集了那么多财产竟无吃喝之处。她悲痛万分,后悔自己养了一群狠心的狼。时间一长,老人身体每况愈下,慢慢地丧失了自理能力,这更加加深了儿孙的厌恶,他们绞尽脑汁,寻求方法,看如何把老人处埋掉。有一天,儿孙们凑到一起,来到神志不清的老人面前,说是送老人去医院,要老人什么也不要说,然后把老人送进了火葬场。可怜的王奶奶久久地躺在拉尸车上,静静地等着医生来为自己检查,想着回家怎么报答儿子对自己的关照……朋友们,你们不要以为这是耸人听闻,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事实啊!(节选自谢伦浩《愿天下的父母都幸福》)

1.含辛茹苦、节衣缩食、“廉价保姆”、“全自动洗衣机”这些词语表现了王军山老人对待儿孙们的什么态度?从文中找出写儿孙们对待王军山老人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年迈的老人像踢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段体会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前后对比,突出了王军山老人的不幸遭遇。请对此发表你的看法,加以评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该文段加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

【重点难点点拨】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作揖(yī)南腔北调(dio)伶俐(lngl)昧(mi)

俏皮(qio)掷钱(zh)骚动(sāo)滑稽(jī)

媚态(mi)鹞子(yo)勉强(qiǎng) 睁视(zhēng)

畜生(ch)糟蹋(t)暴躁(zo)鲁莽(mǎng)

抚养(fǔ)摧残(cu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调(dio)调动应(yīng)应该少(shǎo)少量

(tio)协调(yng)答应(sho)少年

强(qing)强大稽(jī)滑稽难(nn)困难

(qiǎng)勉强(qǐ)稽首(nn)遇难

(jing)倔强

晕(yūn)晕倒倒(dǎo)倾倒挣(zhēng)挣扎

(yn)黄晕(do)轻重倒置(zhng)挣钱

挨(āi)挨门挨户

(i)挨打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搀杂方音。

作揖:拱手行礼。

伶俐:聪敏;机灵。

俏皮:①(容貌或装束)俊俏。②举止活泼或说话风趣。

骚动:①扰乱,使不安宁。②秩序混乱。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少顿:一会儿,片刻。

媚态:①谄媚的丑态。②娇媚的姿态。

鹞子:鹞鹰,一种猛禽,驯养的雌鸟可用来帮助打猎。

糟蹋:①浪费或毁坏。②侮辱;蹂躏。

鲁莽:说话做事不经考虑;轻率。

五、作者简介

陈鲤庭,曾用名陈思白,笔名麒麟、C.C.T等,上海人,导演、理论家。毕业于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30年代参加左翼剧作家联盟,参与主持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从事救亡演出。40年代在抗日大后方重庆从事进步话剧运动。1957年任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文革”中遭受严重迫害。80年代参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艺术理论部分。

1930年上海大夏大学高等师范系毕业。在学期间参加“大夏剧社”,导演了根据爱尔兰作家格雷高利夫人的剧本《月亮上升》翻译、改编的舞台剧《三江好》。

1931年在南汇大团镇小学任教期间,创作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

1932年在上海新亚中学任教期间,加人中国左翼戏剧联盟,组织并主持“骆驼演剧队”,从事进步的学校戏剧运动和工人戏剧运动。曾在上海《晨报》、《民报》撰写戏剧、电影评论文章,并翻译介绍苏联的电影理论,如普多夫金的《电影演员论》、伊埃也托夫的《苏联电影艺术史》等。

1936年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理事、业余实验剧团理事、编导部副主任,参与协会工作,演出《石达开的末路》等剧。

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上海救亡演剧队第四队队长、旅川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理事兼导演、山西文艺界抗敌协会话剧队队长兼导演、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中央电影摄影厂编导委员、中华剧艺社理事兼导演等职。期间导演舞台剧《夜光杯》、《魔窟》、《钦差大臣》、《结婚进行曲》、《复活》等。1942年导演的《屈原》,是中国话剧艺术史上的重大成果。同年出版电影理论著作《电影轨范》。

1946年后相继任中电二厂导演,上海昆仑影业公司艺委会主任兼导演,编导影片《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与陈白尘合作编剧)、《丽人行》(与田汉合作编剧)等,艺术风格清丽、细腻、流畅,受到好评。

建国后,创办并主持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1957年后任上海天马制片厂厂长兼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艺委会副主任兼导演,导演的影片有《人民的巨掌》、《劳动花开》等。

陈鲤庭是全国文联委员、中国影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四届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六、关于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如中国30年代宣传抗日的《放下你的鞭子》。在国外,各种各样的街头剧演出,也是多以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为内容。演出中时有观众参与,演出结束后演员与观众进行讨论,很受群众欢迎。

七、写作背景

1931年日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很快就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八、文章主旨

戏剧通过卖艺父女因家乡被日寇占领,离乡背井、街头卖艺的痛苦经历,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汉奸才是人们生活贫困的根源,告诫人们要团结起来奋力反抗。

九、结构分析

陈鲤庭创作的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在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时候,街头剧成了反战的艺术形式。当时最著名的街头剧就是《放下你的鞭子》。这个街头剧的前身,是田汉在“南国社”时期,根据歌德《威廉迈斯特》中的部分情节编成的一个独幕剧,写吉卜赛女郎眉娘被迫卖艺的故事。后经陈鲤庭、崔巍等改编,此剧变成了一个中国化的街头剧,它表现了卖艺父女二人,因家乡被日寇占领,离乡背井的痛苦经历。此剧为许多剧团演出,红遍大江南北。

按照戏剧情节的发展,以青工上场为界,全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来几个鹞子翻身的把戏,向老爷先生们讨一个情。来呀!”),写流亡关内,穷困潦倒的卖艺父女在街头卖艺的场面,这是戏剧的开端和发展部分。五六十岁的卖艺汉和十七八岁的香姐,一个老,一个少,因家乡的田地被日寇占领,背井离乡,流亡关内,靠卖艺来维持生活。在热闹的卖艺场面中人们仍然能够感悟出父女的贫困和无奈。

第二部分(“他妈的,手段真辣”至结尾),写香姐因饥饿难耐、四肢无力而怠慢演戏,因此遭到亲生父亲毒打,青工出面阻止并使大家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本质。这部分是戏剧的高潮和结局部分,随着青工的上场,戏剧冲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卖艺汉”被贫困的生活逼迫得为了几个铜板而用鞭子抽打因饥饿而倒地不起的香姐,青工同情十七八岁的香姐,正义感驱使他挺身而出,与卖艺汉扭打起来。戏剧情节发展到此,人们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戏剧通过青工、香姐、卖艺汉三者之间的矛盾化解把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本质揭露了出来。“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青工的话使大家找到了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穷困潦倒的真正原因,并在心里萌发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使戏剧的发展达到了高潮。戏剧的结尾,卖艺汉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打得我清醒了过来,告诉我团结大众的力量去找我们的生路”。卖艺汉为感谢大家的好意“玩几套玩意儿向各位献献丑”,至此,这场街头剧在锣鼓声中闭了幕。

十、人物分析

剧中的三个人物塑造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代表性和典型性--一对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父女,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

“卖艺汉”是一个在外流浪多年、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难民。他多年在他乡流浪卖艺,难免沾染一些江湖习气,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之心,正像他所说的:“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气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所以他才编了一首“九一八小调”,用歌曲来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但是生活的逼迫,长期的饥饿,却使他为了多挣几个铜板,一时忘记了父女的亲情,而用鞭子抽打因饥饿而倒地不起的女儿。“卖艺汉”的形象可以说是流亡内地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虽然只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她变得十分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靠着活命的田地”。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据说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

“青工”是这个街头剧中作者所着力塑造的一个主要形象,他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是他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他认为:“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他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当“卖艺汉”认为是自己的命运不好时,他说出了根本原因:“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他所喊出的“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一齐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十一、综合实践活动

学习写作戏剧评论。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能写多少写多少,不求篇幅长,只求内容精当。可以是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是评论其中的一个人物,还可以评论戏剧的情节结构等、鼓励合理地求异创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十二、课后习题解答提示

(一)本题旨在引导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道题答案的关键是香姐挨打后的台词。

(二)本题旨在培养大家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大家设身处地地去进行思考。答案只要合乎剧情即可。

(三)本题旨引导大家认真把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带有一定的开放性。

《你的家在哪里》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的家在哪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你的家在哪里》教学活动设计

依据课标精神,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这个最鲜活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对现有教材的合理利用,是使新课程课堂教学精彩迭出的关键。

在上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之前,我就考虑着:怎样上第一堂课,才能尽快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不但让第一堂课要上好,也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基于以上考虑,最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以“画‘家──学校’的路线图”来导入新课

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江南中学学习,希望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老师能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为了更多、更快地了解同学们,过几天,老师想到同学们家里走走,同学们欢迎吗?(学生肯定会说“欢迎!”)可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家住哪里”呀!(估计学生会面露难色或嚷嚷着“老师你什么时候要来我家,我来接你好啦!”)要不这样,你们给老师画一幅“江南中学──我家”的路线图,老师看着你们画的路线图不就能顺利找到你们家吗?

二、以“学生路线图中的不足之处”引出“地图语言”的教学

学生画的路线图基本上达不到这两个要求:正确的方向,合适的比例尺(实际上也没法在课堂上随手标出来)。还有可能是学生在读自己的路线图时,只会说“朝这里走、转弯、再朝那里走”之类的话,我就可趁机引导学生懂得“掌握地图语言的重要性”,并进行“修改自己路线图”“修改明阳小区平面图”和“地图语言”的教学。

我又准备了《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哪些地图?我们能在什么样的地图上找到宁波,在什么样的地图上找到江南中学所在地──衙前村?”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地图语言”的学习。

三、小结“承上启下”

我准备了这样的课堂小结:“读地图也好,画地图也好,都不要忘了地图的‘语言’。具备三要素的地图才能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才能知道家乡在祖国的正确位置,以及祖国在世界中的正确位置。”“正确的读图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承上,引出“社区”这一名词是为了启下。

四、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的能力与协作精神

这堂课的作业是这样布置的:“同学们在自己的社区里生活了十多年,对周围的环境应该是很熟悉了吧,试着去画一幅‘社区平面图’,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画一幅‘江南中学平面图’。老师还知道现在有几个村庄被拆迁了(生接道:“是呀,被拆迁了,村民们都搬到其他地方居住了”),我们要请从这几个村搬迁出来的同学为我们做一个社会调查,围绕‘拆迁户的感想’这一主题展开。其他同学也有任务:问问自己的父母,你现在居住的社区可以为你们提供哪些服务?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大家的调查结果。”

1.教学目标确定后,寻找最佳途径尽量缩短新学生与新教材、新课程之间的距离,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我备课时反复思考的问题。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他们对“明阳小区平面图”会比较陌生,因此应另行搭建“学习地图语言”这一知识点的桥梁,于是就想到了让学生画“家──学校”的路线图。用意有三:其一,学生熟悉“家──学校”的路线,这样一开始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其二,作为一种技能,会画路线图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中会有“用武之地”;其三,与认识“明阳小区平面图”一样,通过画路线图,同样能过渡到“地图语言”的学习。学完了“地图语言”后,又让学生运用所学:如修改“明阳小区平面图”,阅读“中国政区图”,以及“修改自己的路线图”。另外,“画社区平面图或学校平面图”的作业,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语言的能力。最后布置的调查任务,既是本学科学法的训练与指导,又为下节课自然地引导学生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做好准备。

2.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新老师与新学生通过画路线图,很快熟悉起来,以往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的沉闷的气氛不见了。通过画画、说说、想想、议议,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顺利达到了教学目标,也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今后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为生而教”取代了“为教而教”。无论是在--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还是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运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平易近人的教态,“察生言、观生色”的教学技巧,都无不为了落实一个理念──“以生为本”。如果缺乏对学生的钻研,学生与教材就达不到有机融合,并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没有牢牢记住并合理运用“以生为本”的理念,课堂氛围的营造就无从谈起。一节最基础的以传授“地图语言”为主要目标的入门课,能上出“师生互动有效”的效果,正是新课程带来的全新感受,也使我对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