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小学一年级识字一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周次

第二周

授课人

张文权

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回顾复习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反馈练习

一、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

3.人能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最短距离?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三、进行新课

1人耳的构造

(1)情境引入引用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导入,突出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做一些动作,发出一些声音,然后问学生:大家听出老师在干什么吗?在突出耳朵重要性的基础上在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而耳聋的却听不到?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流程图

①讲述结合课本第17页图1.2-1人耳的构造图以及学生以前学过的生物知识,简述人耳感知声音的经本过程。

②提问要求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将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绘制出简单的流程图。

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③失聪的原因:当人耳某个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会失去听觉,成为聋哑人。

④问题探讨难道耳聋的人就一定听不到声音吗?

2.骨传导

(1)提出问题《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它们靠什么来感知音乐?

(2)分组实验做课本第17页“想想做做”。

(3)介绍《千手观音》的排练方法。《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在排练时,站在木头上。指导老师敲打一面打鼓,通过木头有节奏的鼓点传递给演员。

3.双耳效应学生阅读P18“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双耳效应。

四、本节知识小反馈

1.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中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之后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3.学生们一起玩耍时,如果一个人凑到另一个人的耳朵处大声喊叫,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不礼貌

B.可能引起矛盾

C.容易受到惊吓

D.可能振坏耳朵的鼓膜造成耳聋

提问

设疑

讲述

解释

设疑

讲述

思考回答

猜想讨论回答

思考并讨动手绘制

讨论

思考

动手

实验

阅读

举手

回答

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有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

(1)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失聪的原因:当人耳某个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会失去听觉,成为聋哑人。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学习高手”p19,1、3、5、7题。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教学反思

相关知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案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周次

第二周

授课人

张xx

教学目标

1、知道人耳的构造。

2、知道声音在人耳的传播过程,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能分析一些有关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回顾复习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反馈练习

一、复习提问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

3.人能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最短距离?

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人靠耳朵听声音,那么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感知声音的?

三、进行新课

1人耳的构造

(1)情境引入引用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导入,突出耳朵是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一个重要的感觉器官。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做一些动作,发出一些声音,然后问学生:大家听出老师在干什么吗?在突出耳朵重要性的基础上在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听到声音,而耳聋的却听不到?

(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流程图

①讲述结合课本第17页图1.2-1人耳的构造图以及学生以前学过的生物知识,简述人耳感知声音的经本过程。

②提问要求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将人听到声音的过程绘制出简单的流程图。

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③失聪的原因:当人耳某个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会失去听觉,成为聋哑人。

④问题探讨难道耳聋的人就一定听不到声音吗?

2.骨传导

(1)提出问题《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都是聋哑人,它们靠什么来感知音乐?

(2)分组实验做课本第17页“想想做做”。

(3)介绍《千手观音》的排练方法。《千手观音》的舞蹈演员在排练时,站在木头上。指导老师敲打一面打鼓,通过木头有节奏的鼓点传递给演员。

3.双耳效应学生阅读P18“科学世界”了解什么是双耳效应。

四、本节知识小反馈

1.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中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之后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声音通过、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到方式叫做。

3.学生们一起玩耍时,如果一个人凑到另一个人的耳朵处大声喊叫,这样做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A.不礼貌

B.可能引起矛盾

C.容易受到惊吓

D.可能振坏耳朵的鼓膜造成耳聋

提问

设疑

讲述

解释

设疑

讲述

思考回答

猜想讨论回答

思考并讨动手绘制

讨论

思考

动手

实验

阅读

举手

回答

板书设计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的构造人耳主要有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等组成。

2.怎样听到声音

(1)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失聪的原因:当人耳某个部分发生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就会失去听觉,成为聋哑人。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传到听觉神经,声音的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学习高手”p19,1、3、5、7题。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利用》第一章教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利用》第一章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的利用》第一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

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阅读课本30页“科学世界”

提问

创设情境

介绍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回答

学生

阅读课文

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中的1、2题。

2.学习高手49页1、2、8题。

3.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周次

第二周

授课人

张文权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

(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补充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2页图片,让同学说说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1)教材所给的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让学生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2)实验探究,总结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方案一: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①能听到什么?同时注意观察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②当震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方案二:让学生用刻度尺做实验。使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让学生观察尺子振动情况:①听到什么?此时的尺子处于什么状态?②当振动停止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讨论)阅读课本P13想想议议,教师解释:

蝉的发声器官在腹部,它是以振动鼓膜的方式发声,再经过其他部位的共鸣,便能将声音传播到很远。所以,蝉的发音既不是翅膀的振动发声也不是腹部摩擦发声。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

A、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B、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C、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E、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F、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3)知识小反馈

①人在说话唱歌时,用手放在喉咙附近,便可以感到喉咙在;打鼓时用手轻触鼓面,也可以感觉鼓面在;用手按住鼓面,使鼓面停止振动,发生也就了,这些事实证明声音使由物体的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

2.声音的传播

(1)情景设置:观看教材图1.1-5宇航员在太空用无线电波交谈,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宇航员之间是通过什么进行交谈的?它们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声音的传播有什么条件吗?

(2)探究活动:

①(固体传声实验)用课桌做实验,一只耳朵贴在桌子上,另一只耳朵堵上。另一个同学在桌子的一端敲打桌子。

②同学阅读p15“想想议议”并距离回答。

(3)声波

既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那么同学知道声音在这些介质中是怎么传播的吗?阅读P15内容。

(4)知识小反馈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钢轨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声速

(1)情景设置当你面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过一会儿能够听到你的声音,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其实,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的,我把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描述声音们传播的快慢。

阅读课本p15“小资料”,并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m(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完成p16“想想做做”

(3)知识小反馈

①、敲一根长长的铁管,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从那里传来的?

②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了一声,经过3秒后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山的距离大约是多少?(v=340m/s)

4、本节知识小补充

(1)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形成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

计算: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已知:v=340m/s,t=0.1s

求:s

解:s=vt/2=340m/s×0.1s/2s=17m

答: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m。

(2)雷电

打雷和闪电同时发生,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为什么?光速比声速快

引入课题

对学生活动结果进行点评

创设情景

指导点评

创设情景

教师指导

教师辅导

学生实验探究

作答

思考并做答

思考

探究

作答并解释

思考讨论并解释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公式:v=s/t。其中v表示声速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s表示距离,单位是m(米);t表示时间,单位是s(秒)

(3)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4.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秒;能听到回声的最短距离是17m。

教学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1、3、4、5.

2.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