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解方程设计教案

解方程设计教案

发表时间:2024-04-17

解方程设计教案。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要知道教案课件写的越好越充分,老师教学水平也不会很差。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也许"解方程设计教案"就是你要找的,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1

教学内容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知识重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教学过程新知学习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得到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

=6+3

=9

=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2

引言:

解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本文设计了一节解方程的教学课程,并对课程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2. 学会利用逆运算解方程。

3. 掌握一步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材中的解方程相关知识点和例题。

2. 展示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数字卡片等。

3. 练习材料:提供给学生的解方程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如何求出未知数。例如,如果一个数加5等于12,那么这个未知数是多少?

2. 引入方程:

介绍方程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如:5 + x = 12。

通过多个例子展示方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方程的结构和意义。

3. 利用逆运算解方程:

定义逆运算为将方程两边的数互换位置。如:5 + x = 12 可以转化为 x + 5 = 12。

强调逆运算的原则是保持等式的平衡。

4. 一步解方程:

解释一步解方程的基本概念: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并可以通过一个运算找到未知数的值。如:x + 5 = 12。

指导学生将方程改写为 x = 12 - 5 = 7,并解释步骤和原理。

5. 练习实践:

提供给学生一些解方程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逐个解答并讲解答案和解题思路。

6. 总结概括:

回顾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利用逆运算和一步解方程的原则,简化了解方程的过程,使学生易于理解与掌握。通过练习实践,学生得到了锻炼,并在讲解答案和解题思路中得到了反馈和巩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可能需要增加一些示例和练习的难度。此外,考虑到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进度,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领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结:

通过本节解方程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利用逆运算解方程的方法,以及一步解方程的基本原则。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教学设计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50>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2x=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数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在学生对“60+23>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思想

1.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1~3题。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55—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

2、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4、、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方程的解。

师: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2、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

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

生3: 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

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

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展示)。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显示全过程。)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5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2)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用于解方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教学过程一、解决问题。

出示P57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250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x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x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250。

(3)把250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的值等于150,将15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二、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目的。

P58例1P59例2。

怎么判断X=6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6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x+3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课堂练习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强调书写格式。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解方程和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2)解方程要按照什么样的格式来写?(3)如何检验呢?格式又是怎么样的?

本课应用方程平衡原理来解方程,要注意的是检验方程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所以××是方程的解(这里的××学生容易写成方程右边的值)

1、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等式在哪些情况下变换仍然保持不变呢?等式这些规律在方程中同样适用吗?完全可以,因为方程就是等式,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解方程。板书:解方程。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来求出方程的解呢?

抽答。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因为,两边减去3以后,左边刚好剩下一个x,这样,右边就刚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通过等式的变换,如何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即可。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8-P59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图例,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会解方程。

2、 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一) 教学例1

出示例1,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图中表示了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盒子中的皮球与外面的3皮个球加起来共有9个,方程怎么列?得到x+3=9

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个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我们该怎么利用等式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3,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板书:x+3-3=9-3

化简,即得: x=6

这就是方程的解,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方程的?

左右两边同时减去的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

追问:x=6带不带单位呢?让学生明白x在这里只代表一个数值,因此不带单位。

要检验x=6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还需要验算。怎么验算呢?可抽学生回答。

板书:方程左边=x+3=6+3=9=方程右边

所以, x=6是方程的解。

小结:通过刚才解方程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书写的过程中写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二) 教学例2

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我们再来解一个方程。

出示方程:3x=18,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如有问题,可以出示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抽答,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为什么两边同时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数呢?刚好把左边变成1个x。让学生打开书59页,把例2中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展示、订正。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数或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这是我们解方程常用的两种方法,想不想用它们来试一试呢?

(三) 反馈练习

1、 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 试着解方程:x-2.4=6 x÷9=0.7 (强调验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讨论:什么时候应该在方程的两边加,什么时候该减,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呢?

四、作业:练习十一5—7题。

解方程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力图直观,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方面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中来经历代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及数学素养。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算理,经历代数的过程。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计算课,所以算理与算法是二条主线,今天的算法主要是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够利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所以理解算理,让学生体验到解方程只要使天平的一边剩下一个未知数,但要在这个变化中必须使天平保持平衡,可以通过在天平的左右二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来领悟算理,突显出本节课的重点。

2、在直观操作中掌握方法,发展数学素养。

在本节课中,通过充分的直观,利用学生熟悉的素材,力图把方程建构于天平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深刻的模像。同时,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操作解释、验证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3、困惑:纵观学生的起点,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来解简单的方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逆运算”来解方程对于采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相当的冲突,部分学生虽然对于运用天平原理来解方程已经十分理解,但他们还是不愿意用这种方法,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体验不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所以如何在本节课中让学生体验到天平原理的优越性,从而自愿的采用这种方法,没有好的策略?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解方程基本思路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如何去分母的解题方法.

2.通过解方程时去分母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3.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分母.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用小黑板出示一组解方程的练习题.

解方程:

(1)8=7-2y;

(3)4x-3(20-x)=3;

1、自主完成解题.

2、同桌互批.

3、哪组同学全对人数多.

(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二、出示例题7,鼓励学生到黑板板演,教师给予评价.

一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掉分母.去分母时要引导学生规范步骤,准确运算.

三、组织学生做教材159页“想一想”,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方程两边都乘以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四、出示例题6,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方程.

出示快速抢答题: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一找出来并改正.

①先自己总结.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师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的学习内容及方法.

五、出示随堂练习题(根据学生情况做部分题或全部题).

①自主完成解方程

②互相交流自己的结论,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③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选代表到黑板板演).

①学生抢答.

②同组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③交流总结方程变形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①独立完成解方程.

②小组互评,评出做得好的同学.

六、小结

①做出本节课小结共交流.

(2)5x-2=7x+8; (4)-2(x-2)=12.

②说出自己的收获及最困惑的地方

八、板书设计

解方程设计教案 篇8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用列方程求解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方程求解稍微复杂的问题(试图比较一个数字比该数字多或少多少次)。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情景介绍稍微复杂的方程,逐步分析方程解题的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思路方法。

2.将稍微复杂的方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求解稍微复杂的方程的重要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用方程解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和找出量间的等价关系,并能准确列出方程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引入对话并揭示主题。

同学们,我们最近学习了简单的方程。接下来,让学生看这样一个问题,看看你是否可以根据你现有的学习经验完成这个等式。

老师的女儿今年x岁,老师今年39岁,3岁是女儿年龄的3倍多。

39 - 3x =3 3x 是什么意思? 3 + 3x = 39 行?

请同学们看看,这两个方程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方程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等式比前面的等式多了一个运算符符号。我们称这些方程为稍微复杂一些的方程。

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求解稍微复杂一些的方程。 (板书题目)

二、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 1. 制造情境。 (展示足球图片)这个足球有什么特点?

知识介绍:一个现代足球是由许多黑色皮革的正五边形和

很好的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 p> 由许多正六边形的白色皮革组成。这种完美的球形结构让一些数学家、建筑师和化学家着迷。那么你一定想知道它是由多少张白皮和多少张黑皮制成的。看,这些学生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

2.找出问题的意思,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问的问题是什么? (一共20块白皮,比黑皮少2倍4块。)

问题是:黑皮有几块?

当我们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找到我们正在寻找的问题,然后将其设置为未知数。以下学生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可以用线段图来帮助分析)

解决方案:假设总共有 x 个黑色皮肤。

3.分析,找出量之间的等价关系,并制定方程。 (1)列出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分析白皮数量和黑皮数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列出等价关系。

黑皮片数×2-4=白皮片数(2)等式。

你能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式吗?请大家自己解方程,然后分组交流,讨论方程是如何列出的。

2x-4=20 4. 解方程。

邀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行动。同桌的同学解完方程后,互相核对,说说他们是怎么解方程的。

5. 检查并写出答案。请一位学生口头描述检查计算的过程。 3、审查整理,扩大应用。 (1) 回顾和整理

刚才我们用方程解题的时候经过了哪些步骤? (1)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解题时,首先要了解题意,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和你要找的题,使用

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要问的问题设置为未知x,老师可以用“设置”这个词来表示这一步。

(2)分析,找出量间的等价关系,并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核对并写出答案。虽然有时我们不需要编写验证过程,但我们必须口头验证。学生在解决问题和计算时,一定要养成检查计算的好习惯。

(2)扩展应用

这道题能否列出其他的量化关系?其他学生可以互相分享他们的想法。

(白色皮片数+4)÷黑色皮片数=2 请学生说说他们列出的等价关系。可以列出其他等价关系吗?黑皮片数×2-白皮片数=4(白皮片数+4)=黑皮片数×2 重点:列方程时,不能把未知数单独在等号的一侧。接下来,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等价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3) 巩固练习。 1.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4x-3×9=29 请学生玩4x-3×9=29。

2、故宫的面积为72万平方米,比故宫博物院的面积少16万平方米。 **10000平方米的广场面积是多少?

学生自己制作方程式。

**正方形的面积×2-16=故宫的面积老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3、猎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公里,是大象的两倍多30公里。一头大象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是多少?

这道题和上道题一样吗?学生尝试解方程。四、课堂总结,谈收获。

很好的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在本课中,我们学会了用方程解决问题。你得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用一系列方程解题

设解:设一共有x张黑皮。列中黑皮片数×2-白皮片数=4 解2x-20=4

2x-20+20=4+20

2x=24 2x÷2=24÷2

x=12 检验

答:一共12个黑色皮块。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的定量关系是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次,求另一个数。这也是新知识的增长点,所以教师要在这里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探索和交流来理解。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整地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学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任学生,让学生探索,在答题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完成,尤其是学习和认知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说话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而不是全面、平均。

此外,一个数字比另一个数字多(少)几倍,因此学生很难找到另一个数字。在迷雾中,再加上算术解的干扰,很难构建出准确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各种等距关系之间联系的交流,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以上就是《解方程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解方程设计教案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