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3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了解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知道哪些关于古代英雄少年或小才子的故事?请说说看。(学生: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其实,像司马光、曹冲这样聪明的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作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们再认识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的故事都记在一本叫《世说新语》的书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教科书”。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听教师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2.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老师加以点拨。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什么。似:像。

差:大体。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即:是,就是。

(二)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华。

4.《咏雪》一文中两个比喻哪个好?为什么?

明确:“柳絮”一喻好。它不仅体现出了雪的颜色,更体现了雪的轻盈之态,而且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欠缺的恰恰就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及“柳絮因风起”。

【课堂小结】

《咏雪》通过谢太傅一家雪后赏景的故事,对才女谢道韫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谢朗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形象地写出了雪落的颜色和姿态;而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则更有深刻的意象,所以历来为人们所赞赏。也就是说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应注重神似。整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2.完成相关练习。

3.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行》。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雪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听教师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3.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不”“期行”“舍去”“乃”“相委而去”等。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老师加以点拨。

期:相约同行。期,约定。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fǒu):同“否”。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4.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尊君)非人哉!(尊君)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友)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二)问题探究

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提到了三个人。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元方是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友人的?

明确:抓住“无信”和“无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

3.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明确:从“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可以看出,他是个特别守时、恪守诚信的人。

4.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说明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人品并不坏,只是脾气急躁、心直口快。

5.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示例一:不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生气时这样做,恰恰符合孩子单纯、幼稚的性格。况且友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所以不能因为元方的“入门不顾”就认为他是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示例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6.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明确:①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②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诚实有信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课后作业】www.Jab88.coM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2.完成相关练习。

精选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世说新语》二则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预习准备】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差可拟()柳絮()尊君在不()
2、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B陈太丘与友期/行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5)撒盐空中差可拟:()()
(6)未若柳絮因风起:()()
(7)陈太丘与友期行:()
(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9)去后乃至:()()
(10)尊君在不:()()
(11)待君久不至:()
(12)相委而去:()()
(13)君与家君期日中:()
(14)则是无信。()()
(15)下车引之()()
(16)元方入门不顾()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邑八景之一也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D.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B.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D.温故而知新
四、写出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字的古义与今义。
1、与儿女:古义为,今义为;
2、去后乃至:古义为,今义为;
3、相委而去:古义为,今义为;
4、入门不顾:古义为,今义为;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⑤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第二课时
内容理解: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2、《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巩固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末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B.待君久不至C.君与家君期日中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②不:________③引:________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又“”。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
6、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的人物:
友人:元方: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准备】1.xùnǐfǒuzhòu2、D
第一课时
一、解释下列加粗字。
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快速、急速高兴地、愉快地大致、差不多相比比不上、不如凭借
二、(C)三、(D)
四、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诗文”,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
第二课时
一、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二、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把雪比作柳絮较好,因为盐是晶状物体,况且当时下的是大雪,盐是很小并不能形象地表达出当时的情景;柳絮是棉花多余出来的一部分,有风吹的时候,就像雪一样,四处飘散。
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三、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
五、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不算无礼,“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应责备求全。
机敏,明理,善辩
【巩固练习】(一)1.C2.D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4.后一句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一喻好就好在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不仅限此答案,只要有道理即可)。5.融洽、欢快、轻松等家庭氛围。(答出一两点即可)“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二、1.①中午②通“否”③拉④回头看2.友太丘友3.无信无礼4.C5.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年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
(不算过分,“入门不顾”正好表现他性格率直、好恶分明,符合七岁小朋友性格特点,对于一个七岁小朋友,不应责备求全。)
三、1.D(仆:我,古人的谦称)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22.《世说新语》二则——乘船


22.《世说新语》二则——乘船
授课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华歆huà:
俱:一起(与时俱进与日俱增)
欲:想要(随心所欲)
辄:当即(浅尝辄止)
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舍:shě扔掉,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
本:原来,先前
所以:……的原因
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耳:罢了
宁:难道nìng
邪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遂:于是,就
拯zhěng:救助。
古今异义:
依附:古义:顺便借光;今义:附着、依赖、从属。
贼:古:作乱的人,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结果
耳:古:罢了;今:耳朵
宁:古:难道,今:宁可
可以:古义:可以因为;今义:表示同意、许可。
一词多义:
之:歆辄难之:它:指这件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相当助词“的”
此: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指代后贼追至;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指代上面所述的事
三、课文朗读:
四、课文导语:
五、常识(分发)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对比
2、能不能具体给大家分析讲解一下是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
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第一次:歆难之朗幸尚宽
第二次:歆携拯如初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救人救到底王朗轻诺寡信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华歆?
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义,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
七、中心思想: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
八、课文引申:——名言等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九、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十、习题讲解:
十一、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十二、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十三、一个优美段(语言)
十四、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五、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六、教学反思:
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
十七、提供的图片:
十八、音频选择:
十九、鸣谢单位:语文出版社、无忧无虑语文网等。(若没有写古田教育局网站则说明该网站上没有材料)
二十、教案订正:(已订正)
二十一、练习册评讲:
二十二、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背中心思想。
二十三、字音、字词订正。
严历——严厉(正确),期(qī)
二十四、文言文翻译:
《乘船》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二十五、佳作选登:
二十六、课文附文选读。
二十七、课文存疑。(论文材料)
二十八、推荐讲解。
二十九、教学建议:(教学灵感)

22、《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22、《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中主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主旨。重点讲解文中的疑难字词,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引导学生认识到“诚信”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意义,学习从小做一个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期行》
一、导入: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诞生过无数著名的传世名作。而古代小说又是其中最灿烂的一个部分,大家知道哪些古代小说呢?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古代小说的源头在哪里?六朝时期风行一时的笔记体小说就是古典小说的摇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简介《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尊君在不fǒu陈寔shí太丘舍shě去
(2)停顿: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时年/七岁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期:约定,动词。(今为日期,名词)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过了中午朋友没到,陈太丘便离开了。舍:舍弃。去:离开(今义为前往)

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歉意。惭:惭愧。引:拉。
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不回。顾:回头看。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你对元方的言行有什么看法?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事件的起因:陈太丘与朋友约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经过:陈太丘的朋友失约,元方以礼责怪父友。
事件的结果: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表示歉意。
2、元方答语彬彬有礼,驳斥据礼力争,入门不以为然。可见他是一个懂礼识仪、落落大方的孩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从小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五、当堂训练
讨论: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对吗?(提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板书设计】期行

元方:聪明机智明理诚信

客人:无信无礼改过

第二课时《乘船》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懂得了守时、守信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再学习《乘船》(板书课题)
二、示标
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三、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生字词,课文。
方法: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把握节奏。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注字音,读课文:
(1)字音:华歆xīn辄zhé邪yé
(2)王/欲舍/所携人宁/可/以急相弃邪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四、第二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翻译
方法: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己翻译课文,难点可小组讨论。
2、结合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要求:
4分钟后学生接力,译讲课文。(注意:学生接力,一句一句翻译,有错即停,其他同学纠正)
(二)学生自读,讨论难点,译讲课文,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重点词句:
有一人欲依附: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同行。依附:搭船同行(今义为依托)
幸尚宽,何为不可?: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幸:幸而,恰巧。可:肯,同意(今义为可以)
后贼追至: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贼:作乱的人(今义为偷东西的人)
正为此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罢了。耳:语气助词,罢了(今义为耳朵)
四、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思考下列问题:
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5分钟后请同学回答。
(二)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难点问题,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
指名回答,补充,订正。
(1)学生自己复述。
(2)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可提示:华的信)
(3)启示:一个人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五、当堂训练
讨论交流:〈〈期行〉〉与〈〈乘船〉〉这两则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示:从写法和主旨两方面来谈)
点拨:

1、写法上短小精悍,但脉络清晰,人物形象鲜明。

2、主旨:〈〈期行〉〉讲守时,〈〈乘船〉〉讲守诺,都是诚信方面的问题。

【板书设计】乘船

难之在前
 华歆急人之难,始终如一
乘后则救助
船纳之在前
王朗轻诺寡信,只为自己
后则欲舍
中心:通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避难的故事,说明了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