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幼儿园母亲节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7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
教材分析
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淋巴循环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陌生,但在生理学中却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通过探究法让学生了解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的关系并找出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的联系。
学生分析
本节课从复习血管和心脏等方面的知识入手,来探究血液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的情况,学生便于掌握。这节课的教学的难点应当是如何通过犬颈部淋巴与血浆成分的比较作为突破口,打破学生对淋巴的形成及意义的陌生感。
设计理念
对学生加强科学素质的培养,即通过已有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设计试验的能力、推理和概括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阐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础知识。.
3.知道淋巴循环及其意义,识记淋巴。
技能性目标
1.通过探究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及血液成分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探究淋巴的形成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语言表达、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实现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引入:同学们有没有亲身体验过或见过在医院“输液”的情景?你能说一说护士在“输液”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么?先消毒然后将输液针扎入静脉血管中。
教师适时引导并补充

药物是怎样到达病造部位的
呢?通过血液循环将药物送达病
灶部位
提问:血液循环系统是由那些
结构组成的?课件展示心脏和血管
与心脏相连接的血管的名称
分别是什么?略
多媒体展示血液循环模式图
中其他结构的名称。
讲述:图中蓝色表示静脉血,红色表示动脉血。动脉血是指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指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的血。展示血液循环的模式图
根据已有知识,你能用箭头标出血流的方向么?
血液循环的路线有几条?两
条循环路径分别是什么?略
想一想,动脉血和静脉血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转变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意义是什
么?血液在肺部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在全身毛细血管处由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练习:血液循环的途径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体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循环。肺循环是血液在(心脏)和
(肺)之间的循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加深学生的记忆。

总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独立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保证了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使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得以正
常进行。
过渡:当我们生病打针的时候,注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入的药物由是怎样到
达病灶部位的呢?通过血液循环。
纠正:不完全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问题我
们先来看一副动画。大屏幕出现一幅动画:有一个正在劳动中的小人结合日常
现象从感性认识引入。
提问:我们在劳动中手掌会磨出水泡,水泡挤破了流出的液体是什么呢?略
出示淋巴形成示意图
大家想象一下,我们人体的细胞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呢?液体环境
细胞周围有哪些液体呢?血浆、组织、淋巴
讲述:在淋巴管中流动的液体称为淋巴。毛细淋巴管为盲端,仅有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为叠瓦状排列。
提问:组织液和淋巴是怎么形成的呢?你能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呢?取样化验提出探究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

讲述:由于组织也很难采取样品加以分析所以在实验中实验者取得了狗颈部淋巴和血浆两种成分加以对比,结果如下。出示犬颈部淋巴和血浆成分对比表

提问:仔细观察,从数据对比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三者成分相似
提示:差异最显著的是什么?
其他成分差异显著么?
提问:通过成分的比较,大胆推测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说出理由。讨论并提出假设:
1血浆→组织液→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
3血浆组织液→淋巴
4血浆组织液→淋巴
 
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假设

哪种假设更合理呢?(淋巴形成的多媒体动态演示)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正确
结论
细胞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从何而来?细胞产生的废物又如何进入血液运走呢?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而来,细胞产生的废物
通过血液循环运走
说明:血浆组织液
组织液与淋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观看大屏幕,动态演示淋巴形成示意图毛细淋巴管细胞叠瓦状排列的特点说明
组织液淋巴
讲述:血浆中的成分从毛细血管渗出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又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入血液,小部分组织液(约1/10)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总结:组织液来源于血浆,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所以三者成分相似。
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出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间的关系。

提问:那么血浆的量是否会越来越少呢?不会
板书:
血浆组织液→淋巴
 

多媒体演示淋巴循环图(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总淋巴管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你来分析淋巴循环有什么意义呢?1.调节血浆和组织液的平衡
2.回收蛋白质和脂肪可适当提示在营养物质的吸收的部分内容
看图来分析淋巴循环有什么特点?单向流动
请试着写出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之间的关系(用文字和箭头连接起来)

血液循环用“”,淋巴循环用“——”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评价,教师帮助整理出科学合理的结果

讲述:为了防止淋巴倒流,淋巴管内还有瓣膜
总结:淋巴系统使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系统,是人体循环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练习(略)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血泡等

相关知识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三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课前准备]
[学习任务]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知识准备]
1.回忆原子、分子概念及本质区别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物质准备]
准备一些食品、药品、化肥、土壤等实验用品等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现提供若干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源。请查询它们分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元素名称来源
铁(Fe)肝、肉、豆类、麦类、菠菜、西红柿、水果等
铜(Cu)坚果、豆类、谷类、水果、鱼、肉、蔬菜
锌(Zn)谷类、豆类、麸皮、肝、胰脏、乳汁
锰(Mn)萝卜缨、小麦、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碘(I)海带、海参、紧菜、发菜、蛭子、蚶、蛤、干贝、海蜇
硒(Se)大白菜、小麦、玉米、小米、南瓜、红薯干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70页的填表
2.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元素。什么叫元素?常见的元素有哪些?如何表示呢?

3.完成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
概念
区别
联系

使用范围
举例
4.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
宏观组成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讨论交流]
1.讨论了解下列六类物质的定义并完成填空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按组成物质
的种类分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_等
单质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等
按组成元素稀有气体单质:如_______________等
的种类分
氧化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化酸如_________(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下同)
合碱____________
物盐____________
有机物____________
2.同学之间相互督促默写课本中列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同时了解相对原子的质量。
3.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传递]根据图3~18至3~20提供的信息,你能否推测出植物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请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O2B.MgC.HD.N
2.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特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6286,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与______数相等,均为_____;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其中____数决定元素种类,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7.列表举例说明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定义关系举例
含氧化合物共同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不同点: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⑾生铁⑿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1)凡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H、2H+、H2都由氢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为A、B、C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12282B.+1028C.+927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分析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哪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哪一种元素表现非金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地有一小冶铜厂,使得附近农田蔬菜中含有过量的铜、铜、锌等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有人建议将厂址搬迁到外地,就免受其害。请你分析:
(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的人真的可以免受其危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试用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写出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结论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之窗]:认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写一则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2.B3.B4.C
5.核外电子,16,3,6;质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
6.碳和氢两种,氧。
7.
定义关系举例
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KClO3为含氧化合物,但不属氧化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不同点: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SO2既是含氧化合物,又是氧化物
8.(1)⑥⑦⑨(2)①②③④⑤⑧⑩(3)③⑤⑧(4)③⑧(5)⑩(6)①②④
9.(1)不正确。如Mg2+、Cl-等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个。
(2)正确
(3)不正确。2H表示2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离子,H2表示氢气或氢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0.(1)A为镁原子MgB为氖原子NeC为氟原子F
(2)氖原子性质稳定,因最外层8个电子,镁原子易失电子,因为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氟原子因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8电子结构只差1个,所以易得电子。
11.(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铅、铜、锌等元素。
(2)不能,因为外地受污染的蔬菜也会进入本地。
(3)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整顿,做到达标排放,否则要实行关、停、并、转。

第三节美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第三节美洲”,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美洲
[教学目的]
1、运用图1-31,了解美洲大陆的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的居民组成,语言,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利用图1-35和图1-36,分别了解两大洲的环境、地形特征,使学生逐渐掌握对比分析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4、掌握南北美洲的气候特征,突出北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通过事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使学生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经济部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美洲地形图,气候图,分析南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准备]
世界政区图、美洲地形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游故事集》,向世界宣布了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作为这个新大陆的名字,这就是“美洲”
一、地理位置
1、向学生解释美洲被称为“新大陆”的由来
2、展示“世界政区图”,有学生指图说出美洲的地理位置
(过渡)美洲大陆是个整体,而中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把美洲分成了两部分,因此人们习惯上把巴拿马运河做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指图讲述巴拿马运河开凿的地理意义
4、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白令海峡的位置,学生自渎P24阅读,了解白令海峡的意义
5、引导学生观察美洲政区图,找出南美洲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及墨西哥、中美地峡、及西印度群岛
6、结合教材讲述拉丁美洲的范围、人口及语言
(过渡)南北美洲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地形有差异,因而形成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二、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一)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引导学生查阅P6图2-15,找出北美洲的平均海拔,得出结论:平均海拔较高
2、观察P24图1-35,找出北美洲海拔最高的地方与海拔最低的地方的海拔差,得出结论:北美洲地势起伏大
3、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位置,并看看这三类地形在分布上有何特点?(纵列分布)
4、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北美洲的五大湖群的位置和格陵兰岛的位置,教师讲述五大湖的成因,得出结论:冰川作用显著
(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
1、学生观察图1-35北美洲的纬度位置特征,提问:北美洲跨了五带中的哪几个温度带
2、观察P29图1-41,设问: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两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由此说明了北美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过渡)北美洲的气候不但受纬度的影响教大,而且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也较大
3、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1)引导学生观察图1-40,思考:从沿海到内陆,北美洲的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规律?(从地形的角度思考)
(2)结合板图讲述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讲述)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区位于落基山的迎风坡,能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而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系的阻挡,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北美大陆内部,同样道理,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因受东部山脉和高原的阻挡,也不能深入内地,只能影响到沿海一带,所以北美洲的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
(过渡)地形不但影响着北美地区的降水,而且还影响到北美地区的冬季气温
(3)结合板图,分析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见教P27一段文字)
(4)学生回答P29活动1、2题
[小结]结合板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结
、[作业布置]见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三节美洲
一、新大陆
1、地理位置
2、主要国家、语言、
3、拉丁美洲
三、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高,居第三位
(2)地势起伏大
(3)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高山,中部平原、东部低山
(4)冰川作用典型
2、气候特征
(1)跨寒、温、热三带
(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3)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显著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一)地形特征
1、学生阅读图1-36,观察南美洲有哪些地形种类,找出北美洲西部的主要地形,再按照由北向南的顺序查找南美洲主要的地形区
2、设问:由此你能总结出南美洲的地形特征吗?
3、设问:和北美洲相比,南北美洲的地形有什么异同点?(西部都为高大的山系,地形均有平原、高原组成;不同点在于北美洲地形成南北纵向分布,而南美洲的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4、讨论P27活动第4题
(二)气候特征
1、讨论:阅读P29图1-40、1-41,从所处的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降水量、气温四个方面探讨南美洲的气候特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3、比较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在于都跨寒温两带,不同点在于主要气候类型不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更为复杂,且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显著)
3、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3题,分析地形对南美洲气温的影响。
4、学生自读P28阅读“学看气候图”,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气候资料来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
A利用1月、7月的气温值来判断某地是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B看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最高月平均气温来判断所属的大致气候类型:如果最冷月均温在15度以上,属热带气候,若最高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0,则可视为寒带气候,如果最高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中的冰原气候,否则则是苔原气候
C亚热带与温带气候的分界则以最冷月0度为界
D结合填充图册的有关练习为例,使学生掌握气候资料的判断方法
[小结]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四、南美洲的自然环境
1、地形特征
(1)地形以高原、平原、山地为主
(2)西部为高大的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排列
2、气候特征
(1)热带范围广阔,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降水丰沛,最湿润,年平均气温高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南美洲的地形有何特征?气候有何特征?
(设问)南美洲西部高大的落基山对南美洲的河流有什么影响呢?
五、美洲的河流
1、引导学生在“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上找出密西西比河和亚马孙河的位置。
2、展示表格,学生讨论比较两条河流,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地图来分析河流
河流发源地流向注入海洋主要流经国家长度
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
3、学生讨论完成P30第5题
六、移民和经济
1、学生自读P31,思考材料后的问题,并回答:由此说明了美洲的居民组成有什么特点?
2、复习提问:世界上的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那两种类型?美洲有哪些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由此说明了美洲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不平衡)
3、结合教材讲述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发展的概况及经济发展特色,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上述国家的位置。突出三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共同点:以单一的商品出口为主
4、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文字,讲述美洲的经济发展现状
5、学生讨论完成P32表格,教师点拨
[小结]学生小结,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见基训
[板书设计]
五、美洲的河流
六、移民和经济
1、种族成分复杂,以移民为主
2、经济发展不平衡
3、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第三节 新加坡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三节 新加坡”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节新加坡教学目的

1.了解新加坡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及居民构成。掌握新加坡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2.通过对新加坡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分析,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地理事物的能力。

3.通过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联系我国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新加坡的经济特点及发展原因。

教学方法谈话法与讲述法结合。

教学用具《东南亚地形图》、《新加坡图》、热带经济作物及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

教学提纲

第三节新加坡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主要经济

三、花园城市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前面通过第一二节的学习,我们对东南亚的位置、居民特点,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但各国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讲东南亚的国家地理。

学习新教材

[指导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8页《东南亚国家概况》表,使学生对东南亚国家有一概括的认识。

[教师讲授]在上述国家中各国都有自己的特色,尤以新加坡更为突出,本节我们重点分析新加坡。

第三节新加坡(板书)

一、位置、领土和居民(板书)

读《东南亚地形图》

[提问]新加坡的位置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位于马来半岛南面,把守着马六甲海峡东口,处在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运要道上。处在赤道附近。)位置特点非常突出。

1.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口

[读新加坡地图]

[提问]新加坡领土、人口有什么特点?(新加坡是由新加坡岛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属世界人口稠密区。)

[教师补充]新加坡为一城市岛国,面积狭小,约600多平方千米,但人口达到260万,平均每平方千米4000人以上,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居民以华人为主,约占四分之三。

2.东南亚面积最小的岛国

3.世界上人口稠密国家

上述地理特征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条件。

二、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板书)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提问]新加坡发展经济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提示从所在位置、领土、自然资源等方面考虑。

[教师讲授]新加坡国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境内几乎没有矿藏,又无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亚中心,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还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亚欧非和澳大利亚之间海、空航线交汇处。加上新加坡沿海水深浪静,暗礁较少,拥有天然良港。新加坡正是从本国具体情况出发,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迅速发展了本国经济,成为东南亚新兴的工业国。

2.主要经济

新加坡是怎样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阅读思考]新加坡的经济以哪些方面为主?

[教师讲授]新加坡利用位置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和航运业。利用引进的资金、技术及进口原料,发展了许多新兴工业,如炼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还积极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优美的城市环境发展了旅游业。

对外贸易、航运、新兴工业、旅游业(板书)

新加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很注意环境保护和城市的美化,并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合理规划布局。

[阅读课文]第137页“花园城市”。

[提问]新加坡市政建设如何布局的?(可按课本归纳,并配合新加坡城市风光景观图,做简单介绍。故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三、花园城市

[读一读]指定学生朗读第137页“读一读”。

[提问]从上述新加坡经济发展特点中,可以吸取哪些对我们有益的经验?

[教师讲授]只有结合本国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才是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我们在发展经济时,一方面要借鉴外国的经验,同时还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