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30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杨利伟出征太空在我国航天史上的伟大意义
2.能分析文中的场面描写及其作用
3.能分析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
1.杨利伟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
三、学习难点
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四、教学设计
通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唤起民族自豪感。学习文本看不同人物的民族自豪感介绍外国航天成果,唤醒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安排一教时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的记录片观看要求:观后谈谈体会,这是怎样的一次飞行
第二板块文本阅读思考题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3.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集体讨论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是等待与送行的场面;二是杨利伟出征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庄重而热烈。一句简单的景物描写衬托场面的热烈,送行人员的装束打扮体现场面的庄重,人们的表现反映心情的激动。第二个场面庄严而豪迈。具体体现在杨利伟的报告,李继耐的命令,杨利伟的敬礼、拥抱与挥手上。2.杨利伟的优秀主要表现在: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3.议论性语句示例: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出征。(突出了这次航天飞行对个人和民族都具有伟大的意义)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突出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随着杨利伟标准的敬礼,……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突出这次飞行的里程碑意义)
课后学习1.词语积累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体会。
资料:
美国航天史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发展概况
20世纪初,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T.von卡门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导弹。陆军在W.von布劳恩等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C火箭(红石导弹作为第一级)发射卫星的轨道器计划。美国海军利用V-2火箭技术研制海盗号探空火箭,并从l949年开始飞行试验。美国空军于1954年开始研制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并提出以这种导弹为基础发射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导弹的研制,美国决定由海军以海盗号探空火箭为基础,研制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在执行先锋号计划的同时抓轨道器计划。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1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美国在1958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
美国的航天活动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分别由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独立的科研和试验机构、发射基地和测控系统,并与政府其它部门、高等院校和私营企业广泛协作。美国主要的航天器发射场是空军东靶场、西靶场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从1958年到1984年底,美国使用了8种运载火箭:先锋号、丘诺号、红石号、雷神号、宇宙神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土星号和航天飞机,共发射了1019个航天器,居世界第二位,耗资约1700亿美元。
载人航天
从1961年至1984年底,美国先后实现了5项载人航天计划,完成46次载人航天,耗费约500亿美元。1961年5月A.B.谢泼德乘水星号飞船首次完成轨道飞行。1961年9月组建约翰逊航天中心,它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载人飞船,选拔和训练宇航员。印年代实现了水星计划、双子星座计划和阿波罗工程。通过前两项计划,解决了载人上天和返回的问题,试验了飞船的轨道机动、交会、对接和宇航员出舱活动等技术,为实施阿波罗工程奠定了基础。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先后有6艘阿波罗号飞船完成了月球航行,12名航天员在月面上进行了科学考察。70年代美国重点实行两项计划:天空实验室计划和航天飞机工程。1973。1974年间以天空实验室为空间活动基地,先后有3批宇航员乘阿波罗号飞船上去工作,开展了生物学、天文学、地球资源勘测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实验。航天飞机于1972年开始研制,1981年4月首次试验,1982年11月投入使用。
深空探测
美国深空探测的目标是考察太阳系内的天体和行星际空间环境,重点是月球和火星,其次是金星、水星、木星和土星。1958。1968年间先后用先驱者号探测器、徘徊者号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和月球轨道环行器等考察了月球,包括拍摄月面照片和分析月球土壤,为实现载人登月提供了科学资料。火星探测器主要有水手4号、水手6号、水手7号和水手,9号以及海盗1号和海盗2号。1962年发射的水手2号和1967年发射的水手5号先后在离金星35000公里和7600公里处掠过,测量了金星的大气密度和表面温度。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5日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先驱者11号分别于1973年12月和1974年12月掠过木星,探测了木星的辐射带和大气层,拍摄了木星极区的照片。先驱者10号于1986年穿过冥王星的平均轨道,成为飞离太阳系的第一个航天器。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l号和旅行者2号于1979年飞临木星,首次临近观测了木星环、大红斑和3颗木星卫星。然后又于1980年和1981年先后飞近土星,拍摄了土星的照片,提供了关于土星环结构的新资料并发现了土星的新卫星。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21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1年9月20日,中国成功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物理探测卫星。
1982年10月7日-16日,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84年4月8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1986年2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实用通讯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第一颗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1988年9月14日-27日,我国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1990年7月16日,中国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总载荷7.4吨的模拟卫星和巴基斯坦卫星。
1991年2月22日,长空一号无人机系列研制成功。
1997年8月2日,我长征三号乙成功将美国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7年9月2日,我国长二丙改进型火箭首发成功。
1997年10月17日,我长征三号乙将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1997年12月8日,我长二丙改进型火箭首发铱星成功。
1998年3月26日,长征火箭将两颗美国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8年5月30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中卫-1号卫星。
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
1999年5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试验卫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升空。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发射,神舟三号的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
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世界航天史十个第一
1第一颗人造卫星
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2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3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4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5第一个登月的人
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6第一个太空站
前苏联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太空站,是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并接纳了三名宇航员。
7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美国第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飞向地球轨道,绕地球飞行36圈,历时54小时20分钟。
8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
美国46岁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于1984月2月7日,在不系安全带的情况下走出机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男宇航员。
9第一个在舱外层空间作业的女宇航员
前苏联的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于1984年7月25日走出正在太空运行的前苏联礼炮7号太空站舱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舱外层空间作业的女宇航员。
10第一次完成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
前苏联联盟T-15号,于1986年3月12日完成与和平号太空站相接后,直至5月5日飞离和平号太空站300公里的礼炮7号,并与礼炮7号太空站对接成功,第一次完成了两个太空站之间的联络飞行。

相关知识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的经过。
2.时间与空间的和谐结合。
3.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文章结构层次的巧妙安排。
2.通讯语言表达的灵活丰富。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2.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影视资料;投影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1.直观形象观看、阅读影视片段播放“飞船”测控回收资料
2.概括影视资料主要内容概括、整理、组织交流、评价
3.本通讯是如何记录整个测控回收过程的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此通讯的层次布置任务,引导思路
4.结构层次的巧妙安排表现在哪里观看投影仪,谈体会展示投影资料,引导讨论
5.科技通讯的语言准确严密找例句,加以分析引导点拨,组织交流
6.研读飞船返回部分,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学生默读、感知、发言交流组织交流、评价
7.拓展写作“探究练习三”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撰写小论文布置任务,组织写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组织观看影视资料片段:“神舟二号”无人飞船测控回收
二、学生概述测控回收过程。
三、学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字词障碍,从结构上分析本文内容如何展开
参考: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等基本情况,点明本通讯所要着重报道的主要内容,领起下文。
回收过程:
第一阶段:飞船变轨
第二阶段:轨道维持
第三阶段:返回控制
第四阶段:飞船返回
四、出示投影资料:
大标题:决战太空
小标题:
1.10日21时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飞船变轨
2.12日20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轨道维持
3.16日18时南大西洋“远望三号”船返回控制
4.16日19时内蒙古中部地区飞船返回
思考:这样组织材料有什么妙处?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
时空巧妙结合。总体以时间为序,按照飞船返回的操作过程报道事件,又突出写几个关键的阶段,把一个复杂的过程写得完整清楚,也突出了“决战”的几个主要方面。作者在按时间顺序、事件过程组织材料的同时,又极为自然地变换着空间,使时间、空间和谐自然的结合,这是本通讯在结构安排上最显著的特点。
五、分析下列例句加点词语的作用:
不久,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表明,飞船以按照指令成功进行了轨道调整。
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参考:
1.“从飞船上传回的数据”说明后边结论的依据来源,既更准确,又更可靠。
2.“按预定计划”,说明飞船的飞行是正常的,是计划之中的。
小结:
修饰限制性词语的应用,体现了科技通讯语言的精确严密。很好地体现了本通讯科学性、严肃性。
试从文中找出其他的句子加以分析。
六、研读“飞船返回”部分文字,本部分文字用到哪些表达方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参考:
叙述、说明、议论和描写自然结合,效果理想,增强感染力。如对蒙古大草原夜景的描写,对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的原因的说明,最后一句的议论等,浑然一体,和谐自然。
七、拓展写作训练:探究联系三,自行搜集资料,撰写小论文。
教学点评:
教师教学目标明确:结构特点与语言特点,语言上既抓住科技通讯准确严肃的特点,又抓住本通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这两方面找突破口,既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把握教材内容,又能从实际写作上给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效果明显。
授课方式上,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能动性,既锻炼学生的视听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概括与表述能力。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较好地体现。
课堂延伸与课内实践紧密结合,没有脱节。课内实践注重能力意识的培养,课外延伸在检验课内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学习习惯,任务有针对性,培养目标、方式正确,思路清晰。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3.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学习理解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培养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课前准备
收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有关资料;扫清文字障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飞天感受
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实况录像,注意如下画面:
1.发射场的壮观场面
2.杨利伟出征的装束
3.杨利伟登上神舟五号飞船的画面
2003年10月17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喜讯传来,举国欢腾,举世瞩目。请看西方媒体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论。(出示材料)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读完后请大家即兴用一句话说出你此时的感想。
二、激情朗诵,感受现场气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记者廖文根撰写的通讯《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重温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前的场景。我们先来把这篇通讯朗读一遍。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朗读时声音应该稍微高昂一些,语速要稍微快一些,但要保证吐字清晰,不浑浊,感情充沛,能感染人。男女以小节为单位轮流播音,女同学先播,男同学随后,轮流播出。)
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2.课文记叙过程主要由几个场面构成,还插入了什么内容?
3.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四、了解常识,初步明确通讯特点
读完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与其它通讯、消息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采用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自主合作探究质疑
用鉴赏的眼光谈谈本文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本文从细微之处入手写大场面的写法,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小组讨论
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板书:坚强的意志丰富的经验强健的体魄爱国的情怀从容的心理果敢的作风
(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回答)
七、体验反思
完成中国首次载人太空人物的杨利伟,在从内蒙古乘坐专机返回北京途中,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记者曾问起他在飞船上想些什么,假如你是杨利伟,你会怎样回答?(在同学们的设想表达完成之后,找来相关报导比较一下,看谁的设想最合理?)
八、布置作业
谈谈文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地方,并写成一篇200左右的鉴赏短文。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七下)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苏教七下)”,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场面描写是重点,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是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本篇文字较简练,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读懂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意义,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就要予以肯定,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导人: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国首位航天员即将出征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讯,了解当时人们为英雄送行的场面,理解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作者介绍。

让学生起来介绍: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

二、自主学习

师: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要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4.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5.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2。)

绥宁瞩目苍穹瞬间问鼎浩瀚
要求:让一学生站起来读,如果有读不正确的,找其他同学站起来纠正。
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重要意义。
明确:(文章记述了人们为英雄杨利伟进行首次航天载人飞行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义:此事件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能脱离课文内容。
3.从文中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内容,仔细阅读,并加以赏析。
明确:引导学生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加以赏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4.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加以证明。
明确:(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有关词语是:2003年10月15日、5时28分、5时30分。)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把喜欢的原因同位交流。(同位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6.重点研讨课文第3、4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找出选文中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分析其作用。

③文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杨利伟和送行的人们;人们为英雄杨利伟送行。
②“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作用: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意思对即可。)
③排比。)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间不进行。)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伸延”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廖文根
1.了解人们送英雄出征太空的场面。
2.理解中国首位航天员出征太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