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导学案

一元二次方程高中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08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上课班级七(1)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2)
主备教师任思安副备教师李浩伦上课时间2014年11月28日星期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熟悉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设置问题串,请同学回答
1、上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有什么特点?
2、本节课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上课时的题型差异何在?
学生回答教师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的方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初步探究)解方程:x-6(2x-1)=4
解:去括号,得
x-12x+6=4
移项,得x–12x=4-6
合并同类项,得-11x=-2
方程两边同除以-11,得x=2/11h
学生回答去括号得x-12x+6=4
学生通过教师例题示范是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合作学习)解方程-2(X-1)=4
解:去括号,得-2x+2=4
移项,得-2x=2
方程量变同除以-2得x=-1

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以上两题大家能否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

学生总结出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正号时,去掉括号的时候括号里面的每一项都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掉括号时括号里面的每一项都要变号。通过两道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白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深入探究)小林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小明告诉他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贵5角钱,小林给了营业员20元钱,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林算算一听果奶,一听可乐各是多少钱?
解:设1听果奶x元,那么1听可乐(x+0.5)元
由题意得方程
4(x+0.5)+x=20-3
解之得:x=3
所以:x+0.5=3+0.5=3.5
答:一听果奶3元,一听可乐3.5元。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先找出该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x+0.5)+x=20-3
最后解方程得x=3.5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学习诊断)1、已知方程2(2x+1)=3(x+2)-(x+6)去括号得?
2、已知代数式12-3(9-x)与代数式5(x-4)的值相等,求x的值。
3、当y取何值时,2(y+4)的值比5(2y-7)大3?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在动手的动脑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独立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熟悉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梳理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的课堂小结看似简单,但是却反映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方面,这个过程的实现,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完成,更能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新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2)
1、例题
2、例题
3、去括号法则

教学反思这些环节的设置,对系统地、全面地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课上反思、课上内化知识的能力提高.作为教师,应该长期坚持与学生在这方面切磋、探索,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给予适时调控和指导.

精选阅读

解一元一次方程(1)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一元一次方程(1)”,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

解一元一次方程(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经历数值代入计算的过程,领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3.强调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等式的性质;利用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

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物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做一做:填表:

x

1

2

3

4

5

2x+1

2.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当x=时,方程2x+1=5两边相等。

(2)你知道能使方程2x+1=5两边相等的x是多少吗?

我们把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5是方程2x+1=5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求方程2x+1=5中x=5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3.试一试:分别把0、1、2、3、4代入方程,哪个值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1)2x-1=5(2)3x-2=4x-3

你知道方程2x-1=5和3x-2=4x-3吗?

4.那么我们怎样求方程的解呢?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

1.用天平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探索得出:如果我们在两边盘内同时添上(或取下)相同质量的物体,可以看到天平依然平衡;如果我们将两边盘内物体的质量同时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也会看到天平依然平衡,

2.由实验联想到等式的几种变形.

学生填表

学生练习巩固方程的解的概念

采用枚举这一合情推理的方法找出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得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⑴2x+1=5→2x=5-1,3x=3+2x→3x-2x=3;

⑵2x=4→x=4÷2.,=2→x=2×3

3.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三.数学运用:

1..出示例1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整式,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⑴如果3x=-x+4,那么3x+()=4

⑵如果x-1=x,那么()(x-1)=x

2.思考: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异同?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是一个等价变形过程,而求方程的解就是将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出示例2.解下列方程:(1)x+5=2;(2)-2x=4.

引导学生自己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说清楚每一步的依据,交流解题方法.教师提供正确的解题格式.强调检验方法及检验的必要性.

3.思维拓展:

课本P96练一练2.

四.巩固与练习:课本P96练一练1。

五.回顾反思:

(1)小学阶段利用加减法、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方法解方程,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时鼓励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来求,但不强求.

(2)解方程后,虽不要书面检验,但要求学生培养检验反思的好习惯.

(3)注意等式的性质中的“都”和“同”:“都”表示两边均要变形,“同”表示两边要作一样的变形.

五.作业(见作业纸)逐步引导启发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

学生说出变形的依据

交流解题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

等式的性质比较抽象,教学时不必在理论上作过多的展开,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3解一元一次方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去分母步骤,并能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讨论、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容易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二、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分母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去分母法则的正确运用。

三、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1、解方程:(1);(2)2(x-2)-(4x-1)=3(1-x)

2、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每一步的依据

3、(只列不解)为改善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某村积极植树造林,原计划每天植树60棵,实际每天植树80棵,结果比预计时间提前4天完成植树任务,则计划植树_____棵。

(二)学生自学p99--100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即得不含分母的方程:4x-3x=960

X=960

像这样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去掉分数的分母的变形过程叫做。依据是

(三)例题:

例1解方程:

解:去分母,得依据

去括号,得依据

移项,得依据

合并同类项,得依据

系数化为1,得依据

注意:1)、分数线具有

2)、不含分母的项也要乘以(即不要漏乘)

讨论:小明是个“小马虎”下面是他做的题目,我们看看对不对?如果不对,请帮他改正。

(1)方程去分母,得

(2)方程去分母,得

(3)方程去分母,得

(4)方程去分母,得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能归纳小结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吗?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

1.依据;

2.依据;

3.依据;

4.化成的形式;依据;

5.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到方程的解;依据;

练一练:见P101练习解下列方程:(1)(2)

(3)思考:如何求方程

小明的解法:解:去百分号,得同学看看有没有异议?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以及解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去分母时,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各个分母的_____________,从而去掉分母,去分母时,每一项都要乘,不要漏乘,特别是不含分母的项,注意含分母的项约去分母分子必须加括号,由于分数线具有

2、解方程(1)2x+5=5x-7(2)4-3(2-x)=5x(3)=3x-1

(4)=+1(5)

六、作业P102:3,10.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4.2解一元一次方程(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4.2解一元一次方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移项的概念,并能利用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转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移项的概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二):探索新知

解方程:(1)3x-5=4.(2)7x=5x-4

在分析本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1.怎样才能将此方程化为ax=b的形式?

2.上述变形的根据是什么?

解:3x-5=4,

方程两边都加上,得

3x-5+5=4+5,

(本题的解答过程应找多名学生分别口述,教师严格、规范板书,并请学生口算检验)

解方程7x=5x-4.

针对(1),(2)题的分析与解答,教师可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将方程3x-5=4,变形为3x=4+5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

(2)将方程7x=5x-4,变形为7x-5x=-4这一过程中,什么变化了?怎样变化的?

我们将方程中某一项改变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利用移项,我们可以将(2)题按以下步骤来书写.

解: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未知数x的系数化1,得

(至此,应让学生总结出解诸如例1、例2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强调移项要变号).

(三)自学例题:

解方程:x-3=4-x

解:移项,得

和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

练习:1(A)组

(1)方程3x+6=2x-8移项后,得

(2)方程2x-0.3=1.2+3x移项,得

(3)下列方程变形正确的是()

A若3X+2=1,则3X=3

B若-X+1=0,则-X=1

C若X-1=3X,则-1=3X-X

D若-=O,则X=4

(4)用移项法解下列方程:

(A)10y+7=12y-5-3y(B)0.5x+=x+2

(C)=+x(D)9+x=2x+12-4x

(四):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