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文艺

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文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古代的文艺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相关推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专题二中国现代科技和文化
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
1964.10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5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66.10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5.11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
1983年“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年“银河–II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历史意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二、新中国的教育
(一)扫盲教育
1、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2、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二)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含义
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3、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
1、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2、1958年教育大革命;
3、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4、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6、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三、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2、文化方针制定: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成果: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史学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
(三)文艺的春天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见教材130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复习提纲: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专题一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单元主题:西学东渐(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巩固清政府统治)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4、与顽固派论战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五、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③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陈独秀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
然科学的发展;
③局限性: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六、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
4、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七、毛泽东思想
(一)历史背景: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
(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
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
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
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
①“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四)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作用: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创造性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继往
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八、邓小平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
(二)形成和发展过程:
1、1978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实现伟大转折;
2、1982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
于”标准)
3、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4、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5、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
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6、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计划手段互补)
7、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8、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作用:①指导了改革开放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
③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二次历史性飞跃

九、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一)背景:
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2、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3、建设中国特色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
(二)主要内容
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形成过程:
1、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
2、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三)历史意义
1、性质特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作用: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武器;
②是新世纪全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
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中央制度(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中央制度(岳麓版)

中国古代的中央制度

、了解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分封制

()概念: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族姻亲和功臣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目的:巩固。

()分封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作用:

周人的范围扩大;

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大与小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但在本国为大。

()作用:

确立了整套土地、财产和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

有利于凝聚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国”和“家”密切的结在起。

、列举从汉到明清制度演变的史实

、汉武帝:西汉的中、外朝制度;东汉“虽置公,事归台阁”总揽

、唐朝省部制:

()结构:

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分为,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初强化中央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两方面)

()措施:

收精兵:原则是统与调分离,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分为(实行府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影响:加强了中央,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元朝:元朝废省,实行省制,即中书省。

、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而为,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清朝设立军机处:

:雍正间

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裁决,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制度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产生条件。

、产生的历史条件

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

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的前提);

多山、多港、多岛的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观念。

、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制

城邦政体的特点:(城邦自治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

、知道雅典的主要内容,认识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的确立:梭伦,将国家引上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雅典的基本特点:、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直接

、体现:(雅典机构的组成)

大会:最高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切;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百人议事会: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法庭:常司法机关。最大限度保持,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017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造纸术发明:西汉。改进: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1、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

指南针发明: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

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技术保证。

火药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实践有关。使用:唐末用于战争。

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印刷术1、唐: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发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有《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擅长狂草。

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绘画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

⑴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⑵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以现实主义为其创作风格,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⑴《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代表:屈原的《离骚》。

3、汉赋:汉代的一种文体。

4、唐诗“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狂放炽烈,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诗风忧国忧民。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

6、元曲: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7、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