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合力与平衡力

高中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合力与平衡力。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合力与平衡力”,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合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平衡力是合力的特殊情况,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会测量简单的合力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

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通过实验,体验“等效”原理在物理上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认识物体受到一个力,再到受到两个力等,体会:研究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设计、探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合成。

【教学难点】

探究平衡力是二力的合成的特例。

【实验器材】WWW.jAb88.cOM

弹簧测力计(3个)、弹簧尺、细棉线、标尺。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问题: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

学生会接过话题道: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一个和尚与两个和尚,如果从力的作用效果上来分析,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会回答:他们都把水提起来了。

引入合力,在物理上,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两个力合起来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这一个力叫做另外两个力的合力。

这里利用了“等效原理”,简单地说,“等效原理”就是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等效原理”吗?请列举几个事例。

学生回答:吃饭和吃面条都能填饱肚子、补充能量。是不是等效原理?……教师从学生的许多举例中肯定他们的发现,当学生明白“等效原理”以后停止举例。

教师提问:你能就“合力与这两个力”提出一个探究问题吗?

学生会提出:合力与这两个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合力与这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合力与这两个力的作用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做出适当的猜测以后,引导进行实验设计。

教师引导: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探究起来比较简单。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设计。力的效果有哪一些?

学生回答: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在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利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探究合力。

实验步骤:

1.用固定装置把实验器材固定下来。

2.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弹簧片移动到标尺上的一个位置,分别记下标尺的位置S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小F。

3.再用弹簧测力计1拉动弹片移动一小段距离,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一直线上也拉动弹片移动一段距离。注意:弹簧测力计1和弹簧测力计2拉力的方向要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相同;弹簧测力计1和弹簧测力计2拉力使弹簧片移动的共同距离s要与一个弹簧测力计使弹簧片移动的距离相等。

4.分别改变弹簧测力计1和弹簧测力计2拉力的大小,重做实验步骤③,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且填入下表:

5.再用弹簧测力计1拉动弹片移动一大段距离(超过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使弹簧片移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计2在同一直线上反方向拉动弹片移动一段距离,直到弹簧片回到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使弹簧片移动的距离。注意:弹簧测力计1和弹簧测力计2拉力的方向要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方向相同。

6.分别改变弹簧测力计1和弹簧测力计2拉力的大小,重做实验步骤⑤,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且填入下表:

比较实验1、2、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同,合力与分力的作用点相同。

比较实验4、5、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两个分力的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的差,合力的方向与较大的分力的方向相同,合力与分力的作用点相同。

提出问题:在实验4、5、6中,如果力F1和力F2的大小相等,会怎样?

学生计算发现:合力的大小为0。

教师引入:平衡力,如果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教师提问:你能猜想到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吗?

再请学生用以上实验验证猜想。

得到平衡力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列举平衡力的生活事例:举重,放在桌子上的书包,吊灯,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

进一步提出问题: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会怎样?

相关阅读

二力平衡


第六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力的平衡
1、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3)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4)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A、确定研究对象:木块
B、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D、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E、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G=6N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
(1)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2)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也可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一课三练:基础练习。

七、板书设计: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八、反思:

二力平衡1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力平衡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力平衡的物理意义。
难点: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四、教具:
卡片、棉线、铁架台、滑轮、潜水艇模型。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要求一名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明确牛顿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什么?
师:牛顿第一定律的前提是不受力的物体,但现实中不存在这种物体,但还是有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和静止不动的物体,这样的物体受力又怎么样呢?
比如: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匀速上升的潜水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师: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引出二力平衡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二力平衡的概念
[试一试]学生对四个场景进行受力分析:
四个场景分别为“匀速上浮”的潜水艇和“缓缓降落”飞船,两者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电灯虽然受力性质不同,但处于静止状态。
平衡状态:我们把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都称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平衡(静止)和动平衡(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怎样?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小车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课本P48图12.6-9),如右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车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小车不能平衡?(如下图)

(2)步骤2:把小车转过一个角度,使小车受到两上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小车能保持平衡吗?
(3)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小车能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
总结。
[小结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巩固]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这和前面讲过的物体的漂浮和悬浮相呼应)。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当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非平衡力.
3.生活物理社会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图中,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拓展]
1、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将一定()
A、保持静止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原来静止的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49T2、3、4

(六)板书设计
二、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概念
2.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静止悬挂的电灯。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