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英语复习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2

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碳与碳的化合物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马新中学
【设计思路】
本课旨在通过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气体的制取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自然界中的转换;掌握实验室制取O2、CO2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干燥和净化装置,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2)学会O2、CO2的制取并能进行对比;
(3)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4)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干燥和净化装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O2、CO2的实验室制法;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4)气体干燥和净化。
【教学难点】
对气体进行干燥与净化,多功能瓶的使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3分钟小测,老师巡视,统一收好批改。学生独立完成对上一节课知识的巩固,为本节课学习做准备。
课件展示:猜谜语,你行吗?讨论、回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引入:谜语中提到的O2、CO2在空气中的含量稳定,那么在自然界中它们是如何实现循环的?回答引出考点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课件展示:考点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观察、回忆知识复习、巩固。
课件展示相关练习;提问、评讲。完成学案上对应的练习培养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设问:自然界中O2、CO2可以实现循环,那在实验室如何制取这两种气体并进行净化、干燥?
课件展示:考点二知识网络
气体的制取和净化观察知识网络引入考点二、让学生了解知识结构
(一)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实验室制O2、CO2的原理,请用化方程式表示出来。书写四个化学方程式。复习两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提问:实验室选择什么装置制取并验满、检验、收集O2、CO2?完成学案上对应表格、回答复习O2、CO2的验满、检验和收集方法。
转折:由氧气、二氧化碳我们来归纳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思路和方法:(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1、发生装置回忆,回答问题:
①反应物的状态;
②反应条件。
回忆两种重要的发生装置
2、实验室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有几类?气体的收集装置如何选择?课件展示相关装置图。①密度;②溶解度。
排空气法(向上:密度比空气大,向下:密度比空气小)
排水法(难溶或微溶于水)加深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课件展示相关练习,提问,讲解。完成学案纸上2~5题。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三)气体的净化
气体净化的定义及常用于气体净化的试剂。跟随老师观看课件。
投影:例题思考,讨论,回答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气体的干燥
干燥的概念及常见气体干燥剂。
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气体干燥装置,说说各自的干燥范围。跟随老师观看课件。通过实验装置加深知识的记忆,对装置进行观察,活跃课堂思维能力。
课堂反馈:课件展示相关练习。
提问,讲解。思考,完成练习,回答。对复习的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培养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扩展知识:多功能瓶的用途用哪些?装置展示。1、收集气体;
2、洗涤(或干燥)气体;
3、测气体体积。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课堂总结跟随老师观看课件。总结归纳,加深记忆
作业布置:学案纸上的《中考链接》。
【板书设计】
考点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考点二、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
(一)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
(三)气体的净化
(四)气体的干燥
多功能瓶的使用

相关阅读

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碳的几种单质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碳的几种单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1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

二.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1.重点: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难点: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3.疑点:碳和炭的区别是什么,

4.解决办法

(1)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演示试验、学生动手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理解木炭的吸附性。

(2)教师运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等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3.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

本章主要是较为全面、完整地学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方面。从学习研究物质的角度看,本章具有典型性;从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讲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以木炭为例简介了无定形碳。通过对碳单质的学习,掌握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这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氧气和氢气两种气态非金属单质,从这章开始学习碳及其化合物。首先学习碳的几种单质。

[板书]:一.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二.金刚石和石墨。

[教师活动]:(1)演示玻璃刀裁玻璃。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用列表法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79页,用列表法总结出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生用手摸铅笔芯粉末。

(3)石墨导电的实验。

[目的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自己动手实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金刚石和石墨特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及用途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而不透明的鳞片固体

硬度

最硬

最软的矿物之一——有滑腻感

熔点

很高

很高

导电性

良好

用途

①装饰品②钻探机钻头③刻刀

①铅笔芯②电极③高温润滑剂

[教师提问]: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为什么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异?

[教师活动]:采用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条,把金刚石、石墨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指出两种“建筑物”外形不同,牢固程度也存在差异,并绘出简单的图形。通过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这句关键词语。

[总结板书]:2.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碳原子排列不同。

(1)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单质。由此可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多种单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如红磷和白磷。

三.无定形碳

[讲解]: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也是碳的单质,它们通常称为无定形碳。下面我们主要以木炭为例,学习它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80页最后一段,列出木炭的物理性质。

[实验]:演示实验5-2、5-3。

[提问]:在实验中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红色颜料到什么地方去了?木炭为什么具有吸附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木炭的结构特点方面进行思考,并解释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

[板书]:1.木炭的物理性质

(1)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2)木炭具有吸附能力(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的表面积较大)。

[教师活动]:展示简易净水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目的意图]: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动手实验的能力。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第8l页,总结焦炭、炭黑的用途。

(2)阅读“黑火药”选学内容。

[目的意图]:联系我国古代发明的黑火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板书]:2.活性炭、焦炭、炭黑的用途

(四)总结、扩展

1.碳和炭的区别。

碳:是指碳元素,只用作化学用语,在表示元素和含碳的化合物时使用。

炭:是指具体的物质。如:炭黑、木炭、活性炭等,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介绍C60新单质及我国在C60的超导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科教兴国”的意义。

四.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教材第82页习题1、2、3。

碳和碳的氧化物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碳和碳的氧化物》,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与碳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和碳的化学性质。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支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学生在学习了元素
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的知识后,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是顺理成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前几单元里已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跟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碳的单质的基础上,学习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等,认识碳酸及碳酸盐,为今后学习酸、碱、盐、金属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并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形成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形成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难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思路:在进行碳的单质时,应注意联系自己生活中用刀或见到的物质以及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来分析它的结构、性质及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要积极参与活动与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物质状态和性质的关系,学习碳的氧化物时应注意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及社会实际分析归纳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本单元时,要“突出典型、体验探究、挖掘本质、揭示规律、掌握类型”,这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科学方法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以图代文,以帮助学生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图形,理解图示涵义,掌握图示有关知识,想象、推测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为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奠定必备的基础。
中考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用途是历年来中考必考内容。预测今后中考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的开放性、综合型题目会有所增加。特别是运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分析其用途,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对环境报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的考查将会迅速成为热点,关于碳单组织及一氧化碳,今后中考命题会将其他气体或单质碳与一氧化碳组合,比较其异同点,找出鉴别、分离、除杂的方法,或将气体燃烧,通过对其现象的观察、产物的检验,推断气体的组成,或运用关于新的单质碳及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研究成果作为新信息,考查有关基础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将会增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
引入:钻石的燃烧的故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碳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金刚石、石墨和碳60。
讲述:金刚石、石墨和碳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它们的性质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板书:1、金刚石、石墨性质比较
金刚石石墨
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灰色细鳞片状固体、有金属光泽
硬度自然界存在最硬的物质最软物质之一,光滑
熔点很高高、耐高温
导电不导电导电性良好
导热无良好
用途钻头、刻刀、装饰品高温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结论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无定形炭
物质用途
活性炭净化多种气体、液体、防毒面具(吸附是物理变化)
焦炭冶炼金属
炭黑油墨、鞋油、颜料;鞋底、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填料,增加耐磨性
3、碳60和碳纳米管
新型应用材料
小结: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课堂练习:1、石墨能导电,金刚石不能导电是因为它们的()不同
2、实验测得某种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
A、一定是金刚石或石墨中的一种
B、可能是一种碳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C、一定是碳元素的单质
D、一定是金刚石、石墨、和碳60组成的混合物。
3、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冰箱里用来除异味的是()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拓展
引入: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不一样,但化学性质相似,主要决定于碳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
讲述:碳的化学性质
1、碳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根空气、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例如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我们谈些的档案资料均要求用碳素墨水书写。
课堂练习: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存”,这句广告词体现了钻石的性质为()
A、硬度大B、化学性质稳定C、熔点高D、外观美丽
2、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为单质?
2、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反应有两种情况)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
(2)不充分燃烧(氧气少):
3、还原性:高温下,碳可与氧化物发生反应
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试管口向下倾斜
(3)CuO粉末要和木炭粉均匀混合

拓展: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放热)
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吸热)
碳还原金属氧化物
C+MxOy====M+CO2
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
C+CO22CO

课堂练习:用过量木炭还原氧化铜时,试验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A处现象为,B处实际可确定反应是否发生,它应为,该实验结束时应先,再,a处导出的气体应,以免造成空气污染。该实验证明了碳具有性,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操作步骤顺序
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
3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三、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
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复习引入: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
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
(1)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
(2)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

收集装置的确定
(1)排气法
气体性质收集方法装置注意事项举例
密度比空气大,不与水发生反应向上排空气法

瓶口盖玻璃片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CO2、O2
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导管插入集气瓶
底部H2
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导气管不宜深入集气瓶过长O2、H2、CO
讲解并板书: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固体药品:石灰石和大理石
液体药品: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重点)
注意:(1)不能用H2SO4代替盐酸,因为
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了碳酸钙与酸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
(2)不能用Na2CO3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粉末,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3)不能用浓盐酸,因为农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3、发生装置(固——液反应不加热)

4、收集方法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验满: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收集的二氧化碳已满。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把石灰石放在石灰窑里,经过高温煅烧,就值得生石灰,同时得到副产品二氧化碳。
CaCO3===CaO+CO2↑
7、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内导管刚露出塞子即可
(3)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4)把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液封
(5)收集气体,到期不思念一定要插入集气瓶底部
(6)检验是否集满
拓展: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含有碳酸根化合物的样品,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样品中有碳酸根离子。
课堂练习:1、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式可能相同D、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2、比较CO2、O2的制法
项目
气体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原料
试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验满
O2
CO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拓展
复习引入: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性质用途
状态固体——干冰舞台效果、人工降雨、制冷剂
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法收集
溶解性可溶于水碳酸饮料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实验)
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C2CO(吸收热量)
课堂练习:1、燃烧很旺,通风良好的煤炉中常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底层:C+O2CO2(放出热量)
中层:CO2+C2CO(吸收热量)
上层:2CO+O2CO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
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把混合气体点燃
2、要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有。
3、抹墙壁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墙壁逐渐变硬的原因。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1)促进植物的光和作用(2)制冷剂(3)人工降雨(4)温室肥料
2、温室效应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拓展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
[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
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
[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
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2.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3.首先室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4.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
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教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演示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分析:
[交流]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
教学过程教学拓展
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提问]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追问]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回答]是还原反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4.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CuOCu+CO2
[思考]分析该反应的特点,试谈谈它的用途。
[回答]同焦炭一样,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设问]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
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考题回顾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人
体内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
A.CO2B.COC.SO2D.N2
如图所示,将集气瓶中二氧化碳
气体沿烧杯壁倒入烧杯中,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实
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③二
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④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酸⑤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A.①⑤B.③④
C.④⑤D.②③④
3.要区分二氧化碳、氧气两瓶无色气体,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B.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C.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口内
4.盛放石灰水的试剂放置时间长了,在瓶口会形成一些白色粉末,写出生成白色粉末的化学方程式。

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学习目标: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4.了解木炭与活性炭的吸附性,及与此相关的一些用途。
5.通过对金刚石、石墨、C60的了解,体会物质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金刚石、石墨、木炭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习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碳的单质有、和等,由于它们的不同,导致它们在物理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
2.金刚石和石墨的比较
名称金刚石石墨
外观
导电性
硬度
导热性
用途
3.木炭和活性碳
木炭和活性碳具有性,可以用作吸附剂,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消除异味和吸收有毒气体。
4.C60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中有个原子,它形似,故称为足球烯,性质很,它应用于、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温馨提示:(1)“碳”与“炭”的区别:“碳”是指碳元素、碳原子,并不是指具体的某种物质;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2)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吸附过程是物理变化。
课内导学
【引入】多媒体展示金刚石、石墨以及C60样品。
【图片展示】
【提问】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它们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指导学生订正课前预习1、2
【讲述】实验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都生成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1)燃烧产物是什么?(2)它们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设问】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但它们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为什么?用视频演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并加以说明。
【演示实验】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课本P105实验6-1)
【提问】木炭、活性炭为什么能除去有色气体、色素或异味气体?
指导学生订正课前预习3
有效训练
1.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中混有杂质就呈现不同颜色,蓝宝石和红宝石用来制作戒指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来作润滑剂
C.铅粉和少量石墨粉制作铅笔芯
D.活性炭可作冰箱的去味剂
3.以下四种型号的铅笔中,石墨含量最大的是(),粘土含量最高的是()。
A.4BB.HBC.4HD.2B
4.防毒面具滤毒罐内盛放的物质是()
A.石墨B.活性炭C.焦炭D.生石灰
5.化学物质中有一种由多个五边形和六边形组成的形似足球的笼状分子,称为“足球烯”(如右图示),化学式为C60。关于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单质B.属于混合物C.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D.足球烯是实心的
课后延伸
1.化学中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2和COB.金刚石和石墨C.冰和水D.液氧和氧气
2.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3.“轻轨列车”是近年来新兴的交通工具,具有无污染的优点。当轻轨列车开动时,在轻轨列车跟架电线的接触点上,由于高温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接触点上的材料应具有耐高温、不易氧化、能导电的性质。你认为选用该接触点上的材料,较为合适的物质是()
A.金刚石B.石墨C.铝D.铁
4.4.8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13.2gCO2和10.8gH2O,该物质的组成为()
A一定含有C、H、OB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C只含C、HD只含C
5.生锈的铁锁难以打开,把少许铅笔芯粉末放进锁眼,钥匙转动几下即可打开,高温下工作的机器,常用石墨粉末作,这与它具有层状结构有关。
课前预习
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但随着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具有性和性。
2.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碳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充分);
碳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不充分);
木炭还原氧化铜;
木炭还原氧化铁。
第二课时
课内导学
一、碳的化学性质
阅读课本P107并观察图6-6学习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
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
1.可燃性:
提问: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述:木炭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
如氧气不足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
【复习提问】请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2.还原性【演示实验6-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1)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现象
分析
(2)焦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用途: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工业。
有效训练
1.古代的字画经久不变色,其原因是()
A.颜料质量好B.字画保存得好
C.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D.因为是黑色的
2.下列关于碳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碳和氧气反应时,产物只能是二氧化碳
B.碳和氧气反应无论生成物是什么,都要放出热量
C.炽热的碳能还原二氧化碳
D.碳和氧化铜反应中,碳有还原性
3.以下四种型号的铅笔中,石墨含量最大的是(),粘土含量最高的是()
A.4BB.HBC.4HD.2B
4.据报道,科学家己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一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膜片属于单质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化合物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5.某黑色粉末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红色物质和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可能是()
A.氧化铜和木炭B.二氧化锰和氧化铜C.木炭粉D.四氧化三铁和木炭
课后延伸
1.电子技术离不开高纯硅,硅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工业制硅的原理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A.SiO2B.CC.COD.Si
2.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全球变暖。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1)人和动物的呼吸(2)植物的光合作用(3)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和森林遭到破坏(4)畜牧业
A.(1)B.(2)C.(3)D.(4)
3.埋木桩前,要把埋入地下一段的表面用火微微烧焦,这是利用碳在常温()
A.化学性质不活泼B.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水性D.具有吸附性
4.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⑴在此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⑵实验时,酒精灯加铁丝网罩的目的是。
⑶此反应说明木炭具有性,可用来。
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会变红,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几块活性炭振荡,会,原因是活性炭有性,
这和明矾净水时的吸附原理。
6.继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C60分子后,1991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管状的碳单质——碳纳米管。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常温下C60分子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简要说明理由。(2)设计一个方案,证明C60分子和碳纳米管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2.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和收集方法。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重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
学习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比较。
课前预习
1.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和。
实验室里制取CO2的原理是。
收集CO2的方法是。
检验CO2的方法是。
验满CO2的方法是。
2.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反应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不加热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_________。
课内导学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
阅读课本P109完成下列学习
(1)药品是和
(2)实验室里制取CO2的原理是。
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①发生装置选择图中的
②收集装置选择图中的

1.确定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1)反应物的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二氧化碳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
(1)二氧化碳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4)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验满方法:。
四、操作步骤

给上图各步骤进行命名(1)(2)
(3)(4)(5)
四、[比较归纳]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室制O2实验室制CO2
药品
反应原理
发生
装置反应物状态
反应
条件
收集
装置气体
密度
气体溶解性
检验
验满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有效训练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大理石跟浓盐酸反应
C.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D.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仪器是()
A.漏斗、集气瓶、水槽、导管B.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
C.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管D.大试管、单孔塞、集气瓶、导管
3.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G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②。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填在下列横线上:①;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通入。
课后延伸
1.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1)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用氯酸钾和少量高锰酸钾共热制取氧气;(3)电解水制取氧气;(4)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设计合理的是()
A.只有(2)B.(1)(2)C.(2)(3)D.全部
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酸钙,第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充分煅烧,两个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多B煅烧生成的CO2
C.两个反应生成的CO2一样多D.无法判断
3.已知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用碱石灰和硫酸铵两种固体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氨气。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装置。
4.将洗净的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3)放在一个玻璃杯中,往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1)(2)。
5.将100g碳酸钙与足量盐酸反应,问产生CO2的质量是多少?

6.现有A、B两个塑料瓶,A瓶内盛有CO和O2的混合气体,B瓶内装有纯净的CO2气体。某同学为了验证CO与CO2的某些性质,从野外捉来两只健康的蝗虫,分别放入两个塑料瓶中,拧紧瓶盖。观察,两只蝗虫都很快死亡。请你根据该实验现象,帮该同学写出相应的结论:
A瓶实验说明:
B瓶实验说明: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学习目标: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
3.学会观察和描述有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学习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反应。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供给呼吸。
(2)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层蜡烛(已点燃)的烧杯中,层蜡烛先熄灭,层蜡烛后熄灭。这一实验证明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H2CO3,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碳酸很不稳定,会分解生成和,化学方程式为。
(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是因为它与反应生成了,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用途
(1)。(2)。
(3)。(4)。
课内导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实验6-3】学生利用课本P113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观察它的颜色、气味、状态
2.【实验6-4】向有两支高矮不同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
现象
分析
3.【实验6-5】向一瓶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
CO2
【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4.【演示实验6-6】根据四朵浸在石蕊试液的小花在不同条件下颜色的变化,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ⅠⅡⅢⅣ
现象
分析
结论
5.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的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原因是(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CO2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
(1)由于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
(2)CO2可促进植物进行作用;用作肥料。
(3)CO2可用作化工产品原料;
(4)CO2能溶于水,可制;
(5)固体CO2叫“”,易;可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
2.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1)概念:大气中的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2)产生的原因:
Ⅰ.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大气中的的含量不断上升;
Ⅱ.人类乱砍滥伐,遭到破坏,能够消耗大量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减少。
(3)危害: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释放大量有害气体,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农业减产等。
(4)预防措施:
Ⅰ.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Ⅱ.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Ⅲ.大力,严禁森林等。
有效训练
1.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窖中常聚集着较多的CO2B.CO2可做气体肥料
C.CO2可用于制汽水D.CO2有毒,人体不能吸入
2.干冰的粉末常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发出大量的水蒸汽B.干冰能产生大量的白色的CO2气体
C.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D.CO2可溶于水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4.长期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有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课后延伸
1.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
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2.检验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B.将燃烧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C.向瓶内倒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D.放入一只小动物,观察小动物能否存活
3.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①都具有氧化性;②都具有还原性;③都易溶于水;④都能跟碳反应;⑤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⑥都是氧化物;⑦都可用于灭火;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①④⑤⑧B.①③④⑤⑥⑧C.②④⑤⑧D.①④⑤⑦⑧
4.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5.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气体越来越多,气候也在不断变化,我国已经历了多个“暖冬”。
(1)造成气温变暖的主要物质是。(2)请举出防止“暖冬”现象进一步加剧的两项具体措施;。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小强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于生活中,进行下列探究。
(1)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
(2)小强同学在家里做了右图所示的小实验,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I)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由此得出有关CO2性质的结论是。
并依此性质确定的一个主要用途是。
②当蜡烛熄灭后,在玻璃杯口迅速盖—块蘸有石灰水的玻璃片(见Ⅱ)。观察到的现象是。根据Ⅱ中实验,(“能”、“否”)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原因是。
(3)新鲜的鸡蛋是有生命的(通过气孔进行生命活动,同时细菌也易从气孔进入),小强用石灰水浸泡后,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鲜,试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原理。
(4)小强把含碳酸钙95%的鸡蛋壳20g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已知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1.977g/L)(保留二位小数)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一氧化碳是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__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
2.一氧化碳燃烧时发出_色火焰,同时____,一氧化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根据一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它可以做____。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都是由_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_________,这种不同的分子构成,使得它们性质_________。
4.一氧化碳化学性质有_________性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它的主要用途是作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作_________剂。
5.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一氧化碳吸进肺里跟血液里的_________结合,使血液里的这种物质不能很好地跟________结合,致使人体缺少________。
6.用纯净的CO还原CuO时,试管中的CuO由_________色逐渐变为_________色;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课内导学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阅读课本P117总结CO的物理性质,并与二氧化碳进行对比。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
CO2
CO
二、CO的化学性质
1.CO的可燃性
现象
方程式
用途
2.还原性
现象
方程式
用途
3.毒性
三、填空:写出煤炉里炉层中的三层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上方;
中方;
下方。
提出讨论问题: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
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4.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
有效训练
1.下列有关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
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
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A.氢气B.碳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3.CO和CO2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B.都是氧化物,都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都能用碳和氧气反应制得D.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化合生成E;C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B,C,D,E,F。写出相关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
5.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课后延伸
1.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A.石灰水B.水C.炽热的炭层D.灼热的氧化铜
2.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
A.N2B.CO2和N2C.CO2和COD.N2和CO
3.可区别CO、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看颜色B.用石灰水鉴别C.闻气味D.看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4.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尼古丁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5.要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6.右图是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
(1),说明木炭具有还原性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
学习目的:1.了解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3.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学习重点: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制法
学习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前预习
一、碳的几种单质
1、刚石(C)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有优良的,润滑性。可用于制、干电池的、电车的滑块等
3.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4.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其中、具有吸附性。
5.C60分子有个碳原子构成,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3、还原性:(1)木炭还原氧化铜,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应用:
(2)木炭还原氧化铁,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应用: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发生装置:选用与实验室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3)收集方法:O2即能用法收集,有可用法收集。CO2只能用法收集。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则是。
验满方法:。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化学方程式为,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用途:(1)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中的,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中的
。(2)干冰用于、制冷剂。
(3)温室肥料(4)化工原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会引起。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1)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点燃前一定要检验)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的火焰,应用
2)还原性,化学方程式为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
课内导学
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碳的
单质金刚石

石墨
C60
碳的
氧化物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物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图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氧气
二氧化碳
三、本单元知识间的联系可用右图来表示。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效训练
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同点是()
A.密度都比空气大B.都可用于灭火C.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D.都是氧化物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煤气中毒B.活性炭吸附毒气C.实验室制氧气D.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3.鉴别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时,最简便的方法()
A.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B.测定3种气体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
C.将3种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D.比较3种气体的溶解度
4.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元素是()
A.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B.一定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具有可燃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
A.H2O、CO2B.H2、COC.CO、O2D.H2、O2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
课后延伸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干电池里的碳棒是用石墨制成的
②电冰箱除味剂是活性炭
③防毒面具用焦炭吸附有毒气体
④制糖工业用石墨来吸附有色物质
⑤金刚石不仅能划玻璃,还能装在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C.在蔬菜大棚中,适量补充CO2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D.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3.下列物质的四种用途中,有一种使用的原理不相同的是()
A.冰箱中放入去味剂B.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
C.用石墨做铅笔时加粘土D.滤毒罐中加入活性炭
4.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账本应用碳素墨水书写。这是因为()
A.碳能被氧化成稳定的物质B.碳能被还原成稳定的物质
C.碳能与纸的成分反应生成稳定的物质D.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5.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可燃物的燃烧B.动植物的呼吸C.光合作用D.燃料的燃烧
6.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A.一氧化碳B.尼古丁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
7.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易溶)。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的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图中的()
8.如图所示,将一截两端不封口的玻璃管,一端系上一个小气球,另一端穿过双孔橡皮塞;橡皮塞和一个U形管相连,向一个盛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迅速塞紧橡皮塞。
(1)观察气球变化现象是()
A.没有明显变化B.膨胀变大C.膨胀后又瘪下去D.比原来更瘪了
(2)打开止水夹,U形管左右的水位()
A.左高右低B.右高左低C.左右水位不变D.水全部进入到锥形瓶中
9.实验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纯净物B.化合物C.单质D.混合物
10.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11.C02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做化工原料C.制干冰D.温室中用做肥料
12.试管时盛有黑色粉末,加热后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此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种黑色粉末是()
A.氧化铜B.木炭粉和铜的混合物C.木炭粉D.氧化铜跟木炭的混合物
13.在区别下列各物质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CO和CO2分别通入Ca(OH)2溶液,观察现象
B.O2和CO2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现象
C.H2和CO2分别通人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CO和O2分别通入灼热的铜网,观察现象
二、填空题
14.按题意从O2、N2、H2、CO2、CO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
(1)有剧毒的气体_________(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_______(3)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_______(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_(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______(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15.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证明气体中混有CO2的装置内应盛_____。
(2)贮气: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从装置___端通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时,___端通入。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装置____端通入
③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氧气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端通入。
16.石灰浆抹墙壁,为加速墙壁硬化,常在室内放一个炭火盆,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三、应用题
17.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棉花及以下仪器:
(1)利用上述药品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将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图画入方框内,并与A装置连接:实验过程中A装置内的实验现象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18.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BCDEFG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②。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②。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填字母)进行组装。小红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
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填化学式),在两个反应中它起作用。请你写出小红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填化学式),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5)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4)中的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6)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通入。
20.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的拓展
小光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
(1)当点然A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光同学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小洋同学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③原因三:……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处添加______________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