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

发表时间:2021-05-14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在活动实践中理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WwW.jAB88.cOm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

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

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

(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延伸阅读

小学一年级语文《养花》教案


一、在活动实践中理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自学了课文,并且分别以老舍先生和记者先生及观众朋友的身份准备了一期《艺术与人生》的现场节目,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跃跃欲试,齐答)准备好了。

(移开讲台,模拟中央台《艺术与人生》布置)

[评:在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阅读、自学后开展以课文内容为中心的现场谈话节目,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听说的实践平台,学生就能学得主动、积极。]

师: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艺术与人生》栏目,今天我们的特邀嘉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任选4名准备好的老舍先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

师:我们今天说的主要话题是关于老舍先生养花,下面请记者朋友、观众朋友们与老舍先生自由交流。

(生1——生4为老舍先生扮演者,其它为观众及记者)

生:我是东方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您养些什么花?

生2: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比如菊花、昙花、桂花等。

生:您为什么不养奇花异草?

生3:(看同伴一时接不上,抢着说)珍贵的花草不容易养活,北京的气候,冬天冷,春天多风,夏天不是干旱就是下大雨,秋天喜欢闹霜冻,这些对养花来说不太好。

生:老舍先生,早上好。我是中央台记者,请问您为什么要养花?

生1:因为我很爱花,而且我觉得养花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生:我是明珠台记者,请问老舍先生,你对养花有些什么感受?

生3:我觉得养花有益身心。我有腿病,不能长期行走,也不能长久地坐,但因为有花草,所以我工作的时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浇浇这棵,搬搬这盆,然后再写,然后再出去,就能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师:(问其它老舍)还有吗?

生4:我觉得养花能增长知识。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想了会儿)比如:有的花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花喜干,就别多浇水。

师:您不觉得辛苦吗?

生2:不辛苦。

生3:辛苦,但有乐趣。

生:有什么乐趣?

生2:花分根后送给朋友们一些,觉得自己的劳动果实使其他人也享受了,也觉得很高兴。

生1:昙花开放的时候,约朋友来观赏,自己觉得很骄傲。

生:请问老舍先生,您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

生4:有,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在地上,没到移入盆中,下了一场暴雨,隔壁的墙倒了,菊秧被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根。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

生:您有什么感受呢?

生4:唉,我非常伤心。

师: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生1:有,因为毕竟高兴的时候多,伤心的时候少。

师:那次菊秧被砸死后,您是怎么处理的?

(四学生相互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

师: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也请下面的观众、记者讨论讨论,猜一猜。

(约两分钟后)

师:咱们先听观众猜一猜。

生: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后来又种了一些,好不容易才活。

生:我想老舍先生把倒塌的墙砖慢慢捡了起来,救活了一些菊秧。

师:老舍先生,您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

生3:菊秧被砸死后,我们收捡了残砖破瓦,却发现有一些经过拯救还有活的希望。于是,我们把那些菊秧小心地移入盆中,后来,它们果然活了,还开出了美丽的花。

师:您的心情……

生3:我很激动。

生4: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欢喜。

生1:有一种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师:(朝观众)朋友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

生:有。我以前种紫罗兰的时候,花盆被楼上的砖掉下来打破了,花也好像被砸死了,我伤心地几天不忍心去看它,可是后来它竟然开花了,我觉得真是一种乐趣。

生:我也有。我第一次养桅枝花时,为了让它早点开,就放了一些肥料。结果没过几天,花就被烧死了,我伤心地哭了。可是后来,在妈妈的鼓励指导下,我又养了一盆。去年开了花,我觉得非常高兴。

师: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生思考了一会儿)

生3:有一种遇到困难再奋斗的乐趣。

生:有关切朋友的乐趣。

生:有“有笑有泪”的乐趣。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

[评:给学生充分地表达的机会 ,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当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自然的点拨显得多么及时精妙,不知不觉地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理解中的难点。]

师: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次节目到此结束,感谢老舍先生,感谢观众记者朋友。(掌声)

[评: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地平等交流,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去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在听说中加深了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在交流中自由放飞了自己的思想,正是充分发挥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在引导点拨中感悟

师:我发现在刚才的节目中,大家都能按要求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交流,而且把握重点也很准,主要是什么呢?

生: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

师:是的,不过刚才我们谈的关于养花的乐趣比较零散。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综合地说一说,老舍先生所谈的养花的乐趣有哪些?

(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养花的乐趣主要有:一是养花可以增长知识;二是养花有益身心健康;三是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四是养花能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

师: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的?

生:第五自然段。(朗读)

师: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生:这是养花的成果。

师: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

生:不 是。

师:还可能有哪些?

生:还可能花落了,结果了,可以吃果子。

生:还可能在菊花开的时候,送去参加展览获奖。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

(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生:我觉得主要是写面对这些成果的感受。我是从“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看出来的。

师:什么感受?

生:特别喜欢。

生:我觉得还很骄傲。我是从第一句话看出来的。

生:我还觉得很自豪。我是从“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看出来的。因为举着蜡烛在夜间看难见的昙花开,朋友们肯定要赞叹,所以我就很自豪。

生:我不同意他说的“举着蜡烛”。因为秉烛夜游的意思是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也许是举着灯笼呢?

师:嗯,用词是要准确。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生:是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师:对,这种理解更准确了。

[评:理解不够准确时,需扎实地读读课文,深入地研究课文,毕竟课文是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凭借。]

师:最后一段与前边具体的讲述有什么联系?

生:最后一段是总结,前面是分述。

师:那么从作者讲的养花的乐趣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花的什么感情?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爱花。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爱花之情的?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再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把你体会最深的一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指名朗读,读得好的掌声鼓励)

师:通过了解老舍先生养花的乐趣,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面对生活中的忧伤与不快,我们也应该向老舍先生一样坦然面对,因为生活的乐趣就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生:我体会到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害怕它,而要向老舍先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并且克服,这样才能象老舍先生养花一样体会到乐趣。

生:我体会到,老舍先生对养花这么小小的事就能做得有滋有味,我们对待其它的事也要象他一样认真做,就能得到乐趣。

[评:这样的体会恐怕不是只用思想教育几个字说得透的,因为教师在教学引导中真正拨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所以感悟得如此深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那么在写法上还有没有收获呢?

生:我收获到,在写作时要写清自己的感受就要通过具体事例把它写清楚。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还要有条理地分成几部分来写。

三、在课外练笔中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

(有些赞同地点头,有些显出为难的样子)

师: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生铺开纸笔,开始写作)

[评:实施分层的习作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积极学习的机会。]

[总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落实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节课中根据教材特点安排了《艺术与人生》的活动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扮演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都乐于参与学习,参与倾听表达。同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作业练习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虽然教学是以活动促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而是在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交流、运用,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地将角色语言带进课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组织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丝毫包办代替,机械控制,而是让学生充分地表达。既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又因势利导,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理解感悟上的难点、疑点、误点进行了点拨。

四、注重了对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确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的训话,而是在学生理解语言的实践活动中步步引导。通过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学。教师从一进入课堂便与学生平等而坐,面对面地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交谈。学生不感到压力与紧张,只觉得有自我表现的轻松与自由,使课堂时时充满着活力,即使在后半节的教学中教师也始终以鼓励的语言对待每个孩子,所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鲜花和星星》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导入新课。听课文录音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继续学习《鲜花和星星》这篇课文。课文是如何写鲜花和星星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课文录音。

(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听配乐朗读。)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这一段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同桌听。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按要求自学。读后与同桌交流。)

三、学习课文

师:(指着黑板上画好的一片草地)这片草地多美呀!可惜还缺少一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小朋友们愿意用鲜花来装扮这片草地吗?

生:愿意!

(学生争先恐后来到黑板前为草地画上鲜花。)

师:画得这么美,能把它读美吗?

(指一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读得真好!就如黑板上的花儿一样美。老师还看到有的小朋友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呢!

(指名一边读课文,一边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师:你们真像一朵朵既美丽又可爱的花儿,都想读吗?

生:(情绪激动)想!

师:喜欢花儿的小朋友站起来,。我们一边读,一边表演。

(学生一边有感情地读课文,一边表演。)

师:喜欢星星的同学知道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我数着满天的星星”,从“满天”看出来的。

生:我也知道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因为它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生:我还知道天上的星星很美丽,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眼睛。

师:想得真好!愿意用亮晶晶的星星装扮天空吗?

生:(齐声)愿意!

(学生拿着“星星”装扮“天空”)

师:(指着黑板上学生自己贴上去的星星)喜欢这些星星吗?为什么喜欢它?

生:因为星星多亮啊!它们好像在眨眼睛。

生:因为天上的星星真多,它们在做游戏呢!

生:那一颗最大、最亮的星星还是我贴上去的呢!

师:我们来读第二段课文,你想怎么读?

生:我一边读,一边想。

生:我一边读,一边记。

生:我一边读,一边表演。

师: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二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师:你刚才是如何读的?

生:我是一边读,一边记的。

(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第二段。)

师:你真是一颗聪明的小星星!大家表扬他。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有的一边读一边表演,有的一边读一边谈感受。)

师:真是一群智慧星!喜欢星星的同学站起来大声地朗诵第二段。

(学生起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四、引导想象,拓展延伸

师:天上的星星真是太美了!瞧,它们正一眨一眨地和我说话呢!戴上星星头饰,和老师一起表演《闪闪的星星》。

(师生共同戴上头饰,一边唱歌,一边表演《闪闪的星星》。)

师:夜晚到了,你们就是那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花儿都睡觉了。

生:我看到了月亮姐姐像一只小船,她还和我一起做游戏。

生:我的小伙伴可多了!

生:我看到了嫦娥姐姐和小玉兔正在说话。

师:装扮大自然的景物太多了,你还喜欢什么呢?我们也来做小诗人,写一写小诗。对自己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投影:

我最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天的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对照投影,分四人小组,你一言我一语合作写小诗。)

师:读一读你们的小诗吧!’

生:我最喜欢

夏天的树木:

这里一棵,

那里一棵,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生:我最喜欢

春天的小鸟:

这里一只,

那里一只,

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写的小诗。)

五、布置作业

师:把自己写的小诗念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夸夸你,好不好?

生:好!

评析: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界一时热闹非凡。课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教师们注重了质疑、创新,有时却漫无边际;注意了朗读、感悟,有时却成了毫无目的的表演课。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的收获并不大。

听了城中小学周红燕的一课《鲜花和星星》使我受益匪浅。她的课自然、流畅,把朗读、实践、想像、感悟、创造,紧密、巧妙地结合起来。

1.以美景促美读

一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用自己的画笔展示自己的天空,周老师正是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亲手实践,给草地添上五彩缤纷的鲜花,学生在创造美的情况下,进行美读,感情自然而发,声情并茂。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级尤其要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正确的引导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一生受益。在这一节课中,周老师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

在学习第一段时,首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然后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表演,感悟文中的关。这是一种暗示。学习第二段时,周老师问:你想怎么读这段话?学生脱口而出: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记,一边读一边表演……这是一种反馈。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地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基础。

3.为学生营造想象、创造的空间

新课改提出:语文课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周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营造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如:让学生画小花、贴星星,是在实践中想象花的美丽、星星的繁多;把学生比作小星星,述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是在美的情境中想象星星的可爱、夜空的美丽;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小诗,是在创造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

4.激励性语言的运用让学生充满自信

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信心。“读得真好,美得如黑板上的鲜花!”“真是一朵可爱的鲜花!”“多么聪明的小星星!”“多能干的小星星,奖你一颗智慧星。”“名副其实的小诗人!”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怎不令学生充满自信,争先恐后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骑牛比赛》研究课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理念:这篇课文集中描写了南美洲一次骑牛比赛的生动场景,注意突出了一个骑手的高超技术,含蓄揭示了这位骑手获得成功的艰辛历程,从而启迪人们领悟蕴涵其中的深刻道理。在教学中,通过“骑牛比赛”这一情境的创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能力,合理运用插图,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同学们,南美洲是地球上七大洲之一,那里的人们特别爱看骑牛比赛,这“骑牛比赛”就是看谁能在训练已久的公牛背上待的时间长而不掉下来,谁就是冠军。

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南美洲看一场激动人心的骑牛比赛,好不好?

(板书课题,齐读)

[评析]低年级学生存在着浓厚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动力。本来,“南美洲”、“骑牛比赛”等与学生比较陌生,教师及时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变为一个观看者的身份,兴趣倍增,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自学字词情况。

(1)找出“特别”在文中的句子。

①指名学生回答读出。

②换词理解:十分、非常。

③指导用“特别”口头练习说话。

④师:文中哪儿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

生:一到休息日,赛场周围就挤满了人。

⑤指导朗读:重读“一到、挤满”。

[评析]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对学生能在文中轻松找到答案的问题,应重在指导朗读感悟。

(2)找出“热烈”在文中所在的句子。

①指名学生回答,读出。

②师:请同学们来点热烈的掌声!(生鼓掌演示)“再热烈些!”(生面带微笑使劲鼓掌)

师:刚才大家的掌声就十分热烈了!

[评析]“热烈”、“特别”同是理解词语,但方法上却不是简单的重复。对“特别”的理解重在指导“换词”、“口头说话”的形式上,而对“热烈”的理解是结合学生的具体动作,联系学生的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观感进行理解。

③指导书写“热烈”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本

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找出描写文中两幅插图的句子或段落。

2.第一幅插图:

①练习看图说话。

生:一位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生:只有一位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②理解“疯狂”。

生:“疯狂”就是上下蹦跳。(边说边作动作,学生大笑)

生:我通过看图知道,公牛的眼睛红红的,鼻子喘着粗气,这就叫“疯狂”。(师及时表扬他善于观察)

③师引述:尽管公牛,他还是

。可以看出这位骑手的本领怎么样?(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生:可看出这位骑手的本领特别大。

师:这就叫做“技艺高超”。

④师:这位骑手技艺高超,其余骑手表现得怎么样呢?(指名学生读出有关语句,再齐读)

过渡:为什么这位骑手没从牛背上摔下来呢?

3.看第二幅图:

①练习说话:一位小姑娘给这位骑手献上一束鲜花,并且问他。

②骑手是怎么回答的?(指名学生读出,并理解)

③齐读感悟

[评析]合理地利用插图,把插图用在刀刃上,直接切入重难点,打破了传统的“老三段”分析法;对骑手“技艺高超”的理解,抓住了重点语句进行感悟以及与其余骑手的表现进行对比的方法;对“疯狂”一词的理解,更是新颖:学生自己理解,结合插图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真可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评]低年级学生一般对童话文章感兴趣,对《骑牛比赛》此类课文,由于离学生实际较远,学生不太感兴趣,假如老师再进行枯燥无味的分析,学生更是没兴趣。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本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轻松探讨的学习氛围,设计了此篇教案。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先对“南美洲”、“骑牛比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以一个观看者的身份进入学习,消除距离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读书的欲望。遥远异域的奇特风光和独特比赛,首先给了学生一个视觉和感觉上的刺激,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提到一个最高点。

2.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穿插使用,让学生的视觉有一种跳跃感,同时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扎扎实实用心观察所学知识。打破传统的分析法,合理地利用插图,直接切入课文重难点,适时利用插图,练习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让学生去想、去说,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天地。

3.留心观察每位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一个恰当中肯的评价。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智慧的每一位闪光送出我内心深处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并获得知识的满足与快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感受语文的优美。课堂上阵阵掌声就是最好的说明。

4.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与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范读,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动听的声音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学生借助听觉形象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深究课文的欲望;在指导朗读时,注重启发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认知和经历,努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

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分析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分与合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案分析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会2-5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今天邱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一个学生主动示范,但动作比较快)

师: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

(又有一个学生主动示范,样子有点滑稽,引得一些小朋友笑了起来)

师:大家为什么笑了?

生1:他拍得太慢了,不像鼓掌。

生2:他拍得太慢,都听不到掌声了。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点头认可)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评析:让学生鼓掌欢迎老师上课,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营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再通过慢镜头式的拍手动作,巧妙地将分”与¨合这两种互逆的动作分解、凸现出来,为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供了通俗、形象的原型启发,也为下一环节学习数的分与合作了很好的准备。]

二、展开

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邱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

生:4个。

师: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1和3。(教师画出手势图1)

生2:(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2和2。(教师画出手势图2)

生3:(举起左手)我把4个手指分成3和1。(教师画出手势图3)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师: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如果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

生:4分成了1和3。

师: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

生1:认因为手反过来了。

生2: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

师:(指第一种分法)这种分法反过来看结果是怎样的?

生:把4分成3和1。

师:第二种分法呢?

生:还是2和2。

师:为什么还是2和2?

生:(边说边做动作)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

生1:1和3可以合成4。

生2:2和2可以合成4。

生3:3和1可以合成4。

师: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4的分与合吗?

生1:讲台上的花盆里有4朵花,2朵红色的2朵黄色的。

师:4分成-

生1: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2:教室里有4张名人画像,一边两张,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生3:我们小朋友坐成4大组,除了我们组还有3大组,4分成1和3,1和3合成4。

师:还可以怎样说?

生3:4分成3和1,3和1合成4。(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

生4:我们教室里装了4台电风扇,4可以分成t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师:(再打开一台电扇的开关)现在呢?

生4:4分成2和2,2和2合成4。

[评析:怎样直观地让学生感受4的分与合?教师一改操作物品的做法,利用手指这一人人都有的天然学具,在看似随意的摆弄中,简洁而又有趣地学会了4的分、合。正反两面看的变化,巧妙地将有联系的两种分法进行了沟通,有利于启发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数的分与合。利用教室内的实物进行巩固练习,体现了很好的课程资源意识,教得灵活,学得生动。]

三、拓展

师:(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

生:(齐)5个。

师: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把你们想出来的结果写出来(出示方格图5)。

生1: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

生2: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

……

师:再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用教室里的东西来说一说5的分与合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实录——《乌鸦喝水》教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实录——《乌鸦喝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师:再看第三幅插图。

(学生看图)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

(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

师:×××你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

〔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

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做。

(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

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

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

(学生齐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

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

生:(集体):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

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

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奶奶的白发》案例评析


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心。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奶奶的白发是雪白雪白的。第二自然段写的是祖孙两代人围绕“白发”展开的对话。课文叙述简洁,富有情趣,适合朗读。课文配有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根据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新理念及本课教材、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一、图文对照,理解语言

本课针对课文内容配有两幅插图,插图精美,创设课文内容所展示的情境,富有儿童情趣。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哪一幅图上的内容。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把插图与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引起学生的想象。

二、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心。现在的学生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疼他们,为他们***心,小孙孙们都认为理所当然的,是长辈们应该做的。如何让小朋友体会奶奶的辛苦呢?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奶奶为我们做了哪些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奶奶***劳的事。讨论后,我让学生相互交流,随机点拨,是呀,奶奶为我们***心这么多,头发能不由黑变白吗?这样,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扎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体会人物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课文写的是祖孙两代人围绕“白发”展开的对话。指导朗读时,要注意人物说话语气和内心感情的变化。教学设计时,我逐一出示人物的语言,先让学生读一读,想象人物说话的表情和语气,通过读读,评评,再读读,体会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在细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读好全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朗读基本成熟后,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分角色朗读,同桌相互合作,探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再让学生找个好伙伴演一演,学生个个兴致勃勃,演得像模像样。

最后,让学生把尊重长辈的思想感情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布置学生回家后帮助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我叫足球》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材简析

《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但阅读能力不强;对运动感兴趣,但对足球比较陌生。

设计理念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

教学目标:

1.能喜欢阅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流畅。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喜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认识1个偏旁,会写“庆祝”两字。

教学流程

一、启动激趣。

1.由学生向老师自我介绍开始,激发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接着,请学生介绍足球。师扮成足球:今天你们可以叫我什么?或足球先生,或足球老师。

【通过角色的转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板书课题。)

2.“足球老师”(师手捧足球)走近学生,让学生亲亲自己,摸摸自己:说说“我”长得什么样?让学生对足球外形有一个认识。“你们想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吗?”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课文内容)。听完介绍可说说知道了什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创设阅读情境:一起到绿茵场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98世界杯》的精彩剪辑),球场因为有“我”而精彩,球迷、队员因为有“我”而兴奋、激动、疯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们想加入我们足球的行列吗?好,谁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绍读得很流利,我——足球老师就欢迎你的加入!

二、主动认读。

学生自由放声读,师巡回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

三、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1.请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老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推进朗读,如:欢迎你的加入(与之握手)!祝贺你,成为足球的一员(击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翘大拇指)!请进入足球王国(邀请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练练

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简介《秘书资格证书专题》(初级)

建筑施工行业特有工种技能考核认

《我叫足球》教学设计及评析江苏省无锡市玉祁中心小学范莉芳张莉教材简析

《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但阅读能力不强;对运动感兴趣,但对足球比较陌生。设计理念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蘑菇该奖给谁》教学设计及评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蘑菇该奖给谁》教学设计及评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⒈设计理念

依据教材特点,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实际,在精心营造的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以如何给课文中的小动物配好音为课堂学生活动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历经识字、朗读、背诵、对话等言语实践,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教学流程

一、动画城

1.初看动画。师:同学们都爱看动画片,老师向电视台《动画城》栏目编辑阿姨借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动画故事《蘑菇该奖给谁》,只有影像无声音)

2.概说动画。师:动画片看完了,说说你看到什么?动画看完后,放手让学生说。

3.初读课文。师:有一个作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了,就是我们书上的第6课,请大家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师读完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后经过,教师做好引导,最后能将故事的前后经过勾勒出来。

(学生在动画片的观看中开始了有趣的语文学习,极好地抓住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接着,充分利用动画,并借助教师的范读,

很快将学生带入“语文”,在读、说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

二、字词园

1.出示课件:

①蘑菇嘱咐得意跑得快难为情地说

②练习提着参加比赛乌龟跑不过冠军

2.学生交流。(了解课件展示出的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请学生说说第2行中哪些字容易写错、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请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词的意思没弄懂,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一些词的理解。

3.出色高手

操作要点:在学生交流哪些字容易读错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读准这些生字,出现带有共性的问题时,教师范读,带着学生读;在交流字形的时候,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生字与已掌握的字进行比较,如”练”的右半边与”东”比,”乌”与“鸟”比;在交流对词意的不理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及课文内容等,如”冠军”“出色”“高手”等。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环节中,依据课文中出现的字词的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就音、形、义展开了自主的学习探究,特别是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有趣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初步的培养。)

三、配音棚

1.再看动画。师再次播放课文动画。师提示:同学们动画片中小动物们说的话都是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给配的音。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给课文中的小动物配好音,当个配音高手呢?

2.择定角色。师:看了动画以后,你最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呢?然后让学生依所喜欢的小动物坐成三大组,即“小白兔组”“小黑兔组”“兔妈妈组”,每个大组内再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人左右。待学生坐定后,再让他们戴上相应的小动物的头饰。

3.自主练读。师:找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话,认真读一读,准备为小动物配音,注意哪些地方要读得重些,哪些地方读得轻些,哪些地方读得快些,哪些地方读得慢些。

学生自由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4.读书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练习“配音”的情况。

操作方法如下:

(1)师视学生的选择内容点击课件出现相应的句段。

(2)课件中的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内容呈“单元块”出现,每一“单元块”为一个对话回合,文中共有3个对话回合,具体如下:

第一个对话回合:

(兔妈妈):“你们今天谁跑得最出色?我奖给他一个最大的蘑菇!”

(小黑兔得意的):“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得了第一名!”

(难为情的小白兔):“今天我参加跑步比赛,落在后面了。”

第二个对话回合:

(兔妈妈):“你们今天都跟谁比赛啦?”

(小黑兔):“我跟乌龟赛跑,所有的乌龟都跑不过我!”

(小白兔):“我跟骏马赛跑,他们都跑得比我快。”

第三个对话回合:

(兔妈妈对小白兔):“我的好孩子,这是给你的奖品!”

(小黑兔):“我今天得了冠军,为什么把大蘑菇绐小白兔?”

(兔妈妈对小黑兔):“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

每一个“单元块”中的任何一句首先被学生选中后,教师利用每一个对话内容的内在联系引出这一“单元块”的其他两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合作读书。

(3)朗读指导要点:

①在读第一和第二两个对话回合的时候,要读出兔妈妈的亲切、小黑兔的得意、小白兔的难为情。

②在读第三个对话回合的时候,要读出小黑兔的不服气和兔妈妈对小白兔的赞赏。

③加点的词是要引导学生重点读好的内容。

5.看画配音。师播放去掉声音的课文动画,学生间互相合作,为动画同步配音。

(借助营造出的课堂情境,巧设学生课堂活动目标,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有效的读书训练,并在读中领悟课文内容,内化文本语言,提高语文能力。)

四、对话亭

1.分组讨论。师:听了同学们为课文中小动物配的音,就知道大家都读懂了这个故事。最后,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小白兔,但老师知道,小白兔们、小黑兔们和兔妈妈们肯定还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大家到对话亭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点击课件出示:

兔妈妈会对说:“”

小白兔会对说:“”

小黑兔会对说:“”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讨论前教师作相应的提示:例如,兔妈妈还会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又会对小黑兔说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视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作些指导。

2.现场“对话”。交流中,学生从自己所选定角色出发与担当其他角色的同学展开对话。在此过程,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平等的对话。对学生在对话中表达出的个性化的见解,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给予肯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这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愿望、看法、评价,并相互间展开对话,互相启发,既能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充分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及评析


另辟蹊径新颖独到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不少特级教师以此作为做课范例,许多青年教师也把它作为参加优质课大赛的最佳选材。听说潘晓曼老师要讲此课,我想,这篇课文最好讲,但要讲得有创意不容易。听完这节课后,我从内心发出了赞叹:新颖独到,颇具匠心。把这节课实录下来,是我的一种冲动,更是一种责任感。至于我的评析,只能算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不过,有了实录,读者读后会比我有的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生: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没有不同的爱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绳。

生:看电视动画片。

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我从广东顺德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喜欢看吗﹖

生:(齐)喜欢。

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

师:好看吗﹖?

生齐答:好看

?你们觉得很完美了吗﹖老师觉得还差点什么。

生: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没有说话。

师:对,我这次来是想聘请同学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好音。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潘老师抓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引入学习,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读好。

?生兴趣高涨,纷纷练读?

?评:潘老师花了15分钟,通过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角色。以读代讲,没有烦琐的提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为当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作好了准备。

师:刚才我们读了剧本,现在可以表演吗﹖

?生齐答:可以?别着急,要表演好,当好配音演员,先要记好对白才行。

?出示投影字幕

?小壁虎:没有尾巴多难看哪?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

小壁虎: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小壁虎: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老黄牛: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小壁虎: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燕子: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小壁虎: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小壁虎: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

?师:现在请同学们读这些对白,一边记,一边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想像。

?学生记对白,非常投入?

评:潘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贴心人。她没有急于让孩子们表演,当配音演员,而是在孩子们读好剧本的基础上,重点让孩子记对白。在此过程中,给予时间保证,又给予了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并当配音演员。谁当小壁虎﹖谁当妈妈﹖谁当老黄牛、小鱼、燕子﹖

?学生争先恐后,上台佩戴头饰?

师放映《小壁虎借尾巴》的无声动画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师:这几位同学多有意思啊,当上了配音演员,把课文的话变成了自己的话,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评:及时地肯定了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他们几个人把动画片的内容表演了出来,但没有想像,说话的语气也不够真切。

评:学生做出如此的评价,得益于老师指导感情朗读,并鼓励孩子们大胆地想像。

师:那就请你点几名同学上台当配音演员。

?几位学生上台佩戴头饰,随课文的无声动画片表演配音?

生A:今天真倒霉,被蛇咬住了尾巴,(众笑)我使劲一拔,?师纠正:(一挣)我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哭泣状),(众笑)我爬呀爬,(痛苦状)碰到了小鱼姐姐,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B:?为难状?不是我不借,借给你,我就没有尾巴拨水了。

生A:黄牛伯伯,您平时是最疼爱我的,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生A:燕子阿姨,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

生D: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A: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几个人借,他们都不借给我。?伤心地哭泣状,(众大笑)

生E: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生A:惊喜状?我长出新尾巴啦!

?众鼓掌?

师:他们表演得真棒,有自己的想像,特别是这位演小壁虎的同学表演得很出色。最后一个画面还要表演下去,这回你继续演小壁虎,我来演妈妈。师:孩子,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壁虎的尾巴可以重新长出来。

师:孩子,你还懂得了什么﹖

生: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牛的尾巴是用来赶蝇子的,燕子的尾巴是用来掌握方向的。

评:这是这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教师表面上是参与学生的表演,实际上是让学生明白课文所说明的道理。

师:同学们齐说,小鱼尾巴的作用是--

生:拨水。

师:牛的尾巴呢﹖

生:赶蝇子。

师:燕子的尾巴呢﹖

生:掌握方向。

师:壁虎的尾巴呢﹖

生:保护自己,可以重新长出来。

师板书?

评:当问不问,不负责任。此时的问,非常有价值,使学生提高认识,明白课文的主旨。

师:同学们,我带来了顺德科龙小学小朋友的课文动画片的配音,想听吗﹖

?生齐答:(想听)我有一个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想怎样比赢他们,说出更精彩的配音。

?播放科龙小学小朋友的配音录像

师:你们有没有信心比赢他们?

生齐答:有

?要比赢他们就要动脑筋想出不一样的对白,跟书上也不一样。现在请另一批同学上来说。

?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生A:没有尾巴多难看呀,我得借一条尾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B:不行啊,没有尾巴,我就没有办法拨水游动了。

生A: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C:不行啊,没有尾巴我会被苍蝇、蚊子咬死的。

?众鼓掌?

生A: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D:不行啊,如果借给你,我就不能掌握方向了,只能直飞,会撞到墙上的。

生A:妈妈,他们都不借给我尾巴。

生E:傻孩子,你的尾巴是可以重新长出来的,他们如果把尾巴借给你,他们就会没命的。

师:是科龙小学的配音演员好呢,还是我们的好呢?

?生自信地齐答:我们的好

?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的配音,不是照着课文上说的,也不是照着别人说的。

评:超越课本,超越别人,这就是创新教育在课堂上的体现。

师:还想配音吗﹖可惜课文太短了,我们来把课文编长一些,多一些角色。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作用﹖现在我来演小壁虎,请一些同学来演别的动物和我一起对话。

师:猴大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倒挂在树枝上玩耍呢。

众笑?

师:虎大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生: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打敌人,保护自己呢。

众笑?

评:师生共同参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师:想做这个游戏的举手。

?许多同学举手

?现在请举手的同学当有尾巴的动物,没举手的同学当壁虎,没举手的同学下座位愿意找谁借就找谁借。

?生纷纷组合,表演借尾巴?

评:课堂教学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全体参与,自主参与,学礼貌,学知识,学说话。

师:请同学们回座位。平时你们都喜欢看童话故事,今天我想请你们编一个童话给在座的老师听,不是很难,按课文的形式来编。(出示投影字幕)小壁虎爬呀爬,爬到--他看见--?。小壁虎说:“?--?,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生: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看见猴子用尾巴挂在树枝上玩耍。小壁虎说:“猴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猴子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倒挂在树枝上表演绝技呢。”(众鼓掌)

评:由说到编,把教学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师:同学们,想编童话故事的举手。

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小手?

师:今天我们回家去仿照课文的样子,编一个童话故事,配一幅插图,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生齐答:好

下课!

总评:

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理念要创新,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我听了潘老师的几节课,每节课都有新意,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这节课是她创新教学的一个缩影。第一,打破传统的讲读模式。整堂课几乎没有老师的讲,以读代讲,以说代讲,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注重思维的训练。教师一次又一次地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学生一次又一次说得有新意,超越课本,超越别人。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第三,教学思路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新高潮。读童话--给童话片配音--创造性地配音--编说童话,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处在高度的兴奋中。第四,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动画片是学生最喜欢的,潘老师把动画片引进课堂,让学生给动画片配音,当配音演员,其实是要学生读课文,练说话,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潘老师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了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本领。

(此课在张家界举行的全国新世纪教坛新秀赛课比赛中获一等奖)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羊”字头。

(3)了解小鸡在鸡蛋里发育直到破壳而出的常识,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随文识字;从生活经验入手,精读感悟;培养观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教学重点难点:识字、朗读、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二)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讲授、讨论、随文识字、启发引导、多媒体辅助。

2、学法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观察、分析、体验。

3、课堂组织形式:师生互动,集体合作,个别辅导相结合。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鸡蛋;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生字、词卡片。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向家长了解小鸡小鸭的孵化常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鸡蛋,把它放在鸡***怀里,过了些日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鸡蛋都会变成小鸡。)

[这是以问题引发兴趣的。鸡蛋能孵化出小鸡,学生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但有的鸡蛋不能孵化出小鸡,学生不一定知道,如何让学生明白,看来是有难度的。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显然影响下面的教学进程。]

二、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小鸡的孵化过程和配音朗读,观察了解小鸡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2、小鸡来到这个世界后说了句什么?

[鸡蛋是怎么孵化出小鸡的,道理明白但过程是不知道的,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学生体验了生命的过程,同时创设了情境,产生了好奇。

借助小鸡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话,这是生命对生命的体验,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

三、品读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16世界多美呀”

2、认读“世界”、“美”。

3、试读课题。提示:读这个课题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要读好这个课题那些词是关键?为什么?

4、对这个课题你是怎么体会的,读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5、讨论:什么叫世界?

(过渡:世界就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小鸡一来到这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我们读读课文吧!)

[因势利导,自然的揭示了课题。随文识字,认读“世界”、“美”,初步感知音、形、义。试读课题“世界多美呀”,是以体验为前提,再练习读出感情色彩的。抓住关键词“世界”讨论,从而准确的明确的世界的含义,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的基础,]

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划出,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同桌合作再读,讨论:小鸡眼里的世界先是……再是……?

3、汇报展示句子:

①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②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学习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还要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所以,这一环节应给足时间,相互交流、相互检测,教师也要注意效果的评价,加强反馈,打牢基础。

问题尽量让学生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再拿出来讨论,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要宽泛,最好能牵动全篇。]

五、品读句子,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句①:

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小鸡想: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1)认读:“小鸡”、“黄乎乎”。

(2)品读感悟。如果你是小鸡看见四周黄乎乎的,会有什么感觉?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让大家听听,还可以配上动作。

(3)齐读句①。

(设问过渡:这是小鸡在什么地方看到的世界?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抓住关键的句子,让学生朗读感悟,这是很适用的方式。朗读的同时要注意积累,特别是新出现的词语,要读熟,且要理解。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体验、读有语感,这是阅读的根本。教师让学生以假想的方式体验小鸡的内心,这是生命的交流与沟通,展示了孩子的心灵。配上动作表演读,符合儿童的心理,学生一定能读得有声有色有情。]

2、课件出示句②:

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1)识字:你会读这个句子中的那些生字、词,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吗?学生自主认读“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2)品读感悟。你想用什么语气读这个句子?为什么?读读看,让我们也感受这蛋壳外世界的美。

过渡:多美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赞美它吧!

(3)齐读句②。

[紧紧抓住识字和积累词语展开学习活动,不仅是重视了语文的基础性,而且也是在渗透生学习方法。由词到句到读,这是一个训练的过程。怎么读,教师没有盲目的指导,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讨论,体现的学生的主体性。]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一边识字、一边读句子,知道了小鸡眼里的世界是怎样的。你们还有不认识的生字朋友吗?

4、认读:“很久”、“站”。

(过渡:生字朋友我们记住了,现在大家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这次要读得通顺、流利、还要有感情,有信心吗?)

[由渗透学法,到总结学法,体现了由教会到会学的过程。学法的总结应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尽管说的不全面,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尽量避免齐读,齐读不利于读出个性]

五、朗读全文

1、齐读课文。

2、指读,评议。

3、小结:小鸡看到得只是世界得一小部分,得美景等着它去发现。

[谁想读谁就读,谁愿意读,就站起来跟着读。没有参与的,老师再提议他大胆的读。这样面向的是全体。]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美”。

(1)分析“美”的结构、字形和“羊”字做偏旁的变形。

(2)练写“美”字。

(3)展示作品。

2、出示生字“世界”。

(1)读笔顺表,自主练写“世界”二字。

(2)展示评议。

[写字指导要扎实,体现过程性。应先让学生看书,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规律,特别注意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先说说,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有重点的边讲边范写。一定注意让学生看老师的操作,让学生临摹。]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操作题(以下任选一题)。

(1)画一画小鸡的孵化过程和小鸡眼里的世界。

(2)请家长帮忙收集有关小鸡孵化的图片或资料。

[作业有选择性,实践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关注了小鸡的未来生活。]

综述:教者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过程体现了以问题为情境,以品读为手段,以合作为促进,以体验为归宿,重自主、重朗读、重积累、重感悟、重实践。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以生命来体验生命,放飞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励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关注的是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注意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活动的展开,多与学生商量,让学生提出怎么学习,注重学生自我的选择性。(当然,低年级学生这样操作有难度的,但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长期的培养下去,学生自然的就生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吃水不忘挖井人》评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师:今天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听一听是歌颂谁的?

播放歌曲《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生:这首歌是歌颂毛主席的。(友情提醒:查找本课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对!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主席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在为领导中国的革命事业披肝沥胆,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呕心沥血。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于耳。(相机出示:主席、领导、革命、解放)。让我们大家在毛主席伟大品质人格的鼓舞下大声地读出它们吧!愿意吧吗?生:齐读词语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好吗?

评析

课文所描述的年代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都很远了,何况我们的学生,他们更是生在幸福中,长在幸福里,他们根本不能明白,这样的文章孩子们是不喜欢的。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到了这一因素。所以,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与文本相关的音乐资源及与毛主席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了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奶奶的白发》教学实录案例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奶奶的白发》教学实录案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师:“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说明我当时心理怎样?

生:我很难过。

生:我很难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哪个词告诉我们当时“我”很难过?

生:低下了头。

师:是啊,我低下了头,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说话。

师:对呀,没有吭声就是——

生:没有说话。

师:我为什么会难过的一句话也不说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部分的课文。

(生读课文交流)。

生:奶奶经常为我操心,黑发变成了白发,所以我心里难过。

生:奶奶为了我,操了很多心,头发也变白了,所以我心里十分难过。

生:都是我不听话,让奶奶操心了。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有哪些事让奶奶操心了?

生:在学校我不乖,奶奶晚上就接不到我,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不小心摔伤了,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经常吃不下饭,让奶奶操心了。

生:早晨我经常睡懒觉,让奶奶操心了。

师:是啊,“我”有这么多的事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能不变白吗?当“我”明白自己的不对时,我是怎样对奶奶说的?

生: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

师:为了不让奶奶操心,“我”会怎样做?

生:我会认真学习,考试得好成绩,让奶奶开心。

生:我会听奶奶的话,不惹奶奶生气。

生:我会帮奶奶做家务,不让奶奶那么累。

……

评析:

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竭力从各个方面,引导质疑并且展开想象的翅膀,填补空白,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使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潜在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这一道理。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案例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光靠读一本书是学不好语文的,即使是我们低年级,也要树立起在课外学语文,在社会中学语文的思想。一位教师在教完《小松树和大松树》后,让学生质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呢?”这个问题可真叫那位教师哭笑不得,因为这跟教学目标毫无关系。处理这样的问题,不能不了了之,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就会失去引导学生在课外学习语文的大好时机,也会挫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松树为什么长在山上?这是个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松树的种子可能会被小鸟叼着,在飞行的过程中,落到了山上,再加上合适的土壤、水分等原因就可能生长起来……如果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回去查资料,不就培养了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吗?如果学生回去问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再安排学生在语文课外活动上进行交流,这不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吗?所以,我们说,只要教师留心,时时处处都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养花》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案一年级”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