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成立》复习知识点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24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成立》复习知识点。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成立》复习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下册历史《苏联的成立》复习知识点

知识点

一、苏联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最早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二、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9000多个新企业投入生产,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作用: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②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课后习题

著名学者徐天新在《强国之鉴》一书中写道:“俄国(苏联)的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两例史实说明俄国(苏联)的“崛起腾飞”。

(2)1991年盛极一时的强国苏联轰然解体,它的“陨落”对改革中的我国有何借鉴?

答案: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执行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为打败法西斯国家作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空前提出等。

(2)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应该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等。

相关推荐

九年级历史下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复习岳麓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复习岳麓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九年级历史下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知识点复习岳麓版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改革也出现了失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动荡不安。再加上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的严重影响。

2、概况: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国家名称也改变了。

二、苏联解体:

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催化剂:1991年,苏联发生“8.19”事件,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3、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集合,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4、苏联解体的影响:苏联解体结束了战后40多年来美苏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彻底瓦解,也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复习岳麓版

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目的:为了平定国内武装叛乱和战胜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2)时间:1918年开始。

(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强制征收农民的余粮;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粮食和日用品配给制。

(4)作用: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1)背景原因: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新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2)时间:1921年开始。

(3)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

3.作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二.苏联的成立:全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时间是1922年。参加的基础是自愿平等。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工业化:

(1)1925年,联共(联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8年起,苏联实行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2)成就表现: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农业集体化:1927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成集体农庄。到1937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四.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存在的弊端: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

(2)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

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新)


2019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知识点复习(北师大版新)

第14课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

一、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内容:①经济上“加速发展战略”

②政治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党政治”向“多党政治”过渡。

结果:经济每况愈下;政治上思想混乱,政局失控。

2.苏联解体: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外部原因)等

(1)加速苏联解体的事件:八一九事件

(2)解体时间:1991年底(存在69年的时间:1922--1991年)

★解体标志:《阿拉木图宣言》签订,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影响:激化了苏联社会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结束(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社会主义运动遇挫。

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从苏联解体中汲取那些经验教训:

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安定。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④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⑤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1、匈牙利改革

(1)、领导人:卡达尔.时间:1968年。

(2)、.内容:①经济上,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②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3)、效果: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4)、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968年,被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

2、东欧剧变:

(1)时间:从1989年下半年至1991年。

(2)表现: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两德统一。)

(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3、苏东剧变给我们的启示:

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加强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⑤改革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⑥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