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14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

课前三分钟演讲,请同学朗读并介绍白居易的《观刈麦》。(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作品有《白氏长庆集》。这首诗写了五月时候农田人家顶着烈日收割麦子和一个妇人拾麦子的场景,揭露了官家横征暴敛、敲骨吸髓的罪恶.。)

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就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他的《卖炭翁》,去倾听这位卖炭老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把握节奏。(提示注音)

探访故事:

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带着问题再来读一遍诗歌。

(讲述的是一位卖炭老翁辛苦烧制的一车炭最终被宦官掠夺一空的故事。)

你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卖炭翁的生活?可怜

探究人物:

你从文中哪里可见他的可怜?

预设:“伐薪烧炭”烧炭的步骤繁多,先砍柴,再把粗的柴劈成细的,然后挖很深的窑洞,将木头放入洞中点燃,每天晚上要去看燃烧的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头变成灰,烧到一定程度封闭洞口,利用余热将木头炭化。一批炭往往要烧制好几天。

“南山”可见烧制地点遥远;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外貌描写,老人满脸灰尘,显出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花白,十根手指乌黑,可见烧碳的艰辛,年老体衰,却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辛辛苦苦烧炭卖炭却为了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可见老人的贫寒,可怜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寒冬腊月,却穿着单薄的衣服,可怜;衣服穿的少,本来应该盼望天气暖和些,但却希望天气寒冷些,为了能使炭卖得好价钱。矛盾反常的心理足以可见老人的可怜;

“一尺雪”可见昨夜雪下的很大,天气很冷;

“晓”可见老人起的很早,为了尽快赶到集市卖个好价钱;

“辗冰辙”可见车上炭很重,从下文可见千余斤,路上已经结冰,很滑,说不定在难走的路段老人还下车推车;

“困、饥、日已高”可见路途遥远,行路难,时间长,可怜

“泥中歇”狼狈不堪,在泥泞中休息(可见雪已化,下雪不冷化雪冷,身上衣正单)

“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来卖炭是来满足基本需求的,但现在却得了这些无用的东西,我们不难理解,宦官夺走的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活命的权利,可怜

“惜不得”表明老人的忍气吞声,无可奈何,也表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地位(可悲)

来的这两个人是谁啊?“黄衣使者白衫儿”文下注释是宦官奉皇帝之命外出办事,自称使者。

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人?

“翩翩”飞扬跋扈;

“把、称、叱、牵”一连串的动作可见他们没有征求老人的同意,直接就把牛车牵走了,“口称”是自称,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老人又不识字,也不敢提出看公文的要求,可见他们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蛮横无理的强盗行为。(可恨)

探知心理:

在“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和“系向牛头充炭值”两句后面分别加上卖炭老人的心理活动。

预设:1.辛辛苦苦忙碌了一两个月,终于烧制了一千多斤的炭。老天爷帮忙啊,昨晚下了这场雪,今天应该可以卖个好价格,今年冬天的棉衣和粮食有着落了,卖得很好的话再来一壶酒馋谗嘴,暖暖身。

2.我的天啊,这该如何是好啊,我辛辛苦苦忙了这么久烧出来的炭啊,这帮强盗啊,我拿什么活下去啊,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了啊,我命真苦啊!

探寻原因:

文中的这位卖炭老人命为什么这么苦啊?

看序文“苦宫市也”,就是为宫市所苦

学了本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宫市吗?

出示:宫市,本指宫廷中设立的买卖货物的场所,唐代中期以后,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低价强买物品,有时甚至不付分文,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变相的公开掠夺。

韩愈《顺宗实录》卷二中记载:“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官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可见当时宫市现象比比皆是,卖炭翁的遭遇在当时也屡见不鲜。

出示《观刈麦》

我们不难发现,下层百姓要么被繁重的苛捐杂税所累,要么被强盗般的宫市行径所迫,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腐败的朝廷着实可怕。

延伸阅读

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精品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卖炭翁》

2.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品析卖炭翁、宫使形象。

3.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教学流程:

一、读诗题

1、导入

初中以来,在课本上有几位令我们印象深刻的老人:

熟能生巧的卖油翁;经验丰富的老河兵;坚持不懈的愚公。

今天让我们一同随着白居易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2、集体读一遍诗题,再读一遍。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一位卖炭为生的老人。读到了职业与年纪。

(学生单读):强调职业(再齐读)

(学生单读):强调年纪(再齐读)

二、品诗味

3、自由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出示字音)。(找一位学生读,并全班同学在草稿纸写,加深印象)

鬓碾辙敕叱绫裳

系(jì):释义为打结、扣时。

翩翩:轻快的样子。两骑:一人一马为一骑。

4、齐读诗歌,读准字音。学生A单读。你读这首诗与以往的古诗相比有什么感受?

学生简要概括。

5、展示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押韵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式节奏有变化(长短句)。使诗歌跌宕生姿,富于变化。(同学们拿起笔记下古体诗的特点)

请学生A找出诗歌中押韵的地方。(翁—中,单—寒)

师生合作:老师读题目与作者,学生A读红色句子,集体读黑色句子。

三、悟诗情

1、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卖炭翁?

预设1:我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辛苦劳动。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砍伐树木,默默地烧成炭,劳动多么繁重。

(同学们,卖炭翁的千斤炭不是从集市买来倒卖的,而是亲力亲为一块一块烧出来的,课间卖炭翁很艰辛!发现的很好!)同学们还有哪一句也让你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预设2:我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诗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艰辛。

(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这属于什么描写呢?——外貌描写,请记下来。那这句话中包含了几种颜色呢?——烟火色,灰色,苍苍;白色,黑色。卖炭翁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给人一种灰暗的感觉!身上唯一亮丽的颜色竟然是——头发花白!两鬓花白与十指黑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到心酸啊!)

预设3:我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衣食无着。

卖炭得来的钱不是为了置办生活用品,只是为了买身上的衣服和吃的食物,用来维系生计。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卖炭翁的生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凌霜冒雪,不分昼夜伐薪烧炭的目的原来如此简单。

预设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是诗人在文中唯一一个对卖炭翁评价性的词语——“可怜”。

一般读“可怜”是什么语气?(集体读2遍)

卖炭翁可怜在哪里?

从这个单字中看出卖炭翁只穿着一层衣裳,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集体读“衣正单”。

穿着单薄的衣裳,应该盼望温暖的天气,可他忍受着刻骨的寒冷,心里想的却是“愿天寒”!

他希望下雪,他盼望天再冷些,把炭卖个好价钱。集体读“愿天寒”。

这样一个极度矛盾的心理,让我们再次从诗句中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集体读)

卖炭翁的可怜是谁导致的?——宫使

2、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宫使?

预设1:“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得意忘形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看出宫使得意洋洋。相比卖炭翁的样子,这宫使显得洋气高贵多了。

预设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霸道

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宫使巧取豪夺的霸道专横,拿着皇帝的命令根本无需老翁的同意。在圣旨面前,卖炭翁的辛苦劳动显得多么卑微啊!(想象卖炭翁被剥夺的场面)

预设3:“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贪得无厌

(补充资料:《资治通鉴》中记载:“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可见,宫使给的红纱和绫对老翁来说根本没有用。

一辆破败黝黑的牛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翁,在这样一个天寒地冻的白茫茫的世界里,面对宫使的抢夺,卖炭翁不能讲道理也没法讨价还价。此时,如果你是卖炭翁,你伫立在这泥泞之中,看着自己渴望用来换取衣服和食物的千斤炭离自己越来越远,你是什么感受?

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宫使!仅仅就是宫使吗?!

除了宫使,还有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宫使拿着文书,光明正大的强取豪夺。这文书皇帝下的,同学们,是谁造成了卖炭翁的可怜?——当时的朝廷。

资料链接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顺宗实录·宫市》

宫市: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

这段文字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原型,同学们看有何不同?

——结局不同。

农夫——有圆满的结局,得到了补偿,皇帝罢免了宦官。

卖炭翁——悲惨结局,千斤炭没有得到想要的钱来买衣服和食物。

那人为什么没有给卖炭翁一个圆满的结局呢?

(出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农夫只是个案,可能千千万万中只有这么一例。罢免了宦官,给予补偿,但只要宫市还在,这些底层人们的悲惨命运就不会结束。而卖炭翁就代表了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正如白居易的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一首反映事实的诗歌,而这样一个悲剧的结尾正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3、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能够细致地刻画卖炭翁的形象——体察民间疾苦,关爱百姓。

宫使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势力,憎恶宫使——对黑暗势力的憎恶与批判。

这样的一位诗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位为民发声的诗人。

4、延伸拓展

背诵《卖炭翁》

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课题为《唐诗二首》,选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两首诗,这一节课着重学习《卖炭翁》。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其主题为“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因此,本课学习应当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有限的一首古体诗——新乐府诗,又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去读去比较,从而初步了解新乐府诗的特点。还要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去思考、去交流、去动笔改写,在这一过程中更深入地研究文本,学习诗歌的写作技巧。

【学情分析】

部编教材加大了古诗文学习的量,因此,即将结束初二学习的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白居易的诗素来以“浅直”著称,对于初中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但也应当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诗歌学习单纯理解为就是要背,忽略了对作品的深入地思考、分析与品味,更不会将诗歌学习与自己的写作联系在一起,这种理解是有偏误的,背诵只是诗歌学习的一部分,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传诵千古的优秀诗作,其学习价值远不止于诵读。因此,要以诵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这首诗。

【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2.了解新乐府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3.品味诗中的精彩描写。

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计划使用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新乐府诗”的相关知识。

2.理解“宫市”的剥削实质,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分析体会作品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品中对卖炭老人的肖像、心理的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了很好地落实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歌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通过与《钱塘湖春行》的比较阅读,理解新乐府诗在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从直接体验出发,分析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4.读写联动法: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使学生仔细阅读、深入理解作品,同时,通过借鉴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诗歌,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诗歌朗读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熟读作品,在读中对作品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怀揣着他的诗作及治国安邦的梦想来到京城长安,他

去拜访一位当时的文学前辈名叫顾况,或许是因为见过太多希望得到自己引荐的年轻人,顾况对他颇为不屑,他一面漫不经心接过年轻人奉上的诗作,一面随口说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可当他看了那首诗,尤其是读到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赞叹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意思是,能够写出这样的诗来,你就不怕长安米贵,容易在这都市居住发展了。这个年轻人就是白居易,他是唐代颇负盛名的诗人。

(设计意图:用这个小故事引入,一方面因为故事更具趣味性,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白居易的印象,也引发他们对白居易诗作的好奇心。)

(2)比较阅读,了解“新乐府诗”句式、用韵的特点。

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一起来背一下。

学生齐背《钱塘湖春行》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白居易的《卖炭翁》,齐读,说说这两首诗形式上有什

么不同。

学生活动:背诵、朗读、探究及阐述探究结果。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湖春行》与《卖炭翁》,引导学生从字数句数、用韵、对仗三个方面比较,了解古体诗的句式、用韵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的比较,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具体形象。让学生自己探究,印象更深刻。鉴于学情,用多媒体展示两首诗,并通过字的颜色区分,及韵脚注音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3)看视频,全面了解“新乐府诗”,尤其注意它内容上的特点。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大型纪录片《唐之韵》中关于新乐府诗的介绍。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了解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使学生对“新乐府诗”,以及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了解“新乐府诗”“为国为臣为民为事”的特点也为下一步理解《卖炭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4)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概括主要事件。

教师活动:展示《卖炭翁》的朗读停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学生活动:二读作品,概述内容。

教师指导:先要求学生一句话概括内容。找准人物及中心事件。(为什么说

是“苦宫市也”?)

“卖炭翁的炭被宫使强买走了”

在此基础上补充,动笔概述情节。分析哪些是关键情节?这种买卖方式不

合理在哪?

“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大车炭,被宫使用一点儿没用的丝绸强行掠夺走

了。”

(设计意图:概括本身一定是建立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以要求学生概括、概述情节,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总体把握诗歌内容,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诗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5)自由品读,找出打动你的诗句朗读并分析。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最打动你的诗句,批注。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朗读给同学听,并且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活动:1.对学生的朗读予以指导——重音、语气语调、感情处理。

2.对学生零散的分析及时归纳与整理,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

肖像描写:可见其苍老与生活之艰辛。

心理描写:反常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人悲惨的生活境遇。

环境描写:极其寒冷的天气状况“一尺雪”,而老人“可怜身上衣正单”“泥

中歇”,烘托出他极其悲惨的生活境遇,宫使掠夺的行为也就更令人愤慨。

宫使的动作神态:横冲直撞、趾高气扬、仗势欺人、专横跋扈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的强烈反差,体现出“宫使”的

掠夺本质。

(设计意图:教学要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出发,老师要对学生的文学感知能力充满信心,所以让学生自由的读,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那些打动了学生的文字一定就是我们要重点分析、理解、借鉴的内容。同时,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圈点批注、学习过程中讨论交流的好习惯。)

(6)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一步充实文章内容。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

1.卖炭翁如此年迈,为何还要如此辛苦的烧炭、卖炭?

2.宫使出现时,百姓会是什么反应?

3.卖炭翁的炭被掠夺走了之后,会是什么情形?

学生活动:就这三个问题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一方面希望学生在阅读中能联系自己学过的内容,如《石壕吏》、《羌村三首》,联系时代背景去理解作品。另一方面,也要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比如卖炭翁的遭遇绝不是个例,是有普遍性的。这样的掠夺给卖炭翁这样挣扎在生死边缘的老百姓打击是极其深重,甚至是致命的。)

(7)在分析的基础上做片段描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大家读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一篇叙事的文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具体描

写,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作品才具有感染力,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有这样的具体的描写。下面我们就来动动笔,学着在叙事中加入一些描写。

学生活动:分组写卖炭翁的肖像、心理,环境,宫使的神态、动作描写。

老师活动:学生写完后交流,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落实到写上,调动每个学生品读作品,也通过写后的交流、点评,让学生理解何为人物及环境描写。在叙事中加入描写,这既是初中作文的重要要求,也恰恰是学生最欠缺的,所以要让学生练笔并及时予以指导,并将在课后作业中继续强化训练。)

(8)拓展延伸,理解历代中国知识分子关心百姓疾苦的这种情怀。

学生小结本课主题:通过记叙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

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老师拓展:展示多媒体上屈原、杜甫、张养浩、郑板桥关心百姓疾苦,同

情劳动人民的诗句,并总结:“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些有良知、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关心百姓疾苦,用他们手中的笔为人民大声疾呼,正是这济世的情怀让他们创作出了不朽的佳作,也是在这些诗作的代代传诵中,让“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学习写作,要学习写作的技巧,更要学习他们的核心思想,将我们关注的目光从闪耀的明星身上转移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转移到那些更需要我们关心和帮助的人身上,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来。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深化这节课的学习深度,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9)布置作业:

背诵《卖炭翁》。

结合课堂上各组的小练笔,将本文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优秀教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语文八年级下册唐诗两首《卖炭翁》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二、教学重点:

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三、教学难点:

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关于诗人及其作品特点的内容白居易讽喻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写的另外一首唐诗——《卖炭翁》。(板书:卖炭翁)3、解题。

齐读诗题,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诗是写谁吗?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指名读(流畅、声音洪亮、有节奏)正音(衣裳两骑翩翩口称敕叱白衫儿等)

(2)《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三)品析诗句、进入诗境。

(1)我们已经初知了诗文大意,那么我请大家再来轻声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围绕卖炭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烧炭—运炭---卖炭

说说看哪几句是写烧炭?哪几句写卖炭?

(2)从诗人笔下所写的三祖镜头中,你觉得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怎么样?(可怜、悲惨)

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累、苦、悲)

(3)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思考: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

a.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这把年纪的老人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砍柴、烧炭,多么不容易啊!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南山中的老人正在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看到老人烧炭如此艰辛,我们内心能平静吗?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集体读

小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惨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人寄予无限同情。

b.心理活动:“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朗读并分析体会这两句诗歌的内容,理解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

c.运炭的辛苦:路远、天寒、地冻、牛困人饥

小结:是啊,老人仅仅希望吃饱穿暖,他没有更高的要求。穿着如此单薄的他最盼望的竟是天再冷些!同学们,读到这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跋涉着,刺骨的寒风吹得他涩涩发抖。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部分体会卖炭翁的悲苦。

(配乐)“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学生和老师共同入情入境的朗诵)d.宫市抢夺炭的悲苦:

卖炭翁的炭卖掉了没有,他还有什么悲惨遭遇呢?这个故事并没有讲完,拿起课本请同学们自读余下的诗句。

故事的结局怎样呢?(老人的炭没有卖出去,被宫使给“换”走了。)实际上就是在抢!

宫使是一种怎样的形象?(“翩翩”“把、称、叱、牵、驱将”蛮横无理、飞扬跋扈)

小结:通过两组人物鲜明的对比,体现卖炭翁的悲苦生活。(四)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人创作主旨

1.宫使是一群怎样的人?为何他们有这样的权力?(诗歌注释部分)2.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3.体会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宫市的揭露抨击。(五)小结:

1.读了整首诗你的心情又怎样?苦!命运悲惨!封建社会制度太黑暗了!

2.同学们,再一次让我们来吟诵卖炭翁>>,寄托我们对卖炭翁的无限同情!(六)作业布置:

1.背诵《卖炭翁》这首诗。

2.片段写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老人辛苦到头一车木炭被抢后,他会说些什么?(1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艰)苦(悲)苦外貌、心理活动、运炭途中卖炭被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官市现象的揭露抨击和不满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