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世界自然基金会11月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说,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预计未来50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我国历史上的治水工程:隋大运河的开凿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意义上的异同比较。人类文明与水的关系。

2.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概况及原因

1949年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②生产力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客观上刺激了早婚早育。③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多子多福”等。④人口理论上的“左”倾影响,人口政策的失误。历史上人口的迁移。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沿革。

清康熙、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西方城市化的过程、原因。

我国90年代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原因。

(3)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环境污染更为突出:①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资源枯竭。②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暖。

(4)中国历代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兴修水利、治理河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修,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开凿,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等。清初,由于地丁银制的推广,人口数量猛增,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导致滥垦滥牧,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建国后,在“左”倾思想影响的年代里,片面强调“人定胜天”,向自然进军,导致人口膨胀、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读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问题和______问题;“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问题和______问题。

(2)“大难临头”画面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______,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______。

(4)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两幅漫画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重点建设的150个重工业项目中,三分之一在东北地区。这批项目包括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军工等较为齐全的门类,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使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

材料二据统计,从1958年到1985年间,东北共支援全国钢材506486055吨,1958年到1979年共支援焦炭3688498吨,动力机械981128台,各类人才1729887人。曾经在东北工作多年的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说,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

材料三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总投资额610亿元,另外,规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将成立,相关政策也在制定之中,“振兴东北”已经全面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我国“一五”期间工业布局的特点。

(2)1958年前和1978年以后,东北内地和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中,相似的有哪些?

(3)“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为何在今天落伍了?请根据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会议精神,你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出路在哪里?

(4)东北用资源支持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承担了巨大成本,其中重要表现是在东北出现了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达地区城市日趋走向繁荣之时,东北许多老工业城市却在走向衰落。据统计,仅阜新一个城市因资源枯竭,就有80万人需要解决出路。这对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启示?

1.(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2)乱砍滥伐:沙漠化。(3)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体现了唯物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原理,认识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原理。

2.(1)特点:工业分布与资源分布相结合。地区分布不平衡。

(2)崛起的相似原因:国家在政策上的发、大力倾斜与扶持;都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传统工业基础。

(3)落伍原因:是否与时俱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改革势在必行。

出路: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注意城市与资源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注意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决策。

相关阅读

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

2.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学会认识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学会认识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流域,简单地讲,就是河流干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人类的四大文明发祥地皆诞生于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流域。勤劳勇敢的人们一直试图适应、开发、改造流域。这里面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流域究竟如何开发治理?对于我们这个流域众多的国家,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个经典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所以,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认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新课教学

1.田纳西河流域概况

①位置

教师展示田纳西河,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总结美国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

学生总结:30°N——40°N,中纬度,位于美国的东南部,距离墨西哥不远。

②概况

教师展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学生结合图和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学生根据寻找到的关键信息进行填空。

2.地形

教师展示美国地形图。

①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美国田纳西河地形特点的利弊?

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讨论,教师最后总结: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特点: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落差大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的利弊: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3.气候

教师展示美国气候类型图和洛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①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②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③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量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限制性因素。

B田纳西的地形条件很适宜修建蓄水库,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4.水系

该地区的河流水系特点和水文特点对该地区的航运有哪些影响呢?

①利: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②弊:河流落差大(地形影响);水量很不稳定(气候影响)。

5.矿产资源

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学生看图说出该地矿产资源的类型。

教师总结: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三)拓展

1.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河流水量

河流落差

2.如何分析河流内河航运是否发达?

水量、水量变化、流速

落差

结冰期

(四)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作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长江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并且进行整理,做成ppt,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
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4、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5、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
①坝址:位于省市境内的西陵峡
②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
正面效益:具有、、以及和等综合效益。
负面影响:问题、问题、问题
(3)上游地区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①问题:主要是问题,包括崩塌、、泥石流、
②措施:
a.加强和的建设;
b.实行封山、、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阅读知识窗,了解三江源地区,归纳:
“三江源”地区是指、、的发源地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重点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长江中游最大的问题是,防治,整治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水流,泥沙淤积,排水;
b.降水多集中在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C.大部分为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干流汛期,水量
②人为原因
a.过度,,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b.围造,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调节洪峰的功能。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还,湖泊,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为中心,营造,综合和山区;
d.修建,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3、下游地区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
气候;广阔;密集;肥沃,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丰富;广阔,开发历史,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①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技术,协作条件
②不利条件: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3)下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①问题: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和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②治理措施
a.调整并优化,促进技术与,逐步淘汰或改造,大力发展产业以及产业
b.加强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等途径,对
加以控制
{练习}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
A.地形复杂、坡度大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D.寒潮、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B.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D.能源短缺,劳动力价格低廉
{反馈}:请把不清楚、不明白得写在这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B
探究导学: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1: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2: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读图4-1-14长江荆江段,荆江段是防洪的重点河段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措施?

5: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何影响

课堂小结:
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中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下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学习自评:
1.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西藏B.青海、甘肃C.青海、四川D.四川、云南
2.我国每年春末夏初出现“梅雨”的地区是()
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江淮流域D.珠江流域
3.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则该城市可能是()
A.北京B.武汉C.哈尔滨D.广州
4.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反映前者应合理利用土地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与云贵高原B.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
C.东南丘陵与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
5.分别位于长江干流上、中、下游,且至少有两条铁路交会的重要港口是()
A.宜昌、武汉、上海B.重庆、九江、上海
C.宜昌、九江、南京D.重庆、武汉、上海
6.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有色金属
7.长江下游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水体和大气污染
8.关于长江已南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物性能源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读20世纪50年代一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22%
(1957年)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分别有哪些?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3)190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
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
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C
读下列表格回答1—8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依次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D.南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2.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主要雨水补给,5月份降雨量相对减少B.丙河至少存在三种河水补给形式
C.乙河的5月份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河床大量渗漏造成的
D.乙河和丙河3-4月份径流较多,其原因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现象
3.当乙河处干枯水期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开普敦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B.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密西西比河水量丰沛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4.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共同特征为()
A.含沙量大B.流量大C.水能资源丰富D.有结冰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生活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9--12题。
5.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
6.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共穿越国家()A.8个B.7个C.6个D.5个
7.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生态恶化B.资金短缺C.利益主权D.边界问题
8.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9.读长江干流剖面和长江流量复合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自源头到宜宾这一河段落差大,从地势阶梯上看是位于__________。(2)长江干流流量在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增长很快,是因为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水灾,该图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武汉至入海口航运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电势差


1.5电势差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势差的概念;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类比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势差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

2、难点:电势差的定义(比值)及“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引起电荷的电势能的减少”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1、电势差:(又叫电压)

(1)定义:

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由A点移到另一点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A、B两点之间的电势差UAB。

(2)定义式: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作的功为6.0×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Ub为()

A、3×104VB、1×104V

C、4×104VD、7×104V

参考答案:1、D;2、B

教后记:

1、在讲解电势差和电势的关系时还应该采用类比法(和高度,高度差相比),因怕学生混淆概念,没有敢讲,结果效果并不理想。

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讲解上给了学生一些有用的结论,学生判断较熟练。

流域的综合开发


3.2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下列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上的最大支流
B.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俄亥俄河的支流
C.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东坡
D.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南坡
2.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B.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C.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D.田纳西河流域的矿产资源蕴藏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的正确叙述是()
A.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各季节降水分配均匀
B.流域内多山地,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C.流域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可全程通航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多煤、石油、天然气等
4.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历史较早,16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18世纪下半叶流域内土地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混合农业区,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造成生态退化
D.田纳西河流域内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断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5.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的干旱灾害得到了根治
B.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已经超过美国平均水平
C.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D.通过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工、农业发展依然缓慢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B.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C.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D.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后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1.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B.田纳西河流域以河流的防洪、发电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C.田纳西河流域以提高河水的水质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D.田纳西河流域以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TVA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成具有防洪库容的水库35座,使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B.TVA对田纳西河干支流进行整治,使每年水运的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约4亿美元
C.TVA在田纳西河流域充分利用水和煤炭等资源,并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该流域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D.TVA在田纳西河流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水质
3.关于流域和水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流域是由干流和支流构成
B.水系是由河流分水岭所包围的范围
C.流域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D.水系是一种特殊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4.关于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未来开发方向
B.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
C.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不大
D.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
5.关于河流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B.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其生态环境直接直接影响河流的水质和水量
C.河谷平原是人类集中分布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对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影响不大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7.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较早,18世纪下半叶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
B.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由于人口激增,对流域内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的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C.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老玉米带,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D.田纳西河流域内炼铁企业大量排放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8.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B.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成了一系列水库,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系统,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
C.目前田纳西河经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相通,通过水运可达本土的48个州
D.田纳西河流域目前已成为美国最大电力供应基地

1.读“流域与水系图3.14”,回答:
(1)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河流的分界线称为_________。
(2)水系是由_________和一系列_________构成,流域则是_________的集水区域。
(3)在密西西比河水系中,干流是__________,俄亥俄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__________支流,田纳西河属于密西西比河的__________支流。
(4)在长江水系中,干流是__________,岷江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支流,大渡河属于长江的__________支流。
2.读“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3.16”,回答:
(1)诺克斯维尔市最低月均温大于_________,属于_________(温度带)
(2)诺克斯维尔市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气候特点是,总的说来,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诺克斯维尔市降水季节差异为:_________多降水,_________降水相对较少
(4)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类型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较,它没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的_________特点。


1.读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3.15,回答
(1)A处是田纳西河的_________,此处地形为_________,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B处地形是_________,这里是人类活动的_________地区。
(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_________,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_________。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_________地形,水力资源_________。
2.读田纳西河在全国航运体系的地位图,回答3.17
(1)田纳西河是_________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是密西西比河的_________(一级、二级)支流。
(2)田纳西河上的水坝修建后,河流水位_________,_________市以下均可通航。
(3)田纳西河经_________和_________,与五大湖相连。
(4)水运的优点是:运费_________,运量_________。缺点是运速_________,每年田纳西河水运的通航效益比陆路节省_________美元。
(5)经过整治,田纳西河的水运可达美国的_________个州。

3.2河流的综合开发

1.B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的发源地、以及支流汇入情况。
2.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B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田纳西河流域自然背景概况的理解。
4.D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
5.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整治,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6.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在美国所处的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

1.A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应以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
2.A点拨:该题主要考查TVA对田纳西河干支流进行的综合整治。
3.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流域和水系的理解。
4.D点拨:该题主要考查流域的自然背景对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影响很大。
5.C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对河流不同部位的综合治理。
6.D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地形、气候、水系、矿产等情况)
7.AB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8.AD点拨: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带来的优势。

1.该题主要考查水系的组成以及与流域的关系。
(1)分水岭
(2)干流支流水系
(3)密西西比河一级二级
(4)长江一级二级
2.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内的诺克斯维尔市气候类型、特点。根据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进行分析判断。
(1)0℃亚热带
(2)各季节降水比较平均
(3)冬末夏初夏秋季节
(4)雨热同期

1.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流域各组成部分的地形、生态保护等。
(1)发源地山地水量水质
(2)河谷平原比较集中
(3)合理分配水质的保护
(4)AB
(5)山地丰富
2.该题主要考查田纳西河通过整治后航运特点。
(1)俄亥俄河二级
(2)保持平稳诺克斯维尔
(3)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
(4)低大慢4亿
(5)22

文章来源://www.jab88.com/j/93091.html

上一篇:22十二属相图 下一篇:9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