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吸收作用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7

第三节吸收作用。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三节吸收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
2、阐述植物吸收水分的原理
3、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4、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说出无土栽培的要领和发展前景
提前准备:
1、水稻幼苗、土壤浸出液、蒸馏水、盐水、罗卜条
2、放大镜、培养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从探究实验中得到答案
发现问题:将萎蔫的黄瓜浸泡在清水中,黄瓜会逐渐变得硬挺;将少量的酱油倒入盛有黄瓜的盘里,盘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黄瓜条逐渐变得软缩。
提出问题:黄瓜的果肉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那么黄瓜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失水或吸水呢?
作出假设: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设计实验方案:
把萝卜条分别放在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其变化(选两个学生来做实验的操作人员)
15分钟后观察萝卜条的变化情况。
分析实验现象:
1、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变得硬挺了,因为吸收了水分。
2、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变得萎缩了,因为失去了水分。
得出实验结论:
1、当周围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2、当周围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布置下节课的工作:
1、每班选择2位同学参加实验
2、选定5班的准备记录、发言同学
3、指导学生制定表格
4、布置学生在课前要预习

第二课时
观察根毛: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2、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3、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根毛长在根的哪个位置?在根的顶端吗?
(2)根毛的顶端和根尖的顶端哪个细?
(3)你能数出一条须根上所有根毛的数量吗?
4、小结:植物的根具吸水功能,是与根的哪些结构有关?
5、什么叫土壤溶液?
6、根吸水的原理是什么?
7、烧苗现象是如何造成的?jAb88.com

无机盐的吸收:
学生观察展示在桌面的实验品:用清水和土壤浸出液培养的水稻幼苗,然后思考:
1、描述现在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展示自己的详细记录。)
2、为什么两种幼苗的大小会不一样?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小结: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较大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无土栽培
1、什么叫无土栽培?
2、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
(学生介绍资料)
表达与交流体会:
这节课,我学会了------
我了解到-------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扩展阅读

第三节美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节美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美洲
[教学目的]
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美洲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
2、主要国家、语言、
3、拉丁美洲
三、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
(2)地势起伏大
(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
(4)冰川作用典型
2、气候特征
(1)跨寒、温、热三带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1、学生阅读图1-36,观察南美洲有哪些地形种类,找出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再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查找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
2、设问:由此你能总结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3、设问:和北美洲相比,南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异同点?(西部都为高大的山系,地形均有平原、高原组成;不同点在于北美洲地形成南北纵向分布,而南美洲的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4、讨论P27活动第4题
(二)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9图1-40、1-41,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3题,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4、学生自读P28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D结合填充图册的有关练习为例,使学生掌握气候资料的判断方法
[小结]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
(2)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2、气候特征
(1)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降水丰沛,最湿润,年平均气温高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南美洲的地形有何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设问)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五、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河流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主要流经国家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3、学生讨论完成P30第5题
六、移民和经济
1、学生自读P31,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回答:由此说明了美洲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2、复习提问: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那两种类型?美洲有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由此说明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不平衡)
3、结合教材讲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的位置。突出三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点:以单一的商品出口为主
4、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讲述美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5、学生讨论完成P32表格,教师点拨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美洲的河流
六、移民和经济
1、种族成分复杂,以移民为主
2、经济发展不平衡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第三节 新加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节 新加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新加坡教学目的

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掌握新加坡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2.通过对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联系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

教学提纲

第三节新加坡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主要经济

三、花园城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通过第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但各国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讲东南亚的国家地理。

学习新教材

[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8页《东南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东南亚国家有一概括的认识。

[教师讲授]在上述国家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尤以新加坡更为突出,本节我们重点分析新加坡。

第三节新加坡(板书)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板书)

读《东南亚地形图》

[提问]新加坡的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位于马来半岛南面,把守着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处在赤道附近。)位置特点非常突出。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读新加坡地图]

[提问]新加坡领土、人口有什么特点?(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属世界人口稠密区。)

[教师补充]新加坡为一城市岛国,面积狭小,约600多平方千米,但人口达到260万,平均每平方千米4000人以上,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上述地理特征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板书)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提问]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提示从所在位置、领土、自然资源等方面考虑。

[教师讲授]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境内几乎没有矿藏,又无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还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亚欧非和澳大利亚之间海、空航线交汇处。加上新加坡沿海水深浪静,暗礁较少,拥有天然良港。新加坡正是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2.主要经济

新加坡是怎样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阅读思考]新加坡的经济以哪些方面为主?

[教师讲授]新加坡利用位置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业。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及进口原料,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如炼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还积极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发展了旅游业。

对外贸易、航运、新兴工业、旅游业(板书)

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注意环境保护和城市的美化,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阅读课文]第137页“花园城市”。

[提问]新加坡市政建设如何布局的?(可按课本归纳,并配合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做简单介绍。故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三、花园城市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第137页“读一读”。

[提问]从上述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

[教师讲授]只有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重点)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重点)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三、情感目标: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四、教学准备: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讲述]:让我们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骤。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怎样遮?

3.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4.酒精脱色到什么程度?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5.第一次漂选的目的是什么?

6.根据呈现的不同颜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7.第二次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8.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

[播放FLASH]: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

[实验]: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小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淀粉。淀粉是一种贮存着大量能量的有机物。

[提问]:你知道我们吃的哪些食物富含淀粉吗?

[小结]:我们吃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提问]:绿叶通过光合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学。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骤实施。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米、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作用,除了能制造淀粉外,还能产生什么物质?

[思考题]: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金鱼藻在光下能否产生氧气的实验。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氧气不溶于水且具有助燃性,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请将实验的正确步骤,用字母表示出来:

A.把装置移到光下。
B.把带火星的木条插进试管。
C.把金鱼藻放在烧杯里,再用漏斗和试管依次反扣。
D.将搜集到一定量的气体的试管取出。

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是什么?

[演示]: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

[讲述]: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是由于绿色植物产生的氧气,地球上的动物、植物等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绿叶好比一个加工厂,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和氧气,那么这个工厂的原料是什么呢?

[播放FLASH]: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小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

[小知识]:碳酸氢钠溶液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

大多数同学能脱口答出:氧气。

同座位同学讨论回答:C→A→D→B。

认真观看实验现象,把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直观地发现加入碳酸氢钠的烧杯中,漏斗的液在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体。

[提问]:观察漏斗和试管中出现的变化,想一想,产生了什么物质?怎样证明?

[讨论]:为什么要设置两套实验装置?

[小结]: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淀粉。科学实验还证明,水也是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原料。

[提问]:你能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吗?

下降了许多,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说明产生的是氧气。

讨论后认为:两套实验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加碳酸氢钠溶液供给水生植物充足的二氧化碳,植物产生更多的氧气,间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大多数同学能写出: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叶绿体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6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三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淀粉

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氧气的性质

2、实验: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

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实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绿色叶片中有_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两种,这些细胞在光下能够把吸收的无机物变成_________________。

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一步骤是将天竺葵暗处理,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淀粉,同时把_________________转变为贮存在淀粉中的能量。

4.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不含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绿叶比作“绿色工厂”,那么这座工厂进行光合作用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厂房是_________________,

机器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实验中,漏斗上访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其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3.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

4.植物的叶片颜色有多种,其中只有绿色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5.玉米的黄化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的二氧化碳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的。

7.在“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实验中,两只漏斗上方的试管收集的气体,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三、识图题

如图所示,将两只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两个同样大小的密闭装置中,数分钟后,出现图中现象,请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实验报告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1.实验目的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讨论

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6.总结

自己在操作和观察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