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01-25

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课程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数学好玩,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三大内容,力求加强小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突出所学内容的数学本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领略数学的全貌。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8课时
2、第二单元观察物体3课时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8课时
4、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5课时
5、整理与复习3课时
6、第五单元加与减(二)10课时
7、数学好玩3课时
8、第六单元加与减(三)10课时
9、总复习4课时
课程实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数学好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课程评价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考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听讲、完成作业。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水平,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愿意独立思考,思考过程是否有条理,是否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用建立成长记录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印象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整理与复习的体会,等等。
二、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低年级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重视结合具体材料和实际操作的过程评价他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评价学生是否会数百以内的数时,可以让学生实际去数一堆物体。在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观察他们是否能熟练地数数。
对于生活中的数的评价,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和活动进行,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数、读、写、认百以内的数,能够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对于加减法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正确计算百以内加减运算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对观察物体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考查他们是否能辨认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对有趣的图形的评价,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物体和操作活动,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否在钉子板上围出相应的图形,能否将图形进行分割和组合,能否利用七巧板拼图并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查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汝集学区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第1周2.20-2.22买铅笔、捉迷藏、
第2周2.25-3.1快乐的小鸭
第3周3.4-3.8开会啦、跳伞表演
第4周3.11-3.15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减法表
第5周3.18-3.22看一看(一)(二)、数花生
第6周3.25-3.29数一数、数豆子、谁的红果多
第7周4.1-4.5小小养殖场、做个百数表4日、5日、6日清明假期
第8周4.7-4.12练习二、认识图形、动手(一)
第9周4.15-4.19动手(二)、动手(三)、整理与复习
第10周4.22-4.28小兔请客、采松果
第11周4.29-5.3青蛙吃虫子29日、30日、1日五一假期
第12周5.6-5.10拔萝卜、收玉米、回收废品期中考试
第13周5.13-5.17练习三、分口子、数学游戏
第14周5.20-5.24图书馆、摘苹果
第15周5.27-5.31练习四、阅览室
第16周6.3-6.9跳绳、练习五端午假期
第17周6.10-6.14总复习
第18周6.17-6.21总复习
第19周6.24-6.28期末复习
第20周7.1-7.5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他们不但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方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关于数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就为本单元学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同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又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与乘除法运算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运算道理的基础上掌握运算方法,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通过对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的意义已经有所体会,并且知道从总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比较两个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简称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二是运用20以内数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能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学生的口算速度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团结协作、主动探索的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做题时容易出现错误,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年龄小和个别家庭方面的原因,使得学生在计算和应用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计算能力和思考习惯有差距,另外学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也不够平衡,概括和推理方面也存在关注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等问题。
教学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8课时
第一课时买铅笔
教学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9+6=10-8=15-5=
8+7=4+9=16-5=8+8=5+9=
3.填一填
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
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0-9=11-9=16-9=13-9=
18-9=19-9=12-9=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提供的题目有:10-9=、11-9=、16-9=、13-9=、18-9=、19-9=、12-9=、15-9=)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
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了多少个松果?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买铅笔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
15-9=6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9分成5和410-9=1
15-5=101+5=6
10-4=6(4)9+(6)=1515-9=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捉迷藏
教学目标: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10-5=5
(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2+3=5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13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这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3、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3、游戏摘苹果(3页第4、5题)
师:苹果树上结了许多大苹果,可是每个苹果上有一个算式,同学们必须准确的计算出得数才能顺利的把苹果摘下来。比比看今天谁的苹果摘得最多。当同学摘苹果时其他同学当裁判。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13-8=5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3)把15分成10和5
(2)把8分成3和510-8=2
13-3=102+3=5
10-5=5
(4)8+()=1313-8=5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能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教学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两幅图,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么解决?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个圆片,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12-7=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设计意图】综合学生的发现,将凌乱的知识系统化。
2.小练习
11-6=14-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板书设计:
快乐的小鸭
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12-7=5
①7+5=1212-7=5
②12=10+210-7=33+2=5
③7=2+512-2=1010--5=5
教学反思:
------------
第四课时开会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
△△△△△△△
11-7=4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跳伞表演(一)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教具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学生A:对于多少的题目我会做了。
学生B:我学会了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可以用减法计算。
学生C: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学生D:两数相差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跳伞表演(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农场鸡生蛋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意义,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农场鸡生蛋情境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二、活动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2页第3、4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情境图列出减法算式.
2、出示图片送信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对完成较好的小组奖励。
3、完成课本第7题。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
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11-5=6(个)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在美丽的田园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达到计算正确与熟练,并能解决与相关的应用题。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听过)丑小鸭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聪明,想出题考考你们,如果你们全答对了,他就能变成白天鹅,你们想让它变成白天鹅吗?(想)那你们有信心答对吗?(有)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幻灯出示题,请同学回答。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师:出示美丽的田园课件,并板书课题。噢!他把我们带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看看这美丽的田园里都有什么?那些是你认识的?
生:花树鸟鹅羊
师:看老师的板书:鸟树鹅羊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观察事物要按一定的顺序。
师:说的非常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从这幅画面你获得了有关花、鸟、树、鹅、羊的哪些信息?
生1:湖里有8只鹅,岸上有6只鹅。
生2:天空有11只小鸟,树上有5只鸟。
生3:岸边有7只白羊,5只黑羊。
师: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听。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提的数学问题多?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有关鹅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只鹅?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求一共有多少只鹅?就是把湖里的8鹅和岸上的6只鹅放在一起,一共是14只鹅。所以用加法计算:8+6=14.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哪个多,多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
生:一共14只鹅,岸上6只,水里8只,水里的鹅比岸上的鹅多,8-6=2,多2只。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师:谁会解答这个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道题是把总数14只鹅去掉岸上的6只,剩下的就是水里的8只鹅,所以用减法计算:14-6=8。
生:老师,我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生:老师,我能解决这个问题,用减法计算:14-8=6
师:刚才在解决鹅的问题中,我们写出了四个算式,从这几个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有三个算式是:6+8=1414-6=814-8=6。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总结的非常正确,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就是,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上面解决鹅的问题来解决图上的其他问题吗?请在小组内快速的讨论与完成,组长做记录。
指多名学生汇报,尽可能多地提出问并解答。
师:每个同学都在积极的动脑筋,提出了这么的问题,你们真棒!老师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是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再来做几道题。
二.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2.幻灯出示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美丽的田园
鹅:一共有几只鹅?水里的鹅和岸上的鹅那个多,多几只?
6+8=148-6=2多2只
一共有14只鹅,岸上有6只,水里有几只?
14-6=8
一共有14只鹅,水里有8只,岸上有几只?
14-8=6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2、进一步巩固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3、在整理的过程中体验有顺序地思考的方法,体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感受整理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不同的算式结果可能一样。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减法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请你们从口算卡片袋中拿出算式结果为7的卡片,看谁动作快?
师:请找出都是减去9的算式或者找出都是12减几的算式。(多数学生是把卡片全部倒出来,手忙脚乱地翻,好长时间也找不到需要的卡片。有的学生报怨卡片太多了,找不着。)
师:咱们能不能利用我们上学期制作20以内加法表的方法来做个减法表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探讨研究
1.小组内商量方法。
2.全班交流。我们把这些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就能很快找出指定的卡片。
3.先商量一下打算怎样排队,然后再整理算式。
要求:(1)将卡片进行整理,再贴在大纸上;
(2)组内要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项工作,可以找卡片、贴卡片、递卡片、涂胶棒;
4.组长拿出教具学具,活动开始。师巡视,留心学生的分类方法。
师:哪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你们小组的成果?
展示各组作品,各组成员介绍摆法。(将作品贴在黑板上)(组内成员可补充,其他同学帮他们看看算式摆得对不对。)
5.将第17页的减法表补充完整。
师:仔细观察第17页的减法表,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一说,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物品单价:
1瓶牛奶3元一袋喜之郎5元
1个汉堡8元一斤葡萄18元
一盒饼干15元一斤橘子?元
一支黑人牙膏12元一个牙杯9元
猜价格:
1.买一个汉堡和一支黑人牙膏一共要多少钱?
2.20元买一斤葡萄,够吗?
3.(1)一盒饼干比一袋喜之郎贵多少钱?
(2)一个牙杯比一支黑人牙膏少多少钱?
4.一支黑人牙膏比一瓶牛奶多的钱正好是一斤橘子的价格,问一斤橘子多少钱?
5、根据这些东西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6.给你20元钱,你会买些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整理2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出现观察物体的内容。丰富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材在设计上,一方面运用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来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又创设了对学生现有水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实质性的发展。
教材主要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观察,从不同方向(或者站在相对于物体的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能看到不同形状,使学生获得观察的直接经验。
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教材中的观察大象-图中小猴和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头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它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的。这就是看图观察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聚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这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备基础,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习了前、后、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学生喜欢的实物进行教学,通过一系列看一看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一年级的学生这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所以观察物体这样的课是学生非常喜欢上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较好,为顺利学习观察物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范围还只限于学生能控制的、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空间,更广阔的生活区域和范围还需要多方面的拓展和引导。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会说一说。
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课堂作业)
2、说口算过程。
3、给出简单物体,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什么过来了,拿出笔筒和小熊。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让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笔筒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笔筒的侧面。(具体一点是左边还是右边?)
生3:我看到了笔筒的下面。
生5:我看到了笔筒的后面。
生6:我看到了笔筒的上面。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都能从六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而且你们说得都很对,既然大家对笔筒观察的很细致,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小霞他们在观察什么?请你打开第18页。
三、探索新知
让孩子们仔细认真观察图中信息,选出他们看到的形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观察玩具,说出你看到的玩具的形状。
五、小结
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正面:左面:上面:
后面:右面:下面: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一看(一),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看一看(二),进一步来观察物体。下面请你翻到20页。
1、从不同方向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分别看到是下面那幅图?连一连。
(让孩子仔细观察,先判断出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然后再连线)
3、观察书包,从不同角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完成课本第20页。
(为了便于孩子观察,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书包)
一、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
2、自己选择一种物体,说一说。
二、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一步学习了给出物体形状,判断出从哪个角度看的,你们学会了吗?谁能选择一个物体给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看一看(二)
1、观察书包
2、观察玩具汽车
教学反思:
-------------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教材分析
数数活动是学生形成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的基础。通过数数,学生可以了解自然数能表示几个和第几个,感受自然数所表示的两个意义(基数和序数),体会自然数列的变化规律,初步理解数位意义;学生在读数和写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位值概念,这是进一步理解自然数的必要环节;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学生可以复习数位、计数单位、数的读写等知识;而描述数的大小关系、估计等又是上述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发展学生数感的载体。日常的计数活动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核心是满十进1和位值的概念,这是本单元内容的两个主要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与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的,因此教材在编写上突出了这两个概念。
学情分析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但是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刚入学的时候就会从1数到100,所以对于认识数,或者是百数表的兴趣很大,可是要学生真正要掌握数字当中的一些规律,却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的规律难度就更大了;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抽象的比较数的大小还很困难;另外学生对多一些少ー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有很大难度。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初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百的意义。
2、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和数位顺序,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教具学具表示这些数,体会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3、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发展数感。
4、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食物,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1课时数花生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的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在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
2、有关花生的啊,还有一些数学知识呢,下面让我们走进花生,走进生活吧。
引入课题:数花生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抓一把花生,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的多?并说出数花生的方法。
生1:我抓的是20个,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抓的是31个,我是两个两个数的。
生3:。。。。。
师板书:数花生的方法
活动二:和同桌比一比,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1、一个一个地数,数出34个花生。
2、两个两个地数,数出20个花生。
3、五个五个地数,数出30个花生。
4、十个十个地数,数出100个花生。
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数出,而且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第23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谁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第1课时数花生
数数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
2、两个两个地数
3、五个五个地数
4、十个十个地数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借助小棒和小方块等模型展开数数活动,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通过数小棒和小方块的操作活动,认识计数单位百,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百,体会一、十、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花生》,并且根据情境会数数了,你还会数吗?(会数)
那么现在老师考考你们:
1、你想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人吗?下面我们做一个报数游戏。
(一个一个地数)
2、找出两个表现好的大组,进行数数接龙。(两个两个地数)
3、斜着进行数数接龙。(五个五个地数)
4、我们大家一起数。(十个十个地数)
二、探索新知
我们在上学期学过数小棒,我们知道一捆是10根小棒,那么两捆是多少根小棒呢?如果有多余的小棒,我们该如何表示呢?如果数数,怎么数才最简单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数一数
打开看课本第24页,让孩子们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方块,建议孩子们十个十个地数,即是每十个圈到一个圈里,这样便于孩子数数。
根据数小方块,让孩子体会一百的意义。圈的时候告诉孩子一下注意事项:1、数十个;2、圈一圈;3、再数一数。
老师巡视,小组交流。
三、知识巩固
课本第25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有进一步了解了数数,并且我们还知道了,一捆小棒是10根,一条小方块是10块,这样我们只要见到这些,就知道是十了。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数一数
每捆都是10根小棒
每条都是10个方块
一个圈里圈10个
教学反思:
第3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会用拨数、画图、写数等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2、进一步体会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100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3、进一步积累数数和估数的经验,初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教学难点:体会各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感受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豆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花生,数小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数豆子。下面大家把准备好的豆子拿出来。
板书:数豆子
1、抓一把,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
让孩子们自己抓一把,然后估计一下有多少。和同桌比一比,看谁抓得多,再数一数。
2、拿出计数器,让孩子记下自己的数量,然后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感受数位的意义。
3、看大屏幕,观察笑笑和淘气的做法。回顾数位的有关知识。
4、拨一拨,认一认。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通过拨珠子,感受100,引入百位,知道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5、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2)不同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并正确认识读作、写作。
强调:最高位不能是0,末尾的0不读,个位上没有用0占位。
6、数的组成。
34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由7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7、会用图形表示数的组成。
这就考察了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同时也考察了孩子对所学知识。大图形表示十,小图形表示一。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27页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你们学得开心吗?有什么需要和我们大家分享的吗?
板书设计:
数豆子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会读数、会写数。
3、会数的组成。
4、知道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知道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索新知
孩子们,今天天气真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郊外看看,想去吗?那就抱臂坐直。咦,前面是谁啊?(是小熊和小猴子)它们是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到幻灯片上,让孩子们观察,说信息)
生:我看到小熊和小猴在比红果。(观察得真仔细,你真棒)
生:我知道小熊有21个红果,小猴有18个红果。
生:我知道小熊的红果比小猴的多
生:我知道小猴的红果比小熊少
生:我知道小熊比小猴多3个。
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就这一幅图,你们都能说出这么多信息,想必你们已经知道了:小熊的红果多,小猴的红果少,但是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谁能说说你的想法?
生:18再数3个就是21了,所以18小于21
生:我是用数的组成来比较的,21里有2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18里有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所以21大于18.
生:我是用小棒比较的。
孩子们,你们的比较方法真多,可见你们在课下预习得真好,老师还有一种方法要告诉你们:那就是用计数器,刚才有个孩子已经说到了数位,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数位来比较数的大小。
21和18都是两位数,我们要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得数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得数字小,这个数就小。(让孩子们齐读)
老师再写出两个数,你们比一比。(3233)谁会比较?
生:33大于32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32在33的前面,所以32小于33.
生:因为十位上都是3,个位上一个是3,一个是2,所以32小于33.
你们说的真棒,我们知道32、33都是两位数,而且十位数字相同,这时我们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也可以说是下一位上的数)。
100和99,说一说谁大?并说出你的想法。(用计数器拨出)
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小结:1、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2、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二、巩固练习
课本第29页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大小,并且把它们进行分类,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32<33100>99
总结:1、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这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2、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少的那个数就小。
教学反思:
--------------------------------------------------------------------------------------------------------------------------------------------------------------------------------------------------------------------
第5课时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通过猜数游戏,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语言比较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意义,并会用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孩子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数的比较大小,大家还记得我们比较大小的方法吗?
(让学生说一说,并出几道比较大小题练一练)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养殖场参观一下,愿意去吗?
引入课题:小小养殖场
二、探索新知
养殖场真热闹啊,小动物真多,谁能说说图中的信息。
1、生:我在图中看到鹅有22只,鸡有100只,鸭有92只。
生:我知道鸡最多,鹅最少。
生:我知道鸡比鹅多,也比鸭多。
你们说得都对,通过观察,我们知道,鸡比鹅多,是多一些呢,还是多很多?(多很多)
今天我们学到了一个词多很多,谁能再说一说。
那反过来我们该如何说呢?(饿比鸭少很多)板书:少很多
这是鸡和鹅比较的,那么如果鸡和鸭比较,该怎么说呢?
生:鸡比鸭多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怎么想的?)
因为它们相差很少,所以说鸡比鸭多一些,反过来鸭比鸡少一些。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大家喜欢玩猜数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玩一玩,猜一猜?
2、出示大屏幕。(猜小兔的数量)
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其中。
3、猜羊的数量(出示大屏幕)
出现了差不多,板书并且让孩子以自己的想法说一说。
4、谁能从这几个关键词中选择一个词,用自己的话举出一个例子说一说。
这就考察到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从而理解这几个关键词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幻灯片的练习题
2、数学课本第31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1、认识了关键词最多、最少、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并体会其中的意义。
2、会正确用这几个词,并会用自己的话举例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100只鸭:92只鹅:22只
最多最少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
教学反思:
---------------------------------------------------------------------------------------------
第6课时做个百数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补全百数表,并能发现规律,自己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孩子们,我们学习过100以内的数,有关100以内数的知识你还记得吗?那么老师现在考考你们。
1、我们这学习过数数,你还记得我们数数的方法吗?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两个两个地数
生3:五个五个地数
生4:十个十个地数
(非常好,看来大家掌握得不错,各组加1分)
2、有关数位的问题。我们学过几个数位?分别是哪几个?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总结:大家掌握得都特别好,老师再写几个数,你们还认识吗?(写数23、34、50、92、100.。。。。。。)
由于大家今天表现特别好,老师决定带你们一起去参加0宝宝的生日,来参加生日会的是它的好朋友们,我们都认识:100以内的数。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去吧!
二、新授课
怎么回事?看来是我们早到了,还有一些数宝宝没来。让我们先看看是哪些数宝宝没来。现在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知道谁没来吗?
1、让孩子们观察表格,思考谁没来。然后举手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提示:按顺序说一说,回答正确地给予鼓励)
这个表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百数表》。
板书:做个百数表
2、观察补全的百数表,你们补全了,数宝宝们也到齐了,观察它们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生1:横着看第一行,我发现:
生2:横着看第五行,我发现:
生3:竖着看第一排,我发现:
生4:竖着看第六排,我发现:
。。。。。。。
3、你们真是太棒了,各个都是很细心的孩子,谁还有发现?老师想知道:斜着看有规律吗?
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进行奖励加分。
4、现在数宝宝们都到齐了,它们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小寿星,大家也一起来看看吧!
5、这些礼物需要进行装饰的,需要你进行涂色,你能正确涂出来吗?试试看。
(1)把个位上的数是0的涂上绿色。
(2)把个位上的数是7的涂上蓝色。
(3)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涂上黄色。
(4)把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少1的涂上红色。
老师巡视,表扬涂对的孩子,鼓励并纠正涂错的孩子。
6、有几个数宝宝要给小寿星表演节目,你知道是哪几个宝宝吗?说对了笑脸就送给你。
试试看吧。(真聪明,笑脸送给你了,继续加油哦!)
7、让我们一起为0宝宝唱生日歌吧!
(放音乐)
8、要吃蛋糕了,好高兴啊!有几组数宝宝又在玩捉迷藏,看你们大家谁能抓到?抓到是有奖励的哦!出示捉迷藏,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言。
9、时间过得好快啊!大家开心吗?这个时候小熊求助了,大家看,小熊在写门号,估计是难住了吧?我们去帮帮他吧。
(你们真是个好孩子)
三、课堂小结
孩子们,参加过0宝宝的生日,和数宝宝们在一起玩耍,大家感觉怎么样?我们发现在数宝宝之间,它们也有自己的位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能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吗?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观察百数表,我发现:
1、横着看:每次多(少)1
2、竖着看:每次多(少)10
3、斜着看:(1)个位每次多(少)1,十位每次多(少)1
(2)除了10,个位每次少(多)1,十位每次多(少)1.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学情分析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是对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学生们非常喜欢学习动手做的课程,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会用纸折出好几种图案,也有的学生只能折出一种图案,还有些学生不会折。七巧板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古典智力玩具,学生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而七巧板的空间图形变化,又将引出无数个奇妙的图案,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探索生活、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有效载体。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剪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子说一说)
但是在他们身上,你还能发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想和老师一起探究的孩子请抱臂坐直。
1、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老师引导)
生:我知道,可以找出正方形。(怎么画呢?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们都能正确地说出来。
小组间进行交流。
2.、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谁还想说?)由于孩子们拿的物体不一样,所以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一起探讨,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谁说得对呢?孩子们能根据物体的特点说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一点说明了孩子对物体的理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3.、拿出一个圆柱(或者是有一个面有圆的实物),你能得到什么呢?
生1:圆,我是画出来的
生2:我是印出来的。
大家说得都很对,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另外一种图形。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拿出棱柱),大家观察,从这个朋友身上,你能发现什么呢?
生:三角形,我可以从那个面上找到,也能画出来。(对这个孩子的回答给予鼓励)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二、了解图形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4:圆有一条曲边。
强调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并辨别这些图形。
看来大家根据他们的外表都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他们吗?思考一下,小组交流,看谁说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片上的练习。
2、课本第37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动手做(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各两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几个好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
生1:我知道,是正方形,长方形,圆。
生2: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
生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说得非常全面,那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让孩子们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孩子们,假期已经过完了,老师让大家把这些好朋友带到教室,你们带来了吗?那么就把他们拿出来吧。
1、先拿出一个正方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折的是长方形,有的折的是三角形)
此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折纸,有的孩子想法不一样,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
2、拿出一个长方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是横着折的,有的折的是竖着折,只有一个孩子是斜着折的)
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
3、拿出一个三角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并剪一剪。(有的孩子被难住了,不知道怎么折了,但有的孩子能把他折成两个一样的两部分)
挑出不一样的折法展示给大家,并说出自己折出来的理由。但是只有一样是对的。
4、拿出圆形,想一想,把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应该怎么折呢?想一想,试试,并剪一剪,然后举起你的图形。(孩子们折的都是同一个图形:半圆)
让孩子观察,圆不管怎么折,都是能折出相同的两部分。
三、实际运用
现在你们都能很快并正确地把这些好朋友对折,并剪出来了。这些朋友还有什么用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朋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请你打开课本第38页。看拼图。小组准备,我们来做个比赛。
小组比拼图,看谁先拼完,然后收背后,老师巡视,并及时加分。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力。
(在此环节,孩子们谁也不想落后,各个都是看着图形,专心致志地拼。)
四、巩固应用
用自己手中的图形拼成一些图案,与同桌交流。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这节课大家表现都特别好,每组都加上一分。谁还能拼出更多美丽图案,课下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动手做(一)
长方形:三种折法
正方形:两种折法
三角形:一种折法
圆形:一种折法
教学反思:
-------------
第3课时动手做(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熟练拼图,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图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看它是谁呢?把七巧板贴到黑板上。
生:(齐)七巧板。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图形游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你对七巧板了解多少,能给大家讲一下七巧板的由来吗?
生1:我愿意!七巧板有七块组成,所以叫七巧板。
生2:大概因为它有7种颜色吧。
生3:因为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会拼、摆七巧板。
生4: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7块。
生5:宋朝有个人叫黄伯思,。。。。。(结合课本故事,给大家讲解)
大家说得真好!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所分成的7块各是什么图形呢?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呢?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图形名称及各自的发现。)
这里面有三种图形,有没有不认识的图形?
生1:我们小组全都认识。
生2:我们小组只有一个人不认识3号图形,我们已经教会他了,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都认识这个平行四边形。
师:对,这个3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再仔细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记住它的样子。(学生按要求去做。)
师:记住了吗?
生:(齐)记住了。
师:在观察这些图形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呀?
生1:我发现这里面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也是最大的;4号和6号一样大,是最小的。
生3:我发现4号和6号拼起来和7号三角形一样大。
生4:我还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合起来占这个大正方形的一半。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爱观察的好孩子!
二、拼摆活动
师: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七巧板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想试一试吗?那么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拼出1个正方形,试试看有几种拼法,并说出各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生1:我用2个三角形拼出了1个正方形。
生2:我用3个三角形拼出了1个正方形。
生3:我是用上全部的图形拼出了1个大正方形。
师:请你再拼1个三角形。
生1:我是用1个正方形和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2:我是用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3:我是用1个平行四边形和2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4:我用了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3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拼了几幅图(出示:猫、台灯和鸭子),请大家看一看像什么?(学生很快说出是猫、台灯和鸭子。)
师:仔细看清它们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快速地拼出来。
(学生兴致极高地拼、摆;教师注意及时发现和鼓励拼完的学生。)
师:大家拼得真好!这几个图形都是模仿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拼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和七巧板一起休息一下,听老师给大家讲个守株待兔的故事。边听边注意看,老师在拼什么,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
(师边讲边拼摆守株待兔图形组。)
生1:我自己试了试,只能摆出一个,我们小组一起就全部摆出来了。
生2:我们是由小组长讲着故事,我们3人一起摆图形你们拼得真好!
三、巩固应用
数学课本第41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会用七巧板拼出更多得图形吗?
板书设计:
动手做二
教学反思:
----------
第4课时动手做(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三角形。并且会剪拼这些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请欣赏: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
一、利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图形组合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幅图像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孩子们都能说出这些图案是有最基本的图形组成的,有的孩子还能根据图案特点摆出自己的设计作品。
活动二: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
(教师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这一环节,有的孩子找不到,特别是最后两个图形,经过提示,孩子们都能正确涂色。
2、小小设计师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再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涂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一做。
(3)设计一个图案。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3页第2题
2、幻灯片上练习。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们能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设计图案吗?能从图案中辨认图形吗?
教学反思:
---------
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
学完前面四个单元后,教材安排了整理与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它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我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的总结与反思;三是我提出的问题,这是学生反思后的进一步思考与疑问;四是巩固应用,这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检测。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了空间观念;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掌握了100以内数的书写及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并学会了用学过的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第1课时我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前面所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
2、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及应用
比一比:这个情景主要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包括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意义。在这个情景下,提出了一个针对本单元的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出示计算题及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做。
二、100以内数的认识
说一说:这个情景注意是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主要呈现的是100的意义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100以内数的意义。
举例说明数的意义及组成,这样的题设计的填空比较多,以此类推,可以让学生换数说意义。比如:找一个比20大的数,像这样说一说。
三、观察物体
连一连:这个情景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观察物体的内容。教科书呈现了从三个方向观察小猴骑单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举例说明,让孩子们说说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
四、有趣的图形
拼一拼:这个情景主要是帮助学生复习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教科书呈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小房子,引导学生复习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在这一情景下,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提出了供学生思考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特征。
让孩子把在家剪的图形拿出来,进行拼图,让他们知道根据图形的特点,可以拼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案。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拼图。
五、巩固练习
课本第46页第1、2、3、4、7、11、13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我的足迹
教学目标:
1、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克服困难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版块是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进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种方式。教科书呈现了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朋友分别从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角度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给学生以展示。
让学生通过七巧板进行拼图,回顾所学的知识。
二、我提出的问题
1、在学生整理完所学知识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姑息的过程中你都想到了哪些问题?你还想解决什么问题?与同桌交流。
2、关注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写数提问的欲望,然后请写数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你能否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3、思考:你能用七巧板还能摆出什么图形?
生活中的数你还了解多少?说一说。
三、小组互动
小组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巡视。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47页第8、9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教学反思:
--------------
第3课时巩固应用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根据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第5题:先让孩子观察图,说出图中信息。理解后列算式。
2、比寿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3、第10题:踢毽子
组织学生先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再回答问题。
4、第12题:收集瓶子。
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再让学生选择正确答案。
5、第14题:解决问题
(1)情境图中有多种信息,学生在解答每个问题时都要选择有关的信息。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反馈时要说一说选择了哪些信息。
(2)有些孩子忘记了淘气的问题:我们又种了一些槐树。。。
(3)有些孩子的答写得不完整。
6、课堂小结
今天你觉得你做得怎么样?在小组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100以内数的认识做铺垫,加上学生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计算恩呢管理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同事,要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学习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学习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呈现欢乐的数学教学。他们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很大。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一点,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每个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渐体验中自然地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所以本单元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正确计算;难点是初步形成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和活动,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时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在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个十是()5个十是()8个十是()10个十是()
60里面有()个十90里面有()个十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师: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教具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边说边板书:20+30=50
┆┆┆
加加和
数数
4、师: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
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了?(指名提问题)
5、师: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
(1)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2)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10=40
7、师:加法算式里各数都有名字,减法算式里各数也有名字,你能给他们也起一个名字吗?请学生说出减法算式里的各部分名称,并板书:
5010=40
┆┆┆
被减差
减数

7、请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练一练第2题:看一看,填出答案。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小兔请客
20+30=5050-10=40
┆┊┆┆┆┆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采松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2、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2、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3、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2、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3、列出算式:25+4=294+25=29
4、该怎么样计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就是25,再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个位上就有9个珠子,就是29。
方法二:摆小棒。先摆上2捆,再摆上5根,就是25,然后再在5根旁边摆上4根,一共就是29根,也就是25+4=29。方法三:口算。5+4=9,再加上20就是29。
5、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2)指名学生列式:25-4=21
(3)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1、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1)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2)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
四、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3。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①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③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拓展练习:
第5题想一想,填一填:
根据练习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板书设计: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
25+4=□(个)25-4=□(个)
5+4=95-4=1
9+20=291+20=21
教学反思:------------------------------------------------------------------------------------
第3课时青蛙吃虫子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猜一种动物。(青蛙)
2、那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们呢?
3、小结: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那农民就不用把农药播在庄稼里,这样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青蛙吃害虫的只数了,小朋友们讨论一下,想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学生讨论分组讨论。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
①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②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③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只?
(4)探究解决方法: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么列式
板书:56+30=
(2)讨论算法:计数器上拨珠计算: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5个珠子,在个位上拨6个珠子,再加上30,30里有3个十,在十位拨3个珠子。结果是86。
(3)除了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的方法,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的想出得数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数小棒的方法)
(4)求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多少只?怎么列式计算?
①板书:56-30=26(只)
②那它在计数器上又该怎么拨珠呢?
③先拨5个十和6个一,那减去30,该怎么办?(在十位上拿掉3个珠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所以56-30=26
④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得数,讨论一下。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一练第1题:
①读一读题目请你挑选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②小啄木鸟比大啄木鸟少吃了多少虫子?它们一共吃了多少虫子?
2、练一练第5题:
①38只青蛙在举行大合唱呢!你们听,他们唱得好听吗?②青蛙们唱完了,他们都回家了,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5只)对,那你们知道跳下去多少只吗?
③怎么样列式计算?讨论一下。
3、学生要去春游,口渴想喝水,箱子里只有30瓶水,但是向阳小学却来了42名同学,你们说,这些水够不够他们喝呢?还缺多少?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青蛙吃虫子
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几只虫子?
56+30=□(只)56-30=□(只)
50+30=8050-30=20
80+6=8620+6=26
教学反思:
-------------
第4课时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趣
1、又到了收获的季节,小白兔和小黑兔到地里拔萝卜。根据动画情节,请你来提数学问题?
(1)小白兔拔了2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40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你会解答吗?
列式:20+40=60(个)
(2)小白兔拔了30个萝卜,小黑兔拔了6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列式:30+6=36(个)
2、如果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刚好都不是整十数,你还会计算吗?
3、出示情境图:请你说一说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白兔拔了23根,小黑兔拔了36根。两只小兔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二、新知探究:
1、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列式和解答,在组内说一说
2、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
3、小组汇报。
(1)先算20+30=50,3+6=9,再算50+9=59。
(2)36+20=56,56+3=59
列式子计算的,把6和3对齐,2和3对齐,6+3=9,2+3=5,所以得数是59。
4、小结: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就是列竖式计算。列坚式计算时,谁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注意要把数位对整齐。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讨论汇报:先在计数器上拨36,然后在个位上再拨上2,在十位上拨上3,我就知道是59。
6、试一试。
(1)同学们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解决了这道加法问题。
(2)45+32、26+13,你会算吗?用你喜欢的方法想算哪道题就算哪道题,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不明白的,请大胆说出来,老师愿意与你一道研究。
(3)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请你试着在本子上列竖式:
43+22=32+54=62+14=
2、键盘上有36个黑键,52个白键,一共有多少个键盘?
思考:你准备如何列算式,如何解答呢?
四、全课总结:
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收获?
板书设计:
拔萝卜
23+36=□(个)
23+36=59
30+20=502336+20=56
6+3=9+3656+3=59
50+9=5959
教学反思:
--------------------------------------------------------------------------------------------------
第五课时收玉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
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
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
A、拨一拨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
B、算一算
1、怎样算出57+42=?
A:57-40=1717-2=15
B:50-40=107-2=510+5=15
(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
(1)让学生来说。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哪些孩子会这种竖式计算方法?你能说说怎样列竖式,怎样算吗?
57(2)小结: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
-42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15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58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收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个)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57-40=175750-40=10
17-2=15-427-2=5
1510+5=15
教学反思:------------------------------------------------------------------------------------
第6课时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小棒摆一摆。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
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5、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
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
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5题。
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个
13-4=9(个)
教学反思:
--------------------------------------------------------------------------
数学好玩
教材分析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比较和数的认识的知识之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分扣子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给扣子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填数游戏集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数的应用为一体,并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富有趣味。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活动以前,学生已经对按不同标准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掌握分类知识。学生已经对20以内的数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对于本课活动涉及的内容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
分扣子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磁力扣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提问题
1.小熊一家必须通过5个问题猜出20个怪物中谁是城堡的主人才能离开城堡,怎样提这5个问题呢?请你来猜一猜。
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通过分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分扣子
【活动一】
拿出1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再动手试一试。
1.课件。
小提示:
(1)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一种分法指的是什么?是分的过程中的某一步吗?)
(3)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
2.学生汇报。
(1)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的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
(2)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3)再请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在黑板上演示,课件出示记录过程。
(4)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
拿出2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再动手试一试。
1.课件。
(1)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2)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动手操作。
(3)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2.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三、讲故事
从刚才的分扣子活动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能通过分类找到城堡的主人吗?
教学反思:
---------
填数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合作闯关
师:在玩游戏之前,同学们先来看看游戏规则。
学生阅读了解数据规则
师:你能了看懂游戏规则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师:同学们都说的不错,现在同学们看图,你能填出来吗?(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交流合作完成,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展示交流结果,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啊,发现的窍门也真多啊。现在老师把游戏的等级提升了,看你们还能闯关成功吗?(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右上角的表格及要求)
学生读完要求后,尝试闯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学生。
2、数字迷宫
师:刚才的小游戏告一段落,课下大家可以自己把游戏的等级提高继续玩。现在我们到了数字迷宫。(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右下角图)
师:要求看了吗?说说你想怎么做才能保持自己不迷路,顺利地走出迷宫呢?
学生尝试走出迷宫,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汇报,明确五角星代替的数字分别是56、75、84、91、95,然后再让学生重新走一次。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仅玩得很开心,动手、动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尤其对100以内的数字更加熟悉。
板书设计:
填数游戏
合作闯关
数字迷宫
教学反思:
-----------
第六单元加与减(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学种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加减法的规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并且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估算和计算能力,这些知识的掌握为本单元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但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并不完全相同,思考的角度也不相同,这就意味着面对相同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有很大的差距。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能正确的、迅速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课时图书馆(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
(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28
+14
3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8+4=32(本)
8+4=1228+2=30
20+12=3230+2=32
28+4=32(本)
28
+14
3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图书馆(2)
教学目标: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
(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
二、理解应用。
1、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2、出示图片森林医生,让学生加深理解竖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师:啄木鸟在干什么?
生:给大树治病。
师:我们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好吗?
生:好。
a.第一棵树的问题是没有进位,应改为:
b.第二棵树的问题是加法算成减法了,应改为:
c.第三棵树的问题是没有数位对齐。应改为:
3、解决一下你身边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出示图片排队图】
师:我前面6人,后面18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小组内可模拟演示一下,帮助理解题意。
a.想一想;
b.算一算;
c.说一说:6+18+1=25(人)
同学讲清楚为什么要加上1,1代表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2)
教学反思:
-----------
第3课时摘苹果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
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
(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学习,体会算理。
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
38
+117
55
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师生小结。(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
五、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摘苹果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8+17=55(个)
38
+117
55
教学反思:
------------------------------------------------------------------------------------------------------------------------------------------------------------------------------------------------------------------------
第6课时阅览室(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7=3,20+3=23。
(4)
30
-7
23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
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
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
(1)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2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76页第1、2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0-7=23(本)30-7=23(本)
10-7=320+3=23
30
-7
23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第7课时阅览室(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说一说退位减法应该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索
问题: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用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说明口算和笔算的道理。
(2)计算25-8遇到个位不够减的情况,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方法。
(3)结合竖式计算,提问在用竖式计算时看到退位点,你想到了什么?
25
-8
1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7页第8题。
学生观察图意,再试着列式解答。
2.母亲节到了,我要折50只纸鹤送给妈妈,已经折了5只,还要折多少只?
3.33人去看电影,只有9把椅子,还需要多少把椅子?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页第3题,课本77页第5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板书设计:
阅览室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5-8=7(本)25-8=17(本)
7+10=17
25
-8
17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
教学反思:
-----------
第8课时跳绳(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40
-28
1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40
-28
12
教学反思:
--------------
第9课时跳绳(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91-3=34-22=23-5=
56-34=42-9=47-27=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100
-48
5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100
-48
52
教学反思:
--------------------
总复习
教材分析:
总复习是对本册教材内容的全面回顾和整理,复习的主要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观察物体和有趣的图形等。总复习主要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数与代数,第二部分是图形与几何。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减法,了解了有关观察物体及图形方面的一些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进行总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已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各个领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采用多种形式理解数的意义、加减运算的意义,初步感受加减运算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食物的顺序,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能进行简单的估算;进一步直观感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中的实物,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时安排:5课时
第1课时总复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14-5=16-9=13-4=
12-8=11-6=9-6=
3+5=7+4=5+8=
学生口答。
二、回顾与交流。
1.你认识了哪些数?能按顺序数一数吗?
学生同桌互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32这个数?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除了书本中的表示方法,还可以用图形表示等。
3.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举例说一说。
请学生举手回答,让学生明确比较数的方法。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75-6=□974-20=□4
54+9=□337-8=□935+30=□5
三、数的运算。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2.把你经常出错的题目写下来,说一说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进位与退位,有没有进位和有没有退位。
3.50-18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举例说说。
先让学生互说,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说生活题目。
4.踩地鼠。
(1)54+6=50()
(2)73-20=71()
(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
(4)23+30﹥53()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62=68()-40=53
76-()=7054-()>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板书设计:
总复习(1)回顾与交流
数的大小与比较
数的表示方法
数的计算
教学反思:
-------------------------
第2课时总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填一填,连一连。
1.按规律填数。
书本86页第1题。
2.看一看,填一填。
说明:一个两位数,包括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3.连一连。
书本第86页第3题。
三、用竖式计算:
课本86页第4、5题。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五、情景题。
河里有一群鸭,小鸭有27只,大鸭比小鸭少15只,大鸭有多少只?
板书设计:
总复习(2)
河里有一群鸭,小鸭有27只,大鸭比小鸭少15只,大鸭有多少只?
教学反思:
-------------
第3课时总复习(三)
教学目标:复习所学知识的生活运用。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1、书本第88页和第99页的内容。
少年宫组织两队同学参加夏令营,每队有3位老师,每辆车可坐50名乘客。
第一队:47名学生
第二队:43名学生
问:需要几辆车?还有几个空座位?
第一步:先让学生求出每队的总人数,看一看能不能坐下。
第二步:分析空余的座位。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鹅有18只。
问:你可以提怎样的问题呢?请学生同桌互说,举手自由回答。
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计算。
3、运木头
一共有90根木头,一次运了34根,一次运了38根。
说明:问学生,你能提怎样的问题?
(1)一共运了多少根?
(2)还剩下多少根?
4、明信片
小白兔明信片:23张;熊猫明信片:38张;小鹿明信片:?张。合计92张。
(1)小白兔明信片和熊猫明信片一共有多少张?
(2)小鹿明信片有多少张?
(3)请试着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5、套圈游戏。
小兵:我得了42分。
笑笑:我得了60分。
小丽:我得了第二名。
(小象:28小鹿:12熊猫:30企鹅;32)
(1)他们各套中哪两个?(2)小丽可能套中哪两个?
6、跳绳比赛。
跳绳成绩记录表
姓名刘平张晓李月王立
成绩76下95下83下100下
名次
(1)把他们的名词排出来,填在表中。
(2)最多的跳下,最少的跳下,相差下。
(3)第二名比第三名多条下。
(4)第四名再跳下,就和第三名同样多。
(5)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板书设计:
总复习(3)
套圈游戏。
小兵:我得了42分。
笑笑:我得了60分。
小丽:我得了第二名。
(小象:28小鹿:12熊猫:30企鹅;32)
(1)他们各套中哪两个?
(2)小丽可能套中哪两个?
教学反思:
------------------------------------------------------------------------------------------------------------------------------------------------------------------------------------------------------------------------------------------------------------------------------------------------------------------------------------------------------------------------------------------------------------------------------------------------------------------------------------------------------------------------------------------------------------------------------------------------------------------------------------
第4课时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
教学难点: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65-12=27+11=61+29=92-42=
12+80=33+57=75-20=35-11=
28+52=96-16=38+22=47-11=
36+54=70-25=35-14=40+30=
81+15=69-50=84-14=96-80=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56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2.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在()填上<、>或=。
54+38()38+5443-26()42-26
69-47()69-46
三、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马有45只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列式:;
②;列式:;
③;列式:;
四、想一想,连一连。
五、应用题。
1.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2.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4.三个同学跳绳。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总数
小红25下28下30下
小花21下26下95下
小明24下29下
(1)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
(2)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3)如小明是第二名,小明三次总数可能是多少下?
(4)如果小明是第二名,小明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板书设计:
总复习(4)
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教学反思:
-------------
第5课时总复习(五)
教学目标: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复习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图形?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你学过的图形都是什么样子的?
二、有趣的图形。
1.找一找(机器人,汽车,书本90页第1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不同的图形做个标记。
2.他们分别看到了什么?连一连。(书本第85页第4题)
小男孩看到小狗的背面,小女孩看到小狗的侧面。
3.下面每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连一连。(书本90页第2题)
判断:谁坐在小熊的正面?
4.用附页图4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
(3)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学生独立折一折,请学生上台演示折法。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总复习(5)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反思:
------------

精选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北师大版)


课题摘苹果(发新书)

教学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

准备主题图,小棒。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遇到了一件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盼望着早点儿拿到新书,淘气负责发书,可他遇到了难题,同学们,咱们帮帮他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一年级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8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

(1)讨论:“每人一本,40本书够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人?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19+18=□

(4)人一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

(5)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算法一:10-10=209+8=17

20+17=37

算法二:19+10=29

29+8=37

算法三:20+18=38

38-1=37

算法四:列竖式19

+18

37

三、练习“试一试”

25+1827+2446+3551+29

25274651

+18+24+35+29

(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四、综合练习

1、算一算,想一想。

26+7=3+39=18+27=

26+27=23+29=18+47=

2、用竖式计算

44+1852+297+5621+79

27+2435+1569-1138+19

3、我们去春游

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

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课题练习四

教学

目标1、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题卡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1、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1)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解决?

(2)你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杯子?你是怎样估计的?

2、按规律填数

2123

4143

3353

3555

(1)独立填写。

(2)进行交流。

(3)发现规律。

3、

小明小亮小丽

10m15m

(1)3人比赛投沙包,小丽第二名,她可能投多远?

(2)小丽和小亮只差2米,小丽投了米?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填什么数,才能打中?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本题具有开放性。

5、数学游戏

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的圈多谁就胜。

(5)教师向学生说清楚游戏规则。

(6)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

(7)组织全班进行。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时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练习五

教学反思

课题阅览室

教学

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

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

准备主题图,小棒,计算器。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在那里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上都知道了什么?

(2)根据图中的统计表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2、探讨算法

(1)让学生尝试列算式:33-7=□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算出结果的,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你的算法、步骤;遇到困难的要找出难点,力争自己克服或看书寻求帮助。)

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情况后,在黑板上写下两个算式:

33-7=3633-7=26

问:“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它们都对,或都错,还是一个对一个错?”

师:“今天的挑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时,遇到个位数字不够减时该怎样算?”

(3)小组讨论:辨别上述两种计算结果的正、误,对要说出算理,错要找出原因。

(4)小组汇报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对于33-7=26的多种算法针对33-7=36的错误,请用竖式算法计算这道题的同学说一说竖式算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3.练习“试一试”

教师小结后,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进行当堂练习。

(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本)

(2)连环画还剩多少本?□○□=□(本)

三、综合练习

1、拨一拨,算一算。

42-6=50-3=54-8=

2、用竖式计算。

48-953-670-732-3

3、森林医生。

(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改正。)

4、乘车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目标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式题的准确性。

2、在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教学

重难点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图片、头饰

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想一想,算一算。

10-7=13-5=100-1=

30-7=23-5=100-2=

50-7=33-5=100-3=

(1)独立完成后思考每组题有什么规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2、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0-9=81-4=73-8=56-7=

62-6=9+45=46-8=36+5=

49+27=91+9=85-15=32-8=

3、14+6+12-7-8+9-16

二、数字游戏:

1、找规律填数:(独立思考后,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1)24、31、38、、52、、。

(2)69、62、、48、、、27。

2、过河比赛(四人一小组)

每人戴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过河,一轮后交换头饰做另一组题,四轮过后,小组内互查,订正,一题没错才能过河,表扬4次都过河的学生。

小猴小兔熊猫狐狸

76+537-854+684-5

47-546-764+760+24

32-740+2883-928-2

48-923-656-773-5

三、数学活动

1、周末到了,妈妈拿着40元去超市买东西,出示图片:

火腿肠:15元烤鸡:18元蛋糕:16元色拉油:24元

妈妈可以买什么?帮她出出主意(讨论:看那组的方案多)

方案:(1)买火腿肠和烤鸡:15+18=33(元)

(2)买烤鸡和蛋糕:18+16=34(元)

(3)买色拉油和蛋糕:24+16=40(元)

(4)买火腿肠和蛋糕;15+16=33(元)

(5)买火腿肠和色拉油:15+24=39(元)

2、妈妈给笑笑姐姐8元,让她到书店买书。出示图片

《童话故事》42元《奇妙世界》8元《科幻故事》12元《可爱的动物》10元

(1)笑笑姐姐想买《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

调查自己和同桌各有多少本课外书,填入P61表中,根据你所调查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跳绳备课人许伟

教学

目标1、学会百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退位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连续退位

教学

准备卡片、P63图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间,你们常做的一项活动就是跳绳,板书课题。跳绳也是我们体育课要测查的一项。说说你的跳绳成绩。(请3-4名学生说一说)

二、出示统计图表:这是三名同学跳绳情况统计表。

小东小红小亮

62下48下70下

1、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小东、小红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2)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比小亮少跳几下?

……

2、这些问题你会解答吗?

板书:62-48=

咱们先估计一下,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

自由回答,追问:你这样估计有什么根据?

3、62-48到底等于多少?你能准确的算出来吗?试着独立计算结果,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

(1)62-40=22(2)62-50=12(3)62-42=20(4)68-48=20

22-8=1412+2=1420-6=1420-6=14

(5)用竖式计算:

板书:62

-48强调:

14各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十,十位上的6借走1还剩5,用5-4=1。

4、用竖式解答:70-4870-62

三、老师能跳100下,老师比小红多跳几下?

板书:100-48

学生试着自己解答,小组讨论,汇报。

(1)98-48=50(2)99-48=51(3)100-50=50(4)100-40=60

50+2=5251+1=5250+2=5260-8=52

(5)竖式计算:

板书:100

-48请学生把计算过程讲一讲。

52

四、小结:减法题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你学会了吗?竖式计算做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五、完成练一练

板书设计

跳绳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备课人许伟

教学

目标

1、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巩固百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准备图片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夏天到了,大森林里树绿了,花开了,动物朋友们尽情地游戏。美丽的森林公园也向小朋友们敞开大门,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新授:

1、动物朋友给你们出了几道题,都做对的同学才受欢迎,你们敢试试吗?

投影:3890573791

-27-46-49+63-18

小组内互查订正。都会做了吗?好,咱们一起去森林公园转一转。

2、出示图片:

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咱们帮帮它吧。

3、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4、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5、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6、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7、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8、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9、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38+17=55

(2)我减13就是60。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94-4862-18

82-3538+2549+27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来认识数。

3.初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认真倾听他人看法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够分类数数

教学难点

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自主发现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学生互相说)

生1:我看到图中有小松鼠、蝴蝶。

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鸟、大象、小兔、树、花、蘑菇,还有字。

生:能。

(学生前后4人为一组认真地去数,他们有的先数小熊的个数,也有的先数小兔子,还有的先数小鸟的只数,当数的结果不一样时,又重新去数,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生:我数出来有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

生1:我给它们从小到大排,1,2,3,4,5,6,7,8,9,10。

生2:我还可以按从大到小排队,10,9,8,7,6,5,4,3,2,1。

生3:我给它们排成两队,单数一队,双数一队。

1,3,5,7,9,

2,4,6,8,10。

(学生边说边挪动图片。

生:能。

生1:教室里有6盏灯、2个电扇。

生2:4扇窗户、1块黑板、2个板擦。

生3:同学们带来8辆玩具车。

生4:有5个变形金刚、3个布娃娃。

生5:我铅笔盒里有10枝铅笔。

(学生们数出操场上有10棵树、2个篮球架、1个沙坑、1根旗杆、4个单杠、3个双杠……)

生1:我看到了小动物上学的情境,数了它们的个数,还给它们排了队。

生2:我知道了教室里的东西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

生3:我数了操场上有10棵树。

生4:我知道了同学们带的玩具个数也可以数出来。

生:(齐声答)好!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开学了。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动物非常羡慕你们,它们也建了一所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上学的情境呀?

师:好,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教科书第2~3页插图

师:请你们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能看到什么呀?说给你旁边的同学听一听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来说)

(教师边听边贴出对应的图片)

师:在这些美丽的图画里面,还有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能数一数吗?

师:分小组数一数,看看哪组数得又快又全。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数数的结果。

(教师边听边写在对应图下面。)

师:这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出来,你们看它们有顺序吗?能不能给它们排排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真棒!咱们来读一读不同的排列结果。

(大家一起读)

1.师:刚才我们看到动物学校中有这么多能用10以内数表示的事物,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

2.师:你们想不想到操场上去数数哪些事物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呢?

(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去数)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

师:那你们说,在我们的家中有没有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呢?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明天来告诉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小组合作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引出面对1到10这些数字的学习。

通过身边的一些事物,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能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给父母以及同学听。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

挂图

5个字、9只小鸟、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个蘑菇、8棵树、7朵花、1头大象、10只蝴蝶备注:

教学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一个群体。

2.用迁移的方法,认识2.3.4.表示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2.3.4.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1.2.3.4表示的群体意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三)活动:小小足球场

四)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生:(异口同声地)想。

生独立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互相说)

生:我看到图中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生:他们都是1

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说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发现你们最乖了,所有上过我们班课的老师都在表扬你们,老师决定介绍一位小朋友给你们认识,瞧!他来了,他叫小蛋(出示教材p4)今天,小蛋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到他家去玩,你们想去吗?那好我们就来帮小蛋解决问题吧?

师:我们先去看看小蛋的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都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看到图上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座高山、一株小草。。。。。。这些人或物的数量都是几?

师:我们就可以用“1”这个数来表示。(板书1)

现在请你们看看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同时举起实物或做手势。)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都说得很好(抓住现场:举起一本书,说这是1本书,再拿来1本书,合起来就是2本书,可以用“2”来表示),谁来说2还能表示什么呢?

那3能表示什么呢?4能表示什么呢?(同桌互相说)昨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几个数,请你选1个数和小组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1.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去足球场看看(出示:小小足球场)。足球场上正在举行一场精彩的比赛,你们发现了吗?每个运动员身上都有一个数,这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呢?

2.师小结:对,衣服上的数可以表示号码,也可以表示是第几个运动员。请同学们指着图,自己读一读运动员身上的号码。

3.问:有几个号码?有10个号码就表示有几个运动员?

思考:比赛结束后,运动员们要排队,他们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现在我们按号码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请10个同学来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有一个数),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喜欢几号运动员,他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如有同学说他喜欢8号,当他数到8号运动员时,引导他说出:“8号运动员正好排在队伍中的第8个。”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从1号到8号共有8个运动员”。)

我们要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身体练得棒棒的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你们学会了什么?设计意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首先从创设“小朋友请客”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比较、概括,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认数。这个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知识,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凌乱的认数顺序进行整理,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创设“小小足球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数和序数。这个过程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判断正误的能力,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快乐的家园

挂图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1、2、3、4、5、6、7、8、9、10备注:

教学课题

玩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助儿童喜爱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能够会写5以内的数。

3.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读写5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 1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 5+3 9+0 8+2 4+3

9—7 8—4 7—3 6—4 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 > =

还剩下多少? -

0表示: 一个也没有 起点 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课题可爱的校园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2只小兔子3间教室4只小松鼠5个字6只小熊
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6只小熊9只小鸟
7朵花1头大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快乐的家园总课时第2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对“1”进行认识,并且从1引申到2、3、4的学习。
2.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1.了解1、2、3、4代表什么。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美丽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
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如果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方法二
1、2、3、4、5、6、7、8、9、10:1、3、5、7、9、2、4、6、8、10
方法三: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个体这类个体的集合,
1可以表示
很大的物体很小的物体
教学反思:
玩具总课时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生熟识的玩具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会书写数字。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内数一数,说一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2.小组汇报。
二、写一写
1.师示范,生书写。
2.生描红,师巡视。
3.同桌互相比较、评比。
三、练一练
1.写数
⑴生独立看图完成,师巡视。
⑵小组内交流,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⑶小组内评比,对于优胜者给予奖励。
2.看数画线
⑴理解题意。
⑵生独立完成。
⑶同桌交流。
⑷集体订正。
3.数一数、填一填
⑴理解题意。
⑵小组讨论。
⑶小组汇报。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玩具总课时第4课时
教学内容,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二、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板书设计:
玩具
12345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小猫钓鱼总课时第5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黑板。
1.教师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表示:一个也没有
0刻度
基准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小猫钓鱼总课时第6课时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二、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板书设计:
小猫钓鱼
0的用处:尺子
电梯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文具总课时第7课时
教学内容:文具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6~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10各数。
3.初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读、写6~10各数。
2、根据现实情境,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谁来到我们教室了?(出示大象博士的图片)
生:大象博士.
师:对!今天大象博士通过网络来看望我们小朋友,他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聪明,爱动脑筋、爱提问。他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好!老师也为你们加油鼓劲!首先,大象博士先请你们拿出文具盒,打开看看自己的文具盒里有哪些学习用品?(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出数学问题
师:下面请一位小朋友上讲台,从自己的文具盒里大胆地提数学问题,请其他小朋友回答,注意要把问题出示在实物投影上。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同桌互相提问。)
三、学习6-10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大象博士说:“你真棒!你真棒!”(课件演示)同时他带来了小象的文具盒,他把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都画在了图上(课件出示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各自观察思考)
2、小组交流图意。
3、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4、学生独立地数一数。
5、再连一连。(课件演示正确结果)
6、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写一写。
(1)教师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2)写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师:我们已经学完了1~10各数,大象博士想知道你们家的电话号码,能正确,规范地写出来才给他看吗?谁写得好,大象博士就会表扬他。
四、实践应用。
师:刚才大象博士看了小朋友们写的数,太满意了,夸小朋友们真聪明,真能干。(课件演示)但是你们先别得意,大象博士还要继续考考你们,你们还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如果要向大象博士投降的小朋友请举手。——好!我们奋勇往前!
(1)看数画线。(完成书本第1题)
a、弄清图意,让学生说图中画的是什么意思。
b、让学生独立完成。
c、学生汇报结果,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数一数,画O,再写出数。(完成书本第2题)
(3)填数。(完成书本第3题)
a、从10数到1.(同桌互数)
b、从10写到1.
五、小结。
师:大象博士说今天他甭提有多高兴了(课件演示画面),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的是个个聪明、即爱动脑筋又爱提数学问题,他很喜欢和你们一起上数学课。你们呢?那你们跟大象博士说一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文具
678910
教学反思:
快乐的午餐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的午餐(比多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
2、能力目标:结合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继续学习并养成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清楚地表达出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教学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一群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动物餐厅,准备美餐一顿,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发现了好多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快乐的午餐
二、操作感知,感悟“一一对应”
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①盘子够吗?学生说出后,你是怎么知道的?6和6一样多。要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数数;也可以一个对一个的进行比较。老师这里有松鼠和盘子图,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看盘子到底够吗?一只松鼠要发一个盘子,那我们就把一个盘子对着一只松鼠摆,一个对着一个。
②勺子够吗?餐厅里的勺子够吗?我们一起来摆一摆。指名学生摆一摆。
③杯子够吗?有了盘子勺子,还要给每只小松鼠准备杯子,餐厅里的杯子够吗?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读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全班交流
2、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那个最少。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三、练习反馈,强化思维
1、拍手游戏,前后呼应。
如:师拍3下,你和我一样多。生相应拍手3下。
师拍4下,你比我多。生相应拍手5下。(指名说)
师拍4下,你比我少。生相应拍手3下。(指名说)
2、画一画。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3题。
4、完成教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下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比多少
同样多最多最少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课题动物乐园总课时第9课时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2、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谁会写“=”?板书:4=4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②小组交流③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〇4小鹿比小兔-----4〇5
小熊比小猴多4〇3小兔比小鹿-----5〇4
最多最少
(4)填一填:
7〇34〇93〇35〇810〇1
2〉□6〉□6=□□=8□和□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大于>等于=
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
过生日总课时第10课时
教学内容:过生日(比大小),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1、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通过小红的生日聚会,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下课啦总课时第11课时
教学内容:下课啦(比高矮、长短),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1)、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2)、汇报交流
(3)、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2、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1)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我们可以用刚才总结出的比高矮的的方法来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吗?学生猜测并讨论。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2、3、4题
课堂总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下课啦
比高矮长短
课后反思:
跷跷板总课时第12课时
教学内容:跷跷板(比轻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豹子比老虎轻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总第13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第三单元、课题还剩下多少总课时第14课时
教学内容: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5—1=45—3=2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课题可爱的小猫总课时第15课时
教学内容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1+4=5
2—1=15—1=4
1—1=0
教学反思:
练习一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1-1=02-2=03-3=04-4=0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5—2=3
5—3=2
作业布置: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课题:猜数游戏(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12345
54321
课后反思:
课题:背土豆(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123456
654321
课后反思:
课题:跳绳(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012345678
876543210
90123456789
987654321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5+3()6+3()9—9()2+6()4+5()
课后反思:
课题:可爱的企鹅(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小鸡吃食(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012345678910
10987654321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⑦⑤
①⑨
⑥④
⑤⑧③
课后反思:
乘车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二(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口+口=口
B类
6+2=()-1=()-4=
()+5=()+1=()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加法表(共1课时,第1课时)
教学内容: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9876543210
10+09+08+07+06+05+04+03+02+01+00+0
9+18+17+16+15+14+13+12+11+10+1
8+27+26+25+24+23+22+21+20+2
7+36+35+34+33+32+31+30+3
6+45+44+43+42+41+40+4
5+54+53+52+51+50+5
4+63+62+61+60+6
3+72+71+70+7
2+81+80+8
1+9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8—5=6—5=2+6=
8—4=10一7=7—4=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一共有多少 总第 13 课时

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24~26页“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 【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到公园去看一看,去看看那里的小熊猫们都在干些什么。

二、讲授新课。

1、观察情境图,描述图意(熊猫情境)

师:同学们请看,熊猫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3: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师:恩!说得真棒!

师:老师接下来用圆片代替熊猫,把它们请到咱们的黑板上来好吗?

生:好!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想:“公园里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师:这个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生:一共有5只熊猫。

师:很好!咱们同学都很棒!一下就说出来答案。咱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看,是不是一共有5只熊猫。 (将2个圆片移到3个圆片处,即把它们合起来,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看来咱们同学刚才都答对了!真棒!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帮老师吗?

生:愿意!

师:恩!很好!看来咱们同学都很乐于帮助别人。其实啊!老师是在想,可不可以用咱们的数字去解决咱们刚才的那个问题呢?

生:可以!

师:恩!同学们很棒!首先咱们来看,吃竹子的3只熊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点名回答)

生4:用数字3来表示。

师:恩!很棒!那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又应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

生5:用数字2来表示。

师:恩!说得真好!接下来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咱们是怎么做得呀?

生:把吃竹子的这3只熊猫和玩皮球的那2只熊猫合起来。

师:诶,大家想想,该怎么合呢?(诶!对了,要用到咱们数学里的一个符号“+”)

师:大家认识这个符号吗?

生:认识,加号(板书)

师:恩!合起来之后一共就有5只熊猫。(板书“=5”)

师: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大家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学生齐读两遍“3加2等于5”)

师:好了!大家想一想,3+2=5这个加法算式,除了可以表示咱们公园里的熊猫之外,你还能想到什么?(生自由说一说)

师:恩!同学们都很棒!看来咱们同学们刚才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可要出题考考大家了,请同学们看清楚哦。

2、摆一摆,算一算

师:(出示课本第24页“摆一摆,算一算”题目),让学生们用小棒结合图中的情境摆一摆,说一说。

三、练习巩固(课本第25页练一练第1、2题)请学生翻开书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到这里,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就快要结束了,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3+2=5

读作:3加2等于5.

课后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他们喜欢通过操作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从而获得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的不同,学生对加法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快速计算10以内的加法,可是有的学生还没有上过学前班,计算能力会稍差一些。

第 三 单元、课题 还剩下多少 总课时第 14 课时

教学内容: 还剩下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减法的含义并且能够应用。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2、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 =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2+3=5 5—1=4 5—3=2

教学反思:

第 三 单元、课题 可爱的小猫 总课时第 15 课时

教学内容 可爱的小猫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 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可爱的小猫

3—1=2 1+4=5

2—1=1 5—1=4

1—1=0

教学反思:

练习一 总第16课时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 5 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及互逆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还有哪些地方有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小组讨论之后,把问题汇总一下告诉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参与程度。

组织交流,汇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哪些算式的得数是O?哪些算式的得数是1?哪些算式的得数是2?哪些算式的得数是3?哪些算式的得数是4?哪些算式的得数是5?

师:同学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你们的水平好高哇!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练习课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了,同学们可要积极参与哦。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练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帮助我们计算5以内加减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我们能准确地进行列式计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图画容易列式,看图数一数就能写出正确的得数。

?图中的物体如果是两堆,算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计算;图中的物体如果划掉了一些或者用虚线圈起来一些,就是用总数减去划掉的或圈起来的,用减法计算。

?可以摆花片或者画图形帮助我们计算。

?还可以数手指帮助我们计算加减法。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懂题意,要求我们算什么,再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的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请打开教材第32页,看第3题,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这一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是为今后学习6~10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意识,为逐步自我提高奠定基础。

2.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

师:老师手里有一些卡片,上面写着我们学过的加减法算式,我们现在就以得数为准,挑出其中得数是0的算式。(把卡片贴在黑板上展示)

学生经过计算能选出来:0+0=0 1-1=0 2-2=0 3-3=0 4-4= 0 5-5=0

师:得数是1的算式呢?

学生经过计算就能顺利地按要求挑选算式,这样就能把算式以得数为准进行归类。其他问题的教学方法与上面的类似。

3、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一

4+1=5 5—2=3

5—3=2

作业布置: 32页第4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猜数游戏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师:看老师手里有多少颗棋子?(让学生数一数)老师拿出了几颗,你们猜猜老师手里现在有几颗棋子?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示学生“还少了一些”或“多了些”引导学生猜数)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时间不长,对数的认识及数数均不是十分熟悉,因此这样安排单手猜数的游戏活动,既可以复习10以内的数,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师:刚才同学们很投入啊,做得很好!现在老师拿了一些棋子放在两只手里,你们看看发现了什么?

生: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你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6,一共有6颗棋子。

?4之后是5、6,一共有6颗棋子。

?4+2=6,可以画图形数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跟6有关的问题的解决办法。(板书课题: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猜数游戏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颗棋子(3颗),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先摆6颗棋子,再拿走其中的3颗棋子,就还剩3颗棋子。

?先画6个圆表示这6颗棋子,划掉其中的3个圆表示拿走了3颗,就还剩下3颗。

?可以列式算出来:6—3—3。

(学生的回答只要意思对,教师就要给予鼓励)

2.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颗。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颗,另一只手里面放2颗。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颗,另一只手里面放1颗。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颗,另一只手里面放O颗。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

谁能说一说列举几个算式?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6的加减法)

6 1 2 3 4 5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背土豆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棋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出示课件: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i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课后反思:

课题: 跳 绳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3.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8”和“9”的加减

难点:逐步养成观察、思考、动手指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花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跟跳绳照片。(课件出示)

师: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哪!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计算“8”的加减法。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自己解答。

师:我看许多同学都写好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图中的不少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讨论一下。

2.分一分,填一填。

学生动手操作,摆花片,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说一说。

师:谁能说说“3+5”还可以表示什么?

4、巩固练习。

教材第3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跳绳(8、9的加减法)

8 0 1 2 3 4 5 6 7 8

8 7 6 5 4 3 2 1 0

9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在得数是9的算式后面画“v”,在得数是8的算式后面画“O”。

2+7( ) 5+3( ) 6+3( ) 9—9( ) 2+6( ) 4+5( )

课后反思:

课题: 可爱的企鹅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1:1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非常调皮,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第二幅图)

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诉老师。

2、引导学生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课本42页“练一练”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5+3=8 3+5=8

8-2=6

作业设计:

看图说一说,再列式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小鸡吃食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1.10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10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课后反思:

乘 车 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具准备: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1)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2)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

(3)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课题?

二、根据汇报,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3、汇报讨论结果,根据汇报板书:

(2+1+4=7)或(2+3+2=7)

4、汇报思维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1+4=7)或(2+3+2=7)

5、(电脑出示图2、图3)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边观察、边讨论、边提问题、边解决。

(板书)=

6、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其它有关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

3、(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思维过程。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交流。

(2)汇报结果。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模拟”、“观察”、“讨论”、“计算”,初步理解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并掌握了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课后反思:

课题: 练习二 (共 1 课时,第 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教材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在运算过程中提高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综合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想想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知道了在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画图形,可以摆小棒、摆花片。

?我知道了可以用算式记隶我们分物体的过程。

?对于看图列式有什么窍门吗?

?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呢?

师:同学们是既有收获又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很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知道学习,知道学习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相信只要你好好学就会有收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收获和不足,为练习课层次的提升做准备。让学生有点压力,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二、探究新知:

1.看图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第5题)

(1)师:仔细观察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看有什么相同之

处?

生1:物体都是两堆的。

生2:有两堆物体的图问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如果知道总数了,问其中一堆的数量,就用减法列式,让总数减去知道的那一堆的数量就是要问的那一堆的数量。

师:总结得很好。这样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看图列式的窍门了。试试看,能做对吗?

学生写好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

(2)师:仔细看看第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图中不是分成堆的物体。

生2:但是图中仍然是告诉我们总数是6人,能看见2人,问号表示问我们船里有几人。就是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师:对啊,知道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算另一部分是多少,就是从总数里面去掉已知的部分,用减法计算。快试试看。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重点放在前面对也类问题有疑问的

学生身上)

(3)师:看第四幅图,你们谁能给大家讲,像这样的该怎么办呢?

生1:跟物体分成两堆的一样,用加法算。

生2:三堆物体应该是问一共有多少的,就把这三个数相

加,用连加计算。

师:说得对,所以这道题应该是3+2+5=10。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的疑问有选择地详细讲解,分析习题,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纠总结,本身就是学生梳理知识使之构建系统化知识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

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口算练习。

师:要想算得又快又准,就要平时多加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才行。我们看教材第48页第4题,同学们自己算一算,比一比,看谁是冠军。

学生做题比赛,教师观察学生计算方法,适时指导。

结果交流。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经过今天的练习,相信你们掌握了看图的技巧,知道了图中的问号在一侧,表示问其中的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如果问号在大括号的边上就表示算一共有多少,用加

法计算。今后要更加努力哟!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口+口=口

B类

6+2=( ) -1=( )-4=

( )+5=( )+1=( )

(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力要求: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课后反思:

课题: 做个加法表 (共 1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整理学习过的知识,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先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

极主动性。

学生会发现: ?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 ?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10以内加法表

10 9 8 7 6 5 4 3 2 1 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9+1 8+1 7+1 6+1 5+1 4+1 3+1 2+1 1+1 0+1

8+2 7+2 6+2 5+2 4+2 3+2 2+2 1+2 0+2

7+3 6+3 5+3 4+3 3+3 2+3 1+3 0+3

6+4 5+4 4+4 3+4 2+4 1+4 0+4

5+5 4+5 3+5 2+5 1+5 0+5

4+6 3+6 2+6 1+6 0+6

3+7 2+7 1+7 0+7

2+8 1+8 0+8

1+9 0+9

0+10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我会算。

1+9= 8—5= 6—5= 2+6=

8—4= 10一7= 7—4= 4+6=

(考查知识点:i0以内的加减法;能力要求: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B类

找规律。3+O 3+1___3+3___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法表中规律;能力要求:能够观察找出规律并仿照写算式)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4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4”,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课题

大家来锻炼

课时进度

1课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有关比较的知识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学习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踊跃发言,介绍校园的美

2、交流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及体育锻炼的好处

3、看图,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主题图,说说都看到了哪些东西,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如:图上有人、有树、有花、有房子、有蝴蝶等,图上的小朋友有的在做操,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赛跑,有的在爬梯子等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人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等

回答:有10各人在踢足球,有4各人在做操,有3各人在爬梯子,有10各人在赛跑等

2、仔细观察,在树上标一标

3、在方框里天上相应的数字

4、独立思考,汇报问题、解决问题:赛跑的比爬梯子的多多少人?足球场右边的人比左边的人少多少?

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列式计算

5、小组合作,按照上面的方式完成自主探究1、同学们,我们的校园美吗?谁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2、在校园里,你最喜欢参加什么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什么好处?

3、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1、让学生再看图,提问:根据图上的体育活动,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能提出哪些关于数学的问题?

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2、看看爬梯子的这几个小朋友,他们哪个爬的最高,哪个爬的最矮?

3、我们再来看看赛跑的这几个小朋友,大家来给他们排个名次吧!

4、关于体育运动,大家还能提出加减法的问题吗?大家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参与学生的活动,给学生重组的运动时间,巡视,作必要的指导。

5、除了体育活动,图上还有其他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图上有几种花?它们分别有几盆?一共有多少盆?

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引出主题

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及10以内的加减法,训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学生和老师一起寻找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真棒!看了一幅图就能发现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来解决,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本上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励、增强学习信心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大家来锻炼

数的问题:

有几个人在踢足球?有几个恩在做操?有几个人在爬梯子?有几个人在赛跑?

加减法的问题:

赛跑的比爬梯子的多多少人?足球场右边的人比左边的人少多少人?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房间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意义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事物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中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学习分类

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第一竖行是一组

前面一排是一组

按男、女分组,全班可分为2组

还可以按年龄进行分组……

1、看图,发表自己的看法

房间挺漂亮的,但是有点乱

书应该放在书架上,不应该放在地上

太乱了,他应该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

2、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把同类的东西圈起来,在同类物品上画上相同的符号

3、独立分一分,全班汇报。

我把笔、作业本、书和文具盒放在一起

把衣服和裤子放在一起,这些都是穿的,剩下的都是玩具,应该放在一起

我和他分得不一样,我把这些东西分成四类,因为球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应该把玩具和体育用品分开

我和他分得也不一样,我分的是五类,棋子、床、柜子都是家具,也应该分成一类

我认为你这样分不对,我们是在整理房间,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行了,又不是在搬家….

我是说家具是一类,其他东西一共是五类…….今天老师想把全班同学重新分组,大家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指多名学生汇报

提问:还可以怎样分组呢?

小结引入:大家的想法真好,分法真多,真棒!像这样对一些事物或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这是小明的房间,大家看了有什么想法?

2、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这个房间?请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圈一圈、把同类的东西放到一起

3、组织学生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好的?你为什么这样整理?

很好,这一类是学习用品。还有别的意见吗?

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争论,教师注意维持课堂秩序,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统一观点,大家说得都有道理,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可以把房间整理好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分类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发表看法,产生分类的必要

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充分交流,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三、练一练

1、看图,指认图上的动物:有小狗、格子、燕子、蜻蜓、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小兔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给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在族类相互展示

4、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指认图上的物品,独立思考分类方法,全班交流1、出示第1幅图,让学生说说图上动物的名字

2、提问:这些动物,可以分成几类?怎样分类?

3、让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4、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5、出示第3题主题图:图上都有些什么?现在老师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玩具、文具和服装鞋帽,你指导老师是怎么分的吗?

先认识这些动物,才能给它们正确分类

初步体会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训练学生根据既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房间

文具:

衣物:

玩具:

练一练第1题:

分成地上爬的和天上飞的两类

天上飞的还可以分成鸟类和昆虫两类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书包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书包的过程,明白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大量的时间活动,体会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存在于我们身边

3、初步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匪类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红、黄蜡笔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整理书包,学习别人的整理方法

三、练一练

1、与老师对话,看图片

2、根据老师的问题提示,自由对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

3、汇报分类结果

按退的多少分

按生活习性分

按拿花的颜色分……

大声回答老师:有信心

1、整理书包

把书包里的物品都放在桌面上,想想它们的用途,再想想如何方便平时取用

2、积极汇报

我的书有大、小两种,我就把它们分成两类,文具盒、水彩笔、学具核分为一类

我为了方便取用,经常用的语文、数学书为一类,其余的书为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我分了五类,课内书是一类,作业本是一类,练习册是一类,课外书是一类,文具盒、学具盒、水彩笔为一类..

3、小组讨论交流:这两位小朋友的分类标准分别是什么?他们这样分各自有什么好处?

4、踊跃上台进行操作

两名学生按颜色分类

三名学生按长短分类

1、独立观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2、独立完成,自由分类,全班汇报交流1、大家平时学习很辛苦,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拿着鲜花来表扬今天学习最认真的小朋友,大家高兴吗?

2、图上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条腿?生活习性怎样?分别拿着什么颜色的花

3、组织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小结: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会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按多种标准的分类。大家有信心得到小动物们送来的鲜花吗?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

巡视,适时个别点拨

2、组织多名学生汇报整理方法及结果

小结:大家的分类方法都不错,由于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我们把书包整理好后,以后取用就比较方便,再也不会从一大堆杂乱的书本中东找西摸摸了。那么既浪费时间,又不能爱惜书本

3、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你能看出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吗?

4、出示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引导观察:这些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怎样给它们分类?

1、出示第1题图,提问:有几种分类标准?可以怎样分?

课对学生进行必要指示

2、出示第2题第(1)题图,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分类,然后组织学生汇报分类标准和结果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让学生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整理自己的书包,经历不同标准下的分类过程,体会统一标准下的确

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巩固新知,进一步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结果的多样性

四、全课小结

自由谈这两节课的收获,全班交流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形成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书包

给动物分类:根据腿的多少分;根据生活习性分;根据拿花的颜色分

整理书包:大书、小树、学习用具;常用书、不常用书、学习用具;课内书、作业本、练习册、课外书、学习用具

给红、黄色的蜡笔和水彩笔、粉笔分类:根据颜色分;根据长短分备注:

教学课题

前后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理解其空间位置的向对性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初步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在活动中知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懂得要热爱大自然教学重点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由于参照对象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练一练

1、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起来大声的讲给大家听

2、大胆想象,说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认识前和后

1、看图,在小组内交流看法,全班汇报,用前和后介绍比赛情况

2、独立思考,积极提问。如: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交流、汇报: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小乌龟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蜗牛

4、积极参加赛车比赛

踊跃报名参加

做游戏,说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转,再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5、看图,独自完成填一填,不会早的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

6、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

3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4号车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全班说

2、看图回答,小红的前面还有3个人

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1、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兔子跑得快,由于骄傲自满,反而落在乌龟的后面,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后来,兔子、乌龟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谁能说说会有什么结果呢?

3、两次比赛中,龟兔的前后顺序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它们俩的位置改变了。刚才也有同学少到了前和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让学生观察画面,课件呈现5个小动物塞跑的情景,引导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4、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进行赛车比赛

让5名学生沿教室过道进行赛车比赛

在某一时刻停下,让其中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再让其余同学说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得越多越好。

如果发家全部向右转,前后顺序有什么变化呢?是怎样的情况呢?

5、小动物们也在进行赛车比赛,咱们快去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怎么样?

6、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回答这些数学问题吗?

指多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又是谁?

2、第2题

小红的前面还有几个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练习

通过讲故事、续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图获取信息,用前和后进行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始终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学习新知,体会前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前后的认识和理解

四、数学故事

先看懂两幅图的意思,独立想一想该怎么讲好这个故事,在小组内试着讲一讲,再全班讲,评比看谁讲得好出示数学故事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这两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要求:讲故事时,要用到前和后

讲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前后

森林运动会:

小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几?小兔跑第几?小兔的前面是谁?

后面是谁?小乌龟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备注:

教学课题

上下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和下

三、练一练

1、自由说一说

2、全班交流,如头和脚的上下关系、手和脚的上下关系、手与头的上下关系、五官的上下关系等

3、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1、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看图回答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4、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积极汇报,如说一说:自己家楼上是谁,楼下是谁;鼻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1、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

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答案:小红在最上面,小樱住中间,小兰住最下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在上,地在下,飞机在天上飞,火车在地上跑,书柜中的书也有上下之分……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具有上/下关系的物体,我们如何正确地观察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1、课件出示:松树老爷爷今天真高兴,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三位小客人要来看望它。瞧,漂亮的小鸟飞来了,停在桃树上。这时,机灵的小白兔一蹦一跳地也跑来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小鸟在小兔的什么位置,小兔在小鸟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呢?

2、课件出示: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跑来,几下窜上数拉着松树爷爷的手不停地问候。大家瞧瞧,小松鼠在哪儿站着的呀?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

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2、第2题:6和9都是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的数字,老师知道写这两个数字对同学们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大家快来写一写吧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4、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淘气能根据机灵狗的提示找到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第5题

出示主题图及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

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

书写6和9,训练学生的空间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

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学踊跃发言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上下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备注:

教学课题

左右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2、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集体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摆一摆

1、积极汇报:用右手拿筷子吃饭;用右手写字……

2、积极汇报: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吃饭是用左手拿碗

3、想一想,说一说:左耳朵,有耳朵;左眼,右眼

4、全班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1、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课件出示的顺序摆一摆

2、想一想,回答问题

铅笔

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右边有文具盒

尺子的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进行小组活动,大乱各学具的顺序,再已尺子为标准,说一说尺子的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

4、积极做游戏

有的学生回答是右手,有的学生回答不是右手

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却蒂诺左右手,有的学生说:老师,你转过身去就跟我们举的右手一样啦!

听讲,理解老师的话

5、兴致勃勃地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

如:楼下的同学想一想,自己现在是靠游走,上来的同学在自己的左边走,不过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靠右边走的1、大家说一说,我们通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通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上还有左右配对的好朋友吗?

4、组织学生做游戏: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如: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右手……

1、课件演示顺序摆放好的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让学生按照这个顺序摆一摆

2、提问,引导学生回答

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尺子的左右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有不同意见吗?

课件同步演示:以尺子为标准确定左边有橡皮和铅笔,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打乱顺序再摆一摆、说一说

指两个摆法不同的小组说一说

4、组织学生做游戏:左右手

跟学生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把右手放下,引导:请大家把右手举起来,判断以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

小结:非常正确,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着,方向相反,所以举起的右手也刚好相反。

4、带领学生到教学楼梯进行时间活动,一批学生上楼,一批学生下楼,要求都靠右走。

创设情景,通过多种活动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按照课件一一对应地摆,感性体验左和右,在语言表

达中逐步学会确定物体左右位置与顺序

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操作,探索、体验,获得对左右的深刻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左右具有相对性

渗透良好公共秩序的教育

、练一练

1、按照第2题的要求做一做,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自由结组,做游戏。一人发出指令,如:请站在我的左边“,另一人按指令做动作

3、看图,小组讨论,可借助学具摆一摆,或在树上花圆圈带起汽车,想一想:在右边再摆几辆车,大客车才是第5辆

汇报:一共7辆车。我是这样想的……1、做一做(第2题)

2、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做游戏(第4题)

3、出示第3题主题图,提问:从右边数,大客车是第5辆,一共有多少辆车?提示学生:有几辆车被树挡住了,看不到。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左右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左右

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最左边的是铅笔

最右边的是转笔刀

尺子的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尺子的右边有文具盒和转笔刀备注:

教学课题

教室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确定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能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2、培养初步的比较、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认识位置的相对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

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说一说、练一练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二、师生互动,巩固知识

1、配合老师进行谈话

2、看图,先以小女孩为标准,再以小男孩为标准,分别说说他们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1、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有序地说

2、多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1、同学们,大家到过游乐园吗?游乐园里好玩吗?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到游乐园去玩一玩!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引导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前后左右说点儿什么吗?

1、出示教师图,或根据教室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教室里有什么。

2、让学生结合自己家里的情况,自由说说家中物品的位置关系

3、组织学生做以下游戏

排队游戏,明确前后关系

听要求拿放物品,明确上下关系

正说反做:教师说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

让学生拿出文具盒,摸一摸,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自由发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多种游戏训练学生对位置和方位反应的灵敏性

三、拓展训练

四、课堂小结

4、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5、看图,全班交流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答案:淘气的前面有1个人,后面有2个人

学生积极发言4、出示练一练第2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

答案不唯一,学生说出的路线正确即可

5、出示学校所在地的地图,让学生用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物

有4个人排队买票,淘气说:我不在最前面,也不在最后面;从后面数,我排在第3位。提问:淘气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认识路线图,发展空间观念

拓展训练,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训练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室

教室的前面有:

教室的后面有:

教室的左边有:

教室的右边有: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3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3,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一练,全课小结

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学生总结,汇报指导学生完成书中的相应练习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体会减法过程,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作业设计:

练一练的2、3、4题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

读作:5减2等于3备注

教学课题

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2、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

3、提高5以内的减法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三、试一试

四、练一练

1、做手指游戏,如老师伸出4根手指时说出算式:5-1=4,5-4=1

2、列出算式,思考问题

5-0=5,5-5=?

根据提示得出:5-5=0

1、看图讲故事: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先吃掉了1条,然后又吃掉了一条,最后把鱼都吃完了

2、看图提出问题: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掉了1条,还剩下几条?列式为:3-1=2

3、独立完成,汇报

第三幅图:3-2=1

第四幅图:1-1=0,3-3=0

4、比较,明确:不管怎么计算,最后都剩下0条鱼

5、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组讨论,汇报发现: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1、看图,汇报:小红在玩套圈游戏,套中了1个,其他3个没中

2、小组交流讨论:1表示套中了一个圈,3表示有3个圈没中,4表示小红一共丢了4个圈

3、4-1=3

4-2=2

4-3=1

4、全班交流故事,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及对应算式的意义)

1、独立完成,在小组内尼塞,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2、在树上独立完成计算1、于学生互动,做手指游戏:一只手有5根手指,老师现在伸出4根手指,你能说出减法算式吗?(一次伸出3根、2根、1根)

2、伸出拳头,问学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列算式呢?该怎么计算?

提示:一个都没有用什么数字表示?5减5得几?

1、出示主题图,引导:谁能根据这四幅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2、根据第一、二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3、根据第三、四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计算?

4、引导观察算式:比较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像这样类似的算式,你还能举例说几个吗?

6、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书试一试第1题主题图,引导学生说说从这图中看到了什么?

2、提问:算式1+3=4表示什么意思?

3、如果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做这个而游戏,他们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你会有减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4、出示试一试第2幅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讲一个故事,并完成每幅图下面的填空

1、第一题

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独立完成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得出结果后提问:观察等号两边房子中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旧知,同时提出新的问题

看图讲故事,训练用减法表述的能力,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通过多种方法计算得出0,体会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

巩固减法计算,加深对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的理解

通过联系提高学生进行5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五、全课小结

3、小组讨论,列出所有可能

全班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3、第3题

引导理解提意,提问: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你会写出几个加法算式和几个减法算式?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变化规律

巩固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得数是0的减法的认识

3-1=22-1=11-1=0

3-2=11-1=0

一个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备注:

教学课题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7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6、7的加减法,对6、7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师生互动,做猜数游戏,认识6的加减法

二、生生互动,认识7的加减法

三、想一想

四、练一练

1、获得肯定,满心高兴,对游戏充满好奇

2、师生互动,做游戏

(1)回答:4颗

(2)回答:2颗

(3)数一数,回答:一共有6颗棋子

明确合在一起用加法算式表示,列式为4+2=6

3、观察、思考,回答:右手有2颗棋子

列式:6-4=2

4、积极配合老师做游戏

5、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汇报整理结果

1、大声表达想法

2、拿出课前准备拿的棋子或圆片,同桌合作做游戏,每完成一个猜数游戏便几下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3、小组代表汇报算式

1、看图讲故事:大灰鼠在地里偷了7个土豆,被农民伯伯发现了,大灰鼠背起土豆就跑,不料装土豆的袋子底破了一个洞,大灰鼠一路跑,土豆一路往外掉……

2、纷纷猜测:可能掉了2个,可能掉了3个等,也可能全部掉光了

3、小组合作,整理算式。

4、发表感想:按顺序写,分类写,这样就又快又不会漏掉

1、理解题意,左边的图是把得数是7的桃子连一连,右边的图是把得数是6的菠萝连一连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跟大家做一个游戏

2、引导学生做游戏

(1)左右拿4颗棋子,问学生:我左手里有几颗棋子?

(2)右手拿2颗棋子,问学生:我伸右手里有几颗棋子?

(3)现在老师把这些棋子放在一起,数数看,一共有几颗?

(4)能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3、继续引导:还是这6颗棋子,我左手拿出4颗,大家猜猜看,我右手有几颗?你能列出算式吗?

4、继续引导学生做游戏。

5、引导学生对以前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

组织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1、同学们还想继续做游戏吗?

2、下面的游戏交给同学们自己去做。(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做猜数游戏)

2、组织学生汇报列出的算式。(相应板书)

1、出示“想一想”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鼓励觉得自己能讲的更好的学生站起来大声讲,活跃课堂气氛

2、提出问题:大灰鼠的口袋里可能还剩下几个?掉了几个?

3、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作必要指导)

4、小结:怎样才能写得快而且不漏掉算式?

1、出示第一题情景图,引导理解提议并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信心

以5以内的加减法为基础,教师层层指导,扩展计算范围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举一反三、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讲故事的形式整理的加减法,激发学习兴趣

五、数学游戏

2看图,理解题意,完成一图二式

2、独立完成,订正答案

同桌两人合作做游戏

3、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4、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3题,集体订正答案

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

凑6游戏:两人游戏,一人先出几颗棋子(不大于6颗),另一人相应地出几颗棋子,使两个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6颗。

凑7游戏:同上,两人出的棋子凑起来是7颗通过练习,巩固和熟练6、7的加减法计算

在游戏中巩固6、7的加减法,增加学习的乐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6、7的加减法

6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7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备注:

教学课题

跳绳(8、9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8、9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序思考的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学重点掌握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对8、9的加减法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景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涂一涂

三、试一试

四、练一练

1、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图上有2个小朋友在甩绳,有6个小朋友在跳绳,可以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的问题

2、思考,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就用加法,列式,汇报,6+2=8或2+6=8

3、独立思考,明确要用减法来计算,列式:8-2=6

提出类似的问题: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游戏,有6个小朋友在跳绳,有几个小朋友在甩绳?

4、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整理,小组代表发言

1、看图,回答:一共有9个格子,涂色的有1个格子,还有8个格子没涂色

2、思考,列式:8+1=9

9-1=8

3、拿出彩笔涂格子,想涂几个就涂几个

4、小组讨论、交流,列出算式,整理算式,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独立审题,交流题意,汇报算式

第一幅图:4+5=9

第二幅图:9-2=7或9-7=2

2、独立完成计算,在小组内比一比

3、交流,完成第3题

看图,理解题意:把小动物身上的数字相加,凑成9

7和2凑成9,8和1凑成9,6和3凑成91、出示跳绳主题图,成设情景:课间活动的时间到了,一(1)班的小朋友们正在玩跳绳游戏。同学们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同学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3、同学们真棒!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老师现在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列式解决:图上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游戏,其中有2个小朋友在甩绳,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你还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4、及时肯定学生,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一,8的加减法。除了刚才我们说道的几个算式,得数是8的加减法还有哪些呢?

1、出示涂一涂情境图,提问:图上一共有几个格子?涂色的有几个格子?还有几个格子没涂色?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分别列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吗?

3、让学生拿出有9个方格子的纸,随意涂几个格子

4、提问:涂了几个格子?还有几个格子没涂?你能用减法算式表示吗?

刚才同学们已经整理出了8、9的加减法算式,现在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让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全班订正,重点订正第二列最后一题和最后一列第三题

1、第1题

引导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指名汇报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的同学可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全班订正

3、第3题

出示第3题情景图,引导,瞧,8个小动物正在做找朋友的游戏,小松鼠和小老虎已经找到了它们的朋友,你能帮其他小动物找到它们的朋友吗?

让学生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自主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9的加减法

训练有序的思考能力

巩固8、9的加减法

进一步熟练8、9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五、全课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吧!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学生的记忆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8、9的加减法

8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

9的加减法:

加法:

减法:备注:

教学课题

可爱的企鹅(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巩固8和9的加减法

2,在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数感

3,经历与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8、9的加减法,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示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创设情景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1、配合老师做游戏,复习旧知

2、进入今天的新课

学习第一、二幅图:

1、看图,回答

我看到了9只企鹅

我看到了左边有6只企鹅,右边有3只企鹅

2、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可能有的学生会说,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圈起来

3、大括号在这里表示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企鹅合起来,“?”表示一共有多少只企鹅

4、全班交流

5、回答

我是数出来的,一共9只

我是算出来的,一共9只

6、交流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并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学习第三幅图

自学、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用三句话说说情景图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以及求什么,连起来说一说

把第三幅企鹅图下面的算式填写完整

在小黑板上写出算式9-3=6,订正

理解算式:为什么要从9里减去3

交流算式中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再齐读算式

比一比,独立完成计算1、课前准备

对口令游戏:复习8和9的组成

开火车游戏:复习8和9的加减法

2、孩子们,有一批勇敢的科学家数数、阿姨们要到世界上最冷、宝藏最多的地方——南极洲去考察。你们想去吗?坐上我们的小飞机,准备出发了。

学习第一、二幅图:

1、板书课题,出示第一幅情景图,引导:瞧!美丽的南极到了,大家看到了什么?

2、老师想把左边的6只和右边的3只合起来,怎么办?

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

3、出示大括号、问号,指导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然后提问:大括号、问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图中先告诉了什么,又告诉了什么,求的是什么,同全班同学交流,可以边说边做合起来的手势

5、提问:合起来是多少只?你是怎么知道的?

6+3=9

6、让学生对照图和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什么?

过渡:南极洲真是太神奇了,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们继续往前走,看看还有什么可爱的小动物在等着我们

学习第三幅图

出示第三幅图企鹅图,引导自学

自学提示:括号和括号下面的话各表示什么?左边的4只企鹅表示什么?它们是从哪儿跑出来的?其他企鹅跑到哪里去了?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

复习旧知,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教师层层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图示符号的意思,学会用图示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初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经验,进一步学习图画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四、数学游戏同桌合作做游戏组织学生做游戏:在纸上分别画6、7、8、9个点,并写上相应的数字,然后盖住其中的几个点,让对方猜猜盖住了几个点通过游戏进一步熟练加减法计算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6+3=99-3=6备注:

教学课题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体会10的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3、通过整理算式,发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快速凑10,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

教材主题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创设情景

三、自主探究新知

积极抢答,说出得数

各自说说自己的分法

生1:9个一堆,1个一堆

生2:8个一堆,2个一堆

1、动手摆一摆,汇报相应算式

2、交流算式

3、跟老师一起整理算式

4、讨论,发现规律

5、汇报结果,齐读规律复习9的组成,出示9以内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说得数

出示教材主题图,引导: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机灵狗有10个苹果,想把它们分成两堆,怎样分?大家能帮它想想办法吗?

过渡:大家的分法真多!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种观察方法来学习1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用学具代替10个苹果,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指名说出相应的算式

2、全班交流所有的算式

3、引导学生整理这些算式

4、讨论:这些算式有什么规律?如果没有图,怎么想它们的得数?

5、组织学生汇报复习旧知

创设情景,了解10的组成,为探索10的加减法作准备

四、练一练

五、数学游戏

1、踊跃汇报

2、独立完成,在小组内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讨论完成第3题

4、根据算式说对应的意思,如:河里有10条鱼,小猫吃了8条鱼,还有几条鱼?

10-8-=2

完成填空

同桌合作,做手指游戏1、第1题:指名说一说

2、第2题: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完成

3、第3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出算式

如果机灵狗再网上爬呢?

4、出示第4题情景图,让学生根据每个算式说说相应的意思,并完成填空

提示:最后一个算式表示小猫一条鱼都没有钓到

组织学生同桌做手指游戏,如:一个同学伸出1个手指,另外一个同学伸出9个手指,然后一起说算式:1+9=10

通过练习巩固10的加减法

进一步巩固10的组成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10的加减法

9+1=1010-1=9

1+9=1010-9=1

8+2=1010-2=8

2+8=1010-8=2备注:

教学课题

操场上(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摆学具等活动,能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进一步观察方法

3、初步形成操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谁多谁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三、练一练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认识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看情景图,思考里面会有那些数学问题

2、汇报问题

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有几人?老师有几人?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对几人?

3、汇报结果:一共有10人,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

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等等

4、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5、指名回答,汇报想法,列出算式:8-2=6

6、独立完成,汇报:女同学有5人,男同学有3人。列式:5-3=2

7、比较两个问题,明确:这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解决方法也一样,结果也一样

8、相互交流,相互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1、与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摆一摆,交流结果,再完成填空

2、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上信息:图上有7只小鸭,三只大鸭

提出并解决问题

一共有几只鸭子?

列式:7+3=10

3、与同桌交流图意,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8个小朋友、10把椅子、每人坐一把,还剩几组织学生进行投球比赛:请两名同学上台,在指定的地方往一篮子投球(一黄一白)。教师下口令,两名学生开始投球。下面的同学击掌为他们加油,在规定的时间里,投的最多的获胜。比赛结束后,教师提:谁投得多(少)?谁比谁投得多(少)?

总结游戏,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刚才的观察方法来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1、课件出示情景图,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主题图中的情景:下课铃响了,老师和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课间活动。瞧,他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数各数,有的在记录,玩得多高兴呀!

2、看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猜猜,老师要提什么数学问题?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4、你是怎么知道,学生比老师多6人的呢?

5、要求学生比老师多几人,怎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6、试一试: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7、出示问题: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小结:这两个问题中,谁比谁多和谁比谁少说法不同,意思都是一样的,所以结果都一样

8、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1、第1题

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再完成填空

2、出示第2题图,引导: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适时给与必要指导

3、让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根据情景图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两个不同的问题,体会比较多少的不同表述方法

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

把椅子?

列式:10-8=2

1、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活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全班活动,做游戏1、小调查:调查小组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做一做。

2、组织学生做游戏: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想跟谁比就跟谁比。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1、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老师比学生少几人?8-2=6

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5-3=2备注:

教学课题

乘车(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会算此类题目

2、能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能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说出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

教材情境图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2个

1个

3个

4个

7个

生1:我是数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2+1+4

1、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先上来1人,2加1等于3,再算后上来的4人,3加4等于7

先算总共上来了多少人,1加4等于5,再加上原来车上的2人,5加2得7

3、看图,交流图意:公共汽车上原来有2人,到第一站牌是上来了5人(先上3人,后上2人),到第二站台时上来了2人,又下了3人。

4、积极思考,汇报问题:

到第一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

5、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2+3=5

2+3+2=7

6、小组讨论,列出算式7+2-3,交流算法。

先算7+2,得9,再减去3,交流算法

坐公共汽车应该先下后上,所以我先计算7-3,得4,再加上上来的2人,4+2,得6

7、认识加减混合运算与学生做“开汽车”的游戏。教师做开汽车动作,教师后面有2个学生。汽车启动,教师问:现在汽车上有几个同学?

教师报站,停车,先上来了1个学生。汽车再启动,教师问:上来了几个乘客?

汽车上一共有几个同学?

接着,又上来4个学生。老师问:又上来了几个同学?

汽车上一共有多少同学?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列出算式吗?

以前我们学习的加法题都是把两个数相加起来,这道题是把3个数加起来,算式中用了两+,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加

1、提问:上面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对以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课鼓励其借助学具摆一摆,算一算

3、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列式子计算?

6、到第二个站牌时,车上有多少人呢?怎样列式计算?你能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对于提出第二种意见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同时渗透公共意识教育。

7、小结:像刚才我们计算的这个算式7+2-3,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叫加减混合运算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连加的方法

训练学生看图获取有用数学信息的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连加、加减混合要有序运算

三、试一试

四、全课小结

先读一读算式,根据上面逐步计算的思路尝试解决,可以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报:先算7-2得5,再算5-3得2

听讲,认识连减运算

学生汇报自己在这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咱们学习了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最后一个算式7-2-3,大家能不能解决它?

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指出:像这样连续计算两个减法的算式,就叫连减运算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探索,认识并掌握连减运算

进一步巩固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2+3+2=77-3+2=67-2-3=2备注: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一)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10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2、通过自己整理加减表,探索数学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将10以内的加减法整理成表格

教学(具)准备

10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片、加减法表格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二、整理与复习

1、拿出10以内的数字卡片,同桌一起摆一摆、排一排,如:从0排到10,从10排到0

2、分组活动,大家一起说一说

1、分小组进行活动,想一想,10以内的加减算式都有哪些,把算式写在课前准备的空白卡片上

2、小组讨论,在组内发表意见,有的说按算式的结果来分类排列,有的说按照第一个人加数是几来分类排列等

3、各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整理方案,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全班讨论,形成最优方案

4、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

横着看,每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一样的,如第一行第二个加数都是0等

竖着看,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第二个加数依次增加1

横着看,每个算式第一个加数依次减少1

整体看,算式的各数依次减少1

5、小组活动,按照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整理减法算式,完成教材第49页的减法表格

6、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独立观察,组内交流,代表汇报1、让学生将10以内的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2、组织学生分组排练2——10的数的组成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说一说,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哪些?把它们都写在卡片上

2、我们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将这些算式进行排列呢?

3、组织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在小组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4、提问:观察这个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鼓励多名学生发言,让学生互相补充

一个学生说出规律时,问问其他学生是否听懂了这个规律,是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5、引导学生按照得数是0、1、2……10的顺序自己整理10以内的减法算式.

6、组织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7、提问:观察减法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为后面整理加减法表格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做必要引导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根据前面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练一练

1、听老师的口令,迅速指出另一个算式

2、积极抢答1、组织学生进行指认活动:随便指出一道加法算式,在表中很快找出一道与它得数一样、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位置的算式

2、出示加减法表,盖住得数部分,任意指一个算式,让学生很快口答出算式的结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整理出的表格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一)

加法表减法表

(发现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做个减法表(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减法表的过程。

2、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

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准备:10以内减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运用小组合作完成了对10以内加法表的整理,大家整理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减法表,仍然由同学们自己来进行整理,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表的整理方式与减法表的整理方式有相同之处。由加法表引入,为进行减法表整理作了思维方式上的铺垫。

1.整理减法表。

师:同学们看一看教材第51页笑笑做的减法表,你们发现这些算式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分工进行整理。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后,分工整理。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整理有困难的小组,必要时作为参与者和同学合作整理。

师:请各组介绍一下你们整理的减法表。

设计意图:交流为学生创设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和分享他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

2.探索规律。

师:观察我们整理的减法表,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排都是10减几,也就是10减l~10各数;第二排都是9减1~9各数;第三行都是8减1~8各数……

从上往下看,后一个算式的两个数字都比前一个算式的少1,得数相等。

从右上往左下看,后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不变,得数减少1。

师: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都已经进行了整理,相信同学们的口算能力一定有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我们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出示口算卡:1+75+39+08+24+3

9—78—47—36—49—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10以内的加减法我们就学完了,需要多加练习才能算得更快更准,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课下多练习别骄傲。

板书设计:

10以内的减法表

作业设计:

一根10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前去6米,第二次前去3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能力要求:能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课题:整理与复习(一)(共1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的:

1、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

难点: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时间过得真快啊,半个学期过去了,同学们学会了什么呢?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问?学生可能回答:

我学会了数1—10的数。

我学会了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

我学会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在作比较的时候,我有时分不出来,有什么好办法呢?

加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减法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师:同学们还真学会了不少知识。对于你们的问题,我们结合具体事例大家一起来解决吧!

设计意图:作为一节阶段性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作比较。

师:瞧!小兔请客了,快来帮忙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图一)

师:有几只小兔?椅子够吗?杯子呢?谁想到办法解决了?

生1:画“0,,表示小兔的只数,画‘‘\/”表示椅子数,画“△”表示杯子数,画的时候一个一个对齐。很容易就比较出来了,椅子不够,杯子够了。

生2:可以分着数一数,小兔有6只,椅子有5把,杯子有8个,小兔多,椅子少,这样就知道椅子不够;小兔少,杯子多,这就说明杯子够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办法都很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就

师:那怎么比轻重、高矮呢?来帮淘气解决一下问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图二)

生1:从第一幅图中的天平上看出,3个橘子和1个萝卜一样重,说明萝卜重,橘子轻。

生2:从第二幅图中的天平可以看出,3个萝卜和1个菠萝一样重,说明萝卜轻,菠萝重。

生3:这样可得出橘子比萝卜轻?萝卜比菠萝轻,也就是说橘子最轻,菠萝最重。

师:分析得很有条理,真棒1再看看这三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

生1:小红和小明都在跟淘气比。

生2:淘气就像一把尺子,是他们比较的依据。

生3:小红比淘气矮,小明比淘气高,说明小明最高,小红最矮。

师:小红、小明都是以淘气为标准,跟淘气作比较,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淘气成了作比较的标准尺度,跟他比就能知道谁高谁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2.数的计算。

师:说一说,3在生活中可以表示什么?0呢?

生1:数字3可以表示3个人,3棵树,3盆花。

生2:数字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生3:数字0还以表示开始,表示起点,比如直尺上的0。

生4:数字0还可以表示基准,比如温度计上的0。……

师:你们知道算式3+7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吗?9—1呢?

生1:算式3-[-7可以算3个女同学和7个男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也可以计算3朵黄花,7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生3:老师我知道了,这个加法算式是解决求“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的。

师:真棒!总结得真好!还有呢?

生4:算式9—1可以算树上有9只小鸟,飞走了1只,还剩多少只?

生5:还可以表示9个苹果吃了1个,还剩下几个?

生6:哦,原来这个减法算式是解决“还剩下多少”的问题的。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继续努力。来做几道计算题吧!(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回家”)

学生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咖法计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减

法计算,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总结得真好,知道了怎么作比较,知道了加法能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减法可以解决“还剩多少”的问题,想想你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我们继续。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作比较=一共有多少?+

还剩下多少?-

0表示:一个也没有起点基准

作业设计:

教材第55页第6—8题。

(考查知识点:作比较;能力要求:能对同类事物作出比较,会比较数的大小,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2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

三、实践活动

(五)归纳总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生1:我喜欢小汽车。

生2:我喜欢洋娃娃。……

生:图上有4辆小汽车、3个皮球、1个娃娃、2个小朋友和5块积木。

生1:一辆小汽车有4个轮子,可以用4来表示。

生2:这个男同学有2只手、2只脚、2只眼睛,都可以用2来表示。……

集体反馈

学生开始摆放(同桌互相检查)

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试写,拿5个学生的作品展示,全班评议,归纳写法。

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进行练习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具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玩具呢?

活动一:数一数,说一说

出示第6页的主题图:小红和小明正在玩玩具,你会数一数这些玩具吗?学生打开课本第6页,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小结:4辆汽车可以用4来表示……

师:找一找这幅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2,3,4,5这几个数来表示的?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可以用1,2,3,4,5来表示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活动二:摆一摆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1个娃娃、1朵花、1群人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么我们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来表示1,想一想,你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

师:1个娃娃、1张卡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师在田字格里板书“1”)

师:那么2个小朋友、2只手、2只眼睛还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2个正方形、2张卡片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学2来表示)。

活动三:写一写

师:小朋友摆得很好,现在大家看一看这些数你会写吗?(会)请你在本子上写数,你会写哪个数字就写哪个。

师:现在小朋友自己把书上田字格中虚线的数字描一描,再在空白的田字格上写一写。比一比哪个小朋友能和书上写得一样好,写完后同桌互相评一评。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师小结:小朋友第一次写数字能写得这么好,老师真是佩服你们,如果小朋友们在写的时候更注意握笔的姿势,就会写得更好了。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正确书写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玩具

挂图

1

2

3

4

5

备注:

教学课题

小猫钓鱼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中开展数数活动,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

2.认识“0”并理解“0”的含义。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揭示谜底,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三.教学书写“0”

(

四.我的发现

五.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学生猜一猜

学生再猜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合作

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8页描写“0”。

学生在书第8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0。

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先独立思考5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0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0表示什么。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时候,多多很开心(出示:多多钓到3条鱼),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乐乐也很高兴(出示:乐乐钓到2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还不错(出示:平平钓到1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脸的不高兴(出示:气气没钓到鱼),为什么呢?

1.初步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0并领读。

2.实践体会0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枝)

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枝)

(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2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3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枝)

(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0枝铅笔,请学生再猜。)

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3.比较大小。

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枝)0和1比,谁大?你是怎么想的?

(0表示“没有”;1表示有1个,1比“没有”多,所以1比0大。)

师:0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0。

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

师:你们觉得写0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0写好?

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0的注意事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0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1.0表示起点的含义。

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

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量东西)

师:那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

2.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0。那这里的0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0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鹅动画)

小企鹅博士同学们好,你们真聪明!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0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度就是0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讲一讲,回家以后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生活中发现0表示起点的含义,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小猫钓鱼

挂图

0

0

0

备注:

教学课题

文具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能够认读写6~10。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读写6~10

教学难点

规范书写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二、探索新知

三.写一写、评一评

四.数字游戏。

五.小结

生1:我最喜欢铅笔,因为我每天写字都要用到它。

生2:我喜欢铅笔,还喜欢尺子,它可以用来量东西有多长。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

生1:我数铅笔,1枝、2枝、……,共10枝。

生2:我也数铅笔,先数上面有5枝、下面有5枝,合起来共10枝。

学生分别行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再汇报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写数字,师巡视指导书写,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

生1:我觉得8最难写,我老是写不好。生2:我觉得10字的那个0还是很难写。

学生书空

学生开始游戏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文具店情境,出示5种精美的文具画面)小熊文具店开张了,瞧!商店里都准备了哪些文具?你喜欢哪些?为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对啊!文具是我们贴心的好朋友。看到这些精美的文具,你还想到了什么?

师:每一样文具到底有多少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数字交朋友。(出示6~10这些数字,课本主题情境图。)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在课本第10页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谁来汇报?其他同学仔细听一听,你的数法和这些小朋友的一样吗?你又是怎样想的呢?

师:开学了,小朋友也准备了自己喜欢的文具,我们一起把文具拿出来,由小组长组织大家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家一块来数一数每样文具有几个,再用数字卡片在文具的旁边表示出来。

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汇报,你们是怎么数的?

师: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用6~10这些数字来表示呢?或者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呢?先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下座位去数一数,还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用手指数数、有的在和小朋友尽情地说);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敢于质疑。

师:小朋友都很棒,我们已经和6~10这些数字交上了朋友,你们会写这些数字吗?

师:小朋友自己看书学一学,在书上写一写,注意看清字的起笔和落笔的顺序,写的时候还要保持整洁和正确的写字姿势。

师:写完的小朋友想一想,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或者你想提醒小朋友在写哪个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好的,有了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写8的时候,要一笔完成,从上面的中间起笔,弯曲往下,回到起笔的地方。写的时候要上下一样大,写饱满些。(师示范写8,学生书空。)

师:除了这几个数字,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写数字7和9时要注意写一竖时要稍微斜些。(师示范写7和9,学生跟着书空。)

1找朋友。

请5个小朋友分别拿着6~10这些数字,老师和其余的小朋友手上都拿着一张与这些数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或符号图示。全班唱着“找朋友”的歌曲,开始了游戏。

师: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并练习,然后进行四人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在全班交流中学会数数,并了解到数数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办法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在学习与借鉴中,学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及时地评价、修正自己的思维方法

活动反思老师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板书设计:文具

6

7

8

9

1

0

教学课题

多少和大小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2.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方法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学生都兴奋起来

独立观察。

同伴合作数出每种动物的个数。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用语言表述熊与鹿的多少。

用式子表示比较的结果。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它们想比比看哪种动物来的只数多呢!你们想不想去参加它们的活动呀?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小朋友们快看,动物乐园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好吗?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一会儿我们来汇报一下。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呢?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你们想了解一下吗?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板书课题)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A.师:咱们先把熊和鹿作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B.动手操作。

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让大家一眼看出谁多,谁少,或者同样多。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C.展示、交流。

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D.大家评议: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

(学生观察到用排队的方法,小熊排一队,小鹿排一队,一个与一个对齐,这样就可以很快比较出来。)

认识“=”。

①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

②认识“=”: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呢?谁知道?

谁会写“=”?

板书:4=4;读作:4等于4。

③指导书写“=”。(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A.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怎么比?

②比的结果?[引导学生表述:谁比谁多(少)。]

(3)认识“”“”(5和3比)。

A.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

谁会写“”?

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

B.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还可以用“”表示吗?

那么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把大于符号调过方向。)

“”的名字叫小于号。

这个式子35怎么读?(3小于5。)

C.指导书写:“”“”。

D.练习使用:“”“”。

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

2.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表示它们比的结果。

3.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利用顺口溜便于孩子们记住“”“”

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3○4小鹿比小兔4○5

小熊比小猴多4○3小兔比小鹿5○4

最多最少

5.填一填。

7○34○93○35○810○1

2□6□6=□□=8□9

板书设计:动物乐园

4=4读作:4等于4。

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备注:

教学课题

比较高矮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3.渗透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拓展性学习

四、小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全班反馈。

集体汇报数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观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

生思考,得出结论不能

小组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出示“帮助盲人过马路”情景图

师:从这副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老师有问题问你们,图中哪些物体高?哪些物体矮?

1、讨论图中什么物体高?什么物体矮?

2、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师:谁愿意上来比较高矮?

请一名小朋友上来,大家能看出他的高矮吗?

请各组同学讨论比较高矮的方法

3、比较高矮游戏

请一名学生上台和老师比高矮,然后学生自己选择高矮的对象。

小结: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

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物体有、有短,有人高有人矮,通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发现了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各种方法,真的很了不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交流中养成尊重别人看法的良好习惯。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高矮

注意比高矮,比大小都是相对的,我们比高矮和比大小要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备注:

教学课题

轻重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轻重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引导操作,探究新知

三、练习与拓展

四、小结

(1)同伴交流图意。

(2)小组讨论。

(3)说出理由。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3.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学生动手掂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同桌之间开始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

1.观察图(1)

图上有哪些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小熊和小猴比谁轻?谁重?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

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比较轻重。

差不多重的物体用手掂的时候,很难分辨谁轻谁重,怎么办?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出示秤和天平。

小组交流称重量的工具。

称苹果和梨的重量。

判断苹果和梨的轻重

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从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利用教材主题图创设情境,以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形式导入新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进行梳理。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1.2.3再小组讨论板书设计:轻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备注:

教学课题

有几枝铅笔(认识加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加法的含义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3、能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简单的加法问题并进行解答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加法的意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二、探索新知,认识加法

学生一起回答:铅笔

学生可能提出:左手和右手拿的铅笔,哪边多,哪边少?

右手拿的铅笔比左手拿的多

学生回答:对

学生回答:能

上黑板表示

仔细思考提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小组内交流、谈论,并汇报本小组的学生成果

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

学生回答:同意

3枝

学生写出

1+2=3

“=”和“+”

没有

知道,表示合在一起的意思

学生一起数

3枝

等号

加法

书中的小朋友左手拿了2枝铅笔右手拿了3枝铅笔

一共有多少枝铅笔

加法

2+3=5

3+2=5

可以

三加二等于五

二加三等于五

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我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花丛中有2只蝴蝶,又飞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教师拿出一些铅笔问:孩子们,看看老师手中都拿了些什么?(左手1枝,右手2枝)

看到老师手中的铅笔,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注:及时肯定并鼓励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孩子们真聪明,那谁来说说,哪只手拿的铅笔更多呢?

换句话说,也就是左手拿的铅笔比右手少,对不对?

那根据咱们前边所学的知识,你们能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种关系吗?

找学生上黑板表示,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吗?

孩子们观察的非常仔细,提出的问题也非常棒,那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认识加法(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表示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在一起是多少枝铅笔呢?

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老师巡视,可作一些小提示

刚刚这位同学提出,可以用加法来进行计算,孩子们,你们同意吗?

那1枝铅笔和2枝铅笔和在一起到底有多少枝铅笔呢?

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用一个式子将它表示出来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个式子,你从这个式子中发现了哪些符号?

孩子们真会观察,“+”咱们学过没有?

那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这个算式,咱们就称之为加法

咱们再一起来数一数,老师手中是不是有三枝铅笔

有多少枝?

那1+2是不是和3相等?

所以它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在这个式子中1和2都是加数,3是得数

非常棒,那以后咱们再看到合在一起的问题,咱们会解决了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第22页,看看书中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注: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其他对的问题,要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用什么方法计算?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练习本,在上面写出式子吧

注: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

谁把你的式子写到黑板上去

有不同的式子吗?

可以吗?

一起读一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用3+2=5来表示?

对于孩子们所说出的例子一定要给与鼓励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复习前边所有的知识

引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合在一起”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前面所有等号的概念引出复习

根据算式找对应的情景,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叙述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加深理解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妈妈给了我一个桃子,爸爸又给我了三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

学会了加法

看着书中的摆一摆,第一幅图,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它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自己列出式子

用刚刚的方法解决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中的问题

孩子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找一找生活中有关加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同过此环节深化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巩固本堂课所学

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认识加法

1+2=32+3=5

3+2=5备注:

教学课题

有几辆车(5以内的加法)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从活动中体会加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数感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能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课堂练习

做了

1、我买了2件衣服,妹妹买了1件衣服,我们一共买了几件衣服

1+2=5

2、树上原来有2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2=4

3、我家有3多花,妈妈又买回来2朵,一共有多少多花

3+2=5

有小孩,有车

书中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

一共有多少辆车?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女孩这边停了3辆车,小男孩这边停了2辆车,一共停了几辆车?

3+2=5

2+3=5

一个同学先看的前面2辆车,再看的后面3辆车

另外一个同学先看的后面3辆车,再看的前面2辆车,所以列出的式子不同

1、两个算式中相加的数相同,得数相同

2、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3、两个算式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但得数不同

左边有1多花,右边有2多花,一共有多少多花?

加法

1+2=3

拔萝卜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的作业你们做了吗?

那我找几个同学起来说一说,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加法问题

注:对于孩子们所提出的有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应该给与鼓励

孩子们真会观察,都说的非常的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的事例,可见学好加法是多门的重要,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翻到24页,看着书上这幅图,看一看你观察到了些什么?

你能说的更具体一些吗?

孩子们真棒,观察的非常仔细

那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小组合作讨论

注: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进行巡视,可以对个别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

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先提出问题,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最后的结果

有不同的意见吗?

问什么同样一幅图,同学们列出的式子不一样呢?

同学们真棒,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可能会列出不同的式子

但是不管你是先看的前面还是先看的后面,车的总数是不变的,停车场一共有5辆车

同学们,你们仔细的比较以下3+2=5和2+3=5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看着摆一摆

根据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用完整的话进行叙述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同学们自己列出式子

接着看第二幅图,按照刚刚的方法来做

看着试一试

图中的小兔子们在干什么呀?

检查作业,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训练孩子看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让学生经历观察、计算、对比的过程,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一共有几只兔子?

一共有几个萝卜?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

那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自己列出式子,请同学起来回答

按照上面的要求做第二幅图

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加法交换律、带0的加法计算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5以内的加法

3+2=52+3=5

3+2=2+3备注:

教学课题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进度

1课时

课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剑法

2、在具体情景活动种体会减法的含义,能说出减法算式,能认识减号

3、通过一系列活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景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材相关情境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一、准备练习

二、创设情景,引出减法

三、认识减法,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做游戏,复习旧知

1、根据老师的口令做游戏

2、同桌做游戏(做完后交换角色做)

观察情景图,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联想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全班汇集

1、妈妈煮了4个鸡蛋,我吃了2个,表示从4里面去掉了2个

2、有3个小朋友做游戏,走了1个,就是从3里面去掉了1个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了解学习内容

1、兴致昂然,自学主题图,同桌相互交流

小红家的果树上有5个果子,小红摘走了2个,还剩下3个

2、思考,回答:表示从5里面去掉2

3、认识减号,理解减号表示的意思

4、交流,汇报:剩下3个果子用数字3表示,并提出:5-2=3

5、跟读:5减2等译3

6、联想生活实际,积极汇报

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2只,还剩下3只

小红有3颗糖,分给小明2颗,还剩下3颗

7、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不同意见。

如:我是数出来的,我是掰手指掰出来的,我是摆三角形摆出来的等等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新知

1、复习5、4的组成,如,教师说“我拍3”,学生接着说“我拍2,3和2组成5”

2、让学生同桌一起做游戏

出示以下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1、有3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2、花园里有4只蝴蝶,飞走了2只

3、小平吹了3个泡泡,破了1个

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去掉一部分”的意思,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有“去掉一部分”的意思吗?

引导:那么去掉之后,剩下的部分是多少呢?该怎样求剩下部分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大家想指导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减法的认识(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走,我们到小红家去看一看(出示主题图)

自学提问:树上有几个果子?小红摘走了几个?还剩几个?

2、提问:摘走了2个表示什么意思?

3、讲解:对,像这样,从5里面去掉2,我们就用数学符号减号“-”表示,就是去掉的意思

板书:5-2

4、引导:数一数,剩下几个果子用数字几表示?这个过程怎么表示?

板书:5—2=3

5、教读算式

6、发散联想:对于减法算式5—2=3,生活中还有哪些过程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7、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么5-2=3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呢?

鼓励学生多种算法

小结:同学们的算法真多啊!大家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吧!

以游戏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为本节课学习减法作铺垫

通过情境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去掉一部分”的含义,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加深学生对这一含义的理解

初步训练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的能力

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探索减法的过程,会列减法算式,并联系实际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交流多种算法,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第十四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

教学内容:以“丁丁冬冬学识字”为主题,学习带有木字旁的字7个,带有草字头的字7个,带有“竹”字的生字7个,带有“禾”或“米”的生字10个。

教学目标:识字30个,写字16个。学习木字旁、草字头、竹字头、禾字旁、米字旁,自己填偏旁表。总结一些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9个带木字旁的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识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同学们你知道丁丁和冬冬怎样识字吗?他们有什么好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丁丁和冬冬学写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木字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旁边的字是什么?

2.出示词语:树木森林树枝树根

柏树梨树桃树柳树

木材木板木棍木桶

休息

(1)指名读一读。

(2)讨论这些字为什么都带木字。

3.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写出来带木字旁?

桌椅木床衣柜书架

案板门框梳子棚子

4.出示生字。

森梨桃柳材板棍桶休

(1)指名读。

(2)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给这些字找朋友。

三.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森林树枝树根柏树梨树桃树柳树

木材木板木棍木桶休息

2.说出带木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这种学习生字的方法了吗?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树木森林树枝树根

柏树梨树桃树柳树

木材木板木棍木桶

休息

森梨桃柳材板棍桶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读背古诗句,学写3个生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树木森林树枝树根柏树梨树桃树柳树

木材木板木棍木桶休息

2.读生字森梨桃柳材板棍桶休

二.读背古诗句。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白居易

1.学生读一读。

2.找出木字旁的字认一认。

3.介绍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

三.学习写字。

1.出示:根材板

2.指名读。

3.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笔顺。

4.在田字格里练写。

四.巩固练习:

1.说出带木字旁的字。

2.组词:根()材()

板()树()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棒!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根材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带草字头的字7个,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药芦苇芹萝葡萄,同学们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他们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带有草字头的字。

二.学习新棵:

1.出示词语:小草草药芦苇

白菜萝卜芹菜

苹果葡萄香蕉

(1)学生读一读,不认识的字互相认一认。

(2)看一看这些带点字有什么特点。每一行的词都是什么?

(3)讨论:带草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

2。你还知道那些字带草字头?

出示:蔬菜莲藕菠菜大葱茄子

茶花荷花菠萝草莓芬芳

学生读一读,找出带草字头的字,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药萝卜苹茶芬芳

(2)学生读生字。

(3)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三.巩固练习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3.比赛:你知道多少带草字头的字?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草字头的字,知道了带草字头的字与什么有关?你学会了这种识字方法了吗?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药萝卜苹茶芬芳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带草字头的字。

教学重点:写字。

教学难点: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小草草药芦苇白菜萝卜苹果葡萄蔬菜莲藕菠菜大葱茄子茶花荷花菠萝草莓芬芳

2.读字:药萝卜苹茶芬芳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草药菜茶芬芳

2.起读生字。

3.学生自己分析字的结构、笔顺。

4.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写字。

三巩固练习:

1.小竞赛:说出带草字头的字,看谁说得多。

2.组词:草()药()菜()

茶()芬()芳()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带草字头的字同学们掌握的很好。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草药菜茶芬芳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带竹字旁的字6个,写字3格。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出示竹子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猜出土上的字念什么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带偏旁得字,你能猜出我们今天学的是带什么偏旁得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竹子竹笋竹竿毛笔竹筐筷子箱子篮子笛子

2.练习读一读,互教互学。

3.讨论: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4.为什么这些字都是竹字头。

5.读一读:风筝灯笼帐篷篱笆

算盘话筒水管筛子

(1)互教互学。

(2)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都是竹字头?

6.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筷箱蓝笛算管

(2)指名读一读。

(3)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有什么组成?你怎样记这个字的?

(4)找朋友。

7.学写字

(1)出示生字:篮笛算

(2)互相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怎样写,注意什么?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三.巩固复习:

1.比赛:带竹字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2.比一比,并组词。

篮()萝()笛()

蓝()箩()苗()

四.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写字

筷箱蓝笛算管

篮笛算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带禾木旁、米字旁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出示挂图观察这两幅图,都画的是什么?旁边的字是什么?师讲解字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同学们猜一猜今天我们学习带什么偏旁的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词语:稻子种子秧苗庄稼秸秆麦穗秋天季节

(1)读一读,互教互认。

(2)观察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3)说一说禾木旁表示什么意义?

2.出示带有米字旁的词:大米米粒粮食面粉粽子面糊糕点糖果

方法同上。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稻季米粮粉糖料

(2)齐独生子。

(3)说一说这些字都是什么旁?与什么有关?

(4)找朋友

4.学写字。

(1)出示生字:季米粮粉

(2)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笔顺。

(3)在田字格里练习写字。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带禾木旁和米字旁的字。

2.想一想,这些字与粮食有关系吗?

稻谷草料高粱年糕稀粥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会多少?

板书设计:丁丁冬冬学识字

稻季米粮粉糖料

季米粮粉

第七、八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几组同一偏旁的字,理解字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提高概括能力和推力

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写出带有这些偏旁得字。

1.木——————————————————————。

2.草字头————————————————————。

3.竹字旁————————————————————。

4.米字旁————————————————————。

二.比一比,组词。

材()芬()菜()

板()芳()茶()

箱()粮()草()

算()粉()药()

三.给字去掉偏旁,在组词。

笛(由)(由于)材()()季()()

班()()药()()芳()()

四.把下词语中不是一类的找出来,写在()里。

柏树草莓梨树桃树柳树()

苹果葡萄芹材香蕉()

桌椅衣柜木床镜子()

白菜茄子萝卜小草()

五.填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思例字

木字旁

草字头

竹字旁

禾木旁

米字旁

教学回顾:

第十五课时长大

教学内容:围绕“长大”这个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和说一说等学生活动,及认字、写字加声母、造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练习。

教学目标:1。认29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

2.学习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自己填偏旁表,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

3.熟读《这个办法真好》和《好事情》并回答文后问题。自读《我们的节日》。

4.通过学习,是学生指导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能力也在增长,应该越来越懂事,各方面都有进步。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成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成长的含义。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这个办法真好

教学目标:1。识字14个,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知道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史学生动的小伙伴之间要互助互爱,团结合作。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1.介绍毛泽东。

2.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小时候的一件事。

二.学习新课。

1.进行听说训练。

(1)提出听说要求(认真)。

(2)听股市,抓要点

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清故事讲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字读课文,圈出生字。

(2)自己识字。

(3)给字找邻居。

(4)指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思考毛泽东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讨论:a.毛泽东和小伙伴有那些一样的地方?

b.假如毛泽东没有想这个办法,又会怎样呢?

(3)汇报。

(4)师小结。

三.巩固复习

1.读课文,分组读,一人读一段。

2.给生字组词。

四.课堂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毛泽东遇事动脑筋,今后我们做事也要动脑筋,设法巧干。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放牛

毛泽东三组砍柴高兴回家

检果子

泽伙伴牛砍柴检呢组喂饱份牵提

第二课时这个办法真好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候常放牛组背份

2.齐读生字。

3.分析字型、笔顺。

4.课件出示:“候”的书写过程,中间的竖红色闪烁。学生描红。

“常”课件演示。学生看清笔顺后再书空,然后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写。

6.讲评。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的很棒!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这个办法真好

候常放牛组背份

第三课时好事情

教学目标:1。学会15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做事不能只空想而不付诸行动。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棵:

同学们你们做过好事吗?说一说自己做过的好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好事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读课文。

2.自读课文,对照挂图,思考尤拉都想做那些好事情?

3.学生说一说。标出自然段。

4.再读课文,圈出生字。

(1)互教互学生字。

(2)我做小老师。

(3)给生字找邻居。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1.齐读课文。

2.讨论:(1)什么是“好事情”?

(2)尤拉想做什么“好事情”?

(3)妈妈要尤拉做什么“好事情”?

3.汇报。

4.师小结。

5.指导感情朗读。

6.组内读课文,一人读一段。

7.选举好的到前面读。

8.续编:听了妈妈的话,尤拉想……

四.巩固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基建自己做过的(或正想做的)好事情。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事情》,你知道妈妈叫尤拉做的是好事情吗?你认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

板书设计:好事情

情尤如救狼枪正夹

奶摔腿刷碗重

第四课时好事情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课文,说一说好事情应该从哪里做起?

2.出示生字所带的词语,指名读。课件出示。

二.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做掉带死奶重

2.指名读。

3.学生分析字型、笔顺。

4.师指导(1)“奶”课件出示横折折折钩,师说笔画名称后学生跟老师书空。

(2)“带”课件演示笔顺。

(3)“重”示范写。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6.评比。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了6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好事情

做掉带死奶重

第七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会补充音节,学习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能用词造句。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ǎnǎāoìngěuǒìíngèiiú

办法高兴野果事情喂牛

1.读词语。

2.补充音节。

3.指名到板前些。集体订正。

二.复习带口字旁、食字旁、女子旁的字,并填写偏旁表。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新课标第一网

巾(带)()()食字旁()()()

口()()()女子旁()()()

2.填写偏旁表。

偏旁表示的意思例字

三.选词造句。

时候伙伴事情重要抚摸办法

1.读一读,再选词造句。

2.会写的把他写下来。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给下面的音节补上声母。

ǎnǎāoìngěuǒìíngèiiú

办法高兴野果事情喂牛

第七、八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回忆总结自己的进步。读短文,体会“长大”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实际自检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学习情况。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重要”造句。

二.小组讨论:我们长大了。

1.师读一首小诗。我的门牙掉了,对着镜子,我哈哈地笑。

我的帽子小了,把它送给,邻居的宝宝。

我的个子高了,上公共汽车,该买票了。

2.学生讨论。

3.师小结。

三.读短文,小黑板出示短文内容。

讨论: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这样呢?

2.你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你想不想做这样的孩子?

师小结:真正的长大,事变得“董事”了——能体谅人,关心人,爱人。

四.自读诗歌《我们的节日》

1.学生读一读。

2.讨论:“六一”怎么“美美”的?

五.知道学生养成定期检查的好习惯。

1.先领学生复习前几单元。

2.自检:觉得自己能得()夺晓红花

认字读书造句组词拼音背诗

第十六单元快乐

教学内容:以“快乐”为主题,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和识字、写字、抄写

音节、词语积累、搭配及听故事、讲故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练习。

教学目标:1。识字28个,写字15个。熟读《大家都快乐》和《快乐的小公鸡》。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快乐的含义。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7课时。

第一课时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儿歌《大家都快乐》,体会“快乐”的含义。

2.识字15个。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对“挺、真、很、最”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课上提问:同学们刚才做游戏你的感觉怎样?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都快乐》。

二.学习新课。

1.自读儿歌把不认识的圈出来。

2.互教互学生字。

3.出示生字检查自学情况。

4.给生字找朋友。

5.组内读课文。

6.推举读得最好的到前面读。

7.引导学生观察这首儿歌共有几节。

8.每节都写什么?

9.理解“挺、真、很、最”的意思。

(1)学生说一说这几个词在表达程度上有什么不同?

(2)填空(课件出示)

a.我挺喜欢()花,我真喜欢()花,我很喜欢()花,我最喜欢()。

b.我很喜欢和()一起玩,我最喜欢和()一起玩。

c.()跳绳条的挺好,()跳绳跳得很好,()跳绳跳得最好。

(3)互相交流一下:你一人在家时干什么?你不快乐是怎么办?

(4)师小结。

10.指导朗读。

11.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你有什么心玩法?

三.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所带的词指名读。

2.表演读:(1)一个同学读第一段,由他邀请另一个同学读二段,依次顺延。

(2)加上舞蹈动作读。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家都快乐》,你知道了什么是快乐了吗?只要有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板书设计:大家都快乐

一个人玩挺

两个人玩真

快乐

三个人玩很

许多人玩最

教学回顾:

第二课时大家都快乐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生词指名读。静悄悄独自折纸踢毽子听广播象棋乒乓球掰手腕

丢手绢比赛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还广些话众跳丢

2.齐读生字。

3.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4.知道“众”,“众”是品字型结构,引导学生观察三部分排列有什么特点?笔画有什么变化?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6.评比。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写7个字,同学们写得很认真。

板书设计:大家都快乐

还广些话众跳丢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公鸡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快乐”的含义

2.识字13个。

教学重点:识字,体会“快乐”的含义。

教学难点:识字,体会“快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大家都快乐》,同学们知道做游戏很快乐,那么小公鸡的快乐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认真)

2.字读课文,圈出生字。

3.互教互学生字。

4.出示生字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

5.给生字找邻居。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课文。

2.画出自然段,找出一组反义词。

3.再读课文思考:(1)小公鸡的烦恼是什么?

(2)老牛爷爷、青蛙哥哥、蜜蜂姐姐为什么说的不一样呢?

(3)小蜜蜂得到快乐了吗?

4.学讨论以上问题。

5.汇报。

6.师小结:帮助别人就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指导感情朗读。

四。巩固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补充句子。我———很快乐。

3.分角色读课文。

课堂总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又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快乐的小公鸡

老牛人们耕田

青蛙庄稼捉害虫

帮助快乐

蜜蜂花儿传播花粉

小公鸡人们报时

教学回顾:

第四课时快乐的小公鸡

教学目标:学习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4.分角色读课文。

5.指名读词语。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情能帮助哥最别得

2.齐读生字。

3.学生分析结构、笔顺。

4.示范写“帮、最”。学生分析同样是上下结构的字,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描红。

5.“得、能”学生字说怎样才好看?然后描红。

6.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7.评比。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写得很棒!

板书设计:快乐的小公鸡

情能帮助哥最别得

第五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复习拼音,练习使用动词,听故事,能理解主要意思。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默写声母。

2.读韵母。

二.给下面词语写拼音。

青蛙蜜蜂猫头鹰

1.学生练习注音。

2.检查纠正。

三.练习使用动词。

踢毽子搭积木听广播调皮进逗小狗按喇叭

1.学生练习说一说。

2.评委评一评,看谁说得好。

3.自己填一填,不会的字可以用音节代替。

四.听故事。

1.听录音,播放两遍。

2.写一写小松鼠为什么快乐?

3.师总结:帮助别人,不只是为别人解决困难,而且自己也得到快乐。

板书设计:语文天地

踢毽子搭积木听广播

调皮进逗小狗按喇叭

第六、七课时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字读短文,制定暑假计划。能看图讲故事。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快乐的夏天》。

1.学生自读课文。

2.把“我”和小兰在乡下、城里做的事分别写在黑板上。

3.说一说我为什么特别快乐?

4.自己说一说暑假的计划,互相交流。

5.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

三.看图讲故事。

1.出示挂图,学生观察。

2.说一说画上画些什么?

3.评委评一评,谁讲的故事让人听了“很快乐”。

四.总结学习语文的收获。

1.读“金钥匙”的话,指定一组先做一做。师评议。

2.全班做一做。

课堂总结:同学们这学期收获很大,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内容:可爱的校园。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三、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四、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给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教材从动物学校开学的情景入手,根据低年级学会僧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把孩子引入神气的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数出动物的数量,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数一数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情趣体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六、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你说我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经历摸、摆、堆、滚、搭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策略:

本节活动课是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书中教材的重新组织和整合,让学生在合作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这些形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

1、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今天带来了许多东西,谁愿意把你们带来的东西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带来的几何形体,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形体。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袋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那小朋友只能摸,不许看,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呢?

指名上台试摸,师:你是怎么摸出这个形体的?

3、师: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摸一摸,看看你们能不能摸出老师说的物体。

通过“摸一摸”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

4、师:小朋友可真棒,请你们慢慢睁开眼睛看看,你们摸出的物体都来了。(电脑演示四个动画形体)

分别让学生说出各个形体的名称,使学生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到图画中的形体。

二、分一分,了解各种形体间的联系。

1、师:这四个图形娃娃可调皮了,吵着要分家,小朋友你们看看应该怎么分才合适呢?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各抒己见,用不同方法对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3、汇报结果。

生1:会滚的分一类,不会滚的分一类。

生2:会站的分一类,不会站的分一类。

生3:按面的个数分。

4、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堆一堆、滚一滚,体验不同形体的本质属性。

1、学生动手实验:堆一堆、叠一叠。体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本领。

2、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按会滚和不会滚的方法来分你们同意吗?那这些图形娃娃是不是也同意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评出谁的本领大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评判呢?(学生讨论)

3、实验:滚一滚

师:还是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分别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斜面上滚一滚,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而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会滚……)

4、实验:堆一堆

小朋友这么早就下结论,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那长方体和正方体会不会有意见呢?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分别拿出这些物体堆一堆、叠一叠,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叠得很稳,叠得很高,它们的本领大……)

5、小结

师:通过刚才做的两个实验,小朋友,你们说说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评判各种形体各自的本领。学生参与评价。

四、搭一搭,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几何形体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能联手起来,那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

师:小朋友,让我们像这些图形娃娃一样,联手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这些物体拼搭出你认为最美的、自己最满意的图形来。

3、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认为谁的表现最棒?

七、加减法(二)

捆小棒

教学内容

本教材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电子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方法

抓住问题,利用课件游戏将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课件出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搭积木

教学内容:

本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搭积木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20以内数的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结合,抓住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课件: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莉莉和花花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课件出示

教师板书:14+5=()17-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莉莉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莉莉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花花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莉莉和花花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游戏碰碰车,说一说,算一算

2课件出示练一练

3课件出示,登长城

活动三: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四: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五: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增强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课件出示,小丽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9+5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5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

师:要算9+5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9+3=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5=9+6=9+9=9+8=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课件出示“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8=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9=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作业设计

课本81页5、6、7题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方法一:直接数方法二:9+5=14方法三:9+5=14

1445

课后反思

有几棵树

教学内容

本教材78—7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两排小树,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他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课件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课件出示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小乌龟上楼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课件出示,给蚂蚁找家.(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5+()4+()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探究活动

数学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6=14

8+6=148+6=149+6=15

24448+6=14

课后反思

买铅笔

教材内容:

本教材83—84页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8、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学生表演,图上有一只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山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他对大家说:“我买9支铅笔。”

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十五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

列出算式15-9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0-9=1+5=

15-9=15-5=10-4=

15-9=9+6=15-9=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课件出示1“试一试”,“练一练”

六课堂巩固练习

1教材84页“摘苹果”

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⑵.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买铅笔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⑹.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买铅笔”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减9减8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板书:

买铅笔

①15-9=6②5-9=6③15-9=6

10-9=115-5=10因为9+6=15

1+5=610-4=6所以15-9=6………

课后反思

跳伞表演

教学内容

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教材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2.学会退位减法。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棒20根、教学情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师: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小动物们有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课件,图片1: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只?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只?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只?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出示课件,图片2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棒!机灵狗在考小动物们,参加表演的蜜蜂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帮小动物门算出来吗?试试看。

出示课件图片3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师板书:11-7=?11+7=18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二)学生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摆小棒。(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出示课件图片4

因为:4+7=11

所以:11-7=4

出示课件图片5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相同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

11-3=811-8=3不同点:1。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

11-4=711-7=4依次变小。2。两边算式的减数和差刚好相反。

出示课件图片6

11-5=611-6=5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学习效果测平.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1.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鸡和小鸭子)想一想,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在列式和计算。

2.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四、拓展性练习(P87页第3题)

1、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2、出示图片:小熊射门(P88页第5题)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略)

作业设计:

1.计算15-7=16-7=14-6=12-4=15-8=

16-8=14-7=15-9=14-8=16-9=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11-7=4

1.11-10=11+3=4

2.11-5=66-2=4

3.11-1=1010-6=4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

教学内容

教材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固体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2、口算。师:那是个很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的身边变成现实吧!大家请看,这里有8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2道题,只要同学们把题目都答对了,它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导入。师:大家真棒!你们看,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天鹅了,它们高兴极了,展开翅膀飞呀飞,飞到哪了呢?(课件显示“美丽的田园”)哇!它们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来游去,多开心呀!大家瞧!这里还有很多它们的好朋友呢,谁来说说看,这里还有些什么?

(小鸟、小羊、小花、小树……)

4、环保教育。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动物们真可爱,田园的景色真优美,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色谁忍心去破坏它呢?只有更好地保护它,才能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香,小动物们就会更快乐,人们的心情也会快乐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丑小鸭变天鹅”这一童话情境导入教学,在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一)观察图面。

1、提出要求。师:不过,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别忘了,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量呢,请大家翻开课本P84页,仔细地找一找,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其他,数一数,有多少?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2、同桌活动反馈。看课件回答。师:哪位小朋友能大声地告诉大家,你数什么?有多少?

(12只小鸟在天上飞,5只小鸟停在树上;草地上有6只鹅,湖里游着8只鹅;草地上有6只白羊,4只灰羊;13朵红花,6朵黄花;湖的左边有9棵小树,右边有7棵小树。‘近处还有一棵大树’)——生边说,师边点击出现相应的图片,观察图中数量,列算式。

(二)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找出了这么多的数量(把数量读一读),对你们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先来试一试?

2、个别生示范提。同时请一名生列式,教师板演出算式。(最好反馈两个不一样的问题:求总数与相差数,再让生进行比较。)

3、组内提问题、解决问题。师:象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会提吗?那好,请你在小组里提出来,一人提,其他同学列式解答,在小组内按顺序轮流进行。等一下,把你提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全班同学,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提的问题最准确,哪组同学回答得最棒,老师要送给他漂亮的贴纸。

4、全班交流。对提得好的问题加以肯定,错的由学生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此环节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充分地观察、交流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从而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内化,发挥思维。

(一)编数学故事。

1、提出要求。师:大家真棒!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其实呀,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你们能从这些算式中选几个来编编数学故事吗?

2、个别生编。

3、同桌互编。自己选两个不同的算式编数学故事。

4、反馈。师:刚才大家在交流时,谁的数学故事最有趣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同桌编的数学故事?

5、课间音乐。师: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聪明的脑袋是我们的一件宝,还有一件宝是?(双手)你们的小手灵巧吗?现在让我们来唱首歌赞美我们的双手——《巧巧手》。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经历动作认知——图像认知——符号认知。学生已经获取了符号认知了,他能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在这里,通过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课堂学的知识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数星星

课件出示图片练习情景

(三)快乐说一说

课本第90页第3题。

(四)课件出示复习图片

小组长分课前老师准备给同学们的测试题,进行口算测试。

四.总结。

今天大家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多留心观察,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来,看自己会不会解决。

板书

美丽的田园

填上小鸟12只1一共有多少只?7+5=12

求一共

树上小鸟5只2共有多少朵花?12-7=5

水里鹅8只3岸上有多少只鹅?8+6=14

求部分

岸上有6只鹅4黑羊有几只10-6=4

白羊6只黑羊4只5白羊比黑羊多几只?6-4=2

比多少

红花13朵黄花6朵。6黄花比红花少几只?13-6=7

课后反思

八、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学内容:课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的情境中,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归纳钟面数字及长短针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钟表,每人一个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儿歌《当当当》,边唱边跳。

请学生猜一猜儿歌里唱的是什么?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钟面,课件出示图片2

欣赏钟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汇报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说出:

短针——时针,走得慢。

长针——分针,走得快。

12个大格组成,时针、分针都是按1——12的方向走的。

(二)学习整时、半时的认读。

大家对钟表这位朋友了解这么多,生活中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你知道怎样看时间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明,他不会看时间,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的情境图(没有读出时间)。

逐幅图出示请学生试着读出时间,并随机进行遵守时间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的教育。

请学生把这6个钟表分成两类。

一类是整时的,一类是半时的。

请学生讨论每一类的特点:

整时的: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半时的:分针指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课件出示:智慧岛

1小明还想让大家来读几个时间,大家愿意吗?

2教师拨表学生读时间,学生拨表学生读时间。

3课本97页第二题:连一连

请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四、拓展延伸:

大家不仅帮小明解决了问题,而且自己学到了知识,高兴吗?小明也很高兴。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下位同学,这样同学不信,他想考考大家。你害怕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小设计师请学生画一个表,并表示一个时间。

五、自我评价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要怎样做?

教后反思

小芳的上午

教学内容:

本教材98—99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交流、讨论、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用具

挂图、课件、钟表及钟表模型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钟表.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聪明猴邀请了一位和你们一样观察认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欢迎吗?你们想知道这位新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那我们来看照片,先了解一下她的生活.

2.出示课件图片:主题图

(1)学生观察图意.

(2)看图提出关于时间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索.

(一)比一比,谁学的知识最牢固.

1.钟表在整时、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各有什么特点?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前一个数是几,就是几时半.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钟表并讨论

在“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这两个时间,时针、分针在表盘的位置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整时过一点:分针指向12和1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刚过.

整时差一点:分针指向11和12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三)合作练习

1.同桌互练:一人说时间,一人摆钟表.

2.一对多互练:一人说,大家做.

3.师生互练:老师说时间,学生做.

(四)通过对时间的学习现在你知道小芳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

三、解决问题.

(一)教师谈话: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认读时间”的比赛,校长请你们做裁判,你们愿意吗?小动物答对,用手划“√”表示;答错时,用手划“×”表示.

1.出示图片:判断

(二)教师谈话:你们当裁判表现不错,小动物们也给你们出了一道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出示图片:连一连1

(八时整(八时半(三时)(12时)(2时半)

(1)师生商量对策:怎样取得胜利?

(2)方法:先观察钟表时针、分针的位置,确定时间,看好连接对象后,再用尺子连.

1.出示图片:连一连2

四、数学游戏:一分钟体验.

1.1分钟做多少口算道?

2.1分钟写多少字?

3.1分钟数多少数?

4.1分钟读多少字?

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时针指到几,分针刚过12,就读成“几时刚过”。

时针指到几,分针快到12,就读成“快几时了”。

九、统计

最喜欢的水果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集体活动需要水果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形成统计图、统计表,并能通过看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一些生活中物品的统计,巩固新知,尝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体验。

二、学情简介

本部分知识是以学生刚学过的分类和比较为前提的,所以学生的前期经验是比较充分的。教材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吸引他们,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实践、合作、交流、学习。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目标预设

1、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经历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的过程。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每人一套、题单每人一张。

四、过程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元旦节快到了,咱们班打算搞一个庆祝活动,在活动中老师想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板书),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橘子最容易买到(逐一展示)。

抽生问制造冲突:只买一种水果行吗?大家喜欢的水果各不相同,怎么办呢?

生:每种水果都买一点。

师:那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个呢?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

生:让喜欢各种水果的人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就行了。

师:大家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把每个人喜欢水果的情况收集起来吧?

(二)合作探究

1、明确要求

师:这样,我们分组活动,了解一下每个组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况;请听要求:

要求一:每个人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

要求二:想一想,把你最喜欢的水果怎样摆让人很容易看清楚你们组喜欢吃每种水果的各有几个人?

要求三:同学们贴完后,组长检查你们组是否都选了,是不是都只选了一个。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3、收集原始资源(一边收集一边问:你们组有几个人?有没有多选的?有没有谁没有选?)

4、比较评价

师:欣赏一下四个组的成果,他们是怎样摆的?怎样摆才能让我们最容易看出同学们喜欢水果的情况?

生:他们摆的很乱,都不容易看出来。

师:那该怎样办呢?(选择一组作为示例)

生:可以分类嘛(上台操作)

师:这样是否容易看出来了。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还可以这样(上台操作,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现在再来看看,这样摆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摆才能容易看清楚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先要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一组的同学,你们接受大家这些建议吗?再来摆一摆怎样?

5、示范整理,介绍“统计图”

(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师:这一条线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从这里开始摆。

师:从这条线开始,我们先在第一列从下往上摆()个苹果,然后在第二列对着苹果往上摆()个梨。。。。。。

师:很好,一组同学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摆出了这样一副图。现在比较一下这副图和各组刚才的摆法,你想说什么?

生:这样摆看得更清楚了。这样摆更漂亮了。

师:是这样的。通过我们刚才的分类、一个对着一个摆,摆出了这样的一副图。这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6、各组完成统计图

师:现在一组已经完成了统计图,其他组也想制作你们的统计图吗?请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试一试。

7、解读统计图

师:每个组都形成了统计图,真不错,孩子们想了解别人小组的情况吗?选择一个组的统计图认真观察。

生交流、其他小组评价。

8、认识统计表

师:有了这些统计图我就知道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了,我准备提着这些黑板去买了哦!

生(笑):哪有提着黑板去买的哦!

师: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用一张纸记下来就行了。

师:这个主意怎么样?好吧!黄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这样的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请组长带领你们组的同学把你们组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各组完成记录后贴在相应的统计图下面)

(生全部完成后)师:各组刚才把整理的情况记录在了这样的表格里,这就是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9、汇总、检验、作出决策

师:各组都正确填写了统计表,老师也把全班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这张统计表中。

(引导学生逐一计算统计)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数据来看看,我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应该需要多少个水果呢?看看是不是这么多。

(师生共同验证)

师:现在黄老师知道了应该准备()个苹果、()个梨、()个香蕉、()个橘子。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些活动:收集情况、整理图片形成统计图、填写统计表等就是在对大家最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三、实践运用

师: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统计这么热闹,好多图形娃娃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逐一跳出四种图形后乱放)。好乱哦!能想办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吗?

生:统计

师:这些图形娃娃在书上也有,请打开数学书,翻到96页,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完成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

师:完成后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重复或漏掉的。你还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看课件一同完成)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关于统计的新问题?

《2019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