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远古人类》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远古人类》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远古人类》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远古人类》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最早)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在约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兽等第3纪残存的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再往后推移一段时间,则是桑氏鬣狗、云南马、山西轴鹿等早更新世的动物出现在这片草原和森林。它们大多数都是食草类野兽。为了生活下去,元谋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猎它们。根据出土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少量石制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他们是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1、形貌、体质特征

2、直立行走【WwW.zfw152.cOm 趣祝福】

3、制造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4、使用天然火

5、群居生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6、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三、山顶洞人

1、刮磨和钻孔

2、佩带饰品(爱美的表现)

3、人工取火(燧人氏)

延伸阅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祖先》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祖先》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祖先》知识点归纳华东师大版

知识点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

黄、炎两族最初居住在今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后来逐渐东移。黄帝族的迁徙路线偏北些,东渡黄河以后,沿着中条山、太行山的山边地带直到今冀北地区。

炎帝族的迁徙路线稍偏南,顺着渭水和黄河两岸发展到今河南以及冀南、鲁东北一带。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曾与所迁地区的土著部落发生过斗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曾经“北逐荤粥”,《逸周书·尝麦》说炎帝族和原居于鲁、豫一带的蚩尤族发生激烈冲突,并被蚩尤族打败。

黄帝族应炎帝族的请求而与蚩尤族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山海经·大荒北经》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蚩尤族曾和少昊族关系密切,所以黄帝族亦和处于东方的太昊、少昊两族作战,并赢得胜利。

黄帝族打败蚩尤族以后,和太昊、少昊两族修好关系,在中原地区扩大了影响,但炎帝族却图谋与之争夺在各个部落间的主导地位,于是黄帝便“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阪泉之战先后进行了三次,炎帝族战败并归服了黄帝。此后,黄帝族与炎帝族联合,在我国广大的中原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影响日益广泛。

新石器时代后期,黄帝族的影响更加扩大。

战国、秦、汉期间,人们对黄帝族的发展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司马迁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史记·五帝本纪》里叙述了这样一个系统:我国上古时代,人名、族名和地名常常合而为一。

上面这个系统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不应当视为某一个人的名字,而应当作为族名来认识。

相传黄帝25子,实即由黄帝族繁衍出来的25个氏族。我国古代文献里,几乎众口一辞地盛赞黄帝的巨大影响,很可能在那个时代已经形成了以黄帝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

在我国上古时代的历史中,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被尊称为五帝,是最有影响的部落联盟首领。

七年级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学案分析


七年级上册《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学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远古人类历史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对寻找有科学依据的感触和历史想像有一定难度。
教材分析
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进行新课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远古人类有多少呢?他们分布在何处?一起来看课本插图。
识图《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读历史地图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看题目,知道这幅图要告诉我们什么;第二,看图例,知道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含义;第三,看图中的地名、分布方位及古今地名注释;第四,找出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生活年代最早的是元谋人,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因发现于云南元谋而得名。
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板书)
教师(提问):对于元谋人,我们发现了哪些考古资料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出示元谋人牙齿化石图,提问):什么是化石呢?同学们查字典了解一下。
学生: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教师: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两颗牙齿,一颗为左上内侧门齿。一颗为右上内侧门齿,同学们可以对照一下同桌同学的门齿,看与元谋人的牙齿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图上这两颗牙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个体。这两颗牙齿硕大、粗壮,由此可推测,其主人是一青年男性。这与以后的北京人相比,其牙齿的形态、构造更为原始。另外,考古学家在元谋人的遗址中还发现一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在遗址的黏土层中还发现许多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那些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说明元谋人已开始使用石器,那些黏土层中的炭屑和呈黑色的烧骨,说明元谋人会使用火。仅凭这些考古资料想揭开原始人生活神秘的面纱还很困难,我们还迫切需要通过一处考古资料丰富的远古人类遗址来揭示原始人的生活。给我们提供大量丰富考古资料的是什么遗址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20世纪2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首次发现了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在以后的考古发掘中,陆续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的骨化石、10万多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这么丰富的考古资料使北京人成为举世闻名的远古人类。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我们就一步步来了解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二、北京人(板书)
学生活动:找出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和生存年代。(发现地点是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20万年。)
教师:北京人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的体质特征如何?
形貌、体质特征(板书)
教师:(课件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对照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说说北京人的头部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发现北京人长得既像猿类而又具有现代人的特征,所以称他们为“猿人”。北京人头部的猿类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前额低平,眉骨粗壮,颧骨突起,嘴部前伸,没有下巴。他们的脑容量虽比猿类大一半以上,但只等于现代人平均脑量的76%。他们的体格健壮,肌肉有力,毛发浓密,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六左右。北京人的四肢相对来说比头部要进步些,他们的上肢已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形式,下肢虽然和现代人相似,但还有若干原始性。由此就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北京人的身体结构有的地方――如上肢,那样接近现代人,而有的地方――如头部和下肢却更像猿呢?同学们能推测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略。
教师:正是由于劳动使上肢肌肉、韧带和骨骼日趋发达,使手由最初只能做简单动作到逐渐会做各种复杂动作,灵巧性越来越强,灵活程度已与现代人差不多了。因此,手是最先向现代人方向发展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下肢在四肢分化后,只担负支撑身体和行走的任务,所以它的发展就落在了上肢的后面,虽已能直立行走,但还有些屈膝。至于脑及脑外面的头骨结构,是在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之后,由于劳动实践和语言的推动才发展起来的,因此,北京人的头部还有较多的原始性。人体发展的这种先后顺序证明,人类是由于劳动才从古猿转化来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师(提问):北京人是如何劳动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制造工具(板书)
教师(总结):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周口店一带的地理环境除了距离海边比现在近得多,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之外,大致和现在差不多。在周口店的南边、东南边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北边和西边是重叠的高山和蜿蜒起伏的丘陵,北京人就住在这里的龙骨山的天然洞穴里。那时候,成群的野马、鹿和羚羊在平原上奔驰;犀牛和大象也常到那里寻找食物;在高山和丘陵上,松、柏、桦繁茂成林;还有结着小肉果的朴树和开小紫花的紫荆杂生于丛林中;成群的猕猴往来攀跃,寻找着果实;凶猛的剑齿虎和熊、狼、豹等猛兽出没于山野间,严重威胁着北京人的生存。北京人跟险恶的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这过程中逐渐地创造了和自然作斗争的武器,那就是石器和火。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一般是把石块打制成带刃的石片,再经过单面加工制成的。也有一部分石片是没有再加工就使用的。这些石器按其形状和用途,可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两端刃器等。砍砸器和刮削器的发现间接证明了北京人还能利用石器把树木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这些工具在今天看来自然是十分粗笨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能把它们制作出来,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能够制造工具,人类的劳动实践便开始了。北京人就是凭借着这些粗笨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北京人同自然作斗争的另一种重要武器,就是火。在他们住过的山洞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还有被火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木炭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了。从灰烬的成堆来看,他们还不会人工取火。那么他们的火是怎样来的,有了火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使用天然火(板书)
教师:火的使用,使人类能够吃到熟食,促进了体质的发展;还能利用它御寒、照明、驱逐野兽,大大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尽管这样,北京人的生活条件还是极其艰辛的,既要抗击种种自然灾害,又要抵御猛兽的侵袭。他们常常由于猎获不到食物或是同猛兽搏斗而丧失了生命。在已发现的四十个北京人的遗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死于14岁左右,生活到50岁以上的仅有一人。
在这样艰难险恶的环境下,我们的祖先是靠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一代代繁衍下来的呢?谁能描述一下他们的生活方式?
学生:回答略。
群居生活(板书)
教师(讲述):他们过着互相协作的群居生活。这种社会性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社会力量的源泉。北京人大约几十个人结合在一起,共同劳动,一起分享微薄的劳动果实,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他们每天早晨成群地出去打猎,主要猎取肿骨鹿、梅花鹿、野马、野羊等。狩猎的方法大概是十几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先躲藏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等野兽一出现,就手持工具围猎追打。这种原始的狩猎方法和简陋工具,是不容易猎获到动物的。妇女到附近的丛林和原野去采集野果,挖掘植物的根茎。采集是北京人获得食物的主要方法。北京人群居在山洞里,燃起一堆火,烤熟猎获的动物肉,或是烧熟采集来的朴树子等,共同享用这些食物。晚上在洞口燃着几堆火,防御猛兽的侵袭。在群居生活中,他们还处于原始的乱婚状态。这种群体就是原始人群,也就是早期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是靠着这种社会组织,经过长期的艰苦劳动和斗争,顽强地改造着自然,改造着自己的体质,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三、山顶洞人(板书)
到了距今1.8万年的时候,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又生活着一种原始人类,因他们的遗骨化石是在龙骨山山顶的洞穴中发现的,所以被称为“山顶洞人”。
自学提示:
1、为什么称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
2、比较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3、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有哪些改进?(骨器、磨制石器、钻孔技术)他们是如何懂得人工取火的?(摩擦生热,来源于生活经验)
 4、山顶洞人佩带装饰品,这说明了什么?(原始的对美的追求)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谁的生活年代离现在最近?谁更像人类?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学生:阅读、回答略。
课堂小结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重点应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用课件展示知识结构。
远古人
对比项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突出点
最早
最丰富、举世闻名
生活年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70―20万年
距今约1、8万年
生活地点
云南元谋
北京周口庄
北京周口店
头部特点
还保留猿的特征
和现代人相似
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
打制、磨制、钻孔

天然火
人工取火
组织形式
群居
氏族
 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互相解答。
学生质疑、解答略。
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写入历史课后记中。
想像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写一篇小作文。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二、能力培养目标
初步了解、认识历史领域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引起兴趣,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从而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
2.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从我国远古人类制造工具、会劳动的历史,认清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元谋人,包括元谋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考古发现情况等。另一重点是北京人,包括北京人的发现地点、距今年代、制造石器、使用火、群居生活等。

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有二:1.初中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名词比较生疏,刚刚学习历史,需要逐步理解;2.人类自身从猿到人的发展,劳动创造人的真理比较抽象,一时不易讲清。

教学设计:
利用一场科幻剧表演,使学生了解我国境内原始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再以拜访祖先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祖先生活的痕迹,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化的历程,及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在中华大地上,谁是最早的居民呢?他们长什么样?吃什么?穿什么?住在什么地方?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寻我们祖先生活遗迹,“拜访”祖先。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
距今170万年到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的原始社会时期,第2课到第3课,我们将要了解这一时期我们祖先的生活生产状况。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是谁揭开中国原始社会的序幕的吧。

一、元谋人(板书)
20世纪2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众多的原始人类遗址。那么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呢?元谋人。为什么说已知?元谋人距今有多少年?约170万年。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事情源起于两颗牙齿和一些粗糙的石器,这是1965年5月1日,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经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遗物,距今约有170万年。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祖先的牙齿。
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然后指出元谋人的发现地点,元谋人因发现于元谋而得名。从这件事我们也能体会到:1、我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的历史:即远古历史不仅仅局限在黄河流域,而是有若干文化源流。云南是我国边远省份,元谋人的发现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2、元谋人遗址的发现也说明我国的历史不是从几千年前的文明史开始的,人类的历史和我国的历史都应当从有人类活动开始。
从中国远古人类遗址的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华大地上,北起辽河,南至珠江,都发现了远古人类的遗迹。事实证明,我国是历史十分悠久、古代遗址遗物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根据学术界统计,我国已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数百处,旧石器早期遗址也有七十多处,但在课文地图上不可能一一都列出来,只能列出重要的几处,而在课文正文中,仅举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几处。要求学生记忆这三处远古人类遗迹。

二、北京人(板书)
“北京人”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需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和《北京人使用的石器》,进行形象的讲解。先用讲读法和范例教学法,让学生看书,并对照元谋人的学习要点来总结北京人的情况。包括:1.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北京人的距今年代: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2.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结合北京人头像指出他们保留了猿的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但因为用手劳动,手足已向人靠近,这是劳动的结果,也说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真理。3.北京人会制造工具和已经使用天然火。这一点是本课重点的重点。思考两个问题:1.“旧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什么区别?”2.“考古学家凭什么判断北京人已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的发现在世界学术界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大量石器和用火痕迹,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控制使用火,这是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发展步骤。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我们说:“他们已经是人了。”关于天然火的使用,请同学们思考其用途:“照明、防寒、吓跑野兽”和“烧烤食物”。用火“增强了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有更重要一点是人用火烧熟食物,可以增进人类体质本身的变化。指导学生观看《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因为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相对较多,所以我们还能够了解北京人的生活情况。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和“这就是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过群居生活?是由于生活环境太险恶,只有靠集体力量,才能适应自然。2.为什么要分享劳动成果?由于环境迫使他们群居,共同劳动,自然也分享劳动果实,这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

三、山顶洞人
展示自拍照片“山顶洞人遗址”。我们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发现了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以前的北京人,又在龙骨山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距今约18000年的山顶洞人,应当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永远不会见面的邻居,可是有一天,恶劣的天气使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强大的引力场,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孩子被带到了北京人的时空,于是一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对话开始了。
现在,我需要两位有非凡表演才能的同学来即兴表演这场科幻历史剧,在表演之前,我有必要澄清一下,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形象生动地了解山顶洞人相比于北京人的进步之处,呆会在表演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分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哪些又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点。
山顶洞人(简称山)(女)
北京人(简称北)(男)
山(环顾四周):我奶奶的奶奶的奶奶……说过,我们这很早以前生活过一种人,叫什么北京人,难道这是他们住的地方吗?(看见一北京人蹲着发愁)
山:喂,你蹲着干什么,你是不是北京人啦!
北(站起来,还未说话)
山(尖叫起来):哎呀你怎么没穿衣服?
北(红着脸,着急地说):你别诽谤人,谁说我没穿衣服,我这不裹着树叶吗?
山:树叶也能叫衣服,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装”,你看我,穿的名贵的兽皮,是我妈妈用骨针缝的呢!漂亮吧。
北(自惭形秽,极难为情地地点了点头)
山(走到北的跟前,仔细看了看北京人)叹道:你脾气很好,也很温柔,但是你的确很丑,你看看你,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怎么象孙悟空?
北(更加无地自容)
山(伶牙利齿,继续道):其实,人嘛,“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戴个项链什么的不就好多了吗?
北(一脸的茫然,不知项链为何物)
山:好了好了,项链就是脖子上戴的,(取下项链),好了我做一个好人,把它送给你了,(说着,给北京人戴上)
北(心想,原来是送我这么希奇的东西,他看了看,就只有手上的一个石块,和一根石棒)就慷慨地说:“这是我用了好几天时间敲打而成的工具,可以挖植物的根、茎、果物,割动物肉”。
山(接过来,心里道:送也送好一点的,这么粗糙,原来还处在旧石器时代,根本不懂磨制)
突然,刮起狂风,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北(非常高兴,要打闪电了,马上就有火了,对山道):我去取一点火,你等一会儿,我马上就来陪你玩。
山:这么落后,取火还要等闪电,我们早就会人工取火了。
突然,山消失不见了,回到了她的时空。回来,不见了山,非常迷茫失望地说:曾
北:曾经有一个珍贵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没有珍惜,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说,让我做一个山顶洞人吧,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十五年。
看完了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回过神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从刚才的表演中分析出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正的历史事实并填写下表。

北京人山顶洞人
外貌前额偏低,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尤其是你这头还向前倾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
穿着有了兽皮制作的衣服
劳动工具用石块敲打而成的石器,
把树支砍成木棒用有还是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的技术,会制造骨针等骨器
火使用天然火已懂得人工取火
其它群居生活会做装饰品
渔猎和采集是主要的生产劳动
生活的集体,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课文的小字部分介绍了山顶洞人的情况。包括:1.山顶洞人的生活地点和距今年代:北京龙骨山山顶洞,距今约18000年。2.讲清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说明他们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插图为证明山顶洞人已掌握新技术的遗物:骨针和钻孔的装饰品。3.强调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这是说明山顶洞人生产水平比以前进步的又一重要特征。本目的两幅插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和《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前者说明山顶洞人已经同现代人“基本相同”,后者说明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小结:刚才我们在相当诙谐轻松的气氛中学完了这节课,但实际上,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其智慧和力量,同大自然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课堂练习:课文后的材料阅读
课后作业:活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