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2-02-04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分区

提纲挈领

1.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各区的位置;主要国家和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一节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东亚

1.概况

(1)位置与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国家)、韩国、蒙古(内陆国)、日本(岛国)五国。

(2)地形特征及对河流的影响

①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②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③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

(3)季风气候显著: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这是因为东亚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的热力差异大。

(4)人口与经济

①人口:东亚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

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差异。

延伸阅读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节 美洲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四节 美洲”,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节美洲

巩固夯实基础

一、北美

1.概况

(1)位置范围

①位置:位于美洲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

②范围:包括美国、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三部分。

(2)地形:三大地形区南北纵列分布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北段,由海岸山、落基山等几条平行山脉组成。

中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的中央大平原。

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

(3)气候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4)河流和湖泊

①主要河流:密西西比河和圣劳伦斯河。

②五大湖:由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组成,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位于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

(5)居民:外来移民大汇集。

2.重要国家--美国

(1)位置:跨寒、温、热三带,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跨北美洲和大洋洲。

(2)范围:48个州、1个特区哥伦比亚和两个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其中本土都在北温带,阿拉斯加在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岛在热带海洋中。

(3)地形: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10%。

(4)河流和湖泊: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利于灌溉、航运和发电。

(5)资源:矿产、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高消费和浪费,资源耗费最大。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三节 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三节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

巩固夯实基础

一、欧洲西部

1.自然环境

(1)位置: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范围: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3)轮廓

①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内海和边缘海。

②多半岛、岛屿:

主要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北一南三)

主要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

③多内海、海湾和边缘海:

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

边缘海:北海。

(4)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冰川地貌广布。

主要地形区分布: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部平原,以莱茵河为界,以西为西欧平原,以东为波德平原;南部阿尔卑斯山脉。

冰川地貌典型:北部众多湖泊和挪威沿海峡湾海岸;中部平原上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南部阿尔卑斯山区山间湖泊及角峰、刃脊等。

(5)深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

①成因:由于本区绝大部分位于温带,西临大西洋,中部地形以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东西走向,因此,大西洋上的西风可以深入广大内陆地区,形成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分布

东西差异: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6)河流:河流水量丰沛,河网密布,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莱茵河,其中多瑙河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各河之间有运河连接,形成发达的内河航运网。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一节 环境问题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地理 第二部分第4单元 第一节 环境问题”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四单元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提纲挈领

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

2.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节环境问题

巩固夯实基础

一、人类与环境

1.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中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2.生态破坏: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源枯竭、森林减少、物种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和臭氧破坏等。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

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07年高中总复习第一轮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巩固夯实基础

一、宇宙中的地球

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其方程式为:4HHe+能量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

(2)太阳辐射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量来源,工业生产大量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也都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高中第一节课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