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四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第2课时教案

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3

四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第2课时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第2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理解“犹如、坐落、不由自主”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小镇早晨不同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能背诵第2自然段。

3.能用“价廉物美”造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请一名学生在书写投影片上练习。

完成后看投影片反馈、集体订正。

(1)小镇的早晨是怎样的恬静、热闹、紧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总起句,圈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的?

(2)讨论、交流。(第一句是总起句,课文主要描写了霞光、小河、小船、石桥等景物。)

(3)细读分述部分,体会情境。

①轻声读分述部分,找出哪些甸子写出了小镇的“恬静”,仔细读其中的一句,从中体会出小镇“恬静”的特点。

②交流理解“遥遥相对(看图)、坐落、各色各样”等词语的意思。

③重点研读两句话: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抓住“净、静”“透明、带子”等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

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重点抓住“一叶叶、悄悄、轻轻、飘”等词语.通过朗读来体会。)

(4)按“总--分”有感情地读第2自然段。

(5)小结:第2自然段用“总--分”的写法,围绕“恬静”的特点,从“霞光、小河、小船”几个方面写出了小镇的恬静。

(6)背诵指导。

3.学习第3自然段。

(1)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相同的地方。

(2)自学第3自然段。

①轻声读一读,划一划,完成口头填空:

这一自然段从()、()、()这()个方面说明了()。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是怎样体会的。

(3)同桌交流,说一说,读一读。

(4)重点研读:

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

(抓住“不宽、很多、不由自主、拥挤的人流”来体会。)

来赶集的农民面带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己的产品价廉物美。

(结合上文说说,农民怎样诉说,结合理解“诉说、价廉物美”,理解这句话说明了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5)用“价廉物美·造句。

①价廉物美的()。

②把”价廉物美的商品“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尾说一句话

③用”价廉物美“造句。(口头)

(6)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作业。

(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完成课堂作业4(1)(2),5(1)。

扩展阅读

《小镇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镇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镇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片段细读】: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

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得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两座拱形得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

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船驶远了,淡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水乡小镇早晨特有的景象,以及小镇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

祖国的情感。
2、继续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重点句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初步感受到水乡改革开放以来,生机勃勃

的景象,而他的早晨又是那样与众不同,作者笔下小镇的早晨有哪三个特点?(根据学生

回答板书:恬静、热闹、紧张)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我们要从语言文字中具体体

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气氛。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体会小镇早晨的宁静。
⑴:(指着板书)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的近义词是什么?(宁静、安静)
⑵: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这种宁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我们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⑴、这一自然段通过哪几方面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圈出。
⑵、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到小镇早晨的“宁静”用——划出,并用△圈出重点词。
2、反馈:
A、这一自然段通过哪些景物写出小镇早晨的“宁静”。板书:河水小船石桥
B、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具体体会的?板书:静静停悄悄轻轻遥遥相对
3、体会小镇早晨的美。
⑴(指着板书)小河静静的,岸边停满了小船,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桥洞悄悄钻出来又在

水上轻轻飘过,两座石桥遥遥相对,这一切给人一种多么宁静的感觉啊!如果老师把这一

自然段的总起句改成下面这句话,你们看看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宁静的。
学生体会:恬静带有宁静、舒适、美的感觉。
⑵:课文又是怎样把这种美写出来的?大家找一找。
根据回答出示比喻句: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⑶指导朗读,继续体会。
⑷:由此可见,小镇的早晨是宁静的,小镇的早晨又是美的,所以说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4、指导朗读
⑴:这一自然段我们应该怎样读,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体会他是怎样把小镇的宁静和美

读出来的。
⑵:集体朗读。

三、课后作业
⑴:抄写生字:桥、洞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2自然段。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第2课时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第2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绿树成荫,鲜果飘香,隆冬等19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试内容想象画面。

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

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鲜花怒放的图片及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1、请生讲一下这个故事,交流感受。

2、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划划给自己留下含义深刻的句子。

3、集体交流,互谈感受。

二、提炼主线,品读感悟

1、老师和你们一样,对一句话很有感触,出示:唤来寒冬,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引导体会:句子的我指谁(巨人)巨人的冷冷酷,任性你从哪些词句中能感受到

2、学生研读,作记号。

3、自由交流,朗读体会:

a谁允许你们来这儿玩的!都滚出去!

体会:你能把巨人的话说得更明白些吗(我不允许你们来这儿玩)巨人说这句话时他是怎样想的(孩子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绿茵,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我就不能欣赏花园的美了;我自己的花园园凭什么让你们玩耍……)

指导朗读:巨人想得如此自私,怪不得他这样生气,你能读出他的冷酷无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b……砌起围墙,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巨人把自己与孩子,与社会隔绝开了,让自己欣赏花园的美。他难道不冷酷吗)

c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他们又来胡闹,滚出去。(指导朗读:蒙在鼓里的巨人他不没有弄明白春天又来到花园里的原因,竟把带来春意的孩子再次赶走。还训斥他们。你能把他的无情读出来吗)

d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巨人为孩子的再次到来而生气,虽也为孩子逃窜后花的又一次冷清不解。但更为一个小男孩的不听训斥而愤怒。你能读好他的大声叱责吗)

e师小结:从巨人的言行举止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任性。冷酷。(出示冬景图)看着图,你还明白了什么(是巨人剥夺了孩子的欢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

f巨人知道自己的任性和冷酷导致的不增后果了吗是呀,他经孩子的提醒终于醒悟了,他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出示春光图,看着图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引导生明白有孩子的地方充满了孩子天真烂漫的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机和活力,给人以蓬勃的朝气)。

g巨人明白孩子给春天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为以前的任性和冷酷而后悔,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h醒悟后的巨人不再冷酷任性,我们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还和孩子们同嬉戏共玩耍。)

i(出示春光图)看啊!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们能向人们描述这幅幸福的画面吗(学生自由叙述)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巨人获得了幸福,他的幸福来源于什么(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

2、是呀,巨人变得不再自私无情。他学会了给予,奉献。他想让更多的人分享到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特意想请小朋友帮忙,帮他写块告示牌。

3、小组交流,合作写告示牌。

4、集体反馈,交流。

教学反思:

我教学的课文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九课的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在教学中,我本打算能过三个句子的感悟来让学生体会巨人的冷酷,任性,再通过春景图和冬景图用的对比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幸福的来源是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拓展,提出的问题琐碎过小,价值不大,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课文质疑,讨论,探究,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训练。对于朗读的训练,有老师提出朗读应以美文为主题,而我这节课是训练的朗读内容是巨人的冷酷话语,强调节器的方向应是真善美,可以请一个生来读,教师统一引导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镇的早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镇的早晨”,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镇的早晨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镇的早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早晨()的小船()的蔬菜
()的霞光()的海洋()的市场
二、写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1)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2)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三、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远远地相互对应。()
(2)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3)忙着做各种事情。()
四、课文2—4自然段写了小镇、和三个方面的特点。请你仿照其中的一段的写法,以学校的早晨为题,写一个片段。
(一)
教学准备:
录像片、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江南水乡早晨的风光片,学生欣赏。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江南小镇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水乡小镇的早晨,满足你的愿望。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5、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领略课文内容。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6、通过读书,你还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读书的收获。
(过渡)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三、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独有的恬静情景。)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早晨的恬静写具体的?
3、再轻声读这一段,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和作者的喜爱。)
4、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5、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6、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学生自由练背)
(4)指名看课件解说。
四、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到什么样子的景象呢?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3、有感情地练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4、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让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老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也可以画一幅水乡风景图等。
2、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做些什么呢?
3、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摘抄在你的笔记本中,并试着用它说话
(二)
教学准备:
录像、小黑板、课件、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
(2)汇报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集中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途径,强化生活识字方法。
(1)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
(2)归结识字的途径。
2、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抽查同学认读生字,并且鼓励“小老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作即使评价。
3、识写结合,建议学生有选择地抄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1、整体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轻轻读一读文章,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多读几遍,把文章读通读顺,读好了再坐下。所以,教师要切实保证时间,不能走过场。)
2、观看录像,美读课文第一段。
(1)教师范读,故意读的平淡。
(2)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3)学生领读、或者范读第一段。
(4)播放录像,让学生倾听真实的摇橹声,再读第一段。
(4)读后评价,引导学生领会“悠闲”与“紧张”的不同。再读第一段。
三、围绕“安静”,美读第二自然段。
1、看画面,想句子,帮助学生感性理解课文。
2、先概括,后分散,引导学生研读“安静”。
(1)引导学生找出总起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和中心词“安静”。
(2)围绕“安静”引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体现安静的语句。
(3)学生汇报自己的个性体验,教师随机出示有关的句子进行研读。概括总结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过渡)是啊,除了“安静”以外,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悠闲,一丝温柔,或许还有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顶感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2、放几首风格不同的音乐,让学生选择那一首更符合“恬静”的特点。
3、配乐朗读。然后试着背诵。
四、以“拍摄风光片”为切入点,研读课文第三段。
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请你以导演的身份参加讨论。讨论内容:
场景演员道具台词
注意:讨论的过程中多问一个为什么。
2、师生分别以导演助手和导演的身份进行现场交流。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欣赏江南古镇的美景。
2、观察家乡的一处美景,写一写它的特点。

小镇的早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养成自能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中学会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运用综合识字方法认识1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理解小镇早晨的恬静。

教学难点

理解“小镇的早晨为什么既是恬静的又是热闹的;既是紧张的又是美丽的。”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拓展习题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早晨()的小船()的蔬菜

()的霞光()的海洋()的市场

二、写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1)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2)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

(3)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

三、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远远地相互对应。()

(2)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3)忙着做各种事情。()

四、课文2—4自然段写了小镇、和三个方面的特点。请你仿照其中的一段的写法,以学校的早晨为题,写一个片段。

(一)

教学准备:

录像片、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江南水乡早晨的风光片,学生欣赏。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江南小镇去看一看、听一听,一起去领略水乡小镇的早晨,满足你的愿望。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5、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领略课文内容。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

4、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5、出示学生朗读中遇到困难的词语,鼓励学生教一教,读一读。

6、通过读书,你还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谈出自己读书的收获。

(过渡)大家不仅学会了许多生字词,还了解到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又是热闹的,还是忙碌的。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木船的橹声,走进小镇安静的早晨,去听一听,看一看。

三、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早晨独有的恬静情景。)

2、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早晨的恬静写具体的?

3、再轻声读这一段,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和作者的喜爱。)

4、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5、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6、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学生自由练背)

(4)指名看课件解说。

四、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到什么样子的景象呢?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3、有感情地练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4、师生配乐合作朗读: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让我们配上优美的音乐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女生读第二自然段,男生读第三自然段,老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也可以画一幅水乡风景图等。

2、你能想象一下小镇的未来吗?将来你会为我们的小镇做些什么呢?

3、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者句子摘抄在你的笔记本中,并试着用它说话

(二)

教学准备:

录像、小黑板、课件、几首不同风格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生字。

(2)汇报自己初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集中出示生字。

2、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识字途径,强化生活识字方法。

(1)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

(2)归结识字的途径。

2、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带领、抽查同学认读生字,并且鼓励“小老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作即使评价。

3、识写结合,建议学生有选择地抄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1、整体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轻轻读一读文章,难读的地方反反复复多读几遍,把文章读通读顺,读好了再坐下。所以,教师要切实保证时间,不能走过场。)

2、观看录像,美读课文第一段。

(1)教师范读,故意读的平淡。

(2)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

(3)学生领读、或者范读第一段。

(4)播放录像,让学生倾听真实的摇橹声,再读第一段。

(4)读后评价,引导学生领会“悠闲”与“紧张”的不同。再读第一段。

三、围绕“安静”,美读第二自然段。

1、看画面,想句子,帮助学生感性理解课文。

2、先概括,后分散,引导学生研读“安静”。

(1)引导学生找出总起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和中心词“安静”。

(2)围绕“安静”引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体现安静的语句。

(3)学生汇报自己的个性体验,教师随机出示有关的句子进行研读。概括总结出,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过渡)是啊,除了“安静”以外,还包含着一点美,一份悠闲,一丝温柔,或许还有其他一些说不清道不明顶感受。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2、放几首风格不同的音乐,让学生选择那一首更符合“恬静”的特点。

3、配乐朗读。然后试着背诵。

四、以“拍摄风光片”为切入点,研读课文第三段。

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请你以导演的身份参加讨论。讨论内容:

场景演员道具台词

注意:讨论的过程中多问一个为什么。

2、师生分别以导演助手和导演的身份进行现场交流。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江南水乡的资料,欣赏江南古镇的美景。

《小镇的早晨》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课前准备: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

小镇)

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

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板书

恬静

热闹

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嘎---------------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

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

把恬的竖心旁改红

)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词体会到小镇早晨的恬静。找到了把他读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反馈: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请你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仔细

指名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评:好在哪

不好在哪

你能读给他听听吗

你的真诚感动了我,也一定感动了他,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坐的同学都有所感动,读一读

②两座拱型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老师觉得你们自己一定能学好,就向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然后读读(请推荐一位来读读)

生读

为什么推荐他

你也向他那样读读。

你的成功是吸取了同学的优点

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自己亲眼去看看。有没有同感

齐读

还有吗?(没有)有个句子你们不仔细读就发现不了他的恬静,出示句子

③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读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各式各样的小船,其中那种船最吸引你们?为什么

这么可爱的船谁愿意来试试。(指导朗读)

那么多船怎么感到静啊

河水是静静的,小船是静静的,石桥是静静的,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读吗?齐读

老师给你们配音乐

五.指导背诵

小镇的早晨美吗?想把美记在心里吗?请同学们自己把文中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3分钟时间)

把美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听。配图

还有同学也觉得这句美吗?齐背

谁觉得这些句子都美的。试试

齐背

六.拓展练习写一写

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就只这些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恬静的,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田野里

小路上

公园里

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反馈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读并背诵小镇早晨的恬静,尝试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还积累了不少描写恬静的词句。在我说再见之前,我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要说,想听吗?我们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咱们学习语文不能束缚在课内,应拓宽视野。比如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不局限在小河,石桥还体现在公园里,小路上那么,恬静不能只局限在小镇的早晨,许多自然风光给我们恬静的感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很多,课文用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现,如:

水平如镜照树影

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

青松翠竹花戏蝶

青青小溪绕山间

诗情画意在人间

板书:

小镇的早晨

恬静

热闹

紧张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案设计(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桂林山水》教案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3、读通课文。)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处很著名的自然景观,你知道在哪里吗?(出示中国地图课件)广西“桂林”,是啊!桂林的自然风光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想”好!那就一起来欣赏桂林的自然风光吧!(出示课件)

2、刚才看了图片,谁来说一说桂林最美的是什么?是“山和水”。是啊!桂林的山水是很美。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陈淼写的《桂林山水》,看他是怎样写的,请打开课本翻到第2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按要求自由阅读课文。(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看看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用“”标出。

(3)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

(4)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检查预习情况。(利用小黑板或课件)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边上面左边不封口。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2)检查对新词的学习及理解情况。

观赏:观看欣赏。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暇,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奇峰罗列:罗列:分布、陈列。奇特的山峰散布陈列。

危峰兀立:兀:高耸突出。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汇报学习情况。

(1)课文是怎样评价的?(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2)文章是怎样写的,主要写什么?(出示课件)

先写“水”再写“山”最后写“山水相融”

(5)课文是怎样围绕题目来写的,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一段写了乘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

第三写了桂林的山。

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4、小组讨论

(1)题目和内容有什么关系?

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中桂林的“山”和“水”来写。(板书:山水)

(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怎样的结构形式

顺序:“先总起,再分述,后总结”。结构:“总——分——总”

三、精读课文,感悟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2自然段。

导语:同学们,刚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了文章主要是围绕山和水来写的。那我们下面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

(1)按要求自由读第2自然段。(要求: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B、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C、找出体现漓江的水与众不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情况。

A、说一说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相机板书:静清绿

B、(出示课件或小黑板)作者是怎样写出水的特点的?(让学生体会先用感叹句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表达方法。)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感叹概括)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哪是一块翡翠。(具体描写)

2、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出示课件)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几个“啊”的读音。(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yà)!)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4、引导学生观察“漓江的……漓江的……漓江的……”这个句式的特点和认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分号的用法和书写。

5、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样是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及赞美之情。”

6、分组读:一组读感叹句概括的,另一组读具体描述的。

7、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悟写法,感情朗读,想象仿写。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不仅体会到了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点,感悟到写作方法,还进行了感情的朗读和想象仿写,从而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希望你们在下一课时里再接再厉。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抄写描写水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仿照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写一个排比句。

3、预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背诵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谁来说一说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在写法上是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感悟“山”的特点及方法。

1、学习第3自然段

导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作者描写漓江水的特点,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1)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这段写了桂林的什么,它的特点怎样,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2)结合插图边读边画出描写桂林山特点的词和句。

2、汇报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1)作者主要写了桂林山的几个特点,用简单的几个词说说。

板书:奇秀险

(2)所表达的方式是怎样的?(先感叹概括,再具体描写。)

3、探究学习。

(1)体会作者再写桂林山的特点时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出示课件。)

A、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用了比喻把句子写具体)

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譬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

B、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用比喻来突出)

C、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采用形象的词语来表现)

4、练习朗读。

A、读描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特点的句子。指导读好“真奇啊(yá)”“真秀啊”()“真险啊()”。

B、读描写山和水特点的句子,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5、想象说一说桂林美得怎样,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淋漓尽致。

6、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出示课件:1、读句子,2、想用什么方法写具体,如果用比喻句说出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出示课件)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请看第4自然段是怎样写的。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有关的重点词、句。

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为什么用“单引号”

(1)字面意思,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段:指山脉河流接连不段。“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从图片和资料介绍中知道:“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平,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用“单引号”是因为它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3、再读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山和水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伐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找出课文中的对偶句。在句子下面画上“_”

四、总结写法,感悟作者情感。

1、在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对比写法和采用多种修辞方法把句子描写得具体形象,还有先赞叹再具体描述的描写方法,以及总——分——总的文章结构形式。)

2、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的感受相同吗?

(我们随同作者欣赏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我们就像是进入了画卷,进入了仙境。)

3、体会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美?(因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后“阅读材料”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

2、(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古代名人对桂林的赞誉,以及我国其他一些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意念。

六、总结全文

是啊!地球上是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地区,我国也不少,这些景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舒服的感觉,我们应该感谢它们,保护它们,热爱它们。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描写桂林山特点的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2、抄写第4自然段中的对偶句。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小镇的早晨》知识点


《小镇的早晨》知识点

★原文★

桃园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得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得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飘过。船驶远了,淡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的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时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字词★

江南水乡、小镇、橹声、安静、霞光、闪烁、银鳞、透明、各式各样、遥遥相对、船驶、轻轻荡漾、热闹、摆满、海洋、蔬菜、晶莹、露珠、鲜嫩、目不暇接、淳朴、忙碌、蹦蹦跳跳、新鲜、招呼、轻盈、丝绸、缫丝

★重点句子★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的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时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

★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qiáodòngbǎidòngbádiàoqìyóusīguā

()()()()()

二、带着问题来读书。

1.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课文围绕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特点来写的。

2.下面的句子中,________表达了对小镇新貌的赞美之情。

A.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B.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C.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D.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三、对号入座填词语。

安静寂静宁静

1.上课铃响了,教室里()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2.天亮了,()的山村又开始喧闹起来了。

3.大街上白天车水马龙,夜晚则非常()。

★参考答案★

一、桥洞摆动拔掉汽油丝瓜

二、1.安静的热闹的忙碌的2.D

三、1.安静2.寂静3.宁静

来自: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第2课时导学案
课题:“乘法”的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118页的第5、8题,教科书的第121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乘法口算和笔算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乘法笔算的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具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三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这个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口算。直接说结果:
130×5=2×380=150×6=18×3=23×4=7×13=460×2=7×5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2、复习估算
59×103≈720×12≈315×72≈408×18≈209×29≈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
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的积。15×39=585150×39=15×390=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4、复习笔算
245×27=530×48=509×50=802×37=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5、解决问题
1)有26条船,每天收入78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入多少元?
2)总复习9.
四.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2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讨论。

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五、作业。

1、学编导游解说词。

2、背诵优美的句段。

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

指名朗读。

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读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c、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齐读

b.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练读、指名读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

板书:大、黑、奇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指读。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1、读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2、为金华双龙洞写广告词或导游词。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4、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大矮奇

教学反思:

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一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镇的早晨》六年级课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即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文质兼美,词语丰富,富有感情,教学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使学生领悟课文意韵,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审美体验。

我在本课设计时,将“合作—探究”法引入教学,注意体现以下教学思想:

1、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做到敢于补充修正他人的意见,向别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

3、注意集体学习与小组合作、个别自学有机组合。

4、落实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促进学生素质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

1、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自然段。

2、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敢于创新的语文能力。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2段。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教学准备:录音带、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2、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四人小组交流:a、检查课文读通情况。b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师生交流: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想弄懂什么问题?

(4)、梳理学生的问题。

二、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1、过渡:被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小镇的早晨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乘上乌蓬船,去感受水乡小镇早晨那独有的恬静。

2课件欣赏。

3、带着归纳整理的问题,默读这一段,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把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写具体?

4、再轻声读这一段,作者怎样把恬静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圈圈划划,写上简单的批注,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5、集体交流重点句

(1)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静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2)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的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型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请轻轻飘过。

6、配乐展开想象读这一段,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7、引导背诵。

(1)小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古色古香,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么美的画面,我们给它配上解说词好吗?那得先背好解说词。

(2)你想用什么办法背诵?

(3)用你喜欢的方法背诵。自由练背,指名看课件解说。

三、合作研读,开拓思维

1、刚才,我们在河边细细领略了小镇早晨恬静的景象,如果我们到街边去看看,又会见那儿是热闹的,更是紧张的。

2、用同样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探究第三、四自然段。

(1)研读一:作者怎样把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写具体的?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

(2)研读二:怎样读出小镇早晨的热闹和紧张?

四、组际交流,培养能力

(1)这段话从人多和沿街摆满各种土特产作买卖的场面来描写小镇早晨的热闹的。

(2)“您会不由自主地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走去”,“拥挤的人流”已经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前面加上“不由自主”,说明拥挤的人群使你走路也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这是热闹情景的写照。

(3)“沿街摆满”以及“……”说明土特产琳琅满目,这也是热闹的写照。

(4)有感情地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五、延伸课外,拓展创新

1、除了课文所描绘的江南小镇,你还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水乡小镇?请收集有关资料。

2、收集的资料可以编写成小报或画水乡风景图等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五课时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五课时教案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趣味性较强,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到观察带来的乐趣。重点放在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

本组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与刚刚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

“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排列,易读易记。成语故事讲的是“胸有成竹”的典故,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成语内涵的部分。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重点】

交流“想到的内容”和“观察的感受”;深入体会: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

【教学难点】

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

想想自己平时有哪些发现。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二、看图交流

1.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2.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3.全班交流评议,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教材中的左图,可以从树上找到隐藏着的10个头像。右上图,从黑白两色中可以分辨出,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杯子,两边黑色的部分是两个侧面头像。右下图,通过对画面进行不同的组合,可以看出两个头像:一个是小女孩,另一个是老妇人。)

4.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三、拓展延伸

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四、布置作业

搜集并观察构思奇妙的图片。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旧知引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交流评价

1.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三、指导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1.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2.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则》,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3.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四、学生起草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着重指导习作困难生。

五、作业布置

修改自己的习作,着重修改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小组推荐

1.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推选较好习作,或有典型问题的习作。

2.小组内初步评议。

二、典型讲评

1.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2.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3.优秀习作的赏析。

三、修改习作

1.同桌修改。

2.自我修改。

四、作业布置

誊写作文。

附录:范文例举

我的发现

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在路上总是低着头,漫不经心地走,这时,一条黑乎乎小线条的东西在眼前慢悠悠地“走”过,蚯蚓,我愣了一下,向后退了几步。“没什么可怕的,这只是一条恶心的小东西而已。”我暗暗对自己说道。“对了,蚯蚓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存呢?蚯蚓是害虫还是益虫呢?蚯蚓……”一大堆奇怪的问题在我脑海里浮现,使我对蚯蚓产生了极大地好奇。我用一根小木棍将这条蚯蚓抓起,放在一个纸盒内将它带回了家,并将它放进一个装有泥土的花盆里。

周末,我奇怪地发现蚯蚓在花盆的泥土中上下钻动着,它在干什么呢?此时,妈妈走过来告诉我说:“蚯蚓的特长就是钻土,这样能起到松土作用。”哦,原来如此,那它松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土里有宝贝不成?这时,爸爸走来说:“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要我去查阅有关资料。我即刻,从书柜里找来中国少年百科全书进行查阅,这下全明白了。蚯蚓…这种没有眼睛的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生活,它吃着含有机物的腐殖土和其它杂物,它的触觉器发达,对地面震动、噪音、光亮和黑暗,都有敏感地反应。春秋季节是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季节。它的再生能力很强,在受伤或被切断(不靠近头的前部),会产生一种似胚胎的间叶细胞,能分化成各种组织继续生存。

蚯蚓的辛勤工作可以让土壤变松,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它的粪便还是一种高效的有机肥料。据统计,每十万条蚯蚓一年中可排六、七吨粪便。它的食性较杂,世界各国都利用它来处理大量垃圾。日本有家大工厂养殖了10亿条蚯蚓,用于处理每天排放的50吨造纸废液。还有,蚯蚓还可以作为食品,国际上每年蚯蚓的贸易额达几十亿美元。富含高蛋白的蚯蚓,可食,干蚯蚓含蛋白质在70%以上,鲜蚯蚓约为40%左右。世界上蚯蚓的品种约2500余种,我国约2000种左右,最大的蚯蚓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巨蚓,它体长可达123厘米!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使我了解了蚯蚓有金钢不坏之身,它还是土壤的松土机、是农民的好帮手、是作物的朋友、是人类的益虫,我们可不要无故地去伤害它哟!

我的发现

春天,我家门前的几棵大树长出嫩绿嫩绿的叶子;夏天,枝叶茂密,绿树成阴;秋天,叶子逐渐变成了黄色,开始慢慢地飘落下来,我大声叫道:“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果实累累,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一群群“蝴蝶”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也许你会问:秋天怎么会有蝴蝶呢?有!那就是被风吹落的叶子!它们在空中尽情翻飞,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绿的、半黄半绿……好看极了。

咦!好奇怪呀!树上落下的叶子,为什么总是叶背朝上呢?于是,我带着好奇心打开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面介绍到很多植物的叶子,叶背和叶面在植物生长时,接受阳光的量显著不同。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靠近叶面的细胞,有这一排排紧密排列的细胞,我们称为栅栏组织;而靠近叶背的细胞排列疏松,所以我们称之为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不仅细胞排列紧密,而且含有大量的叶绿素,这些叶绿素接受光,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素比较少,主要隐藏一些植物内部产物和水。落叶时,叶面部分密度较大,所以会先落到地面上。

在生活中,只要留心、仔细观察你会成为生活中的百万富翁。

我的发现

我发现,有的植物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它就长在我们小区的花池里。

星期天上完口才课,在小区里停好车子,路过花池的时候,我发现月季花已经发芽了,长满小刺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红色的叶子。看着这些红色的叶子,我想起了课文《爬山虎的脚》,文章里描写的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嫩叶也是红色的,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会慢慢变成绿色。我想:为什么它们长出来时不是绿色,后来会慢慢变绿呢?真的会变成绿色吗?

今天放学,我又去观察这些花,发现月季花的叶子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还有红绿相间的,绿色的叶子都比较大,红色的叶子都非常小,我想:绿色的叶子年龄要大一些,它们就是长大的红色嫩叶吧!

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回到家后上网一查,我知道了:原来,月季里有一种叫花青素的东西,所以它的嫩叶长出来是红色的,还有紫色的,嫩叶很柔弱,容易受紫外线的伤害,嫩叶的红色素就像“墨镜”,能起到防晒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阳光照射在叶子上,就会产生叶绿素,嫩红的叶子就会渐渐变成绿色了。

以前我以为植物刚长出来的叶子都是嫩绿的,可这几天我认真观察才发现,不是所有的叶子长出来都是嫩绿的,除了红色的、紫色的,还有其他颜色的吗?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我发现了——

现在是盛夏时节,外面烈日炎炎,屋里也是酷暑难熬。每天我独自在家时,虽然喝着凉水,用扇子扇着风,可还是热得满身是汗。当我在冰箱里翻找着冰棍儿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厨房里的水管竟然也在“出汗”。

我大吃一惊,突然间觉得太阳好毒好辣,竟然能让“铁打的身子”“出汗”!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奇闻怪事,就赶紧上了一下网,可是没想到:这竟和冬天戴眼镜出去再回到暖和的屋子里眼镜上会有哈气是一个道理。

原来自来水管出汗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水气较重,且自来水温度比自然温度低,造成水蒸气在自来水水管上凝结成水珠是液化),就形成日常生活中说的‘出汗’现象,并不是太阳造成的。唉!我真是没见过世面!

如果有的朋友家水管也经常‘出汗’我这有一个小妙招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以在自来水管上包上一层保温材料比如说泡沫塑料保温管,或石棉保湿层,或布条等导热性不好的材料就可以解决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科学家也是通过观察获得了伟大的研究成果。所以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多多观察。

善于观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学问,让我们懂得更多!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用眼去观察,善于去思索。

我的发现

星期天,我在家欣赏爸爸养的仙人掌。突然,我发现仙人掌、仙人球、仙人鞭等仙人科植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茎肉质地厚实,呈绿色,茎上尖刺密布。

我问爸爸:“为什么仙人掌会长成这个样子呢?”爸爸说:“因为仙人科植物原产于拉丁美洲,是在干旱缺水的沙漠中逐渐进化而生存下来的,所以它们的构造具有很强的抗干旱特性。”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奇地欣赏着这特殊的花。为什么仙人掌没有叶子,只有一颗颗扎人的刺呢?如果没有叶子,那它如何吸收和输送养分?又如何会生存得这么好呢?

我通过仔细观察,查找有关资料,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仙人掌身上的刺,是由叶子变成的。因为仙人掌长期生活在沙漠里,那儿又热又干,如果它生出一片片的大叶子,很多水分就会从叶子上挥发掉。所以,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肉质的茎内储存了黏性的浆汁,能较好的吸收并保持体内的水分。啊,仙人掌身上的刺原来就是叶子啊!我终于明白了,仙人掌的肉厚刺多,是适应了干旱环境的结果。

仙人掌真是太聪明了。它为了自己能够生存,竟然懂得灵活的改变自己。

刺就是叶,叶就是刺,这是我发现的仙人掌的秘密。我相信,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秘密。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4.读“小林”“小东”的话。

5.师:这次“我的发现”,通过三个例句和一组对话,让我们体会到:正是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本组课文的几位作者才有可能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因此,我们要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二、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3)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5.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胸有成竹”的意思,并练习运用这个成语。

三、日积月累

1.师:这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按一年12个月的顺序排列。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做了细致的观察,编成了这一首歌。

2.读句正音,找出12种花名。

3.仔细读读,联系句子说说各种花的特点或了解到的其他内容;

4.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6.拓展,让学生用一种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说一两句话。

四、作业布置

1.给家长讲《胸有成竹》的故事。

2.背诵花名歌谣。

第五课时

(词语盘点)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1)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2)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1)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2)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3)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4)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读准正音

(1)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2)按顺序齐读。

(3)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1)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2)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作业布置

抄写盘点词语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1(2课时)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1(2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学生讨论

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练习

《四年级语文《小镇的早晨》第2课时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四年级足球课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