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参考] 数学教案一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做好教案课件的前期撰写,这样课堂的各种可能情况都尽在掌握。写好教案课件,你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参考] 数学教案一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的方法,会用乘法、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熟练正确地口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学生阅读教材41页至59页,回顾本单元学的内容。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本单元学的内容。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并归纳,板书如下: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
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1题。
(1)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在书上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并选几题说说口算方法,最后师小结。
三、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58页第2题解决问题。
读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讨论再回答。
如何列式?计算结果呢?
独立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交流,交流时说出自己的笔算过程。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交流中再次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第4、5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4.练习十三第6题。
(1)指导学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
(2)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说一说学完这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推荐
【范例参考】 《位置》数学教案篇一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例参考】 《位置》数学教案篇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 20xx.11.17早上第二节 授课班级:初三、1班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7.7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知识迁移的能力;
2. 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解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主动探索,勇于发现。从而领悟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程序设计:
利用多媒体放映落日的动画,初中数学教案《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引导学生从公共点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两方面体会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
探究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7.7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得出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定义。
2、观察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r的大小变化,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半径和点与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来判定,总结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定。得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6 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
布置作业
1、课本第101页7.3 A组第2、3题
2、课余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找出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实例,说给大家听。
【实用模板】《位置》数学教案一篇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用模板】《位置》数学教案一篇”,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习惯。
3、培养学生从各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翻开课本20页第二题图,看一看、说一说
(1)以市政府为观测点,市政府在_____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2)电信大楼在___偏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3)工人文化宫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4)科技大厦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5)银行在____偏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米。
引入:现在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看平面图,想不想动手画一张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方位图(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在图中标出建筑物的位置。
(1)确定校园的四个方向。(东、南、西、北)
(2)想一想、说一说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3)以教学楼为观测点,按要求小组合作绘制方位图。
A校门在教学楼正东方向50米;
B图书室在教学楼北偏西30度的方向50米;
C后操场主席台在教学楼西偏南40度的方向60米。
(4)小组合作绘方位图;
(5)交流各组绘制方法;
(6)比较各种方法,说一说哪种绘制方法更简便、更清楚;
(7)介绍画法,指名演示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再确定角度,最后确定距离。
(8)展示和交流绘制结果:全班评价,查找差距,进行改正。
三、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19页例2,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
2、独立完成课本21页第四题;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认为在绘制方位图时应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案参考】 《秋天》教学设计一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将教案课件写好,才能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各知识点。从哪些角度去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教案参考】 《秋天》教学设计一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中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使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结合用数学的过程,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活动重、难点:理解图意,掌握解答方法。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欣赏秋色,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美丽景色吗?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图1
课件出示图1背景,
师: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并闪动。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相互说一说。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强调:图中告诉我们有四个小朋友在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虫子,问号是让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教师边讲边加上手势。
教师进一步鼓励:谁能完整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师:4、2、6表示什么?
2、出示图2
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
课件接着演示:摘了3个。?个
师:谁能将这幅图的意思完整说一说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幅图告诉我们有7个向日葵,摘了3个,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7、3、4在图中各表示什么?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真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日常中问题。
三、自主探索,巩固提高
1、重点提示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看书,尝试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教师强调: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着两幅图,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因人而异个别指导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对于失败的同学鼓励他们找一找失败的原因,认真订正。
3、相互交流人人成功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做题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争当小老师。
四、课堂总结(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亲身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解决问题。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作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