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精选。
小编经过慎选为大家推荐一篇题名为“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的文章。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老师在上课时要依据教案课件来实施。请您仔细阅读以下文字!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认识一升。
课前准备:饮料小包装2瓶、大包装8瓶,,一小瓶满瓶饮料,大瓶一个(少量饮料),咖啡壶2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一个,量杯一个,师演示玻璃杯一套,塑料盆1个,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教学容量。
(1)创设情境领饮料,
明确:能装的多也可以说成容量大。
(2)容量有大小。
提问:这些饮料放在一起,我们能一眼就比较出容量的大小,老师手上有2个容器,你能看出谁的容量大吗?(猜)
小组讨论验证方法。
汇报。
师实验验证猜想。
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哪个的容量最大?哪个的容量最小?
生猜测后,师验证(书上操作过程)。
生进行推理,得出:第2个容器容量最大,第3个容器的容量最小。
2、比较下面三个容器的容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提供操作步骤图片,生根据图片合理推理。
得出:第一个容器的容量最大,第二个容器和第三个容器的容量相等。
小结:(略)。
(3)小游戏:猜大小。
生猜大小。
师出示两个容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猜测错误的原因。
小结:要想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二、教学容量单位升。
1、生活中的升。
(1)知识基础:你知道哪些容量单位?
你在哪里见过容量单位升?
(2)师出示图片:找容量单位升(L)。
(3)小结:人们在计量象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时,通常是用升作单位的,升可以用符号L来表示。
2、认识一升:
(1)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多少?
指出:国际上规定,每条边的长度都是一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容量就是一升。
(2)感受一升。
(3)记忆: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一升呢?
(4)巩固练习。
A、1升。
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一升大?
小组活动,进一步认识一升。
B、了解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并且用手比划其大小。
三、全课总结:谁来说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四、判断练习。
生用手势表示对错,并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
1、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观察不同包装的饮料、冷水壶,让学生比较它们所盛的水的多少,体会容量含义;通过猜大小游戏活动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液体容器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让学生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
2、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在学生认识1升以后,安排了丰富的估计容量的活动,既能加强对1升的认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2)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书119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在直线上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
2、会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3、经历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区别学习方法。
4、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发现隐藏于不同的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认真观察分析,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复习回顾
(1)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探讨了有关植树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中有哪几种情形?解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再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①两端都要栽:植树棵树=间隔数+1
②两端都不栽:植树棵数=间隔数-1
③只栽一端:植树棵数=间隔数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交流。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小组讨论:当大钟敲5下时,前后共有几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有多长?
③大钟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大钟敲12下,共有11次间隔,所以共需时间是:2×11=22(秒)。
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从王村到李村之间设电线杆,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根据分析的情况,独立解答,并相互交流。根据可能会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有三种解答结果。
a.16-1=15 200×15=3000(米)
b.16+1=17 200×17=3400(米)
c.200×16=3200(米)
教材第119页思考题。
教材练习二十第4题。
①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观察示意图,小组讨论:有多少个间隔?有多少盏灯?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封闭路线上植树时,间隔数=植树棵树。(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3号在1号队员的前面,1号队员不是第4名,而3号队员不是第1名,所以3号队员是第2名,而1号队员是第3名,当1号队员第3名时,由于号码名次不同,所以2号是第4名,4号是第1名。
所以排名是:
1号 2号 3号 4名
第3名 第4名 第2名 第1名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会说出:大钟敲5下,共有4次间隔,平均每次间隔时间是8÷4=2(秒)。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指名汇报,然后集体订正。
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汇报。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共有三种情况:
a. 两端都设有电线杆。
b. 两端都不设电线杆。
c. 只在一端设电线杆。
学生讨论后汇报,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号第3名,2号第4名,3号第2名,4号第1名
三、应用练习
(1)一度长180米的大桥两侧,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①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
②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
(2)小刚到电影院看电影,他前面有8排,后面有9排,左边有15个座位,右边有17个座位。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每排座位一样多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小组交流。
指2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解答。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4)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出示天平)
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
(两边的质量相等。5=5)
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
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
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动手实验,列算式
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
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X=10)
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
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
(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
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
(1)什么是未知数?
(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
方程两边都减去8
X+8-8=10-8
X=2
(3)怎样检验?
2、试一试:求未知数X
理解题意,解方程
活动三:建立模型。
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
3、解释运用:解方程
(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2)怎样列方程?
4X=400
(3)怎样解方程?
4、试一试:解方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5)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要求:1、用数方格和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平行四边形面积能灵活运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三角板
电学具准备:学具袋、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活动一
出示水产养殖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号虾池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我们已知道一号虾池的形状师平行四边形的,那么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师:同学们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到底谁是对的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请小组线验证商讨的方法在一起验证。比一比,那组的方法最合理,最简单?
活动三:
师: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想法,结论是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想到将平行四边形装化成一个长方形。到怎么计算面积呢?用件品的方法来研究。
师:交流一下你们小组怎样将平行四边形装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虽然大家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却有共同点,谁来说一说?
师:观察思考,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四
师:下面用平行四边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
“一号虾池能放养多少尾虾苗”的问题。
活动五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方法。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中有下列学局(剪刀、直尺、方格纸、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
学生先讨论方法,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
小组合作。
组内研讨交流。
全班交流转化方法。
学生观察不同的剪法(如何转化),后推导计算公式。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精选》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