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一单元写作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第一单元写作。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一单元写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写作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人物,准确捕捉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

2恰当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

3培养由外部触及人物内心并能把握其性格的能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4能运用规定的符号自改、互改习作,提高作文质量。

一写作指导:

1自学“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2让学生说说《水浒》中最让自己难忘的形象,并谈谈其出色的人物描写。(寒假中已让学生开始阅读《水浒》)

3推荐《父亲》及《父亲的爱》两篇文章,与学生一起分析两文的写作技巧,前者着重借助环境描写及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后者着重通过精心选材、对比反衬等描写人物。

4总结,具体显现本次练笔的意图。

二学生当堂作文:题目“猜猜他是谁”

三学生自改、互改作文。

四作文讲评:

1榜上有名:表扬作文中在不同方面有亮点的学生。

2佳作欣赏: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

3片段欣赏:与学生一起发现佳处,进行点评。

4出谋划策:选一段文章,共同提出修改。

1二次修改:让学生课后再度修改作文,锤炼语言,掌握技巧。wwW.jab88.cOM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写出人物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写作指导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
 〔明确〕 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外貌描写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 鲁迅 身体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明确〕 外祖母 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 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2.语言细节描写。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独白和对话的描写,俗话说言如其人,又说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我们也常说,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3.行动细节描写。
 行动描写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示个性形象,而且引人入胜。年轻人之所以喜欢看武打小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作吸引人。《水浒》中的主要人物性格各异,主要是作者对他们进行了各具特点的行动描写。
 4.心理细节描写。
 心理活动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能够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要设身处地地推测人物的内心所想,把自己当作具有所写人物的个性特征的“他”。只有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细腻而真切、生动而传神,才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示例:整个晚上,女孩都在想着向家里要钱的事儿。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孩子,送给你吧,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女孩一愣,“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女孩跑开了。
 小组内交流体会感受。
 正是惟妙惟肖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丽心灵的跳动,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二、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其“变色龙”的性格。
 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衬托。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运用。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3.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做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做铺垫。
 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的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做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4.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代,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比一次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5.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寓理于物”。
 如冰心的《小橘灯》中的小橘灯象征着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6.夸张。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形象,强化感情。
 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的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
 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另外,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悬念手法(《枣核》)、抑扬手法(《荔枝蜜》)等,使文章情节曲折有致,引人入胜。
三、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点睛式的概括
 1.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两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如《第一次真好》。
 (3)议论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然而若能在记叙中恰当地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1)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
 (2)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蕴。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
 情感的表达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不加掩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往往要化虚为实,不言情而言他,却又处处含情,隐而不发,在字里行间真情流动,往往有动人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感情也往往更为真挚动人。
思路点拨
 以“我的好朋友”为例,进行思路点拨。
 第一:首先确定好朋友的性格、精神或气质,运用议论的语句加以概括。
 第二: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人物肖像必须符合年龄、性格特征,典型事例必须体现精神品质。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精选写作手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本质和性格特征。
 1.善用修辞。如果能适当运用一些形容词、确切的比喻和适当的夸张来写人物,会使人物更鲜明生动。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例如:小菊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细细的竹枝,仿佛一扭就会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3.对比(环境背景)。
 例如:少年闰土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第一次和他见面,闰土“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二十年后,“我”回到故乡,再见闰土时,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便是少年闺土和中年闰土的对比,有了对比,人物的各种特点便更加鲜明。
 4.先抑后扬。
 举例:先写朋友是如何令你烦恼,而后通过某件事突然让你明白朋友的热心肠等。
佳作赏析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高尚,是支持人生的力量!是坚守承诺的信念!是人性的基石!我觉得我的奶奶就拥有这些美好品质。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议论总领全文,点明中心,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
 我的奶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她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乌黑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个不高,身体微胖。她总是忙忙碌碌,不是喂鸡就是浇树,一刻也不休息。(外貌描写符合农民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朴实。)
 奶奶家屋后有几棵杏数,杏子熟时她总是把杏摘下来很热情地送给邻居吃,所以邻里关系很好。(典型的生活细节反映奶奶“与人友善”。)有一年冬天,我到奶奶家去玩,奶奶正织着一件毛衣。我想奶奶的毛衣并不少,为什么还要织毛衣呢?一问我才知道原来奶奶在为邻居织毛衣。奶奶说:“邻居小芳要去读大学啦!亲手织一件毛衣送她!礼轻情意重吗!乖孙女,你也要好好学习,奶奶也给你织一件!”奶奶织完毛衣后又往袖子里塞了三百块钱,说,“邻居家挺困难的,供个孩子上学不容易。这钱希望能帮上一点忙!”这就是我的奶奶,乐于助人的好奶奶。(此段详略得当,反映奶奶助人为乐、与人友善的品质,照应第一自然段。)
 奶奶很“小气”,妈妈给她买的新衣服她舍不得穿,买的新助听器她舍不得戴,买的新手机她舍不得用。奶奶还总说:“我一个乡下老太太还用什么新手机?”奶奶的衣服裤子坏了她也舍不得扔。奶奶也很“大方”。四川地震时奶奶把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0块钱全捐啦,这虽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奶奶来讲,多捐一块钱,都能挽救一个生命!奶奶还经常捐钱给福利院,她说:“孩子就是祖国的花朵,要精心培育这些花朵!”还有一次,乡村修路,村长让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奶奶不仅捐钱,还号召年轻的小伙子为乡村出力,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只用一个月就修好啦!大家乐得合不拢嘴!村长给奶奶颁发了“最勤劳村民”的锦旗。奶奶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家乡做出贡献!”这样朴素的话却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奶奶,我该有多么爱您哪!(此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赞扬了奶奶对自己勤俭节约、对社会对他人却慷慨大方的优秀品质,有力地表现了中心。)
 奶奶,你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但爱家乡、乐于助人的精神多么感人!我爱我的奶奶!(直接抒情,对奶奶骨子里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并表明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化了中心。)
 【点评】本文优点之一,入题简洁。第一句话就直奔人物品质,从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友好三个方面高度概括了人物的品质。
 优点之二,围绕中心选材,人物特点非常鲜明。小作者围绕奶奶为升学的邻居小芳、为四川地震、为家乡修路所给予的温暖与支持等几件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优点之三,运用典型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优点之四,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感受自然”单元写作训练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陈立军
无论是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无论是万顷碧波,还是当空皓月,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一、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言情:沁人心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往往是抒情的手段。描绘自然之景,一定要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美景与激情一起“打进”读者的视野和心境之中,撩起他感情的波澜,勾起他的遐思妙想,与你激荡的情绪共振和鸣。文章自会文意摇曳,动人心弦。刘亮程在《永远一样的黄昏》这样写道: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
三、表达:物意同化
我们写景状物绝不能表象化,而要情景交融,物意同化,即深入开掘所写之景所状之物的内涵,注入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个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的阿姨带领一群孩子去郊游,阿姨摘了一把花分给这些孩子,当她把花送到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面前时,那孩子不接,小眼睛翻着白,对阿姨说:“阿姨,这花疼不疼?”小朋友的这一句问话,既是自己胸臆的抒发,也促成了文意的升华,更给读者心灵以莫大的振动和震憾。
范文一:
春天的赞歌
初冠元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给世间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它牵出诗人心中动人的诗篇;春天还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它带给孩子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春天来了,小草们破土而出,排着整齐的方阵,伴随着优美的春的旋律翩翩起舞;小树也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在春风的吹拂下,时而向你挥手,时而向你致敬;小鸟在枝头上时隐时现、时飞时落,唧唧喳喳的唱着春天的赞歌;小昆虫们也醒来了,有的“吱吱吱”,有的“喳喳喳”,还有蜂儿蝶儿的“嗡嗡嗡”……表达着心中的喜悦。这是一个多么迷人,多么热闹的春天啊!
春天的美丽,也流淌在诗人们的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白居易的笔下,春天真是一个莺歌燕舞的季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叶绍翁的笔下,春色又是多么艳丽;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看来,春天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说,春天最能引起诗人的情思。
当然,春天也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春天,孩子们沐浴着和暖的春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播下希望的种子,盼望着,憧憬着,一个个美好的祝福在此展翅,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在此放飞。
真希望明媚的春天永驻人间。
点评:
小作者赞美春天,既有对春天美景的细描,又有诗人们对美丽春天的礼赞,还有孩子们在春天里的那份喜悦和憧憬,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并且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文,思路十分清晰。
范文二:
感受自然
董思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点评: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散文的笔调抒写对自然的感受,语言形象雅致,如行云流水。表现了小作者感受自然的美丽心灵,同时也给读得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写作《学习仿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作《学习仿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复习指导课
多媒体使用:使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逐步掌握语句以及语段的仿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材料,静心思考,寻找切入点完成仿写,并从主题、句式、修辞、措词、情感等方面进行修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领会仿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修改的要领。
教学方法:优化讲练,指导修改。
学法指导:交流质疑,互相评改。
教学过程:

一、诗歌填词,自然导入
盛开的五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填写一个节日名称),望着一束束鲜红的康乃馨,仿佛看到了慈祥可爱的母亲。
教师:请同学们在心里默默地想想这个节日的名称,然后把这首外国小诗朗诵出来。(母亲节)
你是从诗歌中哪些提示中感知到的?(五月,康乃馨,母亲……)曾经在06年陕西省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有这样一种考查题型。
“综合性学习”是近年来中考试题的一个亮点。此类试题侧重于对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能力的考查,综合性逐渐增强。能力考查点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的是“仿写”能力。

二、寻美之旅第一站:邀请学生参加“寻找最美妈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教师:同学们,你认为怎样的妈妈最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自己的观点。(陕西省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活动二”)
(二)【陕西省中考综合性学习“仿写”试题列举】
【(活动四)赞“美”】你推荐的候选人荣获了“最美妈妈”称号,请你给她写一则贺词。(2分)
要求:①仿照小诗划线部分拟写;②必须围绕你刚刚表明的观点;③字数不必完全相同。
我们这群母亲我的“最美妈妈”,
把和平的旋律您
摇进世界的心脏
——(瑞典)沙克丝——爱您的×××
学生写完之后,教师指导修改:贺词是题型,实际考查的是仿写能力。
仿照内容:第一句为“贺词”的具体内容,其中“和平”为表明的观点。
“和平的旋律”是将“和平”这种愿望幻化为音乐的“旋律”。
仿照句式:第一句注意“把、将、用……(介词)”;第二句注意“动宾短语”。
还可以仿照修辞:“世界的心脏”(拟人)【高要求,不苛刻要求学生。】
答案示例一:您把勤劳的美德融入我的血液
答案示例二:您用无私仁爱的善举唤醒人们的良知
练习一预设达成目标:通过13年的仿写小诗的练习,领悟仿写“散句”的要求。
(三)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考点:
教师: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考说明》中关于综合性学习考点的具体要求(教师撷取重点)——①筛选、提取并整合各类材料的信息。
②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对具体社会现象或语言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③探讨语言材料反映的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和人文思想。
教师:下面,我们就共同再来研读和探究一些材料,从而掌握“整句”仿写的方法。

三、【陕西省中考综合性学习“仿写”试题列举】
寻美之旅第二站:邀请学生参加“寻找最美汉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师:王羲之的字被后人评价为达到了“炉火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
【书家故事】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
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给你。”王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
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果然,人们竞相购买。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所珍重。
求鹅写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字为世所重。
学生仿写,师生共同评改,生生评改,自己也可修改。
教师点拨,指导修改:考查补写、仿写能力。
(预设学生发现)“求鹅写经”是提取故事①的有效信息,需要加以整合,是对故事进行了概括(能力)。补写句应符合句式、内容、主题要求。材料①最后一句为评价,前面三句为故事内容;材料②亦是如此。
“其字为世所重”是从故事②中提炼出的对于书法的评价。补写句应该加以参考。
“求鹅”为目的,“写经”为方式(可以参考修改)。
教师:大家知道王羲之为什么这么喜欢“鹅”吗?《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因为他从“鹅”的形态中领悟到了用笔之法。“字如其人”,王羲之之所以书法造诣高,当然与他的为人品性离不开。
示例:为人任性率真(做人方面的评价)助妇(妪)题书(字)
练习二预设达成目标:通过12年的仿写“整句”的练习,领悟修改的一些切入和方法。刚才我们进行了语句的仿写,下面我们来尝试一些语段的仿写。

四、寻美之旅第三站:“百德孝为先”,邀请学生参加“寻找最美孝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出示一组关于陈斌强的照片,创设情境。
请你结合材料,根据示例,为陈斌强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于是他不离不弃,坚持亲自给母亲做饭、喂饭,给母亲梳头、洗头,也经常牵着母亲的手散步、聊天……陈斌强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竟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示例: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要求:①字数不必完全相同。②70字左右。
教师提示:颁奖词的形式有很多,我们这里练习的侧重是“仿写”颁奖词。
要求学生先写,根据学生情况,教师修改时点拨:
(1)材料中有哪些感动你的瞬间?
如:布条捆绑,电动自行车,亲自做饭、喂饭,给母亲梳头、洗头,牵着母亲的手散步、聊天……示例抓住了“布带”的细节,但是我们不一定非要扣着“布条”来写。
(2)示例给我们的提示:“小时候”“长大了”(时间推移)——这几句是整句,可以作为句式仿写的参考,而且其中有内容层面的概括。
“有一天”,语义转换,后面几句为散句,是对称斌强的赞语,可以不考虑句式。紧扣“爱与深情”的主题进行抒写,我们还可以思考其他主题,如“孝”“深情”等等。
练习三预设达成目标:语段修改练习,优化修改方式。

五、课堂小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交流,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这种方法渗透于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复习中。

六、教学反思:
这次参加的会议全称为“第一届高效课堂与中考评价研析会”,我执教的展示课题目为《寻美之旅——综合性学习“仿写”指导》。
首先十分感谢各位老师的听课以及给我提供的一些宝贵意见,这节课当然也是集体的智慧。下面,我就从上课和听省教科所的薛主任评课两个方面做一反思。
从一开始的设计,教学思路定位于让学生了解综合性学习的考点以及题型,然后模仿出题。后来通过不断交流,才深刻发现这样的教学内容过于庞杂,因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总结答题技巧,了解社会热点,明确考试方向等,这是不实际的,材料一多,势必会在课堂上催赶学生,效果很差。所以后来找到一个切入点“仿写”,并准备进行具体的指导。近5年来陕西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中不乏有对“仿写”的考查。
而且仅仅局限于“知道”题型,对于学生并不难。后来实际教学操作中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初三4班上课时,一提问学生,学生们马上对答如流,如开场白、祝福语等,写法要求也都很明确。这是因为经过两年考试的洗礼,学生掌握不在话下。
由以上这个准备的过程,我发现自己并未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反思之一为:要深入研究学情
具体可分为课前研究、课堂生成研究、课后反思研究三个层面。
一、课前研究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争取一课一得。
确定这节课主题的时候,从“寻美之旅”到“百德孝为先”,是换了又换。后来思考:到底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倪老师建议说“你可以问问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热点都有哪些”,是啊!一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含着当代先进的教学理念,即应该真正做到从学生入手,发现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后来告诉我,他们关注的有“莫言”“汉字听写大会”等。
薛主任在11月3日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下语文教学的两个极端:一是过分的实用主义;二是虚浮的讲解。“过分的实用主义”是说有些学校上课都在用《导学案》,有些复习时仅仅只是练习题的罗列。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初步成绩,要想得以高分就难了。并列举了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现在已经停用的例子加以说明。
“虚浮的讲解”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开始信口开河,大讲文化、讲文学,大而化之地将教学与中考完全脱节。细想来,这两种都是没有细致、真实地研究学情的结果。
这次会议的目的就在于试图研究和打通教学到中考、到评价的中间环节,真正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收获。所以,展示课的目的也在于此,探究其中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优化讲练成为探究与研讨的核心。
这也让我想起了2010年中考复习时,我讲过的《综合性学习探究》一课,当时也是薛主任来听课与指导。训练的是开场白、宣传语、祝福语、推荐词的写法,为了不让复习课落入俗套,我也创设了情境,用照片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记得当时写推荐词的时候,先用朱邦月的颁奖词为例子,给了一幅“虎年第一人”清洁工阿姨扫雪的图片和一段介绍性材料,试图让学生从示例中找出写作的方法与要求,再进行自己练习。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写出来的同学很少,后来再研究他们的答案时,发现仍有大部分学生不会,心中不免困惑。教师要求都讲了,感情也到位了,怎么还教不会呢?通过这次的准备与历练,才真正指导学生的需要,这就如游泳一般,只在岸上做各种规范的动作,不下水去纠正动作是永远也不学不会的。教师应该浅入深出,授之以渔,可操作性很重要。
二、课堂生成研究与课后反思研究相辅相成,生成留给课后思考,课后反思提供以后教学的效果。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优化讲练。
学生下了“水”之后,教师怎么帮着改?去年中考复习时,薛主任亲临指导时,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我记忆犹新的是:
1.他说他从来没有考过卷首语(07年),从来没有考过开场白、祝福语等。当时不能完全理解。后来发现,他的意思是说让我们教师要拨开题型这个面纱,挖掘出内在的能力考查点,即考点:“提取、压缩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仿写能力”等。纵观近8年陕西省这一板块的考题,这些考点是一以贯之的。
2.他当时就讲过用“改答案”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复习教学,用“说作文”的方式来复习作文板块。
之后,我也用过,但是发现其中难度很大。这种难度大的原因就在于教学备课和研究学情是否细致。之前在评优课上,有老师也发现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答案被我轻而易举地就擦掉了,实际上就是自己没有静下心来研究材料,研究自己出的题。后来倪老师、郑老师、连老师就给我出主意,要不停地讲课,并且收上来学生的练习题,找寻、修改学生的各种答案。
这也正是薛主任的思想与建议:
1.关键是要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你实施有效细致的指导。
2.一个题可以让多个学生上黑板写,自己觉得不对自己也可以改,同学也可以改,当然你也要参与修改。
3.以改为主,讲解为次,点到为止,对学生的答案不要过于苛刻,否则就会钻牛角尖,达不到训练目的,也会把你挂在黑板上。切记。
4.不要否定,不要重写,就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改,那样才有指导价值。
那天上课的时候,第一个散句的仿写练习,也就是2013年仿写贺词的那道小题,就犯了“拘谨”的毛病,进展很慢,大约用了20分钟。之前,我总共讲了9个班,出现情况确实很多,初三17班学生当时提到了修辞,我就加以提升。当时的学生没有提到这,我却也加以提升,最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修改答案的时候稍显苛刻。现在想来,学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能有完全的预设。那么,学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通过批改这9个班学生的习题,才逐步领悟“难”点所在:不同的情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语文功底的学生,会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
有的学生压根不审题,不读要求;有的学生有错别字;有的逻辑混乱,不和情境;有的词语搭配不当;有的句式不符等等。这就是充分暴露了学生的问题,教师加以有效细致地指导,手把手地教才行。教师在初三的时候,不是学生的教练,而应该是“陪练”。这些“错误”反映着学生当时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生成的这些就是学生真正的问题所在。而仅仅的做题只是结果的呈现,缺少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例如:1.2013年陕西省中考综合性学习“仿写”贺词课堂生成问题:学生一:我的“最美妈妈”,您将沧海桑田融入心底,给予孩子世界的美丽。教师指导:示例中“把和平的旋律,摇进世界的心脏”中“和平”是主题,是你认为最美妈妈的特质。后改为:我的“最美妈妈”,将善良朴实化成力量,让孩子充实地成长。教师指导,并用修改符号在黑板上上直接修改:句式不符,学生自己又改:我的“最美妈妈”,将善良朴实的美德,注入孩子的心田。2.2012年陕西省中考综合性学习“仿写”整句列举:学生分析:“求鹅写经”是提取故事①的有效信息,需要加以整合,是对故事进行了概括(能力)。补写句应符合句式、内容、主题要求。“求鹅”是目的,“写经”是方式……“其字为世所重”是从故事②中提炼出的对于书法的评价。补写句应该加以参考。学生:其人性情率真改为其性为世所珍(赞)题字助妇改为助妇题字又改为助妇题书
还有学生:助妇留墨助妪题字
这个环节的修改“渐入佳境”,学生自己改,生生改,老师点拨。学生仿写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
3.自己出的题:“百德孝为先”,邀请学生参加“寻找最美孝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仿写颁奖词)这一环节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完全展开。
薛主任总结时说:这其中蕴含着现代学生观和教学理念:不仅仅是尊重的问题,还有以学生学习实际为基础确定教学方式等理念在里面。发现学生的问题,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反思之二:平时教学要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规范性。
1.中国式提问与回答:教师:好,好在哪里?
学生:好在贴近生活。实际上是教学的无效提问方式。
2.初三教学评价时要明确表态,即听之思辨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与优点有所甄别,这样指导才能达到真正有效。
3.初三教学评价时要明确表态,即听之思辨能力。
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与优点有所甄别,这样指导才能达到真正有效。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