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学案

小学三年级英语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学案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2、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倾斜的伞”的含义。
3.理解“仍然”的意思,会用三个“仍然”造句。
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会用三个“仍然”造句。
2.体会“倾斜的伞”中所代表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流程:
一、抓课题——隐情
1、(播放下雨课件)教师导入:放学时正巧下雨,你又没带伞,你最希望什么?(生答)
2、是啊,当你的亲人向你招招手,你快乐的钻进伞下,和你的亲人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伞下,你们快乐地交谈着,伞不知不觉的倾斜向了你这边。这个小小的动作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从文中寻找答案。(事先板书:倾斜的伞)——读课题二、概图意——诱情
1.这是一把倾斜的伞,(贴伞的图片)这雨中,这伞下,包含着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语言文字,再次走进这倾斜的伞下,去体会那份情。
三、品文字——悟情
(一)品味第一幅画面(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
1、我们先来品味第一幅画面中的温情,请看图:图上主要说谁为谁做什么呢?(生说)自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我在路上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理解。相机出示相关课件
(1)“抬起头,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
(2)“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师:为什么我头顶的天空是一片墨绿色的(生说),为什么外公头顶上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生说)
3、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外公对我的爱,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后,再全班读。)
4、从学校回到家里,外公始终面带微笑,请同学们找出外公笑的词语。
(1)生找,汇报。
(2)课件出示三个词语,师:“笑眯眯”让我们看出了外公是什么样的心情?(生答)他笑咪咪的说什么——(没歪啊!)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我很不明白,课文的哪个词语告诉了我们?(困惑)
(3)面对我的不明白外公却笑而不语,他心里在想什么?让我们联系下面的对话去体会。(课件出示对话)
“丹丹,你淋湿了吗?”
“没有哇!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
(4)分角色读:请两个同学来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
(5)从这些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谈)
(6)小结:看到我没被淋湿,外公开心地笑了。
5、师引导:只要“我”没被雨淋湿,哪怕雨点打在外公的肩头,哪怕外公的衣服全都湿透,外公依然笑在脸上,喜在心中。外公的笑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多么的爱丹丹啊!(板书:外公爱我)外公对孙女的关爱是心甘情愿,是无私的。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外公对我的这份爱和这份情!(师生配乐朗读第3、4自然段)
6、体会外公一直关爱丹丹
(1)外公把伞歪向“我”只有一次吗?(不是)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从哪个词语看出外公一直这样做。
师:为什么每次我和外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呢?(生说)
小结:在这雨中,在这倾斜的伞下,包含着外公对“我”的爱。所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生读(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
(3)这么多年外公仅仅是为我撑伞吗?想象一下外公还为我做了什么?(生说)
(二)品味第二幅画面(出示第二幅插图)
1.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图,问:这幅图主要写什么?
2师引读第6自然段。
3.课件出示课文两副插图:师:同学们看这两副图片,看谁是火眼金星找出两副图片相同的地方。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仍然”在句子中的意思。(出示文中句子“仍然。。。。。。仍然。。。。。。仍然。。。。。。”)
4.用三个“仍然”造句。
师口头用三个“仍然”造句。
谁也能像老师那样说呢?(出示填空课件)
5、师引导:就是这把伞,记着小时候外公对我的呵护,也是这把伞,记着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自读课文第7、8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写了我对外公的照顾。(生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外公的声音是微微颤抖,双眼是泪光点点呢?(生说)
四.巧拓展——抒情
1.师引导:外公用他的爱呵护着丹丹,丹丹用她的爱回报着外公,这份浓浓的祖孙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所以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说——(生读最后一段)
2、这是把倾斜的伞,更是把充满温情的伞。这把伞包含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结合板书总结)
五、小练笔——延情
1、生活中,你是否也体会到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对你的关爱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说一说。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中,让我们把这份爱写到日记本。
六、板书设计
19、倾斜的伞
外公爱我JAB88.cOM

延伸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语文上19倾斜的伞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
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仍然”的意思,并会用它写一句话。
3.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重点
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倾斜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雨,为下文在雨中发生的故事作了铺垫。
每逢(féng)淅(xī)淅沥(lì)沥的雨声在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①句中的“每逢”“便”意在说明什么?]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②“一蹦一跳”说明了什么?]钻进伞下,挽(wǎn)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③“钻”“挽”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了每逢放学下雨时,外公便打着伞来接“我”,体现了外公对“我”的爱。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④“惊讶”的原因是什么?]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huò)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⑤外公知道伞歪了吗?“我”为什么感到困惑?]外公笑而不语。[句导读:外公说伞“没歪”,一半是逗外孙女,一半是为了坚持把伞倾向外孙女,好让她不淋着雨。面对“我”的困惑,外公“笑而不语”,这笑里包含的是对外孙女深深的爱。]
段导读:第3自然段写“我”发现外公把伞打歪了,外公却说没有歪,这使“我”感到困惑。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⑥外公被淋湿的原因是什么?]“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外公拿起一块干毛巾,一边擦衣服,一边问我:“丹丹,你淋湿了吗?”[句导读:祖孙俩的对话表现了外公和“我”的互相关爱。“我”虽然年纪小,但是一回家就注意到外公淋湿了,让外公赶紧擦一擦,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外公用大半个伞为外孙女挡雨,还担心她淋湿了,可见心里全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关怀。祖孙俩的一番平常的对话,包含着动人的亲情。]“没有哇!你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⑦外公为什么开心地笑了起来?]
段导读:第4自然段写回到家里,外公自己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却还担心“我”被淋湿。
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⑧“每次”“总是”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第5自然段写每次外公把“我”从雨中接回来,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的事情。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⑨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段导读:第6自然段承上启下,把时间推移到多年以后,交代的人与物一如从前,但人的角色转换了。
“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微颤(chàn)抖的声音。[⑩外公的声音为什么“颤抖”?]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为什么?]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句中的一个“热”字,有什么含义?]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这句话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我”打伞的动作让外公激动不已。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zhuó)的双眼泪光点点。[从“微微一颤”“双眼泪光点点”的神情里,可以看出什么?]
段导读:第8自然段写的是面对“我”被淋湿的情景,外公内心非常激动。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写多年后,“我”为外公撑伞,这伞中传递的是晚辈对长辈的浓浓亲情。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zhēn)惜它,爱护它。[这个结尾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会永远珍爱这把充满温情的伞。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伞。请同学说说伞的作用。(遮阳挡雨)
2.补充板书:倾斜的。
(1)理解“倾斜”。
(2)读课文题目,质疑。(伞是怎么倾斜的?为什么会倾斜呢?)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我”小时候十分喜欢下雨。每逢下雨,外公打着伞和“我”一同走进雨中的世界。每次外公总是把伞向“我”倾斜,而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我”长大了,撑伞的人变成了“我”,这时的伞总是向着外公那边倾斜。)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困惑:(遇到问题)不理解。颤抖:哆嗦;发抖。浑浊:(水、空气等)不纯洁,不明澈。
3.归类记忆生字。
左右结构的字:招胳膊眯服湿微颤抖挽浊珍
上下结构的字:喜墨惑歪半包围结构的字:逢透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膊”,左右结构,不要丢掉右上的“点”。“微”,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中间的小“横”。
四朗读全文
1.分段读课文。读准字音,巩固生字、新词。
2.朗读全文,看谁读得流利。
1.学生们对伞都不陌生,所以教师可直接揭题让学生说说伞的作用,然后以问题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进行适当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领会祖孙之间的爱,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

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3.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投影,有关下雨的图片。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倾斜的伞》。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生字、新词。那么同学们都掌握字词了吗?
2.认读生字、新词。
3.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雨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有关雨的图。请看投影,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小结: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更美丽。因为伞下有着动人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4.讲故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把倾斜的伞下的动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注意不是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地讲述故事。)
二感悟课文
1.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亲人之间深深的爱。)
2.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句子。

(1)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
①“本来”是什么意思?
②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为什么变了?体现了外公的什么感情?(体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③说说你的体会。

(2)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①“每次”“总是”是什么意思?
②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意思还一样吗?
(“每次”“总是”说明经常是这样,从中可以体会外公对“我”的无尽关爱。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感情就不强烈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
3.你又从哪儿感受到了丹丹对外公的爱?
(1)朗读第七自然段。(“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
(2)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句子: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①“仍然”是什么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②从这两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
③练习用“仍然”写一句话。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①朗读这句话。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从“微微一颤”“泪光点点”体会到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对雨中两个感人小场景的描写,表达了祖孙间的挚爱亲情。
四谈谈感受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课前搜集的有关长辈关心晚辈的资料和你的日常生活经历,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同学们自由发言,谈感受)
2.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帮助别人。
1.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从“倾斜”入手提问,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祖孙两代打伞的时候伞都倾斜了?”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产生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的兴趣。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适当设计人物的独白,在课堂上有感情地说出来并配以动作,让学生在体会文字美妙的同时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效果很好。

1.看拼音,写词语。
xiānɡféng(相逢)zhāoshǒu(招手)chàndǒu(颤抖)xǐhuān(喜欢)gēbo(胳膊)shītòu(湿透)
2.比一比,再组词。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墨绿色的()惊讶地()颤抖的()
灰蒙蒙的()开心地()浑浊的()
4.照样子,写句子。
例: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唱歌)。
(1)爸爸一边(),一边()。
(2)我一边(),一边()。
例:大象高高壮壮的,身子像(一堵墙)。
(3)月亮圆圆的,像(大玉盘)。
(4)大象的腿粗粗的,像(大柱子)。
5.文中,作者三次提到了外公的笑,外公三次的笑有什么不同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从中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爱。
一伞的发展史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yàn)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携带起来就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了改造,发明了折叠伞。折叠伞因其携带方便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没过多久,便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二伞的由来
伞是我国首创,据传伞是鲁班发明的。《孔子家语》中说:“孔子之郯(tán),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这里的“盖”就是指“伞”。《史记五帝纪》记有与伞同类的雨具,可见伞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称伞为“华盖”,唐朝李延寿写的《南史》和《北史》才正式为伞定名。古时的伞,是达官显贵的装饰品和士大夫权势的象征物,帝王将相出巡时,长柄扇、“万民伞”左簇右拥,乘坐的车舆上张着伞,表示“荫庇百姓”。官位、职务不同,“罗伞”的大小、颜色都严格区分,这一惯例一直传到明朝。
三伞文化的核心是“爱”
伞不仅仅只是一种普通的雨具,它更多地演绎了伞文化“爱”的真谛——亲情之爱、温情之爱、生活之爱、自然之爱。骄阳之下,细雨之中,举伞驻足的母亲在等候她散学的小儿。这伞间浸透的是母亲对小儿的涓涓爱意,眼中流露的是母亲殷殷切切的希望。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本课要求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喜欢、每逢、墨绿、胳膊、湿透、衣服、微微、颤抖;并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的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课文挂图、朗读录音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分生命》,从一个小男孩勇敢地为妹妹输血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用爱心去关爱亲人。这节课,我们将再来学习一篇表现亲人间互相关爱的课文,来感受一下亲人间因为爱带来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

二、老师范读课文:

在范读中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注音,并画出生字词。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关爱的事。前半部分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情景,表现的是谁对谁的爱?后半部分课文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表现的又是谁对谁的爱?

四、自学生字词语:

1、通过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复现,读准字音,特别是“挽”字,可以和“晚”字等比较记忆。“惑”字也结合“或”字来记并理解“困惑”是一种心理活动。

2、发现生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

3、联系上下文,利用字典,了解与生字相关的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写字。特别指导“逢”、“墨”、“微”、“喜”等几个字,找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

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2、课文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可以分成三部分,让学生动手来分段。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分。

三、图文结合,体会感悟情感。

1、观察两幅图,说说分别画了什么。

2、回到课文,边读边想,抓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从而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

如从外公那“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了”的神态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亲情之爱,一种爱幼之爱。等等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

3、把人物神态、前后联系起来,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如: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此可看出是由当年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我”则由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有所感悟。

4、想像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长大以后“我”为外公撑伞的情景,体会“我”和外公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5、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倾斜的伞”所包含的意思,和同学讨论交流。

四、情地朗读课文。

五、实践活动。

1、摘抄喜欢的词语。用“仍然……仍然……仍然……”造句。

2、参加以“爱心充满人间”为主题的故事会,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

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倾斜的伞》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倾斜的伞》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倾斜的伞》教案

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一边读一边想,从中感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领会祖孙之间的爱,从而使孩子们受到熏陶感染,学习关爱他人,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生:倾斜的伞)。(出示简笔画:倾斜的伞)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在这把倾斜的伞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结合这两幅图说一说?(板书:外公我)

二、读悟课文

(一)读悟1—5自然段

1、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第一个场景的内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阅读提示)轻声读1—5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语句写出了外公对“我”的爱,用“·”画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简单的批注。

3、指名回答,说出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外公对我的爱。

4、师:外公的言行感动着“我”,“我”感受到了那浓浓的爱,让我们在读中细细品味。分角色朗读第3、4自然段(配乐)。

5、师:多么感人的情景啊!这样的事仅仅一次吗?生:不是。师:你从哪里知道的,关键词是什么?指名回答。师:每逢下雨外公都来接我,每次接我外公都会淋湿,外公总是先想到我,而忘了自己,这是一个多么疼我,爱我的外公啊!(板书:爱)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外公,你会怎么对待他?

(二)读悟6—8自然段

1、师:是啊,文中的“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长大后,“我”也为外公撑伞了。

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完成如下内容:

1、轻声朗读课文的6—8自然段。

2、前后两个场景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3、哪些语句写出了“我”对外公的爱,用“·”画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简单的批注。

2、小组派代表汇报,前后两个场景的相同点,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体会“仍然”这个词的用法,并用“仍然仍然仍然”造句。

3、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场景,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场景有什么不同?

4、学生交流:哪些语句写出了“我”对外公的爱,说出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外公的爱。

5、我的心为什么热了起来?学生自由发言。

(三)读悟第9自然段

1、师:同样是一把倾斜的伞,外公由笑到哭,我从惊讶、困惑到如今心头一热,这难道仅仅是一把倾斜的伞吗?更是什么?指名回答。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这不仅是一把倾斜的伞,更是一把充满温情的伞,这是一种爱,更是一种爱的传递,(板书:传递)我要珍惜它,爱护它。(板书:珍、爱)

(四)拓展延伸

其实这样的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有家人对你的照顾,老师对你的教导,同学对你的帮助,也有你对别人的照顾,请你选择一件令你感动的小事说一说。

三、作业

请同学们把令你感动的小事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边读边体会外公和“我”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激发自己关爱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二、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幅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幅图内容写的?(1~5自然段)

3.从第一幅图当中,你能看出“我”和外公的心情怎样?

4.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高兴?

5.可是,老师发现文中的“我”也有“惊讶”有“困惑”,这又是为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追问:“本来”是什么意思?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为什么变了?(伞歪了)我“困惑”什么?“困惑”又是什么意思?

6.(师指板书的几个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我们把它放进句子中,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一读。(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读)

(出示重点句子)

(1)我就一蹦一跳地跑向外公,挽住外公的胳膊,一同走进雨的世界。

(2)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的那样深。

(3)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

(4)我困惑了:“怎么,明明是歪向我这边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7.大家再把这几个句子带进课文中读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6~8自然段

1.请同学们看第二幅图自学6~8自然段。

(出示自学要求)(1)看第二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默读6—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多少年过去了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并划出相关的句子。

2.不变的: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板书:仍然……仍然……仍然……)

一切和以前一样。

(1)指名读齐读教师引读。

(2)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仍然”表示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3)(出示重点句子学生填空)仍然-----,仍然-----,仍然------,

(4)谁能连续三个仍然说一句话。句子训练:

3.变化的:(1)说“伞歪了”不再是我,而变成了外公。

(2)“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天空,由外公的头顶转到了我的头顶。

(3)假如同学们现在都是丹丹,你们在为外公撑伞时发现头顶上一半是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们的心会怎样?为什么热了?通过这些事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谁能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情读读第七自然段)

(4)当年外公为“我”撑伞是高兴的,如今“我”为外公撑伞微笑却换作了什么?

(5)“我”为什么也会这样做?

(三)学习第9自然段、

齐读9自然段。想想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倾斜的伞”?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意思?

三、谈谈感受

1.在这把温情的伞下,我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回报,但是我们身边不仅仅只有这么一点儿关爱,请你举例说一下,并写在爱心卡上。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该学会帮助别人。

板书设计:

倾斜的伞

“我”外公

惊讶困惑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

热不知不觉微微颤抖泪光点点

S版三年级上语文册《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S版三年级上语文册《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五个生字,掌握十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
3、体会“倾斜的伞”所代表着的祖孙间的亲情,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生讲述)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2、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4、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雨中的伞下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2、思考: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月日星期第节
一、导入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初读了《倾斜的伞》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发生在伞下的故事,感受倾斜的伞下那浓浓的温情。
二、品读课文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从这把“倾斜的伞”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体会“我”和外公的所思所想吗?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文中画一画,读一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
三、全班交流
1、(1~2自然段)“很小的时候,我就十分喜欢下雨……一同走进雨的世界中。”
从“每逢”、“一蹦一跳”、“挽住”感受到“我”和外公感情很好,外公对我精心呵护,我对外公很依恋。
2、(3~11自然段)“抬起头……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从“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这把倾斜的伞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13~14自然段)“‘丹丹,伞歪了。’……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我的心热了起来,”我在想什么?
“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外公在想什么?
4、(15自然段)“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了温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文中的我是要珍惜什么?爱护什么?
小结: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年幼时外公对我的呵护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照顾,穿越了时空,在倾斜的伞下传递着,温暖着我的心灵。
四、拓展
同学们,也许这把倾斜的伞就在你的身边,你却对它视而不见,如果我们能像作者那样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那么我们就能从平凡中悟出真谛,从点点滴滴中感受亲情。
你留心了吗?在生活中,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记在小本本上吧。

11、倾斜的伞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倾斜的伞”,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1、倾斜的伞

文本细读: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本文在结构上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开始的伞下,是外公呵护着我,伞歪向了“我”这边,后来,外公变得苍老,而“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在雨中,伞又歪向了外公。两部分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提高学生随文识字,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本课,解决部分生字词。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的能力,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再设计及随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前同学们对这篇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自己的感受。

2、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把“倾斜的伞”下,去感受一下“我”与外公之间浓浓的爱吧。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以后更好的情感品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充分与文本沟通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在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心情的同时,又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

交流学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再设计及随笔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读课文,解决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布置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淅沥声、困惑、混浊……”

4、检查读文情况,并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来。

2、引导学生就提出的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注:①在雨中的伞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年代,雨中伞下场景的相似和变化)引导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课后练习二)②在雨中,那把伞为什么会倾斜?从“倾斜的伞”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前后两部分的情节,谈体会)

3、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给你的感触最深,谈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伞歪了”,“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同次描写外公的笑和文中最后一段等处,让学生谈出体会)

适当指导朗读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温暖和快乐,把在生活中这样的小细节及亲身体验,说一说,并写下来。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归类识字,如:“淋、混、浊、泪”

2、注意“丹”字,容易多写一点。

3、班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师版三年级上册《鲁班造伞的传说》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认识并正确书写9个生字。

2能读懂故事,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知道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是发明创造的基础,有主动观察的习惯和创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鲁班造伞的过程。

2体会仔细观察、勤于动脑对于发明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鲁班的故事。

教师:准备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班,导入新课

1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名建筑工匠,在课前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鲁班的故事呢?

2揭示课文题目:鲁班造伞的传说。

3从课文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2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通过抽读、抢读、做游戏等方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4教师抽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质疑探究

1生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勾画:(1)鲁班为什么想到发明伞?(2)鲁班发明伞的经过是怎样的?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汇报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2段最后一句话,并练习用既又的句式说话。

(2)鲁班发明的亭子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的地方?抓住可鲁班自己还不满意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两个句子感悟鲁班勤于动脑的品质。

(3)出示荷叶、伞的挂图或实物,观察两者的相似处,抓住仔细打量一词感悟鲁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4)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让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一听。

4在四人小组内讲一讲鲁班造伞的故事,各小组再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讲。

四、拓展学习,活跃思维

1你们还想对人们现在使用的伞进行什么改进?你要增加或改善它哪个方面的功能?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注意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合理创造,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保护学生的创造愿望和创造热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上册)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一、一锤定音(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师傅(fùfū)遮(zhèzē)阳叶脉(màimai)

二、我会填。

晒得皮肤()的淋得()的

亭子做得()大阳像个()

三、对号入座。

脉:①血管;②脉搏;③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④像血管一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

1.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2.这篇文章的脉络很清晰。()

3.护士阿姨给表弟输液时,找了好久才找到静脉血管。()

四、有空我补充。

他很(),又很(),学会了(),还学会了()。鲁班想:要能()个()能(),又能()的东西,该多好啊!

五、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后来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用时把它撑开不用时把它收拢这就是伞

1.补充空白处的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收拢:

我们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上册Happybirthday学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Happybirthday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三年级上册Happybirthday学案

教学准备与分析
1、教学内容
学生用书: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3、第三单元活动3
活动用书:第七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3、4、
2、教学目标
2.1技能与知识目标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会说词汇happy,birthday,cake
基本能听懂、会读并灵活运用Here’syour….Thankyou.的语言结构。
B.初步要求
初步感知词汇present和I’mnine.的句式。
C.巩固复习
复习词汇pencil,pen,book,bag等词汇以及英文数字1—12。
能够熟练运用What’sthis?It’sa….的语言结构。
复习自编歌曲“What’sthis?”以及韵句“Penandpencil”
3、教学重点
词汇happy,birthday,cake以及Here’syour….Thankyou.的语言结构。
4、教学难点
词汇的“present”的发音。
一、教学课堂程序
启动
活动1:Greetings
活动2:复习韵句“Penandpencil”及自编歌曲“What’sthis?It’sapen/pencil/book….”
导入(传话游戏)
把歌曲“What’sthis?”再以韵句的形式朗读出来,这时,教师手持学过单词卡片(如:pen,book,pencil,dog,cat…等越多越好)让学生通过传递玩具进行传话游戏。全班问:“What’sthis?What’sthis?”,持玩具的学生按节奏说出教师手中的卡片,如:“It’sapen….”,回答对的同学可以成为这张卡片的拥有者,教师奖励卡片时说“Here’syour….”并引导学生说“Thankyou.”
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看挂图或书中图片。
操练与指导
(1)第一遍看挂图听音讨论自己听到的信息,如:他们吃什么,干了什么?西方人庆祝生日和中国的生日聚会有什么不同?教师再对西方人的生日聚会特点进行简单介绍。(注:此处可将Happybirthday,cake进行简单的教读)
(2)再次打开书听录音,请学生们核实刚才讨论的内容是否正确,并由学生猜测文中“I’mnine.”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年龄。
(3)听音跟读模仿,教师不断发现和表扬读的好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4)教师对比较难掌握的词汇以及语言结构进行强调。
(5)教师请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帮助朗读课文。
(6)全班齐读课文。
(7)教师将全班分成不同的组,分角色对课文内容进行朗读。
(8)鼓励学生的表现,请个体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朗读课文给大家听,并评出最佳配音奖。
完成运用任务1
问一问学生,最近有谁过生日,并且请他们到讲台前来,大家一起为他们唱生日歌,由于仓促没能给他们准备礼物,建议大家用手中的获奖卡片当作礼物送给他们,在进行此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运用今天新学的语言结构---“Happybirthday…,here’yourpresent.Thankyou”.
复习巩固
完成活动用书的活动1、2、4。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7、完成运用任务2
请学生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平时是怎么过生日的,学生可以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通过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不时地帮助每个小组。然后再请同学们上台,表演出来各自的“BirthdayParty”,并评选今天的最佳表演奖。
8、复习总结
(1)再次复习本课词汇和句式。
(2)听音跟读,发现和纠正自己或伙伴的发音错误。
9、家庭作业
(1)请学生学做生日礼物生日帽(为下节课做准备)。
(2)给爸爸妈妈讲讲西方国家过生日的方式。让自己的家人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的风俗习惯。
(3)请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以办小简报的以及其他形式向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学会与自己的同学相互交流信息。
Unit1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与分析
1、教学内容
学生用书:第7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
第7模块第一单元活动1、2
课堂活动用书:第7模块第二单元活动1、2、3
第7模块第三单元活动1、2
2、教学目标
2.1、技能与知识技巧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Where’smypresent?
Itisinthehat.Itisonthehat.Itsunderthehat.的语言结构。
基本能听懂,会说、会读词汇:on、in、under、hat。
B、初步要求
初步感知hat与cap之间的区别以及in的两种含义。
C、复习巩固
复习HappyBirthday!What’sthis?Here’syour….Thankyou!等语言结构。
2.2运用能力目的
能够熟练地用Wheres…?的语言结构,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提问,并学会并能运用Itsin/on/underthe….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2.3素质教育目的(文化、情感态度、策略)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善于观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歌曲增强学生的节奏感、美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交流英语的自信与能力。
3、教学重点
词汇:on,in,under,hat
Whereis…?It’son/in/under….的语言结构。
4、教学难点
词汇under的发音。
5、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句型Whereis…?Itson/in/under/the….的语言结构。
学习词汇hat、on、in、under。
学习韵律诗。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一:“寻宝大行动”
运用任务二:“神秘的宝物”
6、教学用具
录音机、图片、帽子、磁带、钢笔,八个不同颜色的礼物袋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
A、Greetings
师生之间相互问候,然后,展开同学之间的相互问候。
B、Singasong
请同学齐唱“HappyBirthday”,以此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导入
教师事先将钢笔、书等物品放在讲台上、讲台里及讲台下,然后假装在寻找东西,边找边说:“Whereinmypen?”、“Whereismybook?”。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汉语帮助自己找东西。当找到东西时教师可以说:“Oh,itison/in/underthedesk.”
4、操练与指导
1)教师请学生来说说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将hat词汇引出,通过实物或图片对改词汇进行教授。
2)教师通过将钢笔放于帽子的不同位置,对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on,in,under进行教授。并通过手游戏,加强学生对这几个介词的认识。
3)在学生对词汇比较熟练之后,教师对第二单元的语言结构Whereis…?Itson/in/under/the….进行再次呈现和教授。
4)教师请学生再次听录音,并跟读课文。(2——3遍)
5)教师请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
6)教师将全班分成两个部分朗读课文。
6、完成运用任务1寻宝大行动
1)教师事先将准备好八个不同颜色的礼物袋藏在教室的各个不同角落。并告诉学生自己在教室里藏了一个宝物。
2)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请八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来抽签。随后根据问题按组依次找礼物袋。问题:“Whereismyblackbag?”、“Whereismyredbag?”、“Whereismywhitebag?”、“Whereismybluebag?”、“Whereismypinkbag?”、“Whereismygreenbag?”、“Whereismyyellowbag?”、“Whereismypurplebag?”。
3)各组学生代表从教师手中领取寻宝行动的命令。
7、完成运用任务2神秘的宝物
1)教师按照纸条要求打开录音机,将宝物——第三单元的韵句呈现出来。
2)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再次听韵句。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相应的动作,增加学生学习韵句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韵句。
4)加入动作对韵句进行表演。
8、复习总结
教师请学生对所学语言点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制帽子,给家长更生动地呈现韵句内容。
Unit2Howoldareyou?
一、教学准备与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A、基本要求
基本能听懂、说出并读出Howoldareyou?语言结构,并能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同时,能用“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表示对相同年龄的附和。
熟练掌握词汇look。
学唱歌曲I’mten.
教学重点
“Howoldareyou?I’m….”的语言结构。
“I’m…,too.”的语言结构。
任务设计
A、学习任务
学习Howoldareyou?“I’m+数词.”的语言结构。
学习“I’m+数词,+too.”的语言结构。
B、运用任务
运用任务1小小调查员
运用任务2最佳小记者
运用任务3好歌对唱
教学用品
英语软件、1——10英文数字卡片、皮球、单词卡片(catdogdragonbirdkite)、自制年龄牌、调查表、教师自备幸运盒、贴有双面胶的动画人物图片
二、课堂教学程序
1、启动(5分钟)
(1)师生同唱第5模块歌曲Standup!
(2)教师任意给4个大组依次出示不同数字的英文词卡,各组学生根据看到的词汇迅速喊出该数字,并站起与所说出的数词相同人数的学生。教师为4组学生进行记分,并对优胜组予以奖励。(如果站起来的学生人数与数词不符,或者英文数词表述错误,则不得分。)
(3)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卡片运用What’sthis?的语言结构对学生进行提问,鼓励学生运用It’sa….来进行回答。答对者可将该单词卡片放入教师准备好的幸运盒中。当问完所有问题后,教师庆最后一个回答对问题的学生从幸运盒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并将图片的背面面朝其他学生,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运用Isita…?对图片内容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在学生猜测之前运用Isita…?来进行猜测,给学生做出示范。
操练指导(5分钟)
(1)教师出示句型“Howoldareyou?”询问学生对该语言结构的理解,并对该语言结构进行教授。
(2)教师可以为该语言结构加入相应的动作,如:howold——拍手两下,areyou——拍膝盖两下。
(3)教师请学生边作动作边练习该语言结构。
(4)教师请男、女生完成互问互答。
教师教学用语:Now,boys,pleasestandup!Askanddotheactions.Girls,pleaseanswer.
Boys:“Howoldareyou?”
Girls:“I’m….”
(5)Chain-games
教师向学生扔出皮球并询问“Howoldareyou?”。接到皮球的同学运用“I’m+数词.”的语言结构进行回答。
5、课文呈现(6分钟)
(1)教师请学生们猜测一下书中4位小主角的年龄。
(2)在学生完成猜测之后,教师揭秘——播放第2单元课文录音,并请学生打开课本,听音看图。
(3)教师请学生们将听到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
(4)跟读课文。
(5)教师请学生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
(6)全班齐读课文。
6、巩固训练(3分钟)
(1)做活动用书第2单元活动1。教师对学生活动情况予以评价。
(2)做活动用书第3单元活动2。(4人小组或同座位活动。)
7、完成运用任务1(7分钟)
(1)教师先向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调查表,然后向几位学生的年龄进行调查,填调查表。
(2)教师利用自己的调查表,向学生们汇报自己调查表的内容。
(3)教师请学生们自制调查表,找到自己的朋友,对朋友的年龄进行调查,并填表,汇报。
(1)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评选出最佳调查员。教师对其表现予以奖励——将任意一动
10、复习总结(1分钟)
教师请学生总结所学各语言点。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学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学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学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㈡能力训练点
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㈢德语渗透点
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重点及解决办法
㈠重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㈡解决办法
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自学课文片断,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发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具准备
赵州桥彩色投影片,赵州桥栏板的录像带,文字投影片,生字词卡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投影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与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投影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大桥。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理解生字。
赵县:在河北省,古代叫赵州。
隋朝: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离现在1300年。
石匠:本文石匠是指隋朝的李春,是设计赵州桥的建筑师。
设计:在建桥之前的周密思考,精新绘制图样,就叫设计。
冲毁:冲破。
3.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世界闻名)。
4.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第①句概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读⑤⑥两句话。(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先讲赵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字典中的解释: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赵州桥这样的石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是没有先例的。)
⑷投影忠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告诉了我们桥怎样:(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赵州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的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预习第3自然段。
预习提纲:
(1)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描写了几种龙的姿态?
(3)“所有的龙”指的是哪些龙?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样的一座桥?(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4、(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桥美观)
小结: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与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后一个小分句又与本自然段紧密相连。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与后边内容的关系。(第1句话的第2
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4、理解“雕刻”。(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出示投影或录像。(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之处: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出示文字投影片:“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③赵州桥美观。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3、造句练习: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教师小结: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⑴朗读全文。
⑵背诵2、3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⑷学习生字的字形。
七、作业布置
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㈡查字典理解生字词
八、板书设计
19赵州桥
历史悠久
赵州桥坚固雄伟→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美观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上册)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上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鲁班造伞的传说练习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查,大家在做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的阅读题目,练习题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一锤定音(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师傅(fùfū)遮(zhèzē)阳叶脉(màimai)

二、我会填。

晒得皮肤()的淋得()的

亭子做得()大阳像个()

三、对号入座。

脉:①血管;②脉搏;③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④像血管一样连贯而成系统的东西

1.鲁班拿过荷叶仔细打量,上面一丝丝叶脉引起了他的注意。()

2.这篇文章的脉络很清晰。()

3.护士阿姨给表弟输液时,找了好久才找到静脉血管。()

四、有空我补充。

他很(),又很(),学会了(),还学会了()。鲁班想:要能()个()能(),又能()的东西,该多好啊!

五、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后来鲁班把这玩意儿改成了可以活动用时把它撑开不用时把它收拢这就是伞

1.补充空白处的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收拢: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三年级上册HappyNewYear学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HappyNewYear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HappyNewYear学案

一、教学内容:
该对话发生在新年,通过孩子们和约翰叔叔之间的对话呈现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本课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对话内容并初步表演对话。
2.学生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单词adoll,aball,aCD,acar,arobot.
3.学生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sthis/that?It’s...Thisisfor…并用句型来询问物品和互赠礼物。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的朗读对话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重点单词adoll,aball,aCD,acar,arobot
3.重点句型What’sthis/that?It’s...Thisisfor…
四、教学过程
1.Warming-up
A.Greetings.
B.Listentothesong,say:What’sthesongabout?WhatcanwedoWhenNewYear’sDaycomes?(presents)
Presentationandpractice
A.Playagameandteachthesentencepatterns:what’sthis?It’sa...
B.Studentsguesswhat’sintheboxandlearnthesentencepatterns:what’sthis/that?It’sa...Thenteacherteachesthenewwordsadoll/arobot/aball.
C.TeacherintroducesUncleJohn.Studentsguesswhatthepresentsareinthebox.
D.Watchthecartoonandanswerthequestion:Whatpresents?
E.Readandmatch.Trytofindwhosepresentstheyare.
F.ChecktheanswersandteachthesentencepatternsIt’sa…It’sfor…
G.Listenandimitatethedialogue.
3.Consolidation
A.Happyreading:1.Readbyoneself2.Readinthegroups3.Readindifferentroles
B.Actoutthedialogue
4.Extension
A.Imagination:Timisback…
B.Actitout.
5.Homework

三年级上册《蜜蜂》学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上册《蜜蜂》学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年级上册《蜜蜂》学案

一、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这是一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的科普说明文,讲的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20只蜜蜂有17只都准确无误地飞回了家,这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文章语言简短精练,通俗易懂,实验过程介绍得十分清楚,作者用词精确,观察仔细,值得学生去细细品位,从而对科普说明文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2.通过体会“几乎、大概”感受科普说明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3.感受法布尔“勤动手,善思考,细观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求实的科学作风,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实验的过程,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介绍实验过程的方法。
四、教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小组交流”、“点拨议论”的方法。
五、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六、教学程序:
(一)、揭题导入,了解作者
1.揭题: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神奇而美丽的花钟,今天,我们要走近可爱的小蜜蜂,去看看它身上又藏着什么特殊的本领。板书:蜜蜂
2.介绍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是法国的生物学家,他一生都在研究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各种特点,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蜜蜂》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沿途超常陌生准确无误
几乎(jī)几个(jǐ)尽管(jǐn)尽力(jìn)闷热(mēn)纳闷(mèn)(多种形式检查读的情况。)
(三)、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小节,了解实验目的。
(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读第一小节。
(2)作者因为听说蜜蜂有这样的本领,所以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最后得出了试验的结果。这就是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方法。
3.初步了解作者的实验过程
(1)默读课文2小节,简单说说实验步骤。与小组同学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试验的过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等蜜蜂
(3)讨论:这些过程重要吗?少了其中一个行吗?
4.试验的结果又是如何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四)、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2).“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3).“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三年级上册《倾斜的伞》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英语的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