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提纲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提纲。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提纲”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一)

(转)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初三化学集体备课活动一)参加人员:陈柏华、王小利
时间:2010年3月4日第5节
地点:教研室
课题: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主讲人:陈柏华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二)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九单元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水)*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六、了解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了解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七、用简单的实验区分棉线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织成的不料?
八、用简单的实验区分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用简单的实验区分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延伸阅读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4、构成的原子基本微粒是质子、中子、核外电子。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6、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7、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

8、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

9、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0、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2、黑色物质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1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4、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5、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NaOH)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16、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是因为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的小液滴的缘故。

17、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18、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19、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20、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2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3、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是分子的数目。

24、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1)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与氧气充分接触;(3)燃烧时温度达到着火点。

2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点燃前须验纯的物质是H2、CH4、CO。

27、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8、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29、粗盐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30、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

31、浓硫酸在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停搅拌。

32、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
使用试剂
现象
HCl或Cl-
AgNO3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H2SO4或SO42-
BaCl2溶液和稀HNO3
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CO32-
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生成白色沉淀,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铵态氮肥(NH4+)
碱(NaOH、Ca(OH)2)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淀粉
碘水或碘酒
变蓝色
匍萄糖
新配置的蓝色沉淀Cu(OH)2,加热
产生红色沉淀
H2O
无水硫酸铜粉末
白色固体变蓝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3、HCl和H2SO4检验方法:BaCl2溶液

34、H2O和CO2检验、除掉

(1)检验:先检验H2O(无水硫酸铜粉末),再检验CO2(澄清的石灰水)

(2)除掉:先除掉CO2(NaOH溶液),再除掉H2O(浓H2SO4)

35、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36、白色沉淀是AgCl、BaSO4、CaCO3、BaCO3、Mg(OH)2;蓝色沉淀是Cu(OH)2;红褐色沉淀是Fe(OH)3;红色沉淀是Cu2O。

37、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3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做此实验时,应预先在瓶底放水或细砂,原因是防止熔融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39、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40、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

41、在氧气、稀硫酸、熟石灰、干冰四种物质中,可用来金属除锈的是稀硫酸;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可用于潜水、抢救病人的是氧气;可用作人工降雨的是干冰。

4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43、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进行操作时,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原因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防止混合气体加热时爆炸。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原因是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

44、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45、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46、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的物质,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若要分离溶解度随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应用蒸发溶剂法。

47、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升高的是:浓H2SO4、、NaOH固体、CaO;物质溶解于水使温度降低的是:KNO3、铵盐。

九年级《开启化学之门》期末复习提纲


九年级《开启化学之门》期末复习提纲
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
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
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
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
⑷两种变化的关系:
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
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
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
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
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
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⑾探究面粉、葡萄糖等有机物是否含碳元素的实验方法(烧焦)

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新版人教版)


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内能2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2
第二节内能2
第三节比热容3
第一节热机4
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5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5
第一节两种电荷5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7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8
第四节电流的测量8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9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0
第一节电压10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11
第三节电阻11
第四节变阻器12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2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12
第二节欧姆定律13
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4
第四节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5
第十八章电功率16
第一节电能电功16
第二节电功率16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8
第四节焦耳定律18
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
第一节家庭电路19
第二节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20
第二十章电与磁20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20
第二节电生磁.cn”。“cn”表示中国,“com”表示商业网站,“edu”表示教育网。
9.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能源
1.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核能。
3.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4.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
5.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6.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核能:原子核在分裂和聚合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2.核裂变
裂变:用中子轰击比较大的铀核时,铀核变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就是裂变。
链式反应:在裂变过程中,会同时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轰击其他的原子核,这一过程不断进行下去,于是裂变能持续下去,并释放更多的核能,这就是链式反应。
应用:核反应堆、原子弹。
核电站: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
3.核聚变
聚变: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如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度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能能,这就是聚变。聚变又称热核反应。
应用:氢弹(不加控制的核聚变)
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更多,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核聚变。

第三节太阳能
1.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3.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4.太阳能的利用:①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5.②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目前利用太阳能方面存在的困难:①分散,不便于集中使用;②功率变化较大,不稳定;③利用时转换效率太低。

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
2.能源革命的轨迹:利用天然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钻木取火→蒸汽机的发明→利用电能→利用核能等新能源。
3.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1.21世纪的能源趋势: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特别是近40年以来,能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而目前人类的主要能源仍是化石能源。
2.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人类在能源革命的进程中给自己带来了便利,也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主要表现为大量燃烧化石能源,使得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加剧;一些欠发达国家过分依靠柴薪能源,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3.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必须足够丰富;②必须足够便宜,多数人用得起;③相关技术必须成熟;④必须足够安全,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4.解决能源紧张的途径:由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长,因此人类必须不断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同时增强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是目前解决能源紧张的重要途径。
5.我们对待化石能源的态度:减少使用。

重要的物理常数
真空中光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108m/s
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不要求精确计算的前提下,g可取10N/kg)
1标准大气压:p0=760mmHg=1.013×105Pa
水的密度:ρ水=1.0g/cm3=1.0×103kg/m3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0℃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
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1节蓄电池的电压:2V(探究题中的蓄电池一般是三节串联,也就是6V)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常见的物理数值(估算用)
纸的厚度几十微米头发粗细几十微米窗玻璃厚度几毫米
新铅笔的长度18cm手掌宽度10cm一层楼高度3m
乒乓球直径4cm课桌面积2400cm2课本面积480cm2
一元硬币的厚度1.9mm一元硬币的面积4.5cm2一元硬币的直径2.5cm
一元硬币的质量6g课桌高度80cm课桌长度60cm
学生步距50cm步行的速度1.1m/s(5km/h)自行车行驶的速度5m/s(15km/h)
运动员跑百米的速度约10m/s矿泉水瓶容积500mL教室空气的质量200kg(百)
热水瓶容积2L纯净水桶的容积18.9L墨水瓶容积50mL
一只鸡蛋的质量50g一本课本的质量350g一枚邮票的质量50mg
大象的质量2~6t鸡的质量2~2.5kg苹果的质量150g
中学生质量50kg中学生体重500N中学生体积50dm3
站立对地面的压强104Pa(万)一只鸡蛋的重量0.5N人的密度1.0×103kg/m3
课本对桌面压强60~80Pa室温20℃洗澡水温45℃
正常体温37℃高烧38~42℃白炽灯电流0.1~0.3A

物理量及其单位
物理量(符号)主单位(符号)备注
长度、路程(L、s)米(m)10-3k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面积(S)平方米(m2)1m2=102dm2=104cm2=106mm2
体积(V)立方米(m3)1m3=103dm3=106cm3=109mm3
质量(m)千克(kg)10-3t=1kg=103g=106mg
时间(t)秒(s)1h=60min=3600s
摄氏温度(t)摄氏度(℃)
速度(v)米每秒(m/s)定义式:
1m/s=3.6km/h
密度(ρ)千克每立方米(kg/m3)定义式:
1g/cm3=103kg/m3
力(F)、重力(G)牛顿(N)G=mg
压强(p)帕斯卡(Pa)定义式:

功(W)焦耳(J)定义式:W=Fs
功率(P)瓦特(W)定义式:

声强级分贝(dB)只需了解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影响不同,不用掌握
热量(Q)焦耳(J)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比热容(c)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热值(q)焦每千克(J/kg)
焦每立方米(J/m3)具体情况请具体对待
电量(Q)库仑(C)不要求掌握
电流(I)安培(A)定义式:
1A=103mA
电压(U)伏特(V)10-3kV=1V=103mV
电阻(R)欧姆(Ω)10-6MΩ=10-3kΩ=1Ω
电功(W)焦耳(J)
千瓦时(kWh)1kWh=3.6×106J
电功率(P)瓦特(W)定义式:
1kW=103W
频率(f)赫兹(Hz)1MHz=103kHz=106Hz

物理公式
名称公式备注
重力G=mg
速度
单位有两种:m/s、m、s
km/h、km、h
密度
ρ是物体本身的性质,它不与m成正比,不与V成反比
单位有两种:g/cm3、g、cm3
kg/m3、kg、m3
压强
“万能公式”
液体压强p=ρgh仅用于液体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万能公式”
浮力的计算①F浮=F向上-F向下
②F浮=G-F拉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F浮=G①定义式
②示数法,一般用弹簧测力计配合
③阿基米德原理
④仅用于漂浮和悬浮
物体浮沉条件上浮:F浮>G、ρ液>ρ物
下沉:F浮<G、ρ液<ρ物
悬浮:F浮=G、ρ液=ρ物
漂浮:F浮=G、ρ液>ρ物漂浮物体只浸入一部分,其余情况是全部浸入(浸没)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单位要统一
功W=Fs
[W=Pt]千瓦时是电学单位,不能用于力学
功率
[P=Fv]第二个公式由P=W/t、W=Fs、v=s/t推导而来
机械效率
η<1
热量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Q放=qm=qV注意是“升高到t℃”还是“升高了t℃”,后者的公式是Q=cmΔt
热平衡方程Q吸=Q放无热损失(或不考虑热损失)时适用
电磁波c=λfc=3×108m/s
透镜焦度(无需掌握)Φ=1/ff是透镜的焦距。Φ乘以100的数值是眼睛的度数。
近视镜(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远视镜(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
电流

欧姆定律
必须是同一导体在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该公式在电动机(转动的线圈)、超导体中不适用
电压[U=IR]
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U、I无关
电功[W=UIt=I2Rt=]
[W=Pt]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电功率P=UI
[P=I2R=]
研究时抓住不变的量
焦耳定律Q=I2Rt
[Q=W=UIt==Pt]
①“万能公式”
②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串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流相等的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研究时抓住电压相等的特点
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
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上面没有加括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由得U=IR=……”)。
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
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
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注意g的取值。
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
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