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发表时间:2021-05-14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或将上升1.5-2℃

世界自然基金会11月10日在北京发布《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长江流域未来50年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将呈进一步增加趋势。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组织编写,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都山地所、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和复旦大学的20余位研究人员历时2年共同完成的这份报告,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和建议。

报告说,根据长江流域内147个气象站点资料显示,相对于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值,20世纪90年代整个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增加0.33摄氏度,而2001年至2005年升温幅度达0.713摄氏度。预计未来50年,长江流域地面气温将可能上升1.5摄氏度至2摄氏度。

报告指出,长江流域的季风特点决定了该区域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较大,在过去几十年气候变暖的过程中,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呈增加趋势,而未来的气候变化可能使其进一步加剧,极端严重的洪灾、冰雪灾害及干旱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报告还针对气候变化对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农田、河口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我国历史上的治水工程:隋大运河的开凿与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意义上的异同比较。人类文明与水的关系。

2.中国历史上人口增长概况及原因

1949年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②生产力低下,特别是在农村,家庭经济来源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客观上刺激了早婚早育。③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多子多福”等。④人口理论上的“左”倾影响,人口政策的失误。历史上人口的迁移。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沿革。

清康熙、乾隆年间我国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西方城市化的过程、原因。

我国90年代人口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的原因。

(3)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环境污染更为突出:①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物种灭绝,资源枯竭。②人类每年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增加,全球变暖。

(4)中国历代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兴修水利、治理河流,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修,隋朝和元朝运河的开凿,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等。清初,由于地丁银制的推广,人口数量猛增,人均耕地急剧减少,导致滥垦滥牧,围湖造田,砍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大肆掠夺中国资源。建国后,在“左”倾思想影响的年代里,片面强调“人定胜天”,向自然进军,导致人口膨胀、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读两幅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问题和______问题;“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问题和______问题。

(2)“大难临头”画面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森林资源的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______,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______。

(4)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5)两幅漫画分别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北地区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重点建设的150个重工业项目中,三分之一在东北地区。这批项目包括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军工等较为齐全的门类,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使中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的骨架。

材料二据统计,从1958年到1985年间,东北共支援全国钢材506486055吨,1958年到1979年共支援焦炭3688498吨,动力机械981128台,各类人才1729887人。曾经在东北工作多年的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说,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

材料三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100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总投资额610亿元,另外,规划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的“智囊机构”——国务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将成立,相关政策也在制定之中,“振兴东北”已经全面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述我国“一五”期间工业布局的特点。

(2)1958年前和1978年以后,东北内地和东南沿海地区工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中,相似的有哪些?

(3)“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为何在今天落伍了?请根据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会议精神,你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出路在哪里?

(4)东北用资源支持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承担了巨大成本,其中重要表现是在东北出现了许多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发达地区城市日趋走向繁荣之时,东北许多老工业城市却在走向衰落。据统计,仅阜新一个城市因资源枯竭,就有80万人需要解决出路。这对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启示?

1.(1)人口;粮食;资源;环境。(2)乱砍滥伐:沙漠化。(3)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4);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体现了唯物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原理,认识论的实践和认识的原理。

2.(1)特点:工业分布与资源分布相结合。地区分布不平衡。

(2)崛起的相似原因:国家在政策上的发、大力倾斜与扶持;都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都有一定的传统工业基础。

(3)落伍原因:是否与时俱进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崛起和衰落的主要原因,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改革势在必行。

出路: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注意城市与资源协调发展;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注意经济发展的合理规划,做到科学决策。

延伸阅读

地面沉降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提前最好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面沉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下载地址: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71545

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50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高一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5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学案
学案导学: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知识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用来表示环境对人口的容量的限度)
1、概念
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多少?都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
对于环境人口容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更具体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的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与环境人口容量不同(环境人口容量则指一个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为了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而提出)
4、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重点、难点)
(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如在原始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3)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说生活肯定是越过越好,如果说刚才我们探讨的那个时代是只能吃饱饭的时代,但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处于大家都要顿顿吃肉,出门开车,家家都住洋房别墅的时代,也就是说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了,那聘用人才的价格也会提高,比如说改成500元/人。那么你们在自身拥有的资源基础上还会不会能容纳这么多的人口?)因此,消费水平的高低也影响了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
(4)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
我们知道,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还是短的桶板呢?这其中的答案就是所谓的木桶效应。
图1.10“木桶效应”
图中画的是桶板长短不齐的木桶。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究竟有多长。如果各块桶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桶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有广袤的土地、丰富的矿产但水资源缺乏,水资源成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一般来说,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所示: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成负相关关系,资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5、人口容量的估计(重点、难点)
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定义中所包含的几层意思:
①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谈环境人口容量应指出具体时间,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一共有四个方面,而且各种制约因素都是不确定的。比如现有的资源总数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的交流程度及人口消费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估计环境人口容量难度很大。
但在具体时期内,假定制约因素保持不变(如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以及人口消费水平变化不大)时,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这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无论是整个地球,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具体的估计值,都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如土地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
②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③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物质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乐观派学者认为,地球能够维持的人口,要比今天地球上生存的人口高出很多。个别学者甚至断言,地球能够养活500亿人口。其依据有三:第一,目前地球陆地上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就是已经开发的资源,也存在着很大的利用潜力。第二,尚处于起步开发阶段的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矿产、能源等资源的能力是难以估量的。第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有足够的力量遏制环境退化。
悲观派学者认为,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过多,如果人口进一步增长,后果将不堪设想。个别学者甚至认为,地球上的人口不应超过10亿。其依据是:第一,当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食物和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频繁出现,这说明人口规模已经过大。第二,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枯竭指日可待。第三,人类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考虑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
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使全球人类能够吃得比较好,并且维持健康而不算奢侈生活的合理人口限度。
应当采取辩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假定的条件不同,估计的方法不同,结论也会不同。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中间派学者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这是一个过度的人口规模,人口过多引发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粮食危机等问题越发严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土地规划管理署在研究全球的土地资源时,测得全球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保持在110亿人口左右,与中间派学者的观点是相吻合的。
结合人类发展史来考察,每一个时期应该有各自的环境人口容量,这意味着当时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的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但人类的人口数量还从未到过最高的人口容量。可以乐观地相信,地球的人口增长不会达到自然环境的最高人口容量,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未来,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必须强调的是,乐观的态度并不表示忽视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意义。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人类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据科学家计算,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而我国目前的人口已有近13亿的情况下,已经表现出了人口负担过重的现象,资源表现出紧缺状态,到底中国有多少人才最合适呢?

知识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在保证现代人生活幸福,同时又不降低未来人生存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到底适合养活多少人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在环境人口容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一)人口的合理容量
1、概念: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特点:
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3、概念提出的意义:
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4、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②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
(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
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活动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1991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发表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2005年,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虽然尚未超过学者们估计的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限制,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尤为突出的是淡水资源的短缺。
1、我国资源种类和总量丰富,但人均数量少,相对资源有限。
2、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技术较低,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加重了我国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3、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的模式从传统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但由于基数巨大(200年达13亿),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依然庞大(超过1000万)。
4、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严重,因此我国仍然需要继续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例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发达国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解析: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中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答案:B
例2、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B、科技水平C、生产能力D、消费水平
解析: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数量越多,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呈正相关关系。科技水平越高,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相应地越大。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中的资源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少,因此,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答案:D
例3、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解析: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不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方法不同,因而影响着资源的供应能力。一般情况下,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种类、范围越广,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
答案:D
例4、对环境人口容量可以进行定量估计,是因为()
A、科技发展速度缓慢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人口的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
D、现有资源的总量是确定的
解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的总数并不确定,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科技水平和人口消费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答案:B

1、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承载或容纳的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目前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数量
2、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学技术
D、为了简便,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B、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的影响
4、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对确定性基础之上的
A、①②③ B、①③C、③④D、②④
6、下列关于人口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只需考虑人口的物质消费水平即可
B、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与物质消费水平都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影响
C、人口平均消费水平高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也高
D、世界各地人口消费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无法估计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
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D、生活消费水平
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目前地球上所有的人口数
B、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人口不断增长造成的
C、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D、当全球人口约为100亿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将大为降低
9、为了简便,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主要依据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
C、能源资源D、生物资源
10、关于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乐观者认为正确的是()
A、现今世界人口已超过了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B、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全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C、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可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
D、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全球人口不能再增长
11、《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12亿左右B、13亿左右
C、16亿左右D、20亿左右
12、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上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
(2)回答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3、分析我国人口和人均耕地的有关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年份1949195719661971197719821986
人口(亿)5、46、47、48、49、410、310、6
人均耕地(公顷)0、180、1560、1350、120、110、100、099
(1)表中数字反映的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的两个基本国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分析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________,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3)据科学家估计,2001年全国人口已达________多。
15、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什么问题?
(2)它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这个问题的?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下的定义包含几层意思?

试题答案
1、C 2、D 3、D 4、D 5、D 
6、B 7、A 8、C9、A 10、B 11、C
12、(1)减少 无地可耕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 新疆 草地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肥力下降与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13、(1)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实行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4、(1)中国 美国 印度 中国人口13亿,美国约2.8亿,印度约10亿;从耕地看中国约1亿公顷,美国约1.85亿公顷,印度约1.7亿公顷由此得出
(2)1/3 资源
(3)13亿
15、(1)讲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先简化、后解剖分析。
(3)包含四层意思:①环境人口容量,首先应指明具体的时期,因为环境人口容量是时间的函数,具有不确定性;②资源、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③人口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④如果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要以该国家或地区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为依据,而所能利用的资源和技术,不见得完全就是本地的,也可以是定义中所说的“其他”(如国外或地区以外的)资源和技术,这一点对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结果有较大的影响。

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地理教案:《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

2.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学会认识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3.通过对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学会认识流域背景、进行综合开发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流域,简单地讲,就是河流干支流所流经的整个区域。人类的四大文明发祥地皆诞生于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流域。勤劳勇敢的人们一直试图适应、开发、改造流域。这里面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流域究竟如何开发治理?对于我们这个流域众多的国家,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流域治理与开发的一个经典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所以,在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之前,我们首先认识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新课教学

1.田纳西河流域概况

①位置

教师展示田纳西河,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总结美国田纳西河的地理位置。

学生总结:30°N——40°N,中纬度,位于美国的东南部,距离墨西哥不远。

②概况

教师展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学生结合图和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学生根据寻找到的关键信息进行填空。

2.地形

教师展示美国地形图。

①说出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点?

②说出美国田纳西河地形特点的利弊?

学生结合地图进行讨论,教师最后总结: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特点:多山,地形起伏较大,落差大

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的利弊: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但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

3.气候

教师展示美国气候类型图和洛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①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②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毫米左右,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大。)

③从农业发展角度看,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期,需水量较大,而冬季需水量较少。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田纳西河的资源发展农业?

A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的季节需求量产生矛盾,成为种植业限制性因素。

B田纳西的地形条件很适宜修建蓄水库,从修建水库等方式进行调整季节分配,解决降水与灌溉的季节矛盾。

4.水系

该地区的河流水系特点和水文特点对该地区的航运有哪些影响呢?

①利: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②弊:河流落差大(地形影响);水量很不稳定(气候影响)。

5.矿产资源

展示美国矿产资源分布图

学生看图说出该地矿产资源的类型。

教师总结: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三)拓展

1.分析一条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河流水量

河流落差

2.如何分析河流内河航运是否发达?

水量、水量变化、流速

落差

结冰期

(四)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作业: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长江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并且进行整理,做成ppt,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高二地理流域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A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不同河段开发重点既不同河段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初步认识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课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初步掌握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整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课时
{自学导引}:阅读完成内容。
一.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1)地形:多种多样,、、、平原、盆地均有分布
(2)气候:长江流域多数地区属气候,温和湿润,但年降水量差异大,自向递减
(3)水量:长江水量居我国首位,年入海水量占我国河川径流量的37%。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密布
(4)流域:长江干流横贯我国东西,支流呈南北辐射状,流域面积180多平方千米,居全国首位
2、自然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资源:长江径流量全国最大,是南水北调的物质基础
(2)(2)资源:矿种,矿产储量
(3)资源:本区的水能资源占到全国所开发水能总数的40%,其中80%在上游。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①流经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落差。②水量。
(4)资源:我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和三大林区,
其中西南和东南两大林区有很大面积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木材蓄积量的1/3。
(5)资源
二、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1、经济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三大工业带中的沿长江工业带就分布在长江流域。
2、经济发展
中下游沿江两岸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为中心的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以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落后。
3、社会经济特征
工农业,人口众多、城市密布、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农副产品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深入内陆,综合性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4、主要工业基地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攀枝花、成渝工业基地(成都、重庆)、贵阳有色冶金工业基地(贵阳)、鄂西工业基地(襄樊)、湘中工业基地(长沙)、武汉工业基地(武汉)、沪宁杭工业基地(上海、南京、杭州)
5、主要农业基地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
三.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
1、上游地区
(1)开发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的开发是上游地区发展的重点,是我国实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长江三峡工程
①坝址:位于省市境内的西陵峡
②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
正面效益:具有、、以及和等综合效益。
负面影响:问题、问题、问题
(3)上游地区存在问题及整治措施
①问题:主要是问题,包括崩塌、、泥石流、
②措施:
a.加强和的建设;
b.实行封山、、的保护政策,对现有森林实行保护性的经营与开发,保护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
阅读知识窗,了解三江源地区,归纳:
“三江源”地区是指、、的发源地
2、中游地区
(1)、资源优势及开发重点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基地
(2)、中游地区的洪水及整治
长江中游最大的问题是,防治,整治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造成洪灾的原因是:
①自然原因
a.地势,水流,泥沙淤积,排水;
b.降水多集中在两季,洪水使平原湖区积水而无法排入长江。
C.大部分为湿润区,流域广,支流,干流汛期,水量
②人为原因
a.过度,,地表植被,水土流失;
b.围造,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调节洪峰的功能。
治理措施:
a.严禁沿湖围垦,退还,湖泊,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容量;
b.搞好工程.继续加强和完善荆江分洪工程;
c.以为中心,营造,综合和山区;
d.修建,发挥水利枢纽的拦洪治沙功能。
3、下游地区
(1)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
气候;广阔;密集;肥沃,自然条件
②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丰富;广阔,开发历史,农业经验丰富
(2)长江下游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①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经济实力,技术,协作条件
②不利条件:缺乏,尤其是能源不足。
(3)下游地区存在的问题及整治:
①问题:长江下游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和的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以为代表的水污染相当严重。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②治理措施
a.调整并优化,促进技术与,逐步淘汰或改造,大力发展产业以及产业
b.加强保护,通过推广各种环保技术,加大等途径,对
加以控制
{练习}1:长江上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
A.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江淮平原D.珠江三角洲、黄土高原
2:关于长江流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森林资源和物种资源丰富
B.长江中游干支流流经平原地带,水能很少
C.长江中游矿产、能源资源缺乏
D.长江中下游地区煤炭资源丰富
3:长江上游多地质灾害的原因主要有()
A.地形复杂、坡度大B.气候干旱,植被稀少
C.人类不合理开发,破坏了植被D.寒潮、台风影响大
4: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B.工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C.石油资源丰富,水源充足D.能源短缺,劳动力价格低廉
{反馈}:请把不清楚、不明白得写在这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B
探究导学:人类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怎么对它进行开发呢?
1: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区别?

2: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4:读图4-1-14长江荆江段,荆江段是防洪的重点河段的原因是什么?治理措施?

5:长江水系的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有何影响

课堂小结:
长江上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中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长江下游开发的重点是,整治的重点是
学习自评:
1.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西藏B.青海、甘肃C.青海、四川D.四川、云南
2.我国每年春末夏初出现“梅雨”的地区是()
A.海河流域B.黄河流域C.江淮流域D.珠江流域
3.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9℃,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mm。则该城市可能是()
A.北京B.武汉C.哈尔滨D.广州
4.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反映前者应合理利用土地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与云贵高原B.三江平原与江汉平原
C.东南丘陵与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
5.分别位于长江干流上、中、下游,且至少有两条铁路交会的重要港口是()
A.宜昌、武汉、上海B.重庆、九江、上海
C.宜昌、九江、南京D.重庆、武汉、上海
6.长江中游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B.天然气C.煤炭D.有色金属
7.长江下游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水体和大气污染
8.关于长江已南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矿物性能源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9.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在航运上的突出意义表现在()
①使川江河道加宽、加深,增加了航运能力②淹没险滩,使水流趋缓,提高了航运的安全性③可从根本上改变整个长江河段的航运条件④上游能增加运输吨位,降低运输成本,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长江三峡水电站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缓解华中、华北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②产生的电能可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③以清洁的水电替代火电,可大量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和废渣④可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读20世纪50年代一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森林覆盖率主要湖泊
蓄水容积
湖泊面积

50年代
36.38万平方千米
(1957年)22%
(1957年)洞庭湖
293亿立方米洞庭湖
4300平方千米

90年代
79.94万平方千米
(1986年)10%
洞庭湖
174亿立方米洞庭湖
2600平方千米

(1)长江流域是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最为集中的地区,其商品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基地分别有哪些?
(2)试从自然条件分析长江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性作物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3)190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人们发现1998年长江
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
一现象的人为原因。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C
读下列表格回答1—8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依次是()
A.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南部沿海B.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部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D.南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2.根据表格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河主要雨水补给,5月份降雨量相对减少B.丙河至少存在三种河水补给形式
C.乙河的5月份径流量减少,主要是河床大量渗漏造成的
D.乙河和丙河3-4月份径流较多,其原因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的春汛现象
3.当乙河处干枯水期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开普敦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B.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C.密西西比河水量丰沛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4.长江中上游和黄河中上游的共同特征为()
A.含沙量大B.流量大C.水能资源丰富D.有结冰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公河流域的共同开发和经济合作成为国际生活会关注的新热点。据此材料回答9--12题。
5.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A.澜沧江B.怒江C.红水河D.雅鲁藏布江
6.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共穿越国家()A.8个B.7个C.6个D.5个
7.合作开发湄公河流域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
A.生态恶化B.资金短缺C.利益主权D.边界问题
8.对开发湄公河流域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推动我国的西部大开发②带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发展③促进该流域的旅游业发展④加强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合作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③④
9.读长江干流剖面和长江流量复合统计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自源头到宜宾这一河段落差大,从地势阶梯上看是位于__________。(2)长江干流流量在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增长很快,是因为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水灾,该图显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武汉至入海口航运量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www.jab88.com/j/93091.html

上一篇:22十二属相图 下一篇:9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