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四国语言教案8篇

四国语言教案

发表时间:2024-12-03

四国语言教案8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国语言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八字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字。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按笔顺正确地书写“出”字。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新年马上就要到了!你们打算怎样庆祝新年呢!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书中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庆祝新年的?教师板书课题:

13.老公公。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2)“老公公”是谁呀?

三、学习生字和会认字的读音。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带拼音的卡片)

4.做“拼音和字”的找朋友游戏。

四、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

2.组内交流,比比谁记忆字形的办法最好,组的词语最多。

3.小组汇报:

公:上下结构的字。用偏旁加笔画的方法记,告诉学生上面的“八”是八字头。也可以用“去”来记,把上面的“土”换成“八”

就是“公”字。组词:公民、老公公、公鸡、公共汽车……

毛:独体字。可以用“手”字来记,把“手”字的最后一笔“竖钩”改成“竖弯钩”就是“毛”字。组词:毛衣、眉毛、毛线……

老: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记忆,“土”字加一笔长撇,再加上“它”字下面的“匕”就是“老”字。组词:老人、老师、老公公……

出:上下结构的字。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学生书空。组词:出门、出来、出口……

年:独体字,可以按笔画笔顺记忆:。学生书空,组词:新年,过年……

来:独体字。可以用“米”来记,“米”字上面加一笔横就是“来”字。组词:出来。

4.抽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和会认字。

五、正确地书写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位置。

2.让学生逐个字说说重点笔画的位置。

3.学生在观察、说的基础上把课后练习2进行描红,边描边记住重点笔画的位置。

4.学生试着把每个字独立书写一遍。

5.教师重点指导“老和年”字的书写。

6.学生练习书写“老和年”字,写后进行评改!

7.其它几个字学生独立在书上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国语言教案 篇2

课题:31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

学校:班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时间:20xx年xx月xx日

目标

1、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标准课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1、听+想+讲

a、读文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与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

(二者骨骼结构相似;恐龙化石有羽毛的印痕。)

b.结合课文说说,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出示文字屏(齐读)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看+想+讲

a、“画卷”“点睛”各指什么?

b.齐读第二段。

(约定)

2、看+听+讲

学习第三、四段

a、轻声称读这一部分,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b.划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读一读,准备交流。

(在内容句式、对比写法、叙述结构等方面加以陈述)

c.指名读第四段

(小动)

3、想+讲

a、找出表现恐龙家族庞大,形态各异的语句读一读。

b、合作填写下列表格。

4、想+讲

a、参考填写内容,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加上自己的想象)。

b.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找一找,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5、讲+做

a.齐读最后一段。

b.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背下来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四国语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学习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择山洞而居,到结茅而往;从土瓦房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人类的住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住宅会如何呢?今天让我们结识一座电脑住宅。

2、引入新课,板题:电脑住宅

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师对生提的问题在黑板上板出来)

二、初读感知

1、你想了解这座电脑住宅吗?请你自读课文,读准课文的字音。

2、检查生字的读音:

cāngchǔpēngrèndàozōngpàn

仓库储存烹调烹饪防盗综合判断

三、默读理解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介绍了电脑住宅中的哪些设施?

2、那里的电脑有什么功能?是怎样工作的?

⑴过度激趣:

刚才你们都到了电脑住宅里参观了,哪个地方的设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指名汇报,指导朗读。

四、小组合作探究

1、学习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以电脑主人的身份向参观者介绍一种或几种设施的布局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2、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⑴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⑵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⑶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⑷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⑸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⑹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五、导语激励

同学们,科学技术能带给人类美好的未来,但是最美好的是能够创造美的人!你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那我们该怎样做呢?……

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电脑住宅,不但领略到它的神奇,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让我们努力学习本领,在科技迅猛的21世纪创造出你的神奇。

七、课外拓展

我来当设计师: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电脑住宅、电脑学校、电脑商场、电脑医院……想一想,看谁的设计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最舒适、最方便的享受。

四国语言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四国语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日子过得很幸福,有亲人的疼爱、有朋友的关怀、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还有有趣的运动会……可是,这些幸福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大家请看图片(多媒体播放图片、音频)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哭的小孩,受伤的.人,炮弹声……)

师: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景象呢?(战争)

师:是的,是战争,今天让我们再次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品读课文,感受丧父之痛

1, 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2, 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因为他的父亲在战争失去生命)

3, 我们知道他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爱和平,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师:是啊,这样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父亲,临别时的诺言让我至今难忘,是什么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是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并且做出标记。

生找出“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蓝盔还代表着(和平),那爸爸说带回来一顶蓝盔的意思是?(凯旋归来,带来和平)

那爸爸再说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是?(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胜利,语气很坚定)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爸爸很坚定(一定)

生1读(老师听到了你坚定的语气了)

谁还想试试

生2读

我一直坚信爸爸说的那句诺言,指课件,生回答(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学生想象,照着这个约定,我和父亲的见面应该是怎么样的?

【雷利的爸爸是1991年参加维和行动,三年没有回来,1994年他们全家接到爸爸回来的消息】

可是,我如约而至,见到的却是怎样的场景?(配乐朗读“现在这顶蓝盔……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同学们,爸爸的嘴张着,他是在呼唤着什么?(和平,和平,和平)

师:啊,我仿佛听见了,爸爸轻声的呼唤着(和平,和平,和平!)

妈妈听见了,爸爸那坚定不灭的呼唤着……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爸爸那掷地有声的呼唤……

全世界都听见了,爸爸发出的那强而有力的呼唤……

师: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前是你朝思暮想却永远离开的爸爸,你会怎么样?你会想对爸爸说什么?

师:作为一位维和战士,爸爸呼唤和平,更用生命捍卫和平,所以今天,儿子为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虽然我为爸爸的死感到悲痛,但是 ppt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保卫和平的光荣战士!”

联合国的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爸爸高度评价(ppt出示加利先生的话)

三、感受呼声,激发热爱和平之情

父亲维护和平失去了生命,可是世界和平吗?

(1)联系现实,体会“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课件出示战争资料)

和平之花是娇嫩的,爱的同学们,我们用最真的情感,再读读这个中国孩子的心声吧!

生1: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生2: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生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师: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师:让我们和雷利,和全世界的孩子们一起呼吁“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师: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说话练习)

四、布置作业:

给受灾难地区的小朋友写封信。

四国语言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

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上仍存在的不太平的硝烟,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酌情感。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屈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可爱的孩子们。(引导生结合国际形势发育,例举目前的国际战况)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什么?(引导生发言)

3.好‘还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的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题,读题: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二、自学课文

1.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雷利这是说给谁听的呼吁?都说了些什么?

2.学生根扼要求自学,允许讨论。

3.汇报自学情况。

(1)生字学习情况。(生字卡抽查)

音: 卓(zhuō)越 素(sù)质 蓝盔(kuī) 凯(kǎi)旋 手腕(wǎn) 硕(shuó)士 弥(mí)漫 硝(xiāo)烟 灵柩(jiù)

形:弥 碗 盔 硝 柩 你 腕 炭 峭 疚

义:卓越;杰出的,有才能的。

京质:指人的综合素养。

灵柩:装进了死者的棺材。

呼吁:呼求援助、支持、同情等。

丧钟;教堂为教徒死亡敲的钟。比喻死亡或灭亡的信号。本文指让战争停止的信号。

(2)请一学习小组开火车读文,正音。

(3)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渎课文,按老师的提示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 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读出情感。

1. 在读第一部分时要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

2.在读第二部分时,语气要加强,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和平出自己的一份力吧!

六、作业。

1.抄下来印象深刻的语刘。

2.试着背诵最后三段,加上感情后作为演讲词在早会时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

卓越 素质 维和 执行 联和国

给予 凯旋 手腕 弥漫 硝烟

2. 指名上前就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内容作演讲,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情绪。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巾读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找句展开教学。)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苦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投影)

(1)这句话不太好理解,你读懂了吗?(引导生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并找山具体事例来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2)讨论: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十(引入学习下一句)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引读—我们一定要向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那么我们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每组派一代表做记录,将想出的办法记下来.然后派代表上前汇报。全班综合后,由班委执笔,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倡议书—号召全校小朋友为维护和平出力。

3.梳理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1)写信格式的复习。“称呼、问候、正文、祝语、署名、日期”这是一封信的基本部件,注意他们所在的位置。

(2)想想体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a.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b.告诉他们有许多人关心他们、爱他们。

c.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3)可单独完成,也可几人合作。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

四、小结。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号召更多的人为和平出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继续写信。

3.收集有关世界(伊拉克)战争的资料,为维和收集证据。

4.写一写,为了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22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四国语言教案 篇7

课题: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学校:班级:科目:语文授课人:时间:20xx年xx月xx日

目标

1、认读“差异、比较、处于、特殊、用武之地、美味佳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体会设问句的作用。

3、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太空蔬菜的变化或作用。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中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太空蔬菜的变化或作用

课型要素组合方式

课时标准课

教学环节

操作流程1、听+想+讲

a、板书“飞船”。(齐读)

b、你们了解哪些飞船呢?它有什么特点,能介绍给大家吗?

c、课文中的飞船上有乘客吗?它们是谁呢?读课文就知道了。

d、教师补写完整课题(……上的乘客)

1、看+想+讲

a、边读课文边划出生字,读一读

b、朗读卡片上的词语:番茄、辣椒、植物、遗传、葫芦、花卉、奇迹、淘汰、宇宙射线、美味佳肴等。

3、分段朗读课文。

(约定)

2、看+听+讲

读了几遍课文,你一定知道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了吧?

想想,飞船航天飞行为什么要带上这些特殊乘客呢?

(小动)6、想+讲

a.你发现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具体(交流)。

b、划出说明小小的种子经过太空旅游拥有了“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的句子读一读。

c、你还喜欢哪些语段,读出来让大家欣赏。

2、想+讲

a、读中比较,感悟写法。

b、除此之外,你还认为哪些写法值得你学习,读一读。

3、讲+做

a、指名按部分读课文。

b、总结自己读后的收获。

(小组+小动+约定)

作业布置

1.摘抄句子

2.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四国语言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文中一些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同学们,我们说了朱自清先生是在收到父亲的一封信有感而发写了这篇《背影》,我们文中在最后一段也提到了这封信,请同学们找到文中引用的父亲信中的那句话: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父亲说到,他身体平安,但又说大去之期不远矣,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难道是因为他老了,思维混乱了吗?同学们想一想啊,要让这句话变得不矛盾,应该怎么样改一下呢?老师想到一种改法——我身体平安。(这样只说身体平安,就不矛盾了嘛?同学们有其他的改法吗?)

我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担心)

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多有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感动、愧疚) 请同学们试想你是朱自清先生,看到这几句话你是什么反映?(对比三句话)

由此可以看出:父亲说自己身体平安,是不想朱自清担心,不想分他的心,体现出处处替儿子考虑的爱。说大去之期不远正体现了他对远方儿子的思念,内心里希望儿子回家看自己,希望和儿子见面。这种矛盾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思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啊。

2.探究感悟

同学们再来看,朱自清先生读了父亲的信后,在晶莹的泪光中回忆起了父亲的背影,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他流泪了,为什么呢?因为感动,他读出了信中饱含的父爱;也有愧疚,文中开始便说道自己两年不见父亲了,父亲老了,儿子却不能长伴身旁照顾他,怎么能不愧疚呢?除了这次流泪,回忆中朱自清先生在回忆中也多次流泪,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几次写他流泪:(分组讨论,找出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流泪)

A初到徐州,感伤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为什么流泪?

对比一下我和父亲的反映。

我:悲伤的流泪

父亲:”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父亲并不是不伤心,他自己的母亲去世了,又失业了,但父亲是家里的支柱,他不能倒,必须坚强的支撑整个家庭。

B.望父买橘,感动而流泪

问:作者这次又为什么流泪呢?

我说:”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去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朱自清想自己去,但父亲坚持要去,自己费点事,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老师可以提出两个问题来引导:1.父亲本来人胖,爬月台不方便,朱自清想要自己去,可是父亲却要坚持要去,为

什么?2.父亲买回橘子后抖了抖身上的灰尘的这一动作,我们体会到了什么————为儿子做事的满足,一个父亲的满足。)

C.临别叮嘱,感动而流泪、心酸

这里父亲又说了两句话: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语言是感情的载体,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隐藏的感情,我打算让学生分析这句话的“!”是否可以换成“。”

———是不可以换的,感叹号在这里加强语气,强调,表现出父亲强调儿子一定要记得到了那边来信,自己很担心,一定要让儿子来信报平安。)

(可以让学生来读出强调的感觉,读出不同的语气,以读促进学生对情感的把握)

父亲又惦念路途平安,叮嘱儿子回到北京要来信报平安,好让他放心。看似简单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父亲的关怀与爱。

进去吧,里边没人。(让学生对比下面两句话:“进去吧,里边没人。”和“里边没人,进去吧。”——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话强调人,第二句话强调物,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父亲当时的境况是怎么样的呀?

A祖母去世

B失业

C身体不好

这个时候父亲还要撑起一个家,父亲容易吗?

朱自清先生也 觉得父亲很不容易,所以他流泪了,是心酸的泪水。

3、总结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可是我们的作者不是因为伤心而流泪,他的泪,是感动,是思念,还带着一些愧疚。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三次流泪的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确实让人感动啊,我们同学们生活中一定也会遇到这种让人感动的细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将你的父亲疼爱你的小细节写出来,咱们看看谁最能体会父亲的心意。

以上就是《四国语言教案8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语言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