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经典五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2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经典五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影和电视剧涌现出愈发丰富多样的类型,这些作品中的情节不仅令我们心灵共鸣,也激发了无尽的思考。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撰写一篇具有观后感的文章,用以记录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特别为您准备了题为“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的观后感,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满意。而且,我们还将持续发布有价值的资讯,以助您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1)

影片开头,驶来一艘巨型游轮,满载着风尘仆仆却饱含激情的旅人,驶向他们心中的梦想之地——美国。而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这承载着人与梦想的维吉利亚号游轮上。

游轮上的黑人添煤工在头等舱的大厅中试图捡到富人留下的值钱玩意儿,却在一无所获之际捡到遭人遗弃的白人婴儿。善良而宽厚的添煤工丹尼,为他起名1900以纪念新纪元的开始,故事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如果故事继续这样下去,小1900在养父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也许未来不会有航海钢琴家。

但戏剧之所以是戏剧,自然是矛盾冲突。在一次事故中,丹尼在三天后离开,离开8岁的1900独自面对未知的生活。在他养父的简单葬礼上,1900感到悲伤和茫然。这时传来的一串美妙音符却像为他迷茫的人生亮起一点光明,而后追随着乐符,懵懂的1900透过头等舱刻花的玻璃门,纯彻的蓝眸扫过扭曲的人群,定在黑色的钢琴上,如同看透物质的表层找到梦想的皈依。

半夜,这个满身灰尘的孩子,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大厅里,用他灵巧的双手,向世人发出了第一声啼哭。

小号手麦克斯是整部电影的叙述者,也是1900年的朋友。还记得,他们初遇时,马克斯的狼狈,1900的从容,在海浪的起伏中移动,享受随心所欲的**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对于1900年,在动荡的生活中,唯一能依靠并从中获得快乐的人是**。

后来出现的向1900提出挑战的爵士乐鼻祖祖杰里,是1900的一个对比,两人才华相当,1900甚至更胜一筹,而且他拥有技巧所无法战胜的打动人心的天赋,他总能在双手按动琴弦时神游天外,或通过观察他人而体味出世间百态。只要跨过一个甲板的距离,荣华富贵可谓唾手可得。然而,这一步,1900终究没有跨过。

名利甚至连半步都没有打动他,爱情也没有给他足够的力量登陆。当他为了爱情而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决定登上陆地时,我从心底为他感到欣慰,然而,那一步终究还是没有跨过,当他把礼貌向空中抛去落在水面时,他的心注定要献给大海上的**。

最后,当马克斯找到他劝他下船开始新生活时,他说:“让我停下脚步的不是我看到的世界,而是我看不到的世界。”“城市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不知道选哪一条。

”“陆地是艘大大的船。”陆地无尽的道路也正是人们无尽的欲望,吞没了梦想,让人迷失本真,所以他宁可与6吨半炸药同沉海底,也不愿跨越一个甲板的距离。

1900代表的是理想的最高点,为之生,为之死,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然而“高处不胜寒”,他的一生注定孤独。他的梦想不会被世俗世界所认可,出生在大海中,来到大海,这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档案1001施秋悦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2)

方梦杰海总是充满回忆,无论是快乐,还是充满希望。海风肆意吹拂,一只小船随着悠扬的钢琴声缓缓驶向天空。

《海上钢琴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把生命中所有的光芒都撒在船上,短暂而悲伤。

1900年是这本书的主人。他从出生起就喜欢弹钢琴。父母将刚出生的他丢在了这艘船的钢琴上,希望他被好心的有钱人捡去。可是没有人在意他的哭声。

所以他的哭声在欢乐的场景中显得格格不入,使他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格格不入。世界对他如此不公平,以至于他在领养水手几年后成为孤儿。这艘船成了他唯一的避难所。他从未下过船。对一个孤儿来说,这艘船是他的家,是他的一切。

可是船上的人偏容不下一个这样可怜的孩子,然后他失踪了一天。到了晚上,他出现在钢琴上,吸引了所有人。之后,没人把他赶走,也许是因为他悠扬的钢琴声,也许是因为他的怜悯,我们不知道。

成年后他成为了一位天才钢琴师,没有任何的指导老师,凭自己的探索,奏出一曲又一曲惊世之作。很多人登上这船只为了听这位旷世奇才的琴声。

他就像一个谜,让人看不透。仿佛他生活的世界里只有他。他执着,执着有些可笑,有些悲伤。

他优秀,却很孤独。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安静,沉稳。他把**变成语言,与世界交流,表达情感。

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晓时分,在船上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大浪在左右摇摆,船上的人因暴风雨而显得惊慌失措。而他依然弹奏着,依旧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自己的华尔兹乐章。

他在这光洁的地板上,合着**的节拍,呼左呼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的身心和这**,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他的电影没有和他的人民分开,所以他拒绝发行他的电影。

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定,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很早与这船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他不想离开这艘船。他宁愿和船一起沉到海里也不愿离开。因为他就是这样单纯,执着。

爱便爱了,忘便忘了,向往便向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这样举足若轻的一生就这样被六吨半的炸药而埋葬了。

每个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悲剧,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无法想象这个神童是如何下船开始他平凡的生活和追求名利的。我不忍心在这里看到它。我觉得更是如此。

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他上了天堂,即使失去了右手,他还是做了他喜欢的事,那就是**。

1900,一个没有根的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诠释生命,这是他对生命的感知。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感悟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3)

“云想衣裳花想容”,《海上钢琴师》美得让人心疼的故事就是那美丽的云之裳。

这是一个关于风俗、船只、钢琴、土地、孤独、友谊和天才的故事。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个在船上出生的孤儿是个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不下船,当别人因晕船而感到困惑时,他可以四处走动。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我看到的是选择。他对土地一直有矛盾的感情,他向往土地,不肯触碰土地,但直到决定离开的那天,他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太陌生了,他不知道去哪里,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害怕未知。

他只能留在船上,即使,最后一起被炸药炸飞。因为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佛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沙是一部好的电影,一花是一曲好的音乐。音乐就是电影世界里的天堂。

因为我们站在音乐的天堂,在上帝的眼中俯视世界,只有一个生命,我们才能享受几次生命的爱、恨、恨。整部电影与音乐紧密相连,就像一对双胞胎。

这部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莫里克奈之手,他的音乐与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 我相信“钢琴决斗”无疑是火花四溢的高潮。1900弹奏的“平安夜”让jelly感到了羞辱;“thecrave”则是完全照搬jelly的演奏曲目;“enduringmovement”行云流水般的音符,华丽的演奏技巧,直接震惊了全场观众 。

这个片段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一开始,杰里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低调、沉闷和压抑的音乐,随着他那正式明亮如大提琴般低沉的声音也逐渐进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

直到酒吧力的空酒杯被重重地扣上,压抑而紧张的音乐才结束。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随着全场观众目瞪口呆的画面,观众的情绪被带到了兴奋的顶点。

此刻,我想没有比沉默更适合表达感情的声音了。他手指间的钢琴声最终击败了黑人爵士钢琴家,这是一场欲望的征服。其实重要的是,电影里跳跃的那些钢琴曲是那么的欢愉,使人身心舒展渺远,静静的享受快乐,逃避所有的尘嚣。

电影中最重要的一首音乐“柔情似水”。用全身心地去爱和欣赏另一个灵魂的声音,被留声机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磁性和古老的声音色彩,具有更重的感觉。乐声如丝,流淌在曾经繁华喧嚣的红尘之中,勾起我们对那一段如歌往事的无限追忆与怅惘。

此时的钢琴曲是充满了不屑,无奈和稍许愤慨,对于心中孤傲的那份气节最后的保留。这是1900在操作琴键,他是主体。孤独的主体。

这部充满欢乐和不安音符的爵士钢琴电影充满了生活的欢乐。1900年在大海的气息中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在这部电影中,音乐不再是配角,而是整个电影中最重要的部分。

除了音乐,空间调度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在影片中,导演运用大量大型全景图片展现空间,使画面开阔、景深。这种景物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

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这部电影运用记忆的方式来促进故事的发展,并在现实与记忆之间反复转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伴随着jelly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

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影片开头便是一个大远景镜头,然后逐渐移动拉近到中景,max出现在镜头前,坐在台阶上擦拭着他的小号,画外音慢慢告诉观众他的心里想法,他开始逐渐回忆这个故事。这部影片当中,出现了很多特写镜头,比如说爵士乐始祖jelly roll morton向1900挑战时不可一世的面部表情,而对1900轻蔑的微笑却露出自己嘴里那两颗门牙之间巨大的缝隙,其中一颗上面还有一小块铂金来补齐牙齿。

这些微小的事物被摄像机特写放大到抽象,其中暗含着隐喻,也许是想告诉观众尘世的人在不断追求着外表的光鲜和完美却忽视了灵魂身处的巨大空洞,与1900天真的笑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的那双眼睛。这双眼睛从小时候到长大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永远都是那双干净、无邪、澄澈的大海一样蓝色的眼睛,具有一切大海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1900灵魂的高贵和单纯,没有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尘土。与前者的鲜明对比,凸显了导演的倾向性和思想内涵,导演在整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镜头来展现这些眼神,更能说明这一点。

至今记得主人公1900说过“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音乐,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 !”

因此,1900年的海洋钢琴家属于音乐,属于上帝,但不属于土地。他生***,死***,生为音乐,死为音乐。音乐是他的全部。

他在悬梯抛下礼帽,让上天决定自己的去向,结果帽子落进了海里。最后选择离开,是因为他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选择的世界,一个没有终点的世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当感觉都是选择时你就找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却依然可以如同海上钢琴师一般选择守望自己的心灵。我相信,生命漂流的终向,会是岁月娴静,一派天然。

我眼中的幸福

是找个有海的地方

安置我如同音符般跳跃却无处存放的心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4)

海总是载满了回忆的,无论它是快乐的,希望或不堪回首的。海风肆意飘荡,有一艘船随着悠扬的琴声向着天际缓缓驶去。

《海上钢琴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1900是这本书的主人翁,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与钢琴结下了缘。父母将刚出生的他丢在了这艘船的钢琴上,希望他被好心的有钱人捡去。可是没有人在意他的哭声。所以他的哭声在这欢快的场面里显得格格不入,以至于他的一生与这世界就显得格格不入。世界待他是如此的不公,在水手领养后的几年,他又成为了孤儿。这艘船成了他唯一的栖身之所,他从未下过船,于一个孤儿来说,这一艘船就是他的家,他的所有。可是船上的人偏容不下一个这样可怜的孩子,然后他失踪了一天。夜里他出现在钢琴旁,钢琴吸引了所有人。之后没有人再赶走他,或许是因为他悠扬的琴声,或许是因为他的可怜,我们无人知晓。成年后他成为了一位天才钢琴师,没有任何的指导老师,凭自己的探索,奏出一曲又一曲惊世之作。很多人登上这船只为了听这位旷世奇才的琴声。

他就像一个谜,让人看不透。仿佛他生活的世界里只有他。他执着,执着的有些可笑,又有些可悲。他优秀,却很孤独。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安静,沉稳。他将音乐化为言语与世界交流,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晓时分,在船上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大浪在左右摇摆,船上的人因暴风雨而显得惊慌失措。而他依然弹奏着,依旧优雅如常的弹奏着只属于自己的华尔兹乐章。他在这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呼左呼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一定这样笃定,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很早与这船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他不愿离开这艘船,他宁愿与这艘船沉到大海,也不愿离开。因为他就是这样单纯,执着。爱便爱了,忘便忘了,向往便向往了,退却便退却了,生便生了,死便死了,这样举足若轻的一生就这样被六吨半的炸药而埋葬了。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悲剧,而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无法想象这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一生,开始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不忍心看到这里,我想大家更是如此。所以我喜欢这个结局,因为他到了天堂,即便少了右手,却依旧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是音乐。

1900,一个没有根的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我们缺少的不正是这种感悟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篇5)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这是个奇怪的故事。游船上的工人发现了一个名叫1900的弃婴,但由于没有户口,他也一直住在船上。他这一住就三十年,没有下过一次船。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生来就具有**天赋,年仅八岁就可以自己弹出自己写的乐曲。

最后,他成为一名海上钢琴家,为游客表演,深受游客欢迎。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游轮弗吉尼亚号被征用后,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很难开始新的生活。

纵观整部电影,它有着优雅浪漫的钢琴**是一大看点,但除此之外,它似乎毫无意义。其实,我觉得里面也蕴含着导演对人文环境的深刻感受。1900并不愿意下船,30年来一向如此,这和《桃花源记》中得桃花源中人是一样的,当我们适应了一个环境,沉醉在一个世界中,就不愿再接触其他的世界,因为那个我们对那个世界的认识并不多,所以就对新环境产生了恐惧,以至于到了故步自封的地步。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可取,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去探求,就不会有收获。像当年的满族人民**一样,闭关锁国就是落后的终结。俗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出自己狭小的空间,去寻找一个更大的世界。

然而,社会上有太多的宅男宅女。他们的灵魂被网络世界侵蚀,他们可能不再有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因此,我们应该多到户外去,到世界上去,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不是沉浸在动画或游戏的世界里。

这是个美妙的世界,我们的双眼能看到雄伟的山川河流,美丽的奇花异草;我们的鼻子能问到食物的香味,花儿的香味;我们的耳朵能听到美妙的乐音,听到婉转的鸟鸣,听到呼啸的风声……如果我们像1900那样只能生活在船上,那我们的生活将是多么的遗憾!

去社会,去美丽的世界,去感受,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以上就是《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经典五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