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发表时间:2020-06-10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复习汇编。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复习汇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古诗文知识点复习汇编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
《诗经》
于嗟鸠兮于—吁,感叹词匪来贸丝匪—非,不是
氓之蚩蚩蚩—嗤,笑嘻嘻犹可说也说—脱,摆脱
隰则有泮泮—畔,边岸岁亦莫止莫—暮,岁暮,年底
《离骚》
偭规矩而改错错—措,措施,做法忳郁邑余侘傺兮邑—悒,忧愁
何方圜之能周圜—圆,圆进不入以离尤离—罹,离尤:遭受指责
芳菲菲其弥章章—彰,明显
《孔雀东南飞》
箱帘六七十帘—奁,梳妆匣府吏见丁宁丁宁—叮咛,嘱咐
蒲苇纫如丝纫—韧,坚韧摧臧大悲哀臧—脏,脏腑
《短短歌行》
契阔谈讌讌—宴,欢饮
《兰亭集序》
悟言一室之内悟—晤,面对面趣舍万殊趣—趋,往、取
《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乘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杯盘狼籍籍—藉,草窝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
《游褒禅山记》
王回深父父——甫,古代对男子尊称
二、古今词义不同
1.将子无怒将,请,愿2.以我贿迁贿,嫁妆
3、渐车帷裳渐,溅湿4.士也罔极罔,无,没有
5.靡室靡劳靡,无,没有6.不遑启处遑,来得及
7.忧心孔疚孔,很,极8.謇朝谇而夕替替,罢黜
9.竞周容以为度度,法度,准则10、宁溘死以流亡兮溘,突然
11.自前世而固然固然,本来这样12.忍尤而攘诟尤,责骂
13.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保持14.苟余情其信芳信,确实
15.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高的16.将往观乎四荒四荒,四方
17.群贤毕至贤,贤能,有才能的人18.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19.三日断五匹断,裁下,织成20.大人故嫌迟故,仍然
21、便可白公姥白,禀告22、堂上启阿母启,禀告
23、结发同枕席结发,男子成年结婚23、共事二三年共事,相处
24、槌床便大怒床,坐具24、会不相从许会,一定
25、却与小姑别却,退后26、渠会永无缘渠,他
27、自可断来信来信,来的信使28、交语速装束装束,准备
29、主簿通语言语言,话语30、便利此月内便利,吉利
31、何乃太区区乃,竟然32、何时可掇掇,摘取
33、枉用相存存,存问,问候34、但为君故但,只
35、周公吐哺哺,食物36、放浪形骸放浪,放纵
37、信可乐也信,确实38、夫人之相与与,结交,交往
39、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40、列坐其次次,旁边
41、以极视听之娱极,尽享42、欣于所遇遇,接触的事物
4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因为44、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45、七月既望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46、采之欲遗谁遗,赠送
47、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通“已”停止48、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
49、慧褒始舍于其址址,山脚50、奇伟、瑰怪之观观,景色
51、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52、汝为大家子大家,富贵人家
三、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不同意义与作用
1、相
及时相遣归——我,刘兰芝儿已薄禄相——相貌
会不相从许——你,焦仲卿久久莫相忘——我,刘兰芝
好自相扶将——她,婆婆誓不相负卿——你,刘兰芝
蹑履相逢迎——他,焦仲卿登即相许和——他,男方
2、适
始适还家门——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
适遇君于涂——刚好适得其反——恰恰
处分适兄意——适合,少无适俗韵——适应
吾与子所共适——享用曾子妻适市——到,往
3、修
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怨灵修之浩荡——神仙,指代君王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修禊事也——做
茂林修竹——高,长即刻修书一封——写
余独好修以为常——美好品行重修岳阳楼——修葺,修理
4、谢
多谢后世人——劝诫谢家来贵门——辞别
不可不蚤自来谢沛公——谢罪,道歉阿母谢媒人——回绝
5、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通“现”,露出府吏见丁宁——我
君既蒙见录——我见宠于皇上——被
7、因
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击沛公于坐——趁机,副词
因留沛公与之饮——就,于是,介词或因寄所托——顺着
因求假暂归——就,于是于今无会因——机会
8、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信物信可乐也——确实
自可断来信,—使者,媒人苟情其信芳——确实
9、幸
三生有幸——幸运故幸来告良——幸亏
妇女无所幸——宠幸陛下幸永乐宫——君王到某处
幸可广闻讯——希望,副词
10、次
列坐其次——旁边
四、指出并解释句中加点的活用词
一觞一咏【喝一杯酒,名作动】极视听之娱【(形做动,享尽】
群贤毕至【贤才,形作名】一死生【把…看作一样,数词意动】齐彭殇为妄作【形意动,把…同样看待】其致一也【一样,数词作代词】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使动】
西望下口【向西,名作状】顺流而东【东进,名作动】
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打柴,名作动】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划桨】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以…为友,名词意动】
哀吾生之须臾【为……感到悲哀,形作动】
慧褒始舍于其址【造屋,名作动】名之褒禅【命名,名作动】
谬其传而莫能名【弄错,形作动;文字,动作名;说明白,名作动】
好游者不能穷【形作动,走尽】火尚足以明【形作动,照明】
险以远【危险之地,形作名;僻远之地,形作名】
夷以近【平坦之地,形作名;较近之地,形作名】
五、重点句型翻译
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以前所喜欢的事物,短短时间,已经成为过去的痕迹。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世看到的人,也将对这篇文章有所感触。
3、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然时代与环境不同,产生感慨的原因,他们的情致是一样的。
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虽、一、以】
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来痛快表达幽
5、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足以、极、信】
这足够来让人尽情享受视觉听觉的欢娱,实在令人快乐啊!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固、一、为】
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做一样是妄造的。
7、、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后置、出、徘徊】
明月从东山升起,在斗宿与牛宿间盘桓。
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定语后置、倚、和】
有善吹洞箫的友人,按歌声节拍而伴奏,
9、、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缪、判断句、被动句】
山川缭绕,草木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
10、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须臾、穷】
哀叹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尽。
1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曾、以】
这是说从事物变化一面看,天地间没有停止一瞬间;
1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苟、所有、虽】
若不是自己应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强取。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藏、适】
这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我和你一起享用。
1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庐冢】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墓边的屋舍。
15、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深、虽、穷】
探问它的深度,即使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1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之、极】
我也后悔跟他出来,却未能尽享游洞的乐趣。
1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志、其、孰】
用尽努力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
18、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我们在船中相互压着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天色发白了。
1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并谨慎选取别人说法的原因啊!
2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后世弄错流传文字而没办法说明白的人,怎么数得清呢?jAb88.coM
延伸阅读
古诗文阅读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文阅读”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古诗文阅读
第一章 文言文考点系统化复习
世主有先生①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王何为有忧也?”庄王曰:“吾闻诸侯之德,能自取师者王,能自取友者霸,而与居不若其身者亡。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是以忧也。”申公巫臣曰:“古之知道者曰先生,其楚王之谓也!”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日犹恐惧,思索贤佐。此其先生者也。
昔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御者曰:“何哉?”昭公曰:“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十人,无不曰:吾君,丽者也。吾发言动事,朝臣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也。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宋人迎而复之,谥为昭。此其后生者也。
昔郭君出郭②,谓其御者曰:“吾渴,欲饮。”御者进清酒。曰:“吾饥,欲食。”御者进干脯粱糗。曰:“何备也?”御者曰:“臣储之。”曰:“奚储之?”御者曰:“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曰:“子知吾且亡乎?”御者曰:“然。”曰:“何以不谏也?”御者曰:“君喜道谀而恶至言。臣欲进谏,恐先郭亡,是以不谏也。”郭君作色而怒曰:“吾所以亡者诚何哉?”御转其辞曰:“君之所以亡者太贤。”曰:“夫贤者所以不为存而亡者,何也?”御曰:“天下无贤而君独贤,是以亡也。”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于是身倦力解,枕御膝而卧,御自易以块③,疏行而去。身死中野,为虎狼所食。此其不生者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卷六》)
注 ①先生:犹言“先觉”“先醒”也。②郭:古代小国。③块:土块。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当:恰当,适合
B.宋人迎而复之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易:替换
解析 备:完备,周全。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译文: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
(2)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译文: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
(3)为君之出亡而道饥渴也。
译文: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
参考译文
历代君主有事先觉醒的,有事后才觉醒的,有(至死也)不觉醒的。过去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却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问道:“您为什么脸上有忧愁的神色呢?”楚庄王回答说:“我听说诸侯的品德,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和他在一起的人都比不上他自己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各位大夫的见解,就没有比得上我的了,我因此忧愁啊。”申公巫臣说:“古人所说的事先觉醒的人,就是楚王您啊!”庄王的德行配得上做人们的君主,他的声威使诸侯顺服,还每天担惊受怕的,想要寻求贤能的人来辅佐他。这就是那种事先觉醒的人。
过去宋昭公逃亡到国外,对他的车夫说:“我现在才知道我逃亡的原因。”车夫问他:“什么原因呢?”昭公说:“我穿好衣服站在那里,在我身旁侍候的几十个人,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个美男子。我说一句话,做一件事,朝廷中几百个臣子,没有一个不这样说:我们的君主,是一个圣人。我在朝廷或在内宫,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过失,我因此才会逃亡于外。”从此以后昭公改变了自己的心志和作为,安守正义实行正道,不到两年,他的美好声誉就传遍宋国,宋国人迎接他回国,再次拥立他做君主。(他死了以后,)谥号为昭。这是那种事后醒悟的人。
过去郭国的国君逃出郭国,对他的车夫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进献清酒给他。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给他进献干肉和干粮。他问车夫:“你车上的东西怎么这么齐全?”车夫说:“这是我平时储备的。”他又问:“那你为什么要事先储备呢?”车夫说:“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路上饥渴而储备的。”郭君说:“你知道我将要逃亡吗?”车夫说:“是的。”郭君说:“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劝告我呢?”车夫回答说:“您喜欢听谄媚逢迎的话,不喜欢听真实的话。我要是劝告您的话,恐怕在郭国灭亡以前就死了,所以我没有劝告您。”郭君变了脸色很生气地说:“我失去国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车夫就改变了自己刚才的话说:“您失去国家的原因是您太有才能了。”郭君又问:“有才能的君主不能保全自己的国家,反而失去自己的国家,是什么缘故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只有您一个有才能,因此您失去了自己的国家。”(郭君听了,高兴起来,)伏在车前横木上叹息道:“唉!做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么痛苦吗?”这时他感到身体疲倦,没有力气,头枕着车夫的膝盖睡着了。车夫抽出自己的腿,换上土块,远远地离开了郭君。最后,郭君死在荒野,被虎狼吃掉了。这就是那种至死不醒悟的人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3~5题。
陶潜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②也。常
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素简贵,不私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③》。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④上人。性不解音,而蓄琴一张,弦徽⑤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琴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二,所有文集并行于世。(《晋书陶潜传》)
注 ①不吝情:真率自然。②晏如:安然。③来:语气助词。④羲皇:古帝伏羲。⑤徽:系琴弦的绳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夏日虚闲 虚闲:空闲无事
B.亲旧知其如此旧:老朋友
C.为乡邻之所贵贵:敬重
D.弦徽不具具:详细
解析 全:具备。
4.对下面三句话中加点的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性不解音 (3)解印去县
A.三个“解”字的意思完全相同。
B.三个“解”字的意思各不相同。
C.前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D.后两个“解”字的意思相同。
解析 (1)解释。(2)通晓。(3)解下。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译文: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关键词:甚解、会意)
(2)素简贵,不私上官。
译文:向来简朴自爱,不在暗中巴结上司。(关键词:素、贵、私)
(3)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
译文:我不能为了区区俸禄而向他弯腰行礼,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关键词:折腰、拳拳、事)
参考译文
陶潜,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为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说:“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地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这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在私下巴结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夏月空闲的时候,就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凉爽吹来,自称为伏羲一样的人。本性不通晓音乐,而准备了一张琴,琴弦和琴绳都不具备,每当朋友聚会,就抚琴和唱,说:“只图懂得弹琴的乐趣,何必去管琴声的好坏呢!”在宋元嘉中死,当时六十二岁,他所有文集在当时很流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7题。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
B.直木先伐伐:砍伐
C.辞其交游交游:交往
D.鸟兽不恶恶:厌恶
解析 交游:动词作名词,朋友故交。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译文: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关键词:饰、知、惊、愚、明、揭)
(2)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译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
(3)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
译文: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参考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养晦,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
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昂。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当是之时,赵几霸霸:称霸
C.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获罪,犯罪
D.文吏以法绳之绳:捆绑
解析绳:纠正,制裁。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①冯唐以孝著②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①乃复问唐曰②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①陛下虽得廉颇、李牧②虽累百世,垢弥甚也
D.①委任而责成功②蟹六跪而二螯
解析A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身份。B项①副词,表两事顺承,于是,才;②副词,仅仅,只。C项假设连词,即使。D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而且;②连词,表并列,又。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冯唐“有识见,性耿直”的一项是( B )
①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②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③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④上怒,起入禁中 ⑤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⑥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⑤⑥D.②④⑥
解析①介绍冯唐的至孝、官职,④是文帝的情况。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藏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解析这篇传文主要采用对话描写,因而“许多细节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译文: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关键词:奈何、辱、间处)
(2)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译文: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关键词:家人、安,状语后置句)
(3)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译文: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关键词:赦、以为)
参考译文
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
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昂。文帝正以匈奴入侵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冯唐回答说:“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做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君主把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抵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他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为秦兵所虏杀。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的规章条令呢?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是不懂得任用的。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七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秘笈
1.教材迁移推断
高考时碰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应首先联想学过的教材中的典型句子。
2.上下文义推断
依据上下文意贯通的原则可以推断词义。例如第3题中的D项,“具”虽有“详细”之意,如“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但“弦徽不具”理解为“琴弦和琴绳都不详细”就讲不通了,所以D项错误。
3.语法结构推断
文言文非常注重句子的形式的锤炼,某些篇目甚至为骈体文或辞赋类文章,更是结构整齐,讲究对仗。同一位置上的词语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据此可以推知词义。
4.辨析词性推断
不同的词性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据此可以推断词义。如第6题中的C项,“交游”,应译为“朋友故交”。作“辞”的宾语,属于动词作名词。
5.句子成分推断
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副词充当。据此可以推知词义。如杜甫《兵车行》中“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中的“信”处在动词“知”之前,作状语,可以推断它解释为副词“确实”。
6.代入检验推断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
高一语文《扬州慢》知识点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扬州慢》知识点复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扬州慢》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而我如今看到却长满荠麦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简介: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背景: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字词:
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
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弥望:满眼。
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⑺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着名的都会。
⑼解(jiě)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⒀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⒁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⒃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练习题:
1.赏析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本词情感真切,贯穿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痛),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参考答案
1.以景结情故意虚写(想象)写那桥边的红芍药花,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不禁质问:(你)一年年为谁开得那样艳丽?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
2.上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以沉郁的笔触勾画了一幅荒凉凄婉的画面,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具体表现了战后扬州的荒芜萧条,情景交融地抒发了亡国之悲。下片先直抒胸臆说杜牧如果现在故地重游,也一定会大为震惊。战后扬州如此惨状,即使杜牧有杰出的才能也难以表达我此刻悲怆的心情后借景点染,二十四桥水波荡漾,冷月悄然,以冷清荒寂之景表达黍离之悲。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把握表达技巧。首先务必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达技巧。如何判断,不妨从理解诗人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而诗中写了什么入手。诗人要写什么,包括要写什么景,什么物,什么人,要表达什么情感。诗中写了什么则是理解诗中具体写了什么。如诗人要表现环境的寂静,却写了声音,就是以动衬静;诗人要写荷花,却写周围的环境,是用环境烘托。如该题中运用的以景结情。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全词分为上下两阕。但两阕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着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的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词的下阕,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高一语文《上邪》知识点复习
高一语文《上邪》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翻译: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简介: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此诗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情,充满了磐石般坚定的信念和火焰般炽热的激情。全诗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新颖泼辣,深情奇想,气势豪放,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背景:
《上邪》为《铙歌十八曲》之一,属乐府《鼓吹曲辞》。
《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认为当与《有所思》合为一篇。《有所思》是考虑决裂,《上邪》则是打定主意后做出更坚定的誓言。《乐府诗鉴赏辞典》认为两者相互独立。
字词:
上邪!: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相知:相爱。
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陵:山峰、山头。
震震:形容雷声。
雨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
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
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练习题:
1.给下列字注音:
(1)夏雨雪()
(2)饮马长城窟行()
(3)夙昔梦见之()
(4)入门各自媚()
(5)遗我双鲤鱼()
(6)唿儿烹鲤鱼()
答案:依次为yù、yìn、sù、mèi、wèi、pēng。
2.解释下列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
(2)长命无绝衰;
(3)夙昔梦见之;
(4)展转不可见;
(5)谁肯相为言;
(6)长跪读素书;
答案:(1)结为知己。(2)使,令。(3)早晚。(4)同“辗转”,这里指丈夫在他乡特别地漂泊。(5)问讯,告诉讯息。(6)古代坐姿,表示恭敬。
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3)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答案: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也知道天寒的滋味。/书信的前一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书信的后一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4.《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感情的?
答案: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层层推进,一口气列举了五种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成俗语
1.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2.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4.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5.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6.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7.饿殍(pi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0.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11.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12.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13.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4.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15.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6.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17.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18.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19.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20.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1.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22.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23.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24.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2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6.恫瘝(ɡ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27.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28.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29.白头偕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30.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31.忐忑(tǎnt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32.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3.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34.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5.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36.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37.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38.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39.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40.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唐已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41.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42.李广难封: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43.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4.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45.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6.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47.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48.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49.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50.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51.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52.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53.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54.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55.兢兢(jīnɡ)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56.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57.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58.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59.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60.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