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功率

高中功率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第三节功率。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三节功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②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双主互动、小循环多反馈、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P111“想想议议”爷爷和孙女爬楼梯,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做相同的功,怎样比较做功快慢?
2.用相同的时间,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3.爷爷和孙女爬相同的楼,谁做功快?

组织学生讨论,对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出功率。

然后布置自学:让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推进新课]

一、功率

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
3.公式:P=w/t
师强调:理解时应注意功率中包含了两个因素,即功和时间。所以要看清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做功快,做功时间长的物体不一定做功慢。做功必定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花了时间未必做了功。

4.单位:瓦特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J);时间的单位:秒(S);功率的单位:瓦特(W)
1瓦特=1焦/秒,
功率的单位是瓦(W),含义是:1秒钟做1焦耳的功,1瓦特=1焦/秒,
另1千瓦=1000瓦特,1KW=1000W
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例如自行车的功率、汽车的功率等等。

[即学即练](多媒体展示)

1.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2.一台机器,功率是1.5KW,它表示机器在1s内做了多少功?2s内做了多少功?
3.使用机械做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B.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C.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功率70W表示机械在1s内做了70J的功2.1.5×103J
3×103J3.C

二、功率的计算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例1:在20m深的矿井里,每分钟冒出地下水6m3,问应至少选用功率多大的抽水机来抽水,才能使矿井里不会积水?
已知:h=20mt=60sV=6m3ρ水=1.0×103Kg/m3g=10N/Kg
求:P
解:每分钟积水G=mg=ρ水V=1.0×103Kg/m3×6m3×10N/Kg
=6×104N
每分钟应对水做功w=Gh=6×104N×20m=1.2×106J

抽水机功率P=w/t=1.2×106J/60s=2×104W
答:应选用功率至少为2×104W的抽水机。

例2:一辆汽车装满货物后重4.9×104N,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是4.5km,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功率是80KW。
求:(1)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2)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已知:G=4.9×104Nt=300ss=4500mP=80000W
求:(1)w=?(2)f=?
解:(1)5分钟汽车做功应为
w=Pt=80000W×300s=2.4×107J
(2)汽车行驶了4.5km做了2.4×107J的功,所以牵引力为
F=w/s=2.4×107J/4.5×103m=5333.3N
因为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所以在运动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即
f=F=5333.3N
答:(1)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2.4×107J的功
(2)汽车受到的阻力是5333.3N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板书设计:
三、功率
一、功率
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
3.公式:P=w/t
4.单位:瓦特符号为W
1W=1J/s1kW=1000W
二、功率的计算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两点:一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的问题;二是用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到功率的概念。在整节课的过程中,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采用老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穿插例题及练习,加以巩固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相关知识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教材分析:
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九年级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引导学生结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了解实验原理,知道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需要的器材,进而完善电路的设计。小组内学生合作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交流讨论,明确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际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过程,培养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
电池2节、开关1只、滑动变阻器1只、电流表1只、电压表1只、小灯泡(2.5V)1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电功率的知识:
1.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而我们今天要解决电功率的实验测量问题。
讨论:
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中,根据哪个式子我们可以较为便捷通过实验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出电功率?
板书: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P=UI
2.如图1所示,在测量了电压与电流值后,可以计算电功率的大小,请学生完善电路图,并依据电路图说出实验选用的器材。
3.讨论实验中要测量灯泡的电功率的几种情况。
U实=U额
U实>U额
U实<U额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实验,并填写P95实验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实验数据,明确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5.讨论实验过程中的以下问题:
①为什么测量额定功率,不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测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学习到的内容,对实验探究中的问题简要分析。
四、布置作业
如何利用电能表间接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P=UI
2.实验电路与实验器材
3.实验过程
U实=U额
U实>U额
U实<U额
4.灯泡的亮度由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决定。
5.问题讨论
①为什么测量额定功率,不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②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电阻来调节小灯泡两端电压,测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章的第五节已经测量过小灯泡的电阻.还记得是怎么测的吗?

[生]利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再利用电压表测出了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然后利用欧姆定律I=0.6A;0.45W.

五、板书设计

[测量原理]P=IU

[结论]小灯泡的发光情况由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决定,在额定电压下,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第三节美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节美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美洲
[教学目的]
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美洲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
2、主要国家、语言、
3、拉丁美洲
三、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
(2)地势起伏大
(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
(4)冰川作用典型
2、气候特征
(1)跨寒、温、热三带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1、学生阅读图1-36,观察南美洲有哪些地形种类,找出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再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查找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
2、设问:由此你能总结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3、设问:和北美洲相比,南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异同点?(西部都为高大的山系,地形均有平原、高原组成;不同点在于北美洲地形成南北纵向分布,而南美洲的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4、讨论P27活动第4题
(二)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9图1-40、1-41,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3题,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4、学生自读P28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D结合填充图册的有关练习为例,使学生掌握气候资料的判断方法
[小结]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
(2)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2、气候特征
(1)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降水丰沛,最湿润,年平均气温高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南美洲的地形有何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设问)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五、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河流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主要流经国家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3、学生讨论完成P30第5题
六、移民和经济
1、学生自读P31,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回答:由此说明了美洲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2、复习提问: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那两种类型?美洲有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由此说明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不平衡)
3、结合教材讲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的位置。突出三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点:以单一的商品出口为主
4、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讲述美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5、学生讨论完成P32表格,教师点拨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美洲的河流
六、移民和经济
1、种族成分复杂,以移民为主
2、经济发展不平衡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