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第二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第二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第二单元备课参考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
散文诗:
作家:高尔基,泰戈尔,郑振铎,屠格涅夫
特点:象征手法(托义于物)
 短小精悍(篇幅)
抒情性强
第六课雪鲁迅散文诗
青春的消息,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江南的雪(1-3):滋润美艳冬花杂草
柔美雪罗汉的洁白明艳
美丽且富有生机和活力蜜蜂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孤独的雪
北国的雪(4-6):壮美随旋风蓬勃奋飞死掉的雨
在日光中旋转升腾雨的精魂
江南的雪:一方面作者惋惜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另一方面暗示如江南的雪的美好事物经不起环境外了的打击,不能过于眷恋。
北国的雪:用了一连串动词,展现出北国的雪的奋斗和向上,决不妥协的个性,以及铺天盖地、横扫千军的气势。
北国的雪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象征了当时极度黑暗和严酷的社会现实。
向上:指人身上向上的精神
但是: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提示全文重点,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相较于优柔的江南的雪,作者更赞颂壮美的北国的雪。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摒弃柔弱的部分,剩下坚强的部分,凝成雨的内核。
注解:1选自《野草》
鲁迅诗:天地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第七课雷电颂
郭沫若作品《女神》白话诗
《屈原》《高渐离》《棠棣之花》历史剧
本文运用多种修辞,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具有诗的形式美,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分段1(1-8)诗人呼唤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激愤,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2(9-13)借指斥神鬼木偶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拟人、夸张、反复、比喻、排比、呼告
呼告:在叙述描写所涉及的人或物时,采用直接对话呼唤的方式
象征: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概念、思想、精神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本文的艺术特色
1运用了象征手法
2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3想象瑰丽奇特,富有浪漫主义光辉
哭,苦有什么用?……:揭示了统治者的外强中干的怯懦本质
鼓动吧,风!……毁灭呀!: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的邪恶力量的顽强的斗争精神,体现它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浩然正气。
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摧毁黑暗社会的强烈希望,对光明未来的强烈追求。
抒情方式分为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注释:1节选自《屈原》
第八课短文两篇巴金
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追求和向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黑暗、寒冷、死亡,要使民族得到解放
巴金,现、当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巴金作品:长篇《家》《春》《秋》(激流三部曲)
《雾》《雨》《电》(爱情三部曲)
中短篇《将军》《神鬼人》《复仇》
散文《龙虎狗》《还魂草》
注释:1选自《巴金选集》,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中,写于1940年至1941年。

灯火和太阳都能发光,都能发热
本文叙述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表达了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表达了作者不愿苟且偷生,而要为了民族的解放而奉献一切的人生追求

月光冰冷,是死了的光
本文写了嫦娥奔月,她获得了寒冷寂寞的生
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表达了对生者的期盼,希望他们担负起拯救民族的重任
第九课海燕高尔基前苏联
高尔基作品:《母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三部曲)
本文线索:暴风雨的逼近
本文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复
“暴风雨将要到来”,海燕高傲的飞翔,渴望暴风雨的来临
海上暴风雨的图景“暴风雨逼近”,海燕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勇敢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的呼唤暴风雨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写出了海燕矫健的姿态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写出大海强大的力量,浩大的声势
它在大笑,他又在号叫……:表现海燕的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慷慨豪迈
他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他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反动派是纸老虎,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念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强化海燕兴奋喜悦的心情,预示着革命的到来。
海燕是: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的艺术形象,象征着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驱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
海鸭:呻吟,吓坏了
企鹅:蠢笨,胆怯
以上三者象征害怕革命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不革命假革命者。
海燕与以上三者对比,突出了海燕的形象。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环境描写(渲染烘托)
乌云、狂风、雷声、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象征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本文艺术特色:
1.象征手法
2.丰富多彩的修辞
3.圆熟精湛的技巧:对比,烘托
4.句式灵活多变
5.用词准确生动
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表达了作者期盼经受革命风暴的洗礼,及召唤革命者奋起反抗,赢得解放的豪情,同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注释: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三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俄国大革命爆发于1905年
句子成分
第十课组歌纪伯伦
 艺术特色:
美在:1表达上富有诗韵和节奏,语言上的佳词丽句
浪之歌
彻夜不寐:守护世界,让世界更和谐,更美丽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海浪和作者的形象已经融为一体,这句话既是海浪的倾诉,又是作者自己坚定的声音。
雨之歌
1洒落如银线泻地珍珠散落的雨(造福他人)
雨2伴随雷而来的雨(滋润万物的雨)
 3敲击窗户的雨(启迪心扉的雨)
雨的形象:奉献着、使者
注释:1选自《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
第十一课敬畏自然严春有议论性散文
作者在议论上层层推进
一、引论1人类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论历史、论关系、论智慧
二、本论2-4人类的智慧不值得骄傲:从航天事业来讲
从人类的认识史
从矿坑成为陷阱
宇宙中存在智慧高于我们的生物
5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6-7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关系
8-10宇宙有生命
三、结论11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散文:语言富有文学色彩,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问等修辞,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设问自问自答
反问答案在问句本身
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刚
报道文学:新闻/文学
本文主题:保护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注解:1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西域水道记》:清代徐松撰。
罗布泊:过去生命绿洲
现在死寂荒漠
变化原因:1盲目地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河道下游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恶化2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第十三课旅鼠之谜位梦华科学小品
旅鼠三大迷:1繁殖能力惊人,是动物世界之最
2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自杀现象
3死亡大迁移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 丹尼斯
 起因:“我”抓到一只旅鼠
经过:丹尼斯为我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果:丹尼斯发表感想
启示,教训:1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
2万事万物都是自然研究的对象
3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
4自然界有许多未解之谜
注解:1选自《科技日报》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利奥波特散文
本文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作者认为大雁是真正的春天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
作者对大雁怀着喜爱、期盼、赞美的感情。
回来的大雁是香蒲乃至万事万物摆脱了严寒的冬日,迎来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叫声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地带来了生机和诗意。
本文兼有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大雁人性化的形象跃然纸上,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注释:1节选自《沙乡年鉴》。利奥波特,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第十五课喂——出来星期一
题目是一个年轻人的叫声,以此为题,能吸引读者,更富哲理,揭示本文主旨。
“洞”表现人们的幻想和可笑,也警示了世人不积极彻底治理环境污染,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结尾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更含蓄,更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所起的警示作用更强烈。
注解:1选自《不速之客——星期一短篇小说选》。星期一,日本现代小说家。2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3牟(mou)取4众目睽睽(kuikui):大家的眼睛注视着
哂(shen)笑

扩展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第一单元备课参考资料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套第一单元备课参考资料”,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
第一课藤野先生
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
第二部分:在仙台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注释:1选自《朝花夕拾》2烂熳(man):即烂漫3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日本人奉为“圣山”4油光可鉴: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5兼以:加以6斗乱:飞腾杂乱。斗通“抖”7芦荟(hui)8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9模糊:指马虎、不讲究10落第:考试不及格11《新约》:基督教圣经《新约全书》的简称,记载耶稣和他的门徒的言行12托尔斯泰:指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著名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13不逊(xun):无礼。逊,谦逊14匿(ni)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14犹言:如同说15诘(jie)责:质问并责备16托辞:借口(鲁迅弃医从文的一段话选自《呐喊》自序)18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19适值:正好遇到美其名曰: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
第二课我的母亲胡适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本文分层:
一、(1-4)我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二、(5-12)母亲对我的管教
三、(13)母亲对我的影响
第二部分:
○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
○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
○3犯错的严厉惩罚
○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除夕打发债主
○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
○7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教子:严格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注释:1选自《胡适自传》。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2文绉绉(zho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3翳(yi)凡:总共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
动词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做谓语
形容词谓语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做谓语
名词谓语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
主谓谓语句由主谓短语做谓语
非主谓句是由单个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
动词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
名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七月诗派)
爸爸对我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
人生道路上的第一课
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上学的乐趣
快乐和梦幻:1跟小动物在一起(人和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
2跟父亲相处(父子之情)
3同学朋友之情
父亲摸摸我头上的“马鬃”: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听到儿子取得好成绩的欣慰
父亲深深叹着气:一方面对儿子的做法表示赞同,也为乔元贞家的贫困表示同情
人不能忘本:双关,字面意思指书本,更是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有价值、最基础最初的东西。
人物:“我”、父亲、祖母、乔元贞、冯百成、“狗”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父亲:知书识理,关心孩子的学业,温和善良,理解孩子,乐于助人,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
注解:1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
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本文结构:一(1-5)托翁的外貌特征(比喻和夸张联用,使得画面气韵生动,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多用抑笔)
二(6-9)托翁非同寻常的眼睛(高度赞美)
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段落大意:
1须发特征2脸部轮廓结构3面容表情
4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5拜访者对他的外貌表示失望
6犀利的目光7富有感情8眼睛的威力
9缺少幸福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目光犀利深刻,有深刻的洞察力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夸张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
眼皮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的追寻其猎物来:表现托尔斯泰用眼睛观察社会、人生、时代,并揭示其本质。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事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指戳要害,真好刺中了他的心窝: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
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因为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黑暗、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尽自己的毕生努力去改变,但事与愿违,医生处于痛苦之中。
介绍眼睛:精细深刻进步思想
广阔高远腐朽思想
比喻:眼睛(本体)喻体:珠宝、探照灯、猎鹰、晶体、匕首、猎人
目光(本体)喻体:刚刀、手术刀、X射线、枪弹、金刚刀、黑豹、磁铁
注解:1节选自《三作家》2髭(zi)3髯(ran)4鬈(quan)5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6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白夜》《罪与罚》《白痴》《卡拉玛佐夫兄弟》等7器宇:气概,风度8禁锢(gu):束缚,限制9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10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11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12颔(han)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13诚惶诚恐:惶恐不安14锃(zeng)15广袤(mao)无垠:广阔无边。绺(liu)
第五课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分段:
一、(1-13)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二、(14-21)莎莉文老师教“我”走进大自然
三、(22-39)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爱”这个抽象事物
本文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又愉快的生活经历。
安妮莎莉文老师:爱海伦,有责任心,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开启了海伦思维、情感、智慧,是一个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海伦:有毅力,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好学聪明,悟性极高,情感丰富
再塑生命:1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2让“我”回到了自然,理解自然
3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他很高兴得想吻我:1以真情回报海伦的送花举动
2借此机会让海伦感悟、理解什么是“爱”,唤醒海伦的爱
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生动形象地比喻,艺术性地解释了爱
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不仅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而且将爱的含义跟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注解:1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他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求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年获总统自由勋章。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马克吐温)
2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资料参考


第二单元自然事物生命与情感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文章的情感,贴近作家的心灵。
2.注意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文本、作家、老师及同学交流。
3.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二、教学设想
《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粹,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雷电颂》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事实上,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本文想象瑰丽奇特,在屈原与风暴雷电物我同化的境界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激情。阅读本文需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剧中情景,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日》和《月》,要通过诵读体会两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海燕》是高尔基在俄国大革命前夕创作的。在俄文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文中,作者借海燕欢呼革命风暴的来临,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现在我们阅读此文,除了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深意,我们更应该赋予它时代的意义。
《组歌》是被誉为哲理诗人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文章形象感人,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不同的感受来。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优美且凝练。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品味散文诗语言的这种特点,强调朗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对文章进行品读、美读,进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荣生博士把“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功能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而所谓“定篇”,我个人认为就是经典,就是有浓郁的文学、文化素养的文章,它包含两层含义:作者“经典”,文章“经典”。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手笔,所以都可以把它们归类到“定篇”,让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完整地了解这位作家。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雪》
1.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2.作者为什么特爱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
提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雷电颂》
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短文两篇》
《日》
如何理解“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月》
(1)作者要突出的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最后提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为什么?
(2)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
提示:巴金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日”象征光明和希望。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因为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娥的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海燕》
1.散文诗的“主角”是谁?作者赞美它具有什么精神?
2.作者在赞美海燕时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等其它海鸟?它们各自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组歌》
文中的浪和雨是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提示: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五、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编一辑“自然日志”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收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
⑵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
⑶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
⑷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2.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⑴在前一项活动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杂感、一篇童话,甚至一首歌词。
⑵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A、“为诗配画”。B、“为画配诗”。把同学的创作展现出来。
⑶开展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展示学生的佳作。
3.作文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附1:参考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指导


第二单元自然事物备课指导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文章的情感,贴近作家的心灵。
2.注意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文本、作家、老师及同学交流。
3.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二、教学设想
《雪》是《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粹,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雷电颂》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事实上,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本文想象瑰丽奇特,在屈原与风暴雷电物我同化的境界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激情。阅读本文需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剧中情景,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日》和《月》,要通过诵读体会两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海燕》是高尔基在俄国大革命前夕创作的。在俄文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文中,作者借海燕欢呼革命风暴的来临,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现在我们阅读此文,除了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深意,我们更应该赋予它时代的意义。
《组歌》是被誉为哲理诗人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文章形象感人,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不同的感受来。
三、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优美且凝练。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品味散文诗语言的这种特点,强调朗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对文章进行品读、美读,进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荣生博士把“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功能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而所谓“定篇”,我个人认为就是经典,就是有浓郁的文学、文化素养的文章,它包含两层含义:作者“经典”,文章“经典”。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手笔,所以都可以把它们归类到“定篇”,让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完整地了解这位作家。
四、自主学习思路探究和拓展迁移设计
《雪》
1.作者是如何描绘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2.作者为什么特爱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
提示: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
《雷电颂》
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c.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短文两篇》
《日》
如何理解“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这句话的含义?“日”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月》
(1)作者要突出的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最后提嫦娥奔月的故事是为什么?
(2)比较两篇短文的主题。
提示:巴金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日”象征光明和希望。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因为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娥的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海燕》
1.散文诗的“主角”是谁?作者赞美它具有什么精神?
2.作者在赞美海燕时为什么还要写海鸥、海鸭、企鹅等其它海鸟?它们各自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组歌》
文中的浪和雨是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提示: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行进”,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五、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1.编一辑“自然日志”
⑴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收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
⑵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
⑶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
⑷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2.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⑴在前一项活动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一篇杂感、一篇童话,甚至一首歌词。
⑵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A、“为诗配画”。B、“为画配诗”。把同学的创作展现出来。
⑶开展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展示学生的佳作。
3.作文
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以“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附1:参考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