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0-01-10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公园里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好,老师这就带你们去。
二、新授:
1、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
2、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
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
通过此题是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
3、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12颗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
(一)教师指导操作:
1.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数字是几不限制)
2.教师列出算式,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3.提问:
你是怎样算的?(例:先把8凑十,8凑十需要2,把6分成2和4,8与2凑十,10加4得14)
注:前三道题教学方法同上。(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摘数字星星。
2.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写出计算过程。(同上)
3.找另一个学生到前边判断上一个同学的做法是否正确,画上
4.提问:
你还能说出几道8加几,7加几,6加几的题,算出得数,说说你是怎样做的?(8+4,7+9,6+7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6加几的加法,同学们可真够棒的,只用了一节课就学会了还几页书上的知识。我们学会运用凑十法来计算,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凑十呀?(好算)
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延伸阅读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876加几》小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演示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ppt、两种颜色的吸铁石小棒。

学生:20根小棒。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进入:

9+5=9+2=9+7=

9+4=9+6=9+8=

同学们算的真棒,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

(二)探究新知:

1.ppt展示主题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跑道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5个同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

(3)怎么列式呢?-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

(8+5=13)

2.自主探索

你们能用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8+5=?

(1)在桌子的左边摆8根小棒;

(2)在右边摆5根小棒;

(3)你们能移动小棒快速算出8+5=?

(4)我请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边说方法边摆,其他人小手放平。

汇报:

(1)从8开始数,接着数9.10.11.12.13.

(2)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2根和左边的8根凑成十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是13根。

师板书:8+5=13的凑十步骤和圈小棒的方法.

师圈完,让学生在书上圈.

(3)左边摆8根小棒,右边摆5根小棒,从左边的8根中拿出5根和右边的5根凑成10根,再加上左边剩下的3根,一共13根。

师板书:5+8=13的凑十方法和圈小棒的方法。

(4)比较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好.因为这种算法很简单,把少的一部分分成了2根和3根,拿2根和8根凑成了10根,10+3=13.

第三种方法也可以,但是从8根中拿出5根去和另一边的5根凑成10根,麻烦了一点,所以我们经常用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

3.知识迁移:探索8.7.6加几的算法

(1)出示8+4

如果不借助小棒,你会计算吗?

生独立思考,口述算法(师板书)

师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

使学生明白8和2凑成10,强化凑十法。

(2)出示7+6

想一想,怎样算比较快?

生口述算法(师板书)

指名提问:为什么把6分成3和3,把7分成3和4?

使学生明白7和3凑成10,强化凑十法。

(3)出示6+5

生独立计算,汇报思考过程。(师板书)

点名回答:为什么把6分成1和5?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4)总结

在计算时,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凑十法就是“拆小数,凑大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做一做。

提问:为什么要在右边圈三个呢?(为了和右边的7个凑成10个)

2.做一做第二题

通过对比突出凑十的方法。

3.第三题:完成后找规律。

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是按照“复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发现、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7、6加几的计算方法——综合练习”的过程来设计的。

1、引导自主探索、较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因此在教学例题8+5时,我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同桌交流算法,比比谁想的算法最多、最有新意等探索活动。给学生留有个性才能充分表现和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呈现出多种计算方法。我首先说:“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而且计算的方法也得到了优化。

2、紧密联系生活、力图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围绕着“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我把枯燥的例题溶于生活情境中,创设了学生喜爱的去人民公园的情境。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利用这种生活中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很自然地就把学生带入到学习。这样既联系生活又激起学生高度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提高了。并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3、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学生思维。特别是学生上了20多分钟后,已经觉得有点累了,特别是对一年级小朋友们来说,注意力很难集中,枯燥的计算已经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这时我在每道练习题中安排了一个福娃,这些新奇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综合练习中有一道帮小蝌蚪找妈妈,学生也非常感兴趣。这些练习的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唯一到开放,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

4、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本节课教学充分运用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时,我让学生四人合作,引导探究。计算7+6、6+5都采用合作方式。这样不仅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信息的沟通又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协作精神.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

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1、第1题。“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9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


数学一年级《876加几》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及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铺垫

1.口算。

2.括号里能填几。

3.分解数的组成。

(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复习,为下面的学习进行必要的铺垫)

二、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风景片及情境图。

教师创设情境:这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到处是盛开的鲜花,无论走到哪里都生机盎然,充满着绿色的气息,在这里还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这儿吗?现在就让我们出发,去公园好吗?可是你们要注意在公园游览时,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保护优美的环境,不要破坏它,要和那里的小动物做朋友,不要伤害他们好吗?

同学们,前面就是公园了,我们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买门票进公园,你知道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吗?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讨论

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3.小组汇报交流

生可能出现的三种算法:

(1)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个人。

(2)接数法:左边有5个人,然后接着数6、7、8……13,一共有13个人。

(3)凑十法:左边有8个人,把右面的2个人与这8个人合起来,凑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4.教师小结:这几种方法都不错,那你最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三)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计算方法怎样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列算式呢?(生说,师板书8+5)

2.小组合作交流,动手用小棒摆。

要求在摆好后,把你的摆法说给同桌听,在听人讲话时,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

3.指名演示过程(师板演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用凑十法的小组,到前面演示。

4.小结

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但是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5.比较8加几和9加几的异同。

(四)尝试独立学习

1.生独立完成P103页例2。

现在请同学把书翻到103页,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例2,把得数写到书上。

2.汇报计算方法。

3.小结。

鼓励用多种方法来计算。

(五)总结算法,发散思维

1.出示情境图(课件演示有八只蜜蜂,又飞来九只蜜蜂)

在公园的花丛中,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它们把蜜蜂都引来了,你们看,又来一群,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算式吗?

2.列式

谁能列式解答?(生说,师板书)

3.自学

这道题中的同学,想出了3种方法解答,可是他们没有完成,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4.交流

把你喜欢的算法,说给你同桌听。

5.指名汇报(师课件演示)

6.小结。

我们在计算8加几时,可以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和8凑成10再计算,也可以把8拆分与另一个加数组成10再计算,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比如9+8=17,8+9=17等多种方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好,就用哪一种做题。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创设数学迷宫情境

师:我们下一个观光地点是天赐湖,想到天赐湖要走过一座数学迷宫,想走出迷宫就必须解答这里的数学问题,同学们有信心走出迷宫吗?师讲解走迷宫的方法。(课件出示题目)

1.P104做一做第2题

2.P104做一做第1题

3.P104做一做第3题

(二)创设游天赐湖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顺利走出了迷宫,来到了美丽的天赐湖,你看见了什么?这些小动物在欢迎我们呢,他们看见同学们来了,非常高兴,这一高兴不要紧,他们忘记了回家的路,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

连线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画龙点睛

愉快的一节课很快过去了,你学会了什么?那么8、7、6加几是怎么样计算的呢?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开和8、7、6凑成10,然后再计算,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看来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啊!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级教学设计


《876加几》数学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凑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把另一个加数分成几和几,才能和8、7、6“凑十”,同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情趣引入,课前口算。

1.师:看谁能先到公园的门口呢?(口算9加几)

2.看看公园门口发生了什么呢,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公园门口一共有多少人?)

就这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二、自主探究,学会算理

1.引发思考,小组合作。

8加几(教学例2)。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9加几的方法咱们己经学过了,那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并用学具摆一摆。比比那组的小朋友最会动脑筋,想的方法最多。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数的接数法凑十法

引导说出凑十法较简便)

指名生上台演示凑十法的过程。

教师演示凑十的过程。

3.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得出7、6加几。(做一做91页第一题。自己先在第一幅图里圈出10个来,再计算!展台展示学生的作业。生说师板书过程。同时板书出课题8、7、6加几。)

(生唱十的朋友歌整理课堂)

三、趣味游戏,巩固练习。

1)解决了公园门口的这个问题,那我们就继续前行逛公园,我们的第一站是动物园。(课件设置基础习题—显示凑十的过程)

2)我们的第二站是植物园,“好大的苹果呀,如果答对题了,你就可以摘下一个来,你就可以得到一颗星”(用自己的方法口算)

3)我们的最后一站是通过城堡出公园(设置带括号的习题,作为习题的拓展)

五、课堂小结

1.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棒极了,那你们都学会了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8、7、6加几

8+5=13

7+4=11

6+5=11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出示卡片9+()=10,指名口答。

2.口算。

9+1+2=9+1+5=9+1+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出示运动会场景画面。

2.解决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观察画面左边。

(2)研讨解决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3)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出现各种解决方法。①点数出结果。②接着数,数出结果。③用“凑十法”算出结果。④充分肯定学生探索的方法,并以“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题,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加深学生对各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4)强化凑十法。①教师引导:有的同学用加法算出还有13盒饮料。回想一下,怎样算的?纸箱内有9盒饮料,箱外有4盒饮料,这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就是现在有的饮料。所以要用9+4计算。(板书:9+4)②演示9+4的口算过程。怎样算出9+4的得数呢?重述凑10的过程:放进箱里1盒是10盒,箱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③说明9+4的口算方法。算9+4,怎样想出得数呢?先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演示,想一想怎样算9+4得几?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说明:因为9+1得10,所以算9+4,先把4分成1和3;9加1得10,再加3得13。然后,在9+4后面板书13。让学生齐读算式。

3.解决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出示问题:拉拉队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2)让学生从画面上收集数据,找出: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3)教师口述: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就要把男生9人与女生6人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待学生回答后板书)9+6。(4)让学生讲讲怎样算?得数是几?(5)全班交流,完成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想出得数)。

4.小结。今天我们开始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前面计算的9+4、9+6两题的得数都超过了10,就是进位加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具体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9加几)我们已经知道9+4=13、9+6=15,那么9+2、9+3......怎样算?得数是多少呢?我们共同研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摆一摆,算一算。先圈一圈,再填写思维图,直观操作和抽象思维一一对应。

2.通过游戏完成练习十七第2题。巩固计算,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做练习二十第1题。(1)先让学生看图说题意,再填写算式。(2)说一说加的过程,集体评议、订正。注意阅读文字,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做练习二十第4题。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总结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苏教版

课题:9加几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9加几的算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苹果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苹果(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红苹果,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青苹果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

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苹果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9+4。

(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拿出苹果的图片摆一摆来帮助计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

9+4=13

/

13

10

(4)介绍:把9和1凑成10,这种方法我们就叫它“凑十法”。

(5)完整地说说9+4的计算过程。

2、试一试

(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

(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

3、小结

看黑板上的算式,今天学的是什么内容?揭示课题。这些算式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师小结9加几的算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小猴搬方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再放1块,就是10块”,为什么这样放?9加6怎么算?

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

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观察题目,在心里默算,边算边想怎样算比较快。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怎样算9+2的?

小结:上面一题就是下面一题的计算过程,在计算9+几时,可以想9+1再加几的连加算式。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

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

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把算式打乱,让学生口算。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

一年级《9加几》导学案


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发现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学习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20根小棒;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调动积极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都参加过哪些项目的比赛?获得过哪些好成绩呀?
2、引导观察课本插图
师:胜利小学的小朋友也在开运动会,让我们一起过去瞧瞧!(课件展示课本第96~97页的运动会场景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师:运动会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学校里为了让小朋友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小朋友每人分发一瓶饮料。分了以后发现还多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左下角的饮料)小朋友你知道共多出了几瓶?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得出算式9+4=13)
2、探究进位加的算法
(1)分组操作明理
a:提出操作要求
师:9加4等于13,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小朋友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思考过程,然后小组里面交流一下。
B: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2)组织全班交流
如:a9+4=13b9+4=13
1336
1010
c9+4=10+4-1=13
、、、、、、
3、把上述方法适当归类、从中渗透数学思想。
如方法a是拆小数分大数,而方法b是分大数拆小数它们都可渗透“凑十”的思想。
又如方法c则可渗透多加了要减的数学方法。
而方法a、b、c他们又都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旧知来计算的,可以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
4、寻找适合自己的算法
师: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5、试一试
师:那么9+3、9+7等于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借助小棒用自己的好办法去算一算。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独立完成练习。
7、小结、揭题
师:小朋友你发现了吗,今天的这些加法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这些都是9加几的加法,并且得数都超过了10,我们把它们叫做9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9加几)
三、巩固应用发展思维
1、挖掘课本资源提出新问题
(1)引导再次观察画面
师:刚才我们发现运动场上有跳绳、跳远等很多比赛项目,那么参加这些项目的各有多少人呢?
(2)小组合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9加几的计算问题?小组讨论一下!
(3)师整理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
(4)解决问题。
师逐题提问:算式是什么?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书中练习(做一做第二题)
师:激烈的比赛已进行很长一段时间,这时后勤部又及时地送来了点心,每人分发了一只鸡蛋还有一块小蛋糕。结果又多出了一部分,请小朋友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它们分别多了多少?
3、、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认识了几道9加几的进位加法?除了这些还有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三题。
9+5=9+2=9+9=9+4=
9+8=9+6=9+7=9+3=
(1)独立填写得数
(2)指几名学生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秘密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
①、都是9加几。
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③、得数都是十几。
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接着第4种发现提问:你知道少的那个1到哪儿去了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堂作业。
适当选用课堂作业本及书中练习的部分内容

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教案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8、7加几》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教案青岛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页例3十几加几的题及加法名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学会十几加几(不进位加)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初步的数感。

4、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概念的过程。

5、使学生养成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树立优化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1、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海鸥图,同学们根据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没解决的我们暂存再问题口袋内,我们今天继续解决。

2、小黑板展示问题口袋内容,筛选出“现在有几个小朋友?怎样列式?(12+3)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算式:12+3

(1)你想怎么算?

(2)小组内交流(选出小组长,安排好发言的顺序,使学生学会倾听)

(3)全班交流(每组推选出一名发言的人,口述算法及优点)

(4)比较方法,自我优化。

以上那种方法,更简便一些,适合你,闭上眼睛想一想操作过程。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你就用哪种。

2、算一算:3+12=

(1)这道题与上题有什么不同?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小组里说思路.

(3)口算这样的题要注意什么?

3、你还能提出哪些类似的问题?并解决。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这些知识,例如:小明的姐姐今年12岁,三年之后,姐姐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最后集体交流。

你能试着举出这样的生活中的例子吗?

四、巩固练习

1、同桌出题,相互解答。

2、做一做自主练习的6题中的加法题,并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说说算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感受。

六、教学随笔

一年级上册《9加几》学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9加几》学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今天有位客人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们欢迎吗?

(出示小猴图)

它给大家带来了“智慧树”。

(出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算才会又快又对呢?

师小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几就得十几。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几的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又对又快。小猴要去买些桃子来奖励你,你们看(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盒子外4个。)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子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生自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的?请用同样方法的小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生的算法:因为盒子里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边分析在算式下注出思维线路图:??

(4)讲述: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就是先把9和1凑成10再计算。因为我们学过10加几得十几,很好算,所以把9凑成10之后计算非常方便。

2.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1)教学“试一试”,出示题中的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7)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不但爱学习,还爱劳动,他正在搬砖块,你知道一共有几块砖吗?(左边有几块,右边有几块?)怎样算?

提问: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小猴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6块凑成10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路最简便。)

让学生先在同桌间说一说怎样计算,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指名汇报,并板书思路图。

(3)引导小结。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9加几时,用怎样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凑十法)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准备用小棒来做篱笆,你能帮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找出规律。

提问:比较第一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结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于上面算式中的“2”对第二种发现的学生加以肯定并表扬)

提问:在第二组两题中,你又发现了什么?第三组呢?(请学生以在第一组中发现的规律说说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发现)

提问:每组的两个算式,你们都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回答填写结果,集体分析订正。

(3)仔细观察,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有多种发现:如①都是9加几。②9加上的数和得数都是按顺序排列的。③得数都是十几。④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这些发现都是对的,应给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们是怎样学会9加几方法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第一课时: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

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算法:(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

(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3)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学生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键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9+6)

师: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做一做”第3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数学教案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

课前准备:

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 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 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3) 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

③ 4 + 6 = 10,10 + 3 = 13。

④ 10 + 4 = 14,14 - 1 = 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 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 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 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 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 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 “想想做做”第2题。

(1) 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 和同桌交流想法。

(3) 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 “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 “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 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9 加 几

9+4=?

重点掌握:“凑十法”。

教学反思:

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感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边摆边说,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中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凑十法”。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

适当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时一定要运用鼓励性教育,这样一方面能提起学生兴趣,一方面能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1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876加几》一年级优质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