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学案

发表时间:2021-06-09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学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学案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一)整体感知

《音乐之声》是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萨尔茨堡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自1963年开始拍摄,先由威廉·惠勒执导,后改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执导。影片上映后,获奥斯卡金像奖的五项大奖,是美国电影史上票房最多的影片之一。其中的歌曲《铃儿响丁当》尤其为人们所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主要借众嬷嬷之口表现女主人公活泼可爱、热爱歌唱的天性,其中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和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表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二)学法引导

1、阅读本文,首先是理解玛利亚的形象特点,以及课文是怎样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2、课外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结合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三)审美鉴赏

心灵的震颤。

问世于五十年前的《音乐之声》,是一部反映奥地利人民反抗纳粹德国统治的影片。电影《音乐之声》由同名音乐剧改编,在1965年推出时,曾造成了万人空巷的鼎盛卖座场面,并一举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剧、最佳音响、最佳剪辑五项大奖,在好莱坞影坛的历史长河中写下了光辉夺目的一页。而由音乐剧大师罗杰斯和汉默斯坦制作的《音乐之声》电影原声带,更是驻留在排行榜上长达233周之久!剧中的歌曲,如热情真挚的《音乐之声》、轻松诙谐的《孤独的牧羊人》、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由于它们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因而深深地打动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并被广为传唱。

(四)重点难点突破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两个场景的内容。

[析]本题目的在于了解剧本情节,理清剧本情节结构。

[参考答案]第一个场景是在莎尔次堡的郊外,写玛利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

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麽麽对玛利亚的议论。

2、从节选部分剧情看,主人公玛利亚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析]影视文学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栩栩如生,生动鲜活,各具个性的形象的塑造,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情感、观点。因此,欣赏影视文学剧本,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参考答案]节选部分可见,玛利亚是一个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少女形象。

3、课文开头部分,大段环境描写对塑造玛利亚形象有什么作用?

[析]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常常对推动剧情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节选部分开头,由远而近,层次渐进的向人们展现了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在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这一段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利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4、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析]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本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并深入体会它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第一个场景和第二个场景结尾玛利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利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麽麽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课文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塑造了玛利亚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侧面描写,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的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二、自学阶梯评估

达标训练

1、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剧作者是国剧作家(姓名)。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涟漪()巍峨峥()嵘()鳞次栉()比

伫()立顶礼mó()拜通xiāo()达旦

3、修道院院长把玛利亚比作“胶结的月光”“天上的彩虹”,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4、在你看来,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1、“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结合本段内的内容说一说,玛利亚“怪”在哪里?

2、概括说说,在众人眼里,玛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众修女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她们认为玛利亚是否适合做修女,为什么?

4、从描写的角度看,节选文字是对玛利亚的什么描写?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开放探究

阅读下列课外剧本选段,完成习题。

她比幸子幸运

[几天以后,医院病房中。]

孙倩爸爸,听了您说的这些,好象是神话,可这又是现实。……我只有配合大夫把病治好,才对得起每一个关心我的人!

[观众席中走出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小倩姐姐,我没什么好东西,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盒磁带,送给你,你疼的时候,听听音乐就不疼了。

孙倩谢谢你,小妹妹!

[观众席中,大夫扶着一盲人走来。]

盲人小倩同学,我是一个盲人,我用我的心绣了八个字,送给你。

孙倩“我们祖国,不沉的湖”。太好了!

医生小倩,我们现在就去做手术,有信心吗?

孙倩有!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我对手术充满了信心。

[大夫推车缓缓移动。]

医生是啊,在人生突然遭遇不幸的上时候,我们国家就是一个不沉的湖、温暖的湖,众人有力的双手,捧扶着你,让你永不沉没,一直游向幸福的彼岸!

主持人朋友们,孙倩胜利了!在全社会的热情支持下,在人与人温暖的怀抱里,她的手术成功了。现在《人与人》剧组来到孙倩的家里。

孙倩叔叔阿姨们,大哥哥大姐姐们,这祖国的亲人们!为了治好我的病,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谢谢你们,终身感谢你们。是你们把爱给了我,是你们用爱挽救了我。

主持人你这位做父亲的一定感慨很多。

孙父是啊,我真是有千言万语不知从哪里说起,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流出了眼泪),我的同事们,还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伸出了友谊的手,捐出了钱,救了我女儿的命,谢谢给予我女儿热情帮助的所有的人。

孙倩韦唯姐姐,我特别爱听你唱的歌,过去老是在电视上看你演唱,没想到你还能来到我的家里做客。

韦唯姐姐今天就为你和所以帮助过你的朋友们唱一首歌,高兴吗?

孙倩太好了,谢谢姐姐。

[韦唯演唱《爱的奉献》]

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看,本剧属于()

A话剧B歌剧C舞剧D京剧

2、“我对手术充满了信心”的原因是:

3、请从节选的文字中找出全剧的点睛之笔。

4、剧本为什么不详写手术过程?

5、下面对“我们祖国,不沉的湖”的内涵理解正确的是(多项)()

A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不沉的湖。

B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湖,永远不沉。

C这是个富有哲理的比喻,揭示了“她比幸子幸运”的奥秘所在。

D医生的话阐释了“我们祖国,不沉的湖”这个富有哲理的比喻的内涵。

三、资料下载

《音乐之声》以后的故事

电影《音乐之声》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结尾处是上校一家最终勇敢地逃出了纳粹控制的奥地利,也许许多人认为这个故事就结束了,正像所有的童话故事结尾时所说的那样,“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真实的冯·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后到底去了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呢?

1938年,当这家人出走奥地利的时候,玛利亚正怀着冯·特拉普上校的又一个孩子约翰尼斯。没有了花团锦簇的家园,他们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人的生活立刻就是个大问题。但是冯·特拉普一家人并不气馁,也不在意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这个家庭组成了合唱团,浪迹天涯,卖艺为生。从生日婚嫁的宴会到皇家乐馆的演出,无所不为。1939年,当他们来到美国进行演唱旅行时,发现了佛蒙特州小镇斯托附近的一片农庄。小小的农庄让他们想起了奥地利的家园,他们立刻爱上了这片土地。于是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建成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冯·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但是,他们一直把斯托的这处农庄当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玛利亚在斯托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乐营。随着音乐营的扩展,她家提供过夜的客房渐渐不敷使用,于是她就建起了特拉普山庄。

他们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利亚将一家人的经历写成了传记,立刻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当首次有人出价收购她的故事改编电影时,玛利亚却被欺骗,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报酬。

不尽如人意的际遇并没有使他们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叹,挫折和教训也不能使这个移民家庭倒下去。

1965年,电影《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发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玛利亚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起来的特拉普山庄化为灰烬。然而,1年半之后,在原来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崭新的特拉普山庄,并且在山麓和湖边还建造了星罗棋布的客舍接待游人。如今特拉普山庄已经远近闻名,每年接纳成千上万对特拉普家的经历和他们的歌声情有独钟的游客。

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音乐之声(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2、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3、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4、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音乐,是人类的通用语言,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阿尔卑斯山麓去寻找仙乐飘飘处处闻的人间仙境。一起走进《音乐之声》。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音乐之声》及其故事背景;

电影《音乐之声》1965年上映,由在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改编而成,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歌舞片之一。(2014年2月18日,其原型玛丽亚在美国去世,享年99岁。)

2、了解戏剧中最受欢迎的影视剧的魅力,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

3、自由阅读剧本节选,找出剧中场景及主要人物,了解故事内容。

冯.特拉普:

玛丽亚:

麦克叔叔:

教学设计

三、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2、快速朗读全文,思考: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四、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五、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六、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教学实施

【运用教学实录或教学情景描述的方式,记录教学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及变化。】

本课教学充分抓住文本,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学生完全是在读中思,从读中悟,然后通过师生的赏析交流突破重难点,基本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整个教学完成后就一个感受“教师很累,学生触动也不大。”通过教学反馈可见,这样的课算不上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因此,我要充分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回归音乐剧的魅力所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本课改为音乐剧欣赏+赏析交流课。

同伴建议

【根据研修主题、教学目标及教学实施状况,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充分抓住了文本,以读促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了以文本为依托,通过方法的教授帮助其学会学习,培养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借助图片和教师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剧本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整个课堂氛围很活跃,但学生对音乐剧并没有直观的体验,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剧的魅力,效果可能会更好,课堂氛围会更好。

音乐之声(节选)


音乐之声(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1.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2.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二、资料助读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播放《音乐之声》音带,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回答。
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认识影视剧本的特点,掌握《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能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讨论法
3.点评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二、资料助读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三、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品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阔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感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板书设计
音乐之声
画面美——
形象美——
音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