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上《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八上《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上《乡愁(余光中)》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情感与韵味。
2.了解诗歌的意象,并能通过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
3.联系作者生平理解诗歌的情感,感悟中国人所特有的乡愁情结。
【评价设计】1.随着学生对诗歌理解的不断深入,在朗读上应有不同层次的朗读表现。
2.用示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意象,并能用画面描述其他的意象。
3.学完本诗后,选取一个意象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罗大佑演唱的余光中的诗作《乡愁四韵》,营造一种深沉而忧愁的氛围。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从学生“想家”联系历史引出“两岸分离”的故事。
二、指导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感情
1.让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一遍这首诗,然后找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通过评价交流,让学生初步读出诗歌的节奏、情感。
l根据普通话的变音规则,前面的韵尾是“i”的时候,“啊”变音为“呀”。
l声音要低沉,语速要舒缓,可适当运用颤音,表达伤心之情。
如果学生对情感的体会还不够深刻,可讲述诗人与他的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联系他写给母亲的其他悼亡诗,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诗人的情怀。
余光中是个孝子,他为母亲写了许多悼亡诗。在《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
三、仔细品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让学生抓住诗中的一个词语、一个诗句或从诗歌的结构上进行品味,也可以从诗歌的意象、情感进行赏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选择一个角度,一种方式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1.表时间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些表时间的词语,将诗人一生的情感穿起来。尤其是一个“啊”字给人一种时间很久远的感觉,仿佛数不尽的回忆、道不完的人生沧桑都蕴含在这一声叹息中了。在这里可用拖音的方式,表达距离的遥远。
2.修饰语的运用。用“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形容词和“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来抒写乡愁,是以小衬大,反衬乡愁之沉重。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方位词的运用。“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跟“这边、那边、里边、外边”有何不同?“头”,突出一种距离的遥远感,遥远得似乎没有尽头。“边”没有那种遥远感。读音上,“头”要饱满一些,厚重一些,承载的感情更深沉一些。“边”则轻飘飘的。汉语言就是这样,相同的意思因为语音的不同,一个顿挫,一个轻快。
4.反复吟唱的诗句。本诗每个小节的开头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乡愁是……”,它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这种反复咏唱的方式在诗歌中称作“复沓”。
复沓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源于《诗经》,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5.具体新颖的意象。那些承载着诗人情感的具体事物就叫“意象”。乡愁原本是一种难以捕捉的情绪,余光中却把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新颖的意象,因为这是在他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最能承载“乡愁”的事物。
补充诗人的生平资料: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19岁)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让学生展开想象,从四幅画面中任选一个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
示例:“邮票”这个意象,就让人忍不住联想:一个在外读书的小小少年,趴在书桌上,一笔一划的给母亲写信,泪水和着思念不自觉地就滴湿了素色的信笺,信写好了,郑重的贴上邮票,塞进邮筒,也寄去了一个小小少年的全部思念,剩下的日子似乎更加漫长了:妈妈读信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妈妈的回信何时到达?小小的邮票里,是深深地思念,是重重的离愁,是长长的距离。
小结:这就是余光中,穷其一生在体味乡愁,而他的乡愁又与常人有着不一样的境界,难怪他被称为“乡愁诗人”。让同学们伴着“思乡曲”再次朗诵这首诗,尽情体会余光中那不一样的乡愁。
四、拓展阅读,体会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古往今来,除了余光中的作品,还有许多抒发乡愁的诗歌。在李白笔下,乡愁是床前的明月光;在王维笔下,乡愁是故乡的一枝寒梅;在席慕容笔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让同学们选择一个意象写一段文字,抒发一下对家的思念。
结语: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远渡重洋,到那时候,你一定会想起这首诗,会真正地理解“乡愁”背后所承载的中国人关于“家”的文化情结。
五、作业
课下搜集余光中的作品,读完后与同学们交流一

附: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说明

余光中的《乡愁》以个人的经历为线索,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盼望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就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而言,也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子,值得一品。但由于学生缺乏背井离乡的体验,要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却不容易。
为此,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让学生提前搜集余光中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诗歌作品;二是创设情境,反复朗读,体验诗人的乡愁情结,了解诗歌的结构体式特点,体验思家念国之情,并尝试运用本课所学去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关知识

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乡愁余光中

教者

知识与技能

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学习用具体物象抒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难点

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

课前积累

情境导入

出示课题

介绍作者

朗读诗歌

解析诗歌

含有“愁”的古诗词名句:

(课件出示,学生浏览)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老师由屈原《九章.哀郢》中的“狐死首丘”的意思引出人不得不承受思乡之情,从而导入本课。

余光中:

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幼时异地求学,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到台湾,从此远离故土;婚后赴美读书,不能与妻子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且思考:

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思乡之情)

2、怎样读出这种情感呢?

(1)学生泛读的一节,生点评,老师指导。

(2)试读其他三节

3、听朗读录音,总结朗读技巧

深入探究——感受诗歌的意象

A作者把乡愁分成几个阶段来写的?

能找出标志性词语吗?

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时间顺序)

课前积累法

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用课件展示课题和作者介绍,指学生读。

诵读法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只有对诗歌反复朗诵,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设疑引导分析法

课件演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时间顺序)

品读诗歌

拓展训练

总结

B诗人把乡愁分别比作什么?

每种事物都寄托作者对谁怎样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母亲)(妻子)(母亲)(大陆)

C总结:托物寄情的写法和意象的概念

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本文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

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你认为乡愁是什么?请仿写一句。

乡愁是————————————。

德育渗透

老师用课件演示

课文结构

总结归纳法

仿写训练法

落实情感目标

小时候→邮票→母子离愁个人之思

↓↓↓

长大后→船票→夫妻离愁

↓↓↓↓

后来啊→坟墓→丧母哀愁

↓↓↓

而现在→海峡→思归浓愁家国之思

时间顺序意象情感

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乡愁》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愁》教学设计

【设计】

文本细读教学法。

【创意说明】

对这样一首妇孺皆知的新诗名篇,仅仅只满足于浮光掠影式的浅层赏析,显然是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我们应该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骊得珠,进一步寻求它大获成功的深层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把对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还可以由此诗的成功,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歌艺术上成败的规律性因素。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二、细读探究

1、细读乡愁的情感内涵:

⑴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读来似乎没有任何理解障碍,然而它举重若轻地浓缩了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你认为“中国式乡愁的全部内涵”具体指的是什么?

亲情

乡愁爱情

祖国情

⑵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仅仅是乡愁吗?

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2、细读乡愁的形式讲究:

⑴“乡愁”四节诗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些有什么目的?

(节与节之间完全均衡对称,每一节均为四行,第一行三字,第二行十字,第三行四字,第四行五字,各节对应,位置上的诗行字数相等)

(乡愁在保持节与节之间的均齐对称时,注意到每节内部诗句的长短参差变化,从而透出自由错落的活泼感:整齐而不僵化,自由而不芜杂。)

⑵“乡愁”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结构的复沓升华了这首诗的思想意义,使这首清浅明朗的小诗显得既深情绵邈,而又庄严正大。)

三、规律把握

1、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解读一首诗歌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2、拓展阅读《乡愁四韵》。

乡愁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乡愁”,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乡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学习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培养诗歌朗读的能力。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3、了解本诗的精巧构思。
4、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读、自读、互读、配乐朗读,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把握诗歌的意象及情感。
3、通过示例、课堂口头练习,初步尝试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情感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身居孤岛的游子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有节奏、重音地朗读诗歌。
2、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及其所表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的感情。
教学用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故乡的云》活跃气氛。
3、用flash展示历来表现乡愁的诗歌。

二、朗读指导
1、自读诗歌,熟悉内容
2、听朗读录音,回答本诗朗读的感情基调。
3、边自读诗歌边根据课后练习三划分节奏,把握朗读语速,再标出重音。
4、请学生朗读,教师予以相应的指导评价。
5、多媒体出示节奏划分及重音的标画,再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6、请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就近互读。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作者简介
2、本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时间顺序,“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
(简单介绍作者的经历)
3、抽象的情感“乡愁”在诗中是用什么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象征的?也就是说本诗的意象有哪些?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4、四个具体可感的意象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师分析“邮票”所包含的感情,学生分组讨论“船票”、“坟墓”、“海峡”所包含的感情。)
明确:邮票是书信往来的结果,它凝聚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船票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
坟墓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
海峡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
(介绍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往来状况,再转承到1972年大陆与台湾的状况。)
5、⑴海峡所包含的“乡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这种愁思怎样才能化解?
明确:表达了诗人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回到祖国的怀抱,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⑵面对台湾人民的苦苦思念,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为什么这一道海峡都割不断台湾与大陆人民的思念?因为我们流的是同样的血,都是炎黄子孙,都有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⑶播放《中国心》的歌曲
6、让学生带着感受到的浓浓的爱国之情和凝重的乡愁再次配乐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男女生分读。
四、拓展练习
1、在本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等,请你阅读下面同是抒发乡愁的三首古诗,从中找出能代表乡愁的意象,也用“乡愁是……”的形式,写成一句话。
(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杂诗》、《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2、生活中还有什么形象能勾起你的愁绪?回想一下,把它作为乡愁的意象,写成一句话,试说明意象选取的理由。
(如:毕业时,同学的一句祝福的话语,一张珍贵的照片,送别朋友时的一杯饯行的酒,亲人去世后的一件小的遗物,离家上学时父母一句唠叨的叮咛。)
五、小结用《乡愁》的歌曲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