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节二力平衡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的两种平衡状态.3.知道平衡力的概念.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回顾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____,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
3.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23页第一段,了解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尽管受到力的作用,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所以相当于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_____.
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放在桌面上书B.空中飞行的小鸟C.随传送带一块上升的物体.D.正在起步的汽车
E.悬吊着的电灯F.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G.匀速上升的电梯H.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I.百米冲刺中的运动员J.树上的苹果.K.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的物体
2.阅读课本23页最后几段,找出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悬挂的电灯受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5N,则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N;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这本书重3N,则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N;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牵引力是5×104N,则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总重为700N,则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典型例题例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思路引导:A: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________上,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_,所以它们不是平衡力;C: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_,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它们______平衡力;D书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是_____,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_____,这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所以它们_____平衡力.
例2.分析下列各对力是否是平衡力,如果不是,写出原因.
ABCDE
A.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图中两个力______平衡力(填“是”或“不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吊车以2m/s的速度将1×104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N,若吊车改为2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若吊车改为4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则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
方法总结:因为重物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物处于_______状态,那么重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自身的重力是一对_________,它们的大小相等,所以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
解这类题,首先要看一下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受平衡力,如果是,则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出力的大小.甚至可以判断出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课堂达标
1.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的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4.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5t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T应为()
A只有静止时,T=4.9×104NB匀速上升时,T4.9×104N
C匀速下降时,T4.9×104ND以上三种情况下,T都等于4.9×104N
5.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6.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7.直接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100N的物体,所需的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如果改为沿水平面匀速拉物体,物体与水平间的摩擦力为20N,则所需的拉力的大小为_____N.
第六节二力平衡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2.学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熟练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识回顾1.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保持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时,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为_______.
典型例题例1.有一架质量为1.5t的直升机,停在空中时,螺旋桨产生向上的举力,这个力是_________N,当它水平飞行时,竖直向上的举力是_________N,当它匀速上升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当它匀速下降时举力则是__________N.
思路引导:直升机停在空中时,保持______状态,此时它处于_______状态,所以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举力的大小是_________N;当水平飞行时、匀速上升时、匀速下降时直升机均处于________状态,所以直升机受到的举力均等于它的________.
例2.如图所示,用F=20N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墙上,物体保持静止,则与压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N;与重力构成一对平衡力的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大小是______N.
思路引导:根据题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右的压力,使墙受到一个压力,同时墙施加给物体一个向左的_________,同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由于物体静止,所以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__________,根据平衡力的特点,大小是_______.
课堂达标1.一个重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当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合力是()
A40N,方向竖直向上B40N,方向竖直向下C0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表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N,方向__________.
3.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着一个重500N箱子,此时它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_____N,过一会,某人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被推动,此时箱子受到地面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填“滑动”或“静”),这个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N,其方向向______.当推力增大到150N时,箱子仍然没有被推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推力增大到200N时,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填“滑动”或“静”),其大小是_______N,方向向______.
4.如图所示,重80N的物体受到F=60N的水平压力作用,沿竖直墙壁向下匀速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20NB.140NC.80ND.60N
5.一个用50N的水平推力,推着一个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则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合力及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是()
A.50N,50NB.50N,0NC.0N,50ND0N,0N
6.如图所示,不计托盘质量和滑轮与绳的摩擦,物体A重10N,当物体B重为2N时,物体A保持静止,这是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物体B重为3N时,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N.
专题补充----受力分析
一、根据二力平衡理论推断不明显的力.
例1.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尽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但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F和向左的静摩擦力f,另外,由于物体A受到向下的重力G,所以根据二力平衡,物体还受到地面对它向上的支持力N.(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二、物体受力情况一般分析法.
例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放在斜面上,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1)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状态.-----物体A在斜面上静止
(2)确定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物体A受地球吸引,还受斜面支持,它与斜面接触,且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故还受摩擦力.
(3)先画重力G,再画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最后再画摩擦力.
(4)完成受力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课堂达标对下列图中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
1.物体A随传送带匀速运动.
2.物体A重150N,用大小为100N的力F向上提物体A.
3.物体A被两绳吊着,处于静止状态.

扩展阅读

第六节甲烷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第六节甲烷”,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常识性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以及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2.了解甲烷。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甲烷的化学式、性质和用途。

2.难点: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3.疑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和物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4.解决方法:(1)教师讲解和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合物,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知识。

(2)演示[实验5—1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讨论得出甲烷的成分。

(3)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对天然气的使用,了解沼气的制法、用途等。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以及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一些共同点。

(2)了解甲烷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甲烷的分子构成和主要性质。

(3)了解沼气的制法、用途以及对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整体感知

本节教材中,甲烷是重点,有机物的应用是选学内容。从本节开始学习有机物的知识,以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CO、CO2、H2CO3和CaCO3等含碳的化合物。目前世界上含碳的化合物超过千万种,占已发现的纯物质中的绝大部分。如蔗糖、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都是含碳的化合物。下面,我们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初步概念。

[板书]:一.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提问]: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强调CO、CO2、和CaCO3等少数化合物,虽然它们也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此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板书]:1.定义

(1)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CO、CO2、H2CO3和CaCO3除外)。

(2)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包括CO、CO2、H2CO3和CaCO3)。

[教师活动]:以几种常见有机化合物为例,来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共性。

[板书]:2.性质

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

[讲解]:甲烷俗称为沼气,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主要由植物残体分解而成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的重要燃料,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板书]:1.甲烷俗称沼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2页中的第三段和插图,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

[教师活动]:演示甲烷的燃烧实验[实验5—12]。

[学生活动]:观察甲烷的颜色和状态,观察甲烷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甲烷的成分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讲解]: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甲烷有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

[板书]:2.甲烷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

CH4+2O2====2H2O+CO2

三.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2页,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板书]:四.有机物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03页的选学内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教师活动]:配合教材中的彩色图片,介绍利用聚硅氯烷的特殊性能,可以创造出很多奇迹,鼓励学生为创造新的奇迹而奋发学习。

(四)总结、扩展

小结:比较H2、CO、CH4的物理性质和可燃性。

色味态

密度

溶解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

H2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2H2+O2==2H2O(淡蓝色)

CO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2CO+O2==2CO2(蓝色)

CH4

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CH4+2O2==2H2O+CO2(明亮的蓝色)

四.布置作业

1.做教材第104页的家庭小实验。

2.教材第105页的2、3题。

第六节 环境的保护


第六节环境的保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列举事例、运用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部分同学能准确表述人和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都能具有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大自然管理员。

教学难点

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学法:扮演角色、探索发现(课内外结合)。

教学媒体

投影片、学生制作的简报。

教学过程

学习本章前几节内容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其中四组选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的一类资源,搜集资料,办一期简报,以反映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问题;一组编排反映环境问题的小话剧。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发现这些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很多问题。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这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会造成什么后果?

各小组代表展示简报,通过事例、数据、图片说明:

(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即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它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永久健康地发展吗?请同学们先观看一个小话剧《寂静的春天》。

话剧大意是:春暖花开时节,一群小鸟快乐地飞回久别的家乡。那儿山青水秀,百花争艳,有很多她们的好朋友。然而,当她们到达后发现,一切都变了:荒山秃岭,远处烟筒冒着黑烟,近处小河散发着臭味,昔日的朋友也不见了,小鸟们只好伤心地离开了。那里的春天再也听不见鸟儿的欢笑声了。

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家园被毁,朋友灭亡,人类也将无法生存下去。

学生讨论,填空解答。

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只有很好地爱惜,保护环境,环境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同我们和谐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为所欲为,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开始威胁我们的生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补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三段课文,分析概括。

(1)6月5日规定为世界环境日。

(2)我国环境立法。

(3)立足于宣传教育,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做一个大自然的管理员,你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热烈讨论,教师归纳如下:

(1)向社会和自己熟识的人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节约用水和用电,收集废铁、废纸等物品,将它们送往废品收购站。

(3)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4)学生回答测试题,并进行讨论,懂得要用环境意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做好保护和发展环境的工作,才能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1)要求每一位同学针对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写一条保护环境的广告宣传标语。

(2)以小组为单位,编一期环境保护手抄报。

小资料

(投影片1)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美国《洛杉矶时报》曾以“大地母亲生活中的一日”为题报道了整个世界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1.世界各国70%的城市居民,即15亿人,呼吸着不卫生的空气,至少有800人由于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

2.5600万吨二氧化碳排入大气层,大部分是通过使用矿物燃料和焚烧、热带雨林排放的。

3.至少15000人死于不安全的水造成的疾病,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4.12000多桶石油泄漏到世界的海洋,这足以注满25个游泳池;约1725万千克垃圾被从船上丢入海中。

5.180平方英里(约460平方千米)的森林消失;多达140种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灭绝,主要原因是森林和珊瑚遭到破坏。

6.世界上413座商用核反应堆的发电量约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5%,它们产生的核废料达20多吨。

第六节《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从容说课


第六节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40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min内能飞行5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km/h=30m/s;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83.3m/s.v3v1v2.

答案:褐海燕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桶桶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m即356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cm

答案:356cm0.8cm1cm1cm

例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

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cm/sv2=5m/s

s1=96cms2=500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t1=?t2=?)

由v=s/t得t1=s1/v1=96cm/O.8cm/s=120s

t2=s2/v2=500m/5mis=100s

因为t1t2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s1′)

由v=s/t得t1′=t2=s2/v2=500m/5m/s=100s

s1′=v1t1′=0.8cm/s×100s=80cm.

因为s1′s1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决三:比较导火索燃烧过程中人跑过的路程与爆炸点到安全区的距离(求s2′)

由v=s/t得t2′=t1=s1/v1=96cm/0.8cm/s=120s

s2′=v2t2′=5m/s′120s=600m

因为s2′s2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v1′)

由v=s/t得t1′=t2=s2/v2=500m/5m/s=100s

v1′=s1/t1′=96cm/100s=0.96cm/s

因为v1′v1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v2′)

由v=s/t得t2′=t1=S1/V1=96cm/0.8cm/s=120s

V2′=S2/t2′=500m/120s=4.17m/s

因为v2′v2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区.

例8:步行人的速度为v1=5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

分析:这是两个物体参加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可将这两个运动转化为运动路程或运动的时间相同来分析.

已知:v1=5km/hv2=15km/hΔt=30min=0.5h

求:ts

解法一: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

s1=s2v1(t+Δt)=v2t

t===0.25h

s=s2=v2t=15km/h×0.25h=3.75km.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t2所以

s===3.75km

t=s/v2=3.75km/15km/h=0.2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