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12篇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4-03-27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12篇。

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那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12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1)

《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开个岩石展览会,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二是让学生给岩石分类。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孩子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知识。

一开课我给学生展示了来自长白山区的各种各样的奇石,激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问学生原来对岩石有什么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二、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观察前,还出示的观察要求,提出: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观察得更仔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工具材料,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由于这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课后有些拖堂,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科学探究不能走过场,只有保证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才能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事物的特征,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如果把“给岩石分类”的活动放到第二课时,让须生在本节课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的基本特征,这样也许会让学生更有收获。

2、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

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2)

本课我主要以学生观察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的精神。活动中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亲历探究,运用各种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课上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探究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一年级学生还不能从事独立完整的探究活动,所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上。此外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前让学生去收集树叶,并提出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到自然中有目的的观察和采集,同时就会有不同的收获。再通过课上学生的课外写生和观察,学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在观察两个颜色不同而形状相同的叶子时,有的组把它们分成一类,有的组不分成一类,分成一类的小组就能说出在采集的时候他们发现同一棵树上的叶有的叶颜色不同,但都是一种叶。可见学生自己的发现要比教师教要好。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学生的小组意识不够,在探讨时,只注重自己的看法,应该代表小组共同的讨论的结果。讨论时也要大家都发表意见,最后答成共识。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引导。

二、某小组发言时,其他学生在倾听他人发言时不够认真。有的学生还在摆弄手中的树叶,没有听见别人的发言。应教育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单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还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课外写生才刚刚开始,有的学生还是在画自己的想像画,又遇到从没画过的树,不知所措,所以速度慢,耽误时间。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3)

车是小朋友喜欢的玩具之一,我给孩子们上一节课名叫《各种各样的汽车》,它是一个科学常识性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兴趣,尤其是男孩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关注路上的车辆,家长也能教给幼儿不同车辆的不同用途,本次活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他们即感兴趣,又所熟悉的。

活动开始部分,我就将班里的玩具小汽车陈列出来,并请个别幼儿上前介绍自己熟悉喜欢的车辆,鼓励他们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引导他们说出车辆的名字,用途等。孩子们积极性很高,表达也令人满意。接下来我运用图片对照讲述不同的车辆及他们的用途,还请幼儿及时补充,但看似合理的活动环节,却出现了令我难以把控的`场面,孩子们完全被图片调动起啦,回忆起自己的所见所闻,开始七嘴八舌的聊起自己知道的车辆,个个都显得自信满满的,不愿意再搭理我了,这时候我怕他们偏离活动主题,只能严厉起来让他们停下。

虽然活动最终回到我预设的轨迹上,孩子们也都能很好的掌握活动重点,但我看得出孩子们的意犹未尽。活动后我反思自己,是不是非得按照我所设计的思路教学对孩子才是好的呢?是我的活动设计出了问题,还是孩子们没有好的倾听习惯呢?我想是当老师的习惯控制孩子了吧,其实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他们更想做的是与同伴表达分享,而不能满足只听老师的一言堂。活动或许可以更活一些,教师可以随机应变,在活动中设计一个车辆研讨会,让幼儿尽情地说。这样不尽满足幼儿想说的需求,也能让教师的活动进行得更顺畅。

总之,教师不能忘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是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每一次的活动设计应更符合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4)

杯子,是幼儿每天都在使用,幼儿也见过各式各样的杯子,有的'功能不一样,有的材质不一样。一开始,让幼儿参观我布置的“杯子店”,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杯子的名称、颜色、用途、材质等。其次,幼儿充分多感官运用,感知杯子的种类及特性。在进行小结:杯子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有的有盖和把,有的透明,有的易碎,有的是双层的,有的是单层的。

通过活动,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杯子,简单了解杯子的特征、功能和材质,并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于课前准备上,各种渠道收集了杯子,但杯子数量始终有限,幼儿人手一只,后面的根据材质“找一找我的家”的环节中也只能允许三分二的幼儿参与到其中。

同时,在活动时,我发现在区分陶瓷杯与塑料杯时,幼儿区分时比较迟疑,但我没有较详细的讲解。同时,像烧杯和量杯等并未提供,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合作,幼儿可以自带杯子来园,一方面可以幼儿人手一个,便于观察;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幼儿间交流。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在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结合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各种帽子,并能大胆讲述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职业和需要,选择相应的'帽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帽子实物:建筑帽、军帽、护士帽、厨师帽、太阳帽、浴帽、棉帽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帽子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帽子娃娃今天带来了很多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交代要求小朋友们要仔细的看一看,用手摸一摸,他是什么样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他有什么用?

二、通过观察感知,让幼儿发现帽子的不同之处,并能知道各种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1、引导幼儿观察帽子,能说出不同之处。

(1)材料不同:棉、毛线、布、塑料……

(2)颜色不同:红、蓝、黄……

(3)摸起来感觉不同: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

(4)形状不同:圆的、方的……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自己喜欢的帽子。

2、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所认识的帽子的名称及用途。

师:谁愿意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他手中的帽子?

3、帮助幼儿认识一些他们不太接触的帽子(如:厨师帽、护士帽、军帽等),知道他们的特征及用途。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到的帽子各不一样,有的……有的……

三、以课件的形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帽子的特征及用途。

1、提出要求

师:帽子的种类那么多,现在有一些人要买帽子,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帮他们选一顶他们需要的帽子,好吗?

2、播放课件

(1)小兔要外出旅游?需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

(2)冬天到了,小姑娘该买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呢?

(3)阿姨在田里干活,帮她送一顶什么样的帽子去?

(4)小狗买了辆摩托车,该买什么帽子?

3、播放课件,出示不常见的帽子

师:他们每人都得到自己的帽子,太高兴了。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那些帽子,你还看过哪些帽子?

帽子娃娃还有很多朋友没有来,但是他们把照片都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让幼儿回答,以此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四、设计帽子

幼儿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师:看过那么多的帽子,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顶帽子。然后把它画出来。

活动反思:

本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真实的情景体境,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而教师坚持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整个活动以情激趣,以情激学,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了师生互动作用,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6)

胜利之处:

、一张白纸(用来做观察记录,记录观察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一个放大镜。这样教学具准备充沛,有利于同学观察探究。

和猜想可能观测到的现象后,便开始分组实验。大局部同学一开始就把岩石放到水槽里观察,还有的用两块岩石敲打闻气味,总之怎样做的都有。造成同学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说不清说不全,分析不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实验现象。第二次上《各种各样的岩石》时,在同学说完观察方法后补充了一问“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这样通过讨论同学明确了观察目的、认识到观察顺序的重要性,然后再按预定的顺序观察、汇报。这样在分组交流观察记录时比第一次上《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不只节省了观察时间而且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时说得有条理且说得全面准确。

3、掌握时机适时引导,利用对比观察突出不同岩石的不同特征。我在巡视时发现同学用两块岩石相互碰撞,其中一块被砸成两瓣,这时我对同学说“正好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同学在老师的启发下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在同学汇报鱼化石特征时,我拿出一块鹅卵石让同学对比观察,同学通过对比发现鱼化石是一层一层的且很薄容易碎,鹅卵石卵圆形坚硬不分层质地细密有的颜色单一有的上面有花纹。

缺乏之处:

颜色、形状、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分类,没有同学想到按有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有的岩石没有层来给岩石分类。同学由于身处大城市搜集来的岩石多为沙子堆中找来的鹅卵石或从小区地上捡来的煤和石灰石。这就要求教师在巡视时和时把教师准备的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岩石分发给同学,补充同学的观察资料开阔同学的视野。这时若给同学一些页岩、板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大理岩、有棱角、外表没有磨擦过的岩石让同学观察,相信同学的分类会更多一些。

轻重,而且水可以使岩石颜色加深花纹更清晰。在同学闻岩石气味时,教师应多问一句“除了敲打岩石后能闻到气味外,还有其他方法也能闻到气味吗?”用两块石头摩擦试一试。

3、同学交流观察记录时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今后应让每个同学都有一个笔记本,记录每节课学习探究科学的收获,以此来规范语言提高同学的表达能力。

上完“同一堂课”,如释重负。细细品味,也深深体会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掌握之困难,更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精心准备,才干随机应变”的道理。

这节课在发展同学的认识能力方面,我的说课稿主要偏重于对岩石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即发现式观察能力的培养。越是熟悉的事物,同学的观察热情就会越低。对于同学来说,观察周围熟悉的事物,发现平时不曾重视的现象,这无疑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识能力。不过,对有效的学习来说,观察和发现显然还只是认识的开始,最终是否有所收获,认识是否能得到发展,在发现现象之后,便取决于对现象所持的态度和准确描述的能力,这也是本课教学所蕴含的重要目标。

,目的是初步观察岩石;再进一步观察岩石,有条理的记录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最后的分类活动中又能把教师带的岩石标本集中起来分类,既丰富了观察资料的数量,也培养了同学研究岩石的积极性。

“你们准备怎样观察?”、“你们能从她的发现中判断出她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假如要把它们分分类,你们打算按什么规范来分呢?”这些问题都能自然地引导同学进行观察和讨论的方向,使同学在有序的观察活动中逐步深入、提高观察和描述能力。同学的反应是非常出色的,他们只经过一年不到的观察、描述培养,就能非常熟练地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征,表达能力也比我想象的全面、准确。我在课前和课间的一段时间里都低估了他们。就课堂中他们提出的想法为例: 1、先把岩石放到水里洗一洗,再闻闻有什么气味。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我这块一边很粗糙,一边却很光滑,它该分在哪一类呢?

这些想法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我在课堂中有的也没有和时抓住,所以造成同学观察面的浅显。可以说,这节课的教学以和课后整理实录后的反思,使我真正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自身还需要多方面的提高,也让我看到科学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发展的潜力。

c各种各样的岩石是同学课外喜爱的玩物,他们会精心挑选漂亮的岩石放在家中的花盆里,会把那些精致的小岩石藏在书包里玩弄良久,会被岩石的花纹和形状深深吸引。小小的岩石为同学的课余生活带来了许多情趣。但对于岩石的观察和研究只是停留在外表和局部,他们没有系统地去观察一块岩石,没有进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岩石隐藏的奥妙,没有更多地开展一些与岩石有关的活动。因此,让同学探究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奥妙符合同学的学习需求和探究天性。

在课堂上,同学通过对岩石的外在特征进行深入观察研究之后,指导同学对各种各样的岩石进行分类时,没有统一的规范,只要同学能说得出分类的理由即可,同学通过比较之后,均能从不同的侧面对岩石进行分类。可以根据颜色、软硬、大小、花纹等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考虑。这样,同学的主体性得到了充沛的发挥,同学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探究,思维才使自由的。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7)

关于岩石,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常说:天上掉馅饼不可能见到。地上捡石头的事,天天都有发生。为什么地上有这么多石头?石头值钱吗?石头都有用吗?关于石头的话题说也说不完。于是,我想到开一个石头博览会。展览展览同学们的宝贝。也晒晒他们的问题。以便课上研讨探究。

一、充分准备,研究条痕。

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类石头。课上展览交流。课上,互相交换观察石头的颜色、质地、纹理、形状等。引出本课新探究问题——石头的颜色:条痕。

二、故事导引,研究成因。

学生对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感兴趣。我带来了从南京买来的霸王石和五彩石,告诉他们:五彩石就是南京雨花石,也就是鹅卵石。学生提出问题: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顺利进入本课第二个探究问题: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看书和课件,很快解决了问题。

三、补充练习,检测概念。

通过填空和判断练习,学生弄明白:上游的石块又大又有棱角,下游的石块小而圆滑,是鹅卵石。鹅卵石成因是河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来.源教.案网(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9)

活动背景:

在一次公开课中,我是选用了一个现成杯子店的教案照搬的。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有教师提出了:在摸一摸环节中,我一个人端着盘子让每个幼儿挨着一个一个摸,用时过长,由于传热过程很短暂,导致了四个杯子的传热快慢无法再比较了,所以不仅冷落了前面已摸过的幼儿,同时后面的幼儿对四种杯子的传热快慢这一环节也没弄明白。教研后根据我班孩子多、语言表达不太丰富的特点等,我重新调整了教案,并又进行了试讲,效果比原来好得多。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感官进一步感知玻璃杯、塑料杯、瓷杯、搪瓷杯的特性。

2.懂得参观活动中要遵守的规则。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的桌子上摆放塑料杯、玻璃杯、瓷杯、搪瓷杯各一个。教师做演示的四种杯子一套(盛有可乐)。

2.做实验用的热水和可乐,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在室外等候)教师以杯子店售货员阿姨的身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我是杯子店的售货员阿姨,今天我想请小朋友参观我的杯子店,然后介绍参观时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不打闹,拿杯子时要轻拿轻放等。然后请小朋友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杯子,启发并讨论这些杯子的不同。

小朋友,瞧我店里的杯子多不多?(幼儿答:多)那这么多的杯子是不是都长得一样?!来自教案.!(幼儿答:不一样)请小朋友看一看再说一说这些杯子怎么不一样了?(幼儿答:有玻璃杯子,塑料杯子)

请几个小朋友找出玻璃杯和塑料杯。

教师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些杯子制作的材料不一样,像玻璃杯子是(玻璃做的幼儿答),塑料杯子是(塑料做的幼儿答)。那像这两种(教师拿起瓷杯和搪瓷杯)叫什么名字,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2.教师重点介绍瓷杯和搪瓷杯。

瓷杯:是用一种特殊的土烧制而成。

搪瓷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能粘住磁铁)说明这种杯子是用铁做的,而外面是一层瓷。

教师带幼儿多识记几遍瓷杯和搪瓷杯的名字。(同时请几名幼儿分别把瓷杯或者搪瓷杯举起来加以巩固)

3.在了解杯子制作材料的基础上,感知各种杯子的特性

小朋友知道了这些杯子制作时使用的材料不同,那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

a.请每组的每个幼儿都用手掂一掂这四种杯子,会发现什么?

小结:塑料杯最轻,瓷杯最重,玻璃杯和搪瓷杯差不多重。

b.再请每个幼儿都用手捏一捏这四种杯子,又能发现什么?

小结:玻璃杯、瓷杯、搪瓷杯捏不动,也就是不变形,塑料杯容易变形。所以强调塑料杯子最好不要在高温下消毒。(可以用其他的消毒方法)

c.接着请配班老师在各组的杯子里倒入半杯热水,请孩子们分别摸一摸盛有较热开水的四种杯子,又能发现什么?(告诉孩子们不争不挤小心烫伤!)

小结:由于传热快慢的不同,所以玻璃杯很烫手,塑料杯有些烫,瓷杯、搪瓷杯不很烫手。

d.然后请幼儿看一看并猜一猜老师的一套杯子里各盛着什么。

小结:玻璃杯透明,塑料杯次之,瓷杯和搪瓷杯不透明。

e.最后请幼儿想一想:假如四种杯子不小心掉在地上,会发生什么事?

小结:玻璃杯容易打碎,瓷杯也容易打碎,塑料杯摔不坏,搪瓷杯掉了外边的瓷。(事先准备一个掉了瓷的搪瓷杯,以作比对)

4.分析总结四种杯子的特点。

塑料杯轻,打不碎,容易变形,所以不要在高温下消毒

玻璃杯透明,盛热水传热快烫手,容易打碎

瓷杯好看,但最重,又容易打碎

搪瓷杯耐用,较重,不容易摔碎,但外边的瓷容易碰掉

活动反思:

1.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2.活动内容是利用幼儿生活中想要探究的问题,生成了科学教育活动。

3.活动过程脉络清晰,衔接较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开始部分提出要求,直接导入;基本部分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用掂捏摸看想一系列的动作,引导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结尾部分鼓励幼儿注意观察生活,解决问题。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满足了孩子玩的欲望,体现了《纲要》的学中玩、玩中学,孩子们在不断探索的同时,发展了综合能力,效果较好。

4.这个活动设计我在一次评级中用过,但由于面对的不是孩子而是评委,结果败北。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10)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用的岩石:用纸盒装有棱角、表面没有磨擦过的各类岩石(里面有编上号的花岗岩、萤石、凝灰岩、页岩、珍珠岩、沸石等缙云本地出产及常见的各种各样岩石)。

活动学具准备:人手一张岩石观察记录单;每组2个铜钥匙、小刀,三个放大镜。

(2)课件:录像资料(缙云仙都石景及岩石建筑物)。

(3)每组桌子上铺桌布。

(4)师为每小组备一袋非岩石标本(砖瓦块、水泥块、陶瓷片)并于课前置于各小组的抽屉里。

(把全班分成6人一组,共8组围成一圈)

教学过程:

(课前五分钟起开始播放录像资料,并谈话:从刚才的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还想不想再看?那先说说老师今天为什么要给大家放这样的录像?你知道咱们今天要研究什么?那咱们现在开始上课好吗?)

[点评:缙云县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素有“石城”之称,并以石景为胜。境内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县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县内的仙都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其中,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课件展示的缙云石城特色,既为下一步研究岩石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为学生今后充分利用家乡的岩石进行研究、把“小课堂”延伸到“大课堂”做好了铺垫。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此课件是放在课前(通常情况下许多老师是用来与学生谈话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并非一定要全部内容播放完毕。]

一、介绍自己带的岩石

师:今天啊咱们要来研究的是岩石,那关于岩石,你都了解些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说说对岩石情况的已有经验和了解,目的是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牵引过来,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生:岩石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生:不同的岩石颜色不一样。

生:岩石种类很多。

师:课前我们都去收集了岩石,而且今天大家都带了岩石,是吧?

生(齐说):是。

师:那现在谁愿意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什么特殊的`地方?介绍的时候请把岩石举起来让大家看到。

生:我这块岩石是从家里的鱼池里拿来的,它身上有很多一条条条纹,我把它取名叫作条纹石。

生:这是我在小溪边玩耍时捡来的,它很特别,因为其他石头基本上都是黑色的,但我的这块不同,表面是透明,里头却是淡黄色的,闻起来有一股清香,有一次,石头滚到太阳底下就会发出了闪闪的亮光,我就给他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晶石头。

师:哎呀,我昨天说了今天要请大家介绍一下,她还作了精心的准备。还有谁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这块石头突出的地方是它像一只小猫,它躺在一块扁扁的石头上,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猫睡懒觉,这块石头最长的地方是5毫米,最宽的地方是8毫米,这块岩石我是从小溪边捡来的。

师:看来大家收集活动都做的很不错,那除了刚才大家说的地方可以得到岩石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得到岩石?

生:还有火山口和海边

生:溪边和小河边。

生:在山上、在路边。

二、辨别岩石与非岩石

师:看来在我们的周围岩石怎么样啊?(“太多了”、“无处不在”……生抢着接着说了),说的不错,在上课前啊我也在路边捡了一些,看看还比较特别所以就把它们带来了,想不想看看?

生(齐喊着):想!

师:我已经都放到大家的抽屉里了,请各个小组同学轻轻地从抽屉里拿出来看看,如果有什么问题的可以举手。

(学生从抽屉里拿出非岩石标本进行合作观察、讨论、辨析。教师下位观察、倾听学生们的讨论。教师注意到学生们有的一拿出来就在讨论着什么;有的同学则拿起这些标本深思了一会儿,然后和其他同学交流起来;还有的问老师“这些好像不是岩石?”老师则不给予回答或是肯定,而是提醒学生自己去想想,与同学讨论讨论,并提示学生“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过了一会儿,逐渐地有学生举起了手。)

师:有好多同学有问题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到底有什么问题。

生:这块石头好像不是石头,好像是砖。

师:啊?!这块石头不是石头?(师生大笑)

生:不是,不是,这块是砖,不是石头。

师:你们也这么认为?

生(齐说):是。

生(举起水泥砖):这块不是石头,是水泥砖。

生(拿起地砖):这块石头是人做起来的。

师:嗯?这块石头?

其他的学生叫起来了:不是,它不是天然的。它是地砖。

师:这究竟是不是石头啊?

生:不是。

生:刚才老师说这些岩石很特别,我觉得这些岩石没什么特别的。

师:他说这些岩石没什么特别的(重重地突出了“岩石”两字),你有不同意见吗?

生:这些都不是岩石。

师: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怎么回事啊?都不是岩石啊。其实是有原因的,我在其他班级上这课的时候,就有同学把这些砖块之类的当作是岩石带来了,所以我今天拿了这些来想难一下你们,没想到难不住你们,既然这样,那我只好把我带的真正的岩石请出来了。先请大家把这些不是岩石的都放回原来的地方。

三、观察岩石

师(抱出分组实验用岩石标本):想不想看看我带的真正的岩石?

生(大声地喊着):想!

师:那想不想我把这些岩石放到你们的桌子上好让你们自己看个够?

生(更兴奋地喊起来):想!

师:那请每个同学把自己带的岩石先都放到抽屉里。

师:在给大家之前,先请大家想一下,今天咱们把岩石从各个地方请到我们的桌子上来,是准备干什么来着?

生:观察那些岩石。

生:研究岩石。

师:哎呀,说得真不错。那今天啊咱们就主要来观察、研究一下岩石都有些什么特征、什么特点。好不好?

生:好。

师:那咱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的特征、特点呢?又怎么观察?(板书:特征)

[ 点评: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由于岩石的观察不同于以前学生观察过的纸、水、苹果等,它有着其特有的特征需要用特有的方法来观察,因此,在这里提问实验方法是必要的。通过指导,学生能想到一些方法对岩石从硬度、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生:岩石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生:长和宽。

师:怎么来观察它的长和宽。

生:硬度。

师:怎么来观察它的硬度?

生:用小刀刻。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哦,还可以这样来观察它,还有吗?

生:还可以观察它的粗糙和光滑。

生:可以观察它的成份。

师:什么成份,哦,你是想观察一下它组成的东西是怎么样的,是吧?(生点头)

生:还可以观察它的重量。

师:怎么观察?

生:用秤称。

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哎呀,真对不起,今天老师没带秤,待会儿大家可以想其他的办法试试。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想更多的办法来观察它的特征、特点。在大家观察之前我想先提个建议,待会大家观察的时候从这些岩石当中只选择一块你感兴趣的岩石来进行仔细地观察。另外,这上面(师指着标本盒)还有一张记录表,请大家在观察的时候把你的发现都记录下来。看看通过我们自己的观察你能发现些什么?(教师分发标本实验盒,并提醒学生:拿到之后就可以自己选一块开始观察了)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活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的表现。并引导学生要注意互相合作、注意轻声讨论和提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观察。约四五分钟后教师不声不响地为每组学生提供一套活动学具,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拿到工具后更加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进一步的观察活动中。活动中有的学生拿着放大镜作更仔细地观察;有的则拿起铜钥匙刻刻岩石看看会怎样,又拿起小刀刻刻看一看;还有些同学自己刻了之后又看看同学的,并小声地议论着。)(活动持续了10余分钟)

师:先请每个同学把自己观察的岩石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工具放回原来的盘子里。刚才的观察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现在请大家来说说,通过刚才的观察,你都发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一个同学发言的时候,大家该怎么做?

[点评: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之一。这其中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学会倾听,那么交流合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生:认真听。

师:对,而且要边听边动脑筋,听听看跟你的发现有没不一样?如果听着听着你有什么补充、有什么不同意见的待会儿可以举手先说,明白吗?

生:明白。

师:那谁愿意先来说说,你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又有些什么发现?把你的岩石带到上面来介绍吧。(师指着实物投影)

生:我观察的是6号岩石,它会闪闪发光,它的长是55厘米、宽52厘米,它的颜色是黑色的,还有棕色、红色、绿色,它不太光滑、很粗糙,它很硬,用小刀刻刻不动。它放在桌子上像乌龟爬一样。

师:谁有什么不同意见现在可以说了。

生:刚才他说他的岩石长有55,有没有这么长啊?

师:对呀,你这个数据是怎么出来的?

生:用尺子量出来的。

师:量出来这么长啊?

生:是55毫米。

师:观察其他岩石的谁来说说?

生:我观察的是5号岩石,我这块岩石有两种颜色,分别是绿、透明,表面像个三角形,会发光,里面有小小的玻璃碎片,表面很粗糙,上面有一个个小洞。

师:嗯,有意见、有问题的都可以说了。都没有了啊?那我想问一下。里面有玻璃碎片是怎么回事啊?

生:样子很像玻璃碎片一样的东西。

师:哦,是这样。有没有补充的?观察这块岩石的。

生:我这块岩石的颜色和他的不太一样,我的这块还有点黑色的。

师:看来同一种岩石也会有所不同的,是吧?还有谁想介绍一下。

生:我观察的这块岩石是5号岩石,它的形状像一座山,是绿色的,从上往下看有七种颜色,它很粗糙,用小刀在石头上一划会留下痕迹。

师:有没有意见的?

生(质疑):他说从上往下看有七种颜色,我想知道是哪七种?

生:红、黄、蓝、绿。

生(追问):站这里看为什么没有红色?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拿起岩石在灯光下侧来侧去地看)

师:大家看到了他这样做是看他的什么啊?

生:反光。

师:还有补充?你来说。

生:他说红、黄、蓝、绿,只有四种颜色,刚才他说有七种颜色呢。

师:你怎么说?

生:还有的颜色我忘记了。(师生哄堂大笑)

师:别人听的可是很认真的哦,那看来下次记录得时候要更仔细些了,是吧? 还有谁想介绍的?

生:我观察的是2号岩石,观察后我的发现是:1、岩石外形像一座小山;2、岩石的颜色是橄榄绿、棕色、土白色组成;3、摸一摸手上有亮晶晶的东西;4、岩石最高有55毫米、最宽有46毫米;5、岩石有13毫米厚;6、用放大镜看岩石上有一粒粒小黑点;7、用小刀在岩石上刮一刮有许多细细的小粉;8、岩石表面十分粗糙。

师:她的记录十分清楚,12345678,是吧?还有补充和意见吗?哎呀,没想到就这么点时间,而且每个同学只观察了一种岩石就有了这么多的发现。如果给大家更多的时间,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发现,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去观察研究。今天啊,陈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一些岩石,先把它们请出来吧。(师抱出第二组岩石标本实验盒)想不想要(师指着盒子)?

生(高声喊着):想!

四、给岩石分类

师:不过给你们之后,要考你们一个问题,待会儿我把这些发下来后,请大家把我们桌子上所有的岩石包括你们自己带的岩石都放在一块儿,然后请各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着给这所有的岩石分分类,能不能分?

生:能。

师:如果让你来分,你会怎么分?

生:从大到小分。

师:你是按什么分?

生:大小。

师:怎么分?

生:长和宽超过1分米的分为大的。

师:你的意思就是先找个标准然后再给它分,是吧?(生点点头)看来我们给它们分类的时候还要先找个什么?

生:标准。(板书:标准)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

生:按你觉得漂亮的和不漂亮的各放在一边。

师:那你觉得怎样的是漂亮的?

生:有些透明的我就觉得很漂亮,有些很粗糙又不光滑的我就觉得讨厌。

师:那我觉得那个透明的不漂亮,那你怎么说?

(生愣住了)

师:可以按什么分?

生:按光滑和粗糙分。

师:这样行不行啊?

生(齐说):行。

师:还可以按什么分?

生:按气味分。

生:按形状分。

生:按硬度分。

师:你觉得我们能想出多少种方法?

(“一百种”、“无数种”……学生私下叫开了。)

师:那么多呀,反正是很多种,是吧?今天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商量商量,然后选择一种你们最感兴趣的或是认为最特别的方法来把我们的岩石分好类,看看哪些小组能想出与其他小组不一样的分类方法。小组几个人先商量商量吧。(师边分发岩石标本盒,并提示:商量好再给它们分类。)

(学生先商量后合作进行分类,老师巡视。约两分钟后就陆续有小组分好了,三分钟左右8个小组都分好。)

师:现在我们来听听,各个小组都是选择了哪种方法来分类的,又都分成了哪几类?

生:我们小组是按颜色分的,有很多种颜色的分成一类,绿色的分成一类,白色的分成一类,黑色的分成一类。

生:我们小组按硬度分,把不硬的放在一边,把硬的放在一边。

师:你怎么知道硬与不硬?

生:用小刀刻,刻得进的就是硬的、刻不进的就是不硬的。

师:哦,你想到了这种方法,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生:我们这组是按粗糙和光滑分的,把粗糙的分为一类,把不粗糙的分为一类。

师:还有吗?不同的、不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的分类,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学生沉默了一会儿)比方说,我按不同的方法来分,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看来关于分类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去研究研究。

五、课外延伸

师:今天陈老师还给大家带了些我们缙云的岩石风景,想不想再看看?

生(齐喊):想!

师:那要看仔细了,待会儿我还要请你提问题哦。

(课件播放缙云的一些特色岩石:仙都石笋、叠箱岩、米筛洞、火山口、五指岩)

师:看了这些岩石的图片,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为什么岩石会有那么多的名称?

生:为什么岩石会有那么多的形状?

生:火山口是怎样形成的?

师:大家还有许多的问题,是吧?那今后呢咱们将对这些方面进行研究。怎么形成的?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去研究研究。

师(举起一块粉红色透明的精美萤石):我这块岩石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哪些同学课外去研究了,把你的研究成果给我,谁研究得最好我就把我的这块心爱的岩石送给他。看看谁有机会拿到。想不想要?

生(大喊起来):想!

师:那就看你们自己课后的行动了。今天咱们就上到这儿好吗?(下课时提醒学生把桌子上的东西整理好,并拿到课堂的后面。)

【反思与建议】

1、进行了座位的重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等理念。”如何体现这些理念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人(师生)的观念转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职责和作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课堂活动的思想和方法,尤其是教师注意新课堂创设要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善于合作。二是物(教室环境)的转变,包括教室里的亮度、光线、视线、声音、温度、空气等自然性环境,教室的布置装饰、桌椅的摆放等人文性环境,其中很重要的是桌椅摆放的改变。在这两个转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观念决定着物的转变,有什么观念,教室环境就会怎样布置。否则,即使教室环境转变了,人的观念不转变也不过是“用新瓶装老酒”;物的因素是第二位的,但它往往会对人的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为教育提供可能与机会,而且作为一种具体的、静态的物质存在形式,对教师和学生在里面“可以做什么”给予限制;同时教室的布置、座位的安排,潜在地影响整个课堂气氛。一个好的教室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正如一个人走路,有鞋与赤脚,或者有了鞋,合脚不合脚,都会对一个人走路的速度产生影响一样。由此可见教室环境对学习效果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我在本课教学时根据具体需要(为了便于活动的开展,如学生介绍自己的岩石;小组合作观察、分类活动;小组材料的分发、教师巡回等)对座位进行了重组——以小组为单位, 6人马蹄形排列,再以这些小组为单位组合成全班的圆形这样一种便于人际交流互动的空间形态。座位的重组,打破了体现传统“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下的“秧田式”,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改变了师生之间传统的交往方式,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更为生动的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地位角色的变化——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位尊一方的教师形象将不复存在,取之而来的是民主、平等、和谐课堂氛围。

2、体现“用教材”理念。“用教材教”是新课标中重要的新理念之一,这一理念指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在本课“观察岩石”活动之前的“辨别岩石与非岩石”的活动是教材中没有或是说没有凸现的。在设计教学时,我认为指导学生观察、研究岩石(本课为第一课时),学生对岩石的认识是基础,否则观察、研究岩石也就无从谈起了。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进行“各种各样的岩石”的观察、研究活动。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补充了这一个活动,从教学反馈来看,这一个对教材的补充还是很有意义的。课后章鼎儿老师的评课就给予了这个活动充分地肯定:欣赏这个活动!从科学的角度;从学习主体的角度;从教材的完善的角度。

3、对学生的探究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在进行“观察岩石”的活动之前,为了能使学生从更多地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特征,我试图通过教师的指导达到这一目的。课堂上采用的是以提问与交流(对问题的回答)的形式进行指导的,可能这也是当前我们大部分科学老师常用于指导的形式吧。在课后章鼎儿老师在评课中给予了这种指导以严厉地批判:对交流形式的指导需要进行批判;这只是一种低水平层次的、效率不高的指导形式;反映出科学教学处于指导苍白无力的阶段。其实也不能说我或是其他有类似做法的教师对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我也知道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可能是教师自己对活动所实施的指导欲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不清楚、不明确、不具体才导致这样简单、单一的指导方法:由于教师自己都不明确该如何帮助学生在如观察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又向什么方向发展,于是就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就过了的所谓的“指导、帮助”。关于这一点我在5月份的“西湖之春”活动中再次上的时候作了些改进后效果就多了,这是因为自己对活动所实施的指导欲达成的目标比之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可见,章老师等大家指出的“对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指导问题,实质就是对学习主体的认识和研究的问题”确实是深刻。

建议:1、辨别砖头等是不是岩石很重要,这个环节我们上课也不能漏;

2、这节课老师要准备充足的岩石标本,但观察岩石时要提醒学生挑一块岩石仔细观察。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11)

杯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我们每天都使用它,但是有没有人用心思考过杯子的式样有多少种呢?

为了能更好地组织本活动,当我组织活动前,先引导孩子们用心观察家里或周围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用途各是什么?这样孩子们就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去观察与思考,兴趣很高,好奇心也很强。

在组织活动《各种各样的杯子》过程中,我根据活动目标采用多渠道进行教学,尤其让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见过的各种式样的杯子时,他们都非常自信地踊跃举手发言:有的说圆形的,有的说三角形的,有的说正方形的等等。在分类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开动脑筋,与同伴共同合作,根据杯子的式样、大小、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分类,同时也进一步巩固我们学过的计算知识《分类》。

让孩子们能更深一步地了解杯子,到活动延伸部分我又跟孩子们一起认识《科学》课本上的几种杯子:电热杯、保暖杯、烧杯和量杯及他们的用途。

通过学习《各种各样的杯子》,让孩子们总结出外出旅行时应该选择轻便、不易碎的、有带子的杯子较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杯子时应学会爱护杯子,甚至有个别小朋友还建议说使用木杯环保,对身体有益呢!

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篇12)

本次上的课为四年级下的《各种各样的岩石》,这课为单元的起始课,以岩石为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岩石的观察和讨论。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前面自己捡岩石并阅读岩石的书籍都没有,在课堂上的观察是学生第一次认真观察岩石。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前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探究方式,为后期的交流研讨做准备。这个环节班里的学生还是能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比如说花纹、大小、形状能。然后学生运用刚刚交流的方法进行观察,最后汇报,在汇报的时候我采用了猜一猜的形式,但是想象是丰满的,结果是骨感的,第一个描述的学生在描述完后,没有一个学生能猜的出来,有些还出现了乱猜的`现象。经过认真反思,我发现了我上课的不足:没有进行有效研讨。

我在第一部交流观察方法时,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展示了一遍,但是没有适当的总结和延伸,比如说颜色,因为有各种颜色,学生只知道可以观察颜色,但不知道怎么描述自己观察到的颜色。不如学生说到形状可以描述,但是怎样描述形状呢?规则和不规则。等等。所以我发现此部分的讨论相当关键。

如何有效的研讨,我发现除了教师要有很充分的准备外,及时抓住学生的语言闪光灯并向正确的地方延伸也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说可以顺着学生的意思揭题,比如说学生在说“凹凸不平”时,可以追问提升到“粗糙度”等等。

如何有效的研讨,很重要的还有学生交流时的听课习惯,在整理好实验器材后才能开始研讨。

对小组的交流也非常的重要,在学生观察时,要更关注学生的水平及观察能力,及时辅导和完善很重要。

以上就是《各种各样的灯教学反思12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各种各样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