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在水一方 教学设计

小学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8

在水一方 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在水一方 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教案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画面: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板画“海”、书写“海”字。

2、你知道海有多大、有多深吗?让我来告诉你:海大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海的平均深度是3500米,最深处达一万一千米。你想知道海底深处是怎样的吗?我们先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录像)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动物、植物)

3、海底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书上128页有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WwW.jab88.COM

1、自由大声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读音。(开火车领读)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余学生仔细听,在心里读,做评委。

5、男女生分读1、6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两个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一问一答,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奇异”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

海底景色如何奇异,物产如何丰富呢?我们来学习2-5小节。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数数有几句话。

2、指名读第一第二句。

3、这两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学词:宁静找个近义词:安静

海面的“波涛汹涌”和海底的“宁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谁来读好这两句话。指名读。

相机范读。

自由练读。

再指两名学生读。齐读

4、师接: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出示卡片)

认识“设问”句。比较:海底并不是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活泼、生动)读好设问句。

5、海底动物他们会象人一样,私下里小声地说悄悄话。学词:窃窃私语

同桌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如果让你用“窃窃私语”造句,你可以怎么说?

读书上的话。

6、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那怎么办呢?别着急,陶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声音。(多媒体播放录音)

交流: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摹仿声音。

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我们来听听书上写了那些声音(用笔画出表示声音的词)

象声词。比较打比方句子的生动,形象。试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

7、这些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呢?

光海底的声音就够奇异的了。连起来读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三自然段

1、海底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动物了。下面我们一段录象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一些动物的不同的活动特点。我们来看(有趣吗?)

2、出示文字“(!)读一读,找找中心句。

(2)写了哪些动物。分小组读}“巴”什么意思?

(3)你对哪种动物最感兴趣?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4)戴头饰,上台表演。

3、齐读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课文

海底世界的生物无穷无尽,一一介绍不可能,课文选取了典型的几种动物、植物,抓住了他们的不同特点,写出了它们的差异,也就展示了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人类对海洋还没有完全认识,有待我们继续去探索,这需要知识和勇气。

六、指导书写生字。

精彩片段赏析

师:海底动物会象人一样,私下里小声地说悄悄话。学词:窃窃私语

生:同桌做做“窃窃私语”的样子。

师: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我们根本听不到,那怎么办呢?别着急,老师给你们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我们来听一听,海底有哪些声音。(多媒体播放录音)

生:交流听到了哪些声音,并摹仿这些声音(呜呜、叽叽、哞哞……)。

幻灯出示句子: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嗡嗡、啾啾、汪汪……

师:(指读句子)和书上的句子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

生:我更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写“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我好像真的听到海底动物像蜜蜂一样嗡嗡的叫声。

生:我也喜欢书上的句子,书上用“有的像……一样”打比方的方法,用我们熟悉的蜜蜂、小鸟、小狗、人打呼噜的声音,我认为很形象,好象真的听到了海底的声音。

师:书上的句子写得多形象、多生动啊!打比方的句子使我们加深了对大海的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

师:哪些聪明的小朋友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刚才听到的声音。

[评点]

小编推荐

沪教版 幻方 教学设计


幻方(沪教版第三册教材内容)
和平楼小学张红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幻方,了解幻方的特征并能运用幻方的特征。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
2.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发现幻方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听故事吗?(喜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二.新课
出示主题图,简单故事导入,直入主题
片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条洛河经常发大水,当时的皇帝夏禹带领人们去治水,这时候水中突然浮起了一只大龟,龟背上有很奇特的图案,这就是洛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图案的奇特之处。
出示点子图
片2:大家先来看看这个图案,请仔细观察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
出示九宫格框住点子图
片3:老师用表格的形式把这些点子图框起来了,因为一共有9个格子,所以我们称之为九宫格。
抽象成数字九宫格
片4:九宫格的每个格子里这些点点,数起来挺麻烦的,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什么来代替呢?(数字)
片5:
1.跟老师一起把它们变成数字,第一行第一个变成?(4)第一行第二个变成?(9)第一行第三个变成?(2)第二行呢?(3、5、7)第三行呢?(8、1、6)
2.现在都变成我们熟悉的数字了,故事里面说了这是一幅奇特的图案,那么它有什么奇妙在哪里?同学们想知道吗?我相信上海的小朋友是很聪明的,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奇特之处的,有信心吗?(有)
出示一幅主幻方图,引导学生说出幻方的主要特征:幻和相等。
(1)先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案,这里一共有几个数字。(9个)有几个什么数字?(1、2、3、4、5、6、7、8、9)按顺序说出来。说完教师板书,提问:有没有一个数字是重复出现两次的?(没有)没有出现两次的,就叫不重复。板书不重复。
(2)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现在我们动笔算算,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哪些特征。(请小朋友拿出练习纸把第一大题做完)希望学生回答,三个数加起来是15,两端的数加起来等于10.当学生说出答案时,要进行验证,整理和归纳。如果学生说出局部,要引导说出全部。如果学生说的已经很完整了,让别的学生再验证,加深印象。
预设:生:它们的和都是15,都是相等的。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一个一个的说。
生:4+9+2=15
师:4、9、2在什么位置。
生:第一行。
师:第一行三个数的和是15,你能像这样接着说吗?
生:第二行三个数的和也是15。
师:接着说。
生:第三行,第一列,二列,三列,斜行。
师:我们把斜行的那条线叫做什么?(学生经过引导说出了对角线,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还是不错的)
生: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也是15.
师:我们这样一句一句的说,要说几次,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八句话的意思都表达出来吗?(如果有学生说出结论,给与赞扬,并且板书,再请一个同学重复说一遍,强调一次。)像有这样特征的我们就叫做幻方。(板书课题:幻方)
再出示四幅幻方图,经过比较,得到共性。
片6: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都是相等的,哎,这个规律很有意思,挺神奇的。现在我们和幻方算是初次见面了,但是还不是很了解,那么幻方小朋友又带了几个朋友来了,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出示四副幻方幻和是15的图。这几个幻方通过比较你还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让小朋友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得出:1.5都在正中间2.双数都在角上,单数都在中间。
三.练习
根据幻方的特征判断练习。
片7:恭喜你们,你们已经很深入的了解幻方这个朋友了,我们要记住幻方的特征,记住它的样子,见到它要认出它,你们能做到吗?出示几个九宫格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幻方,让学生说出理由,为什么不是幻方。很遗憾,虽然我们已经认识了幻方了,可是在刚才这一题里面一个幻方也没有找到。
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
片8:老师告诉你们下面这一题里面肯定能找到幻方,但是只有一个幻方,看谁能最快找到它,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片9:为了奖励大家学的好,咱们做一个填数比赛的游戏,出示比赛规则,小组比赛。
要讲解填数的策略。
知识的拓展
片10:你知道吗?在我国很早以前的南宋时代就有人发现幻方的和的秘密了。大家看这两个九宫格,它们是不是幻方呢?学生有异议了。老师讲解这里的两个都是幻方,这里的两个幻方为什么中间不是5呢?为什么不符合双数在角上,单数在中间的特征呢?像这样的幻方我们以后在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幻方
不重复:123456789
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三个数的和都是15是相等的。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注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整体脉络。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课文

二、引入课文

听着歌儿,看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你有什么话儿想说吗?如果老师突然告诉你:21世纪,地球上将严重缺水,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你信吗?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三、自学讨论:

方博士是怎样回答同学们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1、点击问号方博士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谈的?

2、阅读在线读读方博士的话,想想主要意思。

3、酷站漫游扩展阅读,联系实际,再想想方博士的话。

4、携手共享交流:有限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四、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合作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向大伙儿汇报汇报,好吗?

解决的问题:

1、回忆本册口语交际的内容,想一想:请教时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做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2、关于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

你有什么想补充吗?

3、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围绕四个学习要求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五、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参照刚才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独立自学。

2、交流:通过学习,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怎样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指导读:你能把方博士的讲话的意思转达大家,让大家也欣慰欣慰吗?

六、小小记者招待会

同学们虚心、礼貌,方博士热情、和蔼,关于水这个永恒的话题还在继续。课本上的同学七嘴八舌,老师也想请大家来开个小记者招待会,谈谈怎样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

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我想请一位同学代替方博士做最后的发言,谁愿意?(最后齐读)

七、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对照板书简要说说方博士所讲的几个问题。

八、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开展实际水资源调查,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三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三”,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教学准备:

西湖一年四季风光图片,配乐的荷花组图,有关杨万里的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让我们一起去饱览一番。(映示画面)

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恋往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望着这景象,我情不自禁想起了杨万里的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诗句,指名朗读。这可是两句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天就让我们认真研究研究这两句诗好吗?围绕诗句可以研究什么?怎样研究?

二、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请同学们充分利用拥有的资料围绕诗句的背景、作者、意思、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认真研究,比谁获取的信息多。

2、交流研究成果:

作者介绍杨万里。

题目指导读课题,在读中理解题意

出处采用各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古诗

3、重点研究三四两行为什么脍炙人口?

(1)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感悟荷叶的茂盛荷花的艳丽。欣赏荷叶组图,指导朗诵。

(2)体会一碧一红荷叶和荷花的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3)体会语言的对仗工整。

两行诗十四个字就把满池的荷叶荷花送到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置身于西湖岸边,使我们浮想联翩,令人惊叹!难怪诗人脱口而出……

(4)指导朗诵,想象画面,体验古诗的意境。

4、看书鼓励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修改完善书上插图。

(2)引导学生研究〈杨万里与荷花〉,补充三首杨万里写的有关荷花的古诗。

(3)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补充其他送别诗。

三、布置作业

围绕今天的研究写一份研究报告:

〈关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研究报告〉

〈关于杨万里与荷花的研究报告〉;

〈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

〈关于“……,……”的研究报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二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中的一首古诗。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句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教学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境。

教具准备

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采取措施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教学。

2、结合“乐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课堂教学“学中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限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片。(出示课件中的祖国风景图)

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再背几首吗?

1、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背诵以下诗句。(出示《山行》、《小池》、《敕勒歌》、《望庐山瀑布》四首古诗及动画)

2、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古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祖国风景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应用课件中的动画,以图释义,回忆以前学过的写景的古诗,导入新课。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古往今来,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风景作出了不同的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西湖十景。(出示课件中的西湖十景图)

同学们,西湖美吗?看过如此美丽的西湖,此时此刻,你想对西湖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谈感受)

作者杨万里为我们介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吧!用多媒体展示西湖美,激发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诗句。

四、抓字眼,明诗意。

“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怎样才能把诗读懂呢?要学会“抓字眼,明诗意”。请同学们看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

1、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

2、汇报自学情况。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出示古诗的动画)让同学们根据课件中的注释,理解诗句。再通过课件中的动画,体验诗人的感情,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在朝阳辉映下,这无边无际的特别红艳的荷花和这一眼望不到边的碧绿莲叶,真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呀!真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的前两句用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诗意用感叹句来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3、说话练习:

(1)西湖太美了,不仅……而且……

(2)无论是……还是……,西湖都……

生闭上眼,假想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师读本段话创设情境,让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六、感情读,悟诗情。

风光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美丽的西湖景美、诗更美。请同学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读一读诗句吧!学生配乐(课件中的音乐)读全诗感悟诗情。

七、拓展延伸。

让我们再来欣赏两首描写西湖的名诗。(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五首》的读音和图片)

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出示祖国风景图,伴音乐,师读本句话,结束本节课)通过课件中的读音、图片和歌曲,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西湖的美、祖国更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四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四”,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顾惠芬

古诗内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1、听朗诵,想象作画

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

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

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

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

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

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2、说话训练,描述头

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3、自由畅说:吟诗、

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

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4、即兴联句。写在白

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

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

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习,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

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

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

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

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4、起立,背诵《晓》诗

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

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

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

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

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

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在2004年6月获《语文教学研究》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教学方案项一等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五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五,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五

 小语第十册12课教者:吕平平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六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六》,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执教:福建省莆田市实验小学黄晓玲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祖国的山山水水留给你们怎样的印象?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同学们向方博士提出了哪些问题?方博士是怎样回答的呢?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整体。

学习交流。

大家怎样来学习理解呢?

三、相互讨论,明确学法

1、阅读文本(课本),想想意思。

2、浏览网络,扩展阅读。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给予辅导。

五、学生交流23节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你有什么补充的吗?

2、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说说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本意是吞吃,这里用来比喻受污染,所以加了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用法)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六、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

1、请同学交流,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担忧,忧虑的心情。

2、你有什么补充的呢?

国民的节水意识正在逐步增强。水污染的问题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就拿太湖来说,国务院已制订了使湖水变清的治理规划。真是令人欣慰!你能读出欣慰之情吗?

七、交流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下面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看着这些画面,你们是否觉得似曾相识,请同学们谈谈身边的水资源状况。

八、学习方博士的一席话

水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在我们起身告辞的时候,方博士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方博士希望我们怎样?

九、结束全文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基本条件。可人类并不重视它,在我们身边发生着或正在发生着令人心疼的情景,我们虽小,但只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从点点滴滴做起,我们就会有碧水、蓝天、欣赏《太湖美》mtv.

淡水有限

地球缺水?严重的水污染

贫水国

我国呢?水污染担忧令人欣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课堂实录】

师:知道老师从哪里来?怎么知道的?

生:老师从杭州来,我从这首古诗中感觉到的。

生:我听老师说的。

生:我从屏幕上看到的。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我的单位和名字?

生: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老师费蔚。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杭州的景点(出示卡片:苏堤;平湖秋月;花港观鱼;三潭印月;净慈寺;断桥(结果没有一位学生去过杭州,老师把这些景点卡片送给学生)

师:再玩一个对对子的游戏:(师生合作)天地;雨风;河山;绿红;山花水草;燕语莺歌。天涯海角;大陆长空;清风明月;暮鼓晨钟。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晓出净慈寺》。读过这首诗吗?

生:我三年级读过。

生:我是五年级。

生:我是二年级。

师:那谁能读?(指名读,评价:都读正确了)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杨万里。

师:有谁了解杨万里吗?

生:他写的诗歌都很容易使人理解。

师:(简介诗人)两位皇帝对他有高度评价,说是直不中律也有气性。

师:谁能不能背诵?(指名学生背诵,转过身来背给听课老师听)

师:大家都能背出来了,那你还想学习些什么呢?

生:我想了解意思。

生:我想知道诗人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师:大家都提得很好,这节课就尽可能满足大家的要求。请大家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诗,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

生(分别):美。绿。红。艳。秀。

师:美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的诗句:小荷(生齐背)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是怎样的美?

生:精致的美。小巧的美。

师:这首诗歌也是这样的美吗?

生:不是,而是大。

师:(板书:大)对,这是一种大气之美。再自由读读,从哪里读出了大气?可以用笔圈圈点点,不要错过每一个字、词。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表示大得与天连在了一起。

生:无穷碧,那是无边无际的绿色。

师:除了绿大得多,还可以怎样理解无穷?

生:绿的颜色多种多样,有深的、浅的、明的、暗的

师:对呀,早上,杨万里看到无穷碧,它们可能蔓延到哪里?

生:(举起课始时老师与学生交流谈话时发的景点卡片)绿到了三潭印月。绿到了断桥。绿到了平湖秋月。绿到了净慈寺。绿到了苏堤(这个班级俨然成了绿得化不开的西湖)

师:如果这里就是西湖,你们看,这满湖的绿就是生齐读:接天连叶无穷碧。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读出绿?

生:从映日可以看出来。别样红说明红得很鲜艳,与众不同。

师:可能和哪些花红得不一样?

生(分别):牡丹花。玫瑰花。杜鹃花。(教师板书:别样红)

师:老师带来一段文字,是月光下的荷塘(出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老师读,你们感受有什么不同?感觉一样吗?

生:一个白天,一个夜里。这段文字的感觉是柔和美。我感觉荷花好像要闭眼入睡了。

师:你能读出这个大吗?现在读,味道就可能和前面不一样了。与老师一起用对对子的方式读。

师:接天生:映日。

师:莲叶生:荷花。

师:无穷碧生:别样红。

师:诗人杨万里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句:(出示:六月西湖锦绣香,千层翠盖万红妆)你从哪儿看出也是写荷花的?

生:我从千层翠盖看出来。

师:(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一下,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一句含蓄,一句暴露。

师:(出示《晓出净慈寺》)配乐。请大家朗读。(生自读)

师:后两句是诗人看到的情景,前两句写了什么?

生:写了西湖的原因。

生:写了荷花盛开的时候,是最漂亮的。

师: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师:(问学生)为什么开篇就抒发感情了?

生:不知道,反正我觉得诗人很盲目就写了。

生:诗人一看荷花,就仓促地写了。

生:西湖美让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师:加入加上动作,你能表现出感情吗?自己试一试?(学生配上动作朗读)

师:假如加上一个感叹词,你会读吗?我会加上一个啊,你呢?

生:(加上呀、呦、哇朗读)

师:把啊放到中间,能表达感情吗?

生:风光不与四时同啊!

师:古代的诗歌没有标点,你会加上什么标点?出示:风光不与四时同()。

生:加上感叹号。(学生没有异议)

师:只能加感叹号吗?

生:可以加上分号。

师:老师加上问号,可以吗?谁能读出来?

师: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杨万里可能几岁?(学生都猜35岁左右)其实,诗人那时已经整整60岁了。

生(众):啊?

师:为什么啊?

生:年纪这么大了,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真不简单!

师:对呀,为什么这么老还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歌,因为再次出示:直不中律也有气性。(学生齐读本诗)。

师:学习了杨万里的这首诗,你能写写家乡的景色吗?(学生小练笔:毕竟,。教师巡视;课堂交流至下课)

【评析】

当看到课堂中举起的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莲叶,听着老师那声情并茂的叙述,感受着孩子们那无限扩张的遐想时,我们不禁要为费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叫绝!

在课堂伊始的谈话中,费老师了解到该班没有一个学生到过西湖,更不要说到过那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景点。当我们为费老师捏一把汗的时候,费老师却独具匠心地将写着景点名的词语卡赠送到了孩子们的手里,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也为后面的教学流程设下了伏笔。此时此刻,那一个个景点经费老师魔术师般的轻轻一点,即刻出现在了课堂:三潭印月、断桥、平湖秋月这无穷碧的绿扩张着、弥漫着,想象的天空没有止境,心灵的放飞没有休止。全班学生仿佛都成了片片莲叶,蔓延着绿色的最美,一直到无穷尽头的天际。

《晓出净慈寺》因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与众不同成了千古名诗,所以多数学生在课前早已熟读成诵,最早的甚至早幼儿园就熟读成诵了。费老师充分预设到了这一点,那么如何来设计课堂、提升学生呢?她抓住了古诗中融合着的景美、情美、韵美。为了感受这荷的美轮美奂,费老师链接了杨万里写的另外的两首古诗《小池》和《清晓湖上》,以及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片段。这样的文本拓展,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缤纷多彩的荷的世界。荷的美或精致小巧,或含羞隐匿,或轻柔委婉,或直接铺展,或磅礴壮阔。在互为一体的比较感悟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气势大色彩很快就被学生理解和感悟,沁入学生的心扉。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在仿写古诗小练笔环节中,当我们听课者还在绞尽脑汁时,一首首新诗却已经吟诵出来:毕竟苏堤三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桃花红艳满枝头,莺歌燕舞来伴奏。毕竟南湖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菱花满湖朵朵艳,一望无际荡涟漪。这绽放的仅仅是桃花、菱花吗?不,还有最美的智慧之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9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8《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注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整体脉络。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课文

二、引入课文

听着歌儿,看着祖国的山山水水,你有什么话儿想说吗?如果老师突然告诉你:21世纪,地球上将严重缺水,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你信吗?

有一环保小组的同学带着关于水的问题,专程采访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方博士。(出示课题,齐读)

三、自学讨论:

方博士是怎样回答同学们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

1、点击问号方博士是围绕什么问题来谈的?

2、阅读在线读读方博士的话,想想主要意思。

3、酷站漫游扩展阅读,联系实际,再想想方博士的话。

4、携手共享交流:有限的水资源是怎样被污染的?

四、交流体会,深入理解:

通过阅读和合作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多多,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向大伙儿汇报汇报,好吗?

解决的问题:

1、回忆本册口语交际的内容,想一想:请教时要注意些什么?作者做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2、关于淡水资源有限,方博士是怎样讲的?

你有什么想补充吗?

3、关于严重水污染,方博士又是怎样讲的?

能具体谈谈人们是怎样污染水资源的吗?

小结:刚才,我们围绕四个学习要求分析了方博士的第一次谈话,同学们不但理解了方博士的话,还补充了不少内容,明白了地球确实(缺水)。

五、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那么,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如何呢?请同学们参照刚才学习的方法,独立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独立自学。

2、交流:通过学习,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解决的问题:

我国水资源的情况怎样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指导读:你能把方博士的讲话的意思转达大家,让大家也欣慰欣慰吗?

六、小小记者招待会

同学们虚心、礼貌,方博士热情、和蔼,关于水这个永恒的话题还在继续。课本上的同学七嘴八舌,老师也想请大家来开个小记者招待会,谈谈怎样保护水资源这一话题。

总结: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我想请一位同学代替方博士做最后的发言,谁愿意?(最后齐读)

七、理清课文脉络

学生对照板书简要说说方博士所讲的几个问题。

八、课外作业:

查找有关资料,开展实际水资源调查,写一篇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报告。

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让土特产走向四面八方》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浙江省常山县龙绕中心校洪永海
[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习作方式,试着解决家乡土特产——胡柚,在近几年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理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努力将习作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习作的价值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有用的,我很想写。从而在不经意间完成习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胡柚的观察和回忆,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一样物品的能力。
2、知道自己的习作是有用的,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想说的话写清楚。并由此产生对家乡胡柚的喜爱。
3、能够通过宣传,使柚农看了习作后有一定的触动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许多地方都有土特产,如西湖“龙井”;黄岩“蜜桔”;吐鲁番“葡萄干”……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土特产吗?
是的,我们常山有闻名全国的特产——胡柚。
二、观察、回忆,对胡柚再认识
1、教师和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胡柚。
看到胡柚,老师就想起了一个故事,前几年,在某市的一所小学里,当老师问同学们稻谷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时候,有许多的同学都说不知道,有的同学竟然说稻谷是长在树上的。显然,他们对稻谷了解得太少了。那么,你们对家乡的特产——胡柚了解了多少呢?愿意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交流吗?
2、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从胡柚的生长、形状、颜色、滋味、药用价值等方面对同学们的发言作梳理。
3、经过同学们的介绍,你能找到一些词来形容家乡的胡柚吗?(指导用简洁的话概括胡柚的特点)
三、提出问题,分析原因
前几天,我听到了许多农户的议论:这几年,他们家里的胡柚喜获丰收,可是打去年起,胡柚的销路很不好,可不,天气又转暖了,胡柚就要烂在家里了。这多么可惜呀!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今天我想请同学们来找找原因。(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估计有以下情况)
可能过高的估计了胡柚的价格,使客商望而却步。
平时的管理不够,胡柚的质量不高。
缺乏对胡柚的宣传,可能有许多的人对我们常山胡柚不了解。
……
四、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组织各组同学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估计有以下情况)
(1)以《给农民伯伯的一封信》的形式,告诉农民伯伯在平时要注意管理好胡柚,在出卖的时候,要考虑到本年胡柚的数量和质量,提出适当的价格,不要半天开价。
(2)向外地人介绍我们家乡的胡柚:
A、给胡柚做广告;
B、写作文来介绍家乡的胡柚,使别人对胡柚有更多的了解。
如《常山胡柚甲天下》、《我爱家乡的胡柚》、《胡柚赞》、《夸夸家乡的胡柚》《胡柚的自述》……
C、给胡柚写一份说明书,贴在胡柚的包装箱上。
五、有重点地指导。
1、给农民伯伯写信,语言要恳切,事情要说清楚,总之一点,要使农民伯伯知道你想跟他说什么,看了你的信会考虑你提出的办法。
2、给胡柚做广告有较高的难度,其实我们用作文来赞美家乡的胡柚就是最细致、最感动人的广告。当人们看了你的作文或者垂涎三尺很想购买;或者充满了对胡柚的喜爱。那你的作文,就是最成功的作文了。
六、尊重个性,完成习作。
刚才我们大家讨论了许多的方法来帮助农民伯伯,老师觉得同学们的主意真不错。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主意从想法变成现实吧。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帮助农民伯伯,使农民伯伯的胡柚都能卖出去,过上美好的生活。
七、交流习作,指导点评。
学生习作一气呵成,教师选取部分作文进行点评。(作文附后)
八、体现价值,达成心愿。
1、将同学写的信寄给一些胡柚种植大户。
2、将赞美家乡胡柚的作文贴在学校的宣传窗里,部分佳作进行投稿。
3、将广告词用毛笔字写好贴在醒目的位置。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洪老师的教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习作的选材能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在胡柚之乡——常山的小学生,谁对胡柚都有所了解,因此,谁都有话可说。而胡柚难卖又是一个真实的问题,把它摆到课堂上来讨论,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真正达到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关注现实,进行有效的习作。
纵观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教师时时都在激发学生说、写的欲望。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完成习作。首先用一个故事激起学生说的欲望,接着自然地提出了问题,使学生心里明白他的作文是有用的,并不单是为了得个分,而是能够帮助胡柚种植户解决实际困难的。于是就达到了“我”有话要写的地步。再次,教师又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进而使学生自主地选择“我”要这样写。正因为有了如此的激发,才使学生的习作能一气呵成。习作完成后,教师又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寄信”、“张贴”、“投稿”等方式,发挥本次作文的作用,让习作回归生活。





常山胡柚甲天下
桂林有甲天下的山水,黄岩有甲天下的蜜桔,我们常山有甲天下的胡柚。
胡柚的形状呈球形,和地球的形状有点相似。胡柚的颜色很好看,它未成熟时,皮是青绿色的,到了立冬前后,家乡的胡柚成熟了,它脱掉了绿衣裳换上一件黄澄澄的外衣,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挂满了枝头。那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点缀在绿叶中,与郁郁葱葱的绿叶相衬托。远远望去,这番景象就像图画一般美妙。
常山胡柚的果肉甜美多汁,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拿一个成熟的胡柚来,你就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当你剥开胡柚时,你就可以看到一把把洁白的小梳子,再剥开外面的皮,立即露出了黄黄的密密的梳齿。嘴唇轻轻的碰几下梳齿,虽然你还没有尝到胡柚的琼浆玉液,但你肯定会感到他是那样的饱满,而又那样的柔软。咬开梳齿,一股又甜又酸又略带苦味的汁水从你的舌尖迅速地往喉咙里渗,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常山胡柚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果你口腔上火,喉咙冒烟,声音沙哑,咳嗽不止那么你就吃胡柚吧。吃了胡柚你的嗓子就感觉清凉多了。
胡柚是亚热带植物,性喜温暖。常山胡柚之所以那样有名,与这里的水土、气候都有关系。凡是来到常山的人,都争相购买胡柚。人们交口称赞“常山胡柚甲天下”。
该文获“小作家”全国作文大奖赛二等奖

给胡柚种植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伯伯:
您好!
今年胡柚的收成好吗?胡柚果实漂亮吗,味道好吗?我们也知道今年我们这里的胡柚又跟去年一样得了大丰收,但我们又想到,虽然得了大丰收,最后却是许多胡柚都没有卖出去,留在家里,烂在家里。使家里的经济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今天上课,老师组织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想跟你提一些小小的建议,从而使我们今年的胡柚不会烂在家里。
去年有些农民伯伯认为,胡柚只有常山有,所以价钱扳得很高。结果使那些老板望而生畏,不敢来收购了。其实,我们也应该知道,虽然胡柚只有我们常山有,但是,各地的土特产却是很多的,一旦你的价格太贵了,他们就会买其他的土特产。因此,我们想劝您在谈价钱的时候,只要合理,就可以卖给他们了。经过我们的调查一般都在每公斤一元左右。
我们大家要营造良好的买卖氛围,对外地来收购胡柚的老板要,以理相待,相互尊重。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如:货车陷在路上的时候,向我们借箩筐等用具的时候……我们不能处处都要以钱来衡量,更不能与人争吵刁难别人。我们要给他们以帮助,让他们感到方便,体会到人情的温暖,这样他们就乐意到我们这儿来收购胡柚了。

胡柚卖上好价钱!
五(1)班第二小组
2003年11月15日
该文获“小作家”全国作文大奖赛三等奖
我爱家乡的胡柚
“青布包白布,白布包头梳,头梳不梳头,香甜又可口。”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胡柚,我爱家乡的胡柚。
家乡的胡柚林很多,不论你走到小溪边还是田埂上;不论你走到公路边还是山路旁,映入你眼帘的总是那郁郁葱葱的胡柚林。如果你是农历三四月间来我们家乡,你就会看到一簇簇雪白的胡柚花,闻到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听到蜜蜂嗡嗡地采蜜飞行声。
立秋过后,家乡的胡柚一个个挂满了枝头,青青的,像乒乓球一般大小。随着秋风的爱抚,秋雨的滋润,农民伯伯的细心照管,胡柚渐渐长大了,像一个个大皮球,足足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他渐渐地脱掉了青衣裳,换上了黄衣裳,想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在树丛中欢笑着。
到了立冬,家乡的胡柚成熟了。人们忙着采摘胡柚,几天过后,家家户户房里都堆满了胡柚,要是你这时来我们家乡作客,那你一定要尝尝我们家乡的胡柚。你拿来一个黄澄澄的胡柚,剥掉胡柚的这件黄衣裳。你就会看到十来个“兄弟”紧紧地围在一起,好像在说着悄悄话。把这些“兄弟”分开,他们就成了弯弯的月儿。剥开包在月牙儿外面的那层薄薄的半透明的嫩皮,你就会看到一把头梳,排满了黄黄的,嫩嫩的梳齿。这时,请你做好心里准备,因为胡柚的滋味会使你一不小心将舌头一起吞下。
把这把头梳慢慢地送到嘴边,嘴唇轻轻的碰几下梳齿,虽然你还没有尝到胡柚的琼浆玉液,但你肯定会感到他是那样的饱满,而又那样的柔软。咬开梳齿,一股又甜又酸汁水从你的舌尖迅速地往喉咙里渗,说他的味道像娃哈哈果奶吧,却是多了一份清凉和细腻;说他的味道像山柿子吧,他没有麻人舌头的涩味。你体会了胡柚这份天然纯真的味道后,抿一抿嘴,还可以体会到一丝淡淡苦味,但你不必皱自己的眉头,因为这种苦味让你感觉到的是隐隐约约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淡淡的苦味让你感到回味无穷。迫不及待地吃下第二瓣,第三瓣……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瘾。你别怕,即使你吃上两个胡柚,牙齿也不会被他酸倒。
家乡的胡柚既漂亮,又味美,我爱家乡的胡柚。
该文获“小作家”全国作文大奖赛三等奖
资料提供者: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在水一方 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