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合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5-02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合集。

今天88教案网的编辑为您提供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师借助教案能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上计算课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过去自己教学只需几分钟时间,新课就结束了。这学期听了郑蔚、冯琳老师执教的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课,知道上好一节计算课确实不容易。在开学初的一次教研组活动中,教育专家曹培英老师对我校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培训,特别是曹老师在分析三年级计算单元,他的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对自己的帮助颇大。听了曹老师的`分析后,使我的教学脉络更清晰了。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学中重点体现让学生经历从“表内除法商是一位数”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过程,突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设计上我找准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采用了讲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后有以下体会:

1、利用口算经验学习笔算。

在教学本节课前,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练,笔算大多数学生有所遗忘,会写的也写错。于是利用学生熟练的口算经验学习笔算,将口算方法、笔算的算理理解与算法的掌握紧密结合,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

2、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观察平时的计算教学发现:有些学生机械模仿,有些学生会说不会做,言行不一致。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在本节课中学生虽然看不出笔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后继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说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展示思考过程。

3、做、说、评、改相结合。

计算课的教学,学生也应该“知其所以然。”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位学生动笔试一试,说一说,对做法说法相互评一评,再把错误改一改,学生学得实在些,相关能力也得到培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核心提示: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学期的时间特别短,教学任务又比较繁重。本学期想根据教学内容打算打破常规来教学。在简单分析了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后,我理出了这样的思路,不从教材提供的情景入手,单纯的把计算题提取出来,在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后再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月4日是孩子们报道的日子,没有多少事情可干,离放学的时间还有很长。在询问孩子们是否在假期进行过简单复习后,利用三、四节课的时间进行了顺序的练习。因为我知道,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是经过一个假期的放松和嬉闹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学生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是最重要的。虽然没有给他们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体会这种类型的题目该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在做题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带动更多的孩子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

在进行了基本的练习后,慢慢的加大难度。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时候该怎么办?还是通过实战来进行练习,接下来是解决后面的带有小括号的应该怎么做。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学完了课本第一单元所包括的三种类型的混合运算,绝大多数孩子都能知道计算顺序,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也在慢慢的回升。

开学来第一节课,先是尝试了几个简单的混合运算,然后和大家一起来看书,解决书上的应用题。课堂上尽量让孩子多说,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解决实际问题是班上孩子的弱点,本学期要作为重点。从计算效果上来看,绝大多数孩子能够会做,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运算顺序不清晰、计算粗心等。在后面的练习中要加强。

(二)

本节课的新知孩子们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并且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开始先是采用我读题孩子们独立进行计算再集体订正的方式。从孩子们做的情况开看,顺序已经比较明确,粗心计算的问题仍然让人头痛。有的孩子宁愿绞尽脑汁的口算、心算,也绝对不拿起笔来列竖式算算,看来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非一日之功。

根据上学期孩子们应用题出错较多的情况,这学期安排学生准备了练习题本子,主要把课本上的应用题抄到本子上,然后用铅笔进行计算。我觉得形式还是不错,关键是老师的指导一定要到位。一天一节的数学课怎样让孩子“轻负担高质量”还要下大力气。

(三)

这节课的主题是关于括号的问题。很多孩子已经明确在有括号的情况下怎样进行计算,顺序已经非常的明确。但对于括号的作用理解得并不深刻。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如:(32×15)—(32÷4)。其实在这个题目所加的括号并没有改变运算顺序,并没有必要加。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口号的作用,我们练习了几个题目,像如课本第14页的第4题,我先把数读出来,在告诉孩子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根据老师的表述看看括号需不需要加,加到哪里。此题练习完后,孩子对括号的认识更加深刻。效果比较好。

(四)JaB88.COm

关于0的运算孩子们平常还是接触挺多也比较熟悉,看似简单却包含很多知识,特别是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要做到充分的理解不是很容易。在听取了高主任的课后,我又作了部分梳理,尤其是在板书上进行了规整。黑板的左半边是0在加法、减法、乘法中的特性,单独留出黑板的右边解决除法的问题,板书也进行了简化。如:

0+5=0 0+任何数=任何数

在处理本节课的难点时,先请孩子根据“0÷5=0”说说0在除法中的特性,有的孩子就提到“0除以任何数都得0”,接着就有孩子提出了反对意见,学生讲完后,我把他们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板书“找不到商、确定不了商”来解释为何“0不能做除数”。学生看似明白了,做题也能作对,不过我感觉还有部分孩子不是很理解

(五)

本单元的整理复习我班的主要目的就是查缺补漏,并没有把所有的知识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复习,而是根据平常学生掌握的情况,尤其是作业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练习。看似简单的一个题目,孩子们因为计算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导致容量较小,但是同时培养了孩子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尤其是当有的孩子很快做完,但是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没有到,空闲的时间干什么,那就是检查,不停的用笔在打草纸上进行验算。计算是我们复习的重点,特别是运算顺序、括号的使用。适当的复习了应用题,分析了数量关系。

上课两周了,最大的感觉就是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怎样有效的利用好40分钟,让不同水平的孩子在上课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数学满足,在后面的课堂中思考尝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适当的压力催人奋进。“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是由于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特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知识链:一、说说生活中的小数,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二、认识表示长度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三、用小数表示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对于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和用小数表示身高这两方面掌握得不错,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学得轻松,也掌握得较好,自认为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本次赛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端正教学思想、埋头于工作都有积极意义。好之不如乐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认识小数》,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我在理解教材、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借助生活素材,如:超市里商品的标价,学生找到带有小数的物品等,把学习内容再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体现教学生活化。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最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接下来的新课巩固练习,围绕刚刚建构的“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意义,运用线段图和正方形平分为10份的分数示意图,让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由分数表达到小数表达,由看图写数到笔填口述,递层推进且富有变化地巩固所获得的小数意义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正越来越广泛地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白杨》、《草》、《小稻秧脱险记》《新型玻璃》等课堂教学的精品享誉全国。2000年4月20日,徐州淮海堂,于永正老师又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他新近研究的《全神贯注》的教学。在两课时的教学中,于老师先和学生背诵了几句名言;接着出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说的那段名言,让学生读这段话提问题,继而读课文解决问题;然后于老师采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读书,直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最后让学生写名言,谈谈自己读课文的感受。这堂课延续了以往精品的艺术魅力,给新世纪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全面开放。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课始,于老师饱含深情地吟诵着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并告诉学生这段名言对自己的影响时,我莫名其妙:这与《全神贯注》有什么关系呢

我听说大马路小学的学生会背很多名言佳句,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了五六句古今中外的名言后,于老师展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那段话,并告诉学生送他们一段名言。听到这,我想:这是于老师设计的又一精彩导入:巧妙找到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抓住文章的动情点切入。

学生围绕这段名言质疑,继而读懂课文,读熟课文,直至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自己写名言。听着学生一个个的名言佳句,我忽有所悟:这两节课的教学内容已不仅仅是《全神贯注》,而是与之相关的学生生活。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于老师似乎更理解叶老这句名言的真谛。课文既然是个例子,就应该为我所用,而不能因文所困,于老师是借《全神贯注》教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练读书真功,更是丰富学生的生活认识。因此,将《全神贯注》融入了学生名言佳句的大语境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之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乎,我想由保尔的名言导入,决不仅仅是导入的艺术(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国上下引发了一场学习保尔精神的大讨论),也不仅仅是课堂结构安排的需要。这一切是不是体现了于老师的语文思想:生活即语文,课文必须经过生活化的处理,例子功能才能发挥最佳。

二、课堂结构主体化

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于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所以于老师教《全神贯注》主要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课堂结构模式朴实、真实但不失情趣,一切从学生的学着眼,强调读书自悟,准确把握学习的心理精心安排,有序、有情、有理。我们来看看本课的安排:

第一次读书,学生读了茨威格的话提出问题:茨威格是哪国人干什么的罗丹是谁获成格是在什么时候说这段话的这时,老师说:这些问题在一篇课文里写了。然后发给学生教材,指导书写课题后,学生读第一遍。

学生提出问题,自然急于找到答案,拿到教材读得投入很快找到了答案,课文的故事也大概读懂,由此可见第一次读书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大概内容,这符合儿童当时的心理。

如果作为课外阅读,咱们可以下课了,可这是一篇课文,要能有感情地朗读,我担心的不是你们不懂,而是能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们会谈好,生字看拼音。学生开始第二次读书,这次给了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学生读了两遍。师巡视中激励着:看谁读得最充分

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于老师就是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读好。这次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读两遍,目的是让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读得如何呢师安排了第三次朗读指名汇报读书。这次并不要求学生一顺读到底,而是在长句处、难句处指导多练,全班参与读好;在生字处,指导写字。显然,这一次读书目的是随文学生率,指导学生将书读得更顺畅。

书读了四五遍,学生基本上能读通顺了,于老师又安排了两组读书比赛。第一组是各学习小组选出一名读书基础差的比(注:师请一位学生选,只是与她耳语请她选朗读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同学,并未直接说明,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二组是各学习小组的读书组长与老师比。

于老师安排的高明倒不在于比赛本身,而在于比赛之前的准备。第一组比赛前,他让四个组长带领本组同学帮助准备参赛的同学去练习(离开课堂),此举大大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练得非常投入。借助摄像机跟踪拍摄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各小组的学生或讨论,或示范,或提示,参赛的学生更是认真地练,虚心地听。以至老师连喊了三遍回到课堂上,学生才言犹未尽地回来,还不停地叮嘱本组参赛的同学。这种互助读书,达到了互助相长的效果。

至此,读了七八遍书,大多数学生已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结构安排正是充分考虑学习主体的学,遵循母语读书内化的学习规律而安排。

文贵自得。咱得自然体会各不相同。学到这儿,于老师又安排了一个更能充分展示个性,体现主体的环节学生写名言。

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人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xXX。于老师引导鼓励着学生。

数分钟后,一个个名字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XXX。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XXX。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XXx。(众鼓掌)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怎么理解师问。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写好一篇作文,也要盖上湿布。(笑声)师问:什么意思生答:写好作文,还要修改,干什么事都要修改才能更好。

大胆地去做吧!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我只能从那些老师会心的微笑中去想象

三、教学过程开放式操作

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没了,滔滔不绝的讲和昏昏沉沉的听没了,千奇百怪的问和挖空心思的答没了。走过于老师的课堂,你看到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津津有味地读,在随心所欲地写,一位和善幽默的大朋友在肯定,在激励,使学生永远保持浓浓的兴趣,这儿的教学是民主的,开放的。

A:你有没有信心做两次深呼吸,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再迅速准备一下,读吧!

只见罗丹一会儿向前,一会儿这段话很难读,很别扭,(对全班)都练练。你再练一遍,慢慢来,别急。

学生读书遇到困难时,于老师总是这样耐心地等待并鼓励。

B:你们四人当组长,帮他们,给他们出主意,你们把他们带走。(组长带走参赛同学,班上其他同学未动)

你们都坐在这儿干什么呀都去呀!

学生纷纷加入小组互助读书活动,课堂上空无一人。(众笑)

于老师就是这样幽默,这样出奇不意,这样的开放,让学生永远感到有趣。

C:千万别紧张!

别紧张,感觉怎样就怎样。

只要你竭尽全力就行了。

注意那几个地方要重读。

记住我刚才说的几点。

这是第一次读书比赛前,本组的成员对参赛队员的叮咛和嘱咐,他们的言行似乎在告诉你:我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D:老师与学生比赛读书,为了决定先后次序,学生提出猜拳决定,老师请一名同学帮猜拳。

我第几师问。

第二(顿一下)倒数的。学生居然也幽默了一次。

老师和学生平起平坐比赛读书,课堂上竟然也猜拳,学生居然也玩起了幽默,这一切让你感到什么宽松、民主、开放。这种氛围里创造的火花怎能不闪现!

四、教学目标人本化定位

以人为本是于永正教学思想的核心,主要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于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关注;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注;对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养成的关注!教书更育人。

在于老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他总是用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学生,总是说:我相信你准行!比如第一组同学比赛读书前,于老师和善地说:记住全体同学的嘱咐,有信心吗失败了,我们也会鼓掌,况且我们不会失败。

在于老师的眼中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学生千差万别,会表现不同方面的能力差异,所以于老师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发展。如本课中学生互助读书的安排,就是全体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帮学相长共同提高。两次比赛的评价中更见老师的人本精神,对第一组四个同学的读书评价是:有提高就是进步,两名同学并列第一,另两名同学并列第二。而对第二组同学读书的评价是:我们并列第二,记住!第二前面还有第一,要努力!为什么读得相当好的却只是第二,而不太好的却并列第一,并列第二呢都是因为所针对学生不同。

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如果学生在上了我的课后,没有感到他想知道的比我对他讲的多得多的话,如果这种愿望没有变成一种追求,没有变成激发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的动因的话,就是说课堂上的教育目的没有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于老师的课就是激发学生爱语文的情趣,训练学生学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学语文的习惯,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的自觉行为,这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恐怕是异曲同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小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小数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学生对小数都不陌生,学习时也很积极,学生在学习自己比较熟悉的知识时都很感兴趣,这也提醒我,我们的教学要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觉得有用,才能更好的学习。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认识小数复习课》教后反思:

这一单元整体来看并不难,但要学生能深入教材,透彻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练习时我更注重让学生自己总结,用自己的话去说。本节练习课学生都能积极大胆的发言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7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教师华秀毓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

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不少同学的口算能力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一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

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关注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合集》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