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导学案

小学树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12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导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课题: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这首诗想象丰富奇特的特点。
3.品味诗中的形象和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分析现代诗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法指导】
诗歌要以读会意,新诗更要求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体会它的内涵,切忌教师过多地肢解诗意,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言人手,理解“树”的艺术形象。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
磅()礴淙淙()香醇()屹()立矢()志
瀚()海颤()动懊()悔黝()黑戈()壁
2.查找关于作者,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特点,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你能体会作者所说的“骄傲”的主要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复朗读,感知诗歌的特点。
请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的如何?(熟练程度,是否有对比、起伏、变化等方面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疑问或感受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简要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2)诗人通过想象塑造的“一棵树”是怎样的艺术形象?

3.合作探究
(1)通过“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是如何理解诗题“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的“骄傲”?

4.品味语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圈点勾画你喜欢的诗句,做简单批注,小组交流。

5.释疑解难

6.小结Www.Jab88.com

三、课堂巩固
①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土壤,
我都将顽强地热情地生活。
②哪里有孩子的哭声,我便走去,
用柔嫩的枝条拥抱他们,
给他们一只只红艳艳的苹果;
哪里有老人在呻吟,我便走去,
拉着他们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多茧的手,
给他们温暖,使他们欢乐。
③我愿摘下耀眼的星星,
给新婚的嫁娘,
作闪光的耳环;
我要挽住轻软的云霞,
1.将“无论是红色的、黄色的、黑色的土壤”改成“无论在哪里”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两个),并说说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四节诗人从哪些角度反复吟唱表现美好的心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我的信念》导学案


《我的信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征的联系;
2、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理解词语的含义。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理解信念的内涵,拥有坚定的信念,享受成长的快乐。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2、寻找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链接】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著名科学家、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母亲在她9岁时得肺结核去世,父亲是一名教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家境贫寒。玛丽中学毕业后不得不去做家教。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1898年7月,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6年居里逝世。1903年12月,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2、解释下列词语
(1)猝然长逝:(2)问心无愧:
(3)获益匪浅:(4)蹂躏:
(5)逆来顺受:(6)鞭策:
(7)呵责:(8)懊恼: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2、“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一直在鞭策着我”,试问某种力量是指什么力量?

3、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4、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6、“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7、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

【练练测测】读文章之后,完成后面的题: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1.本文共4个自然段,可划分为三部分,请用“|”标示出来。
① ② ③ ④
2.用简明语言概括爱因斯坦对玛丽居里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论述了居里夫人取得伟大科学功绩的原因,有两方面(用文中词语回答):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4.第④段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愿望,即________

《我的信念》导学案的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kuìxuànxiáshēhēróulìncùtiào2、出乎意外地死亡;自己没有惭愧;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比喻督促使进步;大声斥责;烦恼。
【合作探究】1、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2、完成事情的决心、信心;对真理的渴求;科学魅力的吸引;对人类事业的崇高历史使命感……等复合因素,也就是作者的信念。3、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4、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5、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6、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7、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练练测测】
1.①/②③/④
2.贡献巨大,品质高尚
3.大胆的直觉 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4.希望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能在知识分子中存在、发扬

我变胖了导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变胖了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七(1、2)课题我变胖了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上课时间2014年12月3日星期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寻找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考虑几个问题:
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
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
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形状发生了变化,变胖了,变矮了。即高度和底面半径发生了改变.手压前后体积不变,重量不变。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同时分析出不变量与变量间的等量关系。




(初步探究)例1、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为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锻压前锻压后
底面半径5cm10cm
高36cmxcm
体积π×52×36π×102×x
学生通过题意得出数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从而得出方程π×52×36=π×102×x。将上述环节中体会到的形之间的变与不变的关系、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前几节的解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例2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
解: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米,则长为(x+1.4)米,根据题意得:
2(x+x+1.4)=10
解得x=1.8
x+1.4=3.2
答:设此时长方形的长为3.2米,宽为1.8米。

学生思考,通过题意得出数量关系2(长+宽)=周长,长比宽多1.4米设宽为x米得出方程:2(x+x+1.4)=10解方程得x=1.8.在操作中体会,在计算中验证,在变化中发现.这样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数学学习中不备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例3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2)若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1)相比,有什么变化?
(3)若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它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2)相比,有什么变化?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作出的长方形形状有“胖”有“瘦”,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逐渐变短,宽随之逐渐变长,面积在逐渐变大.当长与宽一样长时面积最大。
体验“数学化”过程,进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个环节中得出的结论,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判断推理的科学性,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学习诊断)若小明用10米铁线在墙边围成一个长方形鸡棚,使长比宽大5米,但在宽的一边有一扇1米宽的门,那么,请问小明围成的鸡棚的长和宽又是多少呢?
学生拿出练习本都能独立思考根据题意得出正确的方程。-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总结。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说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题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使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多通过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课后习题知识技能1、2。完成新概念。我变胖了
1.例题
2.例题
3.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学生多次的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确实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内容,探索的过程是没有难度的任何学生都会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有体会的过程,都有感悟的可能,这种形式让学生切身去体验问题情景,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问题,,再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借助表格去表达问题的信息,这里表格的引入非常自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表格对分析问题所起的作用.从中也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考方式.

我的老师导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6《我的老师》导学案

目标呈现: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3、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体会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一、预习热身
1、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解题。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
(2)、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1956年9月底,应《教师报》之约,魏巍写了这篇《我的老师》。
2、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不认识的字和重要词语,抄写在下面,并通过工具书疏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注上拼音,并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给多音字、形近字注音组词。
多音字:觉:()
()
形近字:磕()
瞌()
嗑()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这七件事是如何贯串起来的?七件事的次序可以不可以打乱?为什么?

活动二、探究质疑
1、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4、“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三、盘点提升:
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试写一段文字表达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尊重和热爱之情吗?

2、同学们,在你心中也有一个自己尊敬、热爱的一位老师,请拿出你的笔写下这位老师,要求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可以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描写方法去写。

四、我的收获
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