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

发表时间:2020-11-03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苏联战争的资料。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wWW.jAb88.com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一语双关,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沉着)

4.小结。

五、作业。

精选阅读

13夜莺的歌声


13夜莺的歌声
抓住主线以读促悟——《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挑战权威,自创结尾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支玉恒教学实录——《夜莺的歌声》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
(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孩子,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
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
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孩子是“汉汗”!(笑声)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孩子让游击队歼灭敌人。
师:如果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责),什么叫斥责?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
“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么写?
生:写“巧安排”
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孩子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来读一下吧!
(学生朗读课文)
师:孩子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孩子怎么样?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
生:这一段小孩子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递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孩子怎样了?
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板送达敌被歼”——啊呀!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强盗。
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学夜莺叫。
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孩子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
生:等敌人再来。
师:是的。这个“等”我换一个字(板书“待”)行吗?
生:可以。
师:等敌人再来,(板书“敌”,与“待”字中间留一空)等待什么样的敌人?一个字。
生:强敌。
师:太夸奖他们了!
生:顽敌。
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首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
生:不押韵了。
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
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变换一下位置,写成“敌顽”。
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
师:好,读第二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
师:(看表)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二十三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习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十五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
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
“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
“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教师插话:没有发作)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
“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女生)的意见,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齐)同意关玉婷的。
“老师”:那就是关玉婷说得对!(教师插话:哈!少数服从多数。笑声)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让他带路的?
“学生”:军官是用火机引诱小孩的。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师”:谁来答?(“学生”举手)请荣庄同学回答)
“学生”:木屑就是削木头时削下来的碎片碎沫。
“学生”:我不明白“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老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我们就下课。
(教师插话: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
“学生”:可以。
(教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学生”:第十九自然段军官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们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这一句表现得敌人最凶恶。
(教师:很不错。全组学生走下台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师:第三组同学表演了一段上课的情景,“老师”提了问题,大家回答,又让“学生”提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好,还形成了小小的辩论。但有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比如德国军官用什么引诱小孩带路,答案只有两个字“火机”,太容易了。不过总地来说,你们认为第三小组的汇报可以得到A、B、C、D
哪一级的评价?(学生答A级)好吧,大家都同意A级,我们就给他们评A
级。(板书“第三组A)下面由第二组表演,(第二组全体上台前)谁来报告?
生:我们第二组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汇报这一段,曹毅然表演军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敌兵,我来当画外音。
(一学生用课本和手做了一个电视剧开拍的动作,并说:电视剧《夜莺的歌声》第一集,灯光、摄影、录音就位,开始!笑声)
画外音:夜莺的歌声响起来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鸟叫,军官领着一队德国兵大摇大摆,挺胸凸肚走来,大笑声)
画外音: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一队德国兵来到一座烧焦了的村庄。他们发现在这很静的地方,一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低着头,手里削着什么。
军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让我看看。(小孩递哨子)你做得挺巧啊!
画外音: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沉的脸上闪出冷笑的光。
军官: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又用嘴学鸟叫)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画外音: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的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这是进口的打火机。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画外音:我们组的电视剧演完了,谢谢!(台下鼓掌)
师:演得不错,下一组,第四组吧!先介绍汇报方法。
(第四组学生上台,有三个钻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专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表演。
生:这样不用背,(师插话:不用背台词)对,不用背台词,又演得比较全。
师:不错——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钻黑板后面去,原来是“幕后音”!(众笑),好,开始。
(口哨声响起,从开头朗读课文,军官带士兵上场,与小孩对话。对话中“军官”不时穿插几个英语单词如NO,OK
等。表演过程记录从略)
师:第四组搞得有新意,有点像多人双簧,有创意。这位军官先生还说几句英语,让人们看出他是外来侵略者,很有办法。要是你会几句德语就更好了!(众笑)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第一组学生上
台,组长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组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师:形式很好,开始吧。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学生围坐在地,“老爷爷”坐在正面)
老爷爷:孩子们!(众笑)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当年的故事。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众笑)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德国鬼子来侵犯我们国家。有一次,一场战斗刚结束..(后面的内容基本与课文相同,讲述中间“老爷爷”曾两三次向“孩子们”问话,如“你猜孩子怎么说?“你说可恨不可恨?”等等,过程从略)
师:四个组演得都很好,汇报的方法各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创造性。刚才第三组得了A,现在评一下第一、二、四组,应该评哪一级?(学生议论,最后都评A级)好!都是A级。(板书第一组A、第二组A、第四组A)下面我们进行课文第三段的学习和汇报——第一、四段很简单,就不汇报了。但是这次你们四个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创新,要与众不同。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才请上台来。听明白了吧?我只请一个最有创造性的组来。现在开始商量方法。
(各小组研究,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时间约12分钟)
师:商量好了吧?各组长先来简单介绍你们组用什么方法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请一个同学演双角色,既当军官也当小孩。其余的同学当配音。
师: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的各种鸟叫声,游击队员的说话声——因为他们是埋伏着的,不能出来演。还有最后的打仗的枪炮声。
师:模仿鸟叫和枪声,在舞台上那叫“效果”。第二组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还是画外音加表演。
师:和刚才的方法一样。
生:是一样。
师:第三组,你们用什么方法?有没有创新?
生:我们也是表演,但我们觉得游击队的战士也能演,让他们在那边,站在一张桌子后面演。
师:为什么要站在一张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们在山上。
师:课文上没说游击队埋伏在小山上啊,是树林深处。
生:那桌子就代表树林。
师:嗯,办法不错。第四组讲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演一个电视直播节目。我当主持人,请支老师当特邀佳宾,其他同学当观众,他们可以给我们打热线电话。
师:大家一起来评判,你们觉得哪一组的方法最新颖,最有创造性?(生齐:第四组)好,我们就请第四组来表演这场电视直播。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意见,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但我得征求第四组同学的意见,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对第四组)我想让全班同学当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们也可以给你们现场打热线
电话。可以吗?(生:可以)好,大家注意,第四组的同学邀请全体同学当电视观众,你们也可以给现场主持人打热线电话,好不好?(生:好)那你们第四组除去主持人,佳宾,其余的同学就算现场的观众了,好不好?(生:好!)那这场现场直播马上开始——谁要打热线电话就举手,我们这是土办法。(笑声)
(第四组学生上台,“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对面是“佳宾”支老师,现场观众坐在“佳宾”的左侧)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每天的“电视剧评论”节目了。最近我台开始播送电视剧《夜莺的歌声》,昨天已播到第3
集,观众反应热烈。今天我们请来了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支老师,(全场大笑)来做我们的佳宾。大家欢迎!(学生鼓掌)有不少观众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有关这部片子的问题,您能做一些解答吗?(“主持人”的这段话有手稿)
佳宾:可以,尽我所知。谢谢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观众,您如果有什么话要说,或有什么问题,请拨热线,我们的电话号码是1234567(全场大笑)支老师,我先代表观众向您请教一个许多观众问过的问题:电视剧里描写的这场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手稿)
佳宾: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法西头子希特勒,勾结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东条英机,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入了东欧各国,也侵入了当时的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苏联人民英勇抵抗,发起卫国战争。全世界人民也英勇抗击德意日反动派,最后获得了全面胜利。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当时苏联国内的事。
主持人:当时我们中国参没参加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佳宾:参加了。日本当时侵入了我们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到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笑声)各位观众请拨电话。(有人举手)
现场观众:我想问支老师一个问题:游击队员的口哨一响,小孩就钻进树林不见了。那树林树那么高,怎么能看不见一个人?
佳宾:这位观众的问题很有意思。一般在树林里不但有高高的树木——那叫乔木,都有树干、树枝分明,比如松树、白桦等。树下一般还长着灌木,就是那种没有主干,丛生的,不很高的,如用来编筐子的荆条,公园里剪得很整齐,像一堵矮墙的黄杨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台下有人举手)
主持人:这里有观众从家中打来电话,您请讲。
电视观众:刚才支老师提到了白桦,课本里也说了。请问白桦是一种什么树木,我们这里有没有?
佳宾:白桦是一种乔木,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白色的树皮,非常柔软,能一层一层剥下来,薄得像纸一样,好像有油性,一点火很爱着。课文上插图画的就是白桦,银白色的树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海》里写过“白桦的银裙”。这种树喜欢寒冷,俄罗斯有很多,我国只在东北有白桦。这里是长江流域,应该不会有。还有,这个字读huà,不要读成huá。
主持人:谢谢老师的指导,请你讲。
现场观众:我觉得游击队要一个小孩子去诱敌人,这有点危险,万一小孩应付不了,就坏了。
佳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我觉得我们的观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哪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拨1234567。(众笑)
现场观众: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很机智,他敢当面跟敌人军官开玩笑,(有一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对,不是开玩笑!)行,不是开玩笑,他当面敢骂敌人是野兽,敌人还没话可说。他很机智,根本不用担心。你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全场大笑)
电视观众:我有一点补充:让小孩子去引诱敌人,敌人容易上当,他们想不到一个小孩子会把他们骗了。
主持人:支老师您看观众们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宾:答得很好。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鸡毛信》里的海娃。当然做这样的诱敌工作的确也很危险,因为敌人是非常凶残狡猾的。我们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是被敌人杀害了吗?不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观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再请一位观众提出问题。请拨热线。
现场观众:游击队员知道有32
个鬼子,两挺机关枪,说“对付得了”,就开枪了,歼灭了敌人。如果来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个,二百个,游击队员人少,对付不了,那该怎么办?小孩子还能跑得了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还请现场观众来回答。你如果是那个小孩,你怎么办?
现场观众:我要是那个小孩,一看有这么多敌人,估计游击队对付不了,我就想办法不带他们去。
现场观众:其实带去也没关系,能消灭多少消灭多少,打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树林很密敌人地形不熟,小孩子也会钻进灌木丛,游击队员也转移走了。
现场观众:游击队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约定,多少敌人可以怎么办,都是商量好的。(台下有举手)
主持人:好,请你把电话打进来。
电视观众:我认为打不打由游击队员决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时候都能钻进树林,书上说“对付得了”,就说明也有时候“对付不了”的情况。
主持人:我认为观众同志们讨论得很好。现在我向佳宾支老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您拍这部电视剧,是想告诉观众什么?(台下鼓掌)
佳宾:我要告诉观众的,简单地说就是:侵略者必败,也让观众知道这个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机智勇敢!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光临今天的节目!各位观众,今天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电视剧评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我们的节目!再见!(全场鼓掌)
师:电视节目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该结束了,今天大家学得非常好,非常有创意。好,下课吧。
全课板书:
诱敌——斥敌为兽应对奇斥敌为兽巧周旋第一组A
带路——夜莺唱罢杜鹃啼夜莺唱罢鸣杜鹃第二组B
歼敌——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报送达歼敌寇第三组C
再诱——莺声又起待顽敌莺声又起待敌顽第四组D

《麦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和、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2、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学习,积累好词佳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家乡的好词佳句。

2、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乡村孩子生活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美好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大家对麦子都非常熟悉,都知道麦子是什么?麦子有什么用处?(学生回答,老师引导)那有谁知道麦秆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喂牛、喂马)说得很不错,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下,麦秆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板书:麦哨)揭示课题:麦哨就是用麦秆来做的哨子。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可以用借助拼音拼读,同桌交流,问老师等方法来完成。

2、老师范读,帮助学生清除生字词。

和:h(和平,和谐),h(和着,一唱一和);应:(应该,应当),(反应,应用)。

3、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三、品味优美段落。

1、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每个学生读一段)。

2、学生自由度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讨论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孩子们在田野、湖畔边割草、边玩耍、边吹麦哨的情景,写出了乡村孩子的天真、纯朴、可爱、欢快,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美丽景色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

1、写出本课生字词。

2、写出你喜欢本课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畔兜穗裹嚼肺腑撩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这明媚的春光中,你最想做什么?()我们可以去湖边欣赏翠绿的杨柳,去野外观赏粉红的桃花。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可以尽情享受这美好的春色。可是,有一位女孩,她的眼睛却无法看到这一切。他是谁?()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盲女孩安静,她和我们一样,也在享受着这美好的春光。那么,她又是以怎样独特的方式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他一起去触摸春天。(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想像画面。看一看,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片段。(配乐朗读)

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一个盲女孩捉住了一只蝴蝶,这真是一个奇迹!那么,盲童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呢?课文又是怎样来描述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的品读课文,从中勾画出相关语句。画完以后,可以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感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一个人物,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样你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的。假如你就是安静,让我们来试试看。

盲童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呢?把你感受较深的地方读出来。

出示: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谈谈你的体会。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来理解和体会,这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解释穿梭吗?你见过什么在哪穿梭吗?举个例子。

很快的走来走去,安静可是个盲人,在你的印象中,盲人是怎么走路的?(小心翼翼,很慢的,步履蹒跚)

可是,安静为什么能流畅的穿梭呢?你知道吗?你是从哪句话中了解到的?(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整天是什么意思?(从早到晚)她在这干什么呀?()安静在花香中走来走去,漫步,玩耍,她在花香中玩啊,这时候,要吃午饭了,妈妈叫他:安静,回家吃饭了!她怎么说呀?()这样的表现可以用流连来形容。说说流连的意思。(留恋,舍不得走,长时间停留)你还学过哪些和流连意思相近的词语?(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通过这些词,你能看出这个小女孩怎样啊?

一个盲童,她不愿意整体呆在家里,喜欢外面的世界,渴望感受这美妙的春光。所以她天天留恋此中。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安静还创造了哪些奇迹?(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哪个词让你体会很深?极其准确,不是一般的准确,说说你的体会。她怎么就能这么准确的判断这朵花的位置呢?

说的真好,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准确读出来吗?谁能读得更好?老师听得出来,你在极其准确这用了重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让我们接着来感受安静创造的奇迹。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你有什么感触?(惊讶,出乎意料,不可思议)你还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种感情?你能换一个吗?你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谁来试一试?

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真是一个奇迹!让我们设身处地感受一下那种神奇。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你就是盲女孩安静,慢慢的伸出你的双手,在花香的指引下,极其准确的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正停着一只蝴蝶,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

谁能告诉我,你现在体验着什么?你有什么感触吗?此时的安静脸上充满了惊讶,安静为什么那么惊讶?

蝴蝶在安静的手里扑腾,她终于知道蝴蝶是什么样子了,这是她从未有过的经历,所以作者说()。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

此时此刻,在拢住蝴蝶的安静心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安静的内心正经历着什么?体验着什么?

同学们,谁说盲人的心中是一片黑暗呀?现在,让我们走进安静的内心,看一看,此时此刻,安静的心中正经历着什么。(看大屏幕,蝴蝶飞舞,阳光烂漫,春景满园,谁说一说她看到了什么?她的心灵正经历着什么?)

(富有勃勃生机................)

虽然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灵一定感受得到。

现在,让我们也来走进安静的内心,充满感情的读一读这一段,和安静一起触摸春天。(指名读、配音乐、一起读、做动作)

老师能听出你们走进了安静的心灵,跟她一起触摸到了春天。

就是这样的一只珍贵的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意义,那她怎样对待这只蝴蝶的呢?

(许久,她张开手指..........)

(述说着...................)

她怎样对待这只蝴蝶的呢?

许久是多长时间,(很长很长),你体会到什么?所以她才能拢住蝴蝶许久,虽然舍不得,可她还是把她放了,蝴蝶沿着一条美丽的曲线飞走了。你看,她多想跟随蝴蝶的翅膀去远方看一看哪,她仰起头来张望,什么是张望,谁来做个动作?(向四周看)

你认为张望用在这里准确吗?

虽然看不见,她仍在努力追寻着蝴蝶的踪影,她的内心充满了渴望,我们看她在张望什么呢?同学们说,此时的安静张望到了什么吗?

虽然她的眼睛看不到,但是她的心灵一定感觉得到,因为,上帝她关闭了一扇门,却又在心中为她开启了一扇窗,这是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共同祝愿吧,安静一定能看得到了!

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来读一读这一段。带着我们美好的祝愿(指名读)

老师相信,你和安静一样,感受到了春光,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学到这儿,我们也被安静深深地感动了,她虽然看不见。却在用心感受着这个世界,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想安静这样的人有很多,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人生的篇章,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热爱生命的人呢?这些人虽然身体上不健全,可是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描绘了一个缤纷世界,这些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指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安静虽然双目失明,但是她仍然可以用自己的内心来感受,用自己对生活的热情感受着美好的世界,她的内心是多彩的,是缤纷的。

那么,安静仅仅会触摸春天吗?

在安静心中,不仅仅是春天,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缤纷的,美好的,快乐的,她是如此热爱生活的每一天,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指的是谁?

除了安静,你还会想到哪些人?

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谁仅仅只残疾人吗?

谁包括你我他,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身体健康的人,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同学们,人的一生会无数次的面对暴风骤雨,甚至是生命的残缺或死亡,不管怎样,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能够坚强乐观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热情和精彩1

当我们遇到挫折自暴自弃时,当幸运之神不在降临我们时,不要灰心,让我们将强勇敢的对自己说: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老师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都是生活的强者!

让我们为自己写下一句生命感悟!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课文解析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三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再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二、学情分析

经过四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能抓住文章重点词句感悟语言、欣赏语言并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所制,对于战争与和平了解得并不多,战争的场面能从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见到过一些,也可能从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发生在遥远的国家中的战争。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受不会很深刻。因此学习本组课文时,要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师生共同广泛地搜集资料,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感性的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每个人带来的灾难,只有学生有了深刻的内心感受,才会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也才能达到本组教材的教学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为世界和平做点事情”。

三、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也就是根据课文的中心找专题做小课题研读,指导学生用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课文,从而获取和运用知识。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段落分明,语言生动,对话较多。教学时,我以“夜莺的歌声”做切入点,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各个专题入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与文本对话,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沉浸到作品中,抓住重点词句潜心会文,另外,我还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思想。

四、年段目标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正楷字。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会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在交谈中认真倾听,能把握主要内容并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5.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自然和社会,运用书面和口头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五、单元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0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4.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六、本课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4.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补充)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语文课上听鸟鸣声,既是调动气氛,又切合文章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

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2)这篇课文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全文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唱歌巧周旋。

第二部分:歌声传情报。

第三部分:森林灭敌人。

第四部分:唱歌站岗哨。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篇幅较长,适宜学生交流研读,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地抓住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三)合作探究、交流感悟

1.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分小组学习,组内同学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画下来。

2.各组就课文的四部分,分别进行自学,画精彩句子。

3.交流精彩句子,读句子,各小组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句子: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2)有时候学夜莺,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3)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对句子的体会、理解是浅表的。教师应随机予以点拨指导,重在保护阅读积极性,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做铺垫。

(四)作业设计,强化积累

1.摘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推荐阅读:《红红的雨花石》。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第二课时

(一)破题提问,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检测改错。

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

2.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在本课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小孩利用夜莺的歌声来传递情报。)

3.质疑过渡。

小“夜莺”是怎样与敌人巧妙周旋、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读课文。

(二)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夜莺的歌声?找出文中相关句子,多读几遍,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分别出示三处写夜莺歌声的段落,随机指导感悟。

出示第2自然段:“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1)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2)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士兵们和军官注意听着”“他光着头,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等词句,体会小孩唱得起劲是为了引起敌人的注意,才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表现出勇敢。

(3)仔细读小孩和军官的对话,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小孩在和敌人巧妙周旋?指名两学生分角色读这段对话,再交流体会。

抓住“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袋里”“快活的蓝眼睛”“学杜鹃叫”“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不慌不忙地回答”“野兽来了”“很有信心地回答”等词句,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体会孩子与敌人巧妙地周旋:表面装傻,实际言语讽刺敌人、迷惑敌人相信他。

(4)这部分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孩的机智,在与军官巧妙地周旋?

同以上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第一部分最后5个自然段品味词句,体会意思。

3.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1)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传递情报。)

(2)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3)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4.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2)这两段话和前面哪部分课文相似?分男女生对比读前三段和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首尾呼应,小孩唱歌实际是在放哨。)

【设计意图】课文重点在于对“夜莺的歌声”的理解,因此教学时不需要逐段分析,只需以课题为切入点,抓住三处“夜莺的歌声”作发散点,以点带面,即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挖掘文字内在,体会人物品质。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

语感训练:“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设计意图】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语感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拓展创新,开放课堂

1.学完课文后,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面对凶恶的敌人,小夜莺为什么能够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憎恨敌人临危不惧热爱祖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再次总结、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水到渠成地称赞小夜莺。

(五)感悟体会,练习设计

1.阅读、搜集小英雄故事,选择观看《小兵张嘎》《鸡毛信》《铁蹄下的村庄》等小英雄影片。

2.你想对文中的“小夜莺”说点什么吗?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搜集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与文中主人公对话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十、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宛转)

巧周旋

传情报机智

灭敌人勇敢

站岗哨热爱祖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价值观目标: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理解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理念:

1、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兴趣的去学习,有感情的品读,注重交流。通过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感悟文本内涵。

3、通过读读、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将每个环节的学习层层落实到实处,稳扎稳打,力求完成一节朴实、扎实、高效的语文课。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学习方法:

1、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搜集杏林子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热爱生命、活得有光彩的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19课,一起来探讨杏林子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板书课题:生命生命)

1、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抽学生认读

(2)选词填空。

骚扰糟蹋茁壮有限

欲望震撼不屈向上

一只飞蛾()着我,我捉住了它,但它强烈的求生()使我放了它;()的瓜苗在砖缝中()成长,令我().它们都告诉我生命虽然(),但我们不能()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对字词的简要复习,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为对文本的阅读打下基础)

过渡:生命是什么这个话题以前大家以前思考过吗?是啊,人人都有生命,我们却很少关注它,可作者杏林子对生命却倍加关注。

二、理清文路,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声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读完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有疑虑,在思考)你能读出作者的疑虑和思考吗?

过渡:生命是什么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话题,老师也无法用简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但杏林子在文中列举了几个事例,请大家带着对生命的思考去读一读。

(2)指明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设计意图:初读文本,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令作者感到震惊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令作者震惊?试着在旁边批注上你的感受。

过渡:我们先来关注这只求生的飞蛾吧!它令作者震惊的是什么?

(1)你从哪句话感受到了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课件出示句子: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引导重点理解极力、跃动,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对生命的珍惜。(板书珍贵,爱惜)

(设计意图:通过对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在语言的感染力下体会脆弱的生命在勇于抗争中变得顽强。)

(2)作者对这只飞蛾的态度前后一致吗?

(3)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对它的佩服读出来。

(4)你还想对飞蛾说些什么?采用对话的形式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走入文本,加深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读,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过渡:飞蛾对生命的珍惜令作者震惊,而砖缝中的香瓜子更让作者有种意想不到的感受。

2、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去掉竟然、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本中的第三自然段,与屏幕上的内容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这两个词语去掉好吗?能换个词语吗?

引导体会竟然竟,感受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你能读出作者的那种意外吗?

(2)香瓜子在生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遇到困难时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板书顽强,不屈向上)引导读出对香瓜子的赞美和敬佩。

(3)哪位同学能试着背出这一自然段。

过渡:小小的昆虫飞蛾让作者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令作者感到震惊、;小小的植物种子让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不可抗拒,,令作者意外,又是什么让作者震撼呢?

3、静听心跳。

课件出示跳动的心。

(1)同学们,请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跳动的心有什么感受?来,闭上眼睛,伸出小手摸摸自己的胸口感受自己的心跳。

(2)这样的心在你身上跳了10年了,你注意过它的存在吗?听着这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件出示句子: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引导理解单单,体会生命只属于自己。引导读出自豪、激动的感情。

(设计意图:跳动的心跳给学生以震撼,引起生对心跳的注意,切身感受自己的心跳给学生带来对生命的关注。)

(2)再读第四自然段,你从中还知道了什么?

杏林子告诉我们对待生命有两种态度: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糟蹋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说怎样做是糟蹋生命?怎样做是好好地使用生命?你决定怎样做?

练习说话:我()好好使用它,()白白浪费它。

(3)杏林子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我要对自己负责。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体会杏林子下定决心要严肃对待生命。(板书:生命严肃,要对自己负责)

(设计意图:练习说话和比较句子在培养学生准确用词的同时,也丰富了语言表达,更使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感悟)

过渡:杏林子是一个对生命极其负责的人,她这样告诉我们:虽然生命短暂

4、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杏林子的手:请你仔细看看画面上是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播放音乐,师向学生介绍杏林子。引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图的运用、师的介绍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做了更深的情感铺垫,使学生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生命的价值有了更深的思考)

过渡:虽然杏林子的手是病态的,但她的生命却是美丽的。

四、回归整体,升华主题。

(1)练习说话:生命因()而美丽.

(2)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像杏林子这样身残志坚,却热爱生命,依然活得光彩有力的人。

(设计意图:在对文本感悟的同时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触,深化了主题。联系生活举例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升华了情感,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题目,课文为什么连用了两个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读题目:既然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热爱它,请读出你对生命的热爱;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请读出你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可以创造无限的价值,我们要好好使用它,请读出你的决心。

(设计意图:回归主题,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抒发情感,)

五、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学了这课,大家对生命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请试举一个具体实例写出你对生命的感悟。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和习作能力。)

总结:杏林子知道自己被病魔折磨的身体像小飞蛾,像小瓜子苗,虽然脆弱,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是一样的,他们都知道生命可贵应珍惜,他们也知道脆弱的生命要变得顽强必须奋发向上。如果你能严肃对待生命,对自己负责,你一定会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一、情境导入: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乡下人家。用心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细读探究:

1.自学提示: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风景最感兴趣呢?请大家细细品读课文,边读边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还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时间:5分钟

2.组织汇报:(1)雄鸡悠闲自在。

师:当然对于一些享受诗情画意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那么谁再来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风景?(学生汇报交流)

师:[投影出示此句]

师: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学生看书自由说。

生:就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读句)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呀?

师:带看你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你来表演表演那只高傲的大公鸡吧!谁来配音!所有的小鸡一起读。

师:让我们再读读可爱的鸡鸭吧!同学们这幅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美景在城市里很难见到啊,这可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的风景。(齐读最后一句)

小桥流水戏鸭:出示动画配音:学生感受并齐读。

(2)门前种鲜花

生汇报。

师: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出示图片)。(生读)

师: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呢?(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

师:你们来到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百花齐放的鲜花,你的心情怎样?

师:请你带着你的感情读好这句话。

评:你读得真棒,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一朵朵面带微笑的鲜花了。

我们都像他一样美美地读读吧!

3、屋后春笋冒: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什么了吗?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机勃勃、春意昂然)

师:哪里看出来的?(绿绿的浓阴、成群、探)

师:你们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对呀,一个探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笋芽儿竭尽全力,才钻出了地面,当他第一眼见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惊喜地欢呼?女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儿。男生一起读读调皮的笋芽。这样有生机的景象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雨后春笋)(出示图片)

我仿佛看到了-----(学生回答)我仿佛看到了-----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这春雨竹笋鲜花的美景吧。(出示第二节)

5、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轻吟唱:生汇报后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可以配乐)

门前吃晚饭学生汇报。

师:播放图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背。

6、夜静催眠曲

学生汇报

师:课文哪里描写了这幅画面,你能用朗读把宁静的感觉读出来吗?(多叫几个学生朗读)

三、总结:

1、课文总结:我们信步乡间小路,饱览了:齐说屋前搭瓜架、门前开鲜花、屋后冒春笋、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的乡间美景。作者被眼前独特、迷人的美景陶醉了,所以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回读全文:

师:在乡下,袅袅升起的炊烟萦绕着屋檐,浓绿的大树掩映着乡村,绿绿的田野,不时掠过的燕子构成了乡村特有的风景画老师也被深深的感染了,一起看画面回读全文。

3、提炼写作方法:

课堂小练笔:描写乡下人家的冬天

师: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出示图片)其实乡下的冬天也很美,你能把它写下来吗?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触摸春天》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课前导读(生)

温馨寄语:

同学们,春天到了,多美啊!在这样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走进盲孩子安静的世界,和她一起去触摸多彩的春天!

预习目标:

1、能自己弄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也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基本弄懂。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初步理解关键性语句,针对课文提出疑问。

我是预习小能手:

1、我已将全文读了遍。我积累的词语有如下一些:

2、我知道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叫的女孩的故事,她是一个。读她的故事,我感受到了她是一个的孩子。

3、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一个句子很有哲理,对这个句子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要把它写下来,课堂与同学交流。

4、课文中有些问题我不大明白,我要把它提出来,课堂与老师、同学交流。

课中导学(生)

一、课前创设情境,播放春天课件导入新课。学生先分组检查课后字、词的预习情况,再出示重点字词,学生认读,并由学生指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教其他学生认读。小组分段朗读课文后推荐一名学生参加我读得最棒课文朗读。

二、学生自由朗读后全班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再交流读文感受及读后疑问,为下节课学习作铺垫。

三、引导学生勾画出盲女孩的神奇的词句走进文本,探寻人物内心。并抓住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反复的品味、朗读,体会文章的中心。

课后导练(生)

一、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花香()的经历()的曲线

()的早晨()的灵性()的世界

二、我能照样子写词语。

1、打打闹闹:

2、多姿多彩:

3、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的词)

三、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浓郁的花香吸引着邻家的盲童安静。(缩句)

2、这是奇迹!(扩写)

3、她的手指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四、阅读课文第三六段,答题。

1、我会查字典。

袅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查,袅袅的意思是,与它字形相近的汉字有:

2、第五段中描写安静的动词有:。我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安静对、对的热爱。

3、填空。

①悄然合拢一词中的悄读音为,扑腾的意思是。

②全新的经历是指,此时的安静一定在想:。

③我没有惊动安静是因为:。

④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

4、安静明明是个盲人,作者却用上了张望,你体会到了什么?

导学案(师)

导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导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

2、运用适当方法体会,品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导学时数:

两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些个季节?说说原因。

2、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

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3、入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分组检查课后字、词的自学情况。

2、出示字词,学生认读,并由学生指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教其他学生认读。

3、齐读重点字词。

4、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5、各组推荐一名学生参加我读得最棒课文朗读。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归纳整理: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穿梭于花丛中,用双手拢住了一只蝴蝶,最后又将它放飞的故事。

四、交流初读感受。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读了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走进文本,探寻人物内心。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勾画出盲女孩的神奇的词句。

2、分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3、全班交流重点词句。教师抓住第四、六两段引导学生交流。

①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A、竟然惊讶一词写出了什么?

B、在这神奇的瞬间,安静的心里会闪现出怎样的画面,她会想些什么呢?

C、指导朗读第四段。

②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

A、理解张望的含义,安静明明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

B、安静用心在感受着春天,她仿佛看见了请同学们有她仿佛看见了开头,同桌间说说此刻安静心中的景象。

C、学生配乐朗读

二、升华情感,领悟人生真谛。

1、一个盲女孩竟能在花丛中流畅地穿梭,一个盲女孩竟能拢住精灵般的蝴

蝶,一个盲女孩竟能用自己的方式触摸春天,她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神奇的灵性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全班交流。

3、出示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学生谈对中心句的理解。

三、回归文本,总结品读,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因为爱能创造奇迹!感谢安静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感谢作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境再次朗读这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吧!

2、学生配乐朗读全文

3、介绍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附板书:

17触摸春天

流连花丛

拢住蝴蝶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安静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放飞蝴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们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地方笼罩着战争的阴影。(结合现实,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资料)是啊,利比亚的孩子还能安心学习吗?有多少人期待着和平!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解决生字,圈出生词。

2、指名学生读诗,正音。

3、提出疑问,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

巡弋不速之客频频蜥蜴祈盼

4、齐读诗歌。

5、自由读诗,思考:每一节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节诗歌,并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

师:大海本来什么样子?现在什么样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2、同上,学习第二小节。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第三、四小节。

4、这究竟是为什么?四次反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对战争的愤恨、不解、控诉)

5、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6、仿写诗歌

出示:的

本来

可是

这究竟是为什么?

7、展示作品,评价。

四、情感升华

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孩子们失去家园,成了难民,由于食物短缺,孩子们营养不良。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其他疾病。

1、面对战争带来的灾难,你有什么希望与祈盼?(停止战争、维护和平)

齐读第五小节诗歌。

2、我们希望他们有课桌、有教室,还应该有什么?(足球场、游乐园、温暖的家、阳光、鲜花、关爱、温暖)

师:有和平,有爱,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4、宣读《儿童和平条约》。

五、作业:我们能为和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控诉战争

呼唤和平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预习了课文(板书课题),这个试验是谁做的,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做的?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注意正音:着地违背的确固执

二、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画出你最受启发的句子,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交流自读情况。

3.全班交流。

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流利。

说一说自己受到的启示。如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或者人们身上各有什么不同的启示。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随机解决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待下一课时。

如,当时人们为什么那么信奉亚里士多德?(可补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成就,确实值得人们敬仰)伽利略是怎样思考才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的?伽利略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还要到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三、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自主记忆字形。

2.指导书写:辩(注意中间是言字旁)奉(下面是两横)妄(上面是亡,不要多点)执(右边是丸,不要少点)释(右下边不要多一横)

3.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合作研讨

1.(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议论的人们,当然也有记者。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

2.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伽利略,有可能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3.同一组中扮演相同身份的同学互相交流: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回答才更加严密。

二、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1.您是怎样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

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怀疑,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确实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单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

(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行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您的试验已经成功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

因为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的确有错误。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改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

3.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认识?(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

三、受到启示,延伸课外

1.到底实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后一段,并出示最后一句话)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一直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

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伟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所以不要迷信任何人,应该追求的是真理)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课给自己的启示。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鱼游到了纸上》,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7课精讲课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文中记叙的是作者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围观的人都说他画的鱼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随着作者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目标确立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以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丝不苟、赏心悦目、融为一体等词的意思。2、让学生从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3、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学习作者和聋哑青年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难点为: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及两者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教法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设疑导入法、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式,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见解,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和文本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预设如下五个环节: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鱼却游离了水,游到了纸上。(揭题,板书)对此,你一定会有所看法吧?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自己心中的疑惑或心中的感受,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创设自主读书的情景,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读前导读,导自读方法。告诉老师,你准备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营造自学思考的氛围,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指导读书的方法,明白读书的要求,鼓励学生潜心读课文。

2、读中导读,导自读习惯。①导读正确。指导学生读准花港、清澈、鱼缸、厂徽等正确的读音。②导工具书的运用。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工笔描写、速写的意思。这种习惯的养成就渗透在读书的过程中。

3、读后导读,导自读感知。让学生感知聋哑青年的形象,以及周围的人是怎样评价他的画的。

以上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的习惯,学习用多种方式自读课文,自己去读懂课文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针对三次对青年所作的画的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点击课件出示空白表格)然后,我让学生再读一读课文,并划出这三次评价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最后,我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完成表格,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整理如下(点击课件填满的表格),这样鱼游到纸上出现的次数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第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女孩惊奇的赞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青年人鱼画得逼真。

第二次是作者的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划一划的方法找出描写青年人画鱼画得专注、逼真的句子。(点击课件)在这里我让学生当文中围观的人、老师当记者,用采访的方式进行口语交际。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采访学生:1、看到栩栩如生的金鱼画,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年说呢?2、联系上下句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工笔描写?什么又是速写?通过这个记者向围观人采访的情景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青年对美的追求,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也为解决课文重难点作好铺垫。

第三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对于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重点理解词语。(点击课件)然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文字,采用指名读、比赛读、范读、评价读等多种形式,读出聋哑青年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同时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做好情感积淀。

(四)巧作对比,情感升华

让学生把课前画好的金鱼画拿出来,然后我说今天,我把那位青年的金鱼画也请到课堂上来了(点击课件出示金鱼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感悟到青年的画得如此的逼真和他本人的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坚持不懈是分不开的。

这个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为画中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悟。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板书:心里纸上)同时,适时地利用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或只有才来对这两句加以归纳。然后再以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用鱼游到了心里为题?使学生对所感悟的内容有个总结,有个提升。

(五)拓展延伸,展示风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开始潜移默化地渗透写作指导,观鱼时的神态描写,画鱼时的动作描写,及作者对青年的外貌描写。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挖掘材料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6、7、8三个自然段和文中的插图想象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并把它写下来,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明了,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的的有机统一:

27、鱼游到了纸上

水里心里纸上

观鱼爱鱼画鱼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远充满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
第一部分
(教室内学生分四个小组围坐)
师:今天我们这样坐在教室里,跟平常不一样。你们意识到什么了?
生:小组学习。
师:对啦!小组学习,然后小组擂台赛。今天上课我只讲二十分钟,跟大家一起学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就你们自己学了,行吗?(学生:行)好的。大家一起说,今天讲的课题是什么?
生:(齐)夜莺的歌声。
师:夜莺,这是什么东西?
生:是一种鸟。
师:对,看我写字。(板书夜莺的歌声)看这个题目好像是说一只夜莺在唱歌,是吗?(生答是)你们读过课文没有?啊,读了三四遍。你们读的时候发现没有:这篇课文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谁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课文中人物的名称都是用动物来代替的。
师:谁同意他的说法?(无人举手)他可能是说,那德国军官问那个小孩子这里还有人吗?小孩子说,有麻雀、乌鸦等等,他说了一些鸟儿,是不是这样想的?(生答是)是可以这样想。这是那个小孩在戏弄德国兵。谁还看出别的不一样之处?
生:这篇课文分开了几节?
师:分成了几节?它有标志吗?
生:没有。
师:没有标志你怎么看出它分了几节?
生:因为它节与节之间隔开了一行。
师:你不是说没有标志吗?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这是不是一种标志呢?(生答是)对,这叫隔行分段。你们打开书看一看,有几个隔行,分了几段?(学生看书)
生: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师:你们浏览一下你们不是已经读了三、四遍吗?现在浏览一下第一段,看它写了什么事?(学生看书)那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第一段是写一次战斗结束后,一队德国军发现一个小孩子在河边吹口哨。
师:你的意思是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孩子?这一段的产人公应该是谁?
生:这一段主要写德国兵发现了小孩子,并让他带路
师:要按你这样的说法,主人公还是德国人。整篇课文的主人公应该是谁呢?
生:应该是那个小孩子。
师:那么你说各段的意思时,都应该站在小孩子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
生:这一段讲小孩子被德国兵发现了,他们让小孩子带路。
师:小孩子愿意不愿意让德国兵发现?
生:愿意。
师:那么他是被动地被发现吗?这样总结第一段的意思行吗?如果说小孩子是主动地,想让德国兵发现,那应该怎么说?
生:小孩子让德国兵发现,并给他们带路。
师:呀!这小孩子是汉汗!(笑声)
生:小孩子故意吹口哨让德国兵发现。
师:这是他在干什么?
生:他准备带德国兵到游击队的埋伏地,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师:意思说对了,就缺一个词:小孩子在干什么?
生:小孩子引诱敌人让他们被消灭。
师:要是用两个字来说的话,这叫什么?
生:诱敌。
师:对啦,就这么一个词。(板书诱敌)再翻翻第二段,这回好说了,小孩子在做什么?(学生读文)他在前面走,敌人在后面跟着一直走进埋伏圈。这叫什么?
生:带路。
师:对。(板书带路)第三段讲什么?
生:讲小孩子让游击队歼灭敌人。
师:如果还要用两个字(指板书)写上,该写什么?
生:歼敌。
师:对不对?(生答对,教师板书歼敌)第四段?第二天他又跑到村口的岔路口吹起口哨了。他又去干什么?
生:又去诱敌。
师:又去诱敌黑板上该怎么写?
生:又诱。
师:又诱?有点别扭,意思对,把又字再换一个字。
生:再诱。
师:对再诱。又诱也讲得通,但把两个同声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绕嘴,也不好听。换成再诱。(板书再诱)他就这样用他的口哨声引来了一群又一群的敌人,带到埋伏圈里,让游击队把他们一群又一群地歼灭。小孩子能干不能干?
生:能干。
师:他凭着什么去诱敌的?看课题,就凭着他模仿夜莺的歌声。这孩子很了不起。我们再仔细看一下第一段,小孩子和德国军官有几次对话?你觉得哪一句最精彩?说了那么多话,当然都是应答如流。找一句最精彩的。
生:(读文)小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这就精彩了?你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到山上去放羊,他想逗人家玩,就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人们上去救他,却发现什么也没有。第二次他又喊,人们又上去了。又什么都没有。第三次真的狼来了,他喊狼来了,狼来了!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这不都一样吗?你怎么认为这个就精彩了?
生:这是小孩子在骂德国兵的。
师:是骂德国兵的,而且是婉转的,但又是面对面地骂他你是野兽,你是野兽!可那个德国军官却怎么样啊!有口...
生:难言。
师:是啊,有口难言,有口难辩。所以你认为很精彩,是吗?(生答是)骂敌人是野兽。看我写(板书斥),斥,什么叫斥?(生答斥责),什么叫斥责?生答:很狠地批评,(狠狠地骂)骂谁呢?(板书
敌为兽)斥敌为兽。他就说了一句话吗?你们看他说的那些话,都怎么样啊?
生:都很巧妙地躲开了敌人的盘问。
师:那你把那些对话都来读一下。(生读文)小孩子说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是真的那些鸟儿,还是说敌人是乌鸦、猫头鹰?
生:敌人。
师:这可错了。他是说真的鸟儿。他故意说一些真的。让敌人看作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小孩话,就不怀疑他了,是吧?他是在和敌人打岔、兜圈子。从小孩子整个应答的过程来看,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他的表现吗?
生:巧妙。
师:可以,还有吗?
生:(数人答:奇妙、机智、新奇、奇特、机巧、奇异、又奇又巧等)
师:看来你们对巧和奇两个字最感兴趣。大家看黑板,我这里已经写了斥敌为兽,如果用奇字,该怎么往下写?
生:写对答奇。
师:很好,很好。还有别的吗?
生:写应对奇。
师:应对不是和对答一样的意思吗?
生:写应对更像写诗。
第一课时第二部分
师:有意思,他看出来我想写成诗,说应对有点文言的味道,古香古色的,有点古味儿。好,我们就按他的写。(板书应对奇)再想一下,我要是想写巧字,谈怎么写?
生:写巧安排
师:编得挺好,但小孩子并没有安排什么,只是在和敌人巧妙地应答,对话。
生:写应对巧
师:不太好,一是和刚才应对奇太相似,二是念起来不顺口,应对巧,听,都是往下压的语调。
生:写巧对答
师:也不太好。看我写一个怎么样?(另外板书一行斥敌为兽巧周旋)周旋懂吗?就是用说话和敌人怎样?(用手做绕圈子的动作)
生:绕圈子。
师:对了!和敌人绕圈子说话。这一下我们的任务可重了,每段都得写两句,最后出来两首诗?好吗?(生答好)好是好,可是难啊!希望大家努力,把这两首诗写出来!现在开始再看第二段带路,孩子继续和敌人周旋。这一段文字少,很短,应该好搞一些,你来读一下吧!
(学生朗读课文)
师:孩子一边走一边学鸟叫,还用手打树枝,拾松果(做动作)你们觉得孩子怎么样?
生:小孩子什么也不怕,从从容容,叫敌人不怀疑。
生:这一段小孩子又说敌人是蘑菇,洋蘑菇。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德国军官问小孩这里有游击队吗?小孩装傻,说(读文):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一边装傻,一边就把敌人又骂成了蘑菇。
师:很好,这一小段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联系后面的课文想一想。
生:最重要的是他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是他和游击队约定的暗号。夜莺叫一声就代表一个德国兵,杜鹃叫一声代表一挺机关枪。这是小孩子在给游击传递情况,敌人的情况。
师:也可以叫敌人的情报,敌情。很好,她把下一段的意思也讲得差不多了。那么这里怎么写(指黑板)?
生:写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不简单,七个字写出两种鸟,但没有说明这鸟儿在叫。
生:写夜莺唱完杜鹃叫。
师:好多了,但写诗得押韵,我给你们改两个字。(板书夜莺唱罢杜鹃啼)行吗?(生答行)罢就是唱完了,也有一点古味儿,啼当然就是叫了,这就和上一
句的奇押韵。还有第二首诗呢,上一行最后的一个字是旋,怎么写押韵?
生:就写我刚才说的学了夜莺学杜鹃。
师:韵是押上了,但还是没说出鸟在叫啊!让它们叫起来。
生:写夜莺唱罢..唱杜鹃。
师:很好,只是两个唱有点重复。我还给改一字。(板书夜莺唱罢鸣杜鹃。鸣、叫、啼意思差不多,可以吧?
生:可以。
师:刚才说小孩子给游击队送情报,送到没有?
生:送到了。
师:(板书情报送达)这样写行吗?(生答行)情报送到后,怎么样?
生:敌人被歼灭了。
师:孩子怎样了?
生:孩子不见了,他听见口哨声,也是暗号,就钻到密林中去了。
师:我这里(指板书情报送达后面)写什么?写敌被歼还是写人不见,孩子不见了,哪个好?
生:我觉得哪个都行。(众笑)
师:好吧,我们两首诗各用一个。(有学生举手)
生:两个都用,第一首诗就又不押韵了。
师:说得好,动了脑筋。但是我告诉你,诗的第一、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可以不押。好了,我们把它写上。(板书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板送达敌被歼啊呀!这个歼字是第一声,和上面的旋鹃都是上扬的声调,读起来不好听。我们这样写吧,改成歼德寇。寇字知道吧,什么意思?
生:土匪、强盗。
师:歼德寇行吗?(生答行,教师改写板书)第四段比较简单,孩子又去做什么?
生:又学夜莺叫。
师:对。(板书莺声又起)孩子又像原来一样去等谁?
生:等敌人再来。
师:是的。这个等我换一个字(板书待)行吗?
生:可以。
师:等敌人再来,(板书敌,与待字中间留一空)等待什么样的敌人?一个字。
生:强敌。
师:太夸奖他们了!
生:顽敌。
师:行!这个可以。(板书顽)还有第二首呢,也把这一句莺声又起待顽敌写上行吗?
生:不押韵了。
师:小小地变动一下就可以了。谁有这个机智?
生:把敌和顽两个字换一下,变换一下位置,写成敌顽。
师:非常好!(板书莺声又起待敌顽)太聪明了!我们一下子写出两首诗来,大家一起把它读一下,第一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应对奇,夜莺唱罢杜鹃啼。情报送达人不见,莺声又起待顽敌。
师:好,读第二首。
生:(读板书)斥敌为兽巧周旋,夜莺唱罢鸣杜鹃。情报送达歼德寇,莺声又起待敌顽。
师:(看表)从上课到现在我们用了二十三分钟,学习了几段课文的主要意思,但学习得比较粗。课文语句中还有很多写得精妙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学?(生答想)想学,但是我不管了,你们自己学。这不分了四个组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共同学习、议论。先小组内学,学完了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成果,要想出一个汇报的形式,怎样汇报,各小组自己想办法,看哪组的办法好。好了,现在开始自学,议论,下节课开始汇报。
(学生分组学习,共学习十五分钟,教师组间巡视、指导)
师:好了,时间到了,先下课,下课后没商量好的小组可以抽点时间再研究一下。下课。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第三组举手)好,你们先来。(第三组全体同学拿着课本上台前)
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
生:(负责人)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
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学生们围坐在地,老师站在圈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
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
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
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教师插话:这个小孩利用了仿生学保护色!笑声)
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
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众笑)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女)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
学生:(女)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教师插话:没有发作)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
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女生)的意见,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齐)同意关玉婷的。
老师:那就是关玉婷说得对!(教师插话:哈!少数服从多数。笑声)现在提最后一个问题:军官用什么东西来引诱小孩让他带路的?
学生:军官是用火机引诱小孩的。
老师:这节课上完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学生:我不知道木屑是什么意思。
老师:谁来答?(学生举手)请荣庄同学回答)
学生:木屑就是削木头时削下来的碎片碎沫。
学生:我不明白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
学生:垂头丧气就是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低着头有气无力的样子。
老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我们就下课。
(教师插话:我有一个问题可不可以问你们?)
学生:可以。
(教师问,课文中哪一句话突出地表现了德国军官的凶恶?)
学生:第十九自然段军官说: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们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这一句表现得敌人最凶恶。
(教师:很不错。全组学生走下台前并向全班招手示意。)
师:第三组同学表演了一段上课的情景,老师提了问题,大家回答,又让学生提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很好,还形成了小小的辩论。但有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比如德国军官用什么引诱小孩带路,答案只有两个字火机,太容易了。不过总地来说,你们认为第三小组的汇报可以得到A、B、C、D
哪一级的评价?(学生答A级)好吧,大家都同意A级,我们就给他们评A
级。(板书第三组A)下面由第二组表演,(第二组全体上台前)谁来报告?
生:我们第二组是用电视剧的方式来汇报这一段,曹毅然表演军官,王智慧表演小孩,其他人表演敌兵,我来当画外音。
(一学生用课本和手做了一个电视剧开拍的动作,并说:电视剧《夜莺的歌声》第一集,灯光、摄影、录音就位,开始!笑声)
画外音:夜莺的歌声响起来了。
(小孩子用口哨模仿鸟叫,军官领着一队德国兵大摇大摆,挺胸凸肚走来,大笑声)
画外音:一个德国军官带着一队德国兵来到一座烧焦了的村庄。他们发现在这很静的地方,一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低着头,手里削着什么。
军官:喂,小孩!你在削什么?让我看看。(小孩递哨子)你做得挺巧啊!
画外音:军官点了点头,他那阴沉沉的脸上闪出冷笑的光。
军官: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小孩: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又用嘴学鸟叫)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小孩:怎么会剩下我一个,麻雀、乌鸦、猫头鹰都有,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蛋!我问你还有没有人?
小孩:人呀,战争一开始就都跑了,村子里着了火,人们说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画外音:军官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军官:你这个蠢东西!你认识到苏蒙塔斯村的路吗?
小孩:当然认识,我常到那儿去钓鱼。那儿的鱼的可凶了,能吃掉小鹅。
军官:行啦行啦,你带我们去,给你这个小东西(掏出一支钢笔)这是进口的打火机。要是你带错了路,我就拧下你的脑袋。哼哼!(做拧的动作)听懂了吗?
画外音:我们组的电视剧演完了,谢谢!(台下鼓掌)
师:演得不错,下一组,第四组吧!先介绍汇报方法。
(第四组学生上台,有三个钻到黑板架后面)
生:我们也用表演的方法。不过我们演哑剧,军官和小孩都不说话,只做动作,后面专有一个人读叙述,两个人分角色读军官和小孩说的话。前后配合着演。)
师:你们为什么这样表演。
生:这样不用背,(师插话:不用背台词)对,不用背台词,又演得比较全。
师:不错我也奇怪,为什么有人钻黑板后面去,原来是幕后音!(众笑),好,开始。
(口哨声响起,从开头朗读课文,军官带士兵上场,与小孩对话。对话中军官不时穿插几个英语单词如NO,OK
等。表演过程记录从略)
师:第四组搞得有新意,有点像多人双簧,有创意。这位军官先生还说几句英语,让人们看出他是外来侵略者,很有办法。要是你会几句德语就更好了!(众笑)下面就剩第一组了,请上台!(第一组学生上
台,组长介绍汇报方法)
生:我们组用讲故事的方法汇报,由徐迪新扮一位老爷爷,他就是当年那个小孩,现在老了,给村里的孩子们讲他当年的故事。
师:形式很好,开始吧。
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学生围坐在地,老爷爷坐在正面)
老爷爷:孩子们!(众笑)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当年的故事。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和你们现在差不多。(众笑)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德国鬼子来侵犯我们国家。有一次,一场战斗刚结束..(后面的内容基本与课文相同,讲述中间老爷爷曾两三次向孩子们问话,如你猜孩子怎么说?你说可恨不可恨?等等,过程从略)
师:四个组演得都很好,汇报的方法各组都不同,但都很有想象力,很有创造性。刚才第三组得了A,现在评一下第一、二、四组,应该评哪一级?(学生议论,最后都评A级)好!都是A级。(板书第一组A、第二组A、第四组A)下面我们进行课文第三段的学习和汇报第一、四段很简单,就不汇报了。但是这次你们四个组先好好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学习汇报。我要求一定要有创新,要与众不同。哪一组的方法最好。我才请上台来。听明白了吧?我只请一个最有创造性的组来。现在开始商量方法。
(各小组研究,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时间约12分钟)
师:商量好了吧?各组长先来简单介绍你们组用什么方法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请一个同学演双角色,既当军官也当小孩。其余的同学当配音。
师:什么配音。
生:就是模仿小孩子的各种鸟叫声,游击队员的说话声因为他们是埋伏着的,不能出来演。还有最后的打仗的枪炮声。
师:模仿鸟叫和枪声,在舞台上那叫效果。第二组用什么方法?
生:我们还是画外音加表演。
师:和刚才的方法一样。
生:是一样。
师:第三组,你们用什么方法?有没有创新?
生:我们也是表演,但我们觉得游击队的战士也能演,让他们在那边,站在一张桌子后面演。
师:为什么要站在一张桌子后面。
生:桌子代表山,他们在山上。
师:课文上没说游击队埋伏在小山上啊,是树林深处。
生:那桌子就代表树林。
师:嗯,办法不错。第四组讲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我们演一个电视直播节目。我当主持人,请支老师当特邀佳宾,其他同学当观众,他们可以给我们打热线电话。
师:大家一起来评判,你们觉得哪一组的方法最新颖,最有创造性?(生齐:第四组)好,我们就请第四组来表演这场电视直播。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意见,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但我得征求第四组同学的意见,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对第四组)我想让全班同学当电视机前的观众,他们也可以给你们现场打热线
电话。可以吗?(生:可以)好,大家注意,第四组的同学邀请全体同学当电视观众,你们也可以给现场主持人打热线电话,好不好?(生:好)那你们第四组除去主持人,佳宾,其余的同学就算现场的观众了,好不好?(生:好!)那这场现场直播马上开始谁要打热线电话就举手,我们这是土办法。(笑声)
(第四组学生上台,主持人坐在正面椅子上,对面是佳宾支老师,现场观众坐在佳宾的左侧)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大家好!又到了我们每天的电视剧评论节目了。最近我台开始播送电视剧《夜莺的歌声》,昨天已播到第3
集,观众反应热烈。今天我们请来了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支老师,(全场大笑)来做我们的佳宾。大家欢迎!(学生鼓掌)有不少观众给我们打来电话,询问有关这部片子的问题,您能做一些解答吗?(主持人的这段话有手稿)
佳宾:可以,尽我所知。谢谢大家信任!
主持人:各位观众,您如果有什么话要说,或有什么问题,请拨热线,我们的电话号码是1234567(全场大笑)支老师,我先代表观众向您请教一个许多观众问过的问题:电视剧里描写的这场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手稿)
佳宾:这场战争是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法西头子希特勒,勾结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东条英机,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侵入了东欧各国,也侵入了当时的苏联,就是现在的俄罗斯。苏联人民英勇抵抗,发起卫国战争。全世界人民也英勇抗击德意日反动派,最后获得了全面胜利。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当时苏联国内的事。
主持人:当时我们中国参没参加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佳宾:参加了。日本当时侵入了我们中国,中国人民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到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笑声)各位观众请拨电话。(有人举手)
现场观众:我想问支老师一个问题:游击队员的口哨一响,小孩就钻进树林不见了。那树林树那么高,怎么能看不见一个人?
佳宾:这位观众的问题很有意思。一般在树林里不但有高高的树木那叫乔木,都有树干、树枝分明,比如松树、白桦等。树下一般还长着灌木,就是那种没有主干,丛生的,不很高的,如用来编筐子的荆条,公园里剪得很整齐,像一堵矮墙的黄杨等等都是灌木。小孩子完全有地方可藏。(台下有人举手)
主持人:这里有观众从家中打来电话,您请讲。
电视观众:刚才支老师提到了白桦,课本里也说了。请问白桦是一种什么树木,我们这里有没有?
佳宾:白桦是一种乔木,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白色的树皮,非常柔软,能一层一层剥下来,薄得像纸一样,好像有油性,一点火很爱着。课文上插图画的就是白桦,银白色的树干,很漂亮。老舍先生曾在《林海》里写过白桦的银裙。这种树喜欢寒冷,俄罗斯有很多,我国只在东北有白桦。这里是长江流域,应该不会有。还有,这个字读hu,不要读成hu。
主持人:谢谢老师的指导,请你讲。
现场观众:我觉得游击队要一个小孩子去诱敌人,这有点危险,万一小孩应付不了,就坏了。
佳宾: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我觉得我们的观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主持人:观众同志们,哪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拨1234567。(众笑)
现场观众:这个小孩子很聪明很机智,他敢当面跟敌人军官开玩笑,(有一学生情不自禁地反对,不是开玩笑!)行,不是开玩笑,他当面敢骂敌人是野兽,敌人还没话可说。他很机智,根本不用担心。你这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全场大笑)
电视观众:我有一点补充:让小孩子去引诱敌人,敌人容易上当,他们想不到一个小孩子会把他们骗了。
主持人:支老师您看观众们的回答可以不可以?
佳宾:答得很好。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故事,比如《鸡毛信》里的海娃。当然做这样的诱敌工作的确也很危险,因为敌人是非常凶残狡猾的。我们有一首歌里唱的王二小放牛娃不就是被敌人杀害了吗?不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就是不怕牺牲的精神。
主持人:各位观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再请一位观众提出问题。请拨热线。
现场观众:游击队员知道有32
个鬼子,两挺机关枪,说对付得了,就开枪了,歼灭了敌人。如果来的鬼子很多,比如一百多个,二百个,游击队员人少,对付不了,那该怎么办?小孩子还能跑得了吗?
主持人:这个问题我还请现场观众来回答。你如果是那个小孩,你怎么办?
现场观众:我要是那个小孩,一看有这么多敌人,估计游击队对付不了,我就想办法不带他们去。
现场观众:其实带去也没关系,能消灭多少消灭多少,打死一个少一个。反正树林很密敌人地形不熟,小孩子也会钻进灌木丛,游击队员也转移走了。
现场观众:游击队和小孩子一定有事先的约定,多少敌人可以怎么办,都是商量好的。(台下有举手)
主持人:好,请你把电话打进来。
电视观众:我认为打不打由游击队员决定,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反正孩子什么时候都能钻进树林,书上说对付得了,就说明也有时候对付不了的情况。
主持人:我认为观众同志们讨论得很好。现在我向佳宾支老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您拍这部电视剧,是想告诉观众什么?(台下鼓掌)
佳宾:我要告诉观众的,简单地说就是:侵略者必败,也让观众知道这个不知姓名的孩子是多么机智勇敢!
主持人:谢谢支老师光临今天的节目!各位观众,今天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电视剧评论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关注我们的节目!再见!(全场鼓掌)
师:电视节目结束了,我们今天的课也该结束了,今天大家学得非常好,非常有创意。好,下课吧。
全课板书:
诱敌斥敌为兽应对奇斥敌为兽巧周旋第一组A
带路夜莺唱罢杜鹃啼夜莺唱罢鸣杜鹃第二组B
歼敌情报送达人不见情报送达歼敌寇第三组C
再诱莺声又起待顽敌莺声又起待敌顽第四组D

《《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四年级第八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四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