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7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复习学案
一、共价键
1.定义:
2.本质:
3.形成元素:
4.写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N2 Cl2CO2NH3
HClOH2OO2CH4
H2O2C2H2C2H4H2S
5.分类
(1)根据原子轨道重叠方式

(2)根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

6.特征:①,决定
② ,决定

7.键参数:

8.共价型分子中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
①分子中含氢,则氢原子一定不能满足8电子结构,只能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
②分子中不含氢,如果满足|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则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9.分子极性的判断

特别提醒:在ABn分子中A原子化合价绝对值如果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则ABn为分子
【针对练习】
1.下列元素原子与氢气形成的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最大的是()
A.IB.SC.FD.d
2.N-H键键能的含义是()
A.由N和H形成1molNH3所放出的能量 
B.把1molNH3中的共价键全部拆开所吸收的能量
C.拆开约6.02×1023个N-H键所吸收的能量
D.形成约1个N-H键所放出的能量 
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B.天氟化硫C.二氧化氙D.三氟化硼
4.判断下列分子的极性
O3P4C2H6 

 
5.
化合物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键角
H2O
NH3
CO2
CH4
C2H4
C2H2
C2H6

BF3
BeCl2
6.判断正误:
(1)极性键一定比非极性牢固()
(2)非金属原子之间一定存在共价键()
(3)不同元素原子的电负性一定不同()
(4)极性分子中一定有极性键()
(5)以极性键混合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6)非极性分子中一定有非极性键()
(7)全部是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8)全部是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9)单质分子一定存在非极性键()
二、离子键
1.定义:
2.成键微粒:①;②。
3.实质:
4.特征:①;②。
5.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①;②。
三、配位键
1.成键条件:
2.常见配合物:
(1)银氨溶液:化学式 

AgNO3()( )
现象: 现象:
(2)铜氨溶液:化学式 

CuSO4()( )
现象: 现象:
四、金属键
1.定义:
2.本质:
3.强弱:①;②。
4.特征:①;②
五、范德华力
1.产生条件:
2.强弱:①;②
3.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六、氢键:
1.形成条件:①


2.强弱:

3.类型:

七、小结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力氢键
存在
强弱判断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复习学案
答 案
一、1.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
3.①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②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 
4.NNCl-ClO=C=OH-N-H H-O-Cl

H-O-HO=OH-C-HH-O-O-H

H-C C-HC=CH-S-H

5.(1)键键(2)极性键非极性键
6.①饱和性分子中各原子的数目②方向性分子的空间构型
7.键能键长键角
9.非极性非极性极性极性非极性
CH4、CO2、CS2、P4极性H2O、H2S、H2O2、O3、NH3非极性
1.C2.C3.A
4.极性非极性非极性非极性极性
化合物中心原子杂化方式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键角
H2OSP3V形极性极性104.5°
NH3SP3三角锥极性极性107°18′
CO2SP直线非极性极性180°
CH4SP3正四面体非极性极性109.5°
C2H4SP2平面非极性极性、非极性120°
C2H2SP直线非极性极性、非极性180°
C2H6SP3立体非极性极性、非极性接近109.5°

SP2平面六边形非极性极性、非极性120°
BF3SP2平面三角形非极性极性120°
BeCl2SP直线形非极性极性180°
6.(1)×(2)×(3)√(4)×(5)√(6)×(7)×(8)× (9)×
二、1.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2.①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
②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 
3.静电作用4.①没有方向性②没有饱和性
5.①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②成键的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三、1.一方提供孤对电子(如:CO、NH3、H2O、Cl-、CN-),另一方提供(如H+,过渡金属的原子或离子)
2.(1)Ag(NH3)2OHAgOH[Ag(NH3)2]OH 白色沉淀 无色透明溶液
(2)[Cu(NH3)4]SO4Cu(OH)2[Cu(NH3)4]SO4
蓝色沉淀蓝色透明溶液
四、1.金属阳离子与属于整块固态金属的自由电子间强的相互作用2.电性作用
3.①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②与阳离子半径成反比
4.①无方向性②无饱和性
五、1.任何分子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均可产生
2.①极弱(比化学键小的多)
②一般来说,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强范德华力逐渐增强。
3.只影响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不影响化学性质。范德华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
六、氢键
1.①存在氢原子,且氢原子连在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上。
②另存在一个电负性很强,半径一般较小,且有孤对电子的原子Y(如N、O、F)
③原子Y和H有接近的可能(距离不要太远)
2.比范德华力强,但比化学键弱得多3.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力氢键
存在分子或物质的内部分子间分子间或部分分子内部
强弱
判断键能、
键长①电荷越高,离子键越强
②成键的阴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①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
②与阳离子半径成反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强在X-H…Y中,X、Y元素电负性越大,形成的氢键越强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性质物、化物、化熔沸点
(物性)熔沸点
溶解度(物)

扩展阅读

高二化学分子间作用力008


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1、知道范德华力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知道氢键的形成及对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分析影响范德华力、氢键的因素。

2、比较下列物质熔点的大小。
CCl4____CBr4NH3____PH3
【新课学习】
板块一、范德华力
【问题探究一】大家知道,自然界中水存在三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及气态水,三种状态的水,其组成与化学性质有何不同呢?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有如何证明其存在?

【结论】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是一种作用,常见的类型有。
【问题探究二】参看卤化氢分子的范德华力和共价键键能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强弱关系。
【结论】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的相互作用力,比化学键。
1、定义:。
2、特点:。
3、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比较。
作用微粒作用力强弱意义
化学键
范德华力
【问题探究三】参看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熔、沸点的数据,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2、导致卤素单质熔、沸点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与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探究四】观察下表,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极性熔点/℃沸点/℃
CO28极性-205.05-191.49
N228非极性-210.00-195.81
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范德华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整理】二、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1、。
2、。
【拓展视野】几种类型的范德华力:
板块二、氢键的形成
【知识回忆】1.解释同温同压下,O2在水中的溶解量比N2在水中大。
2.比较熔点高低:
(1)CH4、SiH4(2)H2S、H2O
【问题探究一】氧和硫同为ⅥA族元素,H2O和H2S的结构也很相似。从相对分子质量对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影响的角度分析,应该是H2S的沸点高于H2O,但通常情况下,H2O是液体(沸点为100℃),H2S是气体(沸点为-61℃)。你知道导致H2O沸点“反常”的原因吗?
(结合图: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介绍】氢键的形成过程
【归纳整理】1、氢键的形成过程
2、氢键的形成条件
3、氢键的特征
4、氢键的强弱(与范德华力相比)
5、氢键的表示方法
【问题探究二】1、写出氨气溶于水后,可能存在的氢键。并指出溶质与溶剂分子间最可能的氢键。
2、醋酸分子在气态时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请写出二聚体分子,并标明氢键。
3、试分析下列两个物质分子可以在什么部位形成氢键?

【归纳整理】6.氢键的类型
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氢键类型分别为:。
【问题探究三】1、冰的熔化热为5.0kJ/mol,冰中的氢键键能为18.8kJ/mol,液态水中有氢键吗?
2、比较HF与H2O的沸点高低,请推测可能的原因。
【归纳整理】7、氢键的存在
【问题探究四】1、解释氨极易溶于水的原因。
2、比较氟化氢与氯化氢熔点的高低。
3、比较下列两种物质的熔点的高低。
【归纳整理】8、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一般来说,有无;分子间分子内。
(2)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交流与讨论】见书P53

【课时训练】
1.当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间距离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
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范德华力
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D.F2、Cl2、Br2、I2的沸点依次升高
4.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时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A.干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
5.下列物质,微粒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是()
A.NeB.NaClC.SiO2D.Na
6.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N—CI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
C.它的沸点比PCl3沸点低D.因N—Cl键键能大,它的沸点高
C.共价键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力
7.分子的范德华力为,化学键为,则、的大小关系是()
A.>B.<C.=D.无法确定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有极性
B.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C.HI分子间作用力比HBr分子间作用力大,故HI没有HBr稳定
D.双键和叁键都是重键
9.下列物质内部微粒间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还存在范德华力的是()
A.CO2B.H2O2C.H2OD.CH3CH2OH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总称
B.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液化起一定作用
C.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化合物之间
D.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只不过比较微弱而已
11.在解释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点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小
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12.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构成固体的微粒问以范德华力结合的是()
A.氮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丙酮中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时能导电
13.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乙烷的蒸发
14.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
A.离子键B.分子间作用力
C.共价键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力
15.下列四组物质中,两种分子不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是()
A.H2O2和CH3OHB.HNO2和HClOC.H2O和CH4D.H2S和F2
16.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晶体中,存在两种作用力的是()
A.氯化银B.过氧化钠C.干冰D.金刚石
17.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1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1原子,而后H、C1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⑤正确B.都不正确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D.仅①不正确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的沸点低于氮气的沸点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力为零,知道r0的数量级。
(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2.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难点是形象化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三、教具
1.演示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
①约1m长的,外径约1cm的玻璃管,各约20~30ml的酒精和有红色颜料的水、橡皮塞。
②长15cm的U形玻璃管、架台、橡皮塞、红墨水。
2.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
两个圆柱形铅块(端面刮光、平滑)、支架、钩码若干。用细线捆住的平板玻璃、直径20cm的盛水玻璃槽、弹簧秤。
3.幻灯片: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和两个分子距离在r=r0,r>r0,r<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离子显微镜观察钨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已知的实验事实分析、推理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演示实验:
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U形管两臂内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满水),将右管端橡皮塞堵住,左管继续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气被压缩。
提问学生: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前面第一节讨论分子的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那只是估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而做的设想,实际上分子大小比估算值要小,中间存在着空隙,但数量级还是正确的。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3)演示实验:两个圆柱体形铅块,当把端面刮平后,让它们端面紧压在一起,合起来后,它们不分开,而且悬挂起来后,下面还可以吊起一定量的重物。
还有平时人们用力拉伸物体时,为什么不易拉断物体。
(4)以上所有实验事实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2.根据已知的实验事实,推理得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提问学生:由哪些实验事实,判断得出分子之间有斥力?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运用反证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着引力,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空隙,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说明必然还有斥力存在着。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2)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分子间距离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展示幻灯片图2。当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图2中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
4.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作用要使分子聚集起来,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要使它们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相反因素的作用结果,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
(1)提问学生:固体与液体、气体比较有什么特征?
总结学生回答的结果,说明固体为什么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因为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近,数量级在10-10m,分子之间作用力很大,绝大部分分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
(2)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最终熔化为液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体积增加10%,也就是说分子之间距离大约增加3%。因此,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很接近固体情况,分子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由于分子间距离有所增加,使分子也存在移动性,所以液体在宏观上有一定的体积,而又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3)液体汽化时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说明分子间距离约增
间除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力外,彼此之间一般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是自由移动的。所以气体在宏观上表现出没有一定的体积形状,可以充满任何一种容器。
五、课堂小结
1.前面三课时内学习的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已学过的分子动理论的加深和扩展。总结起来,分子动理论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这理论是解释、分析热现象的基本理论。
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且知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尤其斥力随距离增大减小得更快。由于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每个分子受到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随分子间距离大小而改变。其中分子间距离在10-10m的数量级有一个平衡位置(r0),此位置下,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引力显著,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斥力显著。分子间距离接近10-9m时,分子间作用力将微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3.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分子之间距离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也由大到小至几乎不计。造成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的特性不同。
课堂练习:
1.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洒在屋里的一点香水,很快就会在屋里的其他地方被闻到。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3)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
(4)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加剧。
(5)固体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2.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3)。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用手向上拉橡皮筋,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上,表演后让学生回答。
正确答案是:拉力会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会发生分裂,由于水分子之间有引力存在,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六、说明
完成本节课内容,以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对话方式进行为宜,在其中完成几个必要的演示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人们根据已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避免一节课自始至终采用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

化学键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化学键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第四节化学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拟人、讲述、练习、比较
●教学用具
投影仪、电脑;
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结构。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
[生]不是!
[师]试举例说明。
[生甲]如氢原子和氟原子在常温下相遇能形成氟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就不发生化学反应。
[生乙]如金属都是由原子组成的,金戒指和银耳环放在一起无变化,把金器和铁器放一块也不会有新的物质生成。
[生丙]稀有气体也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和其他物质的原子相遇时,很难起反应,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生丁]要是任意原子相遇都能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话,这世界简直就无法想象!
……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以上例子说明,原子和原子相遇时,有的能进行组合,有的不能,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力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
[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
[问]什么是离子化合物?举例说明。
[生]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锌、氢氧化钠等。
[师]一点不错!下面,我们就亲自制备一种离子化合物——氯化钠来进行分析。
[演示实验5—4]钠在氯气中燃烧。
[请一位同学描述实验现象]
[生]钠在加热的情况下融成一个小球,当把盛有黄绿色气体的集气瓶扣于预热过的钠上方时,钠剧烈燃烧,瓶中出现大量白烟,原来的黄绿色逐渐消失!
[师]瓶中出现的白烟是什么呢?
[生]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
[师]请大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2Na+Cl22NaCl
[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
[生]在上述条件下,氯气分子先被破坏成氯原子,氯原子和钠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
[师]那么,氯原子和钠原子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组合的呢?亦即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作用呢?
要想知道究竟,我们必须从氯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上着手分析。
请大家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回答: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使自己的结构变成什么样的结构的倾向?
[生]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当K层为最外层时为2电子稳定结构。
[师]请大家根据已有知识来填写课本P112页表5—14。
[投影展示]
表5—14氯化钠的形成
注:表中画“▲”的空格为所要填写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请一个同学把结果写在投影胶片上,并指正出现的错误]
[讲述]从原子结构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在钠跟氯气反应时,由于钠元素的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掉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易得一个电子而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我们把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这种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板书]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问题探究]以NaCl和MgCl2为例说明,为什么在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比例不同?
[学生甲]这是由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的。
[学生乙]钠原子形成稳定结构需失去1个电子,而镁原子需失去2个电子,才能成为稳定的结构——镁离子。
[师]很好。请大家看下列演示:
[电脑演示]画面上出现一个插有红旗的目的地,内注明“稳定结构”,附言是“携8个苹果者方可进来!”目的地外面,有两个小精灵,各拿一个放苹果的盘子,代表钠原子的小精灵的盘子里放有9个苹果(其中的1个颜色区别于另外8个);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盘子里放有7个苹果。由于不符合进入目的地的条件,在外面急得团团乱转,当他们不期而遇时,眼里都放出了光彩,钠原子小精灵从自己的盘子里拿出那个多余的苹果,递给氯原子小精灵。氯原子小精灵高兴地说:“谢谢你。”这时,代表钠原子的小精灵头上多了一顶标有“+”的帽子,而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头上多了一顶标有“-”的帽子。后他们调皮地头碰着头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一起飞吧!”
随后,他们一起飞向了目的地——稳定结构。
[师]画面上的两个小精灵,互相都诚心诚意地帮助了对方,这促使他俩成了好朋友,而他们在彼此需要时所建立的这种友谊也是比较牢固的,一般情况下不易被破坏。离子键所表示的就是这种友谊,通过离子键所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情况下都很稳定。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食盐——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很难变质!
[师]氯离子和钠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刚才大家回答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时,有同学说,钠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分子,那么,氯化钠晶体到底是不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呢?请大家参考课本P114页的资料回答。
[学生阅读资料后回答]
[生]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只有在蒸气状态时,才有氯化钠分子。
[师]说得对!大家看,这就是氯化钠晶体的结构:
[电脑展示]氯化钠晶体的立体动画,使其旋转,让学生从各个方向清晰地观察立方体,并选中其中的一个Cl-或Na+,让其周围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图标闪烁。
[师]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同时吸引着6个Cl-,每个Cl-也同时吸引着6个Na+,Na+和Cl-以离子键相结合,构成晶体的粒子是离子,不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晶体里阴、阳离子的个数比是1∶1。所以,NaCl是表示离子晶体中离子个数比的化学式,而不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分子式。
[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进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这么一种式子——电子式。
[板书]二、电子式
[讲述]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如Na、Mg、Cl、O的电子式我们可分别表示为:
[师]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用电子式来表示出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板书]
[讲述]上述式子中的“+”表示“相遇”;“”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表示原子相遇将形成什么;“”即为氯化钠的电子式。在电子式里面,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其离子符号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板书]Na+Mg2+
[讲述]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其最外层的8个电子,并用方括号括起来,同时在方括号的右上角标明该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如Cl-,S2-的电子式分别为:
[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氯化镁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把书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让学生展示于黑板上,进行讲解]
易出现的错误为:
3.
[师]1的错误是MgCl2的电子式中,两个氯离子要单个地一一写出,而不能合并;
2的错误是出现了“===”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要用“”表示由什么形成什么,而不能用“===”;
3的错误是离子未标明所带电荷数。
上述1、2的式子中均没有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在实际书写时,可以省略。
综上所述,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相同的几个原子可以单个一一写出,也可以合并起来用系数表示其个数,如1、2式中氯原子的表示方法;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地一一写出,一般不合并,如氯化镁中两个氯离子的表示方法;另外,由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要用“”表示,而不用“===”。因此,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正确地表示如下:
[板书]
[师]请大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Na2O的形成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及时指正错误]
[把正确的答案写于黑板上]
[板书]
[师]请大家总结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及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MgBr2K2O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多数学生会写成MgBr2和K2O的形成过程]
[师]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不是一回事儿,不能混淆。溴化镁的电子式应写为:
[师]后者为用电子式表示MgBr2的形成过程。
[投影练习]
1.下列粒子的电子式错误的是
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答案:1.B2.D
[过渡]要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或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我们首先须知道其是否能形成离子键,那么,哪些元素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并进而得到离子化合物呢?
[师]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从而形成离子化合物。元素周期表中ⅠA族、ⅡA族的活泼金属与ⅥA族、ⅦA族的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另外,强碱及大多数的盐中也都含有离子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定是离子化合物。
[投影练习]
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OB.CaI2
C.KOHD.NaNO3
答案:A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及电子式的有关知识。知道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电子式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离子,还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及物质的形成过程。
[布置作业]课本习题一、1;三、1
课后思考题:想一想,为什么NaCl中Na原子与Cl原子的个数比为1∶1,而Na2O中Na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却是2∶1?
[因为任何元素的原子在相互作用时,都有使自己的最外层电子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Na原子与Cl原子相遇时,一个Na失1个电子,1个Cl得1个电子恰好都成稳定结构,故它们的原子个数比为1∶1;当Na原子与O原子相遇时,因O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要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需两个Na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故Na2O中Na原子与O原子的个数比是2∶1]
●板书设计
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Na+Cl22NaCl
二、电子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教学说明
本课时内容的重点是对离子键概念的理解及电子式的书写方法。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还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在电子式的学习里,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即先用电子式表示出AB型(如NaCl)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却并未讲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A2B及AB2型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此时再指出错误所在。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最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错误所在,总结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从而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平衡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__的物体上,它们同时______、同时______,是同种______的力.
5.受力分析
(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______决定的.
(2)若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必须先对物体进行__________.
(3)①任何物体都受______,方向__________.
②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
③当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
思考当物体在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时,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吗?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呢?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问题情境]
①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因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产生改变.
②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两只小船.一只船上的人用船桨用力去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③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让他们体会有何感觉.
分析以上的物理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上情况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
2.以上事例中,各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点位置有何特点?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3.各事例中,力的先后顺序有何特点?
4.各事例中所涉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要点提炼]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_______、同时________、性质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要点提炼]
1.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
三个特征:
(1)等值,即______总是相等的.
(2)反向,即______总是相反的.
(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种性质:
(4)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____________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5)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______,同时______,同时______.
(6)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的、成对出现的.
(7)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______的.
3.作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__________.
三、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要点提炼]
1.平衡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2)特点
①一对平衡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②一对平衡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上
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______一定相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所受合力为零两个力各有各的________,故对其中任一物体不能说是合力
相同
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时可以是平衡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一定是相同的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例2一物体受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为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而石头“安然无恙”.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粉身碎骨”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所以鸡蛋碎了
B.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说明鸡蛋对石头的力小,所以石头无恙
C.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无恙而鸡蛋“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所能承受的力
图1
例3如图1所示,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有()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图2
变式训练3如图2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即学即练】
1.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3.在拔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4.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作用力反作用力
2.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3.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4.相互作用产生消失性质
5.(1)合力(2)受力分析(3)①重力竖直向下②弹力垂直③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平行
思考不随之消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时另一个力立即消失.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对弹簧来说,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对手而言,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两船事例中,每个小船都可以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这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同样,学生推桌子时,桌子和学生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2.手对弹簧的作用力与弹簧对手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彼此作为对方的作用点.弹簧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弹簧的作用力都是由形变引起的,都是弹力.下两例与之相类似.
3.以上事例,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无先后顺序.
4.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要点提炼]
2.相互依存存在相同不同
二、
[要点提炼]
2.(1)大小(2)方向(4)彼此相互作用
(5)产生变化消失(6)相互(7)相同
3.不能抵消
三、
[要点提炼]
2.两个物体性质作用效果
解题方法探究
例1AB[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同性质和同时性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B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它们不可能是平衡力,C、D错误.]
变式训练1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例2D[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处的状态没有关系.]
变式训练2C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鸡蛋之所以“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的承受力小于石头对它的作用力.]
例3CD[P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P对Q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而Q对P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P,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Q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Q,受力物体是桌面,而桌面对Q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Q,施力物体是桌面,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C、D.]
变式训练3D
[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力,它们等大、反向、共线.A球受三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对A的拉力F和弹簧对A的拉力F1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对A的拉力F1和弹簧对B的拉力F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也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即学即练
1.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大小相等、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AB[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对运动员受力分析,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3.B[在拔河比赛中,双方对绳的拉力相等,对获胜有利的是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4.C[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