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1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
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难点】
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学法指导】
文章使用了比喻,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使作品的意蕴、文字的含义同时丰富了起来。作者在说理。在鼓动人民大众;又在抒情,抒发豪情壮志。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值得反复品位。
【资料链接】
“纯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
李大钊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作者生活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内外勾结镇压革命,先进知识分子迷惘彷徨的时代。作者却表达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1923年写的这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者的信心、决心。
【学习内容】
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
(一)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精读一段,加深文章理解。
3、自我评价,总结自读收获:
(二)自主检测:(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逼侠()骑岖()阻仰()回环屈折()
2、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路。
-------------------------------------------------------------------------------------------------------------------
----------------------------------------------------------------------------------------------------------------------
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1、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
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
2、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什么是
雄健的精神?--------------------------------------------------------------------------------------------------
----------------------------------------------------------------------------------------------------------------------
3、国民为什么能“雄健”?我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
----------------------------------------------------------------------------------------------------------------------
-----------------------------------------------------------------------------------------
三、质疑交流:(教师寄语:学贵有疑!)
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
-------------------------------------------------------------------------------------------------------------
帮我解决:------------------------------------------------------------
--------------------------------------------------------------------------------------------------------------。
-----------------------------------------------------------------------------------------------------------------
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
。
五、同步达标:(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仿写课文第三段。把“旅行”改成其他比喻,并学习“有时……有时”“愈……愈……”的句式。
【学习心得】----------------------------------------------------------------------------------------------
-------------------------------------------------------------------------------------------------------------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习重点】
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内容】
1,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2,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一、过关复习:(教师寄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朗读课文,提问上课时所讲内容。
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1、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
---------------------------------------
----------------------------------------------------------------------------------------------------------------
2、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
------------------------------------------------------------------------------------------------------------------
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①长江大河——-----------------------------------------------------------------------
②扬子江、黄河——----------------------------------------------------------------
③浩浩荡荡——------------------------------------------------------------------------
④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⑤曲折回徊,崎岖险阻——-----------------------------------------------------------
⑥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⑦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三、质疑交流:(教师寄语:学贵有疑!)
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说出来,同学们能帮助你:
我的困惑:-------------------------------------------------。
------------------------------------------------------------------------------------------------------------
--------------------------------------------------------------------------------------------------------------
帮我解决:------------------------------------------------------jAB88.com
-------------------------------------------------------------------------------------------------------------------
-------------------------------------------------------------------------------------------------------------------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寄语:学为我用,提升自我!)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
--------------------------------------------------------------------------------------------------------------
--------------------------------------------------------------------------------------------------------------------
五、同步达标:(教师寄语:我学习,我充实;我达标,我快乐!)
课内语段阅读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横断,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过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逼狭____崎岖____
2.“亦复如是”中的“是”指代什么内容?
--------------------------------------------------------------------------------------------------------------
。
3.第一段中的两个“全”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
4.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一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
。
5.第二段中的两个“其”字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
6.第三段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
六、作业设计::摘抄文中精美的句子,做点点评
延伸阅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以及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自学内容
1、查找作者简介,了解写作背景。
2、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并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文章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感情。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文章每个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意义。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第三段: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来比喻愈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受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第四段:这一段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通过两层意思,将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起来,点出题目。
第五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结构上照应了第二段。
二、研读与赏析
1.怎样理解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精神。就是一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一种壮美的美?
其实,这种种美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毛泽东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欢乐就是本文中的趣味。
3.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进行了说理?
文章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的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穿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总之,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三、体验与反思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四、美诗放送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穷,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涵其中。我在教这课时,采取了四步读法:老师配乐声情并茂地范读,感染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一读让学生通过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二读让学生通过品读来感受课文语言美;三读让学生通过跳读来感知课文;四读让学生通过齐读来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教师的情感意识,是提高课堂的得要环节。教师有情感的教,学生有情感的学,教师教得有趣有味,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这就形成了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这也是我不断学习的地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
课题:第0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二、学习重点:
1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学习难点:
1.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
中考要求: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及作品:《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是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最早的革命者,中国共产党(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认识一个字:抑yì
抑yì.动词,向下按;压制:压抑。连词,①表示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求之与,抑与之与?②表示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木部,左右结构。
掌握一个词:“老于旅途中的人……走在崎岖的境界——”中的“老于”这里指的是在旅途方面有经验的人。
新课知识:
1、读准下列字音:
逼狭()险峻()崎岖()阻抑()
平坦()愈能()险阻()李大钊()
2、理解词语:
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阻抑:阻止,抑制。雄健:强健有力。
回环曲折:很曲折的样子。亦复如是:也是这样。
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广。
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一泻万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区别:水泄不通)
3、朗读全文,体会文章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再从题目看“艰难”与“雄健”之间有何联系?两组词的位置可否调换?什么是雄健的精神?国民为什么能“雄健”?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国民之所以雄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生命的前进?”请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当时中华民族的“崎岖险阻”“艰难境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的方法:
7、我自学中的一个疑问: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谈谈喜欢理由。(精彩比喻的运用的作用)
如: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扬子江、黄河一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一一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一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一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一一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一一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讲解的问题记录:
【扩展延伸】
中考对接
【知识结构线路图】
三、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当堂检测题
得分:批改人:
1、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10分
①用长江大河比_______________。
②用扬子江、黄河比________________。
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________________。
④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⑤用“________________”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名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三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③
喜欢,喜欢的理由: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2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品味词语,体会作者的豪情壮志。
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图片展示,观感引读
1、图片展示:
图1风平浪静,船儿远航---
图2波涛汹涌,勇往直前---
图3乌云散尽,彩虹出现---
2、观感引读:
学生交流感受,并引发人生的思考。
的确,人生旅途也是如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是如此。当我们面临狂风巨浪时,需要的是坚强、勇毅的水手,在艰难的国运中我们需要的乃是“雄健的国民”。
二、激情朗诵,整体感悟
1、激情朗诵:学生激情朗诵,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悟:
①从课文的标题来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要提示两者的关系,你能结合标题,把作者言而未尽的意思说出来吗?
(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发展而奋斗、奉献。)
②当时我们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③如果要鼓励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标题呢?重音该放在哪呢?(“雄健的国民”)
④下面快速阅读课文,并归纳各段内容。
a.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b.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c.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d.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e.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①②③
1、合作探究:
①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文中哪些比喻可以表现“雄健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含义何在?(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②
2、品读赏析:
喜欢哪些句子呢?请它推荐给大家。
A……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深刻理解“趣味”的含义:
朗读并理解乐趣的含义。你能联系历史事实来谈谈你的看法吗?
A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B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英勇斗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C为民族的新生而奋斗,奉献生命的光和热,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
李大钊先生在他的作品里,表达了他对这种乐趣的理解: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与球,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1)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开头的一句: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中间的一句: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3)掌握品味语言的第一环节:理解关键词语的意义。
崎岖:本义是“高低不平貌”,这里借用了它的引申义“坎坷险恶”。
境界:本是指事物达到的程度,如理想境界,此指国运艰难程度。(将这些关键词语加上着重号,再默读一遍,是否有所领悟。)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奋进本身就是壮烈的。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写照。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境地(选择同义词)
2.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很艰难险阻的境界。进程(近义词) 境况,情况
3.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
常常高低不平
4.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处境困难
5.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走远路的人
6.目前的艰难境界,那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阻止,抑制
三.重温品味语言的三种途径
反复朗读比较异同探究疑点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1、李大钊先生对人生乐趣表述,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次庄严的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引用李大钊先生的名言,学生朗读并背诵李大钊先生的名言: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远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联系我驻南使馆被炸一事实、《立此存照》,日本青年长谷川弘一在网上发表的言论,见《读者》2000年第七期))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2、拓展延伸:
作文:《昌盛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或结合课文写读后感一篇。
“冒险的美趣”、“壮美的趣味”、“最有趣味的事”。这些词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板书设计: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一一一“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雄健的精神: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
雄健的国民:勇敢、执著、爱国……
附:李大钊生平介绍: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坚强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一九二二年七月在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七年四月六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历尽磨难,顽强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壮烈牺牲,时年仅三十八岁,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坚贞的崇高品质。这里录一首李大钊留学日本时(一九一六年)作的《口占一绝》以志纪念: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诗歌大意):我们怀抱着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分别了,从此海角天涯,各自一方,但是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时局的艰辛,并不容许我们发愁啊,快把离愁别恨统统抛到滚滚东流的水中去吧!何日消灭了窃国大盗袁世凯,且让我们尽情开怀畅饮,庆功祝捷,到那时候,我们一定会回想起今天小饮饯别时共同约定的诺言,高高地筑起一座神州风雨楼来纪念这伟大的胜利。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铭记一段李大钊的话语: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