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教案大全 > 导航 >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1000字(模板8篇)

发表时间:2022-12-10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1000字(模板8篇)。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案写作。教案有助于教师真实展现教学过程,便于组织教学。有哪些教案模板值得借鉴呢?也许以下内容“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合你胃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1

《彩色的翅膀》设计思路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重点;二是继续训练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的方法,这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课题质疑

由于边防生活里学生比较遥远,所以我在课前播放了一首歌曲《说句心里话》,配上一组自己在网上搜集到的反映边防战士艰苦生活,建设边疆,守卫边防的图片,为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创设了情境。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课文篇幅比较长,让学生读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主要内容,训练了他们概括性复述的能力。

三、学连接语,明确任务

引导学生从连接语中提炼出学习任务:战士们用什么方式表达着自己对祖国海岛的爱?小高为什么带昆虫到宝石岛?谈读了课文后的体会。接着又引导学生提炼出学习方法:快速默读;和同学交流

四、自学探究,默读批注

学生自己用提炼出的方法去解决本课的学习任务,因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所以在自学前提出要求让学生画出读文过程中自己感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写写自己读后的体会。然后进行班上的自主交流。在交流读文的体会后,让学生读读抓住的重点词句和自己的批注,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交流资料

为了更多的了解边防战士爱岗的故事,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边防战士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六、综合实践,口语演说

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小学生,爱国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的班级做起。然后让他们说一说应该怎样做才能表达对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爱。

下面我把自己在设计中的一点想法给大家汇报一下,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充分挖掘连接语的作用。

在略读课文中,连接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读课文中的课后题,他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领路人,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但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别清楚明显的摆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学生从连接语中提取出信息之后,我又引导他们从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体现了读书的自主性。在自学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可以自己学和也可以同学交流,体现了合作的自主性。在默读批注的时候,让学生体会自己感动的句子,体现了探究的自主性。在汇报自学成果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情况自由选择问题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进行点拨和评价,体现了研究的自主性。

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略读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所以,除了在学习连接语的时候进行了点拨指导之外,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主权留给学生自己。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一个欣赏者,评价者,鼓励者。

四、充分体现了默读的优势。

默读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读书方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需要在默读静思中完成,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其中,才能真正独立的体会情感,理解文本。徐特立老师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完成“谈体会”这一任务时,我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让学生再画出读文过程中自己感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写写自己读后的体会。学生在默读时动动笔,写写自己的感受,读思结合,通过圈画批注来“潜心会文”,达到了凭老师的讲解分析达不到的效果。

五、充分体现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

资料的搜集加深了学生对边防战士的了解,更有助于理解战士们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情感。同时,这也是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内容。在学生交流资料的时候,我设计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把搜集的资料讲一讲,也训练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概括、和复述的能力。

口语演说的设计一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边防战士的爱国之情过渡到一名小学生应该怎样爱自己的班级、学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爱国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进行知识的迁移,注重了人文关怀。二、是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也为本单元的习作——写“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做好了铺垫。

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在设计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遗憾,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提出宝贵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反思,努力提高

《彩色的翅膀》教后反思

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2

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一大财富。我想:经历过,并深刻地去反思其中的得失,汲取经验,以便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生活、工作,才真正算是人生一大财富。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比以前有进步。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配合也很积极,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作为初二学生,对于生字词仍还处在积累阶段,如果淡化了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就不够,语文的基础知识也就不牢。比如“如法炮制”的“炮”和“煨炖”这两个词的注音,学生虽然预习了,但不到位,所以就出错了。作者介绍,它属于语文的文学常识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有利于把握作者的风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加大积累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上,我较为巧妙地把二者有机地融于课堂中,使语文知识得到落实。

2、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导入部分,通过显示大量的过年图片:贴“春”字、贴“福”字、放鞭炮、挂灯笼……熟悉的场景,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回忆,学生的话匣子随之打开,讲过年的情景时津津乐道。欢乐的氛围随“图片”而“潜”入课堂。在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位学生找到了这一句“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但在朗读的过程中却把“偷偷”这个词读掉了,我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就此因势利导,问“如果把偷偷去掉好吗,为什么?”这一问立即调动学生发言的激情,马上就有学生给出了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又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再次调动学生的回忆,课堂气氛因而更加热烈。

3、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成为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通过感受主题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然后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的古诗的积累,让他们再次感受思乡的情感,十四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从而完成情感教育。

总体上说,这堂课还算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3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三个步骤:(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利用各种各样的蝴蝶在山谷中飞舞的动画来激情导入,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世界。(二)、任务驱动,探究新知。学习填充颜色,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三)自由创作,体验成功。让学生发挥想象,给作品填色。(四)作品展示,着眼提高。展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

在本节课中,我始终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美术、品德、信息技术三门课程有机整合,形成了独特的课程魅力,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课堂上学生合作探究搭建了平台,尤其在个性创作与成果展评中,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更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创作成果的方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同时也是培养他们高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这也正说明了只有关注学生个体体验的课堂才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之,这节课中正因为有合作与探究的快乐,预设与生成的融合,缺憾与亮点的并存,探索与追求的期盼,使我真正感觉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我想与以往教学相比,这是一个独特的亮点,也是一个值得我永远探讨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信息技术课的漫漫征途上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提升,描绘属于我自己的彩色世界。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4

通过自己钻研教材独立备课,形成了一节有自己鲜明风格的音乐课。我对自己的这节音乐课反思如下:

一、音乐课的教学要体现音乐性。音乐性的表现要以音乐为主,在我的教学中说的过多,要求学生的过多。教师要引领学生投入音乐,在音乐中体会歌曲的内涵,情感,并且以学生多体验音乐、参与音乐活动为好。

二、音乐课的导入要以学生原有的音乐经验为基础。这节课的设计我是以一横老师的九一八演讲,让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说说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来进行教学。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要为了音乐学习而导入音乐。

三、音乐课中要培养学生听唱的能力。摆脱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通过多听范唱,反复听,逐步培养学生听旋律模唱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听一乐句,学生模唱一乐句。

四、歌曲的教唱要有整体感。我在教唱过程中,每一乐句都单独教学生演唱,过程太零碎了,而且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可让学生在听赏的同时,听出歌曲的乐段。分成块状的来学习。不能以合唱队的模式来教唱歌曲。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5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舞曲。为了让幼儿很好地感受藏族人民热情、奔放的豪情与舞蹈特点,在这个舞蹈学习之前我特地请幼儿仔细欣赏了这首乐曲的内容,并把歌词让幼儿熟悉了一遍,发现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把歌词和乐曲的学习,放的比较简单,就进入了基本舞步的学习。先学了弹簧步和进退步,然后又做了几个简单的手部动作。再配上一些皱纸彩条,一甩一甩地煞是好看,我想孩子们一定会非常喜欢的,于是就把整个舞蹈动作连贯了起来,表演了一遍给幼儿看。没想到佳佳在一旁说:“老师,你的动作不好看!”这个时候我有点尴尬,但是随即一想,一定是自己在做动作的时候表情不是很自然,比较起以前的全老师,舞蹈动作肯定没有她跳得好看、自然。

怎样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又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并调动学习的舞蹈的积极性呢?于是,我请一位小朋友自告奋勇上来和我进行比赛,让幼儿仔细看看,谁的动作更好看。看到佳佳踊跃报名,我就顺势请了佳佳,几个动作下来,小朋友们看到,佳佳在音乐之下,根本就没有做什么动作,而我则放松了心情,挥舞着彩带,自然、优美的和着节拍,跳着舞,小朋友们一下子被我的舞姿吸引了,为我鼓起掌来,这时我趁热打铁问大家:“这个舞蹈好看吗?”“好看——!”看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我忙请幼儿一起学起了舞蹈。孩子们一遍又一遍,学得很认真。

在幼儿说出老师的动作不好看的时候,其实我很汗颜。由于个人在舞蹈方面不是很自信,所以导致自己虽然在课前进行了多次琢磨,但还是在幼儿面前很紧张,动作比较,才会发生这样的状况。还有,平时与幼儿之间虽然有很多语言上的交流,但还是与幼儿间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以后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还要在舞蹈基本功上加强练习,并加强与幼儿间的情感互动。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6

这次我园开展园级名师和新生代教师公开展示课,我上了语言活动《彩色牛奶》。这个语言故事与露水蘑菇相比,多了几分童趣,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欲望,所以更易被幼儿接受。在活动前,我也经过了细致的考虑,从教具的准备到教学环节的安排。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意识到了一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与教师有没有把握活动的重点及各细节的周密考虑是分不开的。在刚开始准备教具时,我画了一张很大的奶牛图片,打算用在小朋友拿蔬菜给奶牛吃这一环节。但是,细细一想,我这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围绕蔬菜来说,所以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精力去画几张那么大的奶牛图片,所以最后我只画了几个奶牛的头饰贴在小椅子上。这样即节省了时间、材料也满足了教学需求。

在活动前我也跟阮老师进行了交流,因为她已经上过了,她说在最后的环节让孩子们分组,一个小朋友戴上奶牛头饰扮演奶牛旁边的小朋友扮演一种小动物来给奶牛喂蔬菜吃。这样的安排是存在问题的,一是大家都要做奶牛;二是孩子们只注重喂的动作而忽略了说给奶牛听。为了避免阮老师所说问题的发生,我在这一环节的安排上,经过了仔细的琢磨。为避免角色分配上产生冲突,我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都贴在孩子们的椅背上,都来当喂奶牛吃蔬菜的小动物。这样能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如果请幼儿扮演奶牛,那扮演的小朋友就没机会说了。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幼儿只做喂的动作,嘴巴忘了说,我在前面做了刻意的提示:奶牛喜欢吃说给它听的小动物的蔬菜,不说喂给它,它是不要吃的。所以在这一环节孩子们基本上能让小嘴巴动起来,达到语言活动幼儿自主表达的目的。

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代教师,对于教学工作和日常的教育活动,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多积累经验,提升自己。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7

一、环节设计要紧扣目标。

这节语言课有两个目标,分别是: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变色后的愉悦心情。

2、能根据故事内容尝试用“我喂奶牛吃挤出牛奶”的句式进行大胆仿编。

结合目标,这个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认识吗?他有什么本领?牛奶是什么颜色的?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通过幼儿生活经验和故事内容的冲突,让幼儿初步感受“神奇”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为下面的创编做准备,同样也是为了达到目标一:理解故事,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变色后的愉悦心情。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学习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乐于动脑筋。第三个环节完整欣赏故事,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完整性的理解,并尝试跟着一起说说,回忆第二个环节中的`“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可是在正式进行的时候,由于我担心幼儿不会说,自己说得比较多,以至于幼儿说的少了。其实,按照现场学习力来看,孩子们是能够自己说出这个故事的。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表达“变”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前期经验不足,对部分蔬菜不认识,图片也局限于蔬菜,不足以丰富幼儿的认知要求。

二、句式学习要层层递进。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在语言经验上还不够敏感与丰富,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能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例如:将奶牛的四次“变色”的不同经历,分阶段以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完成。如:第一次以教师讲述为主,边讲述故事边出示图片,通过个别提问,集体学习,让幼儿充分学习句式,为下面的内容打好基础;第二次只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的图片,让幼儿猜测会变成什么?以幼儿的自主观察、讲述为主;第三次再减少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自由讲述;最后一次只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让幼儿自由猜测是喂奶牛吃了什么而变色的。这样逐层递进,可以让幼儿更有新鲜感和挑战感。

三、课堂互动要及时有效。

有了前面句式学习的基础,幼儿在猜测小黑猫变色的时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我并没有局限孩子的思维,只要他说出的是绿色的食物,我都给予肯定。在最后总结时,我也以孩子的立场改编了故事内容:“小黑猫给奶牛吃绿色的食物,就挤出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一只小绿猫。”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同时,在四次变色后,我并没有结束第二环节直接进入完整欣赏,而是继续追问:“怎样才能变回原来的颜色呢”?孩子们能够从故事的逻辑思维中立刻推断出:小白兔只要再喝一杯白色的牛奶就能变回去了……”我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方法“只要再喝一杯和自己原来一样颜色的牛奶,就变回去了”,及时有效地回应,体现了故事的完整性。

当然,活动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最后环节,要求幼儿以“我喂奶牛吃挤出牛奶…”这样的句式来仿编,突然的角色变换和任务要求,容易让幼儿无所适从。有一些孩子还是一小动物的身份来仿编的,而有的孩子会说:“我给奶牛吃绿色的青菜,就挤出绿色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一只小绿猫。”人称的不统一容易让幼儿混淆。

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 篇8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读了课文不由心生向往黄山之情,更加喜爱黄山。

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课前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

相关阅读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1000字模板


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上是充满自信的。优秀的老师都会为即将教学的内容编写教案。一份教案可以反映教师的个性。写教案时有值得收集的优秀范文吗?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1)

《彩色的翅膀》是小学人教课标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信号兵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要求学生随着该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设计教学程序时,应该结合本组教材的主题与学生生活和课文背景相距遥远的实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生活的条件,再抓住课文最后两段话来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真挚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应该确定为:如何让学生理解小高带着昆虫到宝石岛跟爱祖国的关系。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做好相关教学准备,如搜集并交流海岛战士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材料。这一做法必然会让学生受到思维的启发,进一步体会到老一辈的爱国热情,理解海岛战士热爱祖国的深情。

然而,深感愧疚的是在上这一堂课时,对教材吃得不够透彻,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仅是根据集体备课时提到的写作方法上渗透,即本组课文的主题是爱国主义教育,但《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及《中华少年》表现爱国情怀的方式都不一样,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领会表达同一种情感可以有不同的方式。这种提法原是从整体目标来把握的,而我却在本课教学中把它定位为具体教学目标,在导入时通过回顾前两课的表达方式来进入教学,明显有断章取义之嫌。对于表达方式多样化的意识,可以在学完四篇课文之后再来进行归纳总结较好。在落实此一目标的环节上,把重点放在了“种西瓜”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上,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这一部分,了解边防战士在保家卫国的边疆上生活异常艰苦,却义无返顾,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为了实现彩色的美好理想努力着,坚持着,奋斗着。从而引导学生回到实际,教育学生要从当前的学习生活做起,从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一路流程下来,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是有所欠缺的。因时间关系,也来不及回归点题,进一步理解“彩色的翅膀”这一深刻蕴涵。如果让我重新来上这一堂课,我就会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抓住最后两段话的关键词句来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真挚的热爱之情。抓住了这里的关键词句展开教学,对理解“彩色的翅膀”这个课题的深刻内涵就水到渠成了。辅助以“海岛战士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环境的材料”,为学生理解边防站士的爱国之情做好辅垫。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第二个要进行反思的是学生的主体意识未能很好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主体地位,于是轰轰烈烈,形式多样的课堂风靡一时,后来大家发现这样的课堂并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家开始反思,随后简约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开始倡导。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开始尝试“一课一得”的设计。我在课堂上也致力于这样的探讨,但在把握目标与真正的实现这个过程中总会有所偏差,有时会出现目标与实际操作偏离的现象。加上最近与科组老师的交流中,认为在课堂上要增强效率,直接讲授也是必要的。晚上为备考职员考试,复习到“讲授法”仍是班级授课制中最经济高效的一种方法。如此这般因素造成在课堂教学上面对难点部分,会下意识的采用直接点明的做法。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明显是缺乏艺术性的。《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的教学就存在了教师讲得比较多,即辅垫、引导得不够,如爱国主义情感就有“灌输”的痕迹。如何在目标—手段(主体)—实效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是我当前与今后应该用心去攻克的难关。

总的来说,《彩色的翅膀》在教学中并未展现其彩色与绚丽的光芒,而是在匆匆忙忙的实践中匆忙开始匆忙结束。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不管是任何时间,任何突发状况,都不能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理由。学习,反思,总结,默默地努力。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2)

《彩色的翅膀》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3)

《彩色的翅膀》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我曾经教过一两遍的课文,但说句实话,因为当时备课没有下到工夫,因此没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这次,我不能再以能把课上下来就完事,而要上出一点新意来为目标,以学生学好为原则,所以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从学生和课文两方面下了功夫。要想把课上到感动人的份上,首先要让课文感动自己,并且知道哪儿感动自己,怎样感动自己的。我从做学生起开始备课: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找出令我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照出了让我感动的句子,课文又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边模仿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朗读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如此,学生更是如此,我有了这样的感受,自己练读了两遍,就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多了。

当我胸中有了这些“丘壑”之后,在课堂上对课文的把握就轻松自如多了。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4)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首先,从课题入手,在课题中质疑谁的翅膀是彩色的?让学生围绕问题,整体把握全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 “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最后,我抓住了文末极富内涵的句子“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彩色的翅膀。”进行品读感悟。这“朝阳”不正是海岛的未来吗?如一缕初升的太阳,绽放出彩色的光芒。映照在“五彩的蝴蝶”身上,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也有了多彩的生命!这情,这景很自然地能让人思绪万千、心潮腾涌。我并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练笔训练——“此时此刻,我亲爱的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让我们也扇动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吧。”同学们放飞思绪,一幅幅海岛新景在孩子们的笔端如灵泉般地涌现。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5)

《彩色的翅膀》是篇略读课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出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学生很快就能把感人的地方找出来了,但怎样才能体会出文字以外的感情呢?

首先我通过关键字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

其次我通过想象与体验丰富学生的感受。“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象战士们尝瓜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嘴里是怎样啧啧赞叹的,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

当然,朗读是体会感情的好方法,但是学生朗读的指导一直是比较费时费力的一件事,有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能够读出感情了。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6)

1.导入设计:

我们在第一单元欣赏了大自然绮丽的风光,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面对如诗如画的风景,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感到无比自豪!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让我们佩服。季羡林身在德国对祖国母亲无限眷恋让我们感动。而驻扎在海岛上的边防战士,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也表达着对祖国海岛的热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走进海岛,去了解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__《彩色的翅膀》(复习学过的知识,引出本节授课的内容,第一单元主题是热爱大自然,第二单元主题是热爱祖国,再次提醒学习单元的主题。)

2.学习过程: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后我随机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说,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问得好,会思考的学生才会学习,让我们带着问题,看一下这篇略读课文的链接语,请同学们默读,从中找出来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同学们很快的就找出来了,一是想一想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我又为学生添加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记叙文,我们学习记叙文要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读完课以后,你还要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现在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就有四个问题要解决。一是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二是小高为什么把小昆虫带但海岛上来?三是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还有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把知识问题化,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标,阅读文本解决这几个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同桌分段读,注意互相纠正字音,个别词语不懂得要画出来,读完以后,进行交流,如果还不懂,就可以向班内其他同学提出。结果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没有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也许是因为有老师在听课的缘故吧!我就把“气氛、晕船、拖蔓”这几个词写在黑板上,让两个学生(3号、4号)站起来读一读,结果他们都读错了。所以在纠正过这两个字的读音后,为加强记忆我又让学生用上两个词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的非常好:“在这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只见她紧闭着嘴唇,不说话,靠着栏杆,他原来是晕船了。”(学以致用、略读课文也不可忽视词语的学习个积累)

解决了字词问题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标要求高年级学生要会快速浏览文章,要能概括文章的意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学会概括文章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找出本课的人物,再看他做了什么。最后有两三个学生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海防战士小高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把小昆虫带到海岛上来,为海岛瓜果蔬菜授粉的故事。)之后我随机又问了一个问题,小高是怎样把小昆虫带到海岛的?学生很快在文中找到了关键语句,就是写小高把大提包扔在一边,把小纸箱抱在怀里边的那句话,并且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小昆虫在小高心中地位很重要,爱小昆虫就是爱海岛啊!

接下来思考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小昆虫带到海岛上来呢?我发现每组的一号和二号同学马上就找到了答案,但是其他同学还在犹豫,于是我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短短两分钟之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明白了原因。(不可小看合作学习,兵教兵效果显著)

那么,读过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语句并且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在旁边批注,一会儿和大家分享。(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是本单元导读中的一个学习要求)然后就围绕着站边防战士爱海岛,在文中找出来有关的语句,学生边读边体会,尤其是品尝西瓜那一段,连连“捏”“闻”“咬”等一系列动词,边读边做动作,深深体会到了海岛战士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

最后,我又问同学们:小高带来的小昆虫,现在怎么样了呢?孩子们一下子就在文章的结尾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文中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正在窗玻璃外边扇动着它那对美丽的翅膀(身边没课本,想不起来原句咋说的)。可见这些小昆虫就像我们海岛战士一样,已经在海岛上安居乐业了。现在同学们明白课题中“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呢?不单单是蝴蝶等小昆虫的翅膀是彩色的,他们的生活也将会是彩色的,他们的愿望也会是彩色的,他们美好的明天也会是彩色的。

3.小结:

也正是这一代代热爱海岛的战士们,他们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的海岛,让海岛的天更蓝,水更美,人也更幸福,我相信,可敬的边防战士,一定会实现他们美丽的愿望,迎着朝阳,带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出奇异的色彩。

4.拓展:

让我们想一想,通过一代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宝石岛是怎样一番新景象呢?请拿起手中的笔,把你想象的写出来吧。(可以写三五句,也可以三五行,还可以写三五百字哦)

反思: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整节课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也许是小组合作机会太少了,也许是学生手中没有导学案,也许是没有给她们在课堂上积分,总之我感觉没有平时在课堂上积极性高。整节课却没有给他们上台展示的机会,孩子们正是爱展示、爱表现的年龄,要多给他们机会,提供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不应该忽略这一点,这将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我认为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还是非常合理的,感觉以前上课时安排的内容往往不太连贯,而本节课我注重了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渡,衔接非常紧密。每一次上课都会有不少的收获,我相信只要坚持反思自己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一定会上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来。

《彩色的翅膀》教学反思(篇7)

《彩色的翅膀》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基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在连接语的提示下初步体会课文内容以后,再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作交流讨论也就达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正是这么想的:

首先,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解决连接语中提出的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

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起初,我的预设是,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围绕这些句子谈出感受,读出味道。可在课堂上,却出现了这样一幕:孩子们在交流小战士把昆虫带回宝石岛的原因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悟出了小战士那爱海岛、爱祖国的深情。如果此时的我再拘泥于教案,又把学生牵到谈读后感上来,未免有环节迂回、降低学习效率之嫌。

我灵机一动,顺势反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有这么多同学都谈到小战士爱海岛、爱祖国,那肯定有你们特别充足的理由,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孩子们马上在书上勾画起相关句子来。尤其在讨论交流第二自然段时,让我感触颇深,先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也不会漏下孩子们那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思维碰撞的火花。

[精品]《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每位老师不可或缺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只有将教案课件提前准备充分,才能完成前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精品]《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请阅读,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体会想象力的美妙。

3、通过续编故事,放飞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进而珍视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品词析句,体悟想象的美好。

3、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感受想象力

师:(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和我一起张开心的翅膀,咱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魔力词语”。什么意思呢?我先做个示范,第一个词语是时间——白天——上课——语文课——张老师——《心的翅膀》。大家明白了吗?

好,现在我给出第一个词“秋天”和最后一个词“金牌”看看你用怎样巧妙的词语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咱们比一比谁想得最巧,谁想的最妙?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

师:游戏咱们先做到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一课《心的翅膀》。还记得课前的预习作业吗?在预习中已经布置了生字词的学习,现在我来检查朗读,请大家打开书。咱们请小组的2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请每组的二号同学做好准备,我不一定会让你读那一段。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及时纠错。

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读的都不错,可见大家的预习作业做的很好,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会节省很多很多的课上时间,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讨论了。

2、理清文章脉络

师:课前大家还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故事开头有哪几种不同的结局?”谁来概括着说一说

生:(概括说)

板书:

故事结局

“我”的先生什么都没有

“我”的同事多干掉几只鸡

“我”的学生吃掉太阳

师:这不错,通过我们课前的思考和课上的交流,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一个故事开头,因为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想象,却引发了不同的故事。

三、出示中心话题

师:这些不同的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并结合着课文中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a)出示中心话题

中心话题:这几种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你的理由,并体会着读一读。

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预习了,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在书上做了批注,现在请大家把你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一会咱们请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好,现在开始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一)“我”学生的故事——精彩生动

预设1、“胖男孩——狐狸决定吃掉太阳,绞尽脑汁想计策”

让学生说为什么“精彩生动”?

1.没有局限在狐狸、鸡两个事物,而是由此联想到另一事物“太阳”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正是前面的两个大人没做到的,这是他的精彩之处!

2.还有他生动的地方:“绞尽脑汁”

(1)绞尽脑汁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绞尽脑汁”可以让你体会到精彩生动?

(3)想象狐狸绞尽脑汁的样子

(4)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胖男孩真是一个敢想的孩子,他不仅让狐狸像人一样,而且打破了思维局限,没有让狐狸和公鸡较上劲,而是想到了太阳。真是大胆、奇特啊。

预设2、“小女孩:‘一天早晨,它一路向东狂奔,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疲劳过度而死去’”

围绕“为什么更精彩更生动?”

(1)为什么这些动词让你感到了“精彩生动”?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

(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小女孩”的想象,来想象这个场景吧。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小女孩的这个故事,他连人物具体动作的细节都想到了,她把狐狸都想活了。这不就是精彩吗?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进入到精彩的画面来读一读吧。

谁能把这个故事读活(1、2个学生)

谁还能把这个故事讲活了?(1、2个学生)

预设3、“小眼睛:‘狐狸跑到山顶——心急如焚——愤然跃起——蹿下了山崖’”

1、从那些语句读出精彩的?

“心急如焚”

(1)心急如焚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心急如焚”可以体会到故事的精彩?

(3)它他当时想了些什么?

小结:小眼镜都想到狐狸的心里去了,这么细致入微,真是精彩啊!

体会着读

预设4、另一个小女孩“忽然发现太阳——弹弹——舔湿手掌——高兴劲就别提了——”

1、说精彩生动的理由。

故事的生动是因为动词描写

(1)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让你感到生动?

(2)狐狸在“弹弹灰尘,舔湿手掌”的时候心里会想写什么?

(小女孩的精彩之处正是她细致的想象,想到了人物小小的动作,细小的表情,这种细密与丰富正是她的精彩。)

故事的精彩是因为构思的巧妙

(3)忽然发现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一种惊喜,一种窃喜

小结:这个小女孩的想象太奇妙了,他不仅想到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而且构思还很巧妙,让狐狸意外的遇到了太阳。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也是精彩吗?

2、体会着读一读,讲一讲

总结:孩子们的想象大胆,他们敢于跳出狐狸和公鸡,而想到了太阳,并且想得又是那么巧妙,细致,这种奇思妙想就是想象带给我们的精彩。

(二)成人的故事

师:大家刚才一直再谈论孩子们的故事,别忘了还有“我”先生和“我”同事呢?他们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我”先生就没有故事。

2、“我”同事的故事没意思

追问:为什么没意思?

小结:是啊,他们枯燥的语言,毫无发散思维方式的思考,没有了美丽的童话故事。

总结:这些故事,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一个个精彩的想象会一下子生动了起来,活起来了,也正因为这美好的想象,我们感受到了童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生活的美好。

四、理解“心的翅膀”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交流想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妙,那现在你一定对“心的翅膀”有更丰富的理解,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2、3个学生说)

五、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对人生的重要,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师:是啊,想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竟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不会读到《皮皮鲁鲁西西》就不会读到《哈里波特》就不会认识猪八戒和孙悟空。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引力”这个词。就不会乘坐着飞机周游世界。建筑师因为想象为我们设计了经典伟大的建筑。像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是源于设计师约翰.乌特松看到了爆开的桔子。当然,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多一分童心,让我们的生活多一分快乐,多一分精彩。

师: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大家还记得这个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吗?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老师希望你们能保有这对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美。那么如何让这对翅膀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强健呢?他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知识阅历。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中我们会一一学习。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画画、缩编、讲讲,大胆表现对春天色彩的感受。

3.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欣赏文学作品,感受春天的美丽。

2.学习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天的色彩》课件、班德瑞《春》的音乐、不同色系的油画棒、记号笔、画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理解作品内容。

(1)完整欣赏文学作品(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猜猜它在哪里睡觉?(老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朗诵)

(2)提问:谁告诉了小熊春天的颜色?它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用作品中的语言表述)草莓为什么说春天是甜甜的红色呢?

教师小结:草莓是甜甜的,红红的,所以草莓告诉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红色。

师:小兔为什么说春天是跳跳的白色呢?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白兔也蹦蹦跳跳地出来了。小白兔告诉小熊??(引导幼儿接下去说)

师: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嫩嫩的绿色呢?

教师小结:对,春天来了,小草变绿了,所以小草告诉小熊,春天是??(让幼儿接)

(3)共同讨论:小熊知道了,原来春天有绿色,有红色,还有白色。那么春天还有什么色彩呢?

2.大胆绘画,表现春天色彩。

(1)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春天的色彩.那么,你想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色彩呢?请你去把它画出来。

(2)播放《春》的音乐,幼儿绘画。

教师提示语:请你一边画一边想,准备请谁来告诉小熊春天的颜色呢?

3.学习创编.体验成功快乐。

(1)幼儿交流创编。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画给老师贴到黑板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画了什么。

(2)幼儿大胆表述创编内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画,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如:这只美丽的蝴蝶是淮画的?引导幼儿说出:蝴蝶告诉小熊:春天是??

(3)整体欣赏(播放课件)

师:刚才我们告诉了小熊那么多春天的色彩。我们也把它们编进故事里好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看边说,并把幼儿续编的内容添加进去。教师加上结束语:看了小朋友们的画,小熊突然激动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春天原来是五彩缤纷的。

4.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还有哪些色彩。再来告诉小熊。

教学反思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开始在一片漆黑中。出现若隐若现小熊睡觉的情景,让幼儿观察是谁,猜想在哪里睡觉,给幼儿一种新鲜的、动态的感官刺激。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随着春雷声音和文字的出现。实现场景切换,镜头从树洞内小熊睡觉推进到整个树洞的画面,再切换到树洞外小熊出来的场景,让幼儿通过情境感悟到原来小熊是在树洞里睡觉。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策略二:营造动态.利于幼儿语言表达。

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比如:我让小草动态地从土里钻出来.让幼儿感受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幼儿理解和表达。

小百科: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乐曲中的大小乐句。

2.通过动作、摆放乐句形象卡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参见幼儿用书)。

2.磁带:《彩色世界真奇妙》,录音机。

3.乐句形象卡片:蓝天、绿草、红花、彩虹、桥。

4.呼啦圈。

活动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请幼儿说一说他听到的颜色。

2.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歌词里说到的颜色的。

3.和幼儿玩歌词接龙的游戏,如:

当教师说蓝蓝的,幼儿就说天等蓝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绿绿的,幼儿就说草等绿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红红的,幼儿就说花等红色的东西。

4.学习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先范唱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出示乐句形象卡片,引导幼儿依这些形象卡片唱出歌曲。

请幼儿边唱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边做动作(动作可参见幼儿用书中的《彩色世界真奇妙》上的图示)。

5.结合游戏,巩固歌曲。

将呼拉圈(数量与幼儿数相同)放在地上,请幼儿边唱边自由走动。每唱完一句,即唱到飘和妙时,就跳进一个呼拉圈中,让幼儿从动作中感受歌曲中的大乐句。

也可将6个呼拉圈排放在地上,请幼儿排队轮流随着歌曲的进行,边唱边走,唱到天时就要跳进第一个呼拉圈,唱到草、飘、虹、桥、妙时,就跳进第二、三、四、五、六个呼拉圈里,让幼儿从中感受歌曲里的小乐句。

活动评价:

1.能感受乐曲中的乐句。

2.能边做动作边歌唱。

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1、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需不需要图谱

(我认为需要。因为从小班就有目的的学习这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意识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打基础。好的常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不是一簇而就的。)

2、图谱在活动中占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让幼儿逐步明白图谱的作用、以及逐渐养成看图谱演凑的习惯。)

3、关于图谱中的节奏型问题。

(让幼儿熟悉常见的节奏型,但不要求幼儿掌握。)

4、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形式出现;互动的情况解决的不好;在游戏中学习做的不好。)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学习探索的地方。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篇4】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小学语文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新课标

3.年级(册):六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

5.课时数:一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了解不多。教学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积累农业生产劳动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农业生产劳动的感情。学生很难体会海岛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海岛官兵的生活艰苦,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视频资料),仔细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以句串文,轻叩心扉。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我们先来朗读一组句子,请大家准备好。

1、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3、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4、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景?

二、海岛尝瓜,分享甜蜜。

师:一个西瓜成熟了,为什么要开个尝瓜会呢?

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个瓜不平常,从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平常?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1)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

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哦,战士们对海岛的爱啊,使这片布满礁石的海岛也有了块块良田,使这片不毛之地也焕发了勃勃生机。他们播种下的是种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岛的那份美丽的愿望,更是热爱海岛的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呀!

(3)男孩子们你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马虎。

(1)同学们,你们帮助大人照料过婴儿吗?你知道照料那样娇嫩的婴儿有多难吗?

(2)海岛上的战士们哪,像抚养柔弱的小婴儿一样,精心照看着这个小瓜。想一下,在条件恶劣的海岛上,都会遇到哪些情况呢?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

当岛上严重干旱时,战士们()。

当刮起台风时,战士们()。

当下起暴雨的时候,战士们()。

(3)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战士对小瓜的爱读出来吧。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同学们平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着,细细地端详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啧啧的赞叹着:(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战士们对海岛的这份爱呀,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战士是一边吃,一边在品味。

他们还一边在啧啧称赞呢!会说些什么呢?

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

想起了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海岛田”时的情景。

想起了他们小心地给每一朵花人工授粉那笨拙的样子。

想起了台风过后,小瓜被打掉后的那份伤心。

还想起了他们对最后那个西瓜的呵护。

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段话。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师: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为了结出更多的西瓜,战士小高带来了一只纸箱子。出示句子: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哎呀,那个大提包可装着许多好东西呀,会有什么呢?

2、严重晕船的小高却把大提包扔一边,怀里却抱着那只装满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虫的纸箱子,而且还是紧紧地抱着。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小高怀里抱得仅仅是一只纸箱子吗?

四、两番“对话”心灵互通

师:刚才我们和战士们品尝了一起品尝了岛上第一个西瓜的甘甜,体会到战士们爱岛建岛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许许多多小高那样的战士的努力下,岛上会结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带的那些小昆虫带现在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学读作者,女同学读小高,老师读旁白。出示: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从小高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读把小高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小高说的没错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了。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这句话。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文章结尾用“彩色的翅膀”点题了。这彩色的翅膀啊,不仅代表了在海岛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虫,还代表了什么?

2、想想海岛在边防战士的建设下,会有彩色的什么?(写话练习)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1、课一开始,我注意从语句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潜心发现的过程中,触摸语言,理解词义;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感受词语非同一般的张力。在此过程中,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个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暗合重点,以此作为一条主线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中那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唯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体会到它的艺术魅力,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与思想的撞击。

2、窦桂梅老师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高低正决定是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里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是的,“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抓住关键词句,交流读文后的体会,这个目标的落实,正是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前提。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找到最能体现出战士热爱海岛的词语句子,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体会,真正感受到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热爱。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

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

(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习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

精选《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汇总


准备是必须拥有的,教师更应如此,教案能让教师提前对课程进行了解,教案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城市中高楼的形态,了解城市中楼房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喜爱我们生活的城市。

2.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

3.能大胆运用各种线条表现高楼外墙的图案。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PPT课件、楼房图片、范图、油画棒、白纸人手一份

活动重点:

感受城市中高楼的形态,了解城市中楼房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喜爱我们生活的城市。

活动难点:

能用绘画形式对高楼的形态进行表现。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楼房

1.欣赏美丽的楼房。--运用了观察法,了解楼房的不同构造。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楼房的图片,老师觉得这些楼房很漂亮,你想看看嘛

2.观察图片,了解楼房的不同构造。

这幢楼房是怎么样的?

二、畅言美丽的楼房。--运用了讨论法,让幼儿自己设计心中美丽的楼房。

1.寻找自己觉得美丽的楼房。

你觉得哪幢楼房最漂亮?为什么?

2.楼房的美丽所在。

三、我设计美丽的楼房

1.引导幼儿设计自己心中美丽的楼房。

你想设计一幢怎样美丽的楼房?"怎么设计呢?

2.增添楼房周围的环境设施。

你觉得楼房周围还可以有什么?

活动建议:

通过观察各种楼房图片让幼儿感受城市中高楼的形态,了解城市中楼房的外形特征、结构、种类。利用几何图形和线条组合对高楼的形态进行表现。大部分幼儿能掌握几种几何图形,自由组合成各种各样的楼房。因为课前没有特别强调要把楼房画得多高大,小部分幼儿画得楼房偏小了,没有充分利用纸张,以后的教学中须要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根据纸张的比例把东西画出来,这样才会更美观。幼儿的涂色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幼儿的涂色色彩鲜艳、均匀美观。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在网上搜索到许多美丽的夜晚的图片,通过观察孩子发现了房子晚上的时候窗户和霓虹灯都是发光的,就是它们给房子染色了五颜六色的光彩。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孩子们对那些美景已是赞口不绝,当我出示范画时他们更是连声叫好。

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大胆的将自己看到的'夜景画出来有的画的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有的画的是夜晚的霓虹灯,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消防部队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新街口的夜晚,有的孩子绘画的是小区的夜晚,还有的画的是世博的夜景,真是各不相同,自由创作,也可以通过互相谈话激发自己能有更多的创作灵感。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 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引导幼儿运用手工工具,用绘画的方式将幼儿感受到的《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意境描绘出来,巩固和加深幼儿对春天及春雨的任认知。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 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不怕条件艰苦,热爱生活,想方设法改造海岛环境的事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不怕困难。

2、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4、自学本课生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难点】

战士把昆虫带到海岛上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彩色的翅膀

你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二、教师介绍课文内容

课文描写的是驻守海岛的解放军战士探亲回来,特地带来一些小昆虫,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学生自读课文

1、想想宝石岛是个什么样的岛?战士们到这个岛多久了?

2、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一些昆虫带到岛上来?

(学生初读课文,不要求回答得很准确。)

四、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共有19个自然段。

五、练习读熟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7自然段)在船上发现小高抱着纸箱子。

第二段(8~19自然段)在宝石岛开西瓜会。

第三段(20自然段)第二天发现玻璃窗上有一只蝴蝶扇动着彩色的翅膀。

六、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在去宝石岛的船上看见小高抱着一个纸箱子,他说里面装的是小昆虫。来到海岛,我参加了尝瓜会,知道海岛需要昆虫,战士们回家都带回些昆虫。)

课文是怎样分段的?你为什么这样分?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5

一、基本信息

1.学科:小学语文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新课标

3.年级(册):六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

5.课时数:一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了解不多。教学本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有关农业生产常识,特别是有关昆虫与瓜果蔬菜的收获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知识,积累农业生产劳动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农业生产劳动的感情。学生很难体会海岛的自然条件的恶劣以及海岛官兵的生活艰苦,课前可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特别是视频资料),仔细体会。

(三).教学过程:

一、以句串文,轻叩心扉。

师: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我们先来朗读一组句子,请大家准备好。

1、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3、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4、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师:现在,谁来告诉大家,读了这段话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么样的情景?

二、海岛尝瓜,分享甜蜜。

师:一个西瓜成熟了,为什么要开个尝瓜会呢?

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这个瓜不平常,从哪些地方看出西瓜的不平常?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自己的理解。

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1)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

指名汇报读后收获。

学生可能汇报的要点:

海岛离陆地远。

海岛面积小。

海岛的自然环境相当恶劣,连昆虫都没有。

海岛上除了一群可爱的战士,好像没有其他什么人了。

……

教师出示有关海岛战士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图片,学生边观看,边小声议论。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2)哦,战士们对海岛的爱啊,使这片布满礁石的海岛也有了块块良田,使这片不毛之地也焕发了勃勃生机。他们播种下的是种子,更是什么?改造海岛的那份美丽的愿望,更是热爱海岛的那一颗颗火热的心呀!

(3)男孩子们你们来读一下这句话。

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着这个小瓜,浇水,施肥,一点也不马虎。

(1)同学们,你们帮助大人照料过婴儿吗?你知道照料那样娇嫩的婴儿有多难吗?

(2)海岛上的战士们哪,像抚养柔弱的小婴儿一样,精心照看着这个小瓜。想一下,在条件恶劣的海岛上,都会遇到哪些情况呢?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

当岛上严重干旱时,战士们()。

当刮起台风时,战士们()。

当下起暴雨的时候,战士们()。

(3)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战士对小瓜的爱读出来吧。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1)同学们平日吃西瓜都是怎么吃的,而此时:战士们笑着,用两个指头捏着,细细地端详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啧啧的赞叹着:(和学生一起边说,边做动作)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2)战士们对海岛的这份爱呀,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战士是一边吃,一边在品味。

他们还一边在啧啧称赞呢!会说些什么呢?

战士一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还会想起什么吗?

想起了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海岛田”时的情景。

想起了他们小心地给每一朵花人工授粉那笨拙的样子。

想起了台风过后,小瓜被打掉后的那份伤心。

还想起了他们对最后那个西瓜的呵护。

想着这些,让我们再来看战士尝瓜的情景。请大家第三次朗读这段话。

三、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师: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为了结出更多的西瓜,战士小高带来了一只纸箱子。出示句子: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1、哎呀,那个大提包可装着许多好东西呀,会有什么呢?

2、严重晕船的小高却把大提包扔一边,怀里却抱着那只装满那些又不好吃的又不好用的昆虫的纸箱子,而且还是紧紧地抱着。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3、小高怀里抱得仅仅是一只纸箱子吗?

四、两番“对话”心灵互通

师:刚才我们和战士们品尝了一起品尝了岛上第一个西瓜的甘甜,体会到战士们爱岛建岛的那份深情。相信在许许多多小高那样的战士的努力下,岛上会结出更多的西瓜。小高带的那些小昆虫带现在怎么样了?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14—17自然段。男同学读作者,女同学读小高,老师读旁白。出示:

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1、从小高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能不能用你的读把小高的这种感情读出来?

2、小高说的没错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像我们的战士一样,已经在祖国的海岛上安居乐业了。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这句话。

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1、文章结尾用“彩色的翅膀”点题了。这彩色的翅膀啊,不仅代表了在海岛安家的那些蝴蝶等小昆虫,还代表了什么?

2、想想海岛在边防战士的建设下,会有彩色的什么?(写话练习)

三、结合培训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1、课一开始,我注意从语句入手,强化基础训练,让学生在潜心发现的过程中,触摸语言,理解词义;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感受词语非同一般的张力。在此过程中,我还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个教学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暗合重点,以此作为一条主线来展开整堂课的教学,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中那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都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唯有真正体会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体会到它的艺术魅力,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跨越时空,思接千载,与文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与思想的撞击。

2、窦桂梅老师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高低正决定是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里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是的,“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抓住关键词句,交流读文后的体会,这个目标的落实,正是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前提。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找到最能体现出战士热爱海岛的词语句子,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体会,真正感受到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热爱。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乐曲中的大小乐句。

2.通过动作、摆放乐句形象卡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音乐:《彩色世界真奇妙》(参见幼儿用书)。

2.磁带:《彩色世界真奇妙》,录音机。

3.乐句形象卡片:蓝天、绿草、红花、彩虹、桥。

4.呼啦圈。

活动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请幼儿说一说他听到的颜色。

2.和幼儿一起找找,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歌词里说到的颜色的。

3.和幼儿玩歌词接龙的游戏,如:

当教师说蓝蓝的,幼儿就说天等蓝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绿绿的,幼儿就说草等绿色的东西;当教师说红红的,幼儿就说花等红色的东西。

4.学习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先范唱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

出示乐句形象卡片,引导幼儿依这些形象卡片唱出歌曲。

请幼儿边唱歌曲《彩色世界真奇妙》,边做动作(动作可参见幼儿用书中的《彩色世界真奇妙》上的图示)。

5.结合游戏,巩固歌曲。

将呼拉圈(数量与幼儿数相同)放在地上,请幼儿边唱边自由走动。每唱完一句,即唱到飘和妙时,就跳进一个呼拉圈中,让幼儿从动作中感受歌曲中的大乐句。

也可将6个呼拉圈排放在地上,请幼儿排队轮流随着歌曲的进行,边唱边走,唱到天时就要跳进第一个呼拉圈,唱到草、飘、虹、桥、妙时,就跳进第二、三、四、五、六个呼拉圈里,让幼儿从中感受歌曲里的小乐句。

活动评价:

1.能感受乐曲中的乐句。

2.能边做动作边歌唱。

反思

以往的打击乐活动被大家认为是表演活动,尤其是在进行公开观摩活动的时候。是把排演好的内容再给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设计这次活动并不是为了课堂质量达标而进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学习的态度来进行的。因为,这是小班第一学期第一次打击乐活动,幼儿此前没有接触过打击乐毫无经验可谈,自然也就谈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所涉及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1、小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活动需不需要图谱

(我认为需要。因为从小班就有目的的学习这些,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如:看图谱、看指挥的意识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以后的深入学打基础。好的常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不是一簇而就的。)

2、图谱在活动中占什么位置?

(我认为是让幼儿逐步明白图谱的作用、以及逐渐养成看图谱演凑的习惯。)

3、关于图谱中的节奏型问题。

(让幼儿熟悉常见的节奏型,但不要求幼儿掌握。)

4、本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形式出现;互动的情况解决的不好;在游戏中学习做的不好。)

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学习探索的地方。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7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特设计此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点难点

春雨是比较抽象,很难让幼儿直观的感受!

活动准备

《春雨的色彩》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听音乐《春野》师幼谈话。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景色非常美,咱们一起去找春天好吗?看课件春天来了。

小燕子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发芽了,小花开了。

师:“小燕子可以飞到小河里去洗澡喝水,可是小草和小花也想洗澡喝水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帮忙,引出春雨。

2、小朋友,你们知道春雨可以帮小花小草洗澡。但是你们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你为什么说春雨是XX颜色的?

3、下面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听一听散文诗里是怎么说的?

二、活动过程:

1、欣赏课件《春雨的色彩》。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下雨了)听到了什么声音?(沙沙沙)房檐下都有谁?(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小白鸽)它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春雨的色彩)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春雨听了大家的话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完整的听一遍散文诗看你们刚才回答的对不对。

2、欣赏完后再提问:这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它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3、小朋友们完整看课件小声跟诵散文,可学说小鸟的对话,并自选角色进行表演。

4、请小朋友分角色朗诵这首散文诗。

教师小结:通过这首散文诗小朋友知道了小草、柳树、桃树、油菜花等植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春雨非常美,它让春天的大地变成了万紫千红。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想不想把美丽的春雨画下来呢?(想)带幼儿开着小飞机到活动室画春雨。

四、仿编散文。

师:春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出美丽的颜色。那春雨还会是什么颜色,会落到哪儿呢?还有哪些小鸟会来争论?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1、 幼儿自由结伴进行仿编,老师巡回指导。

2、 老师示范仿编。

3、 请2—3名幼儿到集体面前来仿编,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3、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表演散文。

师:小鸟们各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也变成一只只小鸟一起来争论这个有趣的问题,好不好?

1、幼儿每人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头饰,并看好自己是什么小鸟。

2、师幼一起朗诵散文,老师利用课件提示,幼儿表演。

4、 幼儿互换头饰,再次表演一次。

《彩色的梦》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体会想象力的美妙。

3、通过续编故事,放飞想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进而珍视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品词析句,体悟想象的美好。

3、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感受想象力

师:(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和我一起张开心的翅膀,咱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魔力词语”。什么意思呢?我先做个示范,第一个词语是时间——白天——上课——语文课——张老师——《心的翅膀》。大家明白了吗?

好,现在我给出第一个词“秋天”和最后一个词“金牌”看看你用怎样巧妙的词语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咱们比一比谁想得最巧,谁想的最妙?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朗读

师:游戏咱们先做到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第十一课《心的翅膀》。还记得课前的预习作业吗?在预习中已经布置了生字词的学习,现在我来检查朗读,请大家打开书。咱们请小组的2号同学来分段朗读课文。请每组的二号同学做好准备,我不一定会让你读那一段。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及时纠错。

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师:同学们读的都不错,可见大家的预习作业做的很好,我想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下去,我们会节省很多很多的课上时间,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交流讨论了。

2、理清文章脉络

师:课前大家还思考了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故事开头有哪几种不同的结局?”谁来概括着说一说

生:(概括说)

板书:

故事结局

“我”的先生什么都没有

“我”的同事多干掉几只鸡

“我”的学生吃掉太阳

师:这不错,通过我们课前的思考和课上的交流,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同一个故事开头,因为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想象,却引发了不同的故事。

三、出示中心话题

师:这些不同的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并结合着课文中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你的理由。

a)出示中心话题

中心话题:这几种故事结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说一说你的理由,并体会着读一读。

师:这个问题我们已经预习了,我看到同学们已经在书上做了批注,现在请大家把你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一会咱们请每组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好,现在开始小组交流。

b)全班交流

(一)“我”学生的故事——精彩生动

预设1、“胖男孩——狐狸决定吃掉太阳,绞尽脑汁想计策”

让学生说为什么“精彩生动”?

1.没有局限在狐狸、鸡两个事物,而是由此联想到另一事物“太阳”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正是前面的两个大人没做到的,这是他的精彩之处!

2.还有他生动的地方:“绞尽脑汁”

(1)绞尽脑汁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绞尽脑汁”可以让你体会到精彩生动?

(3)想象狐狸绞尽脑汁的样子

(4)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胖男孩真是一个敢想的孩子,他不仅让狐狸像人一样,而且打破了思维局限,没有让狐狸和公鸡较上劲,而是想到了太阳。真是大胆、奇特啊。

预设2、“小女孩:‘一天早晨,它一路向东狂奔,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疲劳过度而死去’”

围绕“为什么更精彩更生动?”

(1)为什么这些动词让你感到了“精彩生动”?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画面

(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小女孩”的想象,来想象这个场景吧。谁来体会着读一读

小结:小女孩的这个故事,他连人物具体动作的细节都想到了,她把狐狸都想活了。这不就是精彩吗?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进入到精彩的画面来读一读吧。

谁能把这个故事读活(1、2个学生)

谁还能把这个故事讲活了?(1、2个学生)

预设3、“小眼睛:‘狐狸跑到山顶——心急如焚——愤然跃起——蹿下了山崖’”

1、从那些语句读出精彩的?

“心急如焚”

(1)心急如焚什么意思?

(2)为什么从“心急如焚”可以体会到故事的精彩?

(3)它他当时想了些什么?

小结:小眼镜都想到狐狸的心里去了,这么细致入微,真是精彩啊!

体会着读

预设4、另一个小女孩“忽然发现太阳——弹弹——舔湿手掌——高兴劲就别提了——”

1、说精彩生动的理由。

故事的生动是因为动词描写

(1)为什么从这些词可以让你感到生动?

(2)狐狸在“弹弹灰尘,舔湿手掌”的时候心里会想写什么?

(小女孩的精彩之处正是她细致的想象,想到了人物小小的动作,细小的表情,这种细密与丰富正是她的精彩。)

故事的精彩是因为构思的巧妙

(3)忽然发现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是一种惊喜,一种窃喜

小结:这个小女孩的想象太奇妙了,他不仅想到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而且构思还很巧妙,让狐狸意外的遇到了太阳。这种巧妙的构思不也是精彩吗?

2、体会着读一读,讲一讲

总结:孩子们的想象大胆,他们敢于跳出狐狸和公鸡,而想到了太阳,并且想得又是那么巧妙,细致,这种奇思妙想就是想象带给我们的精彩。

(二)成人的故事

师:大家刚才一直再谈论孩子们的故事,别忘了还有“我”先生和“我”同事呢?他们的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1、“我”先生就没有故事。

2、“我”同事的故事没意思

追问:为什么没意思?

小结:是啊,他们枯燥的语言,毫无发散思维方式的思考,没有了美丽的童话故事。

总结:这些故事,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个简单的故事因一个个精彩的想象会一下子生动了起来,活起来了,也正因为这美好的想象,我们感受到了童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生活的美好。

四、理解“心的翅膀”

师:这节课我们一直在交流想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妙,那现在你一定对“心的翅膀”有更丰富的理解,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2、3个学生说)

五、联系生活,体会想象对人生的重要,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师:是啊,想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竟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不会读到《皮皮鲁鲁西西》就不会读到《哈里波特》就不会认识猪八戒和孙悟空。如果没有想象,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引力”这个词。就不会乘坐着飞机周游世界。建筑师因为想象为我们设计了经典伟大的建筑。像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就是源于设计师约翰.乌特松看到了爆开的桔子。当然,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要让我们成为一个这样的人,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多一分童心,让我们的生活多一分快乐,多一分精彩。

师: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说“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大家还记得这个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吗?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老师希望你们能保有这对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美。那么如何让这对翅膀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强健呢?他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知识阅历。本单元的其他文章中我们会一一学习。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模板8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要知道学生课堂反应也会在老师教案课件里体现出来。你有没有关于教案课件撰写方面的苦恼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模板8篇),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判断所给的图形是不是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动手做角,最后通过操作让学生认识到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在教学之前,我仔细品味教材安排每一个环节的目的和作用,在教学安排中,为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不刻意拔高教学要求,但也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这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能够了解角的基本特征,能够认识生活中的角,并举例说明,体会角有大小之分,能够直观判断角的大小。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通过安排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来动手创造一个角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一点符合现代课程标准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体来说,这节课在课前的精心准备下,已经基本达到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所有学生都已经基本认识了角并了解了角的基本特征和角的组成。找角,就是学生自己在生活或周围环境中找到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给同桌看。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寻找,在教室中找到了许多角,然后老师出示与生活远些但非常著名的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到角。这一环节中,血红色呢个可能因为人多紧张等原因,虽然我要求了有需要的可以离开座位直接指给同桌看,但除了我请个别学生汇报时他们才离开座位指,其他学生只是在座位上笼统的说哪里有角,包括在老师给的图片上找角都是我指,因为条件不行,没有合适的东西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指,这就把指顶点和边的过程没有很好的凸现出来。虽然在后面的辨认角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够正确判断并说明理由。

教学中,“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这两个环节是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在创造角的过程中,因为有大图钉等学具,在操作中,我特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安全,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自己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高涨,而且不同的方法和学具创造出了很多不同的角,因为这一活动,学生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所以教室里一时之间出现难以控制的混乱场面。我想如果在操作完成和展示部分作品之后,让学生在同桌或者小组中比一比自己做的角,看看谁创造的好?比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这样安排不光可以让学生比过之后恢复心情,而且将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更好的穿插其中,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活动环节如此处理将显得更为合理和恰当。

这节课之后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是数学教学首先应该做到的。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2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还有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教学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目的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方式,因为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目的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本课能为学生拓展联想思维提供大量的素材:由于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地区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为此,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①通过导入新课体育比赛中4:0的新闻,让学生认识数学中的比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②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联系比的意义与两个数量的关系,从而真正地认识比的意义;

③利用比的组成中比号的特殊性,联系在其它学科、位置上类似的符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④利用转化的观念,让学生从实质上联系比与分数、除法的异同点,从而彻底认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求比值。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雕琢。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3

你想怎么表示?”学生会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也会用分数或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紧接着我出示: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用比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根据所给的数量说出果汁与牛奶相差1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从而引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记作2: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记作3:2。上完之后我感觉导入和例1基本相似,本节课容量很大教师拖堂了,从课堂实际出发,如果将原先设计的导入删去,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可能更节约时间。

二、挖掘教材

在教学例1试一试中,学生认识的比之后,我追问了一句“1∶8,1∶,4,1∶3,1∶1,这4个比中比的前项都是1,每瓶溶液中洗洁夜一样吗?”学生说道:“虽然比的前项相同但是比的后项不同,第一个瓶子里洗洁液与溶液的比是1:8。”显然学生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细想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结合洗洁液与溶液的关系来解决(即部分与整体的比)。所以我又追加一句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溶液的关系又可以怎样用比来表示呢?学生很好的理解第一个瓶子里洗洁液与溶液的比是1:9。这为后面学习溶质与溶液的关系打好基础。如果课件能提前处理好效果将更佳!

三、将课堂还给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揭示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3 : 5=()÷()= 这个算式,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这里教师处理得有点仓促!学生汇报完得数后,由于时间紧,我直接让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名称相互联系(相当于)区别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倍数关系

除法

分数

学生汇报时气氛不够活跃,和我试上的时候相差甚远。现在想想想,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当学生算式填好之后,教师应追问:“你从这个等式中发现了什么?”如果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自主汇报自己的发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让学生讨论、交流中逐步发现比与分数除法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学生的回答会更精彩,课堂效果将会更好!

一堂课下来,感觉还有很多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反思五:认识比教学反思

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还有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知。

比的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比的知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这节课我先出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数量提出许多问题,有选择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用算式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倍,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解决,今天我们来研究对两个量比较的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出比的意义教学。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这部分中,因为分数、除法、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比的意义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它们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比、分数、除法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除法的是一个算式。

2、体育比赛中的2:0不是比,足球赛中记录的“2: 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数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还有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雕琢。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4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和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让孩子们在熟悉喜欢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理解小数,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探究小数,在不甘落后的竞争中运用小数。整堂课上下来老师教得放松,学生学得轻松。总体看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读写小数。

二、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是由于时间关系这点没有实施,但是本意确实如此。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历这个过程是幸福的,整个教学中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最大程度体现。

有些地方老师讲得还是太多,还不敢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观察、讨论、思考的时间空间太少太窄,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还要增加,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

2、实物教学不可取代。

在教学认识以米作单位的小数时,要是能有实物教学会更直观、形象。课件教学是很生动,但是学生在感受长度单位时,还会有偏差。让学生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去感触,经历一分米、一厘米的分数表示,小数表示方法,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理解会更深刻。

3、备课不够充分。

在备课过过程中,只关注老师如何教会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见不足,考虑不全。也许是以前习惯了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些高估,所以导致前松后紧。

4、整节课容量较大,教材轻重处理不科学。大致分为三个知识点:小数的读写法、以元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以米作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含义。内容多,教学时又想尽量面面俱到,对小数的读法的教学中存在遗憾,前面有些耗时,后面的教学不是很深入。

总之,通过这次备课讲课评课听课的一系列活动,深感到自己对小学数学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预设不足,高估较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直观认识长方体等四种常见几何形体。在教学中我分下面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分类,感知物体。

在教学中我首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茶杯、礼品盒、篮球等,这些物体大小不一,摆放也无序,颜色也不相同,让学生上来选物体,并说一说,在这些物体中还有哪些物体和这个物体差不多?通过让学生选一选,说一说完成对这些物体的分类。初步感知可以根据形体的不同把这些物体分成四类。

第二层次:操作想象,形成表象。

在分类的基础上,指出这些物体在数学上分别可以看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然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学具相互说说这是什么?接着分别拿出这几个几何形体,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得跟你手中的物体差不多呢?通过交流扩展学生对四种几何形体认识的外延。形成四种基本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

第三层次:辨认交流,深化认识。

在学生初步形成表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连一连、分一分,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它们摆放无序、颜色不同,大小不一。通过分辨与交流,认识到几何形体跟位置、颜色、大小是无关的,从而更能抓住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

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可爱的,可爱在于他们的童真,有时这种童言童语更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今天学生把篮球和乒乓球分成一类后,我问:“一个这么大,一个这么小,你们怎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啊?”学生天真说:“因为都是圆形。”还有我让学生看着手中长方体,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跟它长得差不多?其中几位学生抢答:“老师,黑板也是长方体。”“窗户是长方体。”

仔细分析实际上上述的案例中反映的是同一个问题:学生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不能很好区分。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观察能力与比较能力相对不足)与接触的生活数学(往往把圆和球看作一回事)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区分呢?课后,我拿出一个盒子问一个小朋友:“它是我们今天学得哪一种图形?”回答:“长方体。”于是我拿出一张扑克牌问:“这还是长方体吗?”回答:“不是,因为长方体有许多条边,而扑克牌只有四条边。而且长方体能站起来,而扑克牌不能。”

“长方体能“站”起来。”多有创意的回答,一年级的孩子还不能从概念的角度去辨析,他只能儿童话的语言解释,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加以利用,多一些追问,多一些交流,也许收获的将是精彩!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6

开始我对《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的理解不够深入,经过认真的学习教材的编写意图,经过课堂实施中对教材的重新感悟,我对本节课的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分数意义的教学,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在编排上有很大的不同,人教版的三年级只涉及到分数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在认识上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因此,人教版到五年级再正式认识分数,肯定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样编排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北师大版从教材整合的角度出发,让三年级学生学习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后,马上认识分数的完整意义,这样让学生看到了知识的全貌,避免了“小步子”教学,这也许更符合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另外,北师大版也考虑到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扎实,所以在五年级就专门安排了“分数的再认识”这节课。

因此,“分数的再认识”不是初步认识整体“1”,而是对整体“1”的再认识。此时,学生已经懂得出了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还可以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只是学生对整体“1”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还感受不到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所以,本节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体验到同样拿出相同整体“1”的几分之几,但是由于整体“1”不同,拿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另外,还让学生根据整体“1”的几分之几所对应的数量,描述出整体“1”的大小。这样学生会深刻的体会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分数再认识的目的。

人教版教材更加关注整体“1”产生,但是没有从不同的侧面加强对分数意义上的理解,没有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学生只会记忆分数的概念,但并不真正深入的理解分数的实质内涵。这正是北师大版教材编排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7

这几天上课的内容是钟表的认识。第一天上课时,虽然很顺畅的上下来了,但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没有注意倾听学生。当我给出图画询问现在是几时的时候,已经有学生知道了是7时,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我还在问小明在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活动。在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是7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只有注意倾听学生,才能知道学生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懂,掌握了多少知识,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步骤来,做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内容编排上还合理,但是漏掉了一块内容就是上午8时与晚上8时的区别。这一部分的处理可以先给出一个时间问学生在做什么,学生给出答案后,说自己与他们不一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不一样的原因是早上与晚上。这一节课主要的内容是整时的认识,在引导学生观察时,我是给出了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说了在每个时间小明在做什么活动,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的规律。老师的建议很值得学习,这部分的处理可以先给出一个时间:7时,让学生自己说时针、分针的指向,再给出8时。看看是不是一样的。学生在上一环节已经认识了钟面,接下来直接给出一个时间:10时,让学生自己在大脑里想想,10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是怎么指向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记住钟面的各部分内容。

这节课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板书没有注意,在说时针、分针时,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强调一下。还有一个数学术语的错误,12应该是一个数,而不是数字。

这节课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看着时间在学具上拨时间,但是学具给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出现了秒针,这部分上课没有讲,给了学生一定的难度,而且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并不能很明显的区分,学生不能很好的练习。在讲过后,让学生拨时间,我在讲台上展示的时候,学生的心思还在自己动手拨钟面,觉得自己掌握不了这个环节,便让学生收起了学具,指明学生拿着老师手中的钟面拨一拨时间,询问学生对不对。对于学具的使用没有处理好。

秒认识教学反思简短 篇8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论的体现。

二、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鲜明特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绪,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楚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我校“八个一”校本研训形式不断深入,“教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上就是《彩色的梦的教学反思反思1000字(模板8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查看或关注本网站内容更新,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