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9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3-01-17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9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9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单元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单元教学准备:

钉子板、七巧板、各种图形的放大图、橡皮筋等。

第一节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

数图形个数。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我这里有一块积木(出示三棱柱),你能看到这块积木上面的面吗?(教师边摸边说)怎样才能看到这个面呢?

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

2、如果不能转动这快积木,你前面说的方法也不行,怎么办?(引导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3、出示三角形图,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圆

1、请你们仔细观察印章,看看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拿印章在纸上盖印,再交流汇报。

2、在学具盒中找出你发现的图形,教师把圆形贴出来,板书:圆。

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物体有没有你们认识的图形?

2、如果不能转动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你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或下面是上面形状的?

请你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并说说这个图形叫什么。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长方形、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

4、在学具盒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四、尝试练习

1、连一连。(书本36页)

2、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请你列举。

教师再出示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认一认,说说这些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

五、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37页的练一练,然后再汇报交流,允许同桌之间商量。

难点是第4题,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要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习的?学得怎么样?

第二节动手做(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在钉板上围图形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

基本图形的位置、大小、边的简单认识。

学习难点:

图案的设计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出示钉子图: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看!漂亮吗?其实它们是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设计出来的,你能找到哪几种?

二、活动一

1、你能用一根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吗?围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小朋友围的有什么不同?每种图形各有几条边?(教师出示合作要求)

2、全班交流。

(1)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长度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请学生数一数)

(2)图形有大有小。(请学生围一个比刚才大一些的正方形,或说说伙伴中谁围的图形大,谁围的图形小)

(3)图形有不同的围法,位置不一样。(请学生围一个位置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

三、活动二

1、出示教师围的四边形、五边形,问: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

2、你猜还会有几条边的图形?请你围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再围一个六边形。

3、拿几个学生围的图形展示,看看同样是四边形,围成的样子有不同,五边形、六边形也是有不同的样子。

4、试一试,围出38页第1题中的图形。同桌相互检查,纠正。

四、活动三

1、下面来看看上课一开始的图案,它们像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

2、自己当设计师,围出或画出你最喜欢的图案。(可以用一根或多根皮筋)

3、交流欣赏。要求学生说出围的是什么,有哪些图形组成。

五、活动四

1、出示39页第2题的图案,说说每组两个图案有什么关系,请你画的话可以怎么画。

2、自己找一个伙伴合作完成一个图案。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是怎么学到的?学得怎样?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2】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00页练习二十一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

能力:初步认识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分辨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加减法题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操作活动

1、让学生将学具卡片上的图形都剪下来

2、让学生拿出两个三角形,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按图拼一拼。

3、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虚线剪开。

4、教师出示第3题的挂图,拼出四个图形来。

5、教师指着第3题中的每一个图,让学生说出组合图形中的各种图形的名称。

6、做思考题。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102页例1,完成103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二十的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能力:能口述乘法算式的表示意义。

教学重难点:知道的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

30+5070-3040+678-8

20+454+3+22+2+23+3+3+3

2、2+2+24+3+23+3+3

有几个加数?加数相同?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师生动手操作

2个2个地摆花,摆3次:2+2+223=6

(2)学生用小正方形摆4个3

每次摆几个正方形?摆了几个?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怎样列式?

(3)让学生用小圆形摆5个4,摆完以后,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4)小结:求3个2相加得多少?4个3、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方法--乘法。

(5)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及所表达的意思。

提问:3*4怎样读?表示什么意思?4*5呢?

2、引导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三、达标测评

1、103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二中的第1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

这样安排好处有三:①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②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③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通过对已学过的图形进行折叠、拼合自己制造出来的,三角形是用正方形纸对折得到的,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合成的。

这样安排的原因有二:①有这两种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的实物不多,学生不易观察到;②自己制造出图形来,学生会感到新鲜有趣,能激发探索热情。

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数学活动线索: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数学活动线索:折纸或拼图--制造出新图形--给名称--画图形--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内容。

想想做做中有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一个正方体或一个长方体画几个图形再比较,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拼图形。练习四中用小棒摆图形,用正方形、长方体纸对折,从长方形纸上折剪正方形,把长方形折剪成平行四边形,剪纸拼图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感受图形的变换与联系,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三点:

①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

②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第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

③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P18③、P22②);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二、单元简析

本单元教学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先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再认识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单元结束时,安排了练习五。教材有以下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图形的变换、图形间的联系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些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教材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这些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时安排

共4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2课时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在经历探究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探究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评析:一个简单的搭积木游戏,既让学生尝试并体验了本节课运用最多的学习形式合作,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常的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从而为后继的学习活动既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又作了认知上的准备。]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4)揭示名称。

想像: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找一找。

手中的长方体上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评析: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体验的深刻性。这一层次的教学就是试图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找一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对长方形的直观认识体验。同时在揭示概念时,通过对学生自己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比较,也巧妙地丰富了概念的外延,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2.自主认识正方形。

(1)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2)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做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4)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评析:引导学生把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认识过程中来,学生凭借操作活动的直接感知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能主动地认识正方形,同时也在体验着认识的方法。]

3.放手认识圆。

(1)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其中一个面的形状。

(2)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3)集体交流。

①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②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③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做什么呢?(圆)

(4)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积极地运用刚才认识图形的方法去认识圆,同时也考察了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方法来认识新图形的能力,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让学生对圆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

4.初步辨析。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你能分别说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名称吗?(出示以上三种图形混杂的多个图形让学生辨认)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评析:引导学生到生活环境中去寻找相应的图形,加强了几何形体与生活的联系,适时地拓展了概念的外延。]

三、操作中体验深化

1.围图形。

(1)围长方形、正方形。

①激趣谈话:小朋友,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咱们今天学到的图形呢?

②介绍钉子板:这块板叫做钉子板,上面的钉子横着的、竖着的,都排得整整齐齐。

③活动说明:请你们利用钉子板和橡皮筋,两个小朋友合作很快地围出一个今天学过的图形来。

④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⑤交流反馈:把你围出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

(2)改图形。

①提出要求:你们有的围了长方形,有的围了正方形,如果你围的是长方形,你能把刚才围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吗?如果你围的是正方形,你能把正方形改成长方形吗?

②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③交流反馈:把你改的图形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改的。

请组内的小朋友互相检查一下有没有改对。

(3)探究为什么用钉子板不能围圆。

①谈话激疑:刚才老师让大家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图形,你们围的都是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今天还学了哪个图形?如果要你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来,你觉得可能吗?我们也来动手试一试。

②交流反馈:谁来说说围了以后觉得怎么样?

③小结:在钉子板上可以围出长方形、正方形,但围不出圆来。

2.画图形。

(1)活动说明:刚才我们是动手围图形,下面我们再来动手画图形。这是一张方格纸,想一想利用上面这一条条横线和竖线可以画出今天学的什么图形呢?为了画得规范、漂亮,我们要请尺子来帮忙,下面就请你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学生活动,教师观察并注意指导。

(3)交流评价:完成的小朋友请同桌评一评,说说画得怎么样。

[评析: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自主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并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四、总结延伸

总结:小朋友,今天课上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延伸: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的确,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特别会解决问题。老师这儿还有个问题,你愿意解决吗?刚才我们用手中的长方体上的这一个面画出了一个长方形(演示),那用这个面(演示)也能画出一个长方形,用这个面(演示)还能画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用长方体上的这些面,能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呢?(根据课上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或者课外探究)

[评析: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学了什么;让学生在总结中交流,有利于学生间相互启发,共同完善。另外,设计的一道开放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诱导他们把探索活动从课上延伸到课外,通过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6】

教学内容

1、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

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地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第一课时: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第六周星期五第三节20xx--.03--2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2页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画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使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

积木钉子板、水彩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一些图形。(板书:认图形)

二、新授

1、搭积木

(1)每一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套积木,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搭一搭。分小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拼搭的情况。

(2)提问,观察拼搭的积木,想一想在拼搭的积木中哪些是已经认识的,哪些还不认识?

(3)分类:

教师从中取出1个长方体,让学生说出名称并要求学生把拼搭中的所长方体都拿出来放在一起。

学生用类似的方法,把拼搭的积木进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的情况。

汇报分类结果,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认识平面

①首先观察长方体,观察各块长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形。

板书:

长方形

观察长方体的每一个面与黑板上画的长方形一样吗?

②观察正方体,观察各块正方体积木正向着我们的那个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样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

板书: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与黑板上的正方形一样吗?

③观察圆柱。观察圆柱一个正向着我们的那个底面,然后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说明: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个面。这们的一个面我们把它叫做圆。

板书:圆

观察圆柱的两个底面与黑板上面的圆一样吗?

3、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

先指名说出图形的名称,同桌同学再互相认一认。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一题图,看一看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用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画图形的?

(2)学生照样子画一画,每画出一个图形,说一说图形的名称?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想一想:画长方形可以利用哪种几何形体?画正方形和圆呢?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2)在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画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边看图边想:钉子板上围成的是什么图形?怎样围的?你也会围吗?

(2)学生自己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在钉子板上能围出圆吗?让学生去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

4、完成想想做做4。

(1)先让学生在方格约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通过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你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哪些特征?

四、作业布置。

五、教学后记:以游戏形式.比较直观的教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27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准备

图形卡片、实物风车、投影器、学生自备图形卡片。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及用数学头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和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图形之间的转换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辩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同时体会了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节课平面图形的拼组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等活动,突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从而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美、数学美。

教学策略1、设置情境策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创设扮演图形的自白的情境,枯燥的几何问题就被故事化、生活化、情趣化了,因而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2、开展活动策略: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如在教学中学生拼一拼、摆一摆,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环环相扣涉步深入,使课堂气氛活跃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3、引导探究策略:例如在变魔术中图形的转变。4、开放性教学策略:例如第7层需要多少个三角形。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创设情景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平面图形有哪些图形呢?假如你是它,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呢?

(请各组代表来自我介绍)

生1:我叫长方形,由四条边,上下、左右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的,生活中少不了我,像教室里的桌面、黑板、窗户等都是长方形。

生2:我叫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是一样长。

生3:我叫三角形。。。。

生4:圆。。。。。。

师:刚才四位小朋友以扮演图形的身份介绍了自己的特征,你们是否同意他们的说法,老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长方形,上下、左右的两条边是一样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通过折一折,发现两条边完全重叠在一起。(对折)

生:还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比一比就知道他们是否一样长。

师:小朋友们的方法真多,现在就让我们进一步的实践一下他们说的是否正确。

2、实践探索,构建新知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①折一折②摆一摆③量一量(感知什么是对边)

(2)引导发现

①长方形特征(找对边,通过折、摆、量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

②正方形特征(比一比四条边,对角折、量度等方法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

教师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

二、展开

1、变魔术

(1)长方形变正方形

师:你们手上多有张长方形的纸,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手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来呢?而且还是要最大的,说说你是怎么变的?

生:只要把长方形这样折一折,就变成了最大的正方形。(学生示范)

(2)三角形变正方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它给想出来了,那你能不能把这样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给它变成正方形?

(学生可能一下子觉得无从下手,教师可提示一下:可以反过来想,先画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的旁边画上两个三角形,变成原来的(等腰)三角形。)

(3)圆变正方形

师:老师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能不能把圆也变成正方形?

(大部分的同学是摸不找头脑,出示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并成功完成。)

教师归纳:刚才同学动手又动脑的,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真是佩服你们!老师相信不管怎样形状的纸给你们,都能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

(出示风车)

师:我相信在坐的小朋友会作风车的(出示制作风车的步骤)

2、拼拼摆摆

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你们都有自己的特征和优点,那你们用自己的图形拼出自己最满意的图案,比一比哪组最棒?

(各小组动手拼图,教师巡视。学生展示)

【备注】

若学生拼出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学生实践发现: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出正方形)

若学生拼出

师:你发现了什么?第7层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学生观察发现:下一层比上一层多2个)

3、合作设计

(屏幕出现动画: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

师:怎么样?

生:太漂亮了!

生:我们也要把他们团结起来,拼出比它还要好看的图案。

生:一起合作。

(学生组成小组拼图,教师巡视,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归纳: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取得了新颖独特的设计,都是一位很棒的设计师。

三、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平面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折的方法去变成另外一个图形。

生:我们还学会了怎样制作风车。

生:我们还能拼出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设计师。

生:我学会了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生:......

教师总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发现什么告诉老师,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学生扮演图形的身份,来自我介绍,促使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知道学生对以前学过知识的掌握层度。

提出质疑,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进一步探索实践,获取新知。

通过易到难的变法,让学生放手去观察摸索,遇到困难时,大家同心协力一起解决。

探索--尝试--失败--再探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

不同图形转变成正方形,一方面是让学生懂得图形之间可以转换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制作风车打下基础。

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意无意的发现规律。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提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片段实录

变魔术:

(1)长方形变正方形

师:你们手上都有张长方形的纸,能不能通过你们的手把它变成一个正方形呢?可以变出几个?说说你是怎么变的?

生:可以变成很多个正方形,用量一量的方法,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

生:拿个正方形对一对、比一比。

生:我可以猜一猜,我猜得很准的。

生:只要把长方形这样折一折,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学生示范)

(学生非常积极参加)

师:小朋友能想出这么多的变法,真是很了不起!

师:那你们用哪个方法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为什么?

生:我赞同第3位同学的变法,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短边就是正方形最长的边了,而且这方法很准确。

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这一说法吗?

生:同意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这课的内容是讲平面图形的拼组,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在设计课时力求体现《标准》的理念,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教师应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还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协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活动来体会领悟平面图形的特征,深入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本节课是由激疑来贯穿整节课的。科学地、灵活地实施激疑,是实现教学要求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使激疑中有操作,操作中有激疑。要精心设计激疑和操作的内容和程序,使课堂教学中难点突破,课堂气氛活跃。

如在教学中:老师有个疑问了(长方形,上下、左右的两条边是一样长短,你是怎么知道的?),要依据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疑问,注意浅显易懂,使他们既感到新奇、疑惑,又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很快想通道理。

激疑要反映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具有典型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对一个又一个的具有一定梯度的数学知识进行认识,例如学生在拼图时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一次一次地激疑,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教学变魔术中体现非常明显。

在教学中,设计事例数量把握的不是很好,虽有一定的代表性。然而学生的程度不一,难免耽误教学时间。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8】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27页例1、例2,28页做一做,练习六1、2题,30页折纸飞机。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具准备:教师: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生: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例1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28页做一做:你会用一个剪出一个吗?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六第1题:用拼一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3、完成第2题。

4、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5、30页教你折纸飞机。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课后小记: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篇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3、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操作和观察中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摆一摆中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摆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说一说。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折一折。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3、通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30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30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拼搭教案9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