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发表时间:2022-12-19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88教案网专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推荐内容。

有备无患,是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无论教授知识的难度高低,所有老师都应该尽到编写教案的本职。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准备?考虑到你的需要,栏目小编特地编辑了“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1、课件、尺、软盘;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体验:

①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示学习步骤:

①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学生4人小组学习。

[评析: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

(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评析: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评析: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

(2)学生用尺量。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总评:本课从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到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2)

一、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

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五、教学过程

设置了课前小调查,让学生找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收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2种质量单位的不同用法和字母表示法。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这是小红陪妈妈逛超市时买的两样食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学生凭直觉任意猜测)

(2)此时教师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学生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表示物品的轻重,用什么做单位?导出课题:克(g)和千克(kg)。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3)

设计说明

1.注重直观演示,引导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二年级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本设计注重教师在黑板上直观演示,讲解算理,采用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观察算式,发现问题、讨论算法、总结算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究新知。

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此本节课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带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出各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12-7+4=(2)8+(9-6)=

12-(7+4)=8+9-6=

2.提出问题。

(1)观察每组题中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运算顺序和结果却不同呢?

3.引入新课: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算式里有小括号,我们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板书课题: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学生复习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教学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发放课堂活动卡辅助完成教材49页例3的教学。

(1)课件出示例3第一题:7×(7-5)。

(2)鼓励学生试着用脱式独立计算,完成此题。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后汇报)

(3)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方法一:7×(7-5)

=7×2

=14

方法二:7×(7-5)

=49-5

=44

(4)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正确,哪种方法错误?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

生1: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一年级就学过,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生2: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而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5)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混合算式,要注意什么?

(学生组内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要注意题中有没有小括号,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如果没有小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6)教师进行示范并板书。

7×(7-5)

=7×2

=14

(7)教师说明: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与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按例1内容准备实物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评析]以参加春游活动的情境引入,触题自然有趣,学生充满兴奋,上课伊始便以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开场白。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还发现每份食品都是2个,2个面包一份,2瓶矿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评析]通过对食物排列情况的观察、研究,自主地发现分食品的秘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而后老师适时的一句问话既强化对每份同样多的感受,又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笔。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例1,引入平均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糖果分成5份,每份有3颗;橘子分成5份,每份有3个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评析]教师十分明确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解决数学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⑴、书第13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②操作:用10个○片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②交流汇报

生1:把15个橘子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个

生2:把15颗糖果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3颗

3、引入例2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①学生动手分一分(用○代替橘子)师参与活动

②交流分的结果(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

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3个橘子

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评析]不仅要求能自悟、会理解,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亦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4、巩固书第14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②交流,同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学生自由交流,各抒己见

[评析]做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心人。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依据对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时学生就会围绕平均分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失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个性舞台的好办法。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①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相应的梨子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③评析,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一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②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3、练习三第2题

①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分析能力

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智力的目的。你想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发生于对平均分知识的有趣问题,探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此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四、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教学设计说明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桃树画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4枝粉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枝另一人3枝

其中一人2枝另一人也2枝

在这些分法中,前一种每人分到的不是同样多,后一种分得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枝粉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二、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1、示图片(8个桃)

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8个图片,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集体交流。

(1)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手里是什么?把有桃子的卡片拿出,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每个小朋友分给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

小组合作分桃子,集体交流。

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页)

2、第2页试一试

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二题

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

4、想想做做第三题

指明读题,说说题目的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还继续学习平均分。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拨一拨(书24页)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

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数位顺序表:你知道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吗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新课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来拨一拨、数一数生活中的大数。

㈠教学拨数

第(1)题,教师板书“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学,拨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学生举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为什么是这样拨?然后提问学生怎样读这个数。

③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数数到九百,接着整千的数数到二千

④说一说2392中有几个千,几个百 几个十 几个一

⑤要求学生先4人一组一起数,一起拨。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⑹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4页自学拨数,(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习后,教师请学生到教坛前当小老师指导大家拨。

㈡。教学读数、写数

学生试着读拨出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⑴拨出书上,看一看上的数,并试着写一写

⑵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

1、书24页认一认,拨一拨,简单介绍算盘

2、书26页,第3题

(1)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发现这里有100块糖一袋,有10块糖一袋。

(2)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

(3)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检测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书设计:

读数时

(1)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并跟上计数单位。

(2)中间有一个或两个、三个零,只读一个零

(3)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

写数时

(1)每位是几就写几。

(2)哪个位上什么也没有,就用零补足。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及学生间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分小组:2人一小小组,6人一大小组。每大组一个组长,一个助手。

3、每两人准备一个硬币。

4、每小组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方向板、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同学们,今天这里来了很多客人,我们二年二班的同学带着这些客人一起去游览我们的哈尔滨的美景,好不好?你们就是这次活动的导游,导游方向感非常强,可你们会辨认方向吗?我们必须知道方向才不会走错,我先来考考你们,如果现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边是什么方向?(西方)右边是什么方向?(东方)

1、谁能来象我这样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全班体验四个方向。(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立)

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有谁吗?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生活动)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描述)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方向呢?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图纸上标识方向吗?

4、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除了这四个方向词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辨认这几个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二、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1、看!这是哪里啊?我们在家乐福门前(出示媒体)同学们真聪明,能和你们一起观光,我们真幸运!你们的辨认方向的能力真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少年宫、省政府、省医院、和兴商厦、电机厂、图书馆、植物园、远大绿洲小区这几个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2、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来说一说省政府、植物园、和兴商厦、电机厂分别在家乐福超市的什么方向吗?

3、图中还有4个建筑物,它们对于家乐福所在的位置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们认为哪种描述的比较准确?

4、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家乐福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实际操作、制方向板。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可是等我们出去了还是容易把方向弄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能够制作表示八个方向的方向板呢?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请你标出北方。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2、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评价。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学生评价,完善)

3、你们已经会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们会根据我们教室的实际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照正确的方向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吗?(生尝试摆)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汇报)

4、小游戏:找方向!

老师这里有8张分别写有8个方向的卡片,请八个同学分别代表八个方向站到正确方向的位置上。谁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室制作一个大的方向板?(组织学生活动)

5、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教室里制作了一个大的方向板,谁能来说一说在教室里的这8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物体。

6、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某一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媒体)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的家乡哈尔滨,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你还能说出其他省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吗?

五、小小梦想家: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电工小学的操场,你能按照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来合理设计吗?

同学们,你们当小导游非常出色,相信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的客人对我们的哈尔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后,请同学们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

《关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模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