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种子植物

幼儿园教案种子

发表时间:2020-11-09

种子植物。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子植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种子的结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之前介绍的三种植物都有一个特征:它们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来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导入:但是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这样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来生殖的呢?应该是种子植物。
介绍种子植物能结种子,并是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那种子又是如何变成一棵植物呢?我们先来了解种子的特点。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学生小组讨论:
1、两粒种子有什么区别?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来。
3、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种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介绍花生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花生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
胚的结构: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两种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种子的分类:含两片子叶的:双子叶植物
含一片子叶的:单子叶植物
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种子植物优势:1、有种皮,使胚受到保护
2、有贮存丰富营养物质的子叶或胚
3、种子是一个器官,适应性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萌发。
结论: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的另一种分类种子外没有果皮----裸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个更具有陆地生活的优势?
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
练习:1、(1)松的球果不是果实。()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种子中都有胚。()3、裸子植物的种子比被子植物的种子得到更好的保护。()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来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来,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课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作为巩固。

相关阅读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举例说出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采集植物与制作腊叶标本,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2、通过对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参加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一、本节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决定了它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陆生环境,成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一类植物。因此,对这一特征的理解,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被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应做为本课重点。在讲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时,通过实物、标本或录像让学生进行观察多种被子植物,经过讨论、分析,进而总结出被子植物的特征。教师要突出强调的内容:由于被子植物具有完善的结构,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从而在植物界中占有优势。

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的实验在科研和教学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标本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所以这方面的内容也应是不能忽视的重点。如果实验课课时充足,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野外采集和标本制作,如课时较紧,则可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演示,让学生初步学会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基本方法。至于让学生实际动手练习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教师只能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者结合郊游活动来进行。

在学生采集植物标本时,一定要让他们注意人身安全。另外,城市中学的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不要到公园中去采集植物标本,要爱护园林中的花木和城市里的行道树,尤其要爱护公园中的珍贵树种。

三、教法建议
本节除了要学习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外,还有采集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介绍。在学习之前,可组织学生从校园中采集7~8种植物,让学生进行描述、比较、归类,由此活动引入所学的知识。

学生到野外观察和采集植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活动时,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野外观察和采集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是实验小组,也可以是自由组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限定活动区域和时间;提倡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也提倡相互竞争,为小组争取荣誉。

(2)教师要事先安排好观察目标,要求认真观察,如实地做好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野外植物标本的采集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要做到合法、合理和适度,即限制采集数量,对珍稀植物更不要乱采和多采、浪费植物资源等。

(3)通过学生学习标本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制作标本时,一方面要求学生按课本的操作程序认真去做,一方面提倡学生的创新精神,把标本做得美观、实用又不失科学性。通过标本制作和必要的展览与应用,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本节学习结束后,建议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一些小的课外活动,以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界的多样性和保护植物的紧迫性。可开展的活动如:(1)收集有关植物的邮票,并说明这些植物为什么能用来做邮票的图案;(2)收集有关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资料或有关濒危植物的资料,在班内或年级举办一个植物展览;(3)根据学生的兴趣,每个学生认真调查了解一种植物,以第一人称为该植物写一篇短文以介绍这种植物。

--方案

重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难点:采集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设计思想:
被子植物的特征可以通过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中分析得出,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内容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可以先由教师进行讲解,再带领学生进行操作。

手段:演示与学生实验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本课参考课时为2课时)

第一课时: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采集植物的方法

一、导入:
1、出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植物或其某一器官让学生辩认,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并提出问题:这些植物一般是以哪个器官来进行繁殖的?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3、讲解:这些植物都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它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类植物。

二、讲授新课:
(一)被子植物的概况:
1、出示桃和杏等,让学生辩认它们分别是植物体的什么器官?
2、组织学生观察、发言。
3、讲解:这些都是植物体的果实,繁殖后代的种子就在果实的里面。也就是说,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所以这一类种子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录像:介绍多种被子植物。
2、组织学生观看录像,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被子植物的特征。
3、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给予纠正和补充。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及压制:(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
组织学生先观看有关的录像,然后在示范、讲解时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采集标本前要明确采集植物标本的目的及工具的用途。
2、要清楚采集不同植物的方法:高大的乔木、灌木需采集有花或果实的带叶枝条;小的草本植物需采集带花或果实的植株,连根掘起,并清除泥土和杂质。
3、在放入采集箱内之前,不要忘记挂号牌。
4、采集标本时,要注意安全及资源保护。
5、整理采集到的植物时,要展平枝叶(少数叶、花的背面朝上),平铺在吸水纸上。
6、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放在通风处阴干。

三、作业:
请每一位同学按照采集植物的要求,采集一种被子植物,并完成标本的整理和压制。

第二课时:蜡叶标本的制作

一、导入:
上节课学习了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同时给同学们介绍了有关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的方法,并且让同学们在课下进行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压制,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能否做出漂亮的腊叶标本。

二、讲授新课:
(一)检查采集的标本是否合格:
1、提出问题:采集植物和进行压制时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2、组织学生回答,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1)采集的植物标本必须是完整的。
(2)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安全。
(3)采集植物标本时要注意植物资源的保护。
(4)压制标本时要勤换纸,避免植物腐烂。
3、每小组认真按要求选出最合适做腊叶标本的植物。

(二)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
1、分组观察示范标本:将制作规范的植物腊叶标本分发给各实验小组,让学生仔细观察标本在台纸上的放置位置、固定标本的方法、标签的位置及内容。
2、讲述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利用实物投影边讲解,边示范)
(1)把选好的标本平铺在台纸中间。
(2)对标本进行固定:
A、对于比较细的部分,可直接用胶水固定,但一定不能太多;
B、对于比较粗大的部分,可用刀片沿标本较粗的部位在台纸上切出一对对的小纵口,分别将小纸条从台纸的正面切口处穿入,将标本缚紧,并在台纸的背面将纸条两头粘紧。
(3)按照每份标本的号牌写好标签(标本名称、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
如植物名称不能确定,可先空着,等查明后补上。
(4)贴标签、盖盖纸。
3、组织学生制作腊叶标本,注意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三、反馈:
由每个小组出示制作的腊叶标本,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可以根据观察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一节被子植物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
2、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
二、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
1、植物标本的采集:采集标本→挂号牌→放入采集箱(或大塑料袋内)
2、腊叶标本的制作:整理标本→压制标本(阴干、换纸)→上台纸→贴标签→贴盖纸

探究活动

腊叶标本展览会
把学生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进行展出,供全校学生参观学习。

原色浸制标本的制作
这种经固定液和保存液处理后保存在瓶内的标本,保持植物原色,色泽鲜艳,立体感强,形态逼真,便于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识别植物不受季节限制。

1.实验材料的准备
一般应采集符合需要的具有典型特征、新鲜无病的植株、枝条或花、果实。浸制植株或枝条时,力求枝叶、花、果实齐全。

2.固定液和保存液的选择和配制
(1)绿色植株和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铜液为固定液,将绿色植株或果实浸泡10~20天,使绿色变黄再转绿,稳定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3%亚硫酸保存液长期浸制保存。
(2)黄绿色果实的浸制:固定液是20%酒精,保存液是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
先用20%酒精将黄绿色果实浸泡4~5天,果实表面出现斑点后,再加15%亚硫酸浸泡1天。然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再浸入20%酒精中硬化、漂白,直到斑点消灭后,再浸入2%~3%亚硫酸加2%甘油的混合液中长期保存。
(3)黄色花序和黄色(橙色)果实的浸制:用3%~4%的亚硫酸加少许甘油配成固定保存液,直接浸泡,长期保存。
(4)红(黄)绿交错的植株或果实的浸制:以5%硫酸铜溶液为固定液,将标本浸泡其中,直至红色→褐色,绿色→黄色→绿色时,洗去硫酸铜后,浸入1%~2%亚硫酸保存液中,长期保存。
(5)紫色果实的浸制:
①紫色荸荠可以用2%福尔马林与1%亚硫酸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②紫色茄子可以用6%福尔马林、11%食盐水、0.3%明矾制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③紫黑色葡萄可以用福尔马林20毫升、饱和食盐水(约15%~17%)30毫升、蒸馏水175毫升,配成混合液,直接固定保存。
(6)白绿交错的花枝、果枝的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后,用2%~3%亚硫酸漂白一天,再浸入l%~2%亚硫酸液中长期保存。
(7)红色浆果或其果枝浸制:
可用5%硫酸铜溶液固定一周后,洗去硫酸铜,用3%亚硫酸、0.2%硼酸、(0.5%福尔马林)混合液保存。

3.保色溶液浸制标本的制作
(1)清洗和消毒所用器皿、仪器:制作标本用的各种玻璃器皿,都要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并用清水反复冲净;标本瓶内与瓶盖还应用95%酒精消毒;所用的玻璃棒、解剖器等也应用70%酒精消毒。这些器皿和仪器在制作标本过程中,都要保持清洁,不可污染。
(2)固定标本颜色:首先,根据标本的颜色选择适宜的固定液配方。根据需要按照配方计算用量,用蒸馏水配制固定液,备用。
清洗,消毒标本,具体做法是:将采来的标本除去杂质、枯枝残叶,修整后,用清水洗净,然后用70%~75%酒精将标本消毒,根据标本情况可用酒精冲(擦、涮)洗一遍。并迅速将消毒好的标本放入已消过毒的标本瓶中,然后把已配好的固定波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中,至淹没标本。为防止标本漂起,可用消毒的玻璃条将标本压住或捆住。
(3)整形、保存:接配方要求固定颜色后,要将标本进行整形,再放入标本瓶中。然后将保存液沿瓶壁缓缓倒入标本瓶。保存液的液量应以浸没标本为准,不可过满,最后,将瓶盖盖严。
(4)封口、贴标签:刚制成的浸制标本,由于植物体内可能有色素或杂质析出,而使保存液混浊。7~15天后再更换保存液,待颜色稳定后再封口。
封口方法一—石蜡法:将瓶口擦净,盖严,把石蜡切碎,放入烧杯中隔水加热,熔化成液态,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即可。但石蜡固化后较脆易脱落。
封口方法二—蜂蜡、石蜡、松香混合法:将石蜡(l份)、蜂蜡(4份)、松香(1份)混合(也可不用松香),隔水加热熔化,趁热用毛笔蘸取涂在瓶口和瓶盖间的缝隙处。此混合物固化后,软硬适度,不易脱落。
封口后,在标本瓶的适当位置贴上标签,放在阴凉避光处保存,最好每年更换一次保存液。
种子植物--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与前一节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并为后面学习的“种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础,由于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种子结构的教学,第二课时是关于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教学,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
②描述菜豆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主要原因。
2、能力目标:
①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
能力;
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②培养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识记种子的结构及部分的功能。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观察玉米种子的子叶、种皮和果皮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只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易观察。
2、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方法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教师:1、教具准备:①浸软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和花生种子、培养皿、解剖针、镊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②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型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2、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调查家乡植物种类及其特征,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在课上使用。
学生:课前预习教材(P83-85)并采集3种以上植物的种子或果实,以备课上使用。

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组织指导表演剧
提出:种子植物是如何繁殖的?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采用表演剧——不同植物类群代表各诉说本“家族”(类群)的特征。引出种子植物。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子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展示自己收集的种子或果实,并介绍它们的名称。
展示不同的种子,提出: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那它们的结构是否也不相同呢?通过下面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展示并介绍各种子的名称
通过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了解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







构指出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巡视指导,视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豆类种子,鼓励学生从种子结构的形态、位置、名称等方面推测各结构的发育方向或功能。
组织发言,小组间讨论、交流。

板画演示豆类种子的结构小组观察实验台上(或自带)的菜豆种子,对照课本的结构或教师提供的挂图,推测种子各部分的发育方向或功能。

个别小组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说明,其他小组质疑。
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归纳豆类种子的结构。

(填图)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展搭平台。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

板画演示直观,且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强化。









构设问:玉米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也能萌发成幼苗,那么,玉米种子应该包含哪些与豆类种子相似的结构?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巡视,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
织交流
展示玉米结构剪贴图
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想、发言,其他同学评价

实验验证
一小组代表利用玉米结构剪贴图,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说明,其他同学评价。

观看、反思自己的认识培养迁移思维
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结构的相同点与区别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84)中的“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比较”表格
独立完成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填写相关表格。学生评价。及时巩固知识
种子的分类依种子的胚的子叶数进行分类:
含两片子叶的——双子叶植物
含一片子叶的——单子叶植物倾听、理解、识记拓展新知
总结种子的基本结构引导、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不同的种子,形态、大小千差万别,但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种皮
种子
胚:胚芽、胚轴、
胚根、子叶巩固新知
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的意义出示讨论题: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
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
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的
原因是什么?
引导、归纳小组讨论、归纳。
个别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质疑、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出示一组由浅入深并联系生产实际的习题当堂巩固巩固新知识的同时,感受知识的用处和价值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你们弄清楚了种子的基本结构了吗?你们掌握了观察种子的基本方法了吗?采用表演剧的形式:
展示种子的基本结构头尾呼应,直观形象地再现重点,利于学生记得更牢。

板书设计
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目的要求:(详见实验指导)
材料用具:(详见实验指导)
方法步骤:
一、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玉米种子

3、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和子叶无
玉米种子有和子叶有

二、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的意义
讨论题: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是初中生物新课标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习过程、探究过程的体验,强化了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立足点是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不足之处是学生动手观察的时间短了一点点,还有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还不够,当同学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时,当同学们对探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时,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点评和鼓励,这有待于今后加强和提高。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摘要: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课外实践也是一种比较好教学途径,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种子植物》是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学习本节课能让学生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并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教学设计;种子植物;种子结构

1教材及学情分析

1.1教材地位及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中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为种子的结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两部分。

与前面学习过的藻类、苔藓和蕨类一起构成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也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为本节内容很多,且涉及到许多新的概念和名词,所以将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进行。

1.2内容体系特点

新版教材特别说明了种子植物的概念,之后再进行分类。在叙述知识点的时候把一些例子以小资料的形式展现,使学生对该内容有比较清晰的地位认识。在举例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时,图片下面还很详细地介绍了该植物的相关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3存在问题

新教材后面还增加了对叶脉的辨认,这与本节课的内容没有很大的关系,对学生的要求也有点高了。

1.4学生特点

1.4.1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学习经历已经认识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知识。

1.4.2学生学习本章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所学知识跟自身日常生活与生物圈密切相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都很高。

1.4.3学习风格分析:本章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紧密,本章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的观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充分地讨论。

2教学策略和方法

2.1打破常规课堂教学:因为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是种子,并且教学目标也要求学生要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所以我认为本节课可以打破学生上课要在课室内的一般形式,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室,到校园里或是学校旁边有比较丰富植物的地方对学生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这样的话能使学生对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认识才更加清晰与深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2.2发现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种子植物。接着问学生种子的结构可以分为几部分。同学们通过自己亲自做实验,认真细致地观察、互相讨论交流,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种子的正确结构以及能够区分除了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之外其他的种子结构的特点。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会交流和合作。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4.1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

4.2教学难点:识别当地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5.教学媒体实验器材,课件,视频,刀片,放大镜,种子

6.课型课时实验探究与课外实践2课时

7.教学思路

8.教学准备:

8.1学生准备:收集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课前一天左右浸泡菜豆和玉米种子。

8.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事先踩好点,为课外实践做准备

9.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初步认识种子植物

观看一段录象,并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录像中的植物,看完之后提问同学们按照果实或者种子那些植物的可以分为几类。在同学们回答问题后,告诉他们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称为种子植物。以此自然引入新课——种子植物。

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概明白什么是种子植物。

视频的观看比图片要清晰得多,而且视频可以给植物的种子以特写的形式,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二、仔细观察,实验探究

观察种子结构

通过观看录像,同学们也都知道了什么叫种子植物,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植物的种子有几部分的结构。同学们已经事先浸泡了菜豆和玉米的种子,因此要求学生对自己准备的种子进行解剖观察,首先观察外形,接着切开来观察。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种子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把该部分当做其中的一个结构。

在此期间先不提醒学生该如何让切开种子,是纵切还是横切还是随便就掰开。在结束了实验之后,选出切得比较好的同学的种子进行分析,并让该同学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心得。最后老师自己动手操作一遍给学生看。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观察植物种子并解剖,观察各部分的结构,同桌或是前后桌之间相互比较,并进行讨论。

在本次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种子分为几部分,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以及是否足够细心。此次并不要求学生得出种子各部分的结构,是因为学生对种子的结构并不熟悉。

让做得好的同学起来分享心得,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要相互学习。

三、老师引导

正确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

通过实验,同学们自己手上都有了经过解剖的种子,对于做得不好的同学让其按照老师的方法再做一次,然后拿着手上的种子与老师一步一步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认识自己手上的种子各部分的结构。种子切得不好的同学重新再做一遍。

通过实物与图片的双重对比,使学生加深对种子结构的认识。

四、比较分析理解新知

学生已经都了解了种子植物与种子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向同学们们提出问题:孢子和种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繁殖方式更适应陆地环境?为什么?

要求学生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和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之后分组讨论,得出结果,老师再进行总结和完善。

学生观察自己收集到的种子,之后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使学生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

五、自主观察,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也可以观察自己收集的到的种子与果实,试着分类,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两类植物之间的区别,并得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概念。

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图片中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小组讨论,总结答案。

利用实物观察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引出来。

六、总结概括,回顾反思,归纳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并掌握了什么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的结构,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之间的区别。老师重新跟同学们一起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回顾反思:

1.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说说你的体会。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总结归纳知识点,并思考老师的问题。

通过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课外实践

实践出真知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因此带领学生到校园或是学校周边植物比较丰富的地方辨认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首先老师指出一种植物,让同学们先回答是属于哪种植物,并说出理由,最后老师再进行点评或是指正。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到校园辨认植物类型。

让学生认识校园或周边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让学生体验生物这门课的有趣性,增加学生的对生物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