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水的净化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水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水的净化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化学学科九年级课题2水的净化(第一课时)
温故互查
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都离不开水,试各举一例说明。
工业:;农业:。
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P54---P55,回答以下问题:
1.生活用水的净化
①纯水是、、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
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
②在某些乡村,利用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使杂质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③城市中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那么其过程是如何呢?(看教材中图3-15的自来水厂净化过程示意图)
a.请用自己的话陈述一下自来水净化的简易过程?

b.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

c.最终得到的自来水是否纯净?

④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
水的净化方法有:、、、煮沸、蒸馏等,其中净化层次最高的。
2.过滤
阅读教材P55中的“活动与探究”,回答以下问题:
①原理
过滤是把不溶性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②仪器
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铁圈)、等
③操作
一贴二低三紧靠
一贴:滤纸紧贴内壁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滤液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
三紧靠: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斜靠在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内壁。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④反思
a.过滤后的滤液仍然浑浊不清,其原因是。
b.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自我检测
1.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蒸馏水
2.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烧杯的内壁

精选阅读

水的净化导学案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的净化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程标准】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使用说明】自己在课前阅读课本内容,努力完成【课前预习】题,在学案上作简单解答。准备课堂回答,同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准备课题讨论或请教。【课堂探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胆试一试,要相信自己。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混合物或纯净物)。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水的种类

实验现象

硬水

软水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

(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法

(2)实验室:采用法。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3)

“三靠“

(4)(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

(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杂质与水分层

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

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

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把天然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和臭味物质吸附在表面

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蒸馏

通过加热使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分解生成沉淀

硬水软化

三、我的收获:

四、达标检测

1.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静置B.吸附C.过滤D.蒸馏

2.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观察颜色B.加入明矾,搅拌C.溶解食盐D.加肥皂水搅拌

3.下列物质适合用过滤方法分离的是()

A.食盐和蔗糖的混合物B.将粗盐(含泥沙)提纯

C.酒精和水的混合物D.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4.4.指出图中的错误:

⑴(2)。

5.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各种杂质,可以用不同方法进行净化。

(1)如图所示是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弹孔胶塞、膨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沙等材料自制的一个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征,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

②该净水器不同位置的纱布所起的主要作用不同,其中第二层纱布的主要作用是;

③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④你认为上述简易净水器(填“可以”或“不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

(2)实验室为了配制溶液,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

①在连接好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再加入水和沸石进行蒸馏;

②在烧瓶中加入沸石的目的是。

③烧杯中装有冷水,它起的作用。

【课外拓展】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自制一个简易净水器。并说出各部分的作用。

2、实验探究:如何鉴别蒸馏水、食盐水?

①此过程中要用到哪些仪器?

②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蒸馏水
食盐水
【反思与评价】:

水的净化学案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的净化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净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思考题:小明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有气味,于是将水接在桶里,向桶里放上几块洗净的木炭,几小时后水的气味消失了。你知道小明利用了什么净水方法?

2、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操作。

思考题:自来水厂能把浑水变清吗?过滤操作时几次用到玻璃棒?

3、了解硬水与软水,学会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及生活中把硬水软化的方法。

思考题:为什么有些烧水壶内会有一层水垢?

4、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

思考题:长期用硬水洗衣服会产生什么后果?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若遇自来水或井水浑浊,使用之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问题2:自来水厂净水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问题3:根据自来水厂的净水方法,结合自己的了解,把水净化的方法一般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4:过滤操作的要点是什么?

问题5:什么是硬水和软水?怎样区别硬水和软水?硬水有什么危害?生活中怎样把硬水软化?

三、目标检测

教材P58习题第1至第4题。

四、配餐作业

A组题

1、下列对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被污染的水,经过滤后就可以消除污染

C、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纯净水

D、从外观上看自来水很清,但仍不能用于医疗和科学实验。

2、下列不属于净水方法的是()。

A、吸附B、电解C、过滤D、蒸馏

3、在过滤操作中除选用滤纸、漏斗、烧杯、铁架台、铁圈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A、试管B、蒸发皿C、量筒D、玻璃棒

4、硬水和软水的本质区别是()。

A、硬水浑浊,软水澄清

B、硬水含杂质多,软水含杂质少

C、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燃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含较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B组题

1、过滤操作时必须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水(未经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原水

(1)、可以除去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__(填标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填标号)。

(3)、A步骤中加明矾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_____出来。

(4)、该厂生产的自来水是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C组题

1、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蒸发皿、玻璃棒、烧杯B、烧瓶、漏斗、玻璃棒

C、烧杯、漏斗、玻璃棒D、试管、试管夹、烧杯

2、经过滤后,滤液出现浑浊的原因不可能是()。

A、滤纸破损B、仪器不干净

C、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过滤速度太慢

3、蒸馏水是()。

①纯净物②化合物③单质④混合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

氧气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氧气教案课件学案同步练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2—2]、[实验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导
设入
情新
境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
节课的主题。

讨论、交流、发言。

创设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确立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学习思路。
引导探究

实验
探索(过渡)
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从色、态、
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
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
关于氧气的性质。
从已知向探索未知过渡,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讨论、发言。让学生在思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观察、讨论、交流、发
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分析结论。(也可用带
火星的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