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3-01-06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最好的教育是能使教育者本身不断感到自己是多余的。教案的制作风格也反应了老师的性格。好的教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如何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教案呢?为此,88教案网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1】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词语较多,因此在教学过程,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课前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工具书、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在学习中,学生是以小组和个人展示的形式汇报词语的理解,这样就陷入了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显得较枯燥、呆板。

我认为理解词语应与阅读理解同步进行,做到联系生活及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较合理。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应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2】

首先,这堂课中闪光的有这么两点:

一、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先自学,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然后交流。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显得清晰、连贯。

二、拓展自然、恰当。

通过结尾的拓展既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过分注重预设,忽略课堂生成。每堂课我们都有自己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时我们往往会跟着自己的预设走,致使课堂中的生成点就这样被放过了,使学习效率并不那么理想。有时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生活说自己的理解,而说出了从这句话中感到孔子是个怎样的人时,我几次打断,生硬地将学生拉回到我地问题上,到最后还是没有理解好。所以,有时过分注重预设会使课堂失去很多活力,会导致学生积极性低落,更甚是不能达成学习目标。

二、课堂中还需要我们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时间去琢磨、思考、实践,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成熟。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精选阅读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学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学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文学小常识(判断)
1.孔子名丘,字仲尼。()
2.孔子著有《论语》一书。()
3.孔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孔子拜师,他是拜谁为师?(老子)能做孔子老师的人,一定也非常了不起。我们也来认识一下老子。出示老子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华夏族,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4.子(第三声)是古代对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男子的尊称。师:在古代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00多年前,看看孔子和老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读顺了再往下读。
检测生字词
①出示曲阜洛阳(及地图)让学生说发现。(感叹句子的遥远)
②出示远近闻名知识渊博风餐露宿不远万里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点名读,齐读)
③出示第三组词语:迎候等候毫无保留传授。(请学生读)找近义词,说区别。
三.再读课文,概述大意。
请同学们概括课文大意。谁来补充完整。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我们的同学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能把长长的文章都成这么短短的一段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用横线划出孔子拜师途中遇到的困难的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生齐读)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距离遥远。从哪些词感受到的?(上千里,几个月,终于)出示图片(曲阜到洛阳)谁能读出距离的遥远。(个别读,齐读)。
2.重点分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白天黑夜一直在赶路)不是一天,他风餐露宿,日夜兼行的时间是漫长的好几个月,感受孔子不畏艰难的品行。带着对孔子的敬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2.现在,假如你碰到了在拜师途中的孔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①(这么累,不如放弃吧)
②路途太远了,还是回曲阜去吧。
③孔子你真厉害,这么辛苦都不怕。真是太了不起来。
你真是孔子的知音啊,孔子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还去拜师,所以孔子能为别人所不能为,所以他成为了万世师表,后世楷模。
3.再读课文,找找孔子的哪些品行让你印象深刻,用波浪线画出来。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②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可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感受孔子的虚心好学。
③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感受孔子的谦虚有礼)(并教写“止”“境”)两个生字。学生写生字,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五.总结课文
总结孔子不畏艰难,谦虚有礼,虚心好学的品行,下节课让我们走进老子。
附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拜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孔子拜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等děng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民间工艺绣(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孔子拜师》阅读民间故事,可以滋润你枯燥的日常生活,愉悦你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可以充实你的民间知识。不妨看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板书: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三年级课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板书:

17、孔子拜师

远近文明风餐露宿

总觉不够日夜兼程学无止境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孔子拜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孔子拜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资料:孔子拜师

渊博:精深而广博。造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物理学教授。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造句:地质勘察队员长年累月在野外工作,风餐露宿,十分辛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造句:战士们日夜兼程,终于按时到达指定地点。

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劳苦的样子。造句:旅客们在风尘仆仆的艰苦跋涉后偶然发现了这湖泊。
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造句:他听说有长途电话找他,一时想不出是谁,心里有些纳闷。
迎候:到某个地方迎接或等候(客人)。造句:听说北京的外婆要过来,我们全家都到车站迎候。
止境:终端;完了;终止。造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传授:讲解,教授学问、技艺。造句:民间老艺人正把他的手艺传授给徒弟。
佩服:感到可敬可爱;钦佩。造句:这姑娘真能干,我不禁暗暗佩服她。
品行:有关道德的行为。造句:老教授崇高的品行深深地感染了同学们。

练习题

一、滚雪球
闻()()()
等()()()
迎()()()

二、小书法家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闷等候品行风尘仆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吧!

三、找朋友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查字典吧!
佩服--()纳闷--()
拜见--()学问--()
连忙--()敬重--()

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三年级上册人教版《孔子拜师》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 》的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 》的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等děng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绣(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知识点汇总
第13课:孔子拜师
原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多音字:
差:1、差不多、差生;2、差别、差错;3、出差、差事;4、参差不齐;5、
兼-兼并、兼职
仆-仆人、奴仆
纳-纳闷、归纳
丘-丘陵、山丘
差-差不多
毫-毫毛、毫米
授-传授
佩-佩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练习题(第一学期)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练习题(第一学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就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练习题,希望大家学习愉快!

一、滚雪球

闻()()()

等()()()

迎()()()

二、小书法家先说说写时的注意事项,然后再写一写。

纳闷等候品行风尘仆仆

你对自己的书写满意吗?奖励自己几张吧!

三、找朋友看看哪些词与下面的词语意思相近。

填什么正确呢?查查字典吧!

佩服--()纳闷--()

拜见--()学问--()

连忙--()敬重--()

四、查查填填

等候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太客气了,多谢你()。

有名闻名

孔子是()世界的大教育家。有很小的时候就非常()。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希望提供的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练习题,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生字组词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生字组词人教版

【闻】

读音:wén

巧记:“门”内有“耳”。

字义: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用鼻子嗅气味

组词:①风闻耳闻远近闻名②新闻奇闻③闻味儿

造字:形声

造句:爷爷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

笔顺:“门”宽窄适当;“耳”要写得紧凑。

2【尘】

读音:chén

巧记:细“小”灰“土”。

字义:①尘土,飞扬的灰土②尘世(佛家道家指人间,和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

组词:①尘土尘埃②红尘

造字:会意

造句:起风了,天空中尘土飞扬。

笔顺:上下要紧凑。末横宽于两点。

字歌:

小大相连

上面尖尖

小土相连

尘土漫天

3【仆】

读音:pú

巧记:一人(亻)来占“卜”。

字义:①被雇到家里做杂事、供役使的人②旧时男子谦称自己

组词:①仆人奴仆女仆甘为公仆人民公仆

造字:形声

造句:《雷雨》中的四凤是周公馆里的一个仆人。

笔顺:左右距离不宜写得太近。“卜”的点画有力。

字歌:

生活要简朴

衣破自己补

扑在事业上

甘当好公仆

4【纳】

读音:nà

巧记:边线(纟)一“人”拦空网(冂)。

字义:①收入,放进【引】接受②补缀,缝补,现在多指密密地缝

组词:①出纳吐故纳新【引】采纳②纳鞋底

造字:形声法

造句:刘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在班上开设了“图书角”。

笔顺:“内”略高于“纟”,“冂”不宜过宽。

字歌:丝线纳鞋底张口来呐喊金属叫做钠内心祈平安

5【闷】

读音:mèn

巧记:把“心”关“门”里。

字义:①心烦,不痛快②密闭,不透气

组词:①烦闷苦闷闷倦闷气闷沉沉闷闷不乐②闷子车闷葫芦

造字:形声法

造句:小明被别人误解了,他心里很烦闷。

笔顺:字形略长。“门”略阔;“心”大小适当。

6【丘】

读音:qiū

巧记:兵下八走了。

字义:①土山,土堆②坟墓③量词,用于水田分隔开的块

组词:①土丘沙丘一丘之貉②坟丘③一丘田

造字:象形法

造句:我家门前的土丘上长着一棵桃树。

笔顺:整个字不要写得过扁,末横稍长,托住上部。

字歌:丘字在上方左下点是乒右下点是乓两点把兵当

7【迎】

读音:yíng

巧记:无人仰()头走(辶)。

字义:①迎接,接②向着

组词:①迎候欢迎迎亲迎宾迎国庆辞旧迎新②迎面迎战迎上去迎头赶上

造字:形声

造句:校领导正在迎候参观团。

笔顺:结构要紧凑。“辶”的捺要托住被包部分。

字歌:

迎日向东方

挺胸气昂昂

手到难压抑

万人来敬仰

8【等】

读音:děng

巧记:竹()下有“寺”庙。

字义:①待,候②级位,程度的分别③数量一般大,地位或程度一般高

组词:①等候②等级③相等

造字:会意

造句:同学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候老师。

笔顺:上窄下宽。“寺”第二横最长,稳住重心。

字歌:

寸土连成寺

伸手来主持

竹下常等待

有人来服侍

9【止】

读音:zhǐ

巧记:“上”多一竖。

字义:①停住不动②拦阻,使停住③截止④仅,只

组词:①停止学无止境②止血制止③截止④不止一次

造字:象形法

造句: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

笔顺:长竖在竖中线上,底横长,托住上部。

10【境】

读音:jìng

巧记:“竟”然是“土”。

字义:①地方,处所【引】a.环境,遭遇到的情况;b.品行学业的程度②疆界

组词:①【引】a.境况b.学有进境②边境国境

造字:形声

造句:老人的生活境况得到改善。

笔顺:左窄右宽。“()”略往上提;竖弯钩要有力。

字歌:

绿树绕湖

环境美

湖面如镜

似翡翠

11【授】

读音:shòu

巧记:手(扌)来接“受”。

字义:①传授②给,与

组词:①传授授课函授讲授口传心授②授旗授奖授权授勋授勋典礼

造字:会意

造句:老师把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笔顺:左窄右宽。“受”要紧凑,“又”捺画舒展。

12【品】

读音:pǐn

巧记:上一“口”,下两“口”。

字义:①性质②物品,物件③等级,种类④辨别好坏、优劣等

组词:①品行人品②产品商品③精品下品④品茶

造字:会意

造句:他这个人品行好。

笔顺:上边的“口”在中间;下边两“口”左小右大。

字歌:

人从众

口吕品

日昌晶

木林森

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孔子拜师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17《孔子拜师》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

(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二)拜师过程中,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默读做说

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②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还在赶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这是怎样的画面啊?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孔子不管风雨)指导学生说话。

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

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

④感受孔子的品行:孔子拜师的路上多艰辛,多不容易啊,你们从这里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怕吃苦、求知若渴、执著、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孔子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把这个词语送给他。(板书:求知若渴)

每天不离随时请教

1.孔子在向老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随时请教。

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

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课件)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课件)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课件)

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我们从这些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品质,把两个词送给他们。(板书: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3.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门生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师生一起吟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深远。

2.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也只是孔子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论语》这本中华传世精典著作。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求知若渴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孔子拜师》教学札记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拜师》教学札记”,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此节课没有按计划来上课,计划中第一课时处理了大处手笔后,这节课分段进行指导朗读,但在课前学生已能够找到重点句并主动进行理解,所以一节课就围绕学生的感受,互相说说感受再读读句子。在说感受时,学生可谓是千人千面,有的学生从这个角度看问题,有的学生从那个角度来看问题,比如同是一句话: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找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这句话,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爱动脑子想,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看出孔子有礼有节,还有的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孔子能向别人学习,特别是李姚还提出了每个人都有各自喜欢的方向,知道的知识也都不同,我们要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每个人的独门秘技。特别是最后结尾处,学生提出孔子和老师不仅学知使人们佩服,人们还很敬重他们的人品这一句,说明学生思考很全面,这句话我是没有进行思考,因为受整篇文章主题的影响,学生却能从简单的道理挖出深刻的道理,他俩知识丰富,还很有礼,所以我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学反思”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