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关于司马光教学反思汇总10篇

司马光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4-15

关于司马光教学反思汇总10篇。

一名好的教师会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作为老师,通过使用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有利于教师启发学生的思维。您是否觉得写好教案十分困难呢?栏目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司马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1)

《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如:学生问:“水缸里的水深吗?”我立即回答:“很深。”其实,只要学生读课文“没水中”,就可以理解。我想:教学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再上这节课,我会注意到运用读、说、演等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演课文,通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知识内化,让学生品味语文,提高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范读作用的引领。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3)

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的课文中,首要任务便是在诵读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继而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马光的善良和热心助人的品质。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一、示范朗读,识文断句。

学生初识文言文,对自主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读时的断句、节奏等,仍需要教师“牵手引领”。范读之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和韵味,结合对故事的理解,也能初步猜测到词句大意。

二、创设情境,识词识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质。因此,我不单要求学生利用注释识词,也结合了图片、动作演示、生活体验等,深入浅出,帮助他们打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界限;利用引读、想象读、讲故事等形式,体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质,最后熟读成诵。

三、比较感知,了解古文。

学习需要及时反馈,学完课文之后再回头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能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4)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看图说话后回归课文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三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我要精炼课堂过渡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三、掌控课堂还要加油。回顾这堂课,学生们在讨论的阶段很热烈,可是在这一环节,也过于拖沓,我给了很多时间给个别孩子发言,却没有很好的兼顾整体学生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学生整体状态,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5)

不要再让“司马光”砸“缸”了

记得以前,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在老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小朋友的情缴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想试一试""老师,你快说吗""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等等的喊声充斥着整个班级。我心中暗自窃喜。)

课件出示:

出示画面:在放学路上,有一位小女孩突然间鼻子出血不止。

(画面出现在屏幕上后,小朋友的小嘴巴就没有合拢过,叽叽喳喳地与小伙伴们讨论着,热切地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办法。在班上交流,我一边倾听一边暗暗惊叹着:小朋友真是"小人鬼大",不可小觑。)

代表1:我赶快把她扶住,让她把头抬高,拿出干净的纸巾帮她擦掉流出的鼻血。

代表2:可这么做鼻血还会流出来吗?有了,让她把中指朝上举,健康课的张老师说这样鼻血就会慢慢地止住了。

代表3:我不同意XX的做法让她把头抬高。头一抬高,鼻血不就会流进嘴巴里吗,恶心极了!我倒觉得如果小妹妹的鼻血这时还止不住的话,咱们可得赶紧问清电话号码打电话到她家里,请她的爸爸妈妈马上来接她。

代表4:小妹妹这时肯定是又害怕又难受,我嘛,我是大姐姐了,我得先帮她脱书包拿在手上,再好好的安慰她,行吗?

(说到动情处,这几个小朋友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见此情景,我想请几代小朋友上台进行情境表演。没想到这随思随想的环节,很快把本堂课推向了高潮。)

临下课之前,我还请小朋友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曾遇到过哪些困难或危险,自己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教室里又沸腾开了,一朵朵智慧的火花绽放异彩:

生4:(腼腆地微低着头):我,我……有一次,我不小心一脚踩到了家里的小花猫贝贝的长尾巴上,它一转头狠狠地咬了我一口,脚背上顿时留下了几个深深的牙印,还渗出了点血。我赶紧走水池边,打开水龙头拼命冲洗头伤口,伤口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的。我赶紧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还带我去打了预防针呢。

生5:上学期吧,那时我刚入小学没几天,有一次,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陌生的哥哥,他要我把口袋里的零钱交给他,我壮着胆子跟他说我哥哥快过来了,钱在他那儿你自己跟他要吧。奇怪的是,这位大哥哥却大步走远了,钱也不要了。可我--哪有哥哥呀!……

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6)

《司马光砸缸》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正好赶上周喜兰书记到我们学校试导,通过周书记的听、评课,让我真是茅塞顿开,受益非浅,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可取与需要改进之处。从我自身来说,还是比较喜欢上低年级的语文课,这一点也得到了周书记的肯定。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

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 )假山一( )缸一( )( ),周书记就特别提出了,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生日祝福语网 www.289a.CoM]

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我一听,对呀,真是大大的失误。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7)

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

这次,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我设计了3个安全知识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砸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不足有:

1、整节课安排有些紧凑,阅读提示中问题和时间的安排上有欠妥当!忽略了可以延展的环节。

2、开始的生字认读环节可以省略,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品读课文!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8)

课文教学进入尾声,学生了解了司马光在面对困难时沉着机智,想出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我们向他学习,我借机想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相处别的办法就出那个小朋友吗?这一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我说“你先想一想”,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时最喜欢发言,但他的'发言总是不贴边”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说话,可是见他急的直晃举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软”叫到了他,他的办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边说还一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我一听,笑了。心想:多好的办法呀!这小家伙今天的发言最“贴边”了。看来,对于郭浩洋这样的孩子,今后还是要多给他一些机会,不能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9)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

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二、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龄小,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有重点的积累语言训练。

例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说:“我在公园看到的花,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我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黑板??”,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三、行为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懂得了找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重要性,每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提高的机会。 接着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开启孩子的多元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让孩子的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让他们的个性之花在思考中绽放出各自不同的风采。

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节课上完了,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说,精读课文时就没有多读,没有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没有“读”做基础,学生的“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和“悟”,特别是低年段,更需要多读。

另外,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子,可以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得马上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看来还需要用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他们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创新,那么在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就会减少,得到的收获就会增多。

司马光教学反思(篇10)

《司马光》是一篇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文章,以小故事的形式的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那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教学目标:《司马光》教学反思

一、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以多种方式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是学习语文很好的办法,也是颇有效果的一种方法。在朗读中,孩子们不仅识记了生字宝宝,而且理解了课文。

二、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别的小朋友与司马光的反应时,我让孩子们先自由读课文,然后请几个小朋友来演一演,通过模仿他们的动作,让孩子们真实感受理解课文。

三、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在这一课中,别的小朋友的反应跟司马光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孩子们很容易就可以体会到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孩子们相对轻松就做到了“会认、会读”,但是在说话训练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虽然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如用“有的···有的···”说话。但是孩子们的思维还比较局限,视野不够开阔,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说完整,把意思表达清楚。

以上就是《关于司马光教学反思汇总10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司马光教学反思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